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框架概念
研究理论与研究框架

研究理论与研究框架研究理论和研究框架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研究理论指的是一系列用来解释研究现象、推导研究假设以及指导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而研究框架则是研究所采用的整体思路和方法论,用于指导具体的研究设计和实施。
本文将从研究理论与研究框架的概念、作用和基本要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研究理论的概念与作用研究理论是对研究现象进行解释和理解的基础,是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
研究理论通过对已有知识、事实和规律的总结和归纳,形成了一种一般性的解释框架,并提供了研究所需的概念、假设和理论模型等工具。
它帮助研究者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问题,为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论和指导,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在研究理论中,归纳法和演绎法是两种主要的推理方法。
归纳法通过观察、实证和归纳总结,从特殊到一般,得出理论归纳;演绎法则是通过逻辑推理,由一般到特殊,从理论推导出具体的结论。
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理论依赖于实证,而实证则需要理论的引导和解释。
研究理论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科学研究的发展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验证,将已有的理论不断修正和完善,并提出新的理论。
研究者应该积极关注学术前沿,不断学习和思考,努力推进研究理论的发展。
二、研究框架的概念与要素研究框架是研究设计和实施的基本依据,是整个研究过程中的指导和参照。
它是基于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对具体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规划和安排。
研究框架通常包括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变量和数据分析等要素。
1. 研究目标:研究目标是研究者希望实现的预期结果。
研究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以便指导研究的开展和实施。
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研究所采用的具体调查和分析方法。
研究方法的选择应该基于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确保能够获得准确、可靠的研究结果。
3. 研究变量:研究变量是研究过程中所观察、测量和控制的对象或特征。
研究变量可以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研究者操纵和控制的变量,而因变量则是研究者观察和测量的变量。
研究框架与假设构建

研究框架与假设构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研究框架和假设构建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研究框架提供了一个理论或概念的结构,用于指导研究的方向和方法,而假设构建则是在研究框架的基础上,提出对于研究对象关系和现象的假设。
本文将介绍研究框架的概念、步骤和常见类型,同时探讨了假设构建的重要性以及构建假设的方法。
一、研究框架的概念与步骤1.1 研究框架的概念研究框架是指在研究过程中,基于现有理论或概念,对研究对象和现象进行组织与归纳的结构。
研究框架不仅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研究的目标和方法,还可以帮助理解研究结果、解释问题和推广研究发现。
研究框架通常由一系列概念、变量、假设和关系构成。
1.2 研究框架的步骤在构建研究框架时,研究者通常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 界定研究问题:研究者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研究的具体问题,并将其转化为可操作和可研究的形式。
2) 收集研究资料:研究者需要收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数据和信息,以了解相关研究背景和现有理论。
3) 确定研究目标:在第二步的基础上,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目的,确定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4) 确定研究概念和变量:根据研究目标,研究者需要确定相关的概念和变量,以便对研究对象和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
5) 确立概念和变量的关系:在第四步的基础上,研究者需要建立概念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形成研究框架的核心结构和逻辑。
二、研究框架的常见类型2.1 理论研究框架理论研究框架是基于已有理论和学术观点,构建的用于解释和预测现象的框架。
在理论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对已有理论的综合和分析,提出新的理论观点,从而对研究对象和现象进行解释和说明。
2.2 经验研究框架经验研究框架是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和数据,构建的用于分析和验证现象的框架。
在经验研究中,研究者通过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和提炼规律,构建研究的框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和验证研究假设。
2.3 实证研究框架实证研究框架是基于对现象的直接观察和实证分析,构建的用于描述和解释现象的框架。
毕业论文的研究框架与理论基础

毕业论文的研究框架与理论基础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在学业结束时撰写的一篇综合性论文,对于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有着重要的考察意义。
而在撰写毕业论文之前,确定一个清晰的研究框架和理论基础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毕业论文的研究框架与理论基础的选择和设计,以期为论文写作提供有益的指导。
一、研究框架的选择与设计研究框架是指对研究问题进行界定、组织和展开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式。
在选择研究框架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问题的本质:首先需要明确研究问题的本质,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例如,如果研究问题是关于某个社会现象的原因和影响,可以选择使用因果关系分析的框架。
2. 研究方法的适用性:不同的研究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框架。
例如,对于定性研究问题,可以选择使用现象学或者解释学的研究框架;对于定量研究问题,可以选择使用实证研究的研究框架。
3. 研究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在选择研究框架时,需要参考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这有助于确定合适的研究框架,并为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在设计研究框架时,需要明确研究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
例如,可以采用逻辑层次结构设计,将问题分解为多个子问题,逐步深入研究;也可以采用分层分类结构设计,将问题按照多个维度进行分类和分析。
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和方法,选择合适的研究框架结构。
二、理论基础的选择与建立理论基础是指用于解释和推导研究问题的相关理论和概念。
在选择和建立理论基础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学科领域的理论体系:不同学科领域有着各自的理论体系,需要在对应领域的理论中选择合适的理论基础。
例如,在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中,可以选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者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2. 先前研究成果:在选择理论基础时,需要参考已有研究的成果和理论。
通过对先前研究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可能的研究空白和新的研究方向。
3. 研究问题的特点和需求:理论基础需要与研究问题的特点和需求相符合。
例如,如果研究问题是关于人类行为的影响因素,可以选择行为经济学或者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毕业论文的研究框架和理论基础解析

毕业论文的研究框架和理论基础解析在论文撰写过程中,研究框架和理论基础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良好的研究框架和理论基础可以为研究提供明确的指引和合理的解释,使得研究更加有说服力和科学性。
本文将对毕业论文的研究框架和理论基础进行解析,并介绍一些常见的研究框架和理论基础的选择。
一、研究框架的选择研究框架是指研究的整体结构和组织,用于指导研究过程和解释研究结果。
在选择研究框架时,需要考虑研究的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因素。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研究框架的选择:1. 理论驱动的研究框架:这种框架基于已有的理论和研究成果,用于解释和预测现象。
研究者可以选择一个现有的理论作为研究框架,并根据该理论设计研究问题和假设。
这种框架可以为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使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
2. 概念框架:概念框架是一种对研究问题和变量进行整体概括和分类的框架。
研究者可以通过构建概念框架来清晰定义研究的关键概念,指导研究的整体流程和数据分析。
概念框架可以使研究内容更加系统和有序。
3. 范式框架:范式框架是指根据某个学科领域内已有的研究范式来设计研究的框架。
研究者可以选择一个通用的范式框架,并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范式框架可以使研究符合学科领域内的规范和要求。
二、理论基础的选择理论基础是指研究所依托的理论和概念的总和,用于解释和分析研究问题。
选择合适的理论基础可以为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持,并使研究更具深度和广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理论基础的选择:1. 经典理论:经典理论是指已经被广泛接受和证实的理论。
研究者可以选择一个经典理论,来解释研究问题和推导研究假设。
这种选择可以使研究具备较高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2. 新兴理论:新兴理论是指近年来涌现的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解释的理论。
研究者可以选择一个新兴理论,来扩展和拓展研究领域的知识和视野。
这种选择可以使研究具备创新性和前瞻性。
3. 多重理论:多重理论是指同时运用多个理论来解释研究问题的方法。
开题报告中的研究理论框架与概念定义

开题报告中的研究理论框架与概念定义一、研究理论框架的介绍研究理论框架是指研究者在开展具体研究工作之前,借鉴已有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构建起的一个理论基础,以指导研究过程和结论的得出。
理论框架可以理解为一个研究问题的结构和逻辑体系,它包含了理论假设、变量定义、研究模型,以及相关的概念定义等要素。
二、研究理论框架的重要性研究理论框架的建立对于一项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有意义的结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研究理论框架的几个重要方面:1. 确定研究问题和目的:研究理论框架可以帮助研究者明确自己的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从而使研究的方向更加明确。
2. 指导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研究理论框架可以帮助研究者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途径,以确保研究工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 组织研究内容和论证逻辑:研究理论框架可以帮助研究者对研究内容进行组织和安排,形成清晰的论证逻辑,使整个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和结构性。
4. 加强研究的可比性和实证性:研究理论框架可以使研究结果更具有可比性,更容易进行实证和验证,从而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三、研究理论框架的构建原则建立一个合理的研究理论框架是研究工作的基础和起点,以下是一些构建研究理论框架的原则:1. 理论一致性:研究理论框架应与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保持一致,不能脱离实际情况而设计虚假的理论框架。
2. 理论完备性:研究理论框架应包括理论假设、变量定义、研究模型等要素,以确保研究工作全面且具体。
3. 理论灵活性:研究理论框架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实际研究的需要,可以进行合理调整和变化。
4. 理论来源的权威性:研究者在建立研究理论框架时应选择权威、可靠的理论来源,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四、概念定义的重要性概念定义是研究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对于研究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概念定义是指对于研究中涉及到的各种专业术语和概念进行明确定义,以便使读者准确理解研究的内容和结论。
论文写作中的研究框架和理论基础如何选择适合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模型

论文写作中的研究框架和理论基础如何选择适合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模型在撰写论文时,选择适合的研究框架和理论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好的研究框架和理论基础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研究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指导。
本文将探讨如何选择适合的研究框架和理论基础,以确保论文的质量和可靠性。
一、研究框架的选择选择适当的研究框架是写作论文的第一步。
研究框架是指研究问题的理论背景和理论基础,它将研究问题放在一个更大的理论和概念体系中。
在选择研究框架时,我们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的不同,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研究框架来解决。
比如,如果我们的研究目的是解释某个现象,我们可以选择解释性的研究框架;如果我们的研究目的是预测某个结果,我们可以选择预测性的研究框架。
2. 理论基础的一致性:选择研究框架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它与已有的理论基础是否一致。
一个好的研究框架应该是建立在已有理论基础的基础上的,这样可以使我们的研究更具有说服力和可靠性。
3. 研究资源的可获得性:选择研究框架时,我们还需要考虑我们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研究资源。
有些研究框架可能需要大量的数据和实验设备,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源,选择这样的研究框架就是不现实的。
二、理论基础的选择选择适当的理论基础是研究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好的理论基础可以提供理论依据,指导我们进行实证研究。
在选择理论基础时,我们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理论的适用性:选择理论基础时,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理论的适用性。
理论应该能够解释我们研究的现象或问题,并且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解释力。
2. 理论的前沿性:选择理论基础时,我们还应该考虑理论的前沿性。
一个好的理论应该是当前学术界认可的,有足够的研究支持和实证验证。
3. 理论的可操作性:选择理论基础时,我们还应该考虑理论的可操作性。
理论应该具有指导性和实践性,能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流程。
毕业论文的研究框架和理论基础解析与评价

毕业论文的研究框架和理论基础解析与评价在撰写毕业论文时,一个明确的研究框架和理论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毕业论文的研究框架和理论基础进行解析与评价,旨在帮助论文作者清晰地理解和运用相关概念和理论。
一、研究框架论文的研究框架是指整个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和步骤等的组合。
它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的逻辑思路进行研究的基本框架,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数据处理等。
1. 问题的提出在进行毕业论文研究前,需要明确研究问题。
问题的提出可以从实际问题出发,结合相关理论和前人研究,形成具有一定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的问题。
2. 研究目标研究目标是研究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它是指明研究的方向和阐明研究的目的,在确定研究目标时,需要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思路考虑进去。
3.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是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具体分析和研究的对象或问题。
研究内容应当与研究目标和问题紧密联系,合理安排和布局。
4.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研究手段和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实证研究、问卷调查等。
研究方法的选择应当与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相适应。
5.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指在研究过程中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
数据处理方法应当符合研究的目标和问题,并能够得到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二、理论基础理论基础是指在毕业论文中所运用的理论体系和相关概念,它是论文研究的基础和支撑,能够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
1. 相关概念论文撰写中,需要明确使用的相关概念和术语,对其进行严密的定义和解释。
相关概念的明确和准确使用对于表达的清晰和逻辑的严密性是非常重要的。
2. 理论体系理论体系是指论文中所运用的理论体系和框架,包括该领域的核心理论和相关理论。
在选择理论体系时,应当根据研究内容和问题的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理论体系。
三、解析与评价明确研究框架和理论基础后,需要对其进行解析与评价,以确保论文具备科学性和学术性。
研究设计与研究框架

研究设计与研究框架在进行任何一项研究之前,研究设计和研究框架的制定是至关重要的。
研究设计涉及确定研究的范围和目的,而研究框架则为整个研究提供了一个组织结构。
本文将探讨研究设计和研究框架的概念、作用以及如何制定它们。
一、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指为实现研究目标而采取的计划和方法。
它包括研究的范围、目的、研究问题、研究假设、研究变量以及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内容。
研究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研究设计的第一步是明确研究的范围和目的。
研究范围确定了研究的边界,而研究目的明确了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接下来,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的制定具有关键意义。
研究问题是研究者希望回答的问题,它应该明确、具体且可操作。
研究假设是对研究问题的推断或猜测,需要通过研究得到验证或证伪。
为了进一步明确研究变量和研究方法,研究者需要仔细分析和界定研究对象及其属性。
研究变量是在研究中进行观察和测量的事物或现象,研究方法是用来获取研究变量数据的手段和工具。
最后,数据分析是研究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者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研究框架研究框架是研究中的一个组织结构,它通过理论基础和研究模型来解释和探索研究现象。
研究框架对于研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研究框架的理论基础是指研究所依据的相关理论或学说。
研究者应该选择与研究主题相关且有学术价值的理论基础,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在选择理论基础后,研究者需要建立一个研究模型来描述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研究模型是根据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构建的,它可以帮助研究者理清研究思路和研究逻辑。
除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模型,研究框架还需要考虑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方法。
研究者应该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以确保研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最后,研究框架也需要考虑研究的时间安排和资源分配。
研究者应该制定一个合理的研究计划,并合理分配研究所需的时间和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限化) Reviewing the related literature(回顾相关文献) Undertaking clinical fieldwork(结合临床实践) Defining the framework and developing conceptual definition(形成概念框架) Formulating hypothese(形成假设)
的重要环节 选题引导了研究的方向
临床科研选题
选题的原则
创新性/创造性/先进性 方向性 科学性 实用性 可行性 效用性/效益性
选题的创造性是指前人没有研究过的, 而今人也没有开始研究的课题。创造性 原则是指在选择课题时,要以课题本身 是否具有先进性和新颖性为原则。 •创造性的来源之一:怀疑 怀疑是打开灵感宝库的钥匙,不怀疑不 能见真理。在做学问上最好的解决方法 就是坚持经常的怀疑,怀疑把我们引向 研究,研究使我们认识真理。 •创造性的来源之二: 把已知的东西当作未知的东西去看待, 把未知的东西当作已知的东西去认识, 也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有效方法。 科学性原则是指选题要有科学的事实根
Utilizing the findings in practice(在实践中应用研究发现)
研究问题的确立
提出研究问题
假设的形成和问题的陈
提出问题和确立研究问题(选题) 选题是选择和确立研究课题的过程 选题是研究的第一步,也是研究过程
护理研究的步骤
选 定 课 题 查 阅 文 献 提 出 假 说 选 择 方 法
制 定 计 划 搜 集 数 据 分 析 结 果
撰 写 报 告
护理研究的步骤
The conceptual phase(形成问题阶段) Formulating and delimiting the problem(形成问题并
护理研究的发展
1970s:研究从教育、管理、课程、护士转向病人护理;
杂志数量增加;博士生人数增加;强调教育中加强有 关“研究”的内容。 1980s:研究重点放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成本效益、 危险人群的护理策略上;研究技巧不断提高。 1990s:研究重点包括:服务对象预期结果有效性的临 床判断;为改革护理实践在不同的地点对不同的人群 重复研究;继续发展护理理论。
Collecting the data(收集资料)
Preparing the data for analysis(整理资料) The analytic phase(分析阶段) Analyzing the data(分析资料) Interpreting the results(解释结果) The Dissemination phase(交流阶段) Communicating the findings(交流发现)
护理研究的步骤
The design and planning phase(设计计划阶段)
Selecting a research design(选择研究设计)
Developing protocols for the intervention(制订干预措施) Identifying the population to be studied(确定研究人群) Designing the sampling plan(设计抽样方法) Specifying methods to measure the research variables
谢谢!
•创造性的来源之三: 据和科学的理论根据。科学性原则体现 特别是在一项独创的新成果的基础 了科学研究必须事实求是的基本精神。 上继续研究,更可以保证研究课题的 独创性和新颖性。
选题的可行性原则是指在选择课题时, 还要根据自己实际具备的和经过努力可 以具备的条件来选择课题。可行性原则 体现了选题的条件性。
文献回顾的目的
避免重复,减少盲目性
启发研究思路 获取理论依据 说明研究成功的可能性 建立科学的基础
文献来源 期刊杂志、书籍、学术报告会议论文
集、研究生论文集、国家部门的统计 报告。 第一来源和第二来源资料 文献回顾的方法
查阅、检索:手工、电脑(光盘)、网上 泛读、细读文章 描述、总结、分析、评价文献结果
步骤五:研究问题的陈述
研究背景(现象)→提出问题→研究目的→其重要 性 陈述形式 立题依据 问题形式 良好问题陈述的特征 清晰 (清楚地明确了变量) 清楚地表达了变量之间的关系 研究对象特征明确 可能要检验的内容/研究假设
护理研究-文献回顾
(确定测量研究变量的方法) Developing methods for safeguarding human/animal rights(制订保护人/动物权的方案) Finalizing and reviewing the research plan(进行预试验)
护理研究的步骤
The empirical phase(执行阶段)
如护士的角色、态度、护士与患者的互动等;从生物、 生理角度研究护理操作,以减少物质、能源的花费和 浪费为基础分析护理操作。 1950s:1952年《护理研究》;护理研究中心成立;高 学历护士增加。 1960s:与其他专业人士合作研究;“护理程序”、 “概念框架”、“概念模式”、等出现在文献中。
临床科研选题
确立研究问题的步骤
步骤一:找出问题
问题应精确、具体,包含了可测量的变 量 问题是现实的 问题范围不应过大 问题应包含可直接观察到的特征和行为
临床科研选题
确立研究问题的步骤 步骤二:缩小范围 步骤三:查寻文献
步骤四:评价题目
临床科研选题
确立研究问题的步骤
护理科研作业
之理论、研究框架
作业内容
1、何为理论?理论框架?概念?概念模式?概 念框架? 2、研究框架的形成 3、何为选题?选题的步骤以及如何发现研究问 题
护理研究的概念:
护理研究
是指用科学的方法反复地探索、
回答和解决护理领域的问题,直 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
护理研究的发展
南丁格尔时代:观察法,统计。 早期(1900s-1940s):围绕护理教育;研究护士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