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土木工程专业是国家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专业,对大量的基础设施
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尤为重要,人
才培养必须符合国家发展的实际需求,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技术与管理
技能的结合,从而培养出拥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应采取综合化、系统化和实践型的培
养模式。

在理论教学上,加强课程实践性和创新性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
与实际工程建设,深入研究工程实际问题,掌握创新的设计和实施方法;
在社会实践方面,鼓励学生到企业、施工单位参观实习,引导学生熟悉实
际工程项目实施中的现场管理和设计,并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
管理上,通过加强考评、建立人才筛选机制,营造一种推崇创新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

只有把握住上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创新应用能力的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独立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独立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成 都职 业 技 术 学 院职 教研究
2 0 1 6 . 4( 第1 0 卷 第4 期)
圭 堕 ± 垫 三 堡 堡 查 竺垄
独立学院卓越工程 师培 养模 式研究 与实践 以土木工程专业 为例

韩俊 强
周 家纪
四川 乐山 6 1 4 0 0 0 )
( 成都理 工大学工程技术 学院
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校、社会 、企业给学生创
造一个培养 能力的环境,在实践 中激发学生 的创新热 情,提高他们的职业认 同感 。 三、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 术学院土木工程卓越
工程师培养实践
( 一) 教 育理 念
教育部于2 0 1 0 年6 月在天津召开 “ 卓越工程师教育 培养计划”联合住建部和土木工程协会 ,共同实施土 木工程卓越工程师计划, 旨在培养动手能力强,创新 意识高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我院 以此为契机 ,紧跟改革的步伐 ,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 改革,在教育理念、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实验实训 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校企联合培养等方 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
速发展的瓶颈之一。
力、素质三方面达到基本要求 … 。在知识上,要求掌 握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熟悉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知识, 具备扎实的人文社会学科和 自然学科的基础知识;在 能力上,要求具备 自主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 队协作能力 、管理领导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在素质
上,要求具有人文、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综合素养 ,良 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这些基本要求的实现,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书
依据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编写 的 《 土木工程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标准 ( 本 科阶段) 》规定 :土木工程 卓越工程师应在知识 、能

产学研用创协同驱动的土木工程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产学研用创协同驱动的土木工程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产学研用创协同驱动的土木工程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
与实践
近年来,随着我国土木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然而,传统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等方面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因此,为了满足行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我们探索和实践了一种基于产学研用创协同驱动的土木工程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我们与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通过与企业实习、参与行业研究项目以及开展校企合作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程项目和行业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我们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创新理论与实践的内容,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创新竞赛和设计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此外,我们强调团队协作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课程项目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团队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最后,我们将实际工程应用作为学生培养的检验标准。

组织学生参与工程项目的设计、实施和管理,在实际的工程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实践,我们发现产学研用创协同驱动的土木工程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具有良好的效果。

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能够更好地适应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需求。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体系,提高培养质量,为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做出贡献。

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土木工程领域作为一门跨学科交叉学科,在近几十年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蓬勃发展的特点。

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飞速,现代土木工程的需求也越来越复杂,面临的考验越来越高。

而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则可以帮助土木工程人才更好地投入工作环境,更新形势,建立科学化、全面化的青年岗位需求。

首先,应从深化现代土木工程理论与实践研究入手,特别是引入有关土木领域技术前沿研究、技术发展趋势,开展专业实施能力和行动素养的紧密结合的实践教育。

同时,应加强和拓展专业人员的教育,以满足企业的科技创新需求,进一步提高面向应用的研究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熏陶,提高实施与研发能力,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其次,以改革创新为思路,加大对有关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发挥技术创新大学对土木工程创新的重要作用。

打造土木工程科研与实践的‘实验室’,不断更新相关技术,起到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同时,要与各行业团体等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及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发现科技创新应用空间,在实践中集中科技力量,不断推进土木工业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发展。

此外,还应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搭建良好的文化平台,从“立项”到“立部”,提高土木工程岗位的文化素质,开展团队合作的良好实践,让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发挥最大的价值。

同时,还要培养专业人才对复杂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加强创新、创意等实践能力,培养人才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精神,为建设和维护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综上所述,建立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说实话、严谨、深刻,夯实实践教育基础,从技术更新、实施能力培养、文化建构、创新等方面推进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为土木工程发展做出贡献。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指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的方式和方法的探索和应用。

首先,研究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从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出发,深入分析当前土木工程领域的变化和挑战,确定培养目标和要求。

这涉及到对土木工程专业技能、知识和素质的需求进行明确,确立学生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专业素养。

其次,研究与实践应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

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应适当增加实践环节和项目实训,引入行业实践和企业合作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还需要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紧密合作。

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可以提供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的需求和趋势,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与行业开展对接,可以了解到行业的最新技术和发展动态,为课程改革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提供参考和支持。

最后,研究与实践过程中需要加强评估和持续改进。

通过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对培养模式进行评估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识别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只有不断地实践和改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出优秀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工作,需要从需求出发,注重实践和创新,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持续改进和优化,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土木工程人才。

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程来秀(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江西赣州341000)摘要:随着我国加入"r o,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积极推进,土木工程高等教育买方市场逐步形成,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人才培养面临我国重点及一般本科院校、高职高专学校、国外教育机构的竞争与冲击,为顺应土木工程发展趋势,本文对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引言近年来,独立学院已经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生力量,但大多数独立学院采用了所依托母体高校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培养模式,“土木工程”专业亦不例外。

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工科本科引导性专业目录》,将建筑工程专业调整为土木工程专业,设置6个专业方向,即建筑结构工程、水工结构工程、建筑经济与管理、道路与桥梁工程、市政工程和岩土工程。

具有内涵广泛、支系众多、科目复杂的特点,成为一个宽口径的大专业,并对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同时现代土木工程也呈现出新的趋势:土木工程功能化,即土木工程日益同它的使用功能或生产工艺紧密结合;城市建设立体化,即大量兴建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城市高架公路、立交桥等;交通运输高速化,即大规模修建高速公路、电气化铁路、长距离海底隧道;工程设施大型化,即为满足能源、交通、环保及大众公共活动的需要。

工程材料的轻质化、高强、多功能化;施工过程的工业化、装配化;设计理论的精确化、设计工作自动化;信息和智能化技术全面引入土木工程。

由于独立学院与重点及一般本科院校、高职高专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以及师资、实验设备、生源质量等条件的不同,并为顺应现代土木工程及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研究、改革、创建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土木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一、概述应用型人才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工程实践能力比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和难题。

目前由于企业出于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考虑,往往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学校的工程模拟训练的条件有限,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很大限制,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落不到实处。

我们意识到了这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与企业合作,创建一个调动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的“搭接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一个与注册工程师制度接轨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强化工程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整合以突出工程规范应用为目的的课程内容、营造校内工程环境等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

二、“搭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参加企业实践,那么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就至关重要了,为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出“搭接式”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企业在第3学年末规定的时间内来学校招聘学生,被招聘的学生在第4学年进入招聘的企业进行实践环节的学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在完成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的培养计划后,学校还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开设一些选修课程,企业提前一年进入学校,解决了学校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难的难题。

学校在学生完成4年学业就业后,学校再向企业延伸1年,学校安排专业教师继续对毕业生跟踪服务与指导,对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技术、管理和生活等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把学生扶上马再送一程,这样就形成的学校和企业的“2年搭接”。

“搭接”式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了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调动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相当于企业提前一年培养自己的员工,确保了学生在企业的实践学习效果。

学校在学生毕业后一年内指派专业教师与学生保持联系,学生遇到的工程问题可以向老师请教,寻求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对于学生来说是把实际工程问题上升到理论,是一个升华和提升过程,对于老师来说提供了接触工程实践更多机会。

土木工程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

土木工程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
高等建筑教育
2 0 1 5年第 2 4卷第 1 期
J O U R N A L O F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E D U C A  ̄O N I N I N S T I T U T I O N S O F H I G H E R L E A R N I N G Vo 1 . 2 4 No .1 2 01 5
( Y G J I 3 1 5 )
作者简 介: 刘志勇 ( 1 9 7 7一) , 男, 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教研室 主任 , 副教授 , 博 士生 , 主要从 事土 木工程
研究 , ( E—m a i l ) z h i y o n g l i u 2 0 0 0 @1 6 3 . c o n。 r
d o i : 1 0 . 1 1 8 3 5 / j . i s s n . 1 0 0 5—2 9 0 9 . 2 0 1 5 . 0 1 . 0 0 6
土 木 工 程 专 业 创 新 性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的 探 索 与 实 践
— —
以徐 州 工 程 学 院 为例
2 2 1 0 1 8 )
方政 府 的强力 扶持 , 徐 州工 程学 院被 列为地 方 重点建 设 高校 , 大力 引进高 层 次人
收 稿 日期 : 2 0 1 4—1 0—0 7
基金项 目: 全 国教育科学“ 十一五” 规划 国家青年基 金课题 ( C I A 0 9 0 1 0 9 ); 江苏省 现代教育技 术研究立 项 课题 ( 2 0 1 4一R一 2 9 2 9 1 ) ; 徐州工程学院高 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 Y G J I 3 7 5 ); 徐州工程学 院教 学 方法改革课题 ( J X F F GG 1 3 3 5 ) ; 江苏省“ 青蓝工程” ; 徐州 工程学院 , 姜 慧, 牛鸿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霸藏蓟学科探索D i sc i pl i nesE xpl or at i on 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与实践徐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城建学部湖北武汉430083)摘要独立学院想在现有的教育市场中找到一条有自身特色、合理生存空间、光明前景的发展之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必经之路。

根据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和市场的需求,确定合适的培养目标,并根据培养目标创新了培养规格、培养内容及培养过程,从而创建了符合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I ndependent I ns t i t ut e C i vi l E ngi neer i ng Pr of es si ona lT r ai ni ngM ode l I nnovat i on R e s ear c h and P r a ct i c eX UZ hen(F acul t y of U r ban C onst r uct i on,W uhan U ni vers i t y of Sci ence and T echnol og y,C i t y C ol l ege,W uhan,H ubei430083)A bs t r act I ndependent i nst i t ut e w ant s t o fi nd i n an exi st i ng e duc at i onal m ar ket has it s ow n c ha ra ct er i s t i cs,re as onabl e l i v—i ng s pa ce,t he dev el opm e nt of t he br i ght pros pe c t s of t he r o ad,per sonnel t r ai ni ng m ode l i nn ovat i on i s t he on l y w ay.A c-cor d i ng t o t he needs of t he i ndependent I nst i t ut e of ci vi l en gi neer i n g m aj or s ac t ua l em pl oym ent si t ua t i on and t he m ar ket t o det er m i ne t he ap pr op r i at e t r ai ni ng obj ect i ves,t rai ni ng obj ect i ves bas ed on i nnovat i on and t he t r a i ni ng speci f i ca t i ons,t r a-i ni ng cont ent and t r ai ni ng proce s s,t hus cr e at i ng a t r ai ni ng m od el i n l i ne w i t h t he i ndependent i nst i t ut e of ci vi l engi nee r i ng.K ey w or ds i ndependent col l ege;t al ent t r ai ni ng m ode;tr ai ning obj ect s1人才培养目标确定1.1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社会需求分析我校土木工程专业自2004年开始招生,从已毕业的5届学生就业单位及就业岗位分析存在有以下规律:约50%的学生就业于建筑施工企业,约20%就业于桥梁、道路施工企业,约10%就业于房地产企业、事业单位或造价事务所,5%左右学生就业于设计院,10%左右的学生读研,另有约5%左右选择出国深造。

另外现代科技与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土木工程行业各种工程方向(如建筑工程方向与交通土建工程方向)已出现相互结合、共同参与企业生产行为的趋势。

一些建筑工程公司已可承担相当数量的道桥工程,一些路桥建设公司也能承担建筑工程项目。

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资质己向着建筑工程、道桥工程、岩土工程等综合具备的方向发展。

这种客观形势要求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土木工程专业至少两个方向以上的专业知识,才能使企业在吸收了这样的学生后,能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具备创新和生存能力。

1.2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学生实际就业需求的事实,我们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在同样都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一部分是培养理论基本够用、实践动手能力更强、直接面向生产、管理一线的的建筑和道路桥梁企业的建造师、造价师、监理师等,致力于社会现实问题和生产实践问题的研究与探索的新型应用型人才;另外培养一部分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继续学习能力、自我提高能力、创新能力,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2培养内容的创新2.1拓宽专业课课程内容,呈现“宽口径”传统的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与桥梁工程等,成为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专业方向,即建筑工程方向、交通土建工程方向等。

相应地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土木工程领域的专业基础及某些方向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如果只具备一个专业方向的知识与能力,实际上又回到原专业的轨道,并不能成为宽口径的土木工程专业。

专业课的设置主要依据的还是《专业规范》,主要是将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工程造价这些在《专业规范》中按方向设置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

是建筑工程和交通土建工程方向的学生都能掌握两个专业方向的施工技术、工程造价计价方法及房屋建筑构造。

2.2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潜力,开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选修课本专业学生选修课主要为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而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而开设的。

共设计有21门可选课程,要求学生毕业时选修课程学时数占总学时比例约16%。

这类选修课的设置是按照学生就业情况分成了两类,一类是适用于读研、出国深造及就业于设计院的学生,一类是适用于就业于建筑、道路桥梁施工企业、房地产等企业从事工程师工作的学生。

而不再是按照土木工程专业方向进行分类。

也即通过选修课程的学习培养多方向(建筑和道路桥梁方向)的新型和复合应用型人才,多方向是我们培养个性化的表现,是我们人才培养的特色。

(1)专业基础选修课。

开设了理论力学(下)、结构力学学科探索D i sc i pl i nesE xpl or at i on 蘑圜蓟(下)、和施工组织学、工程经济学四门课程共两个课程组,其中前两门课程是为复合应用型而设计,旨在加强力学理论基础,为未来的考研、出国深造打下基础;后两门课程为新型应用型人才设定,为未来从事工程施工技术和经济管理以及注册建造师考试打下基础。

(2)专业选修课。

为复合应用型人才设计了两个方向——建筑工程以及交通土建的结构设计原理和方法选修课程组;而对于新型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的设计的原则是要求学生同时掌握建筑工程以及交通土建两个方向现代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经济与管理知识的课程组,为未来能在建筑工程、道路以及桥梁工程公司从事工程师工作中能自由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选修课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是按两个不同培养目标设计的多个课程组,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至少主修一个课群组,同时要求选修一定学分的其他课群组的核心课,力求做到宽视野、宽专业、高起点、高容量,要求学生一定要树立起“大土木”思想。

2.3课程内容的调整2.3.1理论知识的取向针对新型应用型人才,教学大纲制定时强调理论知识的的教学不在于了解知识本身的价值,即不注重对概念、定理的推导,而在于如何最充分地把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

此外,作业、实验、考试等环节的设计,不在于要求学生了解知识的本身,而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提高。

而针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理论知识的具体内容应适当地偏重对概念、定理的推导和追根溯源。

当然两类培养目标的理论教学总体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从技能、能力的培养出发,尽可能缩小知与用、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2.3.2改善实践教学的方法和内容(1)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解决实践与理论教学脱节的困境。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除了《专业规范》中规定的材料力学实验室、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基本构件、土力学、工程测量、工程检测实验室外,增加了大量帮助学生理论学习的仿真实训基地,包括购买仿真模型辅助教学,建筑构造展示楼,工种实训基地、框架剪力墙展示模型、全真结构构造实体展示模型、建筑结构构造展示区、地形、地貌、岩石、矿石展示厅、深基坑实训基地。

(2)实践教学除满足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更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大赛创造了良好的创作环境。

(3)改变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课程设计辅助理论学习的作用,做到“学中做,做中学”。

如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理论教学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现行工程量计算规则,然而根据一般的教学安排,两周的课程设计是在理论课程结束之后才进行。

这种先进行理论教学再实践的安排,学生在理论课学习时,对理论理解和掌握有困难,而要运用理论时可能就已经忘掉了。

因此将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在讲授理论课程的同时进行课程设计,及时做到学以致用,学中做,做中学。

3教学组织与管理根据上述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情况,为确保达到培养目标,我们提出了针对性强、可行的实施模式。

首先在第一学期期末,召开培养方案学习专题会议,给学生分析培养目标、选课与未来就业的关系以及该如何选课。

然后给出一个暑假和一个学期的时间给学生和学生家长共同思考未来是直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接着第二学期期末时组织学生选课,必须选定两种培养目标配套的选修课程中的一种,并确定选修另外一类选修课程的2门:最后为确保学生选课正确,组织教师检查学生的选课科目是否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参考文献【1】戴林富,游俊.创兴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刍议Ⅱ】.中国高教研究,2006.1:75.76.【2】2鲍洁,梁燕.应用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Ⅱ】.中国高教研究,2008.5:47.50.[3】傅光耀.关于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1.3:25-26.【4】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D加冲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5】左咏梅.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土木工程教学改革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3:328.329.3.3板栅流反向检查法按照上述两种方法消除了直通现象以后,为更细致地检查中和是否完善,应进一步检查是否还存在反(下转第60页) (上接第27页)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