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赏析句子..共42页文档

合集下载

古代诗词名句赏析

古代诗词名句赏析

古代诗词名句赏析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大量优美的名句。

这些名句凝练而深入,既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又展现了绘画般的意境和美感。

本文将对几首名句进行赏析,带领读者领略古代诗词的魅力。

1.《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简洁而抒情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人静夜时的思乡之情。

诗句中诗人抓住了床前明月的光景,用“疑是地上霜”来修饰,展示了一派寂静而朦胧的夜色。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主人公眺望明月时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清新,给人以宁静和温馨的感受。

2.《登高》 -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杜甫的名篇《登高》,诗人在登高过程中感慨万千。

他将风急天高与猿啸哀联系在一起,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界的荒凉之感。

接着,他描述了渚清沙白和鸟飞回的景象,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好与恢弘。

随后,他通过“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多年来奔波劳累的心境和对现实的悲叹。

最后两句,则以自我为出发点,抒发了自己的苦恨和沉沦。

整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思想感动人心,在古代诗词中独树一帜。

3.《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孟浩然的《春晓》,以简短的诗句勾勒出了一个早春的早晨。

诗人通过“春眠不觉晓”一句,生动表达了春天初醒时的慵懒和惬意。

接着,通过“处处闻啼鸟”来揭示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

最后两句,以夜来的风雨声和花的凋零作为反衬,使人们感受到春天蓬勃的生命力以及物是人非的无情。

整首诗以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了春的盛景,令人回味无穷。

4.《送别》 - 王之涣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这是王之涣的《送别》,通过简洁的诗句表达了离别之情。

诗人以“山中相送罢”一句,描绘了离别时友人的相送场景。

古代诗歌赏析

古代诗歌赏析

古代诗歌赏析古代诗歌赏析(篇1)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译文及注释「翻译」洛阳的东城门外,高高的城墙。

从曲折绵长鳞次栉比的楼宇、房舍外绕过一圈,又回到原处.。

四野茫茫,转眼又有秋风在大地上激荡而起。

空旷地方自下而上吹起的旋风,犹如动地般的吹起。

使往昔葱绿的草野霎时变得凄凄苍苍。

转眼一年又过去了!在怅然失意的心境中,就是听那天地间的鸟啭虫鸣,也会让人苦闷。

鸷鸟在风中苦涩地啼叫,蟋蟀也因寒秋降临而伤心哀鸣。

不但是人生,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不都感到了时光流逝。

与其处处自我约束,等到迟暮之际再悲鸣哀叹。

何不早些涤除烦忧,放开情怀,去寻求生活的乐趣呢!那燕赵宛洛之地本来就有很多的佳人美女,美女艳丽其颜如玉般的洁白秀美。

穿著罗裳薄衣随风飘逸拂动,仪态雍容端坐正铮铮地习练著筝商之曲。

《音响一何悲》之曲因为琴瑟之柱调得太紧促,那琴声竟似骤雨疾风,听起来分外悲惋动人。

由于听曲动心,不自觉地引起遐思,手在摆弄衣带,无以自遣怅惘的心情。

反复沉吟,双足为之踯躅不前,被佳人深沉的曲调所感动。

心里遥想着要与佳人成为双飞燕,衔泥筑巢永结深情。

「注释」东城:洛阳的东城。

逶迤:曲折而绵长的样子。

回风动地起:“回风”空旷地方自下而上吹起的旋风。

“动地起”言风力之劲。

秋草萋已绿:“已”,一作“以”。

“萋”,通作“凄”。

绿是草的生命力的表现,“萋已绿”,犹“绿已萋”,是说在秋风摇落之中,草的绿意已凄然向尽。

四时更变化二句:“更”,替也。

“更变化”,谓互相更替在变化着。

晨风怀苦心二句:“晨风”,鸟名,就是鹯,鸷鸟。

是健飞的鸟。

“怀苦心”,即“忧心钦钦”之意。

“蟋蟀”,是承上文“岁暮”而言。

“局促”,不开展也。

“蟋蟀在堂”就是“局促”的意思。

语文:第二单元自主赏析(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2张ppt)

语文:第二单元自主赏析(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2张ppt)

江南三大名楼
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 被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夜归鹿门歌》
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及艺术手法
1. 如何理解 “人随沙 岸 向江村 , 余 亦乘舟归 鹿 门 ”中的 “亦”?诗中所涉及的“人”和作者的归途有何不同?试作
简要分析。
提示:“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是说世人回家, 而作者却要到先贤庞德公隐居的鹿门去归隐田园,所以用一 “亦”字。这是两样的提示: (1)李白是通过一个离奇变幻、自由壮伟的极乐仙境
来表达自己对自由乐土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的。 (2) 用神仙世界的五彩缤纷,反衬出人间社会的极端丑恶, 并借此表达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憎恶。神仙世界虚无缥 缈难以寻觅,就应在人世间像神仙一样纵情山水恣意游乐,
1.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2.理解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鉴赏诗歌塑造人物形象、抒发思想感情的手法。
田园山水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 樊)人,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他大半生居住 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中年以前曾 离家远游,四十岁那年赴长安应进士试,落第后在吴越一带 游历多年,到过许多山水名胜之地。开元二十五年(737),
途经沔水口,可以望见渔梁渡头。这两句写傍晚江行的所见
所闻,听见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 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 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使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 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
《梦游天姥吟留别》
品味诗歌复杂的思想感情
1.本诗是一首留别诗,诗人没有用自己的天才来抒写离愁别 绪,而是极力渲染梦游仙境的壮美,为什么?
花间词人韦庄 韦庄(836~910),五代前蜀诗人、词人。

古代诗歌鉴赏·赏析句子

古代诗歌鉴赏·赏析句子

(2009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 求作答。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 [唐 ]杜 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 ②箨(tuò ):笋壳。③帙:包书的布套。 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主旨) 。 “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 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 思想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 眼。(结构)
• 阅读下面杜甫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 倦夜 杜甫 •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 1,全诗是如何表现“倦夜”的?
【解析】
“色侵书帙晚”一句是描写竹影的,
句中“侵”与“晚”最具特色,“侵”写出竹 影随光线移动逐渐扩大之态,“晚”也是侧重 于光线之暗,是竹影使人产生的错觉 【答案】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 线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 渐进过程,“晚”字写出了竹阴给人带来的时 间错觉。
古典诗词鉴赏之艺术手法
古典诗词鉴赏
什么叫诗眼:
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练传神 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 态度、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 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全联 或全句的字词句。 字词句
“分析诗眼”题的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步骤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2.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3.某词统领全诗的理由是什么?
4.有人认为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请

古代诗歌鉴赏大全摘抄

古代诗歌鉴赏大全摘抄

古代诗歌鉴赏大全摘抄古代诗歌鉴赏篇1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赏析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古代诗歌鉴赏篇2梅花何处花先放?向南三两村。

未春天似梦,彻夜月无言。

且喜昏鸦散,毋嫌翠羽喧。

众芳久寂寞,赖汝照乾坤。

鉴赏诗人对梅花采取一种比较客观的观察、欣赏和描写的态度,是一种欣赏自然美景的态度,物与我基本上是分离的。

这首咏梅诗是写形传神的神来之笔。

神似的高妙之处,在于虽然难以确指梅花的色如何艳、香如何郁,但闭目凝想,可得其神韵,拂之不去。

古代诗歌鉴赏篇3送别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赏析: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

表面看来语句平淡无奇,然而细细无味,却是词浅情深,含义深刻。

诗的开头两句叙事、写饮酒饯别,以问话引起下文。

古诗词鉴赏完整版

古诗词鉴赏完整版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借助“平野”“大江”等阔大意象,营造出一种雄浑开阔
的意境,借以表达诗人的渺小与孤独。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通过杨柳稀疏,晓风习习,残月斜照,营造了一种凄
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词人与情人分别后的孤寂伤感之情。
考查知识点
练习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题: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什么感情?
[参考答案] 诗歌描写了雨后清新、宁静的秋天山村晚 景图(步骤1),通过对山雨初霁、空气清新、皓月当空、青 松如盖、山泉清冽、浣女归舟的纯洁美好的景物描写,渲 染了一种清新宁静、和平安乐的气氛(步骤2),表达了作者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并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 恶之情(步骤3)。
考查知识点
表达技巧
考查知识点
5.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 (1)修辞手法 主要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双关、互文等。
①比喻。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平淡化 为生动,将深奥化为浅显。[运用比喻修辞,将...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 ...]
③放浪形骸,享受脱离尘世的舒适。
考查知识点
1.形象(人象、物象、景象)
②事物形象 ③景物形象
从描写对象上看,物象是咏物诗中的主体形象,全诗 主要描写该物的特点,而景物形象在其他诗中无主次之分;
从作用上看,物象是作者用来寄托思想感情的象征性 形象,景物形象在诗中主要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 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考查知识点
思想情感
4.思想情感

古诗原文及赏析(精选21篇)

古诗原文及赏析(精选21篇)

古诗原文及赏析(精选21篇)古诗原文及赏析篇1书湖阴先生壁宋代: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译文长把茅草屋檐扫干干净净无鲜苔,花木规整成行成垅是你亲手培栽。

一条流水护着田将丛绿缠绕如带,两山排列矗立把碧清的翠色送来。

赏析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

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

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前两句是庭院之景,干净无苔是由于主人的“长扫”,“花木成畦”是由于主人的“自栽”,写景又写人。

后两句写自然环境之美,水“将绿绕”,山“送青来”,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爱好山水的情趣。

描写景物亦以表现人,写景见人,人于景中,表现了客观景物的美,又写出了人的美,颇有一箭双雕的感觉。

其次运用映衬和拟人手法。

如果说庭院的美是人工创造的美,那么环境的美是天然施设的美。

两者互相映衬,组成了一幅内与外、人造与天然美结合的完美的境界。

特别是后面一联,把山水拟人化,青山为主人送来秀丽的风光,居然闯门而入,把主人对自然景物的爱和自然景物对主人的爱融和一起,生动地表现了主人爱美的情趣,因而成了传诵的名句。

古诗原文及赏析篇2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1.幽篁:深密的竹林。

篁:竹林。

2.长啸:撮口出声叫啸。

啸声清越而舒长,所以叫长啸。

古诗赏析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古诗词名句欣赏

古诗词名句欣赏

古诗词名句欣赏诗词名句的鉴赏赏析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译文] 在和煦的春光下,得意洋洋地骑马疾驰,一天之内就把整个长安的繁花胜景看完了。

[出自] 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龌龊: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谨局促。

放荡: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译文】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

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赏析: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

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

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看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诗人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就仿佛一下子从苦海中超度出来,登上了欢乐的顶峰。

所以,诗一开头就直接倾泻心中的狂喜,说以往那种生活上的困顿和思想上的不安再也不值得一提了,此时金榜题名,终于扬眉吐气,自由自在,真是说不尽的畅快。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人得意洋洋,心花怒放,便迎着春风策马奔驰于鲜花烂漫的长安道卜,人逢喜事精神爽,此时的诗人神采飞扬,不但感到春风骀荡,天宇高远,大道平阔,就连自己的骏马也四蹄生风了。

偌大一座长安城,春花无数,却被他一日看尽,真是“放荡”无比!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成,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

因而,这两句诗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两个成语。

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

这时候的长安,正春风轻拂,春花盛开。

城东南的曲江、杏园一带春意更浓,新进士在这里宴集同年,“公卿家倾城纵观于此”(《唐摭言》卷三)。

新进士们“满怀春色向人动,遮路乱花迎马红”(赵嘏《今年新先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必资清谈书此奉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