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轮臂教学设计
《武术》教案设计

《武术》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武术》教材第三单元“基本拳术”,具体包括第二章“长拳”的第二节“基本手法与步法”,详细内容涉及长拳的基本姿势、手法和步法的练习,以及简单的组合动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拳的基本姿势、手法和步法,培养其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 培养学生对中国武术的兴趣,提高其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 通过集体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长拳的手法与步法的协调配合。
教学重点:长拳的基本姿势、手法和步法的正确练习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视频、音响设备、示范架学具:武术服装、护具、练习垫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武术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邀请学生分享对武术的认识和感受。
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长拳的基本姿势、手法和步法。
演示基本动作,讲解动作要领。
3. 分组练习(10分钟)学生分为四组,每组由一名组长带领,进行基本手法与步法的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例题讲解(15分钟)指定一组进行示范,讲解组合动作的步骤和要点。
分析动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按照示范,独立完成组合动作。
教师观察学生练习,及时给予反馈。
各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观摩并给予掌声。
六、板书设计1. 长拳基本姿势、手法、步法2. 组合动作步骤及要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录制一段自己练习长拳的视频,要求动作规范、流畅。
2. 答案:视频提交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并提供改进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参加武术社团或培训班,进一步提高武术技能。
同时,推荐相关武术视频和书籍,供学生自学。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长拳的手法与步法的协调配合。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中的视频录制和教师评价。
《武术基本手型》(教案)-体育与健康二年级上册 人教版

《武术基本手型》(教案)-体育与健康二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武术涵义,并激发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
2.通过游戏使98%的同学掌握武术基本手型及手法的动作特点,发展学生的灵活性与动作的协调能力学生快速反应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果断、顽强的心理素质,在游戏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树立终身的体育锻炼意识。
4.通过基本动作的学习,在与同伴合作下创新武术动作,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快速、准确记忆武术基本动作的特点难点:武术所表现出的精气神教学过程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采用主题式情境教学模式,重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能力。
一、准备部分1、教师向学生抱拳礼问好。
2 教师情境导入,教师通过武打电影明星向学生介绍中华武术博大精深,让学生知道武术除了锻炼身体还能够防身。
(1)热身游戏:看谁反应快游戏中,我采用指令性和非指令性两种游戏形式。
通过指令性游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武术的基本步型、手刑,为主课学习和突破重点、难点做好准备,非指令性游戏,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我在此安排这个游戏的目的在于充分活动身体各关节,为主课学习做好准备。
(2)韵律拳击操利用韵律拳击操可以与课题的主题相关,充分活动身体各关节,为主课学习做好准备二、基本部分1、武术基本三种手型:拳、掌、勾拳要求:双手四指并拢、卷曲紧握,大拇指弯曲扣紧中指第二关节。
(1)教师完整动作示范学习前让学生看老师完整示范,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分解动作练习师提问:拳像什么?(石头)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拳的拳面、拳眼、拳心。
(3)教师口令指挥学生复习完整动作通过完整动作练习进行巩固,发现错误动作时教师及时纠正。
(4)教师带领学生自喊自练掌握出拳时的节奏,加强出拳力度。
掌要求:四指并拢伸直,大拇指弯曲扣于虎口处。
(1)教师完整动作示范学习前让学生看老师完整示范,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024年小学体育武术课教案

2024年小学体育武术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体育武术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基本武术动作——拳、掌、勾的教学与练习。
主要包括拳的握法、掌的摆动、勾的运用等基本动作要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武术动作——拳、掌、勾的正确姿势和发力方法。
2. 培养学生武术运动的兴趣,提高身体素质。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挑战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拳、掌、勾的发力方法。
教学重点:拳、掌、勾的正确姿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视频、示范器材。
学具:拳套、脚靶、护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教学视频,展示武术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精彩表现,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2. 动作示范与讲解(10分钟)(1)教师示范拳、掌、勾的正确姿势和发力方法。
(2)教师分步骤讲解动作要领,强调动作细节。
3. 学生练习(10分钟)(1)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体会动作要领。
(2)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动作。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拳、掌、勾在实际运用中的技巧。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进行拳、掌、勾的动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小学体育武术——基本动作教学2. 内容:(1)拳的正确姿势与发力方法(2)掌的正确姿势与发力方法(3)勾的正确姿势与发力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练习拳、掌、勾的基本动作,熟练掌握发力方法。
(2)思考如何将拳、掌、勾运用到实际武术比赛中。
2. 答案:(2)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拳、掌、勾在比赛中的运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武术比赛,了解不同武术流派的拳、掌、勾特点,提高学生的武术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拳、掌、勾的发力方法。
2.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引入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武术》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武术》教学设计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武术》教材第三章“基本拳术”,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的“长拳基本动作”及第四节“长拳组合练习”。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长拳的基本手法、步法和身法,并能够组合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熟悉长拳的基本手法、步法和身法,提高学生的动作质量。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增强体质,培养勇敢、自信的品质。
3. 通过武术教学,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长拳组合动作的连贯性与协调性。
教学重点:长拳的基本手法、步法和身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长拳教学视频、示范动作图解、音响设备。
学具:武术服装、护具、拳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武术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长拳的特点。
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长拳的基本手法、步法和身法,讲解动作要领。
3. 示范与练习(10分钟):教师示范长拳基本动作,学生跟随练习,教师逐一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组合动作练习(10分钟):将学生分组,每组学生根据教师示范的组合动作进行练习,注意动作的连贯性与协调性。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自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6. 情景模拟(15分钟):模拟比赛场景,让学生体验实战,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长拳基本动作:手法、步法、身法2. 长拳组合练习:动作连贯、协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复习长拳基本动作,自编一个长拳组合动作。
2. 答案:学生可根据所学基本动作,结合自身特点,创编一个具有个人风格的长拳组合动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了长拳的基本手法、步法和身法,提高了学生的动作质量。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拓展延伸方面,可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武术拳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体育抡臂砸拳教案

体育抡臂砸拳教案教案标题:体育抡臂砸拳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体育抡臂砸拳的动作要领。
2. 学生能够通过练习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爆发力。
3. 学生能够体验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增强对健康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抡臂砸拳的动作要领。
2. 身体协调性和爆发力的提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计时器、音乐设备。
2. 学生准备:运动服、运动鞋。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即体育抡臂砸拳的动作。
2.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抡臂砸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讲解动作要领(1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抡臂砸拳的动作要领,包括站姿、手臂的运动轨迹和力度控制。
2. 教师通过示范演示正确的抡臂砸拳动作。
练习与指导(20分钟):1.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练习,互相观察、指导和纠正。
2. 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纠正和改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
3.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水平和能力,适当调整动作的难度和强度。
活动与游戏(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抡臂砸拳的比赛,设置时间限制,看谁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动作。
2. 教师可以播放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节奏下进行抡臂砸拳,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课程内容,强调正确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享他们在练习中的体验和感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 教师提醒学生将体育锻炼融入日常生活,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尝试将抡臂砸拳与其他动作组合,创造自己的动作组合。
2. 学生可以进行抡臂砸拳的自我练习,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动作的熟练度和准确性。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动作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2. 教师可以设置小测验或小游戏,检验学生对抡臂砸拳动作要领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课后自主练习,进一步提高抡臂砸拳的技巧和力量。
2024年小学体育武术课教案精选

2024年小学体育武术课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武术单元,具体章节为第三节“武术基本动作——手法与步法”。
详细内容包括基本手型(拳、掌、勾)、基本步型(马步、弓步、虚步)及简单的组合动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手型和步型,了解其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提高动作质量。
3. 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团结协作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手型、步型的正确性及动作的连贯性。
教学重点:拳、掌、勾三种手型的掌握和马步、弓步、虚步三种步型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视频、音响设备、示范器材。
学具:武术服装、护具、拳套。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教学视频展示武术运动员的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手型与步法学习(15分钟)(1)教师示范并讲解拳、掌、勾三种手型的动作要领。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纠正。
(3)教师示范并讲解马步、弓步、虚步三种步型的动作要领。
(4)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纠正。
3. 组合动作练习(10分钟)将手型和步型组合成简单的动作,教师示范并带领学生练习。
4.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动作组合的步骤及要领。
(2)示范动作,让学生跟随练习。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作组合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武术基本动作——手法与步法2. 板书内容:(1)基本手型:拳、掌、勾(2)基本步型:马步、弓步、虚步(3)组合动作步骤及要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练习武术基本动作组合,录制视频并至班级群。
2. 答案:正确完成动作组合,动作连贯、规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武术社团,深入了解武术文化,提高武术技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基本手型与步法的正确性2. 动作的连贯性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作业设计中的视频录制与一、基本手型与步法的正确性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强调手型与步法的正确性。
《武术》教案设计

《武术》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武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体育课程教材,第四章“武术”,具体包括武术的基本手型、基本步型、基本动作和简单套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武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 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武术的基本手型、基本步型、基本动作和简单套路的掌握。
难点: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以及套路的变化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武术剑、沙袋、靶子、音乐播放设备。
学具:学生运动服装、饮用水。
五、教学过程1. 热身运动(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跑步、拉伸等,以提高学生的身体温度和血液循环。
2. 基本手型和步型教学(10分钟)教师示范和讲解武术的基本手型(如拳、掌、爪)和基本步型(如弓步、马步),学生跟随教师练习。
3. 基本动作教学(10分钟)教师示范和讲解武术的基本动作(如冲拳、踢腿、摔倒),学生跟随教师练习。
4. 简单套路教学(10分钟)教师示范和讲解一套简单的武术套路,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体会套路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5. 实践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6. 游戏环节(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武术相关的游戏,如“捉迷藏”、“抢答”等,增加学生的练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本次课程的板书设计包括:武术的基本手型、基本步型、基本动作和简单套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描述武术的基本手型、基本步型和基本动作。
答案:基本手型有拳、掌、爪;基本步型有弓步、马步;基本动作有冲拳、踢腿、摔倒。
2. 作业题目:请学生练习并背诵简单武术套路。
答案: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套路进行练习和背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武术比赛或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和提高自己的武术技能。
抡臂砸拳动作教学教案

抡臂砸拳动作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抡臂砸拳动作的基本动作要领。
2.掌握抡臂砸拳动作的基本技术要点。
3.培养学生对抡臂砸拳动作的兴趣,提高其练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
1.抡臂砸拳动作的基本动作要领。
2.抡臂砸拳动作的基本技术要点。
三、教学难点。
1.如何正确理解和掌握抡臂砸拳动作的基本动作要领。
2.如何正确理解和掌握抡臂砸拳动作的基本技术要点。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播放一段抡臂砸拳动作的视频,引导学生对抡臂砸拳动作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愿望。
2.讲解动作要领。
教师向学生讲解抡臂砸拳动作的基本动作要领,包括站姿、腿部动作、臂部动作等。
3.示范动作。
教师示范抡臂砸拳动作,让学生观摩并模仿。
4.练习。
让学生分组练习抡臂砸拳动作,教师逐个指导学生练习动作要领和技术要点。
5.巩固。
让学生单独练习抡臂砸拳动作,并相互观摩、评价,找出不足之处并改进。
6.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抡臂砸拳动作的重要性和练习的方法。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抡臂砸拳动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动作要领和技术要点。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动作要领理解不够深入,练习时动作不够标准等。
因此,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动作要领的讲解和示范,同时加强学生的练习,以提高他们的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抡臂》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武术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纲要》中必学内容,《纲要》中指出,对于武术教材的把握不唯技术而技术,而以关注发展学生相关素质为根本。
因此,本科选取武术动作中“抡臂”这一基本动作,借助小红旗这一道具,通过游戏、比赛、分组练习、集体表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学习抡臂动作,体会这一动作在不同套路中的运用,激发学习武术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协调性、灵敏性等素质,体验集体合作表演的成就感。
课堂中坚持“健康第一”的重要理念,注重落实《纲要》中一堂课的基本要求,力求呈现出效、趣、热的武术课堂。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体育》水平二。
共2课时,本节课为第1课时。
抡臂动作是武术套路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身法动作之一,多用于竞技套路中长拳、南拳,以及器械套路中,对学生的速度、腰部力量、手脚协调配合能力的要求高,所以通过学练,可以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和上下肢的协调能力。
副教材的小游戏,提高学生上下肢力量等综合身体素质。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思维活跃,表现欲强,有一定的合作能力,身体素质较好,协调性、模仿能力较强。
本次课学习的孩子没有武术基础,在生活中孩子们会通过电影电视对武术的有些简单的认知和了解。
教学中,教师注重鼓励与评价,引导学生大胆展示、积极参与,认真模仿、主动学习、快乐游戏,让他们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教学流程
安全防范
1.课前对教学场地、器材进行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合理控制练习场地,
避免因场地器材的不合适发生碰撞等事故。
2.课前进行安全教育,安排见习生,提醒学生摘除身上的尖锐饰品,课中
注意保持个人空间,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3.课中教育学生注意观察,关心自己和同学。
4.课后提醒器材及时回收。
学习内容
1、武术——抡臂。
2、素质小游戏。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在游戏和学练中,知道抡臂动作的动作方法,简单了解其在
武术套路中的运用。
2、技能目标:通过学练,80%学生能做出直臂立圆抡臂动作,20%学生能在
提示下完成;发展学生协调、灵敏、力量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练习是的发声,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的精神面貌,在集
体展示练习中,提高学生互相帮助的意识及体验表演的成就感。
学习重点
转体、直臂
学习难点
手臂立圆与转腰的协调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