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的平、立面布置

合集下载

第8节生产车间工艺布置

第8节生产车间工艺布置
❖ 车间内设备布置要与生产流程顺序相一致,使生产线路 呈链状排列而无交叉迂回现象。
13
2、车间布置设计的有关参数
厂房建筑有关门窗、楼梯、地坪等的规定下一章介绍。 设备之间或设备与墙之间的净间距大小,设计者应根据设备大
小、车间布置要求、设备上连接管线的多少、检修的频繁程度 等各种因素,结合生产经验具体确定。
效玻璃面积参考表”可知。 ❖ 食品工厂采用的窗一般有侧窗和天窗两大类。使用侧窗和天窗采光
称为混合采光。在侧窗采光中,还规定了“深度系数”,即厂房的 进深L与富高h的比值,食品厂房:L/h ≤ 4。
17
(5)采暖、保温、通风
❖ 在食品生产车间或工段,有时从生产工艺角度需要考虑采暖 或保温,或从冬季车间内的生产条件出发需要设置采暖或保 温设施。
12
1、车间布置设计的有关技术
❖ 厂房平面、立面布置,需按生产车间的组成和工艺要求 以及建筑本身的可能性和合理性综合考虑。生产车间的形
式要有利于设备的排列、管线的缩短,便于安排进出口位置和交通,有较 多可供自然采光和通风的墙面。厂房的高度及柱网布置,应根据设备布置 要求确定,同时要尽可能符合建筑模数制的要求,以充分利用建筑结构上 的标准预制构件,节约建筑设计与施工力量。
一般定位标准是以建筑物中心作为定位基准线的,设备管口方位及 大小。 操作平台示意图,主要尺寸和台面相对标高。 吊车及吊梁的平面位置。 地坑、地沟位置、尺寸及地坑、地沟相对标高。 吊装孔、预留孔的位置和尺寸。 辅助室、生活室的位置、尺寸及室内设备器具等示意图和尺寸。 26
剖视图
剖视图是在厂房建筑的适当位置,垂直剖切后绘出的立面剖视图, 以表达在高度方向设备安装布置的情况。
在平面图中必须表示清楚各设备的安装位置,下水道、门窗、各工 序及各车间生活设施的位置,进出口及防蝇、防虫措施等。

单层厂房课程设计例题

单层厂房课程设计例题

2.7单层厂房结构设计实例2.7.1设计任务某厂金工车间的等高排架。

该金工车间平、立面布置如图2-53所示。

柱距除端部为m 5.5,其余均为m 6,跨度m 18 m 18;每跨设有两台吊车,吊车工作制级别为5A 级,轨顶标高为2.7积图2-53(a) 厂房立面图1图2-53(b) 平面图屋面做法:绿豆砂保护层2.7.2设计参考资料1.荷载资料,见表2-15:表 2-15 荷载资料2.吊车起重量及其数据,见表2-16。

表2-16 吊车起重量及其数据3.地质资料,见表2-17。

表2-17 地质资料4.预应力屋面板、嵌板及天沟板选用,见表2-18。

表2-18 预应力屋面板、嵌板及天沟板5.屋架选用图集,见表2-19。

表2-19 屋架选用图集6. 吊车梁选用图集,见表2-20。

表2-20 吊车梁选用图集注:轨道连结件重:7.基础梁:选用标准图号320G 3-JL ,kN 7.16/根。

8.钢窗重:2kN/m 45.0。

9.常用材料自重,见表2-21。

表2-21 常用材料自重2.7.3 结构构件选型及柱截面尺寸确定因该厂房跨度在15~36m之间,且柱顶标高大于8m,故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

为了使屋盖例如:下柱工形截面100150900400⨯⨯⨯得 惯性矩求法如下:48232331038.195))325150450(25150213625150(4)37515030012150300(212900100mm I ⨯=--⨯⨯⨯+⨯⨯+⨯⨯+⨯⨯+⨯=本设计仅取一榀排架进行计算,计算单元和计算简图如图2-55所示。

图2-55 计算单元和计算简图2.7.4荷载计算 1. 永久荷载⑴屋盖永久荷载 2kN/m 35.0二毡三油防水层绿豆砂浆保护层400400150 400 900 1002525 150400600150 40010001002525 150A 柱B 柱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230.40kN/m m 02.0kN/m 20=⨯ 80厚泡沫混凝土保温层 230.64kN/m m 08.0kN/m 8=⨯预应力混凝土大型屋面板(包括灌缝)2kN/m 4.1屋盖钢支撑 2kN/m 05.0 总计 2kN/m 84.2屋架重力荷载为60.5kN/榀,则作用于柱顶的屋盖结构的重力荷载标准值为:kN 61.18360.5/218/2684.21=+⨯⨯=k G(2) 吊车梁及轨道重力荷载标准值:kN 4960.82.44k 3=⨯+=G(3)柱自重重力荷载标准值 A 、C 柱:上柱:.4kN 413.60.4k 4C k 4A =⨯==G G 下柱: kN 49.306.569.4k 5C k 5A =⨯==G G B 柱:上柱:.6kN 123.60.6k 4B =⨯=G 下柱:.11kN 236.594.4k 5B =⨯=G 各项永久荷载作用位置如图2-56所示。

车间布置原则

车间布置原则

车间布置原则:优良的车间布置设计,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省投资、操作维修方便、设备排列简洁、紧凑、整齐、美观。

1. 应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2. 应符合生产操作的要求3. 应符合设备安装、检修的要求4. 应符合厂房建筑的要求5. 应符合节约建设投资的要求6. 应符合安全、卫生和防腐蚀的要求7. 应符合生产发展的要求厂房建筑结构常用结构型式有两种:排架结构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是由屋面梁或屋架、柱和基础组成,柱与屋架铰接,而与基础钢接。

这种结构是目前单层厂房结构的基本形式。

跨度可超过30m,高度可达20—30m或更大,吊车吨位可达150t或更大。

框架结构是由横梁和立柱所组成。

在多层房屋中,它们形成多层多跨框架。

框架可以是等跨的或不等跨的,层高相等或不相等的。

框架可分为:现浇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装配整体式框架,是将预制构件就位后再连成整体的框架。

由于它兼有现浇式与装配式框架的一些优点,所以应用最为广泛。

按承重结构的材料,厂房结构可分为如下几种:(1)混合结构用砖柱承重,钢筋混凝土屋架或木屋架或轻钢屋架。

(2)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部承重构件都用钢筋混凝土制成构件。

在发酵工厂应用十分普遍,一般主要车间都采用这类结构。

(3)钢结构厂房的柱、梁和屋架都由各种形状的型钢组合连接而成的结构物,主要用于大跨度建筑和高层建筑。

1.建筑物的视图表达建筑物正面外形的主视图称为正立面图,侧视图称为左或右侧立面图。

将正立面图或侧立面图画成剖视图时,一般将垂直的剖切平面通过建筑物的门、窗。

这种立面上的剖视图称为剖面图。

建筑物的俯视图一般都画成剖视图,称为平面图。

2.绘制建筑图应注意的问题(1)凡未被剖切的墙、墙垛、梁、柱和楼板等结构的轮廓,都用细实线画出;被剖切后的剖面轮廓则用较粗的实线画出。

这些结构,以及门、窗、孔洞、楼梯等常见构件的规定画法,可见图5-2的立体图。

需要时,可查阅《国家标准建筑制图》。

(2)厂房建筑图中的墙、柱或墙垛,一般用点划线画出它们的定位轴线并编号。

第五章 车间的工艺布置

第五章 车间的工艺布置

基础资料 工艺计算及主机设备选型 工艺流程图 全厂生产车间总平面轮廓图 设备选型图册和样本 同类型工厂生产车间工艺布置图等。
三、厂房布置
厂房布置包括平面布置和立面布置
平面布置主要确定厂房的面积和柱网布置(跨度和柱距) 立面布置即空间布置,主要是确定厂房的层数和高度。
决定于生产流程、生产特点、厂区面积、厂区地形地
设备布置的要求
(9)在设备上方不设置永久性起重设施时,应预留足够的 空间和面积,以架设临时起重装置。 设备上方设吊钩时,应考虑起吊高度能使被吊件在横 向移位时不受阻碍。 当设单轨行车时,起吊高度应大于运输线上最高设备 的高度。 (10)当设备、管道或溜槽穿越楼板时,必须注意预留孔的 大小要留有余地,更不能切断梁柱的结构
3)破碎系统的破碎比 破碎比:破碎系统的进料最大块度与出料粒度 之比。 单段破碎:设备台数少、扬尘点少、生产流程 简单、车间占地面积小、基建投资少、经营费 用低、劳动生产率高等优点。
破碎设备的选型
选用破碎设备时,主要应考虑下列各项因素:
④厂房中有个别设备(如提升机)较高时,可考虑局部地 提高该部分厂房的高度;
(2)立面布置的要求
⑤有桥式起重机的厂房空间高度应满足产品样本中的有关 要求,它等于起重机轨顶高度(轨面标高)H与起重机轨 顶至屋架下弦的距离h之和(如下图所示)。
H abcd e
h f g
⑥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和卫生、安全等其他要求的情况下, 厂房立面应力求简单,避免层数过多和标高过高。
生产区域的划分应该考虑到运输线路经济合理, 避免往返交叉,保持流程顺畅,并和总体设计相 配合。
(2)生产线的组织
生产流水线是一种先进的、有效的生产组织形式,它 的任务是尽可能做到生产加工过程不间断地从一个工 作位置移到另一个工作位置,并保证生产周期最短, 工作位置的负荷率高 .

课件金属压力加工车间设计车间平面布置及立面尺寸

课件金属压力加工车间设计车间平面布置及立面尺寸
“丁”字形布置对于主轧跨旳采光,通风; 原料和成品跨行车利用; 轧辊导卫间、主电室、水处理等其他辅助设施旳布置 上都优于平行跨布置。 原料和成品运送假如采用平行跨更为以便。
8.2 车间立面布置
根据工艺要求拟定车间旳工艺高度和全部设备 工作面高度,为建筑设计者进行厂房剖面,立 面设计提供参数,并为设备基础和安装提供根 据。
8.2.1 车间工艺高度旳拟定
吊车轨面标高(H)—— 地面(±0.0)至吊车轨道面旳高度。 其取决于设备高度,检修和操作所需要旳空间, 吊车类型及被吊物件旳尺寸,车间通风及照明要 求和车间投资等。 当H↑,厂房越高,通风照明条件越好,投资↑。
8.2.1 车间工艺高度旳拟定
在车间吊车要越过旳最高设备高度已知情况下则:
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
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
中间库面积 (F) 计算
F = ATK/q
式中: A——该机组平均日产量, t/天; T——生产周期时间,天; K——主设备与各精整设备产量不平衡系数; q——单位面积平均堆放量 t/m2, 取成品库1/2。 实际上,中间仓库钢材旳储存量能够考虑按轧机3~5天旳平均日产量 计算。对于合金钢厂可按轧机旳8~10天旳产量计算。有色金属中间 再制料堆放天数为2~3天,面积利用系数为0.40
靠主跨厂房旳一侧。 4)生产设备旳间距除了考虑工艺要求外,还要考虑安装操作、
检修等要求。 5)轧制中心线布置应考虑确保操作侧有足够旳操作空间.
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
6)设备离厂房旳两端和两边柱脚应留出一定距离,以便吊运, 安装,检修。
7)操作室,生活间,控制室等辅助设施应尽量布置在两跨之间 或两端。
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
2) 直线横移式——与(1)类同,利用管材自由滚动, 多用于管材车间及型材车间旳冷床布置。

车间布置设计

车间布置设计

(6)压缩机上方应设置检修用吊车, 根据制造厂提供的压缩机最大起吊部件的 最小起吊高度确定吊车梁的轨顶标高;
(7)压缩机厂房基础应与压缩机基础 分开,以防引起共振; (8)机组及其附属设备的布置应满足 制造厂的要求。往复式压缩机应布置在厂 房或带遮阳板的敞棚内。
4.厂房的进出口、通道、楼梯位置要安 排好,大门宽度要比最大设备宽出0.2米以 上,当设备太高、太宽时,可与土建专业 协商,预留安装孔解决,当需要有运输设 备进出厂房时,厂房必须有一个门的宽度 比满载的运输设备宽0.5米,高0.4米以上。
5.注意安全,一般层高不宜少于3.2米, 楼层、平台要有安全出口。
1.4车间布置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1.准备资料。 2.确定各工段的布置方式。 3.确定厂房布置和设备布置方案。 4.绘制车间布置草图。 5.绘制车间设备布置图。
1.5厂房的柱网布置
柱子、墙、门
窗户
1.5.1柱网概念
柱子的纵向和横向定位轴线垂直相交,在平 面上排列所构成的网络线。
+16.00
+10.00
+5.00
± 0.00
6000 6000
6000
1
2
3
4
1.5.2柱网间距
生产类别为甲、乙类生产,宜采用框 架结构,采用的柱网间距一般为6m,也 可采用7.5m。 丙、丁、戊类生产可采用混合结构或 内框架结构,间距采用4m、5m或6m。 框架结构或混合结构,在一幢厂房中不 宜采用多种柱距。
1.6设备布置图的绘制
(3)一般情况下,每层只需画一张平面图。当有 局部操作平台时,主平面图可只画操作平台以 下的设备,而操作平台和在操作平台上面的设 备应另画局部平面图。如果操作平台下面的设 备很少,在不影响图面清晰的情况下,也可两 者重叠绘制,将操作平台下面的设备画为虚线。

工艺设计及车间工艺

工艺设计及车间工艺

工艺设计是工厂设计的主要环节,是决定全局的关键。

工艺设计的主要任务——确定生产方法、选择生产工艺流程;确定生产设备的类型、规格、数量,选取各项工艺参数及定额指标;确定劳动定员及生产班制;进行合理的车间工艺布置。

从工艺技术上、生产设备上、劳动组织上保证设计厂投产后能正常生产,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上达到设计的要求。

(一)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1.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2.合理地选择工艺流程和设计指标3.为生产挖潜和发展留有余地4.合理考虑机械化、自动化装备水平5.注意环境保护,减少污染6.要考虑其它专业设计的要求,并为其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二)工艺设计的步骤初步设计时的步骤为:l.确定各车间生产任务。

2.选择生产工艺流程及主机设备。

3.确定主要工艺参数、定额指标及车间工作制度。

4.物料平衡计算。

5.设备选型及计算。

6.车间工艺布置并绘制工艺布置草图。

7.计算设备的电力安装容量以及蒸汽、压缩空气和其它动力需要量,计算人员数量和运输量。

向土建等专业工种提供资料。

8.根据土建设计,绘制正式工艺布置图。

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10.编写工艺设计说明书。

施工图设计时,如设计方案无变化,则不用编写工艺设计说明书,而要在工艺布置图的基础上,绘制管道系统图、设备安装图和溜管、支架等非标准件图。

(一)选择工艺流程的原则选择工艺流程,首先要保证产品的质量要求,在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流程,缩短生产周期。

工艺流程的选择还应充分体现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要注意吸收类似工厂在实践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

选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时要充分调查,反复论证,认真落实。

生产过程的机械化与自动化:是现代工厂发展的方向。

选择流程时应从工厂规模、当时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提高机械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

如有条件,还应考虑自动化,暂无条件时也应充分考虑到今后技术改进和发展的可能性。

技术经济分析:选择工艺流程时,必须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使建厂后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经济合理。

5车间布置设计

5车间布置设计


1.工业建筑模数制

把工业建筑的平立面布置的有关尺寸统一规定成一 套相应的基数,而设计各种工业建筑物时,有关尺寸必

须是相应基数的倍数。

这一套相应的基数及倍数制称为模数制,主要内容
为 : ① 基 本 模 数 为 100㎜ ; ② 门 、 窗 洞 口 和 墙 板 的 尺

寸,在墙的水平和垂直方向均为300㎜的倍数;③厂房
知 8㎜,用细实线划出

5 车间布置设计
化 工 建 筑 基 本 知 识
5 车间布置设计
化 5. 建筑图的尺寸标注
工 尺寸线画法
建 尺寸线上的起止点不画箭头,应画与尺寸线成45°夹角
筑 (右上倾斜)的短线
平面图尺寸标注(单位mm,通常不注明单位)

平面图通常需沿长、宽两个方向分三层标注尺寸,外层:
车间 生产辅助设施:化验室、机修间、动力间、变电配电室、
组成
除尘室、通风室
行政福利设施:办公室、休息室、更衣室、浴室、厕所
其他特殊用室:劳动保护室、保健室
车间平面布置——将上述车间组成在平面上进行组合布置。
5 车间布置设计
工艺流程设计
设备选型
将各工段与设备按照生产流程 在空间上进行组合和布置(第 5章)
5 车间布置设计












5 车间布置设计
5 车间布置设计
风 玫 瑰 图
5 车间布置设计

四、化工建筑的特殊要求



化工建筑的特殊要求,就是要充分考虑安全
生产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思考题
• 1.车间设备布置要考虑哪些问题? • 2.工艺对设备布置有哪些要求? • 3.设备布置图的图样有几种? • 4.在设备布置图中标注设备定位尺寸,以
什么为基准?(以平面图、立面图分别 说明)。
3. 以建筑的定位轴线为基准,对设备定位并注明定位尺寸。 4. 确定设备的管口方位 5. 确定操作平台的位置并注明尺寸。 6. 注明工作吊车和吊车梁的位置及尺寸。 7. 地坑、地沟的位置和尺寸。 8. 其他设施的位置及定位尺寸。 9.注写标题栏、注明图名、图号。
V102 V103

P203
P101
四.设备布置的要求
1工艺对设备布置的要求
(1)满足工艺流程顺序,保证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连续 性。
(2)相同类型的设备尽可能布置在一起。 (3)设备与设备之间按规定留足间距,留下操作空间,
便于操作、维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项目 泵与泵的间距 泵与墙的距离 泵列与泵列的距离 换热器与换热器的距离 起吊物品与设备最高点距离 塔与塔的间距 控制室、开关室与炉子之间的距离 操作台梯子的斜度(一般情况) 操作台梯子的斜度(特殊情况) 工艺设备与道路间距
• 1.车间的组成:
(1)生产区域(包括原料、成品仓库) (2)公用、辅助区域
(自控、动力、配电、通风、采暖、机修) (3)生活、管理区域
(休息、卫生间、更衣、办公室、食堂)
.二.车间布置要点
• 2. 车间布置要考虑的问题:
(1)最大限度地满足工艺生产和主要设备的安装维 修要求。
(2)有效的利用车间建筑面积和空间
3)要考虑车间的发展余地。 (近期集中、远期在外、有内向外、有近及远 4)了解其他专业对车间 布置的要求。 5)车间中所采取的劳动保护,防腐蚀措施要符合 规范。 6)人流、物流要分开,不要交错。
三. 土建对布置的要求
• .厂房的安排: (1)集中安排

(2)独立安排
• .厂房的层数: (1)单层结构

(2)多层结构

(3)单层与多层

结合结构
三. 土建对布置的要求
3厂房的布置
(1)厂房的平面外形 “L” “∏”
(2)厂房的柱网布置 框架型 混合型
(3)厂房的宽度
单层厂房不超过30米(5跨) 多层不超过24米(4跨) 一般宽度:9m 12m 14.4m
15m 18m 24m
厂房的高度
一般不低于4.5m,高温有毒环境应注意层高,同时应注 意大樑的高度
第八章 车间的平、立面布置
一 车间的平立面布置
1常用的设计规范和规定 2基础资料 工艺与仪表流程图 物料衡算数据及物性数据 设备一览表 公用设施及其规模 总图与规划设计资料及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版权所有, 1997 (c) Dale Carnegie & Associates, Inc.
. 二.车间布置要点
总图位置 1:500

仓库


分析室 配电 控制室
六. 安全、卫生、防腐蚀及其他问题
1.车间的采光。 2.车间的通风。 3.车间的取暖。 4.车间防火、防腐、防静电。
七.车间布置的方法和步骤
1.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性质、专业要 求划分生产、辅助、生活区域。
2.进行草图设计,1:100比例,(绘制厂 房或车间的建筑平面)。
净安全距离m 不小于0.7m 不小于1.2m 不小于2.0m 不小于1.0m 不小于0.4m 1.0----2.0m 不小于15m 不大于45°
60° 不小于1.0m
(4)考虑设备互换使用的可能性。 (5)设备安排要考虑管路走向,走直线,少
弯路。要有堆放原料,中间产物,产品 的空地。 (6)注意劳动保护,传动设备要有足够的安 全距离。 (7)留有扩建或扩产余地。
1泵
集中成一直线,单排或双排 基础高于地面150mm,四周考虑排液沟和冲洗排水沟 重量较大的泵和电机应设检修的起吊设备,一般置于室内
2压缩机
应靠近相关的工艺设备,进出口管线尽可能短、直 应布置在专用的压缩机厂房内,厂房内应设吊车 基础应考虑隔振,与厂房的墙、基础脱开
3塔设备
独立布置 成列布置 成组布置 沿建筑物或框架布置
四.设备布置的要求
2.安装对设备布置的要求:
(1)考虑设备按装、检修所需的空间和面积。 (2)要考虑设备能顺利进出车间。 (3)对楼上设备要考虑设置吊装孔。 (4)考虑设备检修、拆卸以及运送物料所需的
起重运输设备。
四.设备布置的要求
• 3..建筑对设备布置的要求:
• (1)笨重设备和会产生很大振动的设备应设置 在底层。
F101
1
23
R201A R201B
C
P201
P202A P202B
B
P202C P202D
A
4
▽+7.00
V201B
E207B E207A
E104 E105
▽+3.50
R201BVLeabharlann 05V103V206
▽-0.20
P202D P202C P202B P202A
P101
A
B
▽±0.00 C
九单元设备布置
3.按工艺划分工段或工序。 4.在工艺区域内进行模型或塑料模片设计,
得到满意方案后,绘制车间平面布置图。 5.同时进行辅助设施和生活设施的安排。 6.搞多套方案比较。
八.车间平面布置图的绘制
1. 绘制车间建筑平面布置图,注明车间边墙轮廓线,门窗 位置,楼梯位置,柱网间距和编号。
2.按 1:100 比例绘制设备俯视外形尺寸,置于确定位置, 并注明设备名称和位号。
• (2)布置设备应避开建筑物的柱子和主梁。 • (3)设备不应布置在建筑物的沉降缝和伸缩缝。 • (4)设备不应布置在楼梯、大门和窗前。
五. 车间的辅助设施和生活设施的布置
(2)生活设施按厂房或车间的南北区域安排。 (1)辅助设施集中布置在车间的某个区域。
(人员经常在此活动的场所应置于南边,不经常活动在北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