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周邦彦词作鉴赏
周邦彦《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周邦彦《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朝云漠漠散轻丝。
楼阁淡春姿。
柳泣花啼,九街泥重,①门外燕飞迟。
而今丽日明金屋,②春色在桃枝。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注释】①九街:犹言九陌,京师街巷之通称。
②金屋:据《汉武故事》,汉武帝幼时曾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这里指华丽的房屋。
【译文】记得那时,清晨的阴云,飘散着轻轻的雨丝;春天的楼阁,平添了淡雅的秀姿。
杨柳哭泣,花儿悲啼,街上一片泥泞;门外的燕子,也湿漉漉懒得起飞。
如今,灿烂的阳光照亮了华美的屋子。
正因为有了桃花一般美丽的你,我才感到春色的明丽。
不过这情味,反而不如当年,我们冒雨在小楼相会,幽恨绵绵只有我俩知。
【赏析】在《清真集》中,本词之前,还有另一首《少年游》。
情调相似,可谓姐妹篇。
为了更进一步理解本词,录之于下:“南都石黛扫晴山,衣薄耐朝寒。
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
而今丽日明如洗,南陌暖雕鞍。
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
”这两首词都是今昔对比,今胜于昔,洋溢着一种春天的温暖与欢悦。
本词今昔之感更其强烈。
上片写景中的“柳泣花啼”,将花柳拟人,赋以悲戚的感情色彩,这是诗人自己情感的明显外射。
所谓“泥重”、“燕飞迟”,这细微的感受也是诗人心理沉重的反映。
下片“丽日明金屋”和“春色在桃枝”,都可看作双关。
当然,这两句是大自然春光的真实写照;但是,其中不也有诗人欢悦心情的折射和美满爱情的象征吗?在写足今日爱情的美满之后,再添上往日凄苦、辛酸的回忆,其乐更甚。
清真真是善于写曲折细腻感情的诗人。
少年游原文翻译及赏析

少年游原文翻译及赏析少年游原文翻译及赏析少年游原文翻译及赏析1少年游·离多最是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
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
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
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今番同。
翻译离别跟这样的情景最为相同,二水分流,一个向西,一个朝东,但最终还能再度相逢。
即使情感浅薄,好象是飘飘不定,白云行空,但仍可相逢在梦中。
可惜的是人的情意比行云流水还要浅薄而无定性,佳期密约,难以使人信从。
认真回想,从前的种种。
虽然多次令人肠断,但都与这次,截然不同!注释解:懂得,知道。
行云:喻自己所思念的女子,用巫山神女朝云暮雨的故事。
可怜:可惜。
佳会:美好的聚会。
难重:难以再来。
粗译离多最终会是,东西的流水,最终相逢之情可解;浅情最终会像,无定的行云,仍然可在梦中相遇;只是人意可怜,比云水更薄,这样的佳会很难再遇到;细想从来,让人断肠处多,却不与这次相同。
赏析此词抒离别怨情,上片分写云、水,以水虽离多而终能相逢、云虽无定犹能到梦中,为下片反衬作好铺垫。
过片总云、水言之而又能翻进一层,说人意薄于云水。
开篇先以双水分流设喻:“离多最是,东西流水。
”以流水喻诀别,其语本于传为卓文君被弃所作的《白头吟》:“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第三句却略反其意,说水分东西,终会再流到一处,等于说流水不足喻两情的诀别,第一层比喻便自行取消。
于是再设一喻:“浅情终似,行云无定。
”用行云无凭喻对方一去杳无信息,似更妥贴。
不意下句又暗用楚王梦神女“朝为行云”之典,谓行云虽无凭准,还能入梦,将第二个比喻也予取消。
短短六句,语意翻复,有柔肠百折之感。
过片总云、水言之而又翻进一层,言人意薄于云水。
流水行云本为无情之物,可是它们或终能相逢,或犹到梦中,似乎又并非一味无情。
在苦于“佳会更难重”的人儿心目中,人情之薄远甚于云水。
翻无情为有情,原是为了加倍突出人情之难堪。
结拍三句直抒情怀,语极沉痛:仔细回想,过去最为伤心的时候,也不能与今番相比。
周邦彦:少年游·并如水

周邦彦:少年游·并*如水第1篇:少年游周邦彦-少年游并*如水周邦彦导读:本词讲的是作者在秦楼楚馆(青楼)中的一段经历。
然而这一类作品大都鄙俚恶俗,意识低下,使人望而生厌。
周邦彦这一首之所以受到选家的注意,却是因为他能够曲折深微地写出对象的细微心理状态,连这种女子特有的口吻也刻画得维妙维肖,大有呼之欲出之概。
其原文如下:少年游·周邦彦并*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作品背景:皇帝与官僚同狎一妓,事或有之,走开便是,何至于匿伏床下,而事后又填词暴露,还让李师师当面唱给皇帝听。
皇帝自携新橙,已是奇闻,携来仅仅一颗,又何其乞儿相?在当时士大夫的生活中,自然是寻常惯见的,所以它也是一种时兴的题材。
而作者在这样的风气下,作了这样一首词!字词解释:并*:并州出产的剪*。
如水:形容剪*的锋利。
吴盐:吴地所出产的洁白细盐。
幄:帐。
兽烟:兽形香炉中升起的细烟。
谁行(háng):谁那里。
直是:就是这首词乃感旧之作。
少年游周邦彦大意:本词主要写一个美丽聪慧的女子与情郎冬夜闺中幽会,夜深了,舍不得情郎归去,劝情郎留下来陪伴自己。
上片写闺中相会之景,明丽如画;下片记将别挽留之言,体贴入微。
少年游周邦彦中心内容:该诗上片描绘室内情景:破新橙,焚兽香,坐吹笙。
这是实写。
下片想象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周邦彦:少年游·并*如水作者:周邦彦原文:并*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注释:1、并*:并州出产的剪*。
如水:形容剪*的锋利。
2、吴盐:吴地所出产的洁白细盐。
3、幄:帐。
4、兽烟:兽形香炉中升起的细烟。
5、谁行(háng):谁那里。
6、直是:就是这首词乃感旧之作。
赏析:这首词,不外是追述作者自己在秦楼楚馆中的一段经历;这种耳食的记载简直荒谬可笑。
史上最美的歌妓——评周邦彦的《少年游》

乐器 , 在潮湿阴霾的天气下便不适宜吹奏, 因为笙管 中的发声
片容易 因潮变形, 导致乐音阻塞 , 不流畅。显然 , 这对情人都是 音乐行家 , 也是懂得鉴赏、 收藏乐器的音乐好手 , 看他们在室 内 升起香炉 , 就知道他们懂得如何在温暖的环境里才能一展笙的 美妙韵味。另一个隐微的词是“ , 调”从此可看出牵合他们的红
词好手无不在歌舞场上各领风骚 , 尽展才华, 即如生性 旷达 的 苏轼 尚且 写过 “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贺新 f 《 郎》的旖旎之曲 , 1 叱咤词坛 的辛弃疾也曾吟唱过 “ 是他 春带愁 来, 春归何处?却 不解 、 将愁归去”《 (祝英 台令》 ) 这类柔情似水
的艳 词 , 遑论他 人 ? 更 然而 在名 家笔 下 的万 千美 妓 中 , 又是 最 谁
吗 ?词 人并 未 把窗 纸捅 破 , 而是 煞 费 苦 心地 营造 了一 系 列 的对 话 , 切说 是 通过 女 主 人 公一 连 串问 讯 来 推动 情 节 发 展 , 情 确 使 节 消失 在 了对 话 中 。时 间 已不 知不 觉 到 了深 夜 , 情 的女 子 此 多
勒” ?则言人人异。 在此 , 笔者赞同已故文史专家吴世 昌先生的 认识 , 即以“ 勾勒” 指词中讲故事。 比较周之前的词人如柳永 、 苏 轼等 , 虽也词中有事 , 但多为平面型的叙述 , 人物塑造简略、 情
节单 一 。 与他 们 相 比 , 周词 中的故 事 立体 而 多面 , 形 象 细腻 人物 动人 , 节 曲折 离 奇 , 人 心 弦 , 情 扣 可谓 真正 以 “ 说 家 ” 法 入 小 笔 词 , 们 读此 小令 之所 以有如饮 琼 浆 , 弥 香 的感 觉 , 离 而我 历久 正 不开 其 中 “ 勾勒 ” 的发酵 之力 。
周邦彦《少年游》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周邦彦《少年游》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少年游宋周邦彦并刀如水 [34] ,吴盐胜雪 [35] ,纤指破新橙。
锦幄初温 [36] ,兽烟不断[37] ,相对坐调笙[38] 。
低声问,向谁行宿 [39] ,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注释:[34]并刀:并州(今山西太原)产刀,以锋利著称。
[35]吴盐:吴地(江淮一带)煮盐,以洁白著称。
[36]锦幄:锦帐。
[37]兽烟:兽形香炉的熏烟。
[38]调笙:吹笙。
[39]谁行:何处,哪边。
行(háng),边。
译文:并州产的刀子锋利如水,吴地产的盐粒洁白如雪,女子的纤纤细手剥开新产的熟橙。
锦制的帷帐中刚刚变暖,兽形的香炉中烟气不断,二人相对着把笙调弄。
女子低声地探问情人:今夜您到哪里去住宿?时候已经不早了,城上已报三更。
外面寒风凛冽,路上寒霜浓重马易打滑,不如不要走了,街上已经少有人行走!评析:这首词咏调名本意,是他年轻居汴时一段恋情的实录,词用纤笔白描,不加涂饰而有天成之美。
室内的甘秾,室外的凄苦,用“低声问”一句串过。
含情吐媚,便成绝唱。
作者简介: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杭州人。
少疏隽有才,元丰二年(1079),入都为太学生。
六年,献《汴都赋》歌颂汴京形胜与朝廷新法,一命而为太学正。
及司马光等旧党执政,邦彦亦遭废黜,转徙庐州、荆州教授、溧水知县等职。
哲宗亲政,复行新法,召为国子主簿。
徽宗朝,累官至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出知顺昌府,徙处州。
卒于南京(今河南商丘)。
有《片玉词》传世。
周邦彦是继柳永、苏轼之后崛起词坛的巨匠,作品清蔚圆融、浑厚和雅,善于融化诗句。
尤精通音律,主持大晟府工作,对于保存古曲、增演新调,贡献巨大。
周邦彦《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原文及赏析

周邦彦《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原文及赏析《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这首令词写两个故事,中间只用“而今丽日明金屋”一句话中“而今”二字联系起来,使前后两个故事─亦即两种境界形成鲜明对照,进而重温第一个故事,产生无穷韵味。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周邦彦《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宋代:周邦彦朝云漠漠散轻丝。
楼阁淡春姿。
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
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
译文一个狭窄的小楼上,漠漠朝云,轻轻细雨,虽然是春天,但春意并不浓。
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会。
云低雨密,雨越下越大,大雨把花柳打得一片憔悴,连燕子都因为拖着一身湿毛,飞得十分吃力。
两人在如此凄风冷雨的艰难情况下相会,又因为某种缘故不得不分离。
小楼连接着阁楼,那是两人约会的处所。
但是两人都是冒着春雨,踏着满街泥泞相别离的,他们抱恨而别。
门外的花柳如泣如啼,双飞的燕子艰难的飞行。
现在风和日丽,金屋藏娇;桃花在春风中明艳美丽,摇曳多姿,他们现在在这美好的春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历凄风苦雨。
回忆起来,那时的小桥冲雨,反倒有别一番滋味。
眼前这无忧的无虑生活在一起反倒不如当时那种紧张、凄苦、抱恨而别、彼此相思的情景来的意味深长。
注释①漠漠:迷蒙广远的样子。
轻丝:细雨。
②柳泣花啼:细雨绵绵不断,雨水流下柳花,犹如哭泣落泪。
③九街泥重:街巷泥泞不堪。
九街:九陌、九衢,指京师街巷。
④燕飞迟:燕子羽翼被雨水打湿了,飞行艰难。
⑤金屋:华丽的屋子⑥冲雨:冒雨。
⑦幽恨:藏在心底的愁怨。
鉴赏北宋初期的词是《花间》与《尊前》的继续。
《花间》、《尊前》式的小令,至晏几道已臻绝诣。
柳永、张先在传统的小令之外,又创造了许多长词慢调。
柳永新歌,风靡海内,连名满天下的苏轼也甚是羡慕“柳七郎风味”(《与鲜于子骏书》)。
但其美中不足之处,乃未能输景于情,情景交融,使得万象皆活,致使其所选情景均并列单页画幅。
中国古典诗词研读之少年游【宋】周邦彦

少年游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盐:作“艳”解。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这几句词是在描写男女夜晚相 聚,美人切新橙共尝的亲热情景。 李师师是宋朝时极为著名的歌女,周邦彦是大学士,常到李师师处游 玩。有一天,道君皇帝也来到李师师家中,周邦彦急忙躲到床底下。 道君带来一个产自江南的新橙,与师师共同品尝,周邦彦听得清清楚 楚,事后就作了这一首词。 ①并刀:并州出产的剪刀。如水:形容剪刀的锋利。 ②吴盐:吴地所出产的洁白细盐。 ③幄:帐。 ④兽香:兽形香炉中升起的细烟。 ⑤谁行(háng):谁那里。 ⑥直是:就是。 【评解】 这首词乃感旧之作。上片描绘室内情景:破新橙,焚兽香,坐吹笙。 这是实写。下片想象室外情景:时已三更,马滑霜浓,行人稀少。前 者用实物烘托室内温馨气氛,后者以语言渲染室外寒冷景象。曲折细 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表露出彼此相爱的心情,为历来词家所称 赏。
史上最美的歌妓——评周邦彦的《少年游》

(上接第50页) 采用了相同的字形,或因繁体字简化为简体字时,采用相同的 字形。这些都可能造成两个不同的姓氏用同一字形,形成同形 异音字。故而我们在遇到姓氏读音时要充分注意姓氏读音的特 殊性,尤其是姓氏多音现象,以利于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
【7】(清)张澍.姓氏寻源【M】.岳麓书社,1992. 【8】(清)张澍.姓韵【M】.三秦出版社,2003. 【9】陈明远,汪宗虎.中国姓氏辞典【z】.北京出版社,1995. flo】王万邦.姓氏辞典[Z】.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 【1l】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缩印本)【M】.四川辞书 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92.
1996.
【12】庞可慧.姓氏读音与写法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13】锐声.汉语姓氏字刍议叨.辞书研究,1988. [141N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应用汉语词典【z】。商务印书馆,
2000.
【1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圈. 5版.商务印书馆。2007. 【1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Z】.10版.商务印书 馆。2008.
本文链接:/Periodical_ywxk201012030.aspx 授权使用:华南师范大学(hnsfdx),授权号:7d0d8eed-1b37-466d-8c3b-9e39017c617b 下载时间:2010年11月25日
【参考文畎】 【1】(唐)林宝.元和姓纂【M】.岑仲勉,校记.中华书局,1994. 【2】(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M】.王力平,点校.江西人民出 版社,2006. 【3】(宋)丁度,等.宋刻集韵【M】.中华书局,1982. 【4】(宋)陈彭年,邱雍.宋本广韵・永禄本韵镜【M].江苏教育出版 社,2002. 【51(明)张字烈.正字通【M】.(清)廖文英,补.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游》周邦彦词作鉴赏
●少年游周邦彦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
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桃枝。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周邦彦词作鉴赏此词作于元祐八年以前作者流寓荆州时。
词中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我交融,上片情春怨别,情牵旧事,下片歌唱明媚的春光,抒发重聚的欢娱。
全词于艳情中寄身世遭遇之慨,感情极为浓烈深挚。
上片所写乍看好象是记眼前之事,实则完全是追忆过去,追忆以前的恋爱故事。
朝去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
一个逼仄的小楼上,漠漠朝云,轻轻细雨,虽然是春天,便春天的景色并不秾艳。
他们就这样的环境中相会。
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三句说云低雨密,雨越下越大,大雨把花柳打得一片憔悴,连燕子都因为拖着一身湿毛,飞得十分吃力。
这是门外所见景象。
泣与啼,使客观物景染上主观情感色彩,迟,也是一种主观设想。
门外所见这般景象,对门内主人公之会晤,起了一定的烘托作用。
但故事的要点还要等到下片的末三句才说出来此即两人如此难堪的情况下会晤,又因为某种缘故,不得不分离。
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小楼应接楼阁,那是两人会晤的处所,雨照应上片的泣、啼、重、迟,点明当时两人就是冲着春雨,踏着满街泥泞相别离的,而且点明,因为抱恨而别,他们眼中,门外的花柳才如泣如啼,双飞的燕子也才那么艰难地飞行。
下片由而今二字转说当前,说他们现已正式同居:丽日明金屋,春色桃枝。
这十个字,即正面风说现和日丽,桃花明艳,他们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中生活一起;同时,这十个字,又兼作比较
之用,由眼前的景象联想以前,并进行一番比较。
不似当时,指出眼前无忧无虑一起反倒不如当时那种紧张、凄苦、抱恨而别、彼此相思的情景来得意味深长此词上片抒幽忧无虑之情,下片写男女相契的欢好,情溢于词,韵传字外。
全词写作上用了物我交融的手法,寄托身世遭遇之感。
正如《文心雕龙。
物色篇》所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整首词清新委婉,情致深厚,于凄馨幽怨之中,抒离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