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的神经支配作用——体液因素
机能学实验生理学部分

(5)刺激迷走神经将右侧迷走神经结扎、剪断,以中等强度的重复电脉冲刺激其外周端15 s,观察动脉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6)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从耳缘静脉注入0.01%的去甲肾上腺素0.3 ml,观察动脉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实验对象】健康家兔,2~3 kg,雌雄不限。
【实验器材与药品】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压力换能器、哺乳动物手术器械、动脉插管、动脉夹、双凹夹、铁支架、三通管、保护电极、兔手术台、照明灯、注射器(1ml两副、20ml)、有色丝线、纱布、棉球、20%氨基甲酸乙酯、0.01%乙酰胆碱、0.01%去甲肾上腺素、0.01%肾上腺素、0.01%异丙肾上腺素、1%酚妥拉明、0.01%阿托品、生理盐水等。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对象家兔
二、器械药品:试管架、小试管45支、载玻片、盖玻片注射器、8号注射针头、棉签,1%NaCI溶液、0.85%氯化钠溶液、蒸馏水,1.9%尿素溶液、地塞米松、皂甙。
三、方法与步骤
(一)配制不同浓度的低渗NaCI溶液取口径相同的干洁小试管36支,分别编号排列在三个试管架上,按下表分别向各试管内加入1%NaCI溶液和蒸馏水混匀,配制从0.68-0.24%12种不同浓度的NaCI低渗溶液,每管总量均为2.5ml。
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体液因素中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对α及β受体均能激动,当心肌的β受体被激动兴奋时,使心跳加快加强,传导加速,心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即强心作用)。生理浓度的肾上腺素不仅可使以α受体占优势的皮肤血管和内脏血管收缩,还能使以β受体占优势的骨骼肌血管舒张,因此对总的外周阻力的影响不明显,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激活α受体和β1受体,因而使外周大多数血管收缩,外周阻力明显增大,动脉血压明显升高(即升压作用),去甲肾上腺素可作用于心肌β1受体而使心跳加快加强,但在整体内由于它使动脉血压明显升高,通过降压反射增强而引起心率减慢。异丙肾上腺素主要激动β1和β2受体,酚妥拉明为α2受体阻断剂,阿托品为M受体阻断剂。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实验报告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实验报告目的和原理心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
心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快加强传导加速人而增加心输出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为心迷走神经,兴奋时使心跳变慢心房收缩国减弱房室传导减慢从而使心输出量减少。
中枢通过反射活动调节心血管活动改变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来调节动脉血压。
心血管活动尚受体液因素的调节。
其中主要是肾上腺素和甲肾上腺素。
它们对心血管的作用既有共性又有不同。
肾上腺素对а及β受体均有激活作用使心跳加快兴奋传导加速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
它对血管的作用取决于两种受体那一种占优势。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激活а受体对β受体的作用很小因而其主要作用是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动脉血压升高其强心作用运较肾上腺素epinephrine心弱。
注入体内则由于血压升高而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
本实验是通过动脉管炎血压的变化来反映心血管活动的变化。
目的在于间接地观察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了和学习哺乳类动物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的直接测量方法。
实验对象:兔。
实验器材和药品二道生理记录仪与血压换能器或记纹鼓与水银检压计、动脉插管、双凹夹、铁支柱、三通管、电刺激器、保护电级、兔手术台、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注射器1毫升、2毫升、30毫升、有色丝线、纱布、棉花、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含0。
5%肝素的生理盐水或5%枸橼酸钠溶液、1:10000去甲肾上腺素溶液。
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一、仪器装置可根据实验室条件任选其一。
一二道生理记录仪一血压换能器装置将二道生理记录仪与电源接通将血压换能器固定于铁支柱上换能器的位置应大致与心脏在同一水平。
然后将换能器连至记录仪的前置放大器输入插孔。
换能器另一端有两个伸向外端的小管将一个三通管与其中一个小管相连三通管连接动脉插管。
另一个小管上连一段橡皮管。
将一装满含0。
5%肝素的生理盐水的注射器与该橡皮管相连将此液体注入换能器内直到换能器及动脉插管内空气排尽为止。
血压动物生理学实验

家兔动脉血压系列实验家兔动脉血压系列实验I. 家兔动脉血压测定及神经、体液调节。
II. 家兔减压神经放电。
1.掌握学习动脉插管直接测量和记录动脉血压的实验方法;2.了解减压神经放电的引导记录方法;3.观察某些神经和体液因素对动脉血压的调节;4.观察减压神经传入冲动的发放特征,进一步认识动脉血;5.压变动与减压神经传入冲动发放的相互关系。
动脉血压的动态平衡和相对稳定性是通过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而实现的;参与支配心脏活动的神经主要有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支配血管的神经有缩血管神经和舒血管神经。
在神经调节中以颈动脉窦-主动脉弓的减压反射尤为重要。
支配血管的交感缩血管神经兴奋时,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动脉血压升高。
体液因素主要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它们的作用主要是调节心脏的心输出量、外周阻力等。
心脏的神经支配--心交感神经其节前神经纤维发自脊髓的第1~5胸段的中间外侧柱,节后神经元位于星状神经节或颈交感神经节内。
节后神经元的轴突形成心脏神经丛,分布在心脏的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和心室肌等处。
心交感节后神经元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通过增加自律细胞和心室肌细胞钙内流,导致心率加快,房室交界的传导加快,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收缩能力加强(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
心脏的神经支配--心迷走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胞体位于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在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起组成心脏神经丛,相伴行进入心脏,与心内神经节细胞发生突触联系;节后神经纤维支配心脏的窦房结、房室交界、心房肌、房室束及其分支;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的M型胆碱受体,通过抑制钙内流和自律细胞的内向电流,导致心率减慢,心房肌不应期缩短,房室传导速度减慢,心房肌收缩能力减弱(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血管的神经支配与生理作用交感缩血管神经交感舒血管神经副交感舒血管神经中枢延髓的缩血管中枢(T1-L2-3侧角) 皮质运动区脑干副交感核S2-3外侧核链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分布绝大多数血管多为单一支配)骨骼肌血管软脑膜、消化腺、外生殖器血管作用α受体→血管缩β受体→血管舒血管舒张血管舒张特点①调节血压作用大②持续发放紧张性冲动紧张性↑→血管缩紧张性↓→血管舒①不参与血压调②平时无作用③与情绪、运动有关①不参与血压调节②参与调节局部血流效应器(心、血管)心血管中枢(延髓)感受器(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交感缩血管神经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迷走神经窦神经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血压升高时,可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其反射效应是使心率减慢,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回降,这一反射也称为减压反射;减压反射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实验报告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学习记录哺乳动物动脉血压的直接测定方法,并观察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实验原理]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心血管活动受神经、体液和自身机制的调节。
心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支配。
心交感神经兴奋时,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心内兴奋传导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动脉血压升高。
心迷走神经兴奋时,使心率减慢、心房肌收缩力减弱、房室传导减慢,从而使心输出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
在神经调节中以颈动脉窦-主动脉弓的减压反射尤为重要,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发放冲动增加,通过中枢反射性引起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下降、血管舒张和外周阻力降低,使血压降低。
反之,当动脉压下降时,压力感受器发放冲动减少,神经调节过程又使血压回升。
支配血管的交感缩血管神经兴奋时,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动脉血压升高。
家兔的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在颈部从迷走神经分出,自成一支,称为减压神经,其传入冲动随血压变化而变化。
心血管活动还受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体液因素的调节。
它们对心血管的作用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
关键取决于心、血管壁上哪一种受体占优势。
肾上腺素对α与β受体均有激活作用,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激活α受体而对β受体作用很小,因而使外周阻力增加,动脉血压升高,但对心脏的作用要比肾上腺素弱。
[实验对象]家兔。
[实验药品]生理盐水,20%氨基甲酸乙脂(或3%戊巴比妥钠),肝素(500 U·ml -1),1: 10000肾上腺素,1: 10000去甲肾上腺素,1: 10000乙酰胆碱。
[ 仪器与器械]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或二道生理记录仪、刺激器),兔手术台,手术器械一套,气管插管,动脉夹,动脉套管、血压换能器,保护电极,棉线,纱布,棉球、注射器(50、10、2 ml),支架,双凹夹。
[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实验准备:(1)麻醉和固定:家兔称重后,耳缘静脉缓慢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5 ml·kg -1)或3%戊巴比妥钠(1 ml·kg -1)进行麻醉。
动物生理学第五章 血液循环

1期:
快Na+通道失活 + 激活Ito通道 K+外流 快速复极化 (1期)
1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K+ Na+
Ito 通道: 70 年代认为 Ito 的离子成分为 Cl- , 现在认为Ito 可被 K+通道阻断剂(四乙基胺、 4-氨基吡啶)阻断,Ito的离子成分为K+
2期:
0期去极达-40mV时 已激活慢Ca2+通道 + 激活IK 通道 Ca2+缓慢内流与K+外 流处于平衡状态 缓慢复极化 (2期=平台期)
心 力 衰 竭:当心力贮备用尽而仍不足以适应需要时。
七、心脏的生物电现象及生理特性 1.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1 心肌细胞的类型及特征
根据各类心肌细胞 AP 的 0 期去极化速率和 4 期有 无自动去极化,将心肌分为 ① 快反应自律细胞: 0 期去极速率快, 4 期有 自动去极化 ② 快反应非自律细胞: 0 期去极速率快, 4 期无 自动去极化 ③ 慢反应自律细胞: 0期去极速率慢, 4期有自 动去极化 ④ 慢反应非自律细胞: 0 期去极速率慢 , 其 4 期无 自动去极化
左心室(动脉血) 主动脉和各级动脉分支 全身各器官的毛细血管 右心房
小、中静脉(静脉血)
上、下腔静脉(大静脉)
肺循环(小循环)
血液往返于心和肺之间的途径。其功能是完成气体交换。
右心室(静脉血) 肺动脉及肺内各级分支 肺静脉 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左心房
肺内各级肺静脉属支(动脉血)
第一节 心脏生理
1.2 非自律性细胞(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心 室 肌 的 RP 和 AP
1.2.1 心室肌细胞RP和AP的形成机制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_1

---------------------------------------------------------------最新资料推荐------------------------------------------------------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滨州医学院教案(实验课用)机能学授课教师课程名称职称授课对象专业临床、护理、口腔、影像、麻醉、中医、药学、心理、全科年级2005 级本科班(组) 36 个班授课时间 2006 年 11 月 20 日-12 月 3 日 1、2、 3 节计划学时 4 节实验课题: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机体动脉血压的直接测量方法2.观察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实验重点、难点:重点:1.兔手术的基本操作2.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难点:1.兔手术操作: 麻醉,分离减压神经,动脉插管2.分析影响心血管活动的因素教学法:讲授法与实验指导实验手段、器材:学生动手操作; SMUP-PC 系统、兔手术器械、药品、血压换能器等实验教学内容提要、步骤及时间分配:1.讲解实验原理,注意事项 30 分钟 2. 学生分组操作 90 分钟 3. 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整理、实验总结、布置实验报告书写30 分钟思考题:1、讨论各项实验结果,说明血压正常及发生变化的机理。
1/ 132、如何证明主动脉神经是传入神经?3、如何证明迷走神经外周端对心脏有调节?参考书:人体生理学第三版姚泰主编生理学第六版姚泰主编医用机能实验学石增立主编执行教案的自我分析教或研观室摩指教导学教意师见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目的要求] 1.学习直接测定家兔动脉血压的实验方法。
2.观察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基本原理] 动脉血压是心血管功能活动的综合指标。
正常心、血管的活动在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控制下,保持相对稳定,动脉血压相对恒定。
因而通过改变神经、体液因素或施加药物,观察动脉血压的变化,以间接反映诸因素对心、血管功能活动的调节及影响。
血管的神经支配作用——体液因素

体液因素 1)全⾝性体液调节⼼钠素它是由⼼房肌细胞合成释放的⼀类多肽,具有强烈的利尿和利尿钠作⽤,并使⾎管不滑肌舒张,⾎压降低。
此外,⼼钠素还能使肾素、⾎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的分泌减少,⾎管升压素的合成和释放也受抑制。
当⾎容量和⾎压升⾼时,可使⼼房肌释放⼼钠素,引起利尿和利尿钠效应。
因此⼼钠素是体内调节⽔盐平衡的⼀种重要的体液因素,和加压⼀抗利尿激素起相互制约的作⽤。
2)局部性体液调节组织细胞活动时释放的某些化学物质,能引起局部组织中微⾎管的舒张充⾎,但因这些物质容易被破坏或稀释,只在局部发挥作⽤,故称局部性体液调节。
这些物质有: ①激肽:激肽是⼀类具有舒⾎管作⽤的多肽。
常见的有缓激肽和⾎管舒张素。
⾎浆、汗腺、唾液腺和胰腺等细胞中所含激肽原酶被激活后,可使⾎浆中的激肽原转变为⾎管舒张素(⼗肽)。
⾎管舒张素在氨基肽酶作⽤下,转变为缓激肽(九肽)。
这两种多肽都具有强烈的舒⾎管作⽤,可使⾎流量增多。
并能增⾼⽑细⾎管壁的通透性、为腺细胞活动提供较多的原料。
⾎浆中⼜有激肽酶,能迅速破坏激肽使其失去活性。
所以激肽主要是调节局部⾎流,不能通过⾎液循环运到远处组织发⽣作⽤。
②组胺:组胺是由组氨酸脱羧所产⽣。
许多组织特别是⽪肤、肺和肠粘膜组织的肥⼤细胞含有⼤量的组胺。
当组织损伤、发炎或过敏反应时可被释放。
组胺使⽑细⾎管和微静脉通透性增加。
③前列腺素:前列腺素是⼀组脂肪酸类物质,⼏乎存在于全⾝各组织中。
在多数组织中,前列腺素具有舒⾎管作⽤。
组织代谢产物⼆氧化碳、乳酸、氢离⼦、腺苷、核苷酸等代谢产物,在浓度升⾼时都有舒⾎管作⽤。
在整体⽣理情况下,总是⼏种代谢产物共同发挥强⼤的舒⾎管作⽤,以调节局部⾎流。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5

⑴ 反射弧与反射过程 感受器:颈A窦和主A弓压力感受器 传入神经:窦N→舌咽N 主A神经→迷走N 神经中枢:延髓 传出神经:心交感,心迷走,交感缩血管N 效应器:心脏,血管
BP↑→ 颈A窦、主A弓感受器(+)
(-)
窦N 主A N
舌咽N 迷 走 N
延髓孤束核
心迷走中枢(+)
心交感中枢(-) 交感缩血管中枢(-)
(二)血管的神经支配
1.(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 ⑴ 起源与作用
脊髓胸、腰段(T1-L3)→节后纤维→NE
→血管平滑肌
受体→血管收缩 2受体→血管舒张
去甲肾上腺素 α受体:血管收缩(结合能力强)
(NE)
阻断剂:酚妥拉明
β2受体:血管舒张(结合能力弱) 阻断剂:心得安
交感缩血管神经兴奋时,以血管收缩效应为主
Anti-ADH/AVP(Antidiuretic Hormone;Arginine Vasopressin)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
1.来源
循环血量↓
动脉血压↓ →肾血流量减少
球 旁
肾交感N兴奋
↓
细
肾近球细胞分泌肾素
胞
血管紧张素原(肝脏产生) ↓肾素
“ 称为交感正性作用”
心脏交感神经丛(NE)
β1受体阻断剂有普 萘洛尔(心得安)、
心肌细胞膜(β1受体)
↓第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使cAMP作
阿替洛尔、美托洛 尔(倍他乐克)
ICa-L激活,If激用活,肌质网Ca2+释放
↓
↓
↓
窦房结 房室交界 心房肌、心室肌 (4期↑) (0期↑) (兴奋-收缩耦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液因素1)全身性体液调节心钠素它是由心房肌细胞合成释放的一类多肽,具有强烈的利尿和利尿钠作用,并使血管不滑肌舒张,血压降低。
此外,心钠素还能使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的分泌减少,血管升压素的合成和释放也受抑制。
当血容量和血压升高时,可使心房肌释放心钠素,引起利尿和利尿钠效应。
因此心钠素是体内调节水盐平衡的一种重要的体液因素,和加压一抗利尿激素起相互制约的作用。
2)局部性体液调节组织细胞活动时释放的某些化学物质,能引起局部组织中微血管的舒张充血,但因这些物质容易被破坏或稀释,只在局部发挥作用,故称局部性体液调节。
这些物质有:①激肽:激肽是一类具有舒血管作用的多肽。
常见的有缓激肽和血管舒张素。
血浆、汗腺、唾液腺和胰腺等细胞中所含激肽原酶被激活后,可使血浆中的激肽原转变为血管舒张素(十肽)。
血管舒张素在氨基肽酶作用下,转变为缓激肽(九肽)。
这两种多肽都具有强烈的舒血管作用,可使血流量增多。
并能增高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为腺细胞活动提供较多的原料。
血浆中又有激肽酶,能迅速破坏激肽使其失去活性。
所以激肽主要是调节局部血流,不能通过血液循环运到远处组织发生作用。
②组胺:组胺是由组氨酸脱羧所产生。
许多组织特别是皮肤、肺和肠粘膜组织的肥大细胞含有大量的组胺。
当组织损伤、发炎或过敏反应时可被释放。
组胺使毛细血管和微静脉通透性增加。
③前列腺素:前列腺素是一组脂肪酸类物质,几乎存在于全身各组织中。
在多数组织中,前列腺素具有舒血管作用。
组织代谢产物二氧化碳、乳酸、氢离子、腺苷、核苷酸等代谢产物,在浓度升高时都有舒血管作用。
在整体生理情况下,总是几种代谢产物共同发挥强大的舒血管作用,以调节局部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