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西河·金陵怀古周邦彦(宋代)佳丽地。
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
莫愁艇子曾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
想依稀、王谢邻里。
燕子不知何世。
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译文南朝金陵兴盛的情景,而今谁还能记忆呢?江岸环绕着髻鬟似的山峰相对耸立。
长江的大浪长年累月扑打这座孤独而寂寞的古城张着风帆的船正向遥远的天边驶去。
临水的陡峭山崖上的树好像倒下来靠在崖上.莫愁姑娘或许曾在这里系过艇子吧!一切只剩下陈迹了,但只见郁郁苍苍一派青色,还有那浓雾中露出的半截城垒。
夜半更深,月亮从女墙上升起来,而赏心亭东望著秦淮河。
那酒旗飘扬、锣鼓喧天的热闹景象究竟到休息去寻找呢?想来就是东晋时代王谢家族的府居所在。
燕子不知道这是什么世代。
燕子在夕阳里喃喃细语,好像也在相互诉说这里的盛衰兴亡吧。
注释西河:唐教坊曲。
佳丽地:指江南。
更指金陵。
用南朝奇谢眺《入城曲》诗句“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南朝盛事:南朝宋、齐、梁、陈四朝建都于金陵。
髻鬟对起:以女子髻鬟喻在长江边相对而屹立的山。
莫愁相传为金陵善歌之女。
女墙:城墙上的矮墙。
燕子不知何世: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创作背景这是一首周邦彦著名的怀古诗,这首词作于宋哲宗元佑八年(公元1093)至绍圣三年(公元1096)间,当时正是北宋末年,宋王朝危机四伏。
词人仓猝间从杭州历经扬州、天长,一路颠簸来到南京任江宁溧水令。
作者观景生情,写下了这篇名作。
赏析词作上片写金陵的地理形势。
开首即以赞美的口吻称之“佳丽地”。
“南朝盛事”,点出南京古来即有盛名,扣题。
起二句为总括。
“南朝”,指从公元420年刘裕代晋到580年陈亡,建都建康(金陵)的宋、齐、梁、陈等朝代。
以“谁记”提起,加以强调:“南朝盛事”已随流水逝去,人们早已将它遗忘了。
宋词诗词与赏析-《西河·金陵怀古》

宋词诗词与赏析-《西河·金陵怀古》《西河·金陵怀古》由北宋周邦彦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是一首咏史之作。
全词三阕结构:上阕起调至“风樯遥度天际”,写金陵胜境;中阕由“断崖树”至“伤心东望淮水”,写金陵古迹并发出凭吊;下阕由“酒旗戏鼓甚至处市”至末,写目前景物及千古兴亡之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西河·金陵怀古》宋词诗词鉴赏,可供大家欣赏和阅读。
《西河·金陵怀古》宋代:周邦彦佳丽地。
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
莫愁艇子曾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
想依稀、王谢邻里。
燕子不知何世。
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译文及注释译文南朝金陵兴盛的情景,而今谁还能记忆呢?江岸环绕着髻鬟似的山峰相对耸立。
长江的大浪长年累月扑打这座孤独而寂寞的古城张着风帆的船正向遥远的天边驶去。
临水的陡峭山崖上的树好像倒下来靠在崖上.莫愁姑娘或许曾在这里系过艇子吧!一切只剩下陈迹了,但只见郁郁苍苍一派青色,还有那浓雾中露出的半截城垒。
夜半更深,月亮从女墙上升起来,而赏心亭东望著秦淮河。
那酒旗飘扬、锣鼓喧天的热闹景象究竟到休息去寻找呢?想来就是东晋时代王谢家族的府居所在。
燕子不知道这是什么世代。
燕子在夕阳里喃喃细语,好像也在相互诉说这里的盛衰兴亡吧。
注释西河:唐教坊曲。
佳丽地:指江南。
更指金陵。
用南朝奇谢眺《入城曲》诗句“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南朝盛事:南朝宋、齐、梁、陈四朝建都于金陵。
髻鬟对起:以女子髻鬟喻在长江边相对而屹立的山。
莫愁相传为金陵善歌之女。
女墙:城墙上的矮墙。
燕子不知何世: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及注释二译文看着金陵这样繁华美丽的地方,有谁还记得南朝的繁华盛世?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昔日的故都尽是一片生机,环形的山峰相对而出。
《西河·金陵怀古》原文及赏析

《西河·金陵怀古》原文及赏析《西河·金陵怀古》原文及赏析西河·金陵怀古朝代:宋代作者:周邦彦佳丽地。
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
莫愁艇子曾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
想依稀、王谢邻里。
燕子不知何世。
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赏析词作上片写金陵的地理形势。
开首即以赞美的口吻称之“佳丽地”。
“南朝盛事”,点出南京古来即有盛名,扣题。
起二句为总括。
“南朝”,指从公元420年刘裕代晋到580年陈亡,建都建康(金陵)的宋、齐、梁、陈等朝代。
以“谁记”提起,加以强调:“南朝盛事”已随流水逝去,人们早已将它遗忘了。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可是,金陵的山川形胜却依然如故。
这两句主要写山,水为陪衬,描绘出金陵独特的地理形势一群山环抱,耸起的山峰,隔江对峙;且以美人头上的“髻鬟”形容山峦,以“清字形容江水,不仅形象,而且显示出金陵山清水秀的美好景色。
如今,旧时王朝的都城,却“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髻”,当年“豪华竞逐”的金陵,而如今却是座“孤城”,潮水的拍击声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冷漠,天髻的风帆给人一种空旷落寞之感。
词人通过景物描绘,极力渲染这些历史遗迹的冷落,正在被遗忘,与上文“谁记”相应,抒发了深沉的怀古之情。
词作中片写金陵的古迹。
开首以景出,“断崖树,犹倒倚”,着一“犹”宇,强调景色依然,使眼前实景,带上历史色彩,下面又追加一句“莫愁艇子曾系”。
这里化用了古乐府《莫愁乐》:“莫愁在何处?住在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点出古迹。
接下继续写景,“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
“郁苍苍”,谓云雾很浓,望去一片苍青色,埋没了半边城的营垒。
结尾二句点明时间是“夜深”,地点在“赏心亭”,即夜深时分,词人仍站在赏心亭上,观览莫愁湖和秦淮河的景色,不禁发出景物依然而人事已非的喟叹。
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

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西河·金陵怀古》周邦彦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西河.金陵怀古

西河.金陵怀古《西河·金陵怀古》由周邦彦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是一首咏史之作。
全词化用刘禹锡咏金陵之《石头城》和《乌衣巷》两首诗,但又浑然天成。
此词三阕结构:上阕起调至“风樯遥度天际”,写金陵胜境;中阕由“断崖树”至“伤心东望淮水”,写金陵古迹并发出凭吊;下阕由“酒旗戏鼓甚至处市”至末,写目前景物及千古兴亡之思。
此作苍凉悲壮,平易爽畅,笔力遒劲。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历任校书郎、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仪礼局检讨官等职。
擅诗文,通音律,能自度曲,创制了一些新的词调。
是宋代词坛最有影响的大家。
王国维称其为“词中老杜”。
词集名《清真集》,后人改名《片玉集》。
这首词主要是隐括刘禹锡的两首诗而成。
其一,《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其二,《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张炎《词源》说:“清真最长处,在善融化诗句,如自己出。
”这首词是怀古咏史之作。
作者面对金陵“佳丽地”,目睹自然界的沧桑,因而引起人事兴衰的感触,抒发出自己的政治见解和哲理观念,表现了作者追念古昔和寄慨当今的思想情感。
全词共三叠。
第一叠写金陵的山川形胜。
首先点明金陵是一个“佳丽地”,接着以“南朝盛事谁记”一语总括历史兴亡之感。
第二叠写雾夜在断崖边凭吊古迹,曾经系过莫愁佳丽的游艇之树,而今已倒倚,旧迹仍在,可人事已非了。
第三叠写金陵触目荒凉之慨。
从眼前景物中,不见“酒旗”,不闻“戏鼓”,只见寻常巷陌中的燕子对语,引起作者对金陵古都朝代更替的无限感慨。
这首词艺术技巧很高,它没有正面触及重大历史事件,而是通过景物描写作今昔对比,形象地抒发作者的沧桑之感,寓悲壮情怀于空旷境界之中,是怀古词中别具匠心的佳作之一。
[注释]1.西河:词牌名。
又名“西河慢”、“西湖”。
《碧鸡漫志》引《脞说》云:“大历初,有乐工取古《西河长命女》加减节奏,颇有新声。
周邦彦:西河

周邦彦:西河
金陵怀古周邦彦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谁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
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赏析】此词为咏金陵旧迹,感慨历史兴亡之作。
上片总写金陵形胜,境界旷远,雄壮中蕴含落寞。
寂寞二字透出历史迁逝,人亡物移,故国繁荣与孤城幽寂的荒凉。
中片糅合当地传说并《石头城》后联,扣紧金陵景观摅物是人非之感,断崖、旧踪、雾沉,景物涂上一种苍茫色调。
下片以何处寻得当年酒旗戏鼓的繁华街市的感叹发端,侧重写王谢邻里的豪门旧迹难以寻觅,只可依稀辨识,宣发人世沧桑之思。
燕子相对说兴亡于斜阳之中,意象极巧,感伤殊深。
全词强化了景物描写的清峭、冷寂而又悲壮、苍凉之情韵,境界开阔,内蕴深远。
周邦彦《西河》宋词全文

周邦彦《西河》宋词全文1. 原文西河·金陵怀古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
空馀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
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2. 译文南朝金陵兴盛的情景,如今还有谁记得呢?青山环绕着金陵城,江水蜿蜒流过,两岸山峰如美人髻鬟般相对耸立。
陡峭的山崖上,老树倒挂,仿佛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莫愁姑娘或许曾在这里系过船艇。
如今,这里只剩下往日的遗迹,苍苍郁郁的树木间,浓雾遮蔽了半边城墙的营垒。
夜深人静时,月光越过矮墙,照进金陵城里,我伤心地望着东流的淮水。
酒旗飘扬、戏鼓咚咚的热闹繁华景象,如今又在哪里呢?想来那依稀可辨的巷陌里,曾是王谢两大家族的府邸所在。
燕子不知道这是什么世代,它们一如既往地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夕阳下喃喃细语,好像在相互诉说这里的盛衰兴亡。
3. 注释●西河:唐教坊曲。
●佳丽地:赞美金陵繁华美丽之地。
●南朝:指从公元420年刘裕代晋到580年陈亡,建都建康(金陵)的宋、齐、梁、陈等朝代。
●山围故国绕清江:描绘金陵山川形胜,群山环抱,江水蜿蜒。
●髻鬟对起:以美人头上的“髻鬟”形容山峦,形象生动。
●断崖树、犹倒倚:绝壁上的老树倒挂在山崖之上,强调景色依然,带有历史色彩。
●莫愁:莫愁是流传在金陵的优美传说人物,此处借指金陵的昔日繁华。
●女墙:城墙上的矮墙。
●王谢:指东晋时代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
4. 作者介绍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有《清真集》传世。
5. 背景故事《西河·金陵怀古》是周邦彦的一首怀古词,创作于北宋末年,词人从杭州历经扬州、天长,一路颠簸来到南京任江宁溧水令。
《西河-金陵怀古》阅读答案及赏析

《西河?金陵怀古》阅读答案及赏析周邦彦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②艇子曾系。
空馀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解释:①北宋末年,宋王朝危机四伏,南方爆发了农民起义,周邦彦一路颠簸来到南京,词人思及古今,写下此词。
② 莫愁:南朝时的民间女子。
乐府《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1、这首词的中阕描写了怎样的现实之景?这和要表达的感情有什么关系?(5分)2、下阕“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句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6分)参考答案1、词的中阙描写了:陡峭的山崖边,树木横斜,苍翠茂盛(1分),江雾沉沉,笼罩旧时营垒(1分),夜月的清辉越过女墙,洒在秦淮河上(1分)。
借景抒情,用眼前沧凉清冷之景表达内心沧桑悲壮之情(2分)。
2、①用典(化用、隐括亦可)。
诗人用唐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意,表达今昔沧桑巨变的感慨。
②拟人。
写夕阳中,入巢之燕,呢喃而语,好像在议论朝代更迭。
词人藉此表达盛衰无常之感。
③虚实结合。
曾经繁盛的王谢豪门为虚写,今日燕子飞入寻常人家为实写,以虚衬实,表达昔盛今衰之叹。
(对比或反衬酌情给分)(1点3分,两点即可得满分)①佳丽地:指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②南朝:指偏安江左的三国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
③山围:出自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日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④髻鬟:女人的发髻。
此处喻山峦秀美。
⑤莫愁:南朝一女子名。
(1)张炎评论该词说:“采唐诗融化如己出者,事其所长”(《词源》卷下),请就这句话,结合原词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词艺术手法上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赏析: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西河·大石金陵
宋代:周邦彦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
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
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译文
南朝金陵兴盛的情景,而今谁还能记忆呢?江岸环绕着髻鬟似的
山峰相对耸立。长江的大浪长年累月扑打这座孤独而寂寞的古城张着
风帆的船正向遥远的天边驶去。
临水的陡峭山崖上的树好像倒下来靠在崖上.莫愁姑娘或许曾在
这里系过艇子吧!一切只剩下陈迹了,但只见郁郁苍苍一派青色,还
有那浓雾中露出的半截城垒。夜半更深,月亮从女墙上升起来,而赏
心亭东望著秦淮河。
那酒旗飘扬、锣鼓喧天的热闹景象究竟到休息去寻找呢?想来就
是东晋时代王谢家族的府居所在。燕子不知道这是什么世代。燕子在
夕阳里喃喃细语,好像也在相互诉说这里的盛衰兴亡吧。
注释
西河:唐教坊曲。
佳丽地:指江南。更指金陵。用南朝奇谢眺《入城曲》诗句“江
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南朝盛事:南朝宋、齐、梁、陈四朝建都于金陵。
髻鬟对起:以女子髻鬟喻在长江边相对而屹立的山。
莫愁相传为金陵善歌之女。
女墙:城墙上的矮墙。
燕子不知何世: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
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看着金陵这样繁华美丽的地方,有谁还记得南朝的繁华盛世?青
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昔日的故都尽是一片生机,环形的山峰相对而
出。汹涌的波涛寂寞地拍击着这孤独地城池,小船扬起风帆,静静地
驶向远方。
那绝壁上的老树,仍然倒挂在山崖之上,莫愁湖里的小船,是谁
把它系在岸边的?如今,这里只剩下往日的遗迹,只剩下郁郁苍苍的
树木,浓重的雾气遮住了半个城墙。深夜,月亮越过城头上的矮墙,
照到金陵城里,词人伤心地看着东面的秦淮河。
酒旗飘扬,锣鼓喧天的热闹街市如今在哪里?回想过去,王谢两
大家族以前生活在这里。那飞翔的燕子不知道如今是何年月,它们一
如既往地飞到巷子里,飞入寻常的百姓人家。夕阳的余晖中,燕子一
边飞着一边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仿佛在述说千百年来,这里兴衰变
迁的故事。
注释
(1)西河:词调名。《碧难漫志》卷五引《脞说》云:“大历
初,有乐工取古《西河长命女》加减节奏,颇有新声。”又称:
“《大石凋·西河漫》声犯正平,极奇古。”《清真集》标明西河入
大石调的此词,当即按此词填写。此调共一百零五字。分三叠,第一、
二叠各四仄韵,第三叠五仄韵。
(2)佳丽地:金陵古都是江南的地方。暗谓此地曾为封建帝王
定都之所在。语出南朝齐谢眺《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
州。”
(3)南朝:即吴、东晋、宋、齐、梁、陈。
(4)盛事:盛极一时的都城繁华。
(5)山围故国:刘禹锡《石头城》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
打空城寂寞回。”山围,指被群山环抱。故国,指南京城。
(6)清江:指长江及秦淮河。
(7)髻鬟对起:有如妇女髻鬟一样美好的山峦对峙地耸立在清
江两岸。
(8)孤城:指金陵。
(9)风樯:指船头桅杆上顺风张开的帆,此代指船。樯,桅杆。
(10)断崖:临水的山崖。
(11)莫愁:传说莫愁女在今南京水西门外莫愁湖畔住过,曾住
湖中荡舟采莲。乐府诗云:莫愁在何处?莫愁在城西。艇子打两桨,
催送莫愁来。”(《旧唐书·音乐志》引)此诗为此处描写所本。据
考证,乐府诗中的莫愁女故乡石城,不是作为金陵别称的石头城,而
是今湖北汉江上的竟陵(今湖北钟祥县)石城。但是,不能据此就说
词人根据有误,因为宋时就有莫愁住在金陵的传说了,更何况词人是
在写词(为艺术创造)而无需拘泥于照搬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