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家的孩子不自信”:孩子的不自信,源于父母的教育方式
浅谈在家庭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年$月%上&浅谈在家庭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姚红英刘海霞!滹沱河学校"河北正定050800#在平常和家长的交流中"听到不少这样的问话$%老师"你说我那孩子是怎么回事"让他去做点什么事"他总是说$%我不行&或者说%我不会&’其实这是孩子缺乏自信心的一种表现’到底怎样才能让他自信起来呢?这些家长的共同点都是把目光盯在孩子身上(而从来不曾想过$%孩子的不自信和我有没有关系呢&’现在的父母希望孩子进步快"老说孩子慢)希望孩子细心"老说孩子粗心)希望孩子胆大"老说孩子胆小)希望孩子聪明"老说孩子笨’孩子的不自信的根源是家长过分不信任或挑剔所造成’一(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榜样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孩子的模仿性很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很重要的影响’在孩子面前"做父母的要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心"特别是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决不能在孩子面前流露出畏难情绪’因为父母是孩子身边的一面镜子"孩子最初的自信来源于父母言传身教’例如下跳棋"家长故意跳错"把赢的机会给他"当他看到你输了"要安慰你时"你要用自己的不服输的精神和顽强的斗志去感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用这种方法去激励他"会激起他勇敢的再来一次的决心"不甘心落后于别人的斗志’二(要相信孩子"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过$%凡是儿童能自己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孩子到1岁时"便已有了强烈的要求%我自己来&的愿望"家长要应势利导"尊重孩子的愿望"相信孩子’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一#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3~4岁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服(鞋袜(入厕(饭前便后洗手(收拾玩具等’到5+6岁可以进一步让孩子自己洗漱(洗小件衣物如袜子(手绢等’放手让孩子去做"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千万不要嫌孩子这干得不好"那做得不对"就干脆不让孩子插手’这无异就是在向孩子暗示$他没有能力做好这些"剥夺了孩子学习(发展机会"从而造成孩子处处依赖他人的不良心理"丧失自信心*二#让孩子分担适当的家务孩子虽小"也应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帮妈妈擦擦桌子(摆摆碗筷(择菜(洗菜(洗碗等等’不要把孩子当作温室里的花朵"更不要怕孩子做不好或打破餐具或茶具而扼杀了孩子的学习潜能’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婴幼儿也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常常%不自量力&"但这种%我自己来&的愿望却体现出孩子旺盛的生命力’只要家长认为他行"相信他行"孩子就自然会产生自信并主动去动手动脑"勇于探索(尝试(从而获得较快的发展’因此基于信任孩子这一点"家长应常说%你能行&这句话"并尽量满足孩子%我自己来&的需求’中央电视台在,生活空间-中曾报道过一名3岁幼儿"她看见妈妈在用拖把拖地"她也抢着去拖"聪明的妈妈便让她扶着拖把的一端"也来拖了几下"满足了她的要求"并使她感到%我行&’这种信任的感觉对孩子很重要"是自信的基础’两年后"中央电视台在,生活空间-又一次报道了那个幼儿"这时5岁的她已表现出高度的自信’思维活跃(胆大(有主见(活泼开朗’三(多给孩子一些赏识(鼓励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鼓励正是肯定一个人*特别是儿童#的具体表现"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所必需的’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周弘"这位南京市普通的工厂技术员就是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将双耳全聋(智商平常的女儿周婷婷惊人地培养成材"创造了一系列不平凡的奇迹$女儿小学学习跳了两级)八岁圆周率小数点后一千位数字倒背如流)十岁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并光荣地受到江总书记的接见)十六岁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二十岁至今在美国最著名的聋人大学++盖劳德特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2002年"荣膺首届海内外中国妇女十大人物*排行第六#’他第一次让女儿做应用题"十道题她只做对了一道’按说作为家长应该发火了"可是他并没有发火’他在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勾"错的地方却没打叉"并发自肺腑地对她说$%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十道就对了一道"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做都不敢做哟&.8岁的小女儿听了这些话"自豪极了"于是越做越爱做"一次比一次对得多’升初中考试时"数学居然考了99分’消息见报后"不少残疾儿童被送到周弘门下"周弘用%赏识&教育的方法"使这些儿童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周弘常说的一句话是$%哪怕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要眼含热泪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他的一句名言是$请把你的食指收起来"多对孩子竖起大拇指.周弘的%赏识&教育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应多给予孩子赏识(赞美(肯定(鼓励’这样才能树立向上的信心"鼓起勇气"大胆地往前走’四(允许孩子犯错一个不曾犯错的孩子"他就永远不能够成长’当你的孩子犯了错以后"父母应该与孩子去面对他的过错与失败"要接受孩子的失败(挫折与过犯"并给他机会为自己所犯的错做出解释"之后"父母再帮助孩子找出失败的原因"鼓励他再次尝试’如此一来"孩子的自信心在不断尝试中得到保护’切忌$不断指责(挖苦孩子的过失’或经常以孩子曾经犯下的过错"做为现在的提醒’作为家长要坚信孩子%行&"要持之以恒地相信孩子%行&"这是让孩子心灵舒展"生命和谐的秘诀"多对你的孩子竖起大拇指"相信你的孩子一定会变得越来越行的.[摘要]孩子的不自信许多时候源于家长的地究不信任或挑剔所造成"家庭教育也要有一定的方法’[关键词]家庭教育)自信心)赏识教育310。
孩子胆小不自信怎么办

孩子胆小不自信怎么办原因:1、父母的过度保护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祖宗”,都怕孩子磕着、碰着,现在的家长也是给孩子过多的保护,父母时时刻刻陪在孩子身边,孩子已经习惯被人保护的感觉。
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极度安全的情况,孩子很少自己1去尝试的机会,故遇到陌生的人和事,就会从心底产生恐惧2、生活圈子小,没有接触外面的世界有一些孩子其实她是有自信的,很多时候也能胜任一个责任,但是由于孩子内心你自卑,缺乏眼见,总担心自己说错、做错,从而不敢与人交流,平时接触的人都是固定的,在遇到新人,孩子就属于那种腼腆型的,这种心理还有可能延至到长大成人,也就是我们说的社恐这一类,不善与人交流,不敢在陌生场合表达自己,这都是从小的胆小、懦弱心理发展起来的。
做法:1、多制造和小伙伴接触的机会小孩子都是天生的,在安全的环境,父母不要老把孩子圈在自己的身边,应该多让孩子接触同龄人,养成喜欢和同龄人玩耍的习惯,通过交往让孩子体会到其中的快乐和好处,这样孩子才能够在将来与人相处的更融洽.2、减轻孩子的恐惧心理帮助孩子改掉胆小的心理,首先从孩子内心做出改变,比如孩子害怕去闪电、雷电,是因为不知道其中的原理,父母可以给孩子讲它是怎样产生的,孩子知道真相,也就不会觉得那么可怕了,不论遇到什么大事,站在孩子内心恐惧的角度出发,相信孩子可以跨越内心的那道门槛。
3、父母要多鼓励,少打击孩子年龄小,不懂的事情还有很多,怕事、不敢做都是正常的,如果孩子懦弱、胆小,一定不要用恶语去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样会打击孩子的勇气和信心,孩子更容易养成自卑心理。
正确的做法是积极正面的鼓励孩子,身后有父母的支持才更有信心去争面对。
4、让孩子提前熟悉陌生的环境比如孩子怕黑这一问题·,就有可能对环境不熟悉,或者莫名对黑暗产生恐惧。
这时,父母可以带孩子去熟悉自己的房间,每个角落都是安全的,适应环境,并让孩子明白,黑暗知识没有了光量,周围的一切都没改变。
小学生自卑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小学生自卑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自卑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能力或者形象产生一种否定、负面的评价和看法。
在小学生中,自卑感常常出现,给他们的成长和学习带来不良影响。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自卑感的原因,并提供一些处理方法。
原因一:学业压力小学生在面临学业压力时容易产生自卑感。
他们面临着课业要求的提高、考试评价的压力以及与同学之间的竞争等。
在这个过程中,当他们不能取得满意的成绩时,容易感到自己不如他人,产生自卑情绪。
处理方法一:设定合理目标家长和老师在设定学习目标时应该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避免将过高的期望压在孩子身上。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应该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制定适当的目标,减轻他们的学业压力。
处理方法二:鼓励积极思维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鼓励小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等方式,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同时,要在他们出现困难或者失败时,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原因二:社交困难小学生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需要逐渐适应集体生活,与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然而,有些孩子可能由于性格内向或者过往的不良经历,难以顺利地融入群体之中,从而产生自卑感。
处理方法一:培养社交能力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与小学生进行互动,引导他们与他人建立联系和友谊。
同时,可以鼓励他们参加一些团体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
通过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小学生可以逐渐树立自信,并减少自卑感。
处理方法二:倾听和支持当小学生面临社交困难时,家长和老师应该倾听他们的心声,并提供感受到关心和支持的机会。
他们可以通过与孩子交流,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应该尊重孩子个体差异,给予他们一定的宽容和理解。
原因三:外貌和身体差异小学生在外貌和身体上的差异容易成为自卑感的来源。
他们可能受到同学的嘲笑或者自身对自身形象的不满而产生自卑情绪。
处理方法一:树立正确的美观观念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教育和示范,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美观观念。
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及应对方法自卑心理是指一个人在自我评价方面产生的低自尊、不自信的心理状态。
在小学生中,自卑心理较为常见,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并提供一些应对方法。
一、原因1. 家庭环境小学生的自尊感受往往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如果家庭关系紧张、父母过于严厉或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可能会感到无法满足父母的期望,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2. 学业压力小学生面临着日益增加的学业压力,包括考试成绩、作业负担和升学压力等。
如果他们无法达到自己或他人的期望,就可能产生自卑心理。
3. 同伴比较同龄的班级同学之间的比较也是导致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原因之一。
当一个孩子发现与他人相比存在差距时,他可能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从而产生自卑感。
4. 身体形象由于身体的发育差异,小学生之间的身体形象也是导致自卑心理的原因之一。
当一个孩子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够理想时,会对自己的外貌产生负面评价,进而影响自信心的建立。
二、应对方法1. 鼓励与支持家庭是小学生塑造自尊感的重要环境,在家庭中,父母应鼓励和支持孩子,在他们取得进步时给予肯定,并接受他们的不完美之处。
2. 培养兴趣爱好通过培养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从而增强自信心。
学校和家庭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和活动来满足孩子的需求。
3. 构建积极的人际关系培养小学生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力,包括与同学、老师和家人的良好沟通。
鼓励他们参加团队活动和社交场合,增加与他人的互动,并从中找到支持和鼓励。
4. 健康教育小学生对于身体变化和外貌评价的敏感性较高,学校可以加强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身体形象,并形成积极的身体意识。
5.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困难。
学校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多个解决方案,并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面对挑战。
总结: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包括家庭环境、学业压力、同伴比较和身体形象等。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自信心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让孩子充满自信心,他们才有可能更好地融入社会,获得成功。
因此,家长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首先,家长应该给孩子以肯定的鼓励。
孩子们需要父母
的鼓励,以便在日常生活中取得成功。
当他们做出成绩时,家长应该给予鼓励和赞赏,而不是挑剔或斥责。
此外,家长也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让他们接触新的环境,增强自信心。
其次,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人选择。
孩子们不受拘束,
可以自由选择,并有机会发挥自己的能力。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强加自己的意见,也不要指望孩子能够完全满足家长的期望。
只有当孩子自己有信心去做某件事,他们才能够取得成功。
此外,家长还应该给孩子足够的空间。
孩子们在家庭中
会受到很多压力,所以家长应该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探索自己的能力,培养自信心。
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制定明确的目标,并给予他们实现目标的支持。
最后,家长要做好自己的职责。
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安
全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到安全和保护,并且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支持。
家长的友善、耐心和仁慈,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自信心。
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自信心方面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采
取有效的措施,给孩子以肯定的鼓励,尊重孩子的个人选择,给孩子足够的空间,以及做好自己的职责,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拥有更好的未来。
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个性形成的影响

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个性形成的影响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进步,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家庭教育方式对于幼儿个性形成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
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家庭教育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本文就来探讨一下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个性形成的影响。
首先,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幼儿个性形成的影响非常大。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但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却因人而异。
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喜怒无常、教训居多,往往会让孩子不自信、胆小怕事甚至抑郁。
反之,如果父母采用理性教养的方式,由鼓励和正面引导孩子成长,就会让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个性。
因此,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应该以科学理性的态度来引导孩子,多表扬和鼓励孩子,避免暴力体罚、责骂和压抑等不恰当教育方式。
其次,家庭环境对幼儿个性的发展和成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可以给孩子提供充足的精神营养和资源,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而一个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则会让孩子心理承受过大,造成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的出现,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成长。
因此,家庭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多关注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和温馨的生活环境。
最后,教育内容对孩子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教育内容包括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它对孩子的认知和行为习惯形成有重要作用。
如果家长引导孩子重视学习过程,注重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孩子探究问题、积极思考的能力和创造力,那么孩子就容易形成自信、乐观、开朗、聪明等良好的个性特点。
但是,如果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鼓励孩子浮躁、懒惰,让孩子沉迷游戏和电子产品,那么孩子的个性就会趋于弱化和消极。
总而言之,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个性形成的影响是具有重要的作用的。
父母应该注重自身的教育素质,倡导科学、理智、启发式、积极向上的教育方式,避免采用过于严苛或者过于纵容的态度来教育孩子。
此外,家庭环境和教育内容也需要重视,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学习氛围,帮助孩子形成积极、健康、自信和独立的个性。
浅谈小学生自信心不足的原因及培养对策 (2)

浅谈小学生自信心不足的原因及培养对策摘要:自信心是一个人的潜能源源不断地得以释放的精神源泉。
良好的自信心理,对一个人成长十分重要。
家长、教师的疏忽很容易使学生丧失自信心,产生自卑感。
那么小学生自信心不足的原因有哪些呢?有什么培养对策呢?家长、教师两方面都不容忽视。
关键词:自信心培养尊重鼓励正文:自信心是一个人的潜能源源不断地得以释放的精神源泉,是个体心理长期发展的产物,它反映了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与生活态度。
良好的自信心理,对一个人成就事业十分必要。
但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往往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子女若未能达到他们的要求,有些家长的愤怒、失望、冷漠或冷嘲热讽,常使孩子无所适从,感到压抑,导致自信心缺乏;在学校,我们有些老师往往因学生达不到设定的学习要求,便批评、讽刺,打击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产生自卑感和胆怯心理,丧失了自信心。
学生缺乏自信心,就往往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制约学生的行为,束缚学生的思维,使学习有始无终。
造成小学生自信心不足的原因有哪些呢?1、自身素质影响由于遗传因素,生理发展,家庭环境和教育的不同而造成的容貌、性格、能力、行为、智力等方面的差异,而感到“已不如人”,缺乏积极的身我体验,怀疑自我价值。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自信心的形成。
2、家长溺爱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家长溺爱、迁就,遇事大包大揽,重视智育忽视孩子能力的培养。
有些老师(包括我自己)也把小学生视为柔弱的个体,总觉得他们太小,担心这,担心那,总是尽自己所能为学生做各种事情,解决各种问题,来自家长、老师的这些过度的照顾,呵护、关爱,使小学生不但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独立性,一遇困难就不知所措,而且更易遭受挫折、失败,造成自卑。
3、过度严厉有个别家长教育方式过度严厉、粗暴、甚至苛刻,要求孩子事事听从自己,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
有的家长则盲目地拿别的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相比,这样比掉孩子的自信心,使其认为自己很笨,很差。
浅谈在家庭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浅谈在家庭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在平常和家长的交流中,曾听到不少这样的问话:“老师,你说我那孩子是怎么回事,我从来都没说过他笨,可他就是那么不自信,让他去做点什么事,他总是说:‘我不行’,你说急不急人。
到底怎样才能让他自信起来呢?”其实这些家长的共同点都是把目光盯在孩子身上、而从来不曾想过:“孩子的不自信和我有没有关系呢”。
其实孩子的不自信的根源在于家长身上,是家长心理,素质有欠缺而对孩子往往过分不信任或挑剔所造成。
信任,其实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动的字眼。
可是不少家长总认为孩子年纪小,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相信孩子。
当孩子迈出独立生活的步伐,要求自己吃饭时大人往往怕孩子弄脏、浪费而喂他;当孩子满心欢喜地自己穿衣服时,大人却为了赶时间而麻利地给孩子穿上了;当孩子和小伙伴为抢玩具而发生争吵时,大人总会怕自己的孩子吃亏而挺身而出。
这此致父母自然是爱孩子的,但这种不信任的爱却让孩子丧失学会照顾自己,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往,甚至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从而学会生存的机会,并造就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独立人格的不自信孩子。
那么,家长在平时怎样做才能让孩子自信起来呢?一、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榜样。
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
孩子的模仿性很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很重要的影响。
在孩子面前,做父母的要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心,特别是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决不能在孩子面前流露出畏难情绪。
因为孩子像是父母身边的一面镜子,孩子最初的自信来源于父母言传身教。
二、要相信孩子,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过:“凡是儿童能自己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孩子到1岁时,便已有了强烈的要求“我自己来”的愿望,家长应势利导,尊重孩子的愿望,相信孩子虽小但是具有巨大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从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
(一)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这主要是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做好自我有服务,如3—4岁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服、鞋袜、入厕、依前便后洗手、收拾玩具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我家的孩子不自信”:孩子的不自信,源于父母的教育方式
都说,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
为人父母都想给孩子最好的,而“自信”正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之一。
1
近日,有位宝妈在后台留言求助:她家的孩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变得越来越不自信。
小时候明明是很自信的一个孩子,在能够自己独立完成某件事之间,总能表现得跃跃欲试。
经常跟妈妈说:“我能行,我可以。
”而且小时候,孩子也非常乐观,自我感觉也非常好,很喜欢探索未知的事物,喜欢和小朋友一起交流,见到叔叔阿姨也会热情地打招呼。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曾经的自信心似乎慢慢丢失了。
在遇到某些困难时没有了当初的勇敢,变得唯唯诺诺。
嘴上会经常说这几句话:“妈妈,我不会!”“妈妈,我不敢!”“妈妈,我太笨了!”孩子变了,从自信变得懦弱胆小甚至自卑,他开始表现出被动、甚至还有些孤僻。
这位宝妈很疑惑,为什么孩子本来开朗的性格会变成这样。
她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不知道该怎么办?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成为自信的人。
因为充满自信的孩子,积极上进,乐观开朗,无论身处何处总能闪闪发光,注定能够走出更远的路,见更多的风景。
属于孩子的自信,将会是他们一生最坚实的铠甲。
而不自信的孩子,不主动,不合群,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不自信的孩子,做事不敢尝试,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到,最后容易一事无成。
2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不自信呢?其实很大程度上来说,孩子的自信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言行举止、教育方式时刻都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展。
你是不是经常这样?
◇追求完美追求完美的家长,往往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严苛,凡事都要求孩子做到尽善尽美。
于是经常对孩子的成果挑三拣四,指出各种毛病,并且要求孩子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老是挑孩子的毛病,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做什么事情都不行,慢慢地就会变得自卑、不自信。
◇期望过高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总是喜欢拿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
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只看到孩子的缺点。
无论孩子做了什么都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长久下来孩子只会觉得自己无能,自信心全无。
◇包办过多太多的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生活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希望孩子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习上,极少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但是家长一直不让孩子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就不会发现自身的能力,时间一长,自信心也就丧失了。
◇恐吓孩子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很多家长都会犯这样一个错误,便是恐吓教育。
当孩子调皮捣蛋时,恐吓威胁孩子很有效。
殊不知,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不安和恐惧,慢慢地变得懦弱、不自信。
3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写道:“自信须从幼年培养,不然成年后再作补救,往往事倍功半。
”幼时是成年人的基础,很多习惯的养成以及性格塑造成年之后几乎很难发生改变。
一个人如果在幼时埋下自卑的种子,这一生将很难根治。
因此当孩子不够自信时,家长一定要做到以下这几点,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肯定孩子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父母的肯定,会带孩子带来无穷的力量。
来自父母的肯定,才是小孩子最需要的赞赏。
所以千万不要拿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要让孩子跟自己比,一点一点进步。
◇尊重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要把孩子当成你的附庸品,更不要强迫孩子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
我们要把孩子看成一个大人,从小为孩子树立一个平等的观念。
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之上爱他,才会让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相信孩子有句话说得好:父母越信任孩子,孩子就越容易成功。
所以家长一定要相信孩子的能力,要对孩子的付出给予肯定。
多给孩子赏识和认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
◇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孩子能够做成一件事情,那么他就会从中获得成就感,进而就能有效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所以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从中提升自信心。
当孩子不想做,想要退缩时,家长可以多加鼓励鼓励。
◇给孩子自己做选择的机会比如周末带孩子出去玩,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询问孩子想要去哪里玩。
如果家长已经有了目标,可以采用二选一法,给孩子选择的范围,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以此增加对自己的信心。
自信,对于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
有自信,孩子才敢于表现自己,敢于让其他人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所以家长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自信了,才会更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