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集料棱角性试验记录表

合集下载

细集料试验检测记录表(水泥混凝土用)

细集料试验检测记录表(水泥混凝土用)

水温修正系数
表观密度 (g/cm3)
平均 (g/cm3)
松散堆 积密度
筒与试样的总质量(g)
筒质量(g)
筒容积
(ml)
松散堆积密度 (g/cm3)
平均 (g/cm3)
亚甲蓝 试样质量(g) 吸附量
加入亚甲蓝总量(mL)
人工砂 的石粉
含量
试验前烘干试样质量(g)
天然砂 含泥量
试验前烘干试样质量(g)
试样前1.18mm筛上的烘干质量(g) 泥块 含量
MBV(g/kg)
亚甲蓝 快速评价
试验后烘干试样质量(g)
试验后烘干试样质量(g)
试验后烘干试样质量(g)
是否出现色晕 评定
石粉含量 (%)
平均(%)
含泥量(%) 平均(%)
泥块含量 (%)
平均(%)
空隙率(%)
筛孔尺寸 (mm)
第1组干燥试样总量(g)
筛上重(g) 分计筛余(%)
1
2
1
2
9.5
4.75
012345678
Mx1-Mx2<0.2 砂
筛孔尺寸(mm) 级配曲线图
检测:
记录:
复核:
日期:



第 页,共 页
细集料试验检测记录表(水泥混凝土用)
检测单位名称:
工程名称 工程部位/用途
样品信息 试验检测日期
检测依据 主要仪器设备
名称及编号 产地
记录编号:
试验条件 判定依据 集料种类
表观 密度 (容量 瓶法)
试样的烘干 质量(g)
瓶、水总质 量(g)
瓶、水、试样 总质量(g)
试验时水的温 度(℃)

细集料性能试验记录表

细集料性能试验记录表
试验后烘干试样重(g)
泥块含量(%)
平均泥块含量(%)
技术值(%)
自检意见
监理意见
容器+砂重(g)
堆积密度(g/cm³)
平均堆积密度(g/cm³)
技术值(g/cm³)
二、紧装密度试验
容器体积(cm³)
容器重(g)
容器+砂重(g)
紧装密度(g/cm³)
平均紧装密度(g/cm³)
技术值(g/cm³)
三、表观密度试验试验时水温(℃)
烘干砂重量(g)
水+容量瓶重量(g)
砂+水+容量瓶重量 (g)
SYD17
页码共页
细集料性能试验记录表
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编号:
项目名称
施工单位
进场日期
合 同 段
监理单位
试验日期
单位工程
检验单位
分部工程
工程部位
分项工程
桩号范围
样品来源
进场单号
使用置
样品名称
代表数量
(m³)
一、堆积密度试验技术规范:技术要求:
容器体积(cm³)
容器重(g)
表观密度(g/cm³)
平均表观密度(g/cm³)
技术值(g/cm³)
四、空隙率试验(1-(堆积或紧装)密度/表观密度)×100=
五、含泥量试验(筛洗法)技术规范:技术要求:
试验前烘干试样重(g)
试验后烘干试样重(g)
含泥量(%)
平均含泥量(%)
技术值(%)
六、泥块试验(筛洗法)技术规范:技术要求:
试验前烘干试样重(g)

17-细集料试验记录表

17-细集料试验记录表
饱和面干密度g/cm3
毛体积相对密度
砂当量%
毛体积密度g/cm3
吸水率(烘干)%
砂当量均值%
吸水率(饱和)%
含泥量
试验次数
1
2
泥块含量
试验次数
1
2
试验前试样烘干质量g
1.18mm筛上烘干质量g
试验后试样烘干质量g
试验后试样烘干质量g
含泥量%
泥块含量%
含泥量均值%
泥块含量均值%
备注
试验:记录:
振实状态
表观相对密度g/cm3
试验次数
1
2
1
2
表观密度g/cm3
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kg
坍落筒法
试验次数
1
2
均值
松方密度kg/m3
水温℃
松方密度均值kg/m3
饱和面干试样质量g
空隙率%
饱和面干试样水瓶总质量g
砂当量
试验次数
1
2
水和瓶总质量g
试筒中集料沉淀物高度mm
烘干试样质量g
饱和面干相对密度
试筒中絮状物和沉淀物高度mm
细集料试验记录表
委托单位:合同号:试验编号:
工程名称
委托(取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号
工程用途
试验日期
集料种类规格
集料产地
主要设备编号
试验方法



试验次数
1
2
均值
松方密度、空隙率、间隙率
水温℃
水温℃
容量筒水及玻璃板总质量g
容量筒和玻璃板质量g
试筒体积cm3
试样烘干质量g
水、瓶总质量g
试样、水及瓶质量g
试验方法
堆积状态

T 0345 --2005 细集料棱角性试验(流动时间法)

T 0345 --2005 细集料棱角性试验(流动时间法)

T 0345—2005 细集料棱角性试验(流动时间法)1.目的与适用范围1.1本方法测定一定体积的细集料(机制砂、石屑、天然砂)全部通过标准漏斗所需要的流动时间,称为细集料的棱角性,以s表示。

1.2本方法测定的细集料棱角性,适用于评定细集料颗粒的表面构造和粗糙度,预测细集料对沥青混合料的内摩擦角和抗流动变形性能的影响。

1.3当工程上同时使用不同品种的细集料,如将天然砂和机制砂、石屑混用时,应以实际配合比例组成的细集料混合料进行试验,并满足相应的规范要求。

2.仪具与材料⑴细集料流动时间测定仪:上部为直径90mm,高125mm的金属圆筒,下部为可更换的开口60°的金属或硬质塑料漏斗,漏斗内部应光滑,其流出孔直径有两种可更换的规格12mm或16mm,上部由螺纹与圆筒连接成一整体。

漏斗下方有一个可以左右转动的开启挡板。

测定仪下方放置一个足以存下3kg细集料的容器,如铝盘、搪瓷盘等。

⑵标准筛:孔径为4.75mm、2.36mm、0.075mm的方孔筛。

⑶天平:感量不大于0.1g。

⑷烘箱:能控温在105℃±5℃。

⑸秒表:准确至0.1s。

⑹其它:搪瓷盘、毛刷等。

3操作步骤:3.1将从现场取来的细集料试样,按照最大粒径的不同选择2.36mm 或4.75mm的标准筛,除去大于最大粒径部分。

但当工程上同时使用不同品种的细集料,如将天然砂和机制砂、石屑混用时,应分别进行单一细集料品种的棱角性质量评定,同时以实际配合比例组成的细集料混合料进行试验,以评定其使用性能。

3.2按T0327方法以水洗除去小于0.075mm的粉尘部分,取0.075mm~2.36mm或0.075mm~4.75mm的试样约6kg放入105℃±烘箱烘干至恒重,在室温下冷却。

3.3、按本规程T0328的方法测定表观密度r a,由分料器或四分法将试样分成不少于5份,每份的质量为表观密度除于2.70。

3.4根据试验的细集料选择漏斗。

细集料棱角性测定仪标定操作规程(流动时间法)

细集料棱角性测定仪标定操作规程(流动时间法)

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新购和使用中的细集料棱角性测定仪的标定。

2、技术要求2.1 标准集料流动时间应满足标准集料样品证书标称值±2s。

3、标定环境及标准物质3.1 标定环境:标定工作应在室内进行,环境温度为(15~30)℃ ,标定现场应无影响标定结果的振动源。

3.2 标准物质:3.2.1 秒表:分度值不大于0.1s3.2.2 电子天平:称量 5000g,分度值 0.01g4、标定方法4.1 根据《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3432-2024)中T0345-2024的规定,将一袋标准集料在105±5℃烘干至恒重后冷却至室温,翻拌均匀,按下式计算试验所需的试样质量(精确至0.01g):m=1000×㎴/2.70式中:m---试验所需的试样质量(g)㎴---标准集料的表观密度(g/cm3)(使用说明书中查找)2.70---常数4.2 将细集料流动时间测定仪的漏斗与圆筒连接安装成一整体。

关闭漏斗开启门,在漏斗下方放置接受容器。

4.3 用铲子取全部备用标准集料,从圆筒中央开口处(高度与筒顶齐平)徐徐倒入漏斗,表面倒平,但倾倒后表面不得以任何工具扰动或刮平。

4.4 在打开漏斗开启门的同时启动秒表。

漏斗中细集料随即从漏斗开口处流出,进入接受容器中。

在细集料全部流完的同时停止秒表,读取细集料流出的时间,即为该标准集料的流动时间。

4.5 同一份标准样按4.1~4.4测定5次。

5、标定周期新购买的首次使用前及使用中每6个月标定一次。

6、注意事项6.1 试验全过程环境温度应保持在15~30 ℃6.2 若超出标准集料样品证书标称值±2s范围,则该细集料流动时间测定仪无效,不得用于试验检测。

6.3 用过的标准集料可用0.075mm筛水洗,105±5℃烘干至恒重后再次使用。

6.4 标准集料每用20次,应与同一批次新的标准集料进行对比试验,两者流动时间之差大于2s时,用过的标准集料应废弃。

细集料棱角性试验

细集料棱角性试验

细集料棱角性试验1 目的与适用范围1.1 本方法测定一定量的细集料通过标准漏斗,装入标准容器中的空隙率,称为细集料的棱角性,以百分率计。

1.2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等使用于路面的细集料性,以预测细集料对沥青混合料的内摩擦角和抗流动变形性能及对拌制水泥混凝土的和易性的影响。

2 仪具与材料2.1 细集料棱角性测定仪:如图1所示,上部为一个金属或塑料制的圆筒,容积不少于200mL,下面接一个高38mm的金属制的倒圆锥筒漏斗,角度为60度±4度,漏斗内部光滑,流出孔开口直径12.7mm±0.6mm。

测定仪下方放置一个100mL的铜制的容器,容器内径39mm,高86mm。

此容器镶嵌在一块厚6mm的金属板上,容器与底板之间用环氧树脂填充固结。

金属底板底部的正中央有一个凹坑,用尺与底座位置对路。

欠图1 细集料棱角性测定装置2.2 标准筛:孔径为4.75mm、2.36mm的方孔筛或孔径为5mm、2.5mm的圆孔筛。

2.3 天平:感量不大于0.1g。

2.4 烘箱:能控温在105±5摄氏度。

2.5 玻璃板:60mm*60mm,厚4mm。

2.6 刮尺:带刃直尺,长100mm,宽20mm。

2.7 其它:搪瓷盘、毛刷等。

3 试验步骤3.1 用水标定容器的容积V。

3.2 称取接受细集料的容器质量m0。

3.3 将从现场取来的细集料试样,按照最大粒径的不同选择2.36mm(或2.5mm)或4.75mm(或5mm)的标准筛过筛,除去大于最大粒径的部分,通常对天然砂或0~3mm(或5mm)石屑采用2.36mm(或2.5mm)筛,对0~5mm 石屑或人工砂可采用4.75mm(或5mm)筛。

3.4 取约2kg试样放在搪瓷盘中,加水浸泡24h,仔细清洗,漂去混水。

然后分数次用0.075mm筛用水仔细冲洗过筛。

将上部分放入105±5摄氏度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

按照四分法称取190±1g的试样不少于3份。

细集料试验检测记录表(路面用)

细集料试验检测记录表(路面用)

活塞测定的集料 沉淀物高度h2 (mm)
砂当量SE (%)
平均 (%)
亚甲蓝 吸附量
亚甲蓝 快速评价
烘干试样质量m(g) 烘干试样质量m(g)
试验加入亚甲蓝溶液总量V(mL) 试验加入亚甲蓝溶液总量V(mL)
亚甲蓝值MBV(g/kg)
滤纸上沉淀物周围 是否出现色晕
评定
试验次数
1
棱角性
(流动时间
2
法)
委托 编
工程名称
工程部位/用途
xxx检测有限公司
细集料试验检测记录表(路面用)
记录编号:
第 页,共 页
样品信息
试验检测日期
检测依据
主要仪器设备 名称及编号
产地
筒与试样质量(g) 堆积 密度
筒质量(g)
试验条件 判定依据
取样地点 筒容积(mL)
集料种类
堆积密度(g/cm3)
平均(g/cm3)
表观 密度 (容量
3
4
5
试验时水的温度(℃)
附加声明:
干试样质量m(g)
流出时间测值T(s)
平均 (s)
水温修正系数
检测:
记录:
复核:Βιβλιοθήκη 日期:年月

瓶 法)
试样的烘干质量 水及容量瓶总质 试样、水及容量瓶 表观相对密度
(g)
量(g)
总质量(g) 测定值 平均
表观密度(g/cm3)
测定值
平均
<0.075mm 的含量
试前烘干试样质量(g)
试后烘干试样质量(g)
<0.075mm 的含量(%)
平均(%)
砂 试样含水率(%) 当 量
湿试样质量 (g)

细集料棱角性试验(流动时间法)

细集料棱角性试验(流动时间法)

(g)
总质量(g)
水及容量总质量 (g)
表观相对密
表观相对密度

平均值

1

2

试验次数
1
2

3
4
5
工 试样的质量(kg)

流动时间(s)
质 流动时间平均值(s)

结论:





自检评鉴: 试验人:
日期: 复核人:
监理评 鉴:
主管:
日期:
第1 / 1 页
料棱角性试验(流动时间法)
表观相对密度(容量瓶法)
细集料棱角性试验(流动时间法)
工程名 称:
岱山县江南山至牛轭岛公路工程
合同号:
委托单位
01 试验编号: 试验规程
监理单位 山东恒建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委托单号
样品描述
样品名称
现场桩号
环境条件
工程部位
试验设备
试验单位
试验日期
试样规格(mm)
漏斗孔径(mm)
表观相对密度(容量瓶法)
浙 试验次数

试样的烘干质量 试样、水及容量瓶
表观相对密 度
平均值
5
:
主管:
日期:
第1 / 1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验次数
1
2
3 流动时间法 试验次数 细集料表观 相对密度 洗去小于0.075mm颗 细集料从漏斗开口处 粒的干试样质量 流出时间测值 (g) (s) 细集料流动时间 (s)
1
2
3
4
5

注:
试验:
复核:
日期:




页,共
JJ0213

细集料棱角性试验检测记录表
试验室名称: 安阳市恒达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试验检测中心
工程部位/用途 试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据 样品描述 试验条件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记录编号:
委托/任务编号 样品编号 样品名称 试验日期
间隙法 接受容器 干质量 (g) 水+接受容器 质量 (g) 细集料+ 接受容 器质量 (g) 细集料 松装相对 密度值 细集料 松装相 对密度 测定值 细集料 毛体积 相对密 度 细集料 间隙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