名妓李师师失去皇帝眷顾后的最终归宿

合集下载

色艺双绝的李师师,在金军灭宋以后,到底流落在何方

色艺双绝的李师师,在金军灭宋以后,到底流落在何方

色艺双绝的李师师,在金军灭宋以后,到底流落在何方正史中是没有记载李师师这个人物的,但是小珏认为,正史确实不宜记录这类花边新闻。

大量野史绘声绘色的描述,恐怕并非子虚乌有。

目前最早见于张端义《贵耳集》、张邦基《墨庄漫录》、宋代评话《宣和遗事》等书,但是绝大部分对于李师师在金人南下以后的去向莫衷一是,到底一代名妓魂归何处呢?第一种说法:金人点名要抓李师师,李师师被汉奸张邦昌出卖,交给了金人,由于名气太大,只能奉献给金太宗完颜吴乞买。

但是李师师不愿意侍奉完颜吴乞买,先用金簪刺破喉咙求死,但没有成功,后又用折断金簪吞下自杀。

在临死之前,大骂张邦昌“告以贱妓,蒙皇帝眷,宁一死无他志。

若辈高爵厚禄,朝廷何负于汝,乃事事为斩灭宗社计?”这个说法首先见于宋代无名氏著作的传奇小说《李师师外传》,但大多数学者持怀疑态度。

主要是情节太经不住推敲,当时灭宋,金主并非亲征,那么李师师一定是送往金都,张邦昌不在开封做傀儡皇帝,难道还陪着过去了?再者李师师一弱女子,凭什么能在吴乞买面前动用利器,还做了几种危险动作。

第二种说法:在清人丁跃亢《续金瓶梅》等书中说道,靖康之难后,李师师被压往北上,却嫁给一个身体残疾的无名小卒做小老婆,寂寞而羞辱的了此残生。

但是这种说法也经不起推敲,因为当徽宗退位,钦宗登基后,为了平息朝议,将李师师废为庶人、送去做女道士。

而金军擒获的人员名单,是由张邦昌所献名单,换句话来说,除非像第一种说法一样,李师师是由金朝主要官员或金主点名要抓之外,作为一介平民的李师师是没有资格“送去”金国。

而如果是金朝能做主的人要抓李师师,就不会让她嫁给贩夫走卒了。

第三种说法:明代学者、诗人、戏曲作家梅鼎祚辑纂的《青泥莲花记》是一部奇书,里面专记青楼妓女,并以满腔热忱表示同情与敬意,认为她们是出污泥而染的莲花。

该书写道“靖康之乱,师师南徙,有人遇之湖湘间,衰老憔悴,无复向时风态。

”也就是说,靖康之后,李师师逃到南方,有人在乡野曾遇见过,容颜已老、昭华不再。

李师师的结局是怎样

李师师的结局是怎样

李师师的结局是怎样李师师,北宋末年的青楼名妓,她一生可谓是传奇人生,她最后的结局也是很多人想知道的。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李师师的结局,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师师的结局据《李师师外传》记述:李师师,北宋汴京人,是一个洗染工的女儿。

按当时的汴京风俗,父母喜爱的儿女,就送到佛寺去挂个出家的名儿,叫做“舍身”。

师师小时也舍了身,当时习惯称佛门弟子为“师”,所以父母就疼爱地叫她“师师”。

师师四岁的时候,父母双亡,一个后来称做李姥姥的烟花女子收养了她。

师师长大以后,色艺双绝,在汴京各教坊中名列第一。

宋徽宗赵佶是一个风流天子,他不理朝政,却热衷于琴棋书画、声色狗马,听说李师师艳绝一世,就想见见她。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徽宗叫太监张迪送去许多裘衣、彩缎、珍珠、金银,假称是大商人赵乙,李师师让他等了好久,直到深夜才接见他,态度傲慢,露出不屑一顾的样子。

徽宗问她年纪,她不答;再问,她把座位移得远远,取下瑶琴,自个儿弹了三遍,鸡就叫了,徽宗只好悻悻地离开。

这是大观三年(1109年)八月十七日的事。

李姥姥对她说:“赵客人礼仪不薄,你怎能这样冷淡?”师师说:“不过是个金钱的奴仆罢了,我为什么要敷衍他?”不久,街头巷尾就传出了皇帝到过李家的新闻,李姥姥听了,吓得半死,流着眼泪对师师说:“要是真的,就要满门抄斩了!”师师说:“不要怕,他既然肯来看我,又怎会忍心杀我?逛妓院的事,皇上一定很忌讳,决不会公开办理的。

”果然,赵佶不曾见怪,春节的时候,还送来了一张蛇跗琴和一些白金。

后来,他们就交往起来了。

师师喜欢的,徽宗都喜欢;师师需要的,徽宗都备办。

他们一会儿弹琴,一会儿下棋,一会儿写字,一会儿作画,愉快极了。

这年九月,赵佶还画了一幅题为“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的画,送给了她。

为了来往方便,赵佶以治安保卫为名,修了一条通道,直通李家,叫做“潜道”。

从此,赵佶同师师来往,就不会再闹得沸沸扬扬了。

有一次,宫内宴会,嫔妃云集,韦妃悄悄地问赵佶:“是个什么样的李家姑娘,陛下喜欢得那样!”赵佶说:“也没什么。

李师师到底是怎么死的?一代绝色风尘就此烟消云散,不禁令人惋惜

李师师到底是怎么死的?一代绝色风尘就此烟消云散,不禁令人惋惜

李师师到底是怎么死的?一代绝色风尘就此烟消云散,不禁令人惋惜李师师到底长得怎么样?晏几道的一首《生查子》,将她的色容描写的惟妙惟肖: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

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

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颖川花,不似师师好。

其实,说起宋朝名妓李师师,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甚至,很多的影视作品,也都是以她的故事为主要内容,加以创作和演义,特别是她与宋徽宗之间的感情纠葛,更是流传甚广。

宋徽宗有一个绰号,叫做“青楼皇帝”,足见其风流成性。

他喜好美色,对于京城的风月场所更是了如指掌,更是那里的常客。

有时候,宋徽宗留宿青楼,竟然可以耽误早朝,还需要官员为其撒谎掩饰,由此可以看出,徽宗皇帝是多么的不着调。

其实,作为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世间美女任挑选,根本不缺美人陪伴。

但是,他就是喜欢去青楼,去物色更美、更新的“猎物”,来满足自己那颗喜新厌旧的心。

而李师师,这个鼎鼎有名的京城花魁,诸多人仰慕的名妓,自然也在宋徽宗的“猎艳”名单之上了。

任何一个流落红尘的女子,都有着可怜的身世,李师师也不例外。

资料显示,李师师刚出生的时候,母亲就死了,她的父亲是一个染布工人,母亲去世后,是父亲用豆浆代替奶水,一口一口将其喂养长大的。

古时候,父母如果心疼女儿,便会将其送到佛寺生活一段时间,以积累福祉,保佑其以后无灾无难,顺风顺水。

而佛门弟子,多以“师”为名,故其父给为她起了一个“李师师”的名字。

话说,李师师在当时,那可是京城名妓,多少王孙公子都排着队,想一睹她的芳容。

那么,她与宋徽宗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感情纠葛呢?宋徽宗第一次见到李师师,是高俅和杨戬带他去的。

李师师与高俅可以说是旧相识,早就认识了,她知道高俅是一个非富即贵之人。

然而,这次带来的另一个人,连高俅都要对其卑躬屈膝,殷勤谄媚,想来,必定是来头更大。

于是,心思机灵的李师师对宋徽宗百般讨好,迎合奉承,哄得宋徽宗开心无比,对师师更是喜爱有加。

就这样一来二去,他与李师师的接触越来越紧密,最后,宋徽宗干脆谁也不带,自己跑去青楼与李师师幽会,且二人的感情迅速升温,恩爱无比。

历史趣谈:连皇帝都吹捧的北宋名妓李师师究竟花落谁家

历史趣谈:连皇帝都吹捧的北宋名妓李师师究竟花落谁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连皇帝都吹捧的北宋名妓李师师究竟花落谁家
导语:看《水浒传》都知道浪子燕青和李师师有一段情缘,然而水浒英雄结局大都不好,但燕青急流勇退,这位浪子独自离去,浪迹天涯。

电视剧里给出的
看《水浒传》都知道浪子燕青和李师师有一段情缘,然而水浒英雄结局大都不好,但燕青急流勇退,这位浪子独自离去,浪迹天涯。

电视剧里给出的是观众所喜欢的,燕青和李青青坐船离去了,像范蠡和西施一样,小舟任飘摇,共度天涯路。

李师师乃京师名妓,宋徽宗都为之倾倒,宋徽宗也是风流才子,书法绘画做的比皇帝好多了。

据传宋徽宗多次约会李师师,而像著名词人周邦彦也和李师师有一腿。

像秦观,晏几道都和李师师有过交往。

另外,据说李师师也是大画家张择端的红颜知己,张择端落魄之时,偶遇了李师师,李师师常接济老张,老张在此情况下画出了《清明上河图》。

乖乖,这李师师厉害啊!身边都是名人,想不出名都难。

名优的日子,总是伴随骚扰的,现在如此,古代亦然。

官府欺压,当是家常便饭,因为皇帝不待见她;士大夫邀请,也属可能;老百姓的好奇围观,那是免不了的;勾栏瓦舍的盘剥,则是肯定的,要在我这里混饭吃,就得听老鸨的,否则走人。

不得已,老大嫁作商人妇,也许是她唯一归宿。

曾经的荣华,一切都已随风,如今花残柳败,心冷如灰,该谢幕了。

她或许比《琵琶行》中的女子要幸运一些,所嫁夫婿,未必就是“重利轻别离”之辈,能够珍藏其画像,足见有情有义。

饶是如此,亦不可能慰藉李师师那颗冰冷的心了。

历史上的李师师没有和燕青一起走,《水浒传》原著也写的很明白,生活常识分享。

北宋名妓李师师深受宋徽宗喜爱,得到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垂青,最终去了哪里

北宋名妓李师师深受宋徽宗喜爱,得到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垂青,最终去了哪里

北宋名妓李师师深受宋徽宗喜爱,得到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垂青,最终去了哪里?李师师,北宋末年色艺双绝的名伎,其事迹多见于野史,笔记小说。

据传,李师师曾深受宋徽宗喜爱,并得到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的垂青,更传说曾与《水浒传》中的宋江有染,由此可见,其事迹颇具传奇色彩,也间接证明了李师师的才情容貌非常人能及。

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这就是所谓的“靖康之耻”。

据说在金兵大举入侵,宋军节节败退,宋徽宗与宋钦宗在靖康之难成了金人的俘虏。

金军本想连李师师一起俘虏,但没有成功。

按正常的推断,开封围城如铁桶一般,李师师断无先行逃走的可能,《三朝北盟会编》里说,斯月,为凑齐金人勒索的巨额金银,尚书省奉旨“籍没”了李师师、赵元奴等倡优之家。

这则记载是可信的,她当时还在城内。

金兵主帅索取妇女的名单,大多是著名汉奸张邦昌等人提供的,李师师想必也在其中,李师师的艳名以及与皇帝的风流韵事,在当时传播极广,若以为金人都是聋子傻子,那也未免忒小觑人家的间谍工作了,因此,张邦昌等人绝不敢故意隐瞒,也没有隐瞒的必要。

《开封府志》载:徽宗之女茂德帝姬赵福金,初嫁宣和殿待制蔡鞗(蔡京的儿子),由于容貌最美,金人指名索要,为第一批送入金营者,一个养在深闺的公主,金人尚且知其貌美,遑论“公众人物”李师师?蹊跷的是,几乎所有的正史、野史、笔记,均没有李师师被俘北去的文字记录。

此时李师师约莫29岁,风华正茂,远没到色衰谢幕的年纪,另外,名媛优伶历来是坊间热衷的谈资,亦是文人墨客给予深切关怀的对象,一举一动,皆成八卦,如此震惊中外的大事件,安能无记录?若说文人故意为所爱者讳,不尽然。

具有史料价值的《开封府志》、《宋俘记》、《呻吟语》、《青宫译语》等书里,实录了许许多多后妃公主被蹂躏至死的凄惨经历,有些细节描述一如小说。

李师师的结局如何?李师师与宋徽宗的刻骨爱情

李师师的结局如何?李师师与宋徽宗的刻骨爱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李师师的结局如何?李师师与宋徽宗的刻骨爱情导语:李师师的结局如何?李师师,北宋末年色艺双绝的名妓,其事迹多见于野史,笔记小说。

据传曾深受宋徽宗喜爱,并受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的垂青,李师师的结局如何?李师师,北宋末年色艺双绝的名妓,其事迹多见于野史,笔记小说。

据传曾深受宋徽宗喜爱,并受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的垂青,连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的首领宋江,也不远万里,冒死潜入汴京,一亲芳泽。

为之倾倒的大臣墨客,更是不计其数,名动一时。

皇帝与妓女的往来,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稀罕。

自秦汉至清代,几乎代代不绝。

一般地说,皇帝喜欢妓女,迷恋名妓,是出于色情和肉欲的需要,为的是纵欲和荒淫。

但宋徽宗赵佶和名妓李师师的恋情则是一个例外,完全是从内心到内心,出于知己和挚爱。

徽宗又和李姥聊了好一会儿,被李姥引入一间装饰典雅的小轩。

轩中朴素雅洁,情调别致,窗外还有翠竹点缀。

徽宗爽然就座,意兴闲适,心情舒畅地等着美人的到来。

又过了好一会儿,李姥引徽宗进入后堂。

堂中山珍海味,摆开一桌宴。

李姥、徽宗进餐,虽然李姥殷勤备至,但美人还是迟迟不出现,又不前来陪酒,徽宗越发地好奇和不解。

吃过饭后,李姥请徽宗入室沐浴,徽宗辞谢。

李老对徽宗耳语:“这孩子天性好干净,不要见怪。

”徽宗不得已,只好随李姥到浴室沐浴。

洗过浴后,李姥再请徽宗来到后堂,继续吃酒。

时间过得真慢,一个时辰如同一年。

等到最后,徽宗好不容易随着李姥的红烛,进入美人的卧房。

徽宗有些忐忑,以为美人一定在房中。

但他撩帷而入,却只是一灯荧然,在一片红帘前摇晃,根本没有美人的影子。

这又大大生活常识分享。

【品水浒】一代名妓李师师

【品水浒】一代名妓李师师

【品水浒】一代名妓李师师【品水浒】一代名妓李师师名妓李师师是中国古代十大才女之一,东京汴梁人,本姓王。

李师师是北宋东京城永庆坊染技工匠王寅的女儿。

王寅的妻子生下女儿就去世了,王寅用豆浆当奶水喂她长大,在婴儿时代,从来没听她笑过。

北宋东京有个风俗,生了儿女,父母若是宠爱他们,一定要让他们在名义上出家,到佛寺去度过一个时期。

王寅就把她送到宝光寺,寺院主持抚摸她的头顶,小女孩嘎嘎欢笑。

王寅暗暗高兴,说:“这女孩真有佛缘。

”凡是佛门弟子,俗称为“师”,所以这女孩取名叫“师师”。

师师4岁的时候,王寅犯罪,被拘捕入狱,竟死在狱中。

师师没有人可以依靠,有一个娼妓李姥收养了她,并延师教读,又训练歌舞,13岁那年就以青倌人的姿态,挂牌迎客,不久名满东京。

朝廷命官、文人雅士、王孙公子之流、三山五岳之辈,以一登其门为荣耀,因此无论是姿色还是技艺,均无人能及。

名妓李师师《水浒传》中最看好的女人。

在《水浒传》中,李师师是以宋徽宗情人的身份出现的。

她是东京风月场所里举足轻重的“行首”,艳名远播,而她与当朝皇帝的暧昧关系也是天下皆知。

以至宋江打算归顺朝廷时,也想利用李师师与徽宗的关系,再加上对她仰慕已久,所以宋头领带上李逵、燕青等人偷偷溜进了汴京,拜访李师师。

无疑李师师是个决定宋江等梁山好汉最终命运的重要人物。

梁山派燕青出马去见李师师。

由于出手阔绰,立马被李师师另眼相看。

你看李师师拜谢道:“员外识荆之初,何故以厚礼见赐,却之不恭,受之太过。

”态度多么谦恭,谈吐多么得体。

作为李师师来说,心底里对梁山这伙土财主未必瞧得起,但她恪守风月场的职业道德。

不久,侠肝义胆的李师师向皇帝引荐了燕青,燕青报告了宋江真心想招安一事。

没有师师的引荐,梁山泊人不可能被招安,宋江被招安的愿望实现,李师师功不可没。

李师师相助梁山泊人成了招安大事,除了受了钱财、喜欢燕青等原因外,我认为还与李师师的见识和经历有关。

风月中人按理最应当理解江湖人士,他们往往都有难言的人生际遇,有种种辛酸,他们的道德观、是非观不同于正常社会。

古代最美艳四大名妓却都落得这样的下场

古代最美艳四大名妓却都落得这样的下场

古代最美艳四大名妓却都落得这样的下场中国古代有四大名妓,以美艳著称,然而上天给了她们好的开始,却没送给她们好的结局。

这些美女结局的确有些惨!李师师原本是汴京城内经营染房的王寅的女儿,三岁时父亲把她寄名佛寺,老僧为她摩顶,她突然大哭。

老僧人认为她很象佛门弟子,因为大家管佛门弟子叫“师”,所以她就被叫做李师师。

其父在李师师很小时候便失去父亲,之后被以经营妓院为业的李媪收养。

长大之后的李师师,出落得花容月貌,一时间成为汴京城的名妓,连宋徽宗都迷倒在她的裙下,隔三差五便来与李师师寻欢,但无奈宋徽宗荒废政事,在靖康之难成了俘虏。

金军本想连李师师一起俘虏,但并没有成功之后,李师师的下落不明,有人说她已经遁入空门。

也有人说她被金军掠走,吞金自杀。

也有人说她随便嫁了个商人,后来在钱塘江淹死了。

鱼玄机,原名幼薇,字慧兰,出生于唐武宗年间,从小便受到父亲的悉心栽培,五岁诵诗,七岁习作,十一二岁就已经小有名气了。

在其父去世后,鱼玄机母女搬到平康里--当时的妓院聚集地居住,温庭筠慕名而来,并且找到鱼玄机。

让她当场以“江边柳”为题作诗一首,鱼玄机镇定答道: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这令温庭筠大为震撼,成为了小姑娘的老师。

几年之后,温庭筠亲自做媒,帮助鱼玄机嫁入豪门,但无奈被原配驱赶出家门,自此鱼玄机一改原来的洁身自好,尽情放纵起来。

利用一个道观,收了几个徒弟,充当侍女。

在观外贴出“鱼玄机诗文候教”,放佛如妓院一般,顿时观中宾客盈门,惹来无数爱慕者前来,整日宾客满门。

而相貌英俊者则被她留宿观中。

而之后鱼玄机因为失手杀害其中一个徒弟,被人发现,报了官府,被抓至衙门,而主审竟是鱼玄机早年拒绝过的一名才子,最终在狱中被害。

明嘉靖年间,秦淮河上有一名名妓,叫做王翠翘。

她软语温存,柔媚无比,而性格中又有一点坚毅与直率,博得无数爱慕者。

后因为不听老鸨话,被迫嫁给富商做小妾,却乘机逃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妓李师师失去皇帝眷顾后的最终归宿在《水浒》中,李师师绝对是引人注目的角色。

她在宋江受招安中起了穿针引线的关键作用,就因为她是“天子心爱的人”。

《靖康稗史》也说“侯蒙上书,未若师师进言”,小说的构思倒并非空穴来风。

至于读者记得她,恐怕主要是道君皇帝与她那段若明若暗的艳史。

李师师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与宋徽宗也真有过一段风流情。

但《水浒》中的李师师基本上是小说家的虚构,人们自然希望了解那个真实的李师师。

关于李师师,除了宋代笔记野史里的雪泥鸿爪,最集中的材料有两种。

一是南宋平话《宣和遗事》,一是清初着录的《李师师外传》,两者都是与《水浒》相去不远的小说家言。

相对说来,后者是明季伪作,自不足以征信;倒还是《宣和遗事》,因说本朝史,总得有基本史实作为敷衍故事的背景与骨干,去伪存真,还可以沙里淘金。

孟元老在其《东京梦华录》里开列了“崇、观以来,在京瓦肆伎艺”的群芳谱,其中“小唱: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孙三四等,诚其角者”,李师师排名第一。

崇、观指崇宁(1102-1106)、大观(1107-1110),是徽宗第二、第三个年号。

徽宗即位时年十九,大观末年是二十九岁。

而这时李师师小荷才露尖尖角,应是“娉娉嫋嫋十三余”的年龄。

然而,人们发现在此以前也颇有关于师师的材料。

最早可以追溯到词人张先,他的词里有一首《师师令》,从“不须回扇障清歌,唇一点、小于花蕊”,受赠者显然也是一个歌妓。

有人因此认定:《师师令》所赠的就是李师师。

张先死在元丰元年(1078),时年八十九岁,就算这首词是他临死那年的风流遗作,师师即便还是个豆蔻年华的雏妓,那么到宣和年间(1119-1125),她至少应该年逾五十,比徽宗将近大二十岁。

有研究者就以此为据,试图否证徽宗与她的罗曼史。

但倘若换个思路,倒不难推出另一个结论:当时有相去一辈的两个师师。

晏几道有两首《生查子》,也都写到名叫师师的青楼妓女。

一首云“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颍川花,不似师师好”。

另一首云“几时花里闲,看得花枝足;醉后莫思家,借取师师宿”。

秦观有一首《一丛花》,也是赠给名叫师师的歌妓的:“年时今夜见师师,双颊酒红滋。

疏帘半卷微灯外,露华上、烟袅凉颸。

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

”据词学家的研究,晏几道的词约作于元丰五年(1082),秦观的词不会迟于绍圣二年(1095)。

张先、晏几道和秦观钟情的倒可能是同一个师师,但都没有提到姓,未必也叫李师师。

据《宣和遗事》,李师师是汴京染局匠王寅的女儿。

在襁褓时,她的母亲就死了,父亲用豆浆当奶喂养她,才活了下来。

当时东京风俗,父母疼孩子,就将其舍身佛寺。

王寅也让女儿舍身宝光寺。

到佛寺舍身时,小女孩忽然啼哭起来,僧人抚摩其头顶,她立即止住了哭。

她父亲暗忖:“这女孩还真是佛弟子。

”俚俗呼佛弟子为师,父亲就叫她师师。

师师四岁时,王寅犯事,死在牢中。

因无所归依,隶籍娼户的李姥收养了她,就改姓了李,也入了勾栏娼籍。

长大以后,李师师色艺绝伦,名冠诸坊。

她的歌喉是众所公认的,南渡初年朱敦儒有诗云:“解唱《阳关》别调声,前朝惟有李夫人”,说的就是李师师。

另据南宋刘学箕说,她似乎还有一个艺名,叫做白牡丹。

刘学箕有一首《贺新郎》,小序说:他与友人黄端夫等见到一张李师师的画像,“画者曲尽其妙”,就约定“输棋者赋之”,结果黄端夫输棋,学箕代赋其词,上半阕勾画了师师的容貌:午睡莺惊起。

鬓云偏、鬅松未整,凤钗斜坠。

宿酒残妆无意绪,春恨春愁如水。

谁共说、厌厌情味?手展流苏腰肢瘦,叹黄金两钿香消臂。

心事远,仗谁寄?除了慵懒苗条,后人也很难从这首词里获得感性的印象。

倒不如《李师师外传》有一段对话来得生动形象:帝尝于宫中集宫眷等宴坐。

韦妃私问曰:“何物李家儿,陛下悦之如此?”帝曰:“无他。

但令尔等百人改艳妆,服玄素,令此娃杂处其中,迥然自别,其一种幽姿逸韵,要在色容之外耳。

”据张邦基《墨荘漫录》说:“政和间,李师师、崔念奴二妓,名着一时”。

可见政和年间(1111-1118),李师师已经走红。

当时,诗人晁冲之正值年少,每有会饮,经常招她侑席。

其后十余年,冲之再来京师,李、崔两人“声名溢于中国”,而师师“门第尤峻”,象他这样的人已无缘叫局而一亲芳泽了,只得写了两首诗酸酸地“追往昔”。

诗中描述李师师居所环境是“门侵杨柳垂珠箔,窗对樱桃卷碧纱”,“系马柳低当户叶,迎人桃出隔墙花”,可以想见她的金钱巷住宅门前有株垂柳,柳条的枝叶几乎正对垂着珠箔的门帘,隔着围墙有一株樱桃掩映在碧纱窗上,花枝伸出围墙,似乎在欢迎来客。

其诗以“看舞霓裳羽衣曲,听歌玉树后庭花”来形容师师的歌舞技艺,评价虽是最顶级的,但不免程式化;倒还不如刻画姿色容貌的两句略为感性些:“髩深钗暖云侵脸,臂薄衫寒玉照纱”。

晁冲之结末感慨“莫作一生惆怅事”,他当然不知道:宣和年间李师师“门第尤峻”,与徽宗的垂青是大有关系的。

后宫妃嫔之多,宋徽宗在北宋帝王中首屈一指,但家花不及野花香,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徽宗从何时起瞄上了李师师?《李师师外传》将他第一次嫖宿师师家安排在大观三年(1109),显然大大提早了。

据史书记载,政和六年(1116),“微行始出”,“妓馆、酒肆亦皆游焉”。

从此,徽宗经常乘上小轿,带几个贴身内侍,微服出行。

还专门设立了“行幸局”,来为微行张罗忙碌和撒谎圆场。

当时以排当指宫中宴饮,于是,微行就谎称“有排当”;第二天还未还宫,就推脱说有疮疾不能临朝。

大约宣和元年(1119),有一个叫曹辅的鲠直谏官,已在给徽宗的奏疏中挑明:“易服微行,宿于某娼之家,自陛下始”。

这个某娼,显然是指李师师。

由此推断,宋徽宗与李师师的关系开始在政和六七年间,到宣和初年已是路人皆知了。

然而,微行毕竟不是每天的事,以李师师的色艺,在徽宗加入进来以前,绝不缺少捧角的名人。

当时就有两个邦彦经常出入其家,一个是后来被人称为浪子宰相的李邦彦,另一个就是擅长音乐的着名词人周邦彦,当时他正提举大晟府。

师师曾对他很专情,《耆旧续闻》说是“欲委身而未能也,与同起止”。

据《贵耳集》记载,有一个冬夜,周邦彦先到李师师家,徽宗也不期而至。

仓促之间,臣当然只得让君,便藏匿于床下(一说是“复壁间”,似更合理)。

徽宗亲自携来一枚江南上贡的新橙,与师师开始打情骂俏。

邦彦在场听得一清二楚。

徽宗走后,邦彦出来,重为嘉宾,便把徽宗与师师的卿卿我我隐括成一首《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筝。

低声问向谁边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说最后那行挽留话的,就是“纤手破新橙”的李师师,无论是对徽宗殷殷的假敷衍,还是对邦彦小小的恶作剧,她当时心情都是十分有趣的。

当下次见到徽宗时,李师师就唱起这首《少年游》。

徽宗见说的是上次幽会事,便问谁作,李师师说出作者。

徽宗十分恼怒,他当然不能让臣下知道隐私,更不能容忍臣下分尝禁脔,就罢免了周邦彦的官职,将他贬出了京城。

隔了一二日,徽宗又私幸李师师家,不见其人,一问才知道去送周邦彦出京。

坐到上更时,师师才回来,“愁眉泪睫,憔悴可掬”。

见徽宗在,她连称“臣妾万死”。

在艺术才华上,徽宗还是欣赏邦彦的,便问:他今天有新词否?师师说:有《兰陵王》。

徽宗让她唱一遍,师师奏道:“容臣妾奉一杯,歌此词为官家寿。

”曲终,徽宗大喜,仍将邦彦召回。

从邦彦的行年推断,这事应是政和七八年间。

这个故事一波三折,富有戏剧性。

国学大师王国维却以为不可信,理由是政和元年周邦彦已经五十六岁,“应无冶游之事”。

王静安真是君子度人之心,周邦彦风流倜傥,何况冶游又岂关年岁?当然,因传闻异辞,《贵耳集》的作者所记邦彦的官职与史实略有出入,我们在叙述中已作了相应的纠正。

据《宣和遗事》说,李师师是“罗敷自有夫”,其夫贾奕是右厢都巡官。

见皇帝给他戴绿帽子,贾奕也气不过,写了一首《南乡子》,末两句说“报道早朝归去晚,回銮,留下鲛绡当宿钱”。

他又将这事辗转捅给了做谏官的曹辅,后来被徽宗贬到了琼州。

这事也是小说家言,姑妄听之而已。

至于《宣和遗事》还说,宣和六年,宋徽宗“册李师师做李明妃,改金钱巷唤做小御街”。

前者绝无可能,因为册妃大事,不能不载诸正史。

后者则可能是民间的反应,以小御街来称呼徽宗微行必经的金钱巷,虽是对事实的描述,也隐含着对天子狎妓的一种嘲讽。

《水浒》与《李师师外传》还都说徽宗由地道私幸师师家,这也不可信。

从史料来看,徽宗“微行并不避人”,完全不必再修地道暗渡陈仓。

宋徽宗游狎李师师的风流事,形象展现了一个王朝的醉生梦死。

果然,数年之后,金人的铁蹄就腾踏在东京城下。

宋徽宗仓皇把皇位传给了儿子宋钦宗,自个儿当上了太上皇,自顾不暇,也不可能再顾及李师师。

师师的命运也因宋金战争而急转直下。

野史笔记里颇有关于李师师在抗金战争中的传说。

张邦基的《汴都平康记》勾划了这位名妓精神世界的另一面,说李师师“慷慨飞扬,有丈夫气,以侠名倾一时,号飞将军。

每客退,焚香啜茗,萧然自然,人靡得而窥之也”。

《人烬余录注》也说,金军逼近东京,李师师募集游勇,练习武艺,“以应边急”,并改唐代王昌龄《出塞》诗作“但使凤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燕山”,因而自号“飞将军”。

这些大体还可以相信。

但《汴都平康记》还说,徽宗曾把安南进贡的美酒赐给李师师,她又转赠给御边将士,让主帅梁师成把御酒注入泉井,使每个士兵都能尝到。

当时有人赋诗说:九天玉露出禁苑,不赐楼兰赐勾栏。

幸有凤城飞将在,甘泉宫酒入酒泉。

但梁师成却独吞了那樽御酒。

李师师又拿出白银三千两,让梁师成购美酒十万瓶,犒劳出征将士,又被梁师成贪污了。

一怒之下,师师便以重金收买刺客行刺梁师成,虽未成功,梁师成却也奈何她不得。

梁师成从来没有当过带兵的主帅,行刺的真实性更是大可怀疑。

据《李师师外传》,当时河北告急,她向开封府表示,愿将徽宗前后所赐金钱“入官助河北饷”。

他还辗转托人向太上皇请求“弃家为女冠”,徽宗给她安排了开封城北的慈云观。

但不久金军就攻破了东京,金军主帅挞懒声称金国皇帝也知其名,“必欲生得之”。

大索数日不得,最后还是傀儡张邦昌派人找到了她,献给了金营。

李师师大骂:“吾以贱妓,蒙皇帝眷,宁一死无他志。

若辈高爵厚禄,朝廷何负于汝,乃事事为斩灭宗社计,今又北面事丑虏,冀得一当为呈身之地,吾岂作若辈羔雁贽耶?”说着拔下了头上的金簪,猛刺咽喉,不死;折断了金簪,最后吞金自杀。

这是《李师师外传》安排的结局。

《李师师外传》还渲染说,宋徽宗流放到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听说李师师的死,情不自禁“其涕泣之丸澜”。

但据张端义的《贵耳集》,宋徽宗在五国城确实没有忘情那段风流韵事,还写过一篇《李师师小传》。

徽宗死后,金人把这篇小传附在他给大金皇帝一大摞子屈辱的谢表之后,集成一帙,刊印出来,在宋金榷场上发卖了四五十年。

当时南宋“士大夫皆有之”,可惜这篇小传没能流传下来。

但据《三朝北盟会编》,靖康元年(1126)正月,尚书省奉钦宗圣旨,对李师师、赵元奴等曾侍奉皇帝的倡优之家和其他艺人“逐人家财籍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