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认定第二批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对接产业集

合集下载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认定第二批高校科技服务县域经济试点单位的通知-辽教发[2013]149号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认定第二批高校科技服务县域经济试点单位的通知-辽教发[2013]149号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认定第二批高校科技服务县域经济试点单位的通知正文:----------------------------------------------------------------------------------------------------------------------------------------------------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认定第二批高校科技服务县域经济试点单位的通知(辽教发〔2013〕149号)省内有关高等学校:为落实《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辽委发[2010]19号)和《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辽委发[2012]16号)精神,我厅在认定第一批高校科技服务县域经济试点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经高校申报、专家评审,现认定第二批高校科技服务县域经济试点单位(详见附件)。

请有关高校认真履行合作协议,切实加强管理,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重点围绕县主导产业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探索大学特色化发展之路,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附件:第二批高校科技服务县域经济试点单位名单辽宁省教育厅2013年7月17日附件:第二批高校科技服务县域经济试点单位名单序号学校试点地区服务领域负责人1大连理工大学瓦房店市机械制造刘连峰2沈阳化工大学盘山县新材料方庆红3沈阳化工大学海城市菱镁产业、滑石产业梁兵4沈阳化工大学法库县法库县发展战略与特色发展道路研究白玮5沈阳农业大学新民市现代农业岳喜庆6沈阳药科大学新宾县中药资源开发徐峰7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康平县食用菌(金针菇)工厂化生产郑剑玲8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桓仁县科技培训、科技入户王忠彬——结束——。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9年度科学研究经费项目立项工作的通知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9年度科学研究经费项目立项工作的通知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9年度科学研究经费项目立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9.05.09•【字号】辽教发〔2019〕64号•【施行日期】2019.05.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9年度科学研究经费项目立项工作的通知省内高等学校: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科技创新,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对接融通发展,提高服务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水平,经研究,决定开展2019年度科学研究经费项目立项工作。

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科学研究经费项目设立范围及原则1.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经费主要支持31所省属公办本科高校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内涵建设质量。

2.鼓励、支持部委属高校、市属本科、高职高专、民办高校参照科学研究经费项目设置,自筹经费设立科学研究项目。

原则上“双一流”建设高校自筹项目总数不超过30项、其它本科高校不超过15项、高职高专不超过5项。

3.科学研究经费项目坚持“目标导向、创新引领、分类支持、突出成效、服务辽宁”的原则,重点支持目标导向类和自由探索类研究。

二、科学研究经费项目设置科学研究经费项目主要包括重点攻关和服务地方项目、基础研究项目、青年科技人才“育苗”项目、新型智库项目。

1.重点攻关和服务地方项目:按照国家及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科优势,自主设置重点攻关项目和服务地方类专项项目。

重点攻关项目主要围绕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辽宁重点产业领域开展多学科交叉的基础性、支持性、战略性前沿科学问题研究以及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卡脖子”问题等;支持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培育研究。

服务地方类项目主要面向“一带五基地”建设和“五大区域发展战略”、军民融合、乡村振兴等,开展对辽宁传统产业升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服务民营企业以及服务政府决策的技术创新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等。

辽宁省教育厅等13部门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指导意见

辽宁省教育厅等13部门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指导意见

辽宁省教育厅等13部门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2.01.04•【字号】辽教发〔2022〕1号•【施行日期】2022.01.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辽教发〔2022〕1号、辽宁省教育厅等13部门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指导意见各市党委组织部、编办,各市教育局、发展改革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民政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自然资源局、国资委、市场监管局、地方金融监管局、税务局,各高等职业院校: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职教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实用高效发展提升服务辽宁振兴能力的意见》及《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要求,创新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机制,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双元育人”为核心,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需求的适应性,盘活教育资源,提高育人质量;发动社会力量,增加办学投入;发挥市场作用,完善发展机制;创新管理体制、治理机制、招生制度、用人制度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支持企业与公办职业院校进行混合所有制合作,推进校企协同育人,为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育人为本,全面发展。

进一步加强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职业教育正确办学方向。

高职建筑类专业与产业集群对接模式研究的构思——以营口为例

高职建筑类专业与产业集群对接模式研究的构思——以营口为例
作者简介 : 赵丽颖( 1 9 7 3 - 1 , 女, 河北 宝坻县人 , 营 口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副主任 , 副教授 , 硕士 , 国家一级 注册结构工程 师, 研 究 方向: 土木工程、 建筑经济的教 学与研 究; 宋汉利( 1 9 7 3 一 ) , 男, 山东烟 台人, 营 口职业技术 学院讲 师, 注册房地 产估价 师, 注册资产评估 师, 硕士, 研 究方 向: 房地 产 估价与建筑经济教 学与研 究。 中图分类号 : G 7 1 文献标识码 : A d o i : l O . 3 9 6 9 0 . i s s n . 1 6 7 2 — 3 3 0 9 ( x ) . 2 0 1 3 . 0 3 . 6 0 文章编号 : 1 6 7 2 — 3 3 0 9 ( 2 0 1 3) 0 3 — 1 4 2 — 0 2
成 为支撑本 地 才、 复合技能 型人 才以及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需要 的知识 主要科技服务机构和人力 资源输 送载体 , 技 能型人才” 【 ‘ 】 的历史重任 。因而高职教育与 区域产业集 区产业集 群成长的重要支 柱。 群 合作与对接 , 可实现二者 的双 赢与可持续发展 。区域
( 三 )本 课 题 研 究 对 营 口 高职 建 筑 类 专 业 学科 发 展
房地产业 已经成 为 国民经济 的支柱产业 , 具有关 联 方产业集群 的合作 与服务过 程 中,才能 真正实 现教学 、 度高 、 带动力 强 以及产业感应度 系数和影 响力 系数高等 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 的有 机统一 , 从 而实现 自身的科 学 特点 , 可 以说 , 任何行业 的发展都离不开房地产业 。 而高 发 展 。[ 2 ] 职建筑 类专 业可 为房地 产业 的可持 续发展 提供 大量 的

高职 建筑类专业与产 业集群对接研 究的意义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群建设与运行工作指引(试行)》及群主任名单的通知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群建设与运行工作指引(试行)》及群主任名单的通知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群建设与运行工作指引(试行)》及群主任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24.09.26•【字号】•【施行日期】2024.09.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辽宁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群建设与运行工作指引(试行)》及群主任名单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加快推进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群建设,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经中共辽宁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将《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群建设与运行工作指引(试行)》及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群群主任名单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做好省重点实验室群建设运行工作。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2024年9月26日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群建设与运行工作指引(试行)为加快推进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群(以下称实验室群)建设,进一步整合集聚优质创新资源,扭紧创新链和产业链双螺旋,支撑构建具有辽宁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结合科技创新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指引。

一、功能定位实验室群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一种组织模式,是优化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的重要抓手,以支撑服务万亿级产业基地和重点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为主要目标,以市场机制为纽带,由我省全国重点实验室、辽宁实验室等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的科技创新平台或创新主体牵头,省内外各类创新主体共同参与的全链条、开放式协同创新组织。

二、目标任务(一)建设目标。

围绕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和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22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组建若干实验室群,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实施一批标志性任务,打造一批标志性活动,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固化一批标志性机制,加快推动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促进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组建20个左右实验室群。

(二)主要任务。

通过实验室群,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参与承担国家科技任务,主动融入新型举国体制;面向我省产业发展需求,发挥智库咨询作用,明晰产业创新路径,凝练提出重大任务指南建议,组织开展科技攻关,解决企业技术需求,破解产业发展难题;连接科技成果供给与需求两端,畅通成果供需渠道,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构建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等互动交流平台,协调解决企业的技术、人才、融资等方面难题,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进科研仪器、数据资源、应用场景等开放共享,探索政产学研金服用多要素联动的新组织机制,建立科技产业协同创新生态体系。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辽教发〔2021〕19号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辽教发〔2021〕19号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
的通知
正文:
----------------------------------------------------------------------------------------------------------------------------------------------------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
省内有关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1〕1号)精神,现将经教育部同意备案和审批通过的本科专业名单(见附件)予以公布。

本次省内地方普通高校新设置本科专业共86个,其中,新设置备案专业80个,新设置审批专业6个,二学位专业16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3个,撤销专业9个。

本次公布的新设本科专业可自2021年开始招生,其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修业年限、学位授予门类等均以公布的内容为准。

新设专业在有一届毕业生之前,招生规模限制在一个班型以内。

本次公布的撤销专业自2021年起不得再招生。

各有关高校要加强新设专业建设,坚持需求导向、标准导向、特色导向,落实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附件:2020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
辽宁省教育厅
2021年3月16日
——结束——。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方案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方案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7.28•【字号】辽政发〔2015〕25号•【施行日期】2015.07.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其他规定正文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方案的通知辽政发〔2015〕25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现将《辽宁省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各市政府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的要求,编制本地区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具体工作落实方案,全力以赴抓好落实,确保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上取得明显成效。

各部门要按照要求,细化分解实施方案,明确具体工作计划及完成时限,根据职责分工,推进各项工作。

为切实做好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工作,在省委领导下,省政府成立由省长任组长、省政府常务会议组成人员和各市市长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协调指导、扎实推进。

领导小组下设具体推进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负责做好跟踪协调、综合调度、具体落实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将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落到实处。

辽宁省人民政府2015年7月28日辽宁省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方案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的重大战略举措。

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28号)的有关部署和国务院的有关要求,结合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一)总体思路。

以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立足我省经济基础和产业优势,按照市场主导、创新驱动、政策支持、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引导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水平、上规模,形成经济发展新支柱,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提供强有力支撑。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确定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网络商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确定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网络商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确定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辽宁赛区决赛获奖名单的通知【法规类别】高等教育【发文字号】辽教函[2012]298号【发布部门】辽宁省教育厅【发布日期】2012.07.09【实施日期】2012.07.0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辽宁省教育厅关于确定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辽宁赛区决赛获奖名单的通知(辽教函[2012]298号)省内有关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根据《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举办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的通知》(辽教办发[2012]13号)和《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辽教办发[2012]47号)要求,并经全国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组委会同意,我省现已完成了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辽宁赛区决赛评审和公示工作。

本届大赛共有33所高校的110个团队参加现场决赛,经过专家组现场评审、网上公示、我厅同意,确定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辽宁赛区决赛获奖名单如下:一、学生作品奖项1.一等奖团队8个;2.二等奖团队16个;3.三等奖团队33个;4.优秀奖团队49个;5.最佳创意奖团队4个;6.团队风尚奖团队20个。

具体名单见《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竞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辽宁赛区决赛学生获奖名单》(附件1)。

另外,获得一二等奖的团队,代表辽宁省参加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

二、优秀指导教师奖78名指导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具体名单见《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辽宁赛区决赛优秀指导教师名单》(附件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认定第二批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对
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的通知
【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辽教发[2012]81号
【发布部门】辽宁省教育厅
【发布日期】2012.05.17
【实施日期】2012.05.1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认定第二批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
的通知
(辽教发[2012]81号)
省内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辽政发[2011]17号)和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推进教育服务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辽教发[2011]204号),推进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探索协同创新机制体制,提升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能力,推进省内高校优质科技资源与我省100个重点工业产业集群进行对接合作。

经省内高校申报,省教育厅组织答辩和评审,现认定沈阳大学“辽宁省物联网信息集成技术工程研究
中心”等19所高校的3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第二批辽宁省高等学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为29个辽宁省重点工业产业集群提供重大关键核心技术。

各对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要按照本中心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和工作目标,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为相关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有关依托高校要积极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产业集群对接合作创造条件,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协同创新模式,为促进产业集群技术升级,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做出应有贡献。

省教育厅将通过科技专项计划择优支持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引导高校更好地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附件:第二批辽宁省高等学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名单
二0一二年五月十七日
附件
第二批辽宁省高等学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名单
依托高校名称工程研究中心名称
工程研
究中心
负责人
工程研究中心批准
单位及批准时间
101.大东汽车及零
部件产业集群
沈阳大

辽宁省物联网信息集成技术工
程研究中心
田力威省科技厅(2011)
202.铁西现代建筑
产业集群
大连理
工大学
辽宁省起重机械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
高顺德省科技厅(2009)
304.铁西机床及功
能部件产业集群
沈阳建
筑大学
异型石材数控加工设备辽宁省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吴玉厚省科技厅(2008)
405.铁西电气及配
件产业集群
沈阳工
业大学
国家稀土永磁电机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教育部稀土永磁应用
工程研究中心
唐任远
科技部(2002)
教育部(2001)
507.沈北农产品精
深加工产业集群
辽宁医
学院
辽宁省肉类加工与质量安全控
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王玉田省科技厅(2010)
611.于洪装备零部
件及特种机床产业
东北大

辽宁省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
邓庆绪省科技厅(2005)
集群
711.于洪装备零部
件及特种机床产业
集群
沈阳理
工大学
辽宁省高速切削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
孙建业省科技厅(2007)
814.东陵(浑南)
软件及电子信息产
业集群
中国医
科大学
辽宁省数字影像设备测评与研
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郭启勇省科技厅(2011)
920.法库陶瓷产业
集群
东北大

辽宁省矿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
韩跃新省科技厅(2006)
1022.大连高新区软
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产业集群
大连东
软信息
学院
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温涛省科技厅(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