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钻刃分析完整版

麻花钻刃分析完整版
麻花钻刃分析完整版

麻花钻刃分析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1.麻花钻的结构要素

图7-32为麻花钻的结构图。它由工作部分、柄部和颈部组成。

(1)工作部分

麻花钻的工作部分分为切削部分和导向部分。

①切削部分

麻花钻可看成为两把内孔车刀组成的组合体。如图7-33所示。而这两把内孔车刀必须有一实心部分——钻心将两者联成一个整体。钻心使两条主切削刃不能直接相交于轴心处,而相互错开,使钻心形成了独立的切削刃——横刃。因此麻花钻的切削部分有两条主切削刃、两条副切削刃和一条横刃(如图7-32b所示)。麻花钻的钻心直径取为(0.125~0.15)do(do为钻头直径)。为了提高钻头的强度和刚度,把钻心做成正锥体,钻心从切削部分向尾部逐渐增大,其增大量每100mm长度上为1.4~2.0mm。

两条主切削刃在与它们平行的平面上投影的夹角称为锋角2Φ,如图7-34所示。标准麻花钻的锋角2Φ=11 8°,此时两条主切削刃呈直线;若磨出的锋角2Φ>118°,则主切削刃呈凹形;若2Φ<118°,则主切削刃呈凸形。

②导向部分

导向部分在钻孔时起引导作用,也是切削部分的后备部分。

导向部分的两条螺旋槽形成钻头的前刀面,也是排屑、容屑和切削液流入的空间。螺旋槽的螺旋角β是指螺旋槽最外缘的螺旋线展开成直线后与钻头轴线之间的夹角,如图7-34所示。愈靠近钻头中心螺旋角愈小。螺旋角β增大,可获得较大前角,因而切削轻快,易于排屑,但会削弱切削刃的强度和钻头的刚性。

导向部分的棱边即为钻头的副切削刃,其后刀面呈狭窄的圆柱面。标准麻花钻导向部分直径向柄部方向逐渐减小,其减小量每100mm长度上为0.03~0.12mm,螺旋角β可减小棱边与工件孔壁的摩擦,也形成了副偏角。

(2)柄部

柄部用来装夹钻头和传递扭矩。钻头直径do<12mm常制成圆柱柄(直柄);钻头直径do>12mm常采用圆锥柄。

(3)颈部

颈部是柄部与工作部分的连接部分,并作为磨外径时砂轮退刀和打印标记处。小直径钻头不做出颈部。

2.麻花钻切削部分的几何角度

由图7-33所示,钻头实际上相当于正反安装的两把内孔车刀的组合刀具,只是这两把内孔车刀的主切削刃高于工件中心(因为有钻心而形成横刃的缘故,钻心半径为)。

(1)基面和切削平面

在分析麻花钻的几何角度时,首先必须弄清楚钻头的基面和切削平面。

①基面:切削刃上任一点的基面,是通过该点,且垂直于该点切削速度方向的平面,如图7-35a所示。在钻削时,如果忽略进给运动,钻头就只有圆周运动,主切削刃上每一点都绕钻头轴线做圆周运动,它的速度方向就是该点所在圆的切线方向,如图7-35b中A点的切削速度垂直于A点的半径方向,B点的切削速度垂直于B点的半径方向。不难看出,切削刃上任一点的基面就是通过该点并包含钻头轴线的平面。由于切削刃上各点的切削速度方向不同,所以切削刃上各点的基面也就不同。

②切削平面:切削刃上任一点的切削平面是包含该点切削速度方向,而又切于该点加工表面的平面(图7-3 5a所示为钻头外缘刀尖A点的基面和切削平面)。切削刃上各点的切削平面与基面在空间相互垂直,并且其位置是变化的。

(2)主切削刃的几何角度

①端面刃倾角

为方便起见,钻头的刃倾角通常在端平面内表示。钻头主切削刃上某点的端面刃倾角是主切削刃在端平面的投影与该点基面之间的夹角。如图7-36所示,其值总是负的。且主切削刃上各点的端面刃倾角是变化的,愈靠近钻头中心端面刃倾角的绝对值愈大(见图7-36b)。

②主偏角

麻花钻主切削刃上某点的主偏角是该点基面上主切削刃的投影与钻头进给方向之间的夹角。由于主切削刃上各点的基面不同,各点的主偏角也随之改变。主切削刃上各点的主偏角是变化的,外缘处大,钻心处小。

③前角

麻花钻的前角是正交平面内前刀面与基面间的夹角。由于主切削刃上各点的基面不同,所以主切削刃上各点的前角也是变化的,如图7-36所示。前角的值从外缘到钻心附近大约由+30°减小到-30°,其切削条件很差。

④后角

切削刃上任一点的后角,是该点的切削平面与后刀面之间的夹角。钻头后角不在主剖面内度量,而是在假定工作平面(进给剖面)内度量(见图7-36a)。在钻削过程中,实际起作用的是这个后角,同时测量也方便。

钻头的后角是刃磨得到的,刃磨时要注意使其外缘处磨得小些(约8°~10°),靠近钻心处要磨得大些(约2 0°~30°)。这样刃磨的原因,是可以使后角与主切削刃前角的变化相适应,使各点的楔角大致相等,从而达到其锋利程度、强度、耐用度相对平衡;其次能弥补由于钻头的轴向进给运动而使刀刃上各点实际工作后角减少一个该点的合成速度角μ(见图7-36中f-f剖面)所产生的影响;此外还能改变横刃处的切削条件。

(3)横刃的几何角度如图7-37所示

①横刃前角

由于横刃的基面位于刀具的实体内,故横刃前角为负值(约-45°~-60°),所以钻削时在横刃处发生严重的挤压而造成很大的轴向力。

②横刃后角

横刃后角≈90°-││,故≈30°~35°。

③横刃主偏角=90°。

④横刃刃倾角=0°。

⑤横刃斜角Ψ

横刃斜角是在钻头的端面投影中,横刃与主切削刃之间的夹角。它是刃磨钻头时自然形成的,锋角一定时,后角刃磨正确的标准麻花钻横刃斜角Ψ为47°~55°,而后角愈大则Ψ愈小,横刃的长度会增加。

麻花钻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

麻花钻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 摘要:麻花钻原理-工艺-技术篇:对麻花钻的工作原理进行图解,让消费者能从图中充分了 解其结构和工作原理。以下内容由买购网整理,提供给您参考。 麻花钻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 在金属切削中,孔加工占很大比重。孔加工的刀具种类很多,按其用途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实心材料上加工出孔的刀具,如麻花钻、扁钻、深孔钻等;另一类是对工件已有孔进行再加工的刀具,如扩孔钻、铰刀、镗刀等。本节介绍常用的几种孔加工刀具。 (一)麻花钻 1 ?麻花钻的结构要素 图7 —32为麻花钻的结构图。它由工作部分、柄部和颈部组成 ltηβ M?√; It (1)工作部分 麻花钻的工作部分分为切削部分和导向部分 ①切削部分

麻花钻可看成为两把内孔车刀组成的组合体。如图7 - 33所示。而这两把 内孔车刀必须有一实心部分——钻心将两者联成一个整体。钻心使两条主切削刃不能直 接相交于轴心处,而相互错开,使钻心形成了独立的切削刃一一横刃。因此麻花钻的切 削部分有两条主切削刃、两条副切削刃和一条横刃(如图7 —32b 所示)。麻花钻的钻心直径取为(0.125~0.15)do (do为钻头直径)。为了提高 钻头的强度和刚度,把钻心做成正锥体,钻心从切削部分向尾部逐渐增大,其增大量每100mm 长度上为1.4~2.0mm。 (a)车内孔 ? 7-33钻孔与车内孔示意 两条主切削刃在与它们平行的平面上投影的夹角称为锋角2①,如图7 —34所示。标准麻花钻的锋角2①=118 °,此时两条主切削刃呈直线;若磨出的锋角2①〉118 则主切削刃呈凹形;若2ΦV 118 °,则主切削刃呈凸形。

②导向部分

钻模设计示例 (毕业答辩重点)

钻模设计示例----S hijin hui 图3—36为托架工序图,工件的材料为铸铝,年产l000件,已加工面为≠33h7孔及其两端面a、c和距离为44mm的两侧面8。本工序加工两个ml2mm的底孔≯l0.1mm,试设计钻模。 图3—36托架工序图 一、工艺分析 1.工件加工要求 1) φ10.1mm孔轴线与φ33h7孔轴线的夹角为25°土20′。

2) φ10.1mm孔到φ33h7孔轴线的距离为88.55土0.15mm。 3)两加工孔对两个rl8mm轴线组成的中心面对称(未注公差)。 此外,105mm的尺寸是为了方便斜孔钻模的设计和计算而必须标注的工艺尺寸。 2.工序基准 根据以上要求,工序基准为φ33h7孔、a面及两个rl8mm的中间平面。3.其它一些需要考虑的问题 为保证钻套及加工孔轴线垂直于钻床工作台面,主要限位基准必须倾斜,主要限位基准相对钻套轴线倾斜的钻模称为斜孔钻模;设计斜孔钻模时,需设置工艺孔;两个10.1mm孔应在一次装夹中加工,因此钻模应设置分度装置;工件加工部位刚度较差,设计时应考虑加强。 二、托架斜孔分度钻模结构设计 1.定位方案和定位装置的设计

方案l:选工序基准φ33h7孔、a面及rl8mm作定位基面。如图3-37a所示,以心轴和端面限制五个自由度,在r18mm处用活动v形块l限制一个角度自由度z。加工部位设置两个辅助支承钉2,以提高工件的刚a) 度。此方案由于基准完全重合而定位误差小,但夹紧装置与导向装置易互相干扰,而且结构较大。 方案2:选φ33h7孔、c面及r18mm作定位基面。其结构如图3-22b所示,心轴及其端面限制五个自由度,用活动v形块l 限制z。在加工孔下方用两个斜楔作辅助支承。此方案虽然工序基准a与定位基准c不重合,但由于尺寸l05mm精度不高,故影响图3-37托架定位方案 不大;此方案结构紧凑,1一活动v形块2一辅助支承钉3一斜楔辅助支承 工件装夹方便。 为使结构设计方便,选甩第二方案更有利。 2.导向方案 由于两个加工孔是螺纹底孔,装卸方便的情况下,尽可能选用固定式钻模板。导

麻花钻的结构以及工作基本知识

麻花钻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 麻花钻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 在金属切削中,孔加工占很大比重。孔加工的刀具种类很多,按其用途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实心材料上加工出孔的刀具,如麻花钻、扁钻、深孔钻等;另一类是对工件已有孔进行再加工的刀具,如扩孔钻、铰刀、镗刀等。本节介绍常用的几种孔加工刀具。 (一)麻花钻 1.麻花钻的结构要素 图7-32为麻花钻的结构图。它由工作部分、柄部和颈部组成。 (1)工作部分 麻花钻的工作部分分为切削部分和导向部分。 ①切削部分

麻花钻可看成为两把内孔车刀组成的组合体。如图7-33所示。而这两把内孔车刀必须有一实心部分——钻心将两者联成一个整体。钻心使两条主切削刃不能直接相交于轴心处,而相互错开,使钻心形成了独立的切削刃——横刃。因此麻花钻的切削部分有两条主切削刃、两条副切削刃和一条横刃(如图7-32b 所示)。麻花钻的钻心直径取为(0.125~0.15)do(do为钻头直径)。为了提高钻头的强度和刚度,把钻心做成正锥体,钻心从切削部分向尾部逐渐增大,其增大量每100mm长度上为1.4~2.0mm。 两条主切削刃在与它们平行的平面上投影的夹角称为锋角2Φ,如图7-34所示。标准麻花钻的锋角2Φ=118°,此时两条主切削刃呈直线;若磨出的锋角2Φ>118°,则主切削刃呈凹形;若2Φ<118°,则主切削刃呈凸形。 ②导向部分

导向部分在钻孔时起引导作用,也是切削部分的后备部分。 导向部分的两条螺旋槽形成钻头的前刀面,也是排屑、容屑和切削液流入的空间。螺旋槽的螺旋角β是指螺旋槽最外缘的螺旋线展开成直线后与钻头轴线之间的夹角,如图7-34所示。愈靠近钻头中心螺旋角愈小。螺旋角β增大,可获得较大前角,因而切削轻快,易于排屑,但会削弱切削刃的强度和钻头的刚性。 导向部分的棱边即为钻头的副切削刃,其后刀面呈狭窄的圆柱面。标准麻花钻导向部分直径向柄部方向逐渐减小,其减小量每100mm长度上 0.03~0.12mm,螺旋角β可减小棱边与工件孔壁的摩擦,也形成了副偏角。 (2)柄部 柄部用来装夹钻头和传递扭矩。钻头直径do<12mm常制成圆柱柄(直柄);钻头直径do>12mm常采用圆锥柄。 (3)颈部

钻模夹具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装配设计 设计课程钻模夹具设计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名 年月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械工程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设计题目:钻模夹具设计 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 设计内容:钻削夹具装配图一张,零件图一张。 要求: 1、设计(装配图按夹具要求设计,相关的配合尺寸要标明,在说明书中要有夹具定位计算,夹紧等方案的选择)。 2、零件图要符合工程图的根据要求,图纸的标题要有材料。 设计(论文)开始日期年月日指导老师 设计(论文)完成日期年月日 年月日

课程设计评语第页 机械械工程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设计题目:钻模夹具设计 课程设计片篇幅: 图纸共 2 张 说明书共 16 页 指导老师评语: 年月日指导老师

目录 序言 (1) 第一章设计准备工作 (2) 1.1 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2) 1.1.1明确工件的年生产纲领 (2) 1.1.2 机床的选择 (2) 1.2 熟悉工件图 (2) 第二章夹具设计 (4) 2.1 定位方案 (4) 2.1.1 定位基准的选择 (4) 2.1.2 定位元件的布置 (5) 2.2 结构方案 (5) 2.2.1 夹具体设计 (5) 2.2.2 分度装置设计 (7) 2.2.3 对刀—导向装置设计 (8) 2.2.4 加紧装置设计 (9) 2.3 夹具装配图的绘制 (10) 2.3.1 夹具装配图上尺寸、公差的标准 (10) 2.3.2 夹具公差与配合的选择 (11) 2.3.3 夹具装配图上形位公差的标准 (11) 第三章方案设计论证 (14) 3.1 设计思路 (14) 3.2 设计方法与结果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麻花钻的基本结构

本章知识内容简介 本章从认识麻花钻开始,介绍了麻花钻的基本结构及相关的术语。同时作为分析麻花钻的辅助工具----基准系在本章也作了具体的讲解,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麻花钻的长度参数和角度参数。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可以初步了解麻花钻的组成,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做下必要的准备。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如下: 麻花钻的结构与术语 麻花钻简介 麻花钻的组成 麻花钻的名称术语 麻花钻的三种基准系 三种基准系简介 结构基准系 理论参考系 工作参考系 测量平面 三种基准系的区别 麻花钻的结构参数 长度尺寸参数 结构角度参数 2

3 麻花钻按其功用的不同, 可 以分为三部分: 1. 钻柄(Shank); 2. 钻颈(Neck); 3. 钻体(Body)。 钻柄: 钻头上供装夹用的部分, 并用以传递钻孔所需的 动力(扭矩和轴向力)。 钻颈: 位于刀体和钻柄之间的 过渡部分。通常用作砂轮 退刀用的空刀槽。 钻体: 钻头的工作部分, 由切 削部分(即钻尖)和导向 部分组成。 第一节 麻花钻的结构与术语 麻花钻简介 麻花钻是一种形状较复杂的 双刀槽孔加工工具。 要分析麻花钻切削过程的特 点, 必须深入了解钻头上各切削 刃的刀具角度, 这些角度依照 GB/T12204-90和ISO3002标准具有 严格定义。不过, 各国麻花钻的标 准有所不同, 既有区别, 又有联 系。为此, 很有必要了解麻花钻的 结构。 麻花钻的组成 各种不同型号的麻花钻

4 切削部分 1. 前面(Face) 螺旋槽靠近切削刃的那部分面。 2. 后面 (Flank) 在钻尖上与被加工表面相对的面。有两个后面,每个又可分为第一后面和第二后面。 3. 钻尖(Point) 或称钻锋,承担主要的切削任务。 4. 主切削刃(Cutting edge)前面与后面相交成的刃口。普通麻花钻有两条。 5. 副切削刃 前面与刃带的相交线,即刃带边缘刃。 6. 横刃(Chisel edge) 两后面相交成的刃口。 7. 横刃转点(Chisel edge corner) 主切削刃与横刃相交成的转角交点。 8. 外缘转点(Outer corner) 主切削刃与副切削力刃的转角交点。 9. 钻芯尖(Core tip) 理论上是麻花钻中心轴在钻尖处的端点,实际当中有偏差。 导向部分 1. 螺旋槽(Flutes) 或称刃沟,钻体上螺旋形沟槽。作用有:排屑,容屑,切削液流入的通道。 2. 刃瓣(Land) 钻体上外缘未切出刃沟的部分。 3. 刃背(Body clearance) 刃瓣上低于刃带的外缘表面。作用:在钻体的外圆上减小直径,麻花钻的名称术语

麻花钻的刃磨 教案

教师教案

图6—1 麻花钻 a)锥柄麻花钻 b)直柄麻花钻 )柄部柄部是麻花钻的夹持部分,它的作用是定心和传递扭矩。麻花钻柄部有直柄式和锥柄式两种。一般钻头直径小于13 mm的制成直柄,直径大于13 mm的制成锥柄。 )颈部颈部是工作部分和柄部的过渡部分,颈部在磨制麻花钻

图6—2 麻花钻切削部分的构成 麻花钻的导向部分用来保持麻花钻钻孔时的正确方向并修光孔重磨时可作为切削部分的后备。两条螺旋槽的作用是形成切削刃,便于容屑、排屑和切削液输入。外缘处的两条棱带,其直径略有倒锥 0.1 mm)/100 mm ],用以导向和减少钻头与孔壁的摩擦。、标准麻花钻的切削角度 确定麻花钻切削角度的辅助平面为了确定麻花钻的切削角度,

图6-3 麻花钻切削角度的辅助平面 柱剖面通过主切削刃上任一点作与麻花钻轴线平行的直线,该直线绕麻花钻轴线旋转所形成的圆柱面的切面,如图 图6—4 柱剖面 )标准麻花钻的切削角度 标准麻花钻的切削角度如图6—5所示。 标准麻花钻各切削角度的名称、定义、作用及特点见表

图6—5 标准麻花钻的切削角度 标准麻花钻切削角度的名称、定义、作用及特点作用及特点 前角大小决定着切除材料的难易程度和切屑与前刀面上产生摩擦阻力的大小。前角越大,切削越省力。主切削刃上各点前角不同:近外缘处最大,可达 0γ= 30o;自外向内逐渐减小,在钻心至D/3范围内为负值;横刃处0γ= -54o~-60o;接近横刃处的前角0γ= -30o 主后角的作用是减小麻花钻后刀面与切削面间的摩擦。主切削刃上各点主后角也不同:外缘处较小,自外向内逐渐增大。直径D = 15~30 mm 的麻花钻,外缘处0α= 9o~12o;钻心处0α= 20o~26o;横刃处α= 30o~60o

标准麻花钻刃磨的方法和技巧

标准麻花钻刃磨的方法和技巧 标准麻花钻是一种非常普通的钻孔工具。它结构简单,刃磨方便,但要把它真正刃磨好,把刃磨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好,对没有接触过的学员来说,也不是一样轻松的事。工厂里也有这样的情况,工作了十几年的工人,磨不好麻花钻的也不少。这是什么原因呢?关键是方法和技巧。方法掌握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作为钳工,应该都了解了标准麻花钻的相关知识,对标准麻花钻的刃磨要求基本上能背下来: ?为118°±2o ①顶角2 ②孔缘处的后角α0为10°-14° ③横刃斜角?为50°-55° ④两主切削刃长度以及和钻头轴心线组成的两个角要相等 ⑤两个主后刀面要刃磨光滑。 但是光有理论是不够的,一定要让学员站在砂轮机前亲自动手,动手不是盲目刃磨。如果不是手把手地指导学员刃磨的方法和技巧,那么理论知识再好的学员,你让他第一次去刃磨一个标准麻花钻,十有八九是不能钻削的。为什么呢?理论还没有对实践起指导作用。学员还没有掌握刃磨的技能和技巧。常用的标准麻花钻虽然只刃磨二个主后刀面和修磨横刃,但在刃磨以后要保证顶角、横刃斜角以及两主切削长短相等,左右等高。而且在修磨横刃以后,使钻头在钻孔过程中切削轻快,排屑正常,确实有一定的难度。首先要帮助学员树立起信心,信心决定动力。在掌握了方法和技巧以后,刃磨出一个合格的标准麻花钻也并不是很难的。其次要明确地告诉他们少磨多看,盲目的刃磨,越磨越盲目,把一支长长的钻头磨完了,还不知其所以然。只有少磨多看,多分析、多理解,理论才会慢慢地指导实践。少磨,就是在不得要领时少磨、甚至不磨。这样可以节约盲目刃磨产生的浪费,也可以潜心研究一番如何磨。多看,就是看书本上的知识、图解,看教师的刃磨动作,看刃磨好的合格的标准麻花钻,看各种有刃磨缺陷的麻花钻。静心地看,用心地看,这是非常重要的。使他们对麻花钻的“好”与“坏”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少磨”首先是“不磨”,拿到钻头匆匆即磨,肯定是盲目的磨。只有在刃磨前摆放好位置,才能为下一步的“磨好”打实基础,这一步相当重要。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可根据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方法和技巧用通俗易懂的口诀的形式解释和示范,学员往往听得明白、看得明白,容易掌握。示范时的动作要正确,要做好正常动作的示范、分步动作的示范、慢动作的示范,这样学员便于接受。这里运用四句口诀来指导刃磨过程。效果较好。口诀一:“刃口摆平轮面靠。”这是钻头与砂轮相对位置的第一步,往往有学员还没有把刃口摆平就靠在砂轮上开始刃磨了。这样肯定是磨不好的。这里的“刃口”是主切削刃,“摆平”是

钻模设计

目录 第一章实体建模 (2) 1.1底座 (2) 1.2钻模座 (4) 1.3开口垫圈 (6) 第二章创建钻模的装配 (8) 2.1建模操作步骤 (8) 第三章钻模的工程图 (12) 第四章零件加工 (14) 4.1使用CAM软件,加工零件“钻模座”: (14) 4.2刀具参数和加工工艺: (17) 4.3用手工编程,编制衬套: (18) 第五章软件仿真 (20) 结论 (23) 致谢 (24) 参考文献 (25)

第一章实体建模 1.1底座 如图1-1所示: 图1-1 底座实体图 1.1.1方案分析: 固定钳身整体是一种不规则结构,因此需要通过回转操作创建其主体特征。主体结构上面的两处孔,可以通过打孔操作创建,中部的内腔是圆,可以通过拉伸作布尔求差运算得到。在UG NX4设计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设计思路创建固定底座: (1) 创建草图截面曲线,回转得到主体特征结构。 (2) 创建草图截面曲线,拉伸作布尔求差运算得到内腔结构。 (3) 利用孔操作,创建主体顶部特征结构。 (4) 进行边倒圆操作。 1.1.2建模操作步骤: 1.利用草图功能,创建草图截面曲线,其操作如图1-1201所示: 图1-1201 草图 2.利用回转功能,创建底座主体特征结构,其操作如图1-1202所示:

图1-1202 3.利用草图功能,创建腔体截面曲线(左图所示),再利用拉伸功能并进行布尔求差运算(右图所示),得到腔体结构,其操作如图1-1203所示: 图1-1203 4.利用孔功能,对底座主体进行打孔(如下图所示),其操作如图1-1204所示: 图1-1204 5.利用边圆角功能,对腔体进行倒角,倒角为R2,其操作如图1-1205所示: 图1-1205

钻头磨削指导

麻花钻头磨削指导: 麻花钻的顶角一般是118°,也可把它当作120°来看待。刃磨钻头主要掌握几个技巧: 1手工刃磨钻头是在砂轮上进行的,对砂轮要求: (1)选用适当的砂轮,建议使用黑色砂轮,绿色砂轮用于磨合金车刀。 (2)砂轮旋转时跳动要小,必要时需要休整。 2、刃口要与砂轮面摆平(口诀:刃口摆平轮面靠) 磨钻头前,先要将钻头的主切削刃与砂轮面放置在一个水平面上,也就是说,保证刃口接触砂轮面时,整个刃都要磨到。这是钻头与砂轮相对位置的第一步,位置摆好再慢慢往砂轮面上靠。 3、钻头轴线要与砂轮面斜出60°的角度(口诀:转轴斜放出锋角) 这个角度就是钻头的锋角,此时的角度不对,将直接影响钻头顶角的大小及主切削刃的形状和横刃斜角。这里是指钻头轴心线与砂轮表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取60°就行,这个角度一般比较能看得准。这里要注意钻头刃磨前相对的水平位置和角度位置,二者要统筹兼顾,不要为了摆平刃口而忽略了摆好度角,或为了摆好角度而忽略了摆平刃口。 4、由刃口往后磨后面(口诀:由刃向背磨后面) 刃口接触砂轮后,要从主切削刃往后面磨,也就是从钻头的刃口先开始接触砂轮,而后沿着整个后刀面缓慢往下磨。钻头切入时可轻轻接触砂轮,先进行较少量的刃磨,并注意观察火花的均匀性,及时调整手上压力大小,还要注意钻头的冷却,不能让其磨过火,造成刃口变色,而至刃口退火。发现刃口温度高时,要及时将钻头冷却。 5、钻头的刃口要上下摆动,钻头尾部不能起翘(口诀:上下摆动尾别翘) 这是一个标准的钻头磨削动作,主切削刃在砂轮上要上下摆动,也就是握钻头前部的手要均匀地将钻头在砂轮面上上下摆动。而握柄部的手却不能摆动,还要防止后柄往上翘,即钻头的尾部不能高翘于砂轮水平中心线以上,否则会使刃口磨钝,无法切削。这是最关键的一步,钻头磨得好与坏,与此有很大的关系。在磨得差不多时,要从刃口开始,往后角再轻轻蹭一下,让刃后面更光洁一些。

麻花钻刃磨装置的设计说明书

摘要
通过对实际情况的分析调查以及对现有麻花钻刃磨方法的比较和研究, 采用内锥面刃磨麻花钻的方法。本设计阐述了内锥面刃磨麻花钻的刃磨原理、 刃磨参数和工艺方案的确定、主轴转速的计算、砂轮的选取与安装等一系列 问题,从而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参考现有主要磨床的设计和改造方法,以及 结合内锥面刃磨钻头进行的一些实验和目前在钻头刃磨技术方面所得的成 果,设计出了合理有效、安全可靠、经济简捷的麻花钻内锥面刃磨装置。 关键词:麻花钻;内锥面刃磨;刃磨装置设计
I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analysis investigation and existing twist drill grinding method of comparison and research, with the inner cone grinding of twist drill method. The elaborate design of the inner cone grinding of twist drill, the grinding principle of grinding parameters and the identification process, the calculation of grinding wheel spindle speed, the selection and installation and a series of problems, and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 and analysis with reference to the existing main grinder design and modification method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inner cone grinding drill some experiments and present in drill grinding technology results, and prov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design, design a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safe and reliable, economic and simple inner cone grinding of twist drill device. Key words: twist drill; the inner cone grinding; grinding device design
目录
II

钻模结构分析毕业设计

摘要 在现代工业化进程中,钻模在机械制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保证产品精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人操作要求扮演着关键角色。钻床类夹具包括用在各种钻床、镗床和组合机床上的孔加工夹具,简称钻模。钻模是辅助钻孔的一种工装夹具,它的主要作用是保证被加工孔的位置精度。钻模是一种用来确保工件在正确的位置上被钻孔,攻螺纹或绞孔的装置。它基本上是由一个夹紧组件构成的。该装置将工件保持在一个硬化套筒的下部,在钻空加工过程中钻头便是在套筒里面并沿着套筒运动的。如果工件的构造比较简单,模具就可以直接夹在工件上。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模具是被固定在一个位置而工件是被模具夹住的。这样工件在加工前后可以快速的导入导出模具。钻模使钻孔,绞孔及攻螺纹的速度和精度比传统的手工方法高了很多。它的另一个优点是使用钻模并不对加工者有太高的技巧要求。孔的定位精度不靠操作者而是靠钻模保证。限位钻模一般用在用来钻孔、绞空、攻螺纹的装置上。它一般不会被完全固定在使用它的机器上,可以在放置钻孔机的平台上移动,使套筒直接处于钻头的下方。限位钻模实际上限制并控制了刀具的运动路径。 关键词:钻模结构;钻模分类;钻模设计应用

目录 第一章:什么是钻模 (2) 1.1钻模的定义: (2) 1.2 钻模的优点: (3) 1.3 钻模的构成和特点: (4) 1.3.1钻模的结构和作用: (4) 1.3.2 钻套的类型: (5) 1.3.3钻模的特点: (8) 第二章:钻模夹具 (9) 2.1.钻模夹具的种类: (9) 2.2.钻模的结构分析: (10) 第三章:钻模(机床夹具)的设计思路和方案 (15) 3.1.机床夹具设计要求: (15) 3.2 确定夹具设计和结构方案: (16) 3.2.1:研究原始资料 (16) 3.2.2:拟订夹具的结构方案 (16) 3.2.3 主要工作程序: (17) 3.3 确定并标注有关尺寸、配合及技术要求: (18) 3.3.1 夹具总装配图上应标注的尺寸: (18) 3.3.2 确定夹具 (18) 结论 (19) 致谢 (20)

麻花钻结构点

1 麻花钻结构点 麻花钻是最常用的孔加工刀具,此类钻头的直线型主切削刃较长,两主切削刃由横刃连接,容屑槽为螺旋形(便于排屑),螺旋槽的一部分构成前刀面,前刀面及顶角(2?)决定了前角γ的大小,因此钻尖前角不仅与螺旋角密切相关,而且受到刃倾角的影响。麻花钻的结构及几何参数见图1。 d:直径 ψ:横刃斜角 α:后角 β:螺旋角 ?:顶角 d:钻芯直径 l:工作部分长度 图1 麻花钻结构及切削部分示意图 图2 麻花钻切削时的受力分析 图3 钻芯直径d-刚度d o 关系曲线

横刃斜角ψ是在端面投影中横刃与主切削刃之间的夹角,ψ的大小及横刃的长短取决于靠钻芯处的后角和顶角的大小。当顶角一定时,后角越大,则ψ越小,横刃越长(一般将ψ控制在50°~55°范围内)。 2 麻花钻受力分析 麻花钻钻削时的受力情况较复杂,主要有工件材料的变形抗力、麻花钻与孔壁和切屑间的摩擦力等。钻头每个切削刃上都将受到f x、f y、f z三个分力的作用。 如图2所示,在理想情况下,切削刃受力基本上互相平衡。其余的力为轴向力和圆周力,圆周力构成扭矩,加工时消耗主要功率。麻花钻在切削力作用下产生横向弯曲、纵向弯曲及扭转变形,其中扭转变形最为显著。扭矩主要由主切削刃上的切削力产生。经有限元分析计算可知,普通钻尖切削刃上的扭矩约占总扭矩的80%,横刃产生的扭矩约占10%。轴向力主要由横刃产生,普通钻尖横刃上产生的轴向力约占50%~60%,主切削刃上的轴向力约占40%。以直径d=20mm麻花钻为例,在其它参数不变情况下改变钻芯厚度,从其刚度变化曲线(见图3)可以看出,随着钻芯直径d增加,刚度d o增大,变形量减小。由此可见,钻芯厚度增加明显增加了麻花钻工作时的轴向力,直接影响刀具切削性能,且刀具刚度的大小对加工几何精度也有影响。 由于普通麻花钻的横刃为大负前角切削,钻削时会发生严重挤压,不仅要产生较大轴向抗力,而且要产生较大扭矩。对于一些厚钻芯钻头,如抛物线钻头(g钻头)和部分硬质合金钻头(其特点之一是将钻芯厚度由普通麻花钻直径的11%~15%加大到25%~60%)等,其刚性较好,钻孔直线度好,孔径精确,进给量可加大20%。但钻芯厚度的增大必然导致横刃更长,相应增大了轴向力和扭矩,这样不仅增加了设备负荷,而且会对加工几何精度产生较大影响。此外,由于横刃与工件的接触为直线接触,当钻尖进入切削状态时,被加工孔的位置精度和几何精度难以控制。因此,在加工过程中为防止引偏,往往需要用中心钻预钻中心孔。 为解决上述问题,一般采用在横刃两端开切削槽的方法来减小横刃长度,减轻挤压,从而减小轴向力和扭矩。但在实际加工中,钻尖的负前角切削和直线接触方式定心性能差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为此,人们一直在对钻尖形状进行不断研究和改进,s刃钻尖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方法之一。 3 s刃钻尖的分类及特点

正确的钻头刃磨方法

正确的钻头刃磨方法 标准麻花钻刃磨方法和技巧 标准麻花钻是一种非常普通钻孔工具。它结构简单,刃磨方便,但要把它真正刃磨好,把刃磨方法和技巧掌握好,对初学职校学生来说,也一样轻松事。工厂里也有这样情况,工作了十几年工人,磨不好麻花钻也不少。这是什么原因呢?关键是方法和技巧。方法掌握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工艺课中都已经学过了标准麻花钻相关知识,对标准麻花钻刃磨要求基本上能背下来: ①顶角2 为118°±2o ②孔缘处后角α0为10°-14° ③横刃斜角为50°-55° ④两主切削刃长度以及和钻头轴心线组成两个角要相等 ⑤两个主后刀面要刃磨光滑。 光有理论是不够,一定要让学生站砂轮机前亲自动手,不盲目刃磨。手把手指导学生刃磨方法和技巧,那么理论知识再好学生,你让他第一次去刃磨一个标准麻花钻,十有八九是不能钻削。为什么呢?理论还没有对实践起指导作用。学生还没有掌握刃磨技能和技巧。常用标准麻花钻只刃磨二个主后刀面和修磨横刃,但刃磨以后要保证顶角、横刃斜角以及两主切削长短相等,左右等高。修磨横刃以后,使钻头钻孔过程中切削轻快,排屑正常,确实有一定难度。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起信心,信心决定动力。掌握了方法和技巧以后,刃磨出一个合格标准麻花钻也并很难。其次要明确告诉他们少磨多看,盲目刃磨,越磨越盲目,把一支长长钻头磨完了,还不知其然。少磨多看,多分析、多理解,理论才会慢慢指导实践。少磨,就是不得要领时少磨、不磨。这样可以节约盲目刃磨产生浪费,也可以潜心研究一番如何磨。多看,就是看书本上知识、图解,看教师刃磨动作,看刃磨好合格标准麻花钻,看各种有刃磨缺陷麻花钻。静心看,用心看,这是非常重要。使他们对麻花钻“好”与“坏”有一个基本认识。“少磨”首先是“不磨”,拿到钻头匆匆即磨,肯定是盲目磨。刃磨前摆放好位置,才能为下一步“磨好”打实基础,这一步相当重要。教师示范过程中,可实践中总结出来方法和技巧用通俗易懂口诀形式解释和示范,学生往往听明白, 做好正常动作示范、分步动作示范、慢动作示范,这样学生便于接受。这里运用四句口诀来指导刃磨过程。效果较好。 口诀一:“刃口摆平轮面靠。”这是钻头与砂轮相对位置第一步,往往有学生还没有把刃口摆平就靠砂轮上开始刃磨了。这样肯定是磨不好。这里“刃口”是主切削刃,“摆平”是指被刃磨部分主切削刃处于水平位置。“轮面”是指砂轮表面。“靠”是慢慢靠拢意思。此时钻头还不能接触砂轮。 口诀二:“钻轴斜放出锋角。”这里是指钻头轴心线与砂轮表面之间位置关系。“锋角”即顶角118°±2o一半,约为60°这个位置很重要,直接影响钻头顶角大小及主切削刃形状和横刃斜角。要提示学生记忆常用一块30°、60°、90°三角板中60°角度,学生便于掌握。口诀一和口诀二都是指钻头刃磨前相对位置,二者要统筹兼顾,不要摆平刃口而忽略了摆好斜角,或摆好斜放轴线而忽略了摆平刃口。实际操作中往往很会出这些错误。此时钻头位置正确情况下准备接触砂轮。 口诀三:“由刃向背磨后面。”这里是指从钻头刃口开始整个后刀面缓慢刃磨。这样便于散热和刃磨。稳定巩固口诀一、二基础上,此时钻头可轻轻接触砂轮,进行较少量刃磨,刃磨时要观察火花均匀性,要及时调整压力大小,并注意钻头冷却。当冷却后重新开始刃磨时,要继续摆好口诀一、二位置,这一点往往初学时不易掌握,常常会不由自主改变其位置正确性。

钻模设计示例1

钻模设计示例 图1为托架工序图,工件的材料为铸铝,年产l000件,已加工面为φ33h7孔及其两端面A、C和距离为44mm的两侧面8。本工序加工两个底孔φl0.1mm,试设计钻模。 图1托架工序图 一、工艺分析 1.工件加工要求 1) φ10.1mm孔轴线与φ33h7孔轴线的夹角为25°土20′。 2) φ10.1mm孔到φ33h7孔轴线的距离为88.55土0.15mm。 3)两加工孔对两个r18轴线组成的中心面对称(未注公差)。

此外,105mm的尺寸是为了方便斜孔钻模的设计和计算而必须标注的工艺尺寸。 2.工序基准 根据以上要求,工序基准为φ33h7孔、A面及两个r18的中间平面。 3.其它一些需要考虑的问题 为保证钻套及加工孔轴线垂直于钻床工作台面,主要限位基准必须倾斜,主要限位基准相对钻套轴线倾斜的钻模称为斜孔钻模;设计斜孔钻模时,需设置工艺孔;两个φ10.1mm孔应在一次装夹中加工,因此钻模应设置分度装置;工件加工部位刚度较差,设计时应考虑加强。 二、托架斜孔分度钻模结构设计 1.定位方案和定位装置的设计 方案l:选工序基准φ33h7孔、A面及r18作定位基面。如图3-37a所示,以心轴和端面限制五个自由度,在r18mm处用活动V形块l限制一个角度自由度z。加工部位设置两个辅助支承钉2,以提高工件的刚度。此方案由于基准完全重合而定位误差小,但夹紧装置与导向装置易互相干扰,而且结构较大。 方案2:选φ33h7孔、C面及r18mm作定位基面。其结构如图3-22b所示,

心轴及其端面限制五个自由度,用活动V形块限制z。在加工孔下方用两个斜楔作辅助支承。此方案虽然工序基准A与定位基准C不重合,但由于尺寸 l05mm精度不高,故影响不大;此方案结构紧凑,工件装夹方便。 为使结构设计方便,选甩第二方案更有利。 2.导向方案 由于两个加工孔是螺纹底孔,装卸方便的情况下,尽可能选用固定式钻模板。导向方案如图2a所示。 3.夹紧方案: 为便于快速装卸工件,采用螺钉及开口垫圈夹紧机构,如图2b所示。

盖板式钻模设计说明书

《盖板式钻模》 P ro/E课程设计 学号:090115229 姓名:史亚周 班级:机计092 指导老师:崔纪超

目录 第一章实体建模 1.1 钻模盖板的创建 (2) 1.2 钻套的创建 (7) 1.3 套筒的创建 (11) 1.4 支撑钉的创建 (15) 1.5 定位销的创建 (19) 第二章工程图 2.1 钻模盖板的工程图 (23) 2.2 钻套的工程图……………………………………26. 2.3套筒的工程图 (30) 2.4支撑钉的工程图 (32) 2.5 定位销的工程图 (36) 第三章装配及设计 3.1钻模的装配设计………………………。(见文件) 3.2钻模装配图 (39) 3.3钻模的爆炸图及动画设计………………(见文件)

第一章 零件1.盖板创建步骤 创建步骤 步骤1. 创建文件gaiban 1)单击,然后在在新建对话框中按照(图1-1)进行设置,然后单击 图1_1 步骤2.创建底板特征 1。 2)单击操控面板的“放置”按钮(图1-2)打开上滑面板。单击上滑面板的“定义”按钮,打开草绘对话框(图1-3),选取top面(图1-4)为草绘平面,选取right面为参考平面,单击草绘按钮进入截面环境。 图1-2

图1-3 图1-4 3)在草绘截面环境中,绘制(图1-5)的截面。

图1-5 4)完成截面后,单击工具栏上的按钮,然后返回拉伸特征操控面板,设置 按钮完成拉伸特征。 5)同理创建“拉伸”命令2和3,在底板上“拉伸”出“钻套”孔和“支撑钉” 步骤3 创建手柄特征 1)创建基准轴,单击按钮,单击选择right面,按着ctrl键选择top面(图1-6)。

麻花钻的刃磨方法及步骤

麻花钻的刃磨方法及步骤 麻花钻的刃磨好坏,直接影响钻孔质量和钻孔效率。 要求: 1.掌握麻花钻的刃磨方法及刃磨步骤 2.检查麻花钻的刃磨质量 实施过程 麻花钻一般需刃磨两个主后面,并同时磨出顶角、后角和横刃斜角,所以麻花钻的刃磨比较困难,刃磨技术要求较高。 一、刃磨方法与步骤 ①刃磨时,钻头切削刃应放在砂轮中心水平面上或稍高些。钻头中心线与砂轮外圆柱面母线在水平面内的夹角应等于 顶角的一半,同时钻尾向下倾斜[图4-7(a)]。 ②钻头刃磨时用右手握住钻头前端作支点,左手握钻尾,以钻头前端支点为圆心,钻尾作上下摆动[图4-7(b)],并略作旋转,但不能旋转过多,或上下摆动过大。以防磨出负后角,或把另一面的主切削刃磨掉,特别是在磨小麻花钻时更应注意。 ③当一个主切削刃磨完以后,把钻头转过180°刃磨另一个主切削刃,人和手要保持原来的姿势和位置。这样容易达到两刃对称的目的。图4-7 钻头刃磨二、刃磨注意事项 ①砂轮机在正常旋转后方可使用;

②刃磨钻头时应站在砂轮机的侧面; ③砂轮机出现跳动时要及时修正; ④随时检查两主切削刃是否对称相等; ⑤刃磨时要随时冷却,以防钻头发热退火,降低硬度; ⑥初次刃磨时,应注意外缘边出现负后角。 三、检查刃磨质量 刃磨后麻花钻应满足如下要求:麻花钻的两个主切削刃和钻心线之间的夹角应对称,刃长要相等,否则,钻削时会出现单刃切削,或孔径变大等缺陷(图4-8)。图4-8 钻头刃磨对加工的影响检查的方法: 一般采用目测法:麻花钻磨好后,把钻头垂直竖在与眼等高的位置上,在明亮的背景下,用眼观察两刃的长短和高低,但由于视差关系,往往感到左刃高,右刃低,此时要把钻头转过180°,再进行观察,这样反复观察对比,最后感到两刃基本对称就可使用。如果发现两边主刀刃有偏差,必须继续修磨。

钻模设计与介绍

引导刀具在工件上钻孔(见钻削)或铰孔(见铰削)用的机床夹具。钻模的结构特点是除有工件的定位、夹紧装置外,还有根据被加工孔的位置分布而设置的钻套和钻模板,用以确定刀具的位置,并防止刀具在加工过程中倾斜,从而保证被加工孔的位置精度。常用的钻模有固定式、回转式、翻转式和盖板式 4种。①固定式钻模:钻模与工件在机床上的位置保持不变(图1),用来加工单个孔或在摇臂钻床上钻削若干平行孔。②回转式钻模:带有回转分度装置(图2),在不松开工件的情况下可加工分布在同一圆周上的多个轴向平行孔、垂直和斜交于工件轴线的多个径向孔或几个表面上的孔。③翻转式钻模:夹具体在几个方向上有支承面,加工时用手将其翻转到各所需的方向进行钻孔,适用于小工件。④盖板式钻模:只有钻模板而无夹具体。使用时把钻模板直接安装在工件的定位基准面上,适用于在较大的工件上钻小孔。此外,还有移动式、滑柱式等钻模。 【钻模的定义】钻模是辅助钻孔的一种工装夹具 【钻模的作用】保证钻模的位置度,提高钻孔效率,降低工人对技术的要求。 【钻模的使用范围】1、法兰,2、电机板,3、机座,4、液压阀块,5、盖板,6、螺母,7、垫圈。8、轴等 【钻模的加工方式】旧:精加工好钻模板,然后将钻套压入。 新:【专利产品:填料钻模】将钻套先定位好在一定环境内,然后浇注填料 固定式钻模在使用时被固定在钻床工作台上,主要用在立式钻床上加工较大的单孔或在摇臂钻床上加工平行孔系。在立式钻床工作台上安装钻模时,首先用装在主轴上的钻头(精度要求较高时可用心轴)插入钻套内,以校正钻模的位置,然后将其固定。这样既可减少钻套的磨损,又可保证孔的位置精度 1)固定式钻模固定式钻模特点是加工中,钻模固定不动,用于立式钻床上加工单孔或摇壁钻床上加工位于同一方向上平行孔素。如图1所示,钻模板3用若干个螺钉2和两个圆柱定位销1固连夹具体4上,钻模板可装配时调整位置。除用上述螺钉、销连接外、还可以采用焊接结构或直接铸造成一体。固定式钻模板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定位精度高,但装卸工件不便。 (2)回转式钻模回转式钻模用于加工工件上围绕某一轴线公布轴向或径向孔系。图2为加工套筒上三圈径向孔回转式钻木木模。工件以内孔和一个端面定位轴3和公度盘2端面A上定位,用螺母4夹紧工件。钻完一排孔后,将分度销5拉出,松开螺母1,即可转动分度盘2另一位置,再插入公度销,拧紧螺母1和4后,即查行另一排孔加工。 (3)移动式钻模移动式钻模用立式钻床上,先后钻削工件同一表面上多个孔,属于小型夹具。移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由移动,另一种是定向移动,用专门设计导轨和定程机构来控制移动方向和距离。 (4)翻转式钻模加工中,翻转式钻模一般用手进行翻转。夹具和工件一起总重量不能太重,一般不超过100N为宜,翻转式钻模主要用于加工小型工件分布不同表面上孔。它可以减少安装次数,提高各被加工孔间位置精度。其加工批量不宜过大。 (5)盖板式钻模盖板式钻模无夹具体,其定位元件和夹紧装置直接安装钻模板上。它主要特点是钻模工件上定位,夹具结构简单,轻便,易清除切屑。盖板式钻模适合体积大而笨重工件上小孔加工。中小批量生产,凡需钻铰后立即进行倒角、锪孔、攻螺纹等工序时,采用盖板工钻模也极为方便。,盖板式钻模每次需从工件上装卸,比较费时,故钻模重量一般不宜

钻夹具设计毕业论文.doc

钻夹具设计毕业论文 1.钻夹具的设计思路与工作原理 我的设计课题是对耳环孔的钻夹具的设计,装配图图纸如附1,为此我了解了耳环钻孔的加工工艺。 步骤 内容 要求 刀具 1 钻孔至4 深保证尺寸22±0.5 锥柄麻花钻 2 孔口去刺 直柄 3 孔口倒角 0.5×45°

对于耳环孔的加工,我选择了立式钻床进行加工,同时为了保证孔的同轴度,我选择了固定式钻模。经过查阅相关资料,钻夹具设计装配图如附1所示 该夹具工作原理:夹具在工作台上安装以后,刀具在固定钻套5的引导下钻4孔. 钻夹具的有关概念 2.1钻夹具: 用在各类钻床上进行钻、扩、铰孔的夹具统称为钻床夹具。习惯上称为钻模。钻模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都带有安装钻套的钻模板、刀具的引导装置。因此被加工孔的位置精度主要由钻模来保证。 2.2钻夹具的作用: (1)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生产中依靠夹具专门定位元件可快速准确地完成工件在加工工位上的定位和夹紧,省去对工件找正、调整和装夹过程,缩短了每一工件的装夹辅助时间。 (2)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稳定整批工件的加工质量。夹具设计和应用重在解决工件可靠定位和稳定装夹,可以使工件之间加工条件差异性大为减小,所以采用夹具可以在保证加工精度上极大的稳定整批工件的加工质量。 (3)改善工人劳动条件。使用夹具后,工件的装卸方便而快捷,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夹具的防护封闭装置也保证了工人的生产安全。 3.钻夹具的结构类型 钻床夹具应用广泛,种类较多,常用钻夹具的结构两类型大致可分为固定

式、回转式、翻转式、盖板式和滑注式等几种类型。在设计耳环孔钻夹具时我采用了固定式钻模。 固定式钻模,在使用的过程中,钻模在机床上的位置是固定不动的.这类钻模加工精度较高,可以更好保证孔的位置尺寸精度.在附1装配图中,使用固定式钻模板钻孔精度高.。 4.钻夹具的组成 4.1定位元件 用来确定工件在夹具中正确位置的元件称为定位元件。在附1装配图中台阶定位销3和v形块6,手旋螺钉16于定位元件。 4.2夹紧元件 工件定位后将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元件称为夹紧元件。在附1装配图中螺杆9,支板10,手把11和v形块6夹紧元件组成了一个夹紧机构。 4.3导向元件 用来确定刀具位置并引导刀具进行加工的元件称为导向元件。在附1装配图中带肩固定钻套5是引导刀具加工的导向元件,导板8也是导向元件。钻夹具的导向元件是钻套,钻套按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固定钻套、可换钻套、快换钻套和特殊钻套几类。 钻套中引导刀具内径尺寸及偏差根据引导刀具尺寸定,通常取引导刀具最大极限尺寸,若钻套引导是刀具导向部分,可按基孔制相应选取钻套内径h7/f8。本次所设计的钻套不属于标准件需要自己设计,采用材料为t8a,内外轮廓粗糙度均为1.6,如图附5所示.

钻模钻削夹具毕业设计论文

程设计任务书 系别:机械工程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李敏杰班级:B110235 学号:B11023503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设计题目:钻模钻削夹具设计 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 内容: 见A4图为所示加工前拨叉,设计一套钻模夹具,便于摇臂钻床的加工。 设计要求: 1.在摇臂钻床上加工Φ25的通孔。 2.要求绘制A1夹具装配图一张,A3夹具中零件图一张,A4加工零件图一张,说明书一份。 3.夹具设计要求合理,有利提高加工精度,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加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便于批量生产。 设计(论文)开始日期年月日指导老师:设计(论文)完成日期年月日张洪涛 年月日

课程设计评语 系别:机械工程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李敏杰班级:B110235 学号:B11023503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设计题目:钻模钻削夹具设计 指导老师:张洪涛 课程设计篇幅: 图纸 3 张 说明书22 页 指导教师评语: 年月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绪论--------------------------------------------------5第一章夹具的发展概况-------------------------------------------6第二章专用夹具设计----------------------------------------------8 2.1设计前的工作准备---------------------------------------------------8 2.1.1 明确工件的年生产纲领 2.1.2 熟悉工件零件图和工序图 2.1.3加工方法 2.2总体方案的确定-------------------------------------------------------9 2.2.1 定位方案 2.2.2 夹紧机构 2.2.3 选择导向装置 2.2.4 夹具体 2.3绘制夹具装配图-------------------------------------------------------15 2.3.1 定位、夹紧、导向、夹具体 2.4夹具精度的验算-------------------------------------------------------17 2.4.1误差分析 2.4.2误差计算 第三章方案设计论证-----------------------------------------------19 3.1设计思路----------------------------------------------------------------19 3.2设计方法与结果-------------------------------------------------------19致谢---------------------------------------------------20感想---------------------------------------------------21参考文献-----------------------------------------------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