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雨水收集池的计算
含油(污)初期雨水的计算-收集和处理

含油(污)初期雨水的计算\收集和处理摘要:将含有化工物质或者油污的未经处理的初期雨水排入水体,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体,对水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因此,对含有化工物质或者油污的初期雨水的研究与处理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此背景下论述含油(污)初期雨水的计算、收集和处理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含油(污)初期雨水;计算;收集;处理污染物在施工和运输过程中的散落、在各类生产中的滴漏跑冒以及其它事故等形成了污染物的主要散落方式。
污染物的主要存在场所为各类露天生产装置区、化工灌区、油库以及相关物资储运地等。
这些散落于露天场所的化工产品和油品,在雨水的冲刷之下会被排出污染水体。
针对一些粘度比较大的重油被雨水冲刷掉的时间可能会稍微长点儿,而那些容易挥发或者轻油等易溶于水的物质相对来说被雨水冲刷掉的时间就会比较短暂,通常维持在5秒至15秒这个范围之内,这么短暂的冲刷时间向我们敲响了环保警钟。
含油(污)初期雨水的计算在暴雨强度公式中应该根据污染物的性质来确定当地降雨时间t和暴雨的重现期P的取值范围,比如针对一些易于溶于水或轻油类化工污染物,雨水冲刷污染物的时间就相对较短,那么公式中的t和P就应该取小值;针对粘度较大或者重油污染场地,如果降雨的强度较小,污染物被冲刷掉的时间过于长或者根本不容易被冲刷掉,那么公式中的t和P就应该取大值。
降雨时间不仅需要考虑冲刷地面的时间,还需要对管道的径流时间和地面集雨时间加以综合考虑,在公式设计中通常采用重现期P=1a,总体降雨时间可以根据t=10min至20min的范围加以考虑。
含油(污)初期雨水量的计算根据Q=iF公式来进行,这当中暴雨强度值q (i)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进行计算,第一种为近似计算法,第二种为积分计算法,下面分别进行详细地介绍:近似计算法。
这种计算方法的运用前提是假设在需要确定的降雨时间内暴雨的强度按照近似直线的形势在降低,如图1所示:图1.暴雨强度曲线图在进行计算时如果假设降雨时间t为20分钟,那么根据T=10min来计算暴雨的强度,需要再乘以20min就是降雨时间段内的总的雨水量。
应急池建立要求(1)

④
=(V1+V2-V3)max+V4
•事故池容量V总=(V1+V2-V3)max+V4+V5
•注:(V1+V2-V3)max是指对收集系统范围内不同罐组或装置分别计算V1+V2,-V3取其中最大值。
•V1—收集系统范围内发生事故的一个罐或一个装置的物料量,m3;
•注:储存相同物料的罐组按一个最大储罐计,装置物料量按存留最大物料量的一台反应器或中间储罐计;•V2—发生事故的储罐或消防水量,m3;
•V2=∑Q消×t消
•Q消—发生事故的储罐或装置的同时使用的消防设施给水流量,m3/h;
•t消—消防设施对应的设计消防历时,h;
•V3—发生事故时可以转输到其他储存或处理设施的物料量,m3;
•V4—发生事故时仍必须进入该收集系统的生产废水量,m3;
•V5—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收集系统的降雨量,m3。
•V5=10qa/n·F
•qa—年平均降雨量,mm;
•n—年平均降雨日数。
•F—必须进入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雨水汇水面积,ha;。
初期雨水计算公式

初期雨水计算公式【篇一:雨水量计算】1、屋面汇水面积:氰化钠仓库为60m2,浴室为23.4m2。
地面汇水面积:2467.62m2。
2、潞西地区暴雨强度公式:(参照腾冲地区)qj=4243(1+0.96lgp)/t+13p0.09。
取重现期p 为5a,t为5min。
经计算,qj=362.3(l/s.hm2)考虑初期雨水收集,降雨历时按30min算,经计算雨水量为185.49m3。
雨水收集池有效容积约为190m3。
【篇二:雨水收集计算案例】雨水收集利用的总体规划及计算数据根据《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雨水储存设施的有初期径流弃流量,本设计取一年。
统计常州市年均降雨量1066.0mm,一年一遇日降雨量为46mm,本次设计水池容积计算取46mm。
1、车间二汇水面积为16752㎡,径流系数为0.9。
按照46mm降雨厚度计算,下垫面可收集雨水量为:式中 w ——雨水储水池容积,m3 ;h——设计日降雨量,mm/d ;f ——汇水面积,h㎡。
项目区域内一场降雨共收集雨水量为w:2mm。
初期雨水弃流量为:一场降雨实际可收集雨水量为:q = w – w1 =693-30=663m32、车间一汇水面积为9725㎡,径流系数为0.9。
按照46mm降雨厚度计算,下垫面可收集雨水量为:式中 w ——雨水储水池容积,m3 ;h——设计日降雨量,mm/d ;f ——汇水面积,h㎡。
项目区域内一场降雨共收集雨水量为w:2mm。
初期雨水弃流量为:一场降雨实际可收集雨水量为:q = w – w1 =402-17=385m3若同时收集车间一、二的屋面雨水,一次降雨约收集雨水1048m3。
【篇三:含油(污)初期雨水的计算-收集和处理】含油(污)初期雨水的计算\收集和处理摘要:将含有化工物质或者油污的未经处理的初期雨水排入水体,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体,对水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因此,对含有化工物质或者油污的初期雨水的研究与处理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此背景下论述含油(污)初期雨水的计算、收集和处理策略,以供参考。
初期雨水收集池计算

厂区内雨水均进入废水处理系统;或雨污分流,且雨排水系统具有下述所有措施:
①具有收集初期雨水的收集池或雨水监控池;池出水管上设置切断阀,正常情况下阀门关闭,防止受污染的水外排;池内设有提升设施,能将所集物送至厂区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
无法利用装置围堰、罐组防火堤控制事故液时,应关闭雨水系统的出口阀门、拦污坝上闸板,切断防漫流设施与外界的通道,将事故液排入中间事故缓冲设施;
3当地的最大降雨量。
计算应急事故废水量时,装置区或贮罐区事故不作同时发生考虑,取其中的最大值)。
3.1.1设计水量应包括生产污水量、生活污水量、污染雨水量和未预见污水量。各种污水量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生产污水量应按各装置(单元)连续小时排水量与间断小时排水量综合确定;
2生活污水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014的有关规定执行;
3?污染雨水储存设施的容积宜按污染区面积与降雨深度的乘积计算,可按下式计算:V=Fh/1000式中:V——污染雨水储存容积(m3);h——降雨深度,宜取15mm~30mm(对全国十几个城市的暴雨强度分析,经5min初期雨水的冲洗,受污染的区域基本都已冲洗干净。5min降雨深度大都在15mm~30mm之间);F——污染区面积(m2)。
如果未设置中间事故缓冲设施,直接排入末端事故缓冲设施;
②具有雨水系统外排总排口(含泄洪渠)监视及关闭设施,有专人负责在紧急情况下关闭雨水排口(含与清净下水共用一套排水系统情况),防止雨水、消防水和泄漏物进入外环境;
当区域排洪沟通过厂区时:
③如果有排洪沟,排洪沟不通过生产区和罐区,具有防止泄漏物和受污染的消防水流入区域排洪沟的措施。当区域排洪沟通过厂区时:
初期雨水收集池、事故池常见问题与对策
2种初期雨水计算方式

2种初期雨水计算方式雨水计算是城市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规划具有重要影响。
在雨水计算中,初期雨水的计算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初期雨水主要指的是在雨水开始降落后,还未出现地面积水的情况下,对雨水量进行计算。
以下将介绍两种常用的初期雨水计算方式。
方式一:常用的初期雨水计算方法是基于单位面积的计算方法。
该方法主要根据地面类型和降雨强度来计算初始的雨水量。
1. 根据地面类型选择计算方法:不同地面类型的持水能力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地面类型来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
常见的地面类型包括绿地、沥青路面、混凝土路面等。
例如,在绿地上,雨水容易渗透并被植被吸收,因此持水能力较好;而在沥青路面上,雨水很难渗透,因此排水能力较差。
2. 确定降雨强度:降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雨水量,通常使用和历时为5分钟的降雨强度进行计算。
降雨强度可以根据气象资料或历史降雨数据进行估算。
3. 计算初期雨水量:根据所选的地面类型和降雨强度,使用相应的计算公式计算初期雨水量。
例如,对于绿地地面,可以使用Green-Ampt模型进行计算;对于沥青路面,可以使用Rational Method进行计算。
这些计算方法将考虑地面的持水能力以及雨水的渗透和径流情况,从而得出初期雨水量。
方式二:另一种初期雨水计算方式是基于物理模型的试验方法。
该方法通过模拟实际的降雨过程,使用实验设备对雨水进行收集和测量。
这种方法具有直观、真实性高的特点,能够更准确地估算初期雨水量。
1. 设计实验设备:为了进行初期雨水计算,需要设计合适的实验设备。
常见的实验设备包括雨水采集器、雨量计、水流导向装置等。
这些设备可以帮助收集和测量雨水,从而得到初期雨水量。
2. 进行实验:在实验中,需要模拟不同的降雨强度和地面类型,进行一系列的试验。
通过控制降雨强度和模拟不同地面类型,可以得到不同条件下的初期雨水量。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在实验结束后,需要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些数据包括雨水量、降雨强度、地面类型等。
初期雨水量

初期雨水量【篇一:初期雨水收集池计算】初期雨水收集池、事故池常见问题与对策一、初期雨水收集池1、初期雨水收集池常见问题化工企业初期雨水通常含有较高浓度的化学品、按照清污分流的原则,污染的初期雨水需进行分流收集妥善处理,后期污染程度较轻的雨水进过简单预处理截留水中的悬浮物、固体颗粒杂质后,通过雨水系统直接排入自然受纳水体。
常见问题如下:1) 初期雨水量计算和收集不科学,初期雨水收集池设计过大或过小;2) 未设置初期雨水收集池或将初期雨水池与事故应急池混淆使用;3) 污染汇流区设置不合理,部分可能产生跑冒滴漏污染且受降雨冲刷的区域未考虑;4) 将室内或地下区域以及人工清洗作业产生的废水视作污染的初期雨水;5) 雨污切换装置采用人工控制造成反应滞后,部分超标初期雨水溢流外排;6) 收集后的初期雨水后期未采取处理,直接外排。
2、对策:厂区内雨水均进入废水处理系统;或雨污分流,且雨排水系统具有下述所有措施:①具有收集初期雨水的收集池或雨水监控池;池出水管上设置切断阀,正常情况下阀门关闭,防止受污染的水外排;池内设有提升设施,能将所集物送至厂区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无法利用装置围堰、罐组防火堤控制事故液时,应关闭雨水系统的出口阀门、拦污坝上闸板,切断防漫流设施与外界的通道,将事故液排入中间事故缓冲设施;如果未设置中间事故缓冲设施,直接排入末端事故缓冲设施;②具有雨水系统外排总排口(含泄洪渠)监视及关闭设施,有专人负责在紧急情况下关闭雨水排口(含与清净下水共用一套排水系统情况),防止雨水、消防水和泄漏物进入外环境;当区域排洪沟通过厂区时:③如果有排洪沟,排洪沟不通过生产区和罐区,具有防止泄漏物和受污染的消防水流入区域排洪沟的措施。
当区域排洪沟通过厂区时: 1 )不宜通过生产区;2)应采取防止泄漏的可燃液体和受污染的消防水流入区域排洪沟的措施。
3)液化烃罐组或可燃液体罐组不宜紧靠排洪沟布置。
二、事故池1、事故池常见问题事故池是在现有事故收集系统设施不能满足事故排水储存容量要求时,用来暂时收集储存事故排水的水池。
雨水收集池用量计算公式

雨水收集池用量计算公式嘿,咱来说说雨水收集池用量的计算公式这事儿。
你知道吗,雨水收集这事儿在如今可重要啦!就拿我之前去的一个小区来说,那小区环境挺不错,绿化也好,但是一到下雨天,就有些小麻烦。
雨水到处流,不仅浪费,还弄得地面湿滑。
这时候,要是有个合理规划的雨水收集池,那可就大不一样了。
那到底怎么算出雨水收集池需要多大的量呢?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首先,咱得考虑这个地区的降雨量。
比如说,一年当中,平均每个月会下多少雨。
这就像是一场长期的“雨水考试”,得把每次的“分数”都记清楚。
然后,再看看需要收集雨水的面积有多大。
比如说,是整个小区的屋顶面积,还是包括小区的花园、广场这些地方。
计算公式里面,有一个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径流系数。
这径流系数就像是个“打分员”,不同的地面材质,它给的分数不一样。
像水泥地面,径流系数就大一些;草地呢,就相对小一些。
比如说,一个小区的屋顶面积是 1000 平方米,假设这个地区的年降雨量是 800 毫米,屋顶的径流系数是 0.9。
那通过简单的计算,一年从屋顶流下来的雨水量就是 1000×0.9×800÷1000 = 720 立方米。
这只是屋顶的,要是再加上花园、广场啥的,那得一个一个算清楚,然后加在一起。
还有啊,咱们也得想想收集来的雨水准备干啥用。
要是只是用来浇浇花、冲冲厕所,那用量可能不需要太大;但要是准备用来做小区的景观用水,那需求量可能就得多算一些。
另外,雨水收集池也不是越大越好。
太大了,占地方,还浪费成本;太小了,又不够用。
所以,得根据实际情况,精打细算。
就像我之前去的那个小区,如果能提前算好雨水收集池的合适用量,把那些白白流走的雨水都收集起来,不仅能节约水资源,还能让小区的环境更加美好。
总之,算雨水收集池的用量可不能马虎,得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让雨水得到充分利用,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起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绿色、环保!。
关于初期雨水问题的讨论

关于初期雨水问题的讨论
初期污染雨水是指可能受物料污染的污染区地面的初期雨水。
根据《化学工业污水处理与回用设计规范》(GB50684-2011),3.0.2第3:初期污染雨水量宜按一次降雨初期污染总量和调蓄设施的排空时间计算确定,宜采用下式计算:
1000
∙∙=s S s s t H F q 式中:qs —初期污染雨水量(m 3/h );
Fs —污染区面积(m 2);
Hs —降雨深度,宜取10mm —30mm;
ts —初期污染雨水调蓄池排空时间(h ),宜小于120h 。
根据上述公式,可理解为:
1、F s ·Hs 即为初期污染雨水收集池的容积(m 3),如某化工厂污染区面积为10000m 2,降雨深度按30mm 计,即初期污染雨水收集池的容积为300m 3。
由于有初期污染雨水的企业的地面均采用了防腐防渗处理,因此不考虑雨水的径流系数,即径流系数为1。
2、ts 表示收集池内的初期污染雨水应在120小时内排至相关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以保证初期污染雨水调蓄池在平时是空的。
因为初期污染雨水调蓄池按储存一次降雨初期污染雨水计,考虑到在5日内再降雨时,地面应视为基本干净,不再收集,故初期污染雨水量宜按调蓄池排空时间小于120小时。
3、初期雨水不计入项目污水总量中,因为这部分污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但在污水处理装置设计处理规模时应考虑初期雨水量(m 3/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