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赘婿》人物李师师简介
李师师

何晴:她曾在两部剧中都扮演李师师《一代名妓李师师》 《水浒传》,她的扮相侧重于表现师师的高贵典雅和端庄
戚美珍:在《林冲》中那美艳妩媚的师师与谢宁和何 晴又有些不同,戚美珍版风情万种,更接近李师师 “名妓”的气质,也是各有千秋
谢宁: 她所扮演的《飞越官场》中李师师所表现的与何晴 版的十分相似,但由于服装的不同,给人的感觉也有所差异, 也十分娴静有气质
四大名妓之——
历史中的李师师
对她的一生,有这样一首诗作了高 度概括: 芳迹依稀记汴梁,当年韵事久传扬; 紫宫有道通香窟,红粉多情恋上皇。 孰料胡儿驱铁马,竟教佳丽死红羊; 靖康之耻谁为雪,黄河滔滔万古殇。
李师师,北宋末年色艺双绝的名妓,其事迹多 见于野史,笔记小说。据传曾深受宋徽宗喜爱, 并受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的得出一个时装模特能演好古典佳人 李师师吗?"于娜的李师师确实少了一分娴静多了分现代化, 但却演出了聪颖与多才多艺
桥本丽香:作为一个日本的女子桥本丽香在《江山美人》中的李师 师也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她饰演的师师虽不及以上三个版本特 有的气质,却也不输娇媚的笑容,只是面容上的妆浓了些
靖康之耻后下落之说
一、以死殉国
二、老死江湖 三、被俘北上
以死殉国
金军攻破汴京后,金主垂涎李师师,降臣 张邦昌千方百计寻找,不惜重金悬赏,最 后终于找到她。她蓬头垢面,不肯盥洗更 衣去见金人,乘人不备,吞金自杀
老死江湖
《青泥莲花记》记载:“靖康之乱,师师 南徙,有人遇之湖湘间,衰老憔悴,无复 向时风态。” 宋代评话《宣和遗事》也有类似记述,但 添加了“后流落湖湘间(今湘南一带),为 商人所得。李师师南渡后,士大夫多把她 当作红颜祸水,不肯与她交往,她穷愁潦 倒,嫁给商人为妾,溺死在钱塘江中。
李师师的生平是怎样

李师师的生平是怎样李师师是北宋时期青楼的歌妓,是中国历史上最奇特的一个女子。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李师师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师师的生平简介师师四岁的时候,父母双亡,一个后来称做李姥姥的烟花女子收养了她。
师师长大以后,色艺双绝,在汴京各教坊中名列第一。
宋徽宗赵佶是一个风流天子,他不理朝政,却热衷于琴棋书画、声色狗马,听说李师师艳绝一世,就想见见她。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徽宗叫太监张迪送去许多裘衣、彩缎、珍珠、金银,假称是大商人赵乙,李师师让他等了好久,直到深夜才接见他,态度傲慢,露出不屑一顾的样子。
徽宗问她年纪,她不答;再问,她把座位移得远远,取下瑶琴,自个儿弹了三遍,鸡就叫了,徽宗只好悻悻地离开。
这是大观三年(1109年)八月十七日的事。
李姥姥对她说:“赵客人礼仪不薄,你怎能这样冷淡?”师师说:“不过是个金钱的奴仆罢了,我为什么要敷衍他?”不久,街头巷尾就传出了皇帝到过李家的新闻,李姥姥听了,吓得半死,流着眼泪对师师说:“要是真的,就要满门抄斩了!”师师说:“不要怕,他既然肯来看我,又怎会忍心杀我?逛妓院的事,皇上一定很忌讳,决不会公开办理的。
”果然,赵佶不曾见怪,春节的时候,还送来了一张蛇跗琴和一些白金。
后来,他们就交往起来了。
师师喜欢的,徽宗都喜欢;师师需要的,徽宗都备办。
他们一会儿弹琴,一会儿下棋,一会儿写字,一会儿作画,愉快极了。
这年九月,赵佶还画了一幅题为“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的画,送给了她。
为了来往方便,赵佶以治安保卫为名,修了一条通道,直通李家,叫做“潜道”。
从此,赵佶同师师来往,就不会再闹得沸沸扬扬了。
有一次,宫内宴会,嫔妃云集,韦妃悄悄地问赵佶:“是个什么样的李家姑娘,陛下喜欢得那样!”赵佶说:“也没什么。
要是你们穿上一样的衣服,同师师杂在一起,就马上会显示出一种明显的差别,那一种幽姿逸韵,完全在容色之外。
”后来,徽宗把皇位让给钦宗,自号“道君教主”,退居太乙宫,同师师的见面就少了。
最新《赘婿》人物李师师简介汇编

李师师,留名后世的第一名妓,登场时19岁。
“娉婷婀娜又大方得体,像是少女的清纯与女人的妩媚结合在一起,又不失纯净之感……大概像是纯净却带着些许自然张扬的水仙。
”这是原文对她的描述。
其人优雅脱俗,而流露出妩媚的一面时,又像一只娇俏可爱的猫,明媚而又狡黠。
作为帝都汴梁的第一交际花,长袖善舞,左右逢源,有着如同艺术一般的交际手腕,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即使同时周旋于数人之间,也能通过眼神、语言等简单的暗示,让每个人都产生类似于“她最重视的是自己,其他人不过是陪衬”这样的错觉。
即便其中有两人彼此有摩擦矛盾,她在两不相帮的同时,又能让双方都感觉到充分的尊重,甚至让火气消弭于无形之中。
与此同时,她在交际中有着惊人的聪敏和直觉,擅长从对方言谈中的细节甚至眼神中看出他人的想法和欲望,从而通过蛛丝马迹洞察事情的真相,这让她在很多大事发生前先人一步地发现端倪,在京城复杂的交际圈中显得从容。
也是因此,虽然许多表面光鲜的所谓名妓在青楼之中其实只是身不由己地随波逐流,但李师师却是在游刃有余地凌波起舞,而这也是她最为适应的生活方式。
“像是少女的清纯与女人的妩媚结合在一起,又不失纯净之感”,一方面是因为她在风月场中能保持着从容的姿态,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她一直努力地维持着自己的本心。
为了保住本心,保住性格中真诚的部分,不致迷失,她一直与几个身份地位都与自己相去甚远的童年旧友(于和中,陈思丰等人)保持着联系,并细心而真诚地维系着彼此的关系,作为与那个昔日的自己最后的联系保留下来,明知他们大部分只是贪恋自己的美色或是单纯沉迷于与第一名妓交往的虚荣,却对此并不介意,而是抱持着理解而宽容的态度。
以她的身份而言,也是十分难得了。
但即使是对这些旧友,她在内心里其实也是保留着距离的。
即使对于她来说,京城的风月场也依然是一个水太深的地方,因此她谨慎地保持着清醒,清晰地明白到青楼女子不可能拥有亲密无间的朋友,也不会有真心实意地关心自己的人——那些人想要从自己这里得到什么,她是清清楚楚的。
宋徽宗爱她,周邦彦念她,传奇人物李师师为何却最终下落不明

李师师(1090年-1129年),北宋末年青楼歌姬,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人。
多见于野史、笔记小说。
据传,李师师曾深受宋徽宗喜爱,并得到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的垂青,更传说曾与《水浒传》中的燕青有染,传说爱慕燕青,由此可见,其事迹颇具传奇色彩,也间接证明了李师师的才情容貌非常人能及。
李师师,擅长歌舞,深谙诗词。
与诸多文人墨客、达官贵人有关关系暧昧。
作为汴京名妓,她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争夺的对象,在仕子官宦中颇有声名。
宋徽宗因闻其名而想一亲芳泽,之后与宋徽宗的故事也成为一段佳话。
洗染工王寅之女。
母亲早逝,父亲煮浆代乳,抚养成人,四岁时亡父,因而落入娼籍李家,改名李师师。
与著名文人周邦彦、晁冲之有来往,有诗词互赠,又与宋徽宗有过交往,有许多风流韵事。
宋徽宗第一眼见到李师师,就觉得这些年简直是白活了。
李师师不卑不亢、温婉灵秀的气质使宋徽宗如在梦中。
李师师与高俅早就相识,见位高权重的高大人竟然对这位陌生的客人毕恭毕敬,心下疑惑,但可以确定这也是得罪不得的达官显贵,于是殷勤侍奉。
自此以后,宋徽宗经常找理由出宫与李师师约会。
在所有的客人中,李师师最中意的是大才子周邦彦。
有一次宋徽宗生病,周邦彦趁着这个空儿前来看望李师师。
二人正在叙阔之际,忽报圣驾前来,周邦彦躲避不及,藏在床下。
宋徽宗送给李师师一个新鲜的橙子,聊了一会儿就要回宫,李师师假意挽留道:“现已三更,马滑霜浓,龙体要紧。
”而宋徽宗正因为身体没全好,才不敢留宿,急忙走了。
之后周邦彦酸溜溜地填了一首词: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岂知宋徽宗痊愈后来李师师这里宴饮,李师师一时忘情把这首词唱了出来。
宋徽宗问是谁做的,李师师随口说出是周邦彦,话一出口就后悔莫及。
宋徽宗立刻明白那天周邦彦也一定在屋内。
脸色骤变,过了几天找借口把周邦彦贬出汴京。
125年,宋徽宗禅位给太子赵桓,太子尊徽宗为道君太上皇帝,住在太乙宫内,专奉道教。
李师师是谁?李师师和宋徽宗、周邦彦是什么关系?

李师师是谁?李师师和宋徽宗、周邦彦是什么关系?本文导读:在不少电视剧、小说和戏曲里,我们都有看过李师师的故事,比如说,李师师与宋徽宗、周邦彦的三角恋关系;李师师为反抗金人吞金簪而亡;李师师与宋江的故事等等。
那么,李师师与宋徽宗、周邦彦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李师师最终的结局又是什么?一、李师师与宋徽宗、周邦彦李师师是北宋末年的一代名妓,正史中没有记载,但是各种野史、笔记中却有其详细描述,尤其是她与宋徽宗、周邦彦等人之间的故事,描写的生动形象。
比如说,《贵耳集》中记载:“道君幸李师师家, 偶周邦彦先在焉。
知道君至,遂匿于床下。
……”在这一段中,写明了宋徽宗与周邦彦为了李师师有过争风吃醋一事。
何晴版李师师又根据《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中所记载:靖康元年正月十五日,圣旨:应有官无官诸色人,曾经赐金带,各据前项,所赐条数,自陈纳官,如敢隐数,许人首告犯人,重行断遣。
……赵元奴、李师师、王仲端曾经只应倡优之家,……曾特赐金带,许系金带人,并行陈纳。
这段话中,讲述宋徽宗在面对金兵进攻时,为搜刮财物,将曾经赐的金带全数收回,其中就有提到收回李师师的,这就说明李师师曾经以“倡优”身份侍候过宋徽宗,并且得到过宋徽宗的赏赐。
不少人都认为,李师师与宋徽宗、周邦彦之间是有过交往的,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野史、笔记、小说、戏曲等等描述三者间的故事。
安以轩版李师师但也有部分人认为,徽宗未“幸”过李师师, 更不曾因与大臣周邦彦因李师师而发生争端, 南宋人张端义《贵耳集》中那段关于周邦彦与宋徽宗同处李师师房中的描写, 完全是子虚乌有。
持这种说法的人主要有王国维先生、罗忼烈教授等人。
王国维先生认为《贵耳集》中的记载不符合事实,因为周邦彦在政和元年(1111年)时,已经56岁了,“官至列卿,应无冶游之事。
所云开封府监税, 亦非卿监侍从所为。
至大晨乐正与大最乐府待制, 宋时无此官也。
”通过周邦彦的年龄以及所写周邦彦的官职有误来验证《贵耳集》所说事实为虚。
中国历史故事-李师师有几个男人?李师师最爱的是谁?

中国历史故事-李师师有几个男人?李师师最爱的是谁?皇帝是帝国的主宰,什么样的女人得不到?但俗话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嘛!所以说历史上经常有流传皇帝微服出巡,然后与民间女子相恋的风流情事。
历史上到底有几位“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不清楚,但是李师师和宋徽宗二人的情事却流传极广。
李师师是汴京名妓,东京城内经营染坊坊主的女儿。
大约四岁的时候父母双亡,不幸流落娼家。
她天生有一副好嗓子,所以很受老鸨重视。
在鸨母的精心调教下,李师师不仅歌喉动人,精通琴棋书画,而且有文才能赋诗作词。
这些因素加起来,让李师师在不满15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动汴京,“人风流、歌婉转”。
宋朝因为高度发达的经济,也催生了繁荣的情色业。
虽然古代文人都以狎妓为风流,但在宋朝这种风气更重。
李师师年少成名,自然少不了众多的追求者。
而在这之中,最著名身份最高的莫过于宋徽宗赵佶了。
宋徽宗艺术和文学素养都很高,但却实在不适合当一位皇帝。
民间传说李师师名动京师之时,宋徽宗也偶然读了她的作品,此后便对李师师起了好奇心。
后来宋徽宗微服出宫,自称秀才赵乙求见李师师。
当他见到李师师的第一面,便十分惊艳。
在见识了李师师的歌喉、舞蹈之后,更是倾心不已,两人发生关系。
但李师师被人捧的再高,也是一双玉臂千人枕,一点朱唇万人尝的可怜人。
所以宋徽宗身份再如何特殊,也不可能独占李师师。
据说宋徽宗有一次因为生病没有去找李师师,于是文人周邦彦便抽空去了。
结果与佳人幽会到一半,宋徽宗突然来了,给李师师带了快马送来的江南新橙。
周邦彦仓促之中躲到了床下,非本意的听到了宋徽宗与李师师调情。
他回到家之后,写了首《少年游·感旧》。
《少年游·感旧》: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
锦帏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筝。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这首诗后来被宋徽宗看到,便知当夜周邦彦的存在,于是寻了个借口将李师师贬出了京师。
除了周邦彦之外,李师师还与秦观有过一段痴缠爱恋。
一代才女——李师师的遭际

一代才女——李师师的遭际为您讲述16集电视剧《李师师》李师师扮演者:何晴电视剧开头配音简介。
“公元1119年,历史上号称大宋宣和元年,在中国的北部,女真族建立的金国正迅速崛起,契丹族的辽朝已经衰败,金国野心勃勃,实行灭辽南下,进一步争夺中原,赵佶为代表的统治者却还陶醉在一时的繁荣太平之中,他们骄奢淫逸,依旧筝歌竹舞,醉生梦死,于是中国的历史上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令人悲愤痛心的一页。
”一个烟花女子,用她的全部生命谱写了一曲生命悲歌。
高俅高太尉过寿,皇后主持祭祀礼仪,金军元帅戈罕乔装中原打探虚实。
李师师,本姓王,四岁亡父,落入娼籍李家,改名师师,师师慢慢长大,今年17岁,长得眉目清秀,通晓音律书画,穿着素淡,唱腔优雅清丽,音调委婉,仪表端庄,姿态婀娜。
李师师给高太尉祝寿唱小曲,皇上在一边,唱词是周邦彦的《丑奴儿寿词》肌肤绰约真仙子,来伴冰霜。
洗尽铅黄。
素面初无一点妆。
寻花不用持银烛,暗里闻香。
零落池塘。
分付余妍与寿阳。
唱完后,在一边等待,高衙内(高俅干儿子,浪荡公子)调戏师师,师师匆忙离开,高衙内送完客人命人去追回,路上遇到金国元帅仗义相助,安全回到住处。
几天后,师师为宋徽宗装扮的商人赵乙弹奏《平沙落雁》。
宋徽宗:文士冠帽镶碧玉,苏绣棉袍合体身,面如玉帝下凡尘,一缕墨髯风飘逸。
年在不惑神气清,不骄不躁富雍容。
师师凝神把他看,徽宗满目话语无处谈。
但见她:粉腮云髻盘龙挽,不施粉黛玉芙蓉,秀妍柳眉似远黛,二目如潭秋水盈。
肩瘦胸盈腰娇柔,抚琴曼舞脱凡尘,疑是仙子下九重,如饮琼浆心微醉。
看得客人魔痴意难平,月色朦胧,那缠绵婉转的曲调配上哀婉的咏叹,仿佛在诉说着自己命运不济,陷入泥淖,流落青楼,宋徽宗也听得入迷,不禁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感慨起人生悲苦来,也来弹奏这首曲子,满目含情,两人都有对命运的百般叹息,四目相对,默默无声,情难自禁,欲罢不能,相见恨晚。
徽宗的音容一下子打入了师师的内心,正要询问,被金红以小姐累了为由打发走了。
四大名妓都有哪四个人

四大名妓都有哪四个人历史上有着四大名妓的记载,关于四大名妓,你知道是哪四个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介绍四大名妓人物,希望能帮到你四大名妓李师师李师师是开封人,本姓王,父母双亡,被一李姓歌妓收养,改姓李,人称李师师。
长大后不但亭亭玉立,艳若桃李,且歌喉婉转,在诸教坊中独领风骚。
崇宁、大观间,正值豆蔻年华的李师师已名噪当时的都城开封。
她不仅是一名美丽、善良、多情,而且是一名民族意识强烈,深明大义的奇女子,她美艳绝伦,才华出众,善词曲,工歌唱,在京师汴梁高张艳帜,名动京华,连天子之尊的宋徽宗赵佶也忍不住一亲芳泽,著名词人周邦彦躲在床底谱就新词《少年游》,描绘师师与徽宗的一段风流韵事,成为后世词坛佳话;她又一身正气,敢爱敢恨,有“红妆季布”之称,梁山首领宋江潜入她家,为她写下了壮词《念奴娇·天南地北》,至今为人传颂李师师是北宋末年色艺双绝的名妓,她慷慨有快名,号为“飞”。
宋徽宗本是猎艳好手,李师师很快便成了他的猎物,于是金屋藏娇,香温玉软,二人极尽缱绻。
尽管后宫佳丽三千,粉黛如云,但宋徽宗视之皆如粪土。
《大宋宣和遗事》说李师师曾被册封为李明妃、瀛国夫人,国学大师王国维则说李师师从未进过宫廷。
可惜乐极生悲,好景不长,《李师师外传》记载:“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冬,金人牧马南寇,四郊多垒,边圉孔棘,李师师慷慨解囊,将宋徽宗前后所赐金钱悉数捐入官府,以助军饷,并弃家为女道士。
金兵破汴(即开封),主帅挞懒知师师花容月貌,便指名索要,欲献给金太宗。
师师“乃脱金簪自刺其喉,不死,折而吞之,乃死。
”一代名媛就此香销玉殒。
被囚在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的宋徽宗得知消息,不禁涕泣不已。
四大名妓陈圆圆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
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艳,能歌善舞,陈圆圆本为昆山歌妓,曾寓居过秦淮,由于她色艺超群,更与重大历史事件相系,所以清人便将她列入了“秦淮八艳”之中,并说她是“前朝金陵倡家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师师,留名后世的第一名妓,登场时19岁。
“娉婷婀娜又大方得体,像是少女的清纯与女人的妩媚结合在一起,又不失纯净之感……大概像是纯净却带着些许自然张扬的水仙。
”这是原文对她的描述。
其人优雅脱俗,而流露出妩媚的一面时,又像一只娇俏可爱的猫,明媚而又狡黠。
作为帝都汴梁的第一交际花,长袖善舞,左右逢源,有着如同艺术一般的交际手腕,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即使同时周旋于数人之间,也能通过眼神、语言等简单的暗示,让每个人都产生类似于“她最重视的是自己,其他人不过是陪衬”这样的错觉。
即便其中有两人彼此有摩擦矛盾,她在两不相帮的同时,又能让双方都感觉到充分的尊重,甚至让火气消弭于无形之中。
与此同时,她在交际中有着惊人的聪敏和直觉,擅长从对方言谈中的细节甚至眼神中看出他人的想法和欲望,从而通过蛛丝马迹洞察事情的真相,这让她在很多大事发生前先人一步地发现端倪,在京城复杂的交际圈中显得从容。
也是因此,虽然许多表面光鲜的所谓名妓在青楼之中其实只是身不由己地随波逐流,但李师师却是在游刃有余地凌波起舞,而这也是她最为适应的生活方式。
“像是少女的清纯与女人的妩媚结合在一起,又不失纯净之感”,一方面是因为她在风月场中能保持着从容的姿态,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她一直努力地维持着自己的本心。
为了保住本心,保住性格中真诚的部分,不致迷失,她一直与几个身份地位都与自己相去甚远的童年旧友(于和中,陈思丰等人)保持着联系,并细心而真诚地维系着彼此的关系,作为与那个昔日的自己最后的联系保留下来,明知他们大部分只是贪恋自己的美色或是单纯沉迷于与第一名妓交往的虚荣,却对此并不介意,而是抱持着理解而宽容的态度。
以她的身份而言,也是十分难得了。
但即使是对这些旧友,她在内心里其实也是保留着距离的。
即使对于她来说,京城的风月场也依然是一个水太深的地方,因此她谨慎地保持着清醒,清晰地明白到青楼女子不可能拥有亲密无间的朋友,也不会有真心实意地关心自己的人——那些人想要从自己这里得到什么,她是清清楚楚的。
与身为达官贵人的众多客人的来往,固然是各取所需,不可能推心置腹,而与童年旧友的来往,虽然有着排遣寂寞的动机在内,但如果这些儿时认识的朋友真的深入到她心中,她也只会感到害怕。
因此她在内心深处,其实与几乎所有人都谨慎地保持着距离,内心深处其实十分孤独。
也正因如此,对于其他人而言她反而会是一个很好相处的朋友,因为“她渴望真诚,而又知情识趣,属于那种跟你说个请求,你稍有为难,她就会自动收回的人。
这种性格一方面来自于可以体谅他人的真诚,另一方面。
来自于保持着距离的清醒。
”在此背景下,对李师师而言,宁毅是个十分独特的存在。
一方面,宁毅是她童年的旧友(虽然被魂穿了的宁毅已经早就不是她小时候认识的那个人了),是她连接昔日那个还未涉足风尘的自己的桥梁,同时两人没有太多利益牵扯,宁毅对她的美色和第一名妓的头衔也没什么兴趣,因此两人的关系是真诚和纯粹的。
另一方面,宁毅在她所认识的男性中是最优秀的一个,极富才干,为人务实,不好空谈,为国为民做下许多实事,这与她平日里见惯的那些只会夸夸其谈却不重实务,国难当头仍然毫无担当的所谓文人骚客、高门子弟形成了鲜明对比。
李师师本人也是慈悲心肠,以天下苍生为念,想要为百姓做实事的(见下文详述),平日里却不得不敷衍这些空谈误国之人,心中多少有些烦闷,而宁毅则填补了她心中这一块空白,她对于宁毅,是欣赏,认同,乃至仰慕的。
可以说,对于清醒地与任何人都保持距离的李师师来说,宁毅是最接近她心扉的人,她偶尔会与宁毅诉说心事,也不避讳在宁毅面前流泪,在某些时刻,她甚至会困惑自己对于宁毅是否怀着爱慕之情,然而却得不到答案。
两人的关系之所以未能更进一步,主要原因在于宁毅,首先他对于李师师并没有关于男女之情的想法,仅仅是把她当成普通朋友来对待,其次宁毅一直忙忙碌碌,与李师师交流的时间并不多,后来金兵南侵,两人就更没有时间考虑彼此之间的关系了。
小时候就被高僧说有佛性,长大后也确实慈悲心肠,怜悯世人。
颇有侠气,路见不平,或是看到苍生疾苦时,她会以女子之身亲力亲为地去做事,曾在饥荒之年跋涉千里前往赈灾,在金兵围困汴梁时更是甘冒生命危险到前线照顾伤兵,就这一点而言,就已经胜过许多男儿。
在风月场中见惯世情,阅尽天下男儿的她,平日里接触的多是接近国家权力金字塔巅峰的人和事,因此眼界广阔。
她并不甘于嫁为人妇,从此被关在狭窄的庭院中,生活只能以一个男子为中心,再看不到纷繁世情,再不能为天下人做些什么。
她渴望更加广阔的,让她能为世人有所作为的天地。
另一方面,每天在青楼迎来送往的她,虽然交际手腕出众,却也正是因此,她对每一个人都未曾寄托太多感情,或许只有宁毅勉强算是一个例外,“若真说有一天要寄情于某一个人身上,以他为天地,整个世界都围着他去转,她并非不憧憬,只是……连自己都觉得难以信任自己……若自己有一天成亲了,自己希望,内心之中能够全心全意地喜爱着那个人,若对这点自己都没有信心了,那便……再等等吧”。
因此到了二十五岁,已经远远过了一个名妓的巅峰期了,却还不曾赎身嫁人。
外表柔弱,不时哭泣,但内心极其坚韧,金兵围困汴梁之时,她为了心中的善念可以在到处是鲜血、呻吟、死尸,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伤兵营坚持数月,一直为伤兵包扎,常常彻夜不眠,不饮不食,也做好了随时自尽的准备。
这对于长年在青楼养尊处优的她来说,几乎是不可思议的。
她见过士兵在她面前被敌人砍下头颅,也曾在金兵短暂破城期间直面金兵,险些死在刀下,这些对她的心灵都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但她并未因此退缩,反而更加坚定地留在伤兵营为守城出力,赢得了一众伤兵的爱戴。
在此过程中,慈悲的心肠和爱国的信念固然是支撑着她坚持下去的重要动力,而在城外顽强地抗击敌军,并在绝境中不时达成奇迹般战果的宁毅,也一直是她精神支柱的一部分。
当宁毅的亲人向她传来捷报时,她也表示如宁毅有心,她也绝不介意嫁予这位大英雄为妾,纵然她此时也并未理清自己对宁毅的感情,但在亲历战争的她看来,战火面前,儿女私情根本毫不足道了。
后来在宁毅等人的努力下,付出了无数将士性命的惨重代价后,终于逼得金人议和。
然而金兵一退,在这次战事中毫无建树的皇帝为了稳固权柄,就开始迫害功臣,害死了宁毅的上司、为这次战事呕心沥血的右相秦嗣源。
对腐朽的朝廷彻底失望的宁毅忍无可忍,弑君造反。
已经预料到汴梁不可能再承受一次金兵围困的宁毅不愿李师师死于战乱,在弑君后将她掳走安置起来。
一年后,汴梁被再次南侵的金兵破城,生灵涂炭,痛心于此的李师师认为宁毅对此负有责任,无法再安然地留在宁毅身边,宁毅体恤她的想法,将其送到南方避难,两人暂时分开。
两人的关系最终将走向何方,有待小说剧情的下一步进展。
关键词:京城第一名妓,情商极高,交际手腕高明,在复杂的风月场中游刃有余。
虽然性格中依然保留着真诚的一面,但依然谨慎地与所有人保持着距离,内心十分孤独。
生性善良,心忧百姓,温柔而坚韧,可以为了国家黎民豁出性命。
对宁毅敬重仰慕,也有些自己也分辨不清的朦胧情愫。
声线:清丽纯净,介于少女与成年女子之间的声线,温柔而又善解人意的语气,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
后期在宁毅面前诉说心事时,则显得有些忧郁和伤感,谈论到国家战事,或是与士兵们交谈时,则真诚而悲悯。
台词列举:“我也知道于大哥在你们眼中比不得那些大才子,我当然也喜欢周大哥他们的诗文谈吐,文采见地。
可我喜欢于大哥的却不是这些,我与他来往,因为于大哥是儿时旧相识。
旧相识不就应该是这样吗?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中人之姿,再努力也比不过真正的大天才,谁能从小就跟周大哥、季大哥、陶大哥他们这样的天才相识呢。
我小时候,不也是被人叫做萝卜头,嘻,王家的萝卜头……李家的萝卜头……”——《第一七七章勾勒(上)》(老鸨李蕴嫌弃李师师的童年旧友于和中陈思丰等人没有才学地位,希望李师师与他们断绝来往时,李师师对她说的话。
因为是在与培养自己的妈妈说话,所以显得娇俏而随意,同时又是在为自己的童年旧友辩护,因此真诚恳切。
)李师师笑了笑,摇了摇头:“倒是想起妈妈说过的一句话了,那时我还刚来矾楼,听见有人哭,妈妈跟我说,听不惯这样的声音,那是很好的,若是有一日听得习惯了,幸灾乐祸了,怕就是一辈子也出不去了……两位妹妹,我先回房了。
”——《第三七六章未央(一)》(两个妓女听到一个女子因不肯接客而被毒打的声音,出言讽刺,也有些对李师师含沙射影的味道在内,李师师便如此回击。
淡然中带着隐隐的锋芒,虽然语带讽刺,却也不失风度,要拿捏好其中的分寸。
)房间里沉默许久,师师终于开口:“我明白了。
”她抿了抿嘴,目光中露出一股坚毅的神情,“我、我立刻就去办这件事,争取下雪之前,能够有个好的结果。
另外……希望下雪晚些。
”——《第五一二章谶语如迷雪落无声(上)》(饥荒之年,宁毅向李师师说起灾情的惨重,现实的残酷,以及他的赈灾方案,李师师心中沉痛之余,主动提出要参与到赈灾当中。
“我明白了”显得沉重,后面一句则坚毅有力。
)“不过从今年开始,总觉得有些东西就要变了,年龄到了,要嫁人了,往日里想起,觉得也不过是那么回事,可如今想起来,总觉得空荡荡的。
我十四岁住进矾楼的院子里,觉得到处都是人,我住在那里,也总觉得自己就在那。
只要我在,院子里就是满的,别人过来跟我聊天、跟我诉苦、听我弹琴唱曲,在我身上花钱,没有人时,我一个人在那里,也是在那儿活着,可忽然的,好像什么东西都变了。
我以往能想得清楚的……”她双手握拳,搁在桌子的沿上,话语渐渐变快,目光也显得茫然起来。
“如今我一个人在院子里,就好像那个院子已经不是我的了。
李妈妈对我很好,劝我嫁人,也是体贴我,旁人瞧我时,总有种几个月半年后就见不到我的感觉。
就好像一个月、几个月后,我就不在那院子里了,不知道在哪里,也许是在我不熟悉的房子里,不熟悉的床上,用一辈子,陪我其实不熟悉的男人……”师师闭上眼睛,几滴眼泪从那儿泌出来,她咬了咬嘴唇,随后又像是给自己打气一般的笑了笑。
——《第五五九章相聚之秋(下)》(宁毅与李师师谈起最近大才子周邦彦求娶她却被她拒绝的事情,李师师向他吐露出自己对于嫁人的抗拒和恐惧。
由于对象是宁毅,她不自觉地流露出了在旁人面前不会流露的软弱和茫然)“我不累,我不累。
”师师摇着头,“你刚刚说,女真人退了?真的吗?我还要做事……”——《第六百章悲凄杀戮漫长血河(一)》(金兵围城后,李师师到伤兵营为伤员包扎,听到金兵暂退的消息后这样问道。
此时她已一日未睡也未进食,因此声音显得虚弱,甚至有些精神恍惚,但是依然为了这好消息而激动。
)众人情绪热烈起来,有些人却是在开玩笑,有些人觉得感动,师师对着这些人,或是残肢断体,或是流血虚弱到几乎快要死去的军人,眼泪已经流出来了,止都止不住,她伸手擦着眼泪,呜呜地哭了片刻,方才点了点头:“我、我先去吃些东西,谢谢大家了,真正辛苦的是大家,我、我不会拿刀,也上不了战场……”——《第六百章悲凄杀戮漫长血河(一)》(伤兵们得知了李师师的身份,纷纷表示感动时,李师师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