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宋词故事:周邦彦与李师师
【宋朝历史】名妓李师师的幕后推手:北宋文人炒作下的美女

【宋朝历史】名妓李师师的幕后推手:北宋文人炒作下的美女李师师是水浒里的人物,当然现实生活中也有这个人,这个人是北宋著名的妓女。
不仅长相漂亮,而且能歌善舞,很通音律,是个各方面都不错的女人。
当然女人这么优秀,自然要有很多人来捧。
到底是哪些男人做了李师师的幕后推手呢,否则为何全天下都知道李师师的大名。
第一位是伟大的学者张贤,他也是北宋作家协会的副主席。
宋朝的歌词很好,因为“影子”这个词用得很好。
当时他叫张三英。
张贤也喜欢漂亮的女孩。
虽然当时他年纪很大,但他总是喜欢在市中心走走,看看是否有女孩能吸引他自己的创作。
早年,李先生在妓院学习武术,在闺房长大。
他不知名。
张娴去了他们的妓院,因为李世石还年轻,张娴爱上了她。
我们不知道他有没有弄坏她,张贤于是专门为李石狮写了一封“师令”:“珍珠母弥足珍贵。
马蹄如水。
据说化妆及时,粉色自然。
蜀国五颜六色的衣服总是得胜。
云朵落在地上。
京城池塘和花园盛产桃李。
问问东风是什么样子。
没有必要再回到扇形屏障上清理。
”唱这首歌。
嘴唇比珠子小一点。
这是余晖和月亮落下。
把这个发到千里之外。
“正是这个词让李世石一夜之间在汴京走红,成为了花魁,最终震惊了宋徽宗和才华横溢的周邦彦。
当然,按照张贤一贯的风格,他永远不会徒劳地做广告。
广告费是多少,这是不言而喻的。
其二便是晏几道。
此人乃是当朝宰相晏殊的儿子。
为人有女孩子的样子,善写风花雪月。
听说有个叫李师师的,自然喜不自胜,晏几道有两首《生查子》,也都写到李师师。
一首云“归往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颍川花,不似师师好”。
另一首云“何时花里闲,看得花枝足;醉后莫思家,借取师师宿”。
对李师师也是夜里梦里的思念,很朦胧的味道。
第三位是著名的学者东坡。
秦观有一首歌《从化》,也是送给李世石的。
当时秦少友三十多岁,年纪轻轻。
他讨厌迟到:“今晚见到老师时,我的脸颊被酒染红了。
在稀疏的窗帘和半卷微光的外面,露珠开着,烟雾很冷。
发夹和发髻乱丢,我依偎不起。
我玩着眼泪,唱着新词。
少年游·并刀如水原文-翻译及赏析

少年游·并刀如水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周邦彦居于京城时,与名妓李师师相好。
宋徽宗赵佶听到李师师的艳名后,也来凑热闹,常微行到李师师家中。
一次,周邦彦正和李师师亲昵,突然听说皇帝大驾光临,惊惶之下,急忙钻到床下。
赵佶满脸笑容的走进来,从袖子里取出一个橙子,亲手剥了,道:师师,这可是从江南进贡来的,来,尝一口!周邦彦躲在床下,大气都不敢出,却还要忍受心上人与皇帝戏虐调情、颠龙倒凤,心中痛苦可想而知。
第二天,他将这段见闻,填了一首《少年游》,送给师师一表心迹:并刀如水,吴盐胜,纤手破新橙。
几天后,赵佶再度光临,听到师师演唱这首词,明白作者当天一定在屋里,顿时打翻醋坛问是何人所作。
师师不敢隐瞒,只得道:周邦彦词。
赵佶拂袖而去。
文学这首词,通过对女子特有口吻惟妙惟肖的刻画,曲折深微的写出对象的细微心理状态,追述作者自己在秦楼楚馆中的经历,大有呼之欲出之概。
上片以男方的视角写美人的热情待客,抒发对女子情投意合的情感。
[3]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这是富于暗示力的特写镜头。
出现在观众眼前的,仅仅是两件简单的道具(并刀,并州出产的刀子;吴盐,吴地出产的盐。
)和女子一双纤手的微细动作,可那女子刻意讨好对方的隐微心理,已经为观众所觉察了。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室内是暖烘烘的帏幕,刻着兽头的香炉(叶嘉莹:兽形的香)轻轻升起沉水的香烟。
只有两个人相对坐着,女的正调弄着手里的笙,试试它的音响;男的显然也是精通音乐的,他从女的手中接过笙来,也试吹了几声,评论它的音色的音量,再请女的吹奏一支曲子。
[2]这里也仅仅用了三句话,而室内的气氛,两个人的情态,彼此的关系,男和女的身分,已经让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了。
下片以叙事的方式来抒情,改用女方的口吻来传情,有层次,有曲折,人物心情的宛曲,心理活动的幽微,人物形象的刻画和生活细节的描写更是十分细腻逼真。
[3]低声问一句直贯篇末。
谁问?未明点。
为何问?也未说明。
李师师是谁?李师师和宋徽宗、周邦彦是什么关系?

李师师是谁?李师师和宋徽宗、周邦彦是什么关系?本文导读:在不少电视剧、小说和戏曲里,我们都有看过李师师的故事,比如说,李师师与宋徽宗、周邦彦的三角恋关系;李师师为反抗金人吞金簪而亡;李师师与宋江的故事等等。
那么,李师师与宋徽宗、周邦彦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李师师最终的结局又是什么?一、李师师与宋徽宗、周邦彦李师师是北宋末年的一代名妓,正史中没有记载,但是各种野史、笔记中却有其详细描述,尤其是她与宋徽宗、周邦彦等人之间的故事,描写的生动形象。
比如说,《贵耳集》中记载:“道君幸李师师家, 偶周邦彦先在焉。
知道君至,遂匿于床下。
……”在这一段中,写明了宋徽宗与周邦彦为了李师师有过争风吃醋一事。
何晴版李师师又根据《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中所记载:靖康元年正月十五日,圣旨:应有官无官诸色人,曾经赐金带,各据前项,所赐条数,自陈纳官,如敢隐数,许人首告犯人,重行断遣。
……赵元奴、李师师、王仲端曾经只应倡优之家,……曾特赐金带,许系金带人,并行陈纳。
这段话中,讲述宋徽宗在面对金兵进攻时,为搜刮财物,将曾经赐的金带全数收回,其中就有提到收回李师师的,这就说明李师师曾经以“倡优”身份侍候过宋徽宗,并且得到过宋徽宗的赏赐。
不少人都认为,李师师与宋徽宗、周邦彦之间是有过交往的,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野史、笔记、小说、戏曲等等描述三者间的故事。
安以轩版李师师但也有部分人认为,徽宗未“幸”过李师师, 更不曾因与大臣周邦彦因李师师而发生争端, 南宋人张端义《贵耳集》中那段关于周邦彦与宋徽宗同处李师师房中的描写, 完全是子虚乌有。
持这种说法的人主要有王国维先生、罗忼烈教授等人。
王国维先生认为《贵耳集》中的记载不符合事实,因为周邦彦在政和元年(1111年)时,已经56岁了,“官至列卿,应无冶游之事。
所云开封府监税, 亦非卿监侍从所为。
至大晨乐正与大最乐府待制, 宋时无此官也。
”通过周邦彦的年龄以及所写周邦彦的官职有误来验证《贵耳集》所说事实为虚。
中国历史故事-李师师有几个男人?李师师最爱的是谁?

中国历史故事-李师师有几个男人?李师师最爱的是谁?皇帝是帝国的主宰,什么样的女人得不到?但俗话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嘛!所以说历史上经常有流传皇帝微服出巡,然后与民间女子相恋的风流情事。
历史上到底有几位“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不清楚,但是李师师和宋徽宗二人的情事却流传极广。
李师师是汴京名妓,东京城内经营染坊坊主的女儿。
大约四岁的时候父母双亡,不幸流落娼家。
她天生有一副好嗓子,所以很受老鸨重视。
在鸨母的精心调教下,李师师不仅歌喉动人,精通琴棋书画,而且有文才能赋诗作词。
这些因素加起来,让李师师在不满15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动汴京,“人风流、歌婉转”。
宋朝因为高度发达的经济,也催生了繁荣的情色业。
虽然古代文人都以狎妓为风流,但在宋朝这种风气更重。
李师师年少成名,自然少不了众多的追求者。
而在这之中,最著名身份最高的莫过于宋徽宗赵佶了。
宋徽宗艺术和文学素养都很高,但却实在不适合当一位皇帝。
民间传说李师师名动京师之时,宋徽宗也偶然读了她的作品,此后便对李师师起了好奇心。
后来宋徽宗微服出宫,自称秀才赵乙求见李师师。
当他见到李师师的第一面,便十分惊艳。
在见识了李师师的歌喉、舞蹈之后,更是倾心不已,两人发生关系。
但李师师被人捧的再高,也是一双玉臂千人枕,一点朱唇万人尝的可怜人。
所以宋徽宗身份再如何特殊,也不可能独占李师师。
据说宋徽宗有一次因为生病没有去找李师师,于是文人周邦彦便抽空去了。
结果与佳人幽会到一半,宋徽宗突然来了,给李师师带了快马送来的江南新橙。
周邦彦仓促之中躲到了床下,非本意的听到了宋徽宗与李师师调情。
他回到家之后,写了首《少年游·感旧》。
《少年游·感旧》: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
锦帏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筝。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这首诗后来被宋徽宗看到,便知当夜周邦彦的存在,于是寻了个借口将李师师贬出了京师。
除了周邦彦之外,李师师还与秦观有过一段痴缠爱恋。
李师师鲜为人知的风流韵事

“人间有味俱尝遍,只许杨梅一点酸。
”这是北宋徽宗笔下的诗句。
说起来,宋徽宗赵佶一生生性轻浮,除了爱好花木竹石、鸟兽虫鱼、钏鼎书画、神仙道教外,还嗜好女色如命,后来更是终日沉湎其中,放浪形骸,不能自拔。
宋徽宗的后宫中妃嫔如云,数量惊人,史书记载有“三千粉黛,八百烟娇”。
但是与这些妃子日夜缠绵,朝夕相拥,再美味的佳肴吃多了也会腻烦,再绮丽的景致也有看够的时候、有一天,他下朝后闲得无聊,在一个团扇上提笔写了“选饭朝来不喜餐,御厨空费八珍盘”十四个字,忽然觉得文思枯竭,便宣召一位翰林学士前来续后面诗句。
那位翰林学士特别会揣摩宋徽宗的心思,就续了“人间有味俱尝遍,只许杨梅一点酸”的诗句。
其中的“一点酸”指的就是当时名满京师的青楼歌妓李师师。
李师师,北宋末年汴京名妓。
四岁时亡父,因而落入娼籍李家,取名李师师。
长大成人的李师师气质优雅,风情万种,歌舞弹唱,无所不精;琴棋书画,了然于胸。
也许由于童年凄凉的生活在李师师心里刻上了深深的烙印,成名之后,她给人的感觉始终总是淡淡的忧伤,她喜欢凄婉清凉的诗词,爱唱哀怨缠绵的曲子,常常穿着乳白色的衣衫,轻描淡妆,这一切都构成了一种“冷美人”的基调,反而更加迷人万分。
一时“冷美人”李师师名满京城。
宋徽宗对李师师的美名早就有所耳闻,一日便穿了文人的衣服,乘着小轿找到李师师处,自称殿试秀才赵乙,求见李师师,终于目睹了李师师的芳容:鬓鸦凝翠,鬟凤涵青,秋水为神玉为骨,芙蓉如面柳如眉。
徽宗听着师师执板唱词,看着师师和乐曼舞,几杯美酒下肚,已经神魂颠倒,便去拥了李师师同入罗帏。
这一夜枕席缱绻,比那妃嫔当夕时,情致加倍。
李师师温婉灵秀的气质使宋徽宗如在梦中。
可惜情长宵短,转瞬天明,徽宗没奈何,只好披衣起床,与李师师约会后期,依依不舍而别。
从此以后,宋徽宗就经常光顾李师师的青楼。
李师师也不敢招待外客。
有权势的王公贵族也只能回避三舍,她的青楼门前已是冷落车马稀,但有一人李师师自己不能割舍,他就是税监周邦彦。
周邦彦和李师师的故事

北宋时,有一个大词人,名叫周邦彦。
他不仅词作得好,而且擅长谱曲,精美的词配上优美的曲子,非常好听,民间争相传唱,就连歌妓、舞妓都知道他的大名。
话说在众多的青楼女子之中,有一人最爱唱他的作品,此人名叫李师师。
李师师者,何许人也?她乃京城名妓,具有倾国倾城之貌,气质高雅,能歌善舞,且有大家闺秀之风。
她虽然不幸沦落风尘,却很是洁身自爱,一般的酒色之徒,虽然一掷千金,也难见其一面。
对于她看不上的男人,不论出何天价,她也概不接见。
但是对于一些才高八斗的文人墨客、侠义之士,她却柔情一片。
当时著名的大宋才子秦少游有缘和她相好,还给她写下了《赠汴城李师师》一诗:“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
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
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
看遍颍川花,不似师师好。
”周邦彦虽然才气纵横,却也好拈花惹草,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幸结识了色艺双绝的李师师。
两个人互相欣赏,情好日密,周邦彦也就常常在李师师那里留宿,逐渐到了难以自拔的程度。
有一年的正月灯节,开封城里的男女老少照例要到街上去看灯。
在看灯的人群中,有一位虽然穿着普通人衣服但却是地位显赫的人物,他就是微服出游的当今皇上宋徽宗。
徽宗领着几个身穿便服的亲信挤在人群里赏灯,偶然经过李师师的家门口。
其中一位亲信知道里面住的是李师师,就建议皇上进去玩。
徽宗进去以后,一宿都没出来。
皇上是被李师师的美色给迷上了。
此后,皇上有空就来李师师家饮酒作乐。
而周邦彦得知天子屡幸李师师,心里很懊丧,他与李师师的幽会也就更加谨慎了。
徽宗皇帝跟李师师的事儿,早就传遍了开封城。
徽宗觉得再去师师那里,容易被人察觉,有心接到宫里,却又不合礼法。
于是就命人从宫中挖了一条地道直通李家。
这样一来,到李师师那里既隐秘又方便,徽宗来的次数就更多了。
有一次,周邦彦估计皇上不在师师那里,就偷偷地来找师师。
忽听得皇上从地道里来了,周邦彦大惊,不知所措。
那李师师马上让周邦彦藏起来。
皇上见到师师,寒暄了一番,早有使女拿了温水包来,放在锦缎子被里温着,师师又往兽形的香炉里添了些香料,屋里顿时香气缭绕。
历史趣谈真的好乱!宋徽宗周邦彦李师师是啥三角关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真的好乱!宋徽宗周邦彦李师师是啥三角关系?
导语:宋徽宗是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
李师师北宋末年青楼歌姬,东京人。
李师师曾深受宋徽宗喜爱,并得到宋朝著名词人周邦
宋徽宗是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
李师师北宋末年青楼歌姬,东京人。
李师师曾深受宋徽宗喜爱,并得到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的垂青,由此可见,其事迹颇具传奇色彩,也间接证明了李师师的才情容貌非常人能及。
那么这三人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虽然「佳丽三千」是我们理解皇帝爱欲的一种形象,但在更多时候,帝王受限于家法或是其他复杂的理由,未必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然而大众总喜欢将皇帝的绯闻加油添醋,包括微服出巡的爱情、恣意收纳后宫,还有其他种种的浪漫故事,形成一种典型的情节。
李师师与宋徽宗的故事,是历史成为典型故事的一个好例子。
师师的生平还算史学界的一段公案,虽然我们都同意宋朝末年的演艺圈有这号人物,而且显然还是圈内的红牌,徽宗本人也可能看过她的表演,但到底师师当时是五十岁的阿姨,还是二十多岁的姐姐,到今天还是争论不休。
不过既然像《大宋宣和遗事》一类的作品首先把李师师和徽宗、周邦彦乃至宋江扯上关系,至少在宋代人的认识里,师师和皇帝的绯闻是言之凿凿。
李师师的身份是「角妓」,是首都汴京技术最好的说唱演员,在那个妓女身兼艺人的时代,穿梭于士大夫宴会间的妓女不尽然都是性的交易,同时还是文人墨客的心灵伴侣,擅长说唱、跳舞、填词的歌妓,甚至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身为当代最负盛名的艺术家皇帝,徽宗拜倒在师师的裙下未必不可能。
据称皇帝时常坐着小轿,微服到李师师的家里幽会。
生活常识分享。
周邦彦有什么故事

周邦彦有什么故事周邦彦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享有盛名的词人,在当时的文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为周邦彦个性洒脱不羁,不拘小节,于是便留下了很多的故事。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周邦彦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周邦彦的故事周邦彦写有一首叫做《少年游》的词,主要讲的是一位男子宿妓的全过程:妓女白皙瘦长的手指拿着明亮锐利的剪刀,在水果盘子里切了一个新鲜的橙子,并在上面撒了一层盐,来招待男子。
房间里一时之间香气缭绕,床被也早就铺设一新了,但是这两人却别有一番趣味,只见他们面对面坐着,先进行了一番调笙怡情,之后才开始互相依偎缠绵。
在经过一番云雨之后,男子随即要走,但是女子对他说道,天已经很晚了,外面不但行人稀少,而且夜深霜重,还是留下来到天亮再走吧。
关于这首词,有人认为讲的就是周邦彦自己的一次宿妓行为。
但是因为词中描写比较隐晦,后人很难得知到底讲的是谁。
不管到了南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说法,讲的是宋徽宗一次去著名的歌妓李师师家里拜访,恰巧周邦彦也正好正在那里。
情急之下,周邦彦只能躲在李师师的床底下。
宋徽宗来到李师师这里还带来了一个新鲜的橙子,说是江南采摘上贡的,之后宋徽宗还和李师师谈笑了一番。
这一切都被周邦彦给听到了。
他在宋徽宗走之后,便据此写下了《少年游》这首词。
周邦彦的生平故事周邦彦少年的时候,为人比较个性散漫,不过非常好学,喜欢读书,这也为他之后的文学创作埋下了伏笔。
宋神宗的时候,他成为太学的生员,太学也就是后来明清时期的国子监,是古时候最高的学府。
后来神宗进行王安石变法,效果拔群,当时周邦彦写一篇《汴都赋》献给皇帝。
这篇文章洋洋洒洒七千字,模仿的是汉朝时期著名的《二都赋》,内容是在赞许变法。
据说文中有些古字,连朝中大臣也不认识读不准确。
此文一出,周邦彦开始名动天下,他也被朝廷提拔为太学正,差不多就是太学的老师。
不久他就开始各地宦游,任庐州教授、溧水县的知府等。
后来,周邦彦被皇帝召回,并再次让他朗诵《汴都赋》,此后留在京城任官,也有做过各地知府,比如顺昌府(今安徽阜阳)、明州(今浙江宁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宋词故事:周邦彦与李师师
周邦彦是一代词宗,北宋雅词的代表人物,李师师是一代名妓,花魁
娘子。
才子佳人之间,自然会产生很多香艳故事。
更何况,中间又有
个皇帝宋徽宗赵佶做“第三者”,自然故事就更加热闹,更加令人瞩目。
自南宋张端义的文史笔记《贵耳集》、陈鹄的《耆旧续闻》张邦
基《墨庄漫录》、周密的《浩然斋词话》一直到清代冯金伯《词苑萃编》、叶申芗《本事词》,都记载了这三人的纠葛恩怨。
至于一些小说,如宋代佚名的《李师师外传》、宋代评话《宣和遗事》、明代署
名江南詹詹外史的《情史》(卷六)更是将此渲染的绘声绘色。
到了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宋公明闹原宵杂剧和明末陈忱的
《水浒后传》,又加上燕青和宋江,故事主题也由文人才子佳人故事
转为反暴政和英雄传奇。
但在所有这些诗话、文史笔记和小说中,关
键人物皆是李师师。
据上述记载,李师师原是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市)染匠王寅的女儿,
约生于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3)。
四岁时王寅犯罪下狱死,父母
俱亡,由娼家李姥收养。
李师师天生丽质,生就歌喉婉转,加上老鸨
的耐心调教,悉心指点,不满15岁就已经是“人风流、歌婉转”,诗
词歌舞,色艺双绝,在首都各教坊中独领风骚,高树艳帜。
据《墨庄
漫录》:徽宗政和年间,在汴京的娱乐界,有两位歌伎“名著一时”,一位叫崔念月,另一位即是李师师,而且“李生门第尤峻”。
李师师不但色艺双绝,而且为人慷慨有侠义风,号为“飞将军”。
清
代《水浒后传》的作者陈忱据此编造了一个情节:梁山好汉燕青是李
师师的旧相识,梁山头领宋江燕青引荐来见李师师,通过她托师师代
向皇上致意,说宋江情愿归顺朝廷。
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大举南侵,汴京陷落,徽宗、钦宗被俘,李师师下落不明,据相关史料和传说,基本上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流浪江南,沦落老死江湖间。
据张邦基《墨庄漫录》,
靖康年间钦宗登基后,追究蔡京、童贯等误国之罪,李师师也被籍没
家产、废为庶人,当了女道士。
金兵攻陷汴京后,匿于民间的李师师
随逃难人群流亡江南,生活窘迫,当地士大夫邀其歌唱,但衰老憔悴,已无昔日风采:“靖康中,李生与同辈赵元奴及筑球、吹笛袁绉、武
震辈,例籍其家。
李生流落来浙中,士大夫犹邀之以听其歌,然憔悴
无复,向来之态矣。
”明代学者、诗人、戏曲作家梅鼎祚辑纂的《青
泥莲花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载:“靖康之乱,师师南徙,有人遇之湖
湘间,衰老憔悴,无复向时风态。
”无名氏的《大宋宣和遗事》中的
记载相类,但添加了“后流落湖湘间(今湘南一带),为商人所得”。
南宋诗人刘子辇则在湖湘间亲眼见到了沦落风尘的李师师:“辇轱繁
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
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年动帝
王”(《屏山集》“汴京纪事”)。
清初陈忱《水浒后传》继承了这个
说法,说李师师在南宋初期,流落临安(杭州),寓居西湖葛岭,操旧
业为主“唱柳耆乡‘杨柳外晓风残月’”。
这个说法,充满世事沧桑、兴亡惆怅之感,颇有“门前冷落车马稀”和“落花时节又逢君”的苦味,很可能是时人的借托。
第二种说法是以死殉国。
据无名氏的《李师师外传》(见清人胡珽辑纂
的《琳琅秘室丛书》):金人攻破汴京后,金主也久闻李师师的大名,
让他的主帅挞懒去寻找李师师,但是寻找多日也没有找到。
后来在汉
奸张邦昌的协助下,终于找到了李师师。
李师师不愿意伺候金主,先
是用金簪自刺喉咙,但是没有成功,于是又折断金簪吞下自杀。
临死
之前,她大骂张邦昌:“贱妓蒙皇帝眷,宁一死无它志。
若辈高爵厚禄,朝廷何负于汝,乃事事为斩灭宗庙社稷?”清人黄廷鉴据此称赞她
的殉国行为是大丈夫气概的表现,“师师不第色艺冠当时,观其后慷
慨捐生一节,饶有烈丈夫概,亦不幸陷身倡贱,不得与坠崖断臂之俦,争辉彤史也”(《第六弦溪文集》)。
后世的通俗小说多沿袭这个说法。
但小说作者主要是借人借事来抒发亡国的感慨,没有什么事实依据,
因而学者多对此说持有异议。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将《李师师
外传》称为传奇,宋之在《皇帝与妓女》一书中认为“外传的作者所
写的是传奇,恐怕是感慨多于事实,作者大概是想借李师师的忠义以
讽世”。
邓广铭《东京梦华录注》认为此书“一望而知为明季人妄
作”。
蔡东藩《宋史通俗演义》、李逸候《宋官十八朝演义》也都认
为是作者借李师师讽世。
第三种说法被俘北上。
称李师师在汴京失陷以后被俘虏北上,被迫嫁
给一个病残的金兵为妻,耻辱地了结残生。
清人丁跃亢《续金瓶梅》
等书皆宗其说。
但也有人提出异议,当时金帅挞懒是按张邦昌等降臣
提供的名单索取皇宫妇女的,李师师在钦宗即位后已被籍没家产、废
为庶人,当了女道士,自然不在求索名单之中:“师师必先已出东京,不在求索之列,否则决不能脱身”。
据《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记载,李师师是徽宗崇宁、大观年间(1102—1110)汴京城最红的歌伎:“崇、观以来,在京瓦肆伎艺……
小唱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孙三四等,诚其角者。
”“李师师本
角妓也。
”所谓“角妓”,乃歌妓。
李师师最擅长的是“小唱”,所唱
多“长短句”。
所谓“长短句”,即今之宋词,当时,诗人晁冲之
正值年少,每有会饮,经常招她侑席。
“其后十余年,再来京师,二
人尚在,而声名溢于中国”,于是写了两首诗《都下追感往昔因成二首》来忆旧、诗中描述李师师居所环境是“门侵杨柳垂珠箔,窗对樱
桃卷碧纱”,“系马柳低当户叶,迎人桃出隔墻花”。
其诗以“鬓深
钗暖云侵脸,臂薄衫寒玉映纱”来形容其美艳;以“看舞霓裳羽衣曲,
听歌玉树后庭花”来形容师师的歌舞技艺。
从“春风踏月过章华,青
鸟双邀阿母家”之句来看,当时李师师并未自立门户,而是依附在李
姥门下。
据宋人万俟咏《大声集》,政和六年周邦彦提举大晟乐府,
一是声乐方面人才荟萃典乐则有徐伸、田为,协律郎则有姚公立,,
制撰官则有江汉、晁端礼。
其中寺丞就是晁冲之。
能得到晁冲之的赏识,可见李师师音乐才能确实杰特。
不但是晁冲之,从现存资料来看,北宋词人张先、晏几道、秦观、周
邦彦等和李师师都有过交往,也都极口称赞。
北宋的前辈词人张先,
曾专门为李师师新创词牌《师师令》词中对李师师的绝代容颜和美妙
歌喉实行铺排和夸饰:“香钿宝珥,拂菱花如水。
学妆皆道称时宜,
粉色有,天然春意。
蜀彩衣长胜未起,纵乱云垂地。
都城池苑夸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