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地质读书报告——遥感环形影像的示矿意义
勘查遥感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资源勘查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深入了解遥感技术在勘查领域的应用,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我于2023年7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在某地质勘查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遥感实习。
二、实习目的1. 掌握遥感图像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2. 了解遥感技术在资源勘查中的应用;3.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习内容1. 遥感图像获取实习期间,我学习了遥感图像的获取方法,包括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
了解了不同遥感平台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掌握了遥感图像的获取过程。
2. 遥感图像处理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遥感图像的预处理、增强、分类等处理方法。
掌握了ENVI、ArcGIS等软件的使用,对遥感图像进行了一系列处理,提高了图像质量。
3. 遥感图像分析通过对遥感图像的分析,我对不同地物类型进行了识别和分类,了解了遥感技术在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例如,利用遥感图像识别了矿产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
4. 实地勘查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实地勘查工作,了解了勘查工作流程。
在野外,我学会了如何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实地定位,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四、实习心得体会1. 遥感技术在资源勘查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习,我深刻认识到遥感技术在勘查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我国资源勘查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2. 实习期间,我掌握了遥感图像处理和分析方法,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为我国资源勘查事业贡献力量。
3. 实地勘查让我了解了勘查工作流程,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了基础。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五、总结本次遥感实习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还让我对资源勘查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我国资源勘查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不同尺度地质构造的遥感标识特征及找矿意义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不同尺度地质构造的遥感标识特征及找矿意义魏永明;蔺启忠;肖磉;陈玉;王钦军;刘庆杰;魏显虎【摘要】The Hatu gold, Baogutu porphyry copper, Yangzhuang beryllium and Suyunhe-Jiaman molybdenum and tungsten copper deposits in the western Junggar area, which were discovered in the last decades, have drawn the attention of many geologists. However, even though progresses have made in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investigations (especially the fault structure), the accurat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cales of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s are not well documented due to the vast territory and its extreme complexity. Through establishing remote sensing marks,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s could be identified rapidly, effectively and accurately. However, the identification marks vary for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s at different scales. The main marks of the macro-scale fault structures have evident linear tracks (straight line or arc),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 (broken belt, wide fault valley and fault scarp). In addition, the macro-scale fault structures control the divisions of the first-class landform unit and metallogenic belt, and the boundaries of large plutons and lakes. The middle-scale fault structures can mainly be identified through evident straight linear track, the hu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side coverings of the fault, some landform signs (wide fault valley et al.) They control the second-class landform units and sub-metallogenic belts. The micro-scale fault structures have evident geomorphologicalfeatures (including short-straight fault valley and scarp) and can be identified more easily after enhancing weak linear information. Of course, the fold structures also have clear morphological features. The remote sensing imagery characters of the plutons and concealed plutons at different scales include evident circular image feature, the hue difference and radial river features. The remote sensing identification of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s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analysis of geological structure evolution and metallogenic background and can guide the establishment of remote sensing prospecting models. It can give more accurate spatial information of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s for remote sensing prospecting target delineation.%哈图金矿、包古图斑岩型铜金钼矿、杨庄铍铀矿及加曼钼钨铜矿等大型矿床的相继发现,使西准噶尔地区的地质找矿工作备受关注。
遥感地学分析读书报告

遥感地学分析读书报告一、前言本文是对《遥感地学分析:基础理论与方法》(第三版)一书的读书报告。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遥感技术在地学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并深入阐述了相关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二、简介遥感地学是一门研究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并加以分析的学科。
它通过卫星、航空和地面等各种遥感手段获取数据,并借助计算机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获得地表、大气和水体等物理信息,揭示地球环境的变化和演变规律,继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利用、资源开发和自然灾害预警等方面的发展。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地球观测和遥感数据的基础知识、地形高程、遥感影像处理、遥感数据与地学分析、物质量测等等。
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易于理解和掌握。
三、重点内容在本次阅读中,我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遥感影像的特点与分类遥感影像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包括波段、分辨率、色调和灰度、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等。
通过对这些特点的把握,可以更充分地揭示遥感影像所表达的地物信息和特征。
遥感影像按实际应用目的的不同可以进行多种分类,包括光学影像、微波影像、红外影像、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等等。
各种影像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只有充分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才能更好地进行分析和应用。
2. 遥感影像处理与分析遥感影像处理是将原始数据加工成可用于分析、识别和提取地物信息的图像数据的过程。
遥感影像分析则是从遥感影像中提取地物信息和特征,进而进行分类、识别和定量化等操作的过程。
这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遥感影像纠正、影像增强、信息提取和遥感影像分类等。
3. 遥感数据与地学分析遥感技术在地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遥感数据的引入和加工对于研究地学问题和认识地球表面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遥感技术也在环境遥感、资源遥感等方面广泛应用。
四、结语通过本次的阅读,我对遥感地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并明确了遥感技术在地学领域的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遥感地学分析必将成为地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云南环形构造遥感影像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2011年第30卷第1期10 14页云南地质CN53-1041/P ISSN1004-1885云南环形构造遥感影像特征及其找矿意义李开毕1,杨功1,郭富达2,肖高强1(1.云南省地质调查院,昆明650216; 2.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探队,宜良652100)摘要:各种环形构造反映原生地质作用及后期改造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也是矿化的直接体现。
描述、研究云南环形构造遥感影像特征,寻找其矿化规律,指出潜在找矿方向。
关键词:环形构造;蚀变矿化;遥感影像;找矿方向;云南中图分类号:P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885(2011)01-010-051环形构造云南境内的环形构造,包括与构造格局有关的地质构造环(环块)、岩浆环、岩体构造环、隐伏岩体环和蚀变矿化环等。
它们有单独的各自组合形式,如环链、环结、子母环、套环、交叠环及层环(同心环)等等。
同时也会与线性构造及多边形块体构成组合,如线环相切、线环相交、外菱内环构造及内菱外环构造等等。
另外,因岩性关系,环内纹饰也会有多种形式。
研究环形构造,不仅可以剖析其成因,更可以探寻与矿化的关系,从而确定找矿意义。
1.1地质构造环(环块)构造环作为构造格架之一,是大地构造相中的一种表现,形成于多边形块体的“角端消亡”现象之后。
角端地段是断裂构造交叉及多发地段,故易形成构造环块。
直径大小不一,大者可达几百或上千公里,小者可以是十几 几十公里。
构造环的角端易形成“鱼头状”三角形成矿模式块体。
1.2岩浆环、岩体构造环及隐伏岩体环与地质构造环有相似处,但受规模较大线性断裂或隐伏断裂控制,且处于这些断裂构造的交叉点或其附近,往往呈套环及环结,岩带则成环链带。
与岩浆岩有关的构造环(块),直径决定于岩体(包括隐伏部分)的大小。
其中,次级环多代表岩浆期次,呈侧向叠加趋势。
周边盖层在影像中呈伞裙状铺盖,或呈穹隆形态出现,具放射线状、爆裂形构造、较大的切割性线性构造及解理型十字细纹线性构造。
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

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第一篇: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环形影像的油气勘探应用摘要:遥感技术是对卫星遥感图像进行处理、解译, 从而获得所需信息的一种技术, 因此被广泛用于地质研究、矿产普查及环境检测等领域。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油气勘探, 不仅形象, 具有宏观性, 而且能在较大区域内进行研究, 比较适用于早期的油气资源调查。
在对油气盆地应用遥感技术进行油气资源调查过程中, 利用TM 图片的线性影像、环形影像所反映出来的地质特征并通过与已知油气区对比, 建立了影像地质特征与含油气区分布之间的关系, 预测了该地区有利含油气区。
通过对其线性影像与环形影像的解译, 为预测油气藏的分布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遥感环形影像油气勘探1.概要通过遥感图像解译得到了环形影像, 对于环形影像的地面采样和室内化探测定分析确认了环形影像是对油气地表异常的反映。
进一步验证了环形影像在遥感油气勘探中的作用。
2.环形影像的解译和分析自卫星遥感问世以来,人们发现在图像上普遍存在着色调、水系、地貌、影纹、植被等,显示出圆形、准圆形、环形、准环形或未封闭的弧形影像,我们称为环形影像或环形形迹。
构成地表的环形影像因素很多,有的是人类工程,如圆形或环状水库、人造林、某些军事工程等;有的是自然地理地貌构成的环状山脊、环状水系、环形湖泊等;有些是地质体、地质构造构成的;还有的是宇宙成因的,如陨石坑等,根据航天考察拍摄的月球、火星、木星等星体照片表明,环形影像不仅发育于地球表面,而且广泛发育于太阳系的其它星体,当前有关科学家认为其它星体的环形影像是天体碰撞的遗迹。
环形影像是遥感勘探油气最重要的怀疑标志。
遥感勘探油气是建立在烃类微渗漏存在的理论基础上的。
微渗漏理论认为, 深埋于地下的油气藏中的烃类物质及其伴随物通过渗透运移、水动力运移、扩散运移, 以上覆盖层的断裂、节理、孔隙、微细裂隙等为通道运移至地表, 引起岩石、矿物、土壤等发生蚀变, 于是在油气藏的上方形成一个还原环境柱状体, 产生遥感影像上的色调异常或影纹异常等蚀变晕。
遥感课程理解与应用读书报告

遥感图像理解与应用读书报告一、概述遥感主要是为地学研究提供数据源,但由于遥感数据获取的是地物电磁辐射信息,不能直接用于各类地学研究,需要先对遥感数据进行处理。
对遥感数据的处理,包括遥感数据预处理、遥感数据理解。
预处理包括对数据几何校正和图像配准、图像融合、图像镶嵌与裁剪、大气校正,使遥感数据与地理上的空间点相对应,包括位置对应以及位置辐射值的对应。
而对遥感图像的理解则是根据遥感数据中的辐射值确定不同位置的目标类型、属性等信息,使数据符合人的空间认知。
遥感图像理解这门课程首先介绍遥感原理,它是通过获取和分析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来了解目标的其他属性信息的科学和技术。
然后介绍遥感图像,包括获取手段(直接获取,间接由现有图件或照片获取)、显示方式(真彩色、假彩色、伪彩色)、图像属性(四种分辨率)等。
再对遥感图像中的目标做介绍,指出遥感最重要目的就是获取遥感图像目标及其语义解释。
遥感图像目标表现于图像中的特征包括图像可视特征、图像参数特征和光谱特征,信息丰富目标识别能力增强。
其中图像可视特征包括目标的亮度、颜色、纹理、边沿、轮廓、形态、大小等;图像参数特征是经过计算后得到的用于描述图像特征的各种参数,如图像灰度的均值、方差,图像的比值,图像的协方差、各阶矩,图像在变换域中的频谱等;图像光谱特征由各个波段的光谱值决定,包括平均光谱值大小、光谱曲线的变化趋势和光谱曲线中对地物信息具有标示性意义的一些几何参数,如波峰、波谷、斜率等。
在对遥感图像理解中,主要针对这些信息确定图像目标类型、属性等信息。
二、对遥感图像的理解第四章对遥感图像的理解是重点内容。
针对地学应用的遥感图像中的目标是各种地理客体,因而这里的遥感图像理解也就是遥感图像的地学理解。
地学遥感图像理解则除了包括目标的几何关系、目标类别外,更重要的是理解目标的性质、性状、数量特征等。
其内涵主要有:目标类别、地物空间关系、目标的性状(物理、化学、生物参数)、目标的数量特征。
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

遥感地质学姓名:XXX班级:XXX学号:XXXXX序号:XX环形构造与环形影像读书报告摘要:在遥感图像上,环状构造大多数都是通过色调环、地貌环、水系环、植被环、影纹环或它们的复合类型的环状特征变现出来。
环形构造作为一种指示信息对找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借助于卫星遥感影像对研究区的环形构造信息进行了深入探讨与研究,首先对该区的环形构造信息进行了遥感解译,通过环形构造的影像特征及其与矿点的产出关系来探讨环形构造的控矿特性,并进一步分析其与成矿的内在成因,最后基于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充分利用卫星遥感影像环形构造信息展开矿产资源勘探的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遥感环形影像环形构造控矿特征引言:遥感图像所显示的地面景观中,有许多由色调或线性要素所显示的环形体,它们构成遥感图像中的环形影像(环形构造)。
山区的环状构造多变现为环形或弧形分布的山脊,沟谷,近圆形的山体或山间盆地,或以放射状、向心状环状水系等表现出来,有些环状构造是由于环内具有可与背景相区别的特征影纹、色调而呈现出来。
平原地区的环状构造多表现为环状色调异常,其轮廓较模糊或呈晕环状,而且环的不同部分的色调也有变化。
这种色调异常的原因大多是由土壤的成分,含水量及植被发育的不同形成的。
平原地区有些环状构造是由环形或弧形分布的残山、地表小型水体、以及有呈圆形组合的斑点状、板块状影纹表现出来的。
跨越平原和山区的大型环状构造,通常是山区那部分的环形轮廓较清楚。
地球上约3/4的金属矿床产于环形构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发现的斑岩型铜矿约有80%位于不同规模的影像环形体的边缘部位。
甘肃眠县、宕昌环形构造,直径约70 km,由5个中酸性岩体组成,这些环形构造内分布有60余处金属矿床、矿点,且矿产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即从环心到环边由伟晶岩型的稀有金属、高温热液的钨锡矿中温热液的铀、铜、铅、锌多金属矿低温的汞、锑矿床呈环状分布,矿床、矿点主要分布于断裂构造与环形构造的交汇部位。
环形构造的地质找矿意义有哪些

环形构造的地质找矿意义有哪些?
环型构造是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标志。
成因可有:宇宙、岩浆、气热、构造或外生成因。
其地质找矿意义包括:
(1)环行构造能反映隐伏岩体的存在: 隐伏岩体常伴随气热蚀变矿化晕、热变质晕、环状或放射状断裂、上覆岩体变形等,构成环行遥感影像特征。
隐伏岩体是很多金属矿床的矿质、成矿流体和热动力的主要来源,与成矿紧密相关。
(2)环行构造的组合关系: 判断岩体的多期性和重叠形式,如复式岩体对找寻隐伏矿体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3)环行构造反映隐伏的控岩控矿构造: 结合地面调查
(4)环行构造能反映蚀变矿化晕: 这些晕圈或是由出露矿体和相伴的蚀变矿化晕直接形成的,或是由隐伏矿体和隐伏含矿岩体造成的异常色调或特殊影纹结构而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班级:地质0903班姓名:甯濛学号:*********遥感环形影像的示矿意义摘要:遥感信息的地质应用发现了大量的环形影像和其全球性普遍性,使人们不得不考虑把它列为新的构造类型,对其进行研究已经成为构造地质学的新课题。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环形影像与某些矿种的矿床、矿化集中区相吻合,引起了矿产工作者的极大兴趣。
各种环形构造反映原生地质作用及后期改造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也是矿化的直接体现。
本文总结了不同地区环形影像的分布特征,并划分了地质成因类型。
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环形影像与矿产资源的相关关系,探讨寻找矿产资源的新途径,以促进矿床构造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 环形影像特征成因示矿意义0引言遥感资料(卫星图象、航空象片以及与其有关的计算机CCT磁带数据等)除能反映出地球深部、浅部及表壳的大量线性构造外, 还反映一些圆形、圆环形、弧形封闭形以及半圆形影象特征。
有关它们的命名不一, 主要有:环形构造、圆形构;造(Cireularstruetures),环形特征, 圆形特征(Circular features);对一些半环(圆)形构造称为曲线性特征(Curvilinear features);或称为环(圆)形(状)图象特征(Cireularimagefeatures);环块构造等。
这类构造在遥感图象上的表现形形色色, 主要据其构造形式、色调(彩)、地貌及水系特征加以识别。
它们有的边界清楚, 极为醒目;有的则很隐晦, 甚至几经增强处理才能识别[3]。
遥感图像中的环形构造, 其形态多姿, 成因多样, 众说纷纭我们把那些在地壳表面有与之对应的, 具独立地质意义的地质体或图1 鄂尔多斯盆地环形影像[10]地质单元的环形影像(环形构造)称之为环块构造即环块构造具有遥感影像和地质的双重含意, 既有遥感影像环状异常的概念, 又有区别于区域地质域而具独立地质意义的近等轴状或环状地质体的地质概念显示赋存矿床的地质体或地质构造的环块构造为赋矿环块构造。
[1] 20世纪50年代以来,遥感地质工作者对环形构造的成因、分类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刘登忠将环形构造归纳为隐伏岩体型等10种类别,并总结了环形构造成矿的区域地质背景、成因类型、环体结构、规模及影像异常等标志[2];秦小光等通过对桂西北地区遥感环形构造的研究,将该区的环形构造分为岩体型、地块型、热液晕型和断裂交汇型,通过对环形构造与成矿关系的统计分析后认为,环形构造是该区寻找金矿的有利标志[3];何国金等开展了德兴地区遥感环形构造的分形分维研究,利用分维值对不同成因的环形构造进行了归类,进而圈定了成矿远景区。
据统计,几乎所有的斑岩型铜矿都与环块构造(环形构造)有关,环形构造控制了斑岩铜矿的定位,但并不是所以的环形构造都控制着矿床的形成。
李廷祺应用数学物理的方法对“岩浆期后矿床”的成矿原理和环形构造的控矿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只有那些与早期气态物质上升高度相当的截面并由早期气态物质爆破形成的环形构造才有可能控制“岩浆期后矿床”的形成。
关于环形构造与成矿关系的研究,涉及金矿、铅(锌、银)矿、铜矿以及锡矿和铀矿等[4]。
环形构造与矿产的关系, 已引起国内外一些遥感地质工作者重视。
本文综合分析因内外一些环形构造控矿的典型实例, 论述了环形构造与矿产分布的密切联系, 并讨论了环形影象的遥感地质解译在指导找矿勘探、和盲矿预测工作中的实际意义。
1 环形影像特征不同地区的环形影像特征各不相同,本文以山东省[4]、云南省[5]、锡多金属矿床[6]、赋锡环块构造[1]的环形影像为例加以阐明。
1.1山东省环形影像特征对山东省不同时相卫星像片进行系统解译,初步发现环形影像168处(包括大、中、小规模);按形态分,有单环、多环、半环、椭环之别;有些是地形地貌的反映,但更多的是某种地质构造的直接或间接显示;分布上具有特殊的规律性。
概括而言,山东省范围内的环形影像具有以下特点:(1)环形影像的出露,具有成群成带的区域性分布特点。
相当数量的环形影像都分布在山东海岸地带及其附近,威海—青岛—日照一带,蓬莱—招远—平度一带,黄河三角洲地带等,都有大量环形影像密集发育。
这可能与海岸地带的构造活动性和其他特殊地质作用有一定联系。
(2)绝大多数环形影像的出露,与一定的岩性分布相关,即主要分布在中生代火成岩(包括各种侵入岩)、太古—元古代变质岩区线二者的接触地带。
(3)几乎所有环形影像在空间上都与线状断裂构造相伴出现,相互切割交错,其先后次序较为复杂环形构造影像发育地区,一般线形断裂甚为发育、密集或构成断裂带。
牟平—青岛断裂带即属此类。
(4)环形影像与矿质源岩(火成岩及前寒武纪变质岩)及直线断裂的密切联系决定了环形影像构造的控矿内在机理。
通过对环形影像的地质调查对证,发现环形影像与各种地质作用的关系,按其形成的不同地质因素,大致可分为显示各种侵入岩体及其边界条件(烘烤边、岩相分带、蚀变带等)的环形影像;显示中心式喷发(岩)残留,隐伏火山机构的环形影像;显示前寒武纪变质岩区某种构造(弯窿、隐伏侵入体等)的环形影像;显示构造岩块活动的环状断裂影像;显示隐伏区凸起、凹陷构造的环形影像;以及与地貌有关或显示岩性差异界线的环形影像等。
其中前三种情况较为普遍和明显,与矿产资源的关系亦更为密切[4]。
1.2云南省环形影像特征云南境内的环形构造,包括与构造格局有关的地质构造环(环块)、岩浆环、岩体构造环、隐伏岩体环和蚀变矿化环等。
它们有单独的各自组合形式,如环链、环结、子母环、套环、交叠环及层环(同心环)等等。
同时也会与线性构造及多边形块体构成组合,如线环相切、线环相交、外菱内环构造及内菱外环构造等等。
另外,因岩性关系,环内纹饰也会有多种形式。
1.2.1地质构造环(环块)构造环作为构造格架之一,是大地构造相中的一种表现,形成于多边形块体的“角端消亡”现象之后。
角端地段是断裂构造交叉及多发地段,故易形成构造环块。
直径大小不一,大者可达几百或上千公里,小者可以是十几~几十公里。
构造环的角端易形成“鱼头状”三角形成矿模式块体。
1.2.2岩浆环、岩体构造环及隐伏岩体环与地质构造环有相似处,但受规模较大线性断裂或隐伏断裂控制,且处于这些断裂构造的交叉点或其附近,往往呈套环及环结,岩带则成环链带。
与岩浆岩有关的构造环(块),直径决定于岩体(包括隐伏部分)的大小。
其中,次级环多代表岩浆期次,呈侧向叠加趋势。
周边盖层在影像中呈伞裙状铺盖,或呈穹隆形态出现,具放射线状、爆裂形构造、较大的切割性线性构造及解理型十字细纹线性构造。
色调多有森林植被色,地貌上多为圆润“馒头”状。
小岩体及岩脉则在地貌上显夷平态,亦可构成小型蚀变环形构造。
1.2.3蚀变矿化环(元素浓集环或称热液蚀变环)形成机制是由于蚀变使原岩物质组合改变,致使原岩物理化学性质也发生改变。
影像中呈现出硬度、烈度及色调变化,风化形变也发生改变。
蚀变次数越多,这种变化越大,有用元素聚集越多,从而也就出现矿化蚀变。
影像中显现出这种蚀变矿化环及其组合的环结、环链和环带,沿断裂构造及交叉点或岩体环及构造环周边分布。
直径大小及判别精确度取决于影像的比例尺:比例尺越大,位置准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显现的则为靶区或是小型构造类环形构造。
由于机解羟基和铁染反映的蚀变有局限,而使目视解译判识也有局限,二者结合解译很有必要。
1.3锡多金属矿床环形影像特征本研究区环形构造特别发育, 其与成矿关系也相当密切, 因此, 也是遥感找矿的重要指示信息之一,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1) 通常在遥感图像上呈圆形、椭圆形、弧形、半圆环形等多种不同形态, 其直径约为0. 5~ 7 km大小不等;( 2) 从环形构造的影像特点来看, 其主要通过微地貌和影响色调异常表现出来, 在TM752假彩色合成图像上一般呈正地形、深绿- 灰黑色调;( 3) 通过对比环形构造与已知矿床(点)的产出位置来看, 大多环形构造与已知的矿床(点)空间关系密切, 许多矿床(点)均产出在环形构造里面或其周边部位, 尤其是分布在环形构造与线性构造的交汇部位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环形构造的重叠、相交部位。
1.4 赋锡环块构造影像特征赋锡环块构造有由色调异常显示的色调环块。
由线性体所围限和显示的线性环块有环块内结构组合简单的简单环块(多显示一次形成或简单的地质体), 环块内结构组合复杂的复式环块(多显示多次或多阶段叠加, 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地质体)。
多代表一定深度的地壳物质由构造一岩浆作用形成的地质块体。
赋锡环块构造通常由大小不等的环, 级次不一的线性体, 显示一定的排列形式和生成顺序, 隶属关系, 具成生联系的等级体制 它们显示为线性体和环形体的典型组合结构:环一线切接结构, 对环结构, 卫星环群结构 结构要素具趋群性和共拥性;多地学环常具同位性。
锡矿化集中展布于复式环块构造中的特定部位 低级次环, 环一环叠加部位, 环一线叠加部位。
2.环形影像的成因有关环形构造的成因类型提法很多(表一)。
现将与地质作用有关的主要类型简述如下: 1.火山机构: 如火山锥、火山口及火山口湖等。
一般呈明显的环状或环状与放射状线性构造的组合形态。
古老火山机构的残余、隐伏火山机构( 如有些爆破岩筒、古老火山体的掐落机构等) 则往往影象隐晦。
2.岩浆侵入体或岩浆活动中心。
常呈圆形、椭圆形, 一般影象清晰。
色调随岩石中基性组分的增高而变暗。
有些隐伏岩休在图象上也有不同程度的显示, 但一般比较隐晦。
3.褶皱构造: 尤其是短轴背、向斜、弯窿构造等, 常呈明显的环带。
4.新的隆起和拗陷盆地。
常呈环状或不规则环状。
5.弧形断裂、旋扭构造: 如陕甘宁大型环体、四川盐源环体, 云南腾冲地区金平环体和黄泥河环体( 涡轮状构造) 。
这类环状构造也较常见。
6.热液蚀变带构造( 晕圈)。
不同类型的蚀变作用在不同谱段的遥感图象上显示不同清晰程度的环状或不规则环状构造。
7.盐丘构造, 如美国墨西哥湾西海滨地带的浅色圆形斑块。
我国湘西一些盐矿区内或其外围的椭圆形环体, 其影象特点为内周暗、外围浅; 推测可能为盐丘构造。
8.古潜山以及一些具物探异常的环形构造。
9.陨石坑: 目前地球上业已证实的陨石坑有70 多个, 其大小不一。
如加拿大的Manieouagan ( 直径大于50公里) , 苏联西伯利亚, ( 直径达200公里) 等, 在遥感图象上呈清晰的环状。
10.热动力构造岩块: 遥感图象上许多环形、弧形封闭形和多边形断裂所围限的地质体有的系来源于地壳深部, 据推测是地慢放射性元素聚合热核爆炸所形成的高能热压岩浆湍流,依高粘度特高压强流体力学运动规律, 几经射流或穿刺到地壳不同深度, 冷疑形成的坚硬岩块, 构成环形或不规则环形构造。
总之, 遥感图象上的环形构造多种多样, 其成因类型并不限于上述几种, 有些还是复合成因, 实际研究中应抓住其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