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危险度评价方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及举例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及举例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
LEC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员工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
它是由美国格雷厄姆(K.J.Graham)和金尼(G.F.Kinney)提出的。
他们认为影响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因素主要包括:
L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iable)
E ——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quency)
C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consequence)
D=L*E*C ——危险性
以现场作业条件(或类比作业条件)为基础,由熟悉作业条件的人员组成专家组,按规定标准给L、E、C分别打分,取三组分值的平均值作为L、E、C的计算分值,用计算的危险性分值(D)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等级。
1、取值标准
2、危险等级划分标准
举例说明
高处焊接作业辨识结果。
LEC(格雷哈姆)风险评价法

危险度分级 D 分值 >320 160 ~ 320 70 ~ 160 可能的后果 极其危险, 不能继续作业 高度危险, 需要立即整改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D 分值 20 ~ 70 <20 可能的后果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稍有危险, 或许可被接受
格雷哈姆(K.J. Graham)评价法
D=LEC D——危险度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险环境(作业场所)的频率 C——危险严重度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 L 分值 L 分值 10 6 3 1 可能性状况 完全可以预料到 相当可能 不经常,但可能 完全意外,极少可能 L 分值 0.5 0.2 0.1 可能性状况 可以设想,但绝少可能 极不可能 实际上不可能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频率的 E 分值 E 分值 10 6 3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情况 连续暴露于危险环境中 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地暴露 E 分值 2 1 0.5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情况 每月暴露 1 次 每年几 次出 现在 潜在危 险环境中 非常罕见地暴露
可能结果的危险严重度的分数值 C 分值 100 40 15 可能的后果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灾难性的,数人死亡 非常严重的, 1 人死亡 C 分值 7 3 1 可能的后果 严重的,出现严重伤害 重大的,致残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lec法评价某种危险风险等级的计算公式

lec法评价某种危险风险等级的计算公式LEC法评价某种危险风险等级的计算公式LEC(Loss-of-Containment)法是一种常用于工业领域的危险风险评估方法,用于评估某种危险过程的潜在危害。
以下是LEC法评价某种危险风险等级的计算公式:风险等级(Risk Level)= C ×E ×L其中,C表示潜在的后果严重性(Consequence)E表示事故事件发生的频率(Event Frequency)L表示事故发生的概率(Likelihood)每个因素都有相应的分级,可以使用一个打分体系,如1至5或A 至E。
1. 潜在的后果严重性(Consequence,C)根据可能的事故后果,分级如下:- 1:无人员伤亡或环境影响,低经济损失。
- 2:轻微人员伤亡或有限环境影响,中等经济损失。
- 3:重大人员伤亡或显著环境影响,高经济损失。
- 4:严重人员伤亡或严重环境影响,非常高经济损失。
- 5:灾难性人员伤亡或毁灭性环境影响,极高经济损失。
2. 事故事件发生的频率(Event Frequency,E)根据可能发生事故的频率进行评级,分级如下:- 1:非常低频率(每10,000年一次)- 2:低频率(每1,000年一次)- 3:中等频率(每100年一次)- 4:高频率(每10年一次)- 5:非常高频率(每一年一次)3. 事故发生的概率(Likelihood,L)根据事故发生的概率进行评级,分级如下:- 1:极低概率(小于百万分之一)- 2:低概率(大于百万分之一但小于千分之一)- 3:中等概率(大于千分之一但小于百分之一)- 4:高概率(大于百分之一但小于十分之一)- 5:极高概率(大于十分之一)通过计算风险等级,可以定量评估某种危险风险的严重性。
较高的风险等级意味着需要更多的防护和管理措施来降低风险。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参考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指南,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请注意,LEC法只是评估风险的一种方法,具体的评估过程可能因不同的行业和应用领域而有所差异。
风险评价方法-LEC评价法

三、根据D值不同确定危险源风险等级,建立《危险源清单》。
风险评价方法LEC评价法
根据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采用D=LEC计算方法确定危险源风险等级。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风险分值D=L×E×C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风险分值D。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
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
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表1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断准则
表3 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别准则
表4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D)。
(完整版)危险度评价方法LEC

危险度评价方法(LSR)LEC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
该方法采用与系统风险率相关的3种方面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中人员伤亡风险大小。
这3种方面分别是: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风险分值D=LEC。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量化分值标准对这3种方面分别进行客观的科学计算,得到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繁琐的过程。
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
即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估计,分别对这3方面划分不同的等级,并赋值。
具体如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分数值106310.5 0.2 0.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完全可以预料相当可能可能,但不经常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很不可能,可以设想极不可能实际不可能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106321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连续暴露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每月一次暴露每年几次暴露0.5非常罕见暴露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分数值1004015731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0人以上死亡3~9人死亡1~2人死亡严重重大,伤残引人注意风险分析根据公式:风险D=LEC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并判断评价危险性的大小。
其中的关键还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以及对乘积值的分析、评价和利用。
D值>320 160-320 70-160 20-70 <20危险程度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显著危险,需要整改一般危险,需要注意稍有危险,可以接受根据经验,总分在20以下是被认为低危险的,这样的危险比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去上班还要安全些;如果危险分值到达70~160之间,那就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危险分值在160~320之间,那么这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环境;分值在320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
危险源评价方法(LEC)

危险源(危害因素)危险性评价法(LEC法)说明:
(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其赋分标准见下表:
(2)由评价小组共同确定每一危险源的LEC各项分值,然后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
D=LEC
(3)将D值与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中的分值相比较,
进行风险等级划分,若D值大于70分,则应定为重大危险源,。
危险源评价情况填入《危险源(LEC法)评价表》内。
安全风险评价LECD

LECD风险评价法危险性可用下式表示:D=LEC式中: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D—危险性三个主要因数的评价方法如表1、2、3、4所示表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 完全可以预料6 相当可能3 可能,但不经常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2 极不可能0.1 实际不可能表2 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 连续暴露(包括四班三运转)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 每月一次暴露1 每年几次暴露5 非常罕见地暴露表3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40 灾难,数人死亡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7 严重,重伤3 重大,致残1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2009-07-07 18:42危险源辨识、管理及申报范围危险源管理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现场破坏或其他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从本质上讲,危险源就是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而导致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的泄漏、散发这两方面因素。
危险源风险辨识工作步骤划分作业活动——辨识危险源——评价风险——确定是否可承受风险制定风险控制计划——评审控制计划的充分性——实施情况验证危险源辨识3.1 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应覆盖:a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b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c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施。
对单位所有的场所、物品、材料、工艺流程、设备和人员进行分析,识别危险源,风险识别从各种能量入手,如电能、机械能、化学能、热能、势能等。
风险评价方法:LECD法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完全可能相当可能可能,但不经常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很不可能,可以设想极不可能实际不可能分数值106310.50.20.1危险源管理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现场破坏或其他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度评价方法(LSR)
LEC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该方法采用与系统风险率相关的3种方面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中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3种方面分别是: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风险分值D=LEC。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量化分值标准
对这3种方面分别进行客观的科学计算,得到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繁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即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估计,分别对这3方面划分不同的等级,并赋值。具体如下: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根据经验,总分在20以下是被认为低危险的,这样的危险比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去上班还要安全些;如果危险分值到达70~160之间,那就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危险分值在160~320之间,那么这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环境;分值在320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暴露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分数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00
10人以上死亡
40
3~9人死亡
15
1~2人死亡
7
严重
3
重大,伤残
1
引人注意
风险分析
根据公式:
风险D=LEC
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并判断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其中的关键还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以及对乘积值的分析、评价和利用。
D值
危险程度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