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提浓缩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小型提取浓缩机组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规范TNH-50型小型提取浓缩机组操作。
适用范围:TNH-50型小型提取浓缩机组操作。
责任:TNH-50型小型提取浓缩机组操作人员按本规程操作,实训基地负责人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
程序:1.操作前准备1.1键入清水通电加热循环洗锅。
2.生产操作2.1中草药从投料口加入后进水稀释;中草药与水的比例为1:10,水溶液浓度约主罐2/3为宜。
提取主罐通电加热并控制夹套蒸汽压力在0.09Mpa 以内,即进入了前煮工艺。
2.2提取主罐内药液沸腾时,开启由提取主罐进入冷凝器的二次蒸汽进口锅,同时关闭由浓缩器进入冷凝器的二次蒸汽进口阀,开启冷另冷却器冷水进口阀门和回流阀门进行热回流循环提取。
2.3提取罐内药液沸腾40-50分钟后,打开提取器药液出口阀,开启物料泵,药液通过视筒和管道过滤器进入浓缩器内,直到提取罐内热的药液全部抽完。
此时,关闭出料阀门,浓缩器通电加热并控制夹套蒸汽压力在0.09Mpa 内,开启由浓缩器进入冷凝冷却器的二次蒸汽进口阀,开启真空泵进行低温浓缩,可提高物料的浓缩速度,并能有效保证热敏性物料的药效性。
2.4浓缩器蒸发产生的二次蒸汽经冷凝冷却器不断进行冷凝冷却并回收,物料继续进行浓缩,直至浓缩成所需比重(1.05-1.25)的流浸膏排出,为下道工序备用。
2.5乙醇做溶媒进行提取时,可以回收浓度为50%左右的乙醇。
此时提取罐内温度一般为60-70℃之间,并维持恒定。
2.6提取含有芳香油的中草药,可通过提取器回收少量芳香油,此工艺在常压煎煮过程中实现,此时应关闭溶剂罐进口,打开芳香油出口,直到出油时(由玻璃管观察),开启回流口少许,芳香水回流主罐内,芳香油不断排出。
2.7生产完毕,切断电源,关闭设备所有阀门,开排气阀将余汽排尽。
开放料阀,将药液放至贮液罐内贮存备用。
然后按要求清洁设备,填写《实验精密仪器使用登记册》。
提取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提取岗位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标准的提取岗位操作规程,以确保操作的规范进行,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车间提取岗位的生产操作。
3、责任:岗位操作人员、岗位管理人员、车间管理人员、QA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内容:4.1 班前检查4.1.1 厂房及附属设施4.1.1.1 检查操作间的顶棚、四壁(包含窗户)、地面及其交接处是否干净。
4.1.1.2 检查操作间内的所有管道、风口、灯具及其与墙壁或顶棚的交接处是否干净。
4.1.1.3 检查进入操作间的水、电和汽供应是否正常,是否满足生产要求。
4.1.1.4 捕尘设施是否清洁、正常可用。
4.1.2 设备、仪器、仪表、量具、衡器4.1.2.1 生产、检验用设备是否已清洗,状态标志是否明显。
4.1.2.2 生产用仪器、仪表、量具、衡器等的适用范围和精密度是否符合生产要求,是否有状态标志及校验合格证,是否定置放置,性能是否良好,并符合生产和检验要求,处于待生产状态。
4.1.3 物料4.1.3.1 药品生产过程所原料是否有合格证或明显的标签标示可用。
4.1.4 文件4.1.4.1 生产用现行标准文件(提取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是否齐全。
4.1.4.2 上次记录或凭证是否填写完整;本次生产用记录和凭证是否准备齐全。
4.1.4.3 提取间有质量部QA检查员核发的清场合格证,说明提取间环境及室内的物品均符合生产要求。
4.2 生产前准备工作:4.2.1 岗位操作人员到达现场后,应先检查上一班次的清场情况,是否有清场合格证,并检查是否在有效期内,如超过有效期,则按本岗位“清场岗位操作规程”,进行清场。
4.2.2 领取或查验生产指令单和生产记录。
提取操作工(至少2人)要详细阅读产品生产指令和产品批配料记录的有关指令。
4.2.3 提取前再次核对原辅料品名、批号、规格、数量、标示含量、来源。
4.2.4 确认计量器具已清洁,必要时再次按照清洗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清洗和消毒。
提取车间提取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建立提取岗位操作规程,使其操作标准化、合理化,提高工作效率,防止过失,防止违规操作造成的安全事故,削减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和人身损害。
2. 责任:操作人员:按本标准操作规程进展提取操作。
QA 现场监控员、技术员:依据本操作规程监视提取的生产全过程。
3.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提取车间提取岗位的操作。
4. 内容4.1 生产前预备与检查4.1.1 确认操作间无上次生产遗留物料、文件及与本批产品无关的物料。
4.1.2 确认操作间地面、门窗、内墙已清洁干净。
房间清洁状态标识为“已清场”。
4.1.3 确认TQ9.0 型多功能提取罐〔或 TQ6.0 型多功能提取罐〕、DN800 型袋式过滤器〔或 DN600 型袋式过滤器〕、CG-10000 型煎液贮罐〔或CG-5000 型煎液贮罐〕、滤网、周转箱状态标识为“已清洁”,且在清洁有效期内。
4.1.4 检查各蒸汽压表、压缩空气压力表、温度表、安全阀的校验合格证是否在规定有效期内。
4.1.5 检查蒸汽管路的蒸汽压力是否在 0.2MPa 以上。
4.1.6 核对生产用文件,并依据批生产指令,填写好生产状态标识牌。
4.1.7 依据批生产指令确认待提取的物料名称、规格、数量、批号。
4.2 生产操作4.2.1 转运物料4.2.1.1 按投料提取罐次,将物料从称量配料暂存间转运至指定区域,必需分罐次转运。
不同罐次物料不得同时使用一台平板车或叉车转运,以免发生混药。
页 码:1生产治理文件编码: 拷 贝 号:题目:提取车间提取岗位标准操作规程修 订 人: 修订日期:审 核 人: 审核日期:批 准 人: 批准日期:颁发部门:质量治理部 生效日期:分发部门:质量治理部、前提取车间 文件编写/修订历史:本文件为首次修订制定日期:题目:提取车间提取岗位标准操作规程4.2.2投料4.2.2.1翻开提取罐出渣门压缩空气总阀门,当压力达 0.8MPa 时,将对应提取罐的出渣门掌握阀手柄调整到“关”的位置,此时出渣门关闭;将出渣门锁掌握阀手柄调整到“关”的位置,此时门锁紧;再将出渣门密封掌握阀手柄调整到“开”的位置,进气,此时密闭圈密封。
(岗位职责)提取岗位操作规程

(岗位职责)提取岗位操作规程某某某药业X X公司操作文件1、目的:建立提取岗位作业指导书,以保证中药材有效成份提取完全、使操作符合工艺规程要求。
2、范围:。
适用于提取岗位。
3、责任者:提取岗位负责人、岗位操作人员、质量管理人员。
4、内容:中药的提取操作。
5、程序:5.1、生产前检查5.1.1、投料前检查所用提取设备、容器具符合清洁要求,有清场合格标志。
需用的设备设施完好,有状态标志。
水、电、汽及阀门是否灵活正常,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5.1.2、计量器具测试范围符合生产要求,且有“检定合格证”。
5.2、按批生产指令单由领料员领取净药材,核对药材品名、规格、批号、数量、产地。
将药材用小车运到称量备料室,且要有专人检查复核,称量后做好状态标志,将已称量好的药材于粉碎室进行粗粉,称量。
分别装于塑料袋内,外套编织袋,做好状态标志。
及时填写批生产记录。
5.3、A药材提取岗位操作5.3.1、备料工序完成后,应于QA监督下严格按批指令由壹人称量壹人复核后,提取操作人员将料通过吊车吊到操作台上开始投料。
将提取罐上部投料口打开,按处方量将净药材粗粉投入提取罐中,中药饮片于QA监督下投料,且做好记录,打开提取罐进水阀门,向提取罐内加入13倍量饮用水,关闭进水阀门和投料口,打开冷凝水阀门和蒸汽阀门,加热至沸腾。
5.3.2、于煎煮过程中随时观察蒸汽压力表、温度表和提取罐压力表数值,且记录开始煮沸时间、温度。
蒸汽压力控制于0.1-0.2Mpa,温度控制于100℃左右,提取罐内压力控制于以0.2Mpa内。
控制蒸汽阀门,保持沸腾至工艺规定的煎煮时间,且不断从视窗中观察煎煮情况。
5.2.3待煎煮1h后,关闭蒸汽阀门,开启蒸发室真空阀门,观察真空表的数值,待真空值达到0.06Mpa时,打开提取罐的出液阀门,将提取液吸到蒸发室,关闭出液阀门。
蒸发室上挂状态标志,注明煎煮液名称、批号、数量、日期、操作者等。
5.2.4、打开提取罐进水阀门,加入10倍量饮用水,关闭进水阀门,打开蒸汽阀门重复之上煎煮操作,待煎煮1.5h后将提取液打入蒸发室。
稀氨水提浓操作规程

稀氨水提浓操作规程(暂行)一、本岗位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根据氨在不同压力和温度下溶解度不同,将来自膜分岗位的稀氨水,使用精馏的手段,用蒸汽加热稀氨水,使氨溢出,控制好温度,从而提浓稀氨水;生产出供硝盐生产用的合格气氨(氨含量达97%以上),同时回收软水;缓解碳化稀氨水量过多的困难,减少稀氨水的排放,变废为宝,提高氨的利用率。
二、本岗位的主要工艺原理根据氨在一定压力和一定温度下溶解度趋近于0,采用精馏的方法将氨和水有效分离,水溶液中氨的含量达到最低,从而生产出纯度高的气氨。
系统压力在0.28~0.30MPa,温度在135~140℃条件下,氨和水变成气态,在经过精馏塔各段冷却和塔顶冷凝器降温后,使水蒸汽变成液态而氨仍以气态形式存在,且控制冷凝器出口温度在35℃以下,使氨溶解度趋近于0,而氨以气氨的形式送往硝铵岗位使用。
三、本岗位的工艺流程膜分来的稀氨水分别从精馏的一、二填料段上部进入,经分布器均匀分布通过后通过波纹填料与下部上来的氨和水蒸汽接触换热初次升温,然后到精馏段的贮液段,通过精馏塔与再沸器的连通管到再沸器,通过再沸器列管时被列管外蒸汽加热到135~140℃,氨和水以气态的形式从再沸器的出口进入精馏段贮液段上部空液段时与稀氨水换热降温到86~90℃,然后进入一段波纹填料底部,在上升的过程中与一、二段上部下来的稀氨水换热降低到53~55℃,然后进入二段波纹填料底部,在二段波纹填料中与稀氨水继续换热降温到45~47℃后,进入塔顶冷凝器列管内被管外冷却循环水冷却到30~35℃,最后进入气液分离器,液体回流至精馏塔作为回流液。
气氨从气液分离器顶部送出至硝铵岗位使用。
精馏塔塔底釜残液(氨含量≤0.95%)去合成车间循环水系统作其补充水使用。
饱和蒸汽进入再沸器列管间与管内稀氨水换热,冷凝水到加压硝酸岗位的蒸汽冷凝液总管。
来自凉水泵循环水上水总管的循环水进入塔顶冷凝器列管间与列管内氨和水蒸汽换热,然后回到循环水回水总管。
提取车间醇沉岗位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一个提取车间醇沉岗位操作规程,使其操作符合工艺规程要求。
范围:适用于提取车间醇沉岗位。
责任者:车间主任、工艺员、操作人员、QA检查员。
规程:1.准备工作1.1.检查提取车间浓缩醇沉区卫生是否符合该区域清洁卫生要求,生产不同品种和更换批号时,必须取得清场合格证方可进行操作。
1.2.检查所使用设备醇沉罐、单效真空浓缩是否性能完好,有“设备完好”标牌,按清洁规程进行处理。
另外还需检查附属设备(泵、输液系统、仪器、仪表等)是否符合要求。
如紧固件应无松动,零部件齐全完好,润滑点已加油润滑,且无泄露,开关灵敏正常,输液系统清洁、通畅。
1.3.检查生产用具、容器,要求清洁干燥;容器外无原有的任何标记,符合要求。
1.4.接浓缩岗位药液,检查药液浓度和体积是否与所需浓度和体积(理论和经验)相付。
2.操作法2.1.根据需要从酒精库领取酒精,将浓缩药液用泵送入醇沉罐,在启动搅拌的条件下,加入计算使用酒精。
搅拌30分钟,静止沉淀24小时。
2.2.将醇沉上清液放出泵入真空减压浓缩锅,按该设备操作规程操作进行浓缩至所需浓度和体积。
醇沉沉淀物根据沉淀性能确定是否进行离心分离所醇沉液。
2.3.醇沉设备上挂设备运行状态标志,注明醇沉产品的名称、乙醇浓度、批量、日期、操作人等。
3.填写“醇沉工序生产记录”。
4.设备清洁或清场4.1.按“生产车间清场管理规程”(编号:SOP-PM-052-01)对标操作间进行认真清场,并按生产车间清洁卫生规程(编号:SOP-PM-016-01)和使用设备的“清洁规程”进行清洁。
4.2.填写设备清洁记录或清场记录,经QA检查员检查合格并签字后在设备上挂上“已清洁”状态标志。
5.符: 提取车间醇沉清场记录(样张)(R-PM-YL-021-01)。
提取车间醇沉清场记录。
浓缩机司机安全操作规程模版

浓缩机司机安全操作规程模版一、操作前准备1. 确保浓缩机及其周围环境整洁无杂物,排除障碍物。
2. 验证浓缩机的可用性和操作性能,如检查操作面板、供电、燃气等是否正常。
3.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滑鞋、护目镜、防护手套等。
二、操作过程1. 启动浓缩机时,应按照操作手册的指示进行操作,严禁任意操作或强行启动。
2.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保持专注并密切注意浓缩机的运行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
3. 必须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严禁随意更改或跳过流程。
4.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检查并保持各个部件的正常工作状态,如压力表、液位计等,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维修人员。
5. 对于涉及到化学品的操作,应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严禁随意混合或滥用化学品。
三、应急处理1. 在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燃气供应,并向管理部门报告。
2. 必须熟悉应急设备的位置及使用方法,在危险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
3. 在处理事故或应急情况时,要保持冷静,采取安全措施,避免二次事故发生。
四、操作注意事项1. 严禁擅自改变设备设置、参数或进行非正常操作,必须按照操作手册进行操作。
2. 严禁在设备运行时离开操作岗位,必须全程监控设备运行情况。
3. 在操作过程中,严禁离开设备或转移注意力,必须全神贯注,避免因分心而导致事故发生。
4. 在操作过程中,严禁将手指或其他物体伸入设备内部,以免发生危险。
5. 在启动或停止设备时,应注意周围人员的安全,确保无人接近或受到伤害。
五、设备维护保养1. 定期检查和维护浓缩机设备,确保各个部件运行正常。
2. 及时更换磨损的零部件,更新设备软件或固件,保证设备的安全性能和正常运行。
3. 记录设备维护和检修情况,建立完善的维护档案,定期进行检查和复查。
六、员工培训与考核1. 对浓缩机司机进行安全操作培训,介绍操作规程、应急处理和注意事项,并进行相关考核。
2. 定期组织技能培训和交流,加强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的提升。
污水处理带式浓缩压滤脱水机操作规程

污水处理带式浓缩压滤脱水机操作规程1、开机前准备工作1.1检查各润滑部位要有足够的润滑油(脂)。
检查气压系统管路和阀的联接处是否有泄漏。
检查泥、水、药管路中所有阀门是否灵活。
打开管路手动阀门。
1.2检查电源电压是否正常。
检查电器开关及滤带保护装置是否复位。
1.3开机前必须仔细检查滤带纠偏探测臂及机器终端的滤带超偏极限探测板位置是否正确,手动试验纠偏装置动作是否正常,否则盲目开机会严重损坏滤带、开关。
1.4开启自动加药装置。
PAM按2~4‰浓度配药稀释,参照进水流量计。
通用带机使进水系统流量计读数为2400l/h;调节干粉投加量为4.8~7.2kg/h。
1.5检查污泥液位是否正常。
1.6拨动工作方式选择开关, 选择工作方式.2、系统操作顺序2.1起动空压机、冲洗泵、浓缩段主传动、压滤段主传动,带机空运转。
2.2起动加药泵、污泥泵,对照加药流量计,相应调定加药泵转速,使得污泥絮凝成最佳状态。
这一过程是根据刚开始时的试验数据得出的,实际操作中应根据絮凝情况进行调整。
2.3观察进泥布料情况,重力脱水情况,调节电动阀门以控制进泥量。
2.4调定进料流量及理料板高度,观察絮凝和重力脱水效果,调整加药流量,以求得最佳絮凝效果下的最小加药流量。
2.5观察滤饼卸料厚度、滤饼含水率、调节污泥进料量,滤带张紧力,浓缩段、压滤段滤带运行速度,以获得最大生产量。
3、开机顺序3.1合上电源开关QF并锁紧电柜柜门,电源接通,信号灯亮。
自动加药装置处于工作状态。
3.2检查机器保护系统中各故障报警装置及急停按纽等是否灵敏、可靠,保护系统正常后,打开管路上相应阀门,将工作方式选择开关拨至“手动”工作方式,进行以下操作。
3.3按下“空压机”按纽,空压机起动,气缸动作,滤带开始张紧,大约需要5分钟时间。
确认气控箱气源总压力表指示压力正常,张紧压力正常。
3.4按下“冲洗泵”起动按纽,冲洗泵起动。
3.4按下“压滤段起动”、“浓缩段起动”按纽,主传动起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
建立水提浓缩岗位标准操作规程,使水提浓缩操作标准化,规范化,保证产品质量。
范围
水提浓缩岗位操作
责任
提取车间主任、技术员,提取班长,水提浓缩操作工。
内容
1 生产前准备
1.1 提取班长接收车间技术员发放的批生产指令/记录及其它相关配套文件,核对检查,确认无误。
1.2按“上、下岗位交接管理管理规程”(SMP.SC-SG-14)规定接收煎煮工序传来的水提药液,核对需浓缩药液的品名、批号、数量等,确认与批生产指令相符,状态标志齐全,有企业检定合格报告书及车间质量监控员签发的“流转证”。
1.3 检查生产场地是否挂有厂房“已清洁”标志,并在有效期内;确认无上次生产遗留物,并有上批次生产的“清场合格证”(副本)。
1.4 检查操作间的外循环式真空蒸发器是否挂有“完好”和“已清洁”标志,且在有效期内。
1.5 生产操作人员着装正确、整齐,个人卫生符合要求。
1.6 水电汽供应正常。
1.7 工艺用水符合饮用水标准,有企业检定合格报告书。
1.8 上述检查确认无误后,由提取班长更换现场所用标志。
摘下厂房、设备状态标志及清场合格证副本,贴附于批生产记录指定位置;挂上本批生产状态标志,厂房加挂“生产运行中”,设备加挂“设备运行中”,注明产品名称、规格、批量、生产日期等。
1.9 及时填写检查记录并签名,开始进行生产。
2. 操作过程
依照工艺规程及批生产指令的规定用外循环式真空蒸发器进行提取药液的浓缩操作。
2.1 用外循环式真空蒸发器进行的浓缩操作
2.1.1关闭蒸发器所有放空阀门及进出料阀门,启动射流真空泵,开启射流真空泵及蒸发器所有真空阀门,使真空系统真空度达到0.07-0.08MP a,同时开启冷却水阀门,使冷却系统开始工作。
2.1.2 加料
开启提取液贮罐放料及蒸发器进料阀门,将药液吸入至加热室,至视镜时,关闭进料阀门,初始加料结束。
2.1.3 蒸发
开启蒸汽进汽阀门,加热。
使蒸汽压力保持在0.01~0.2mpa之间;蒸发器温度在70~80℃之间;真空度在0.05~0.075mpa之间,随时通过调节通入蒸汽量来调整温度及真空度,保持稳定蒸发。
2.1.4 当蒸发稳定后,开启并调节进料阀门使进料与蒸发保持稳定,直至贮罐内药液全部浓缩完毕时止。
2.1.5 抽样检测
蒸发器抽样检查密度:关闭蒸汽阀门及真空阀门,打开放空阀门,使蒸发器停止工作,打开加热器下端取样阀门,如不符合要求则需关闭放空阀门,重新开启真空及蒸汽阀门,使系统正常操作。
2.1.6 放料
经检测相对密度达到工艺规程要求后关闭蒸汽阀门和真空阀门,关闭真空泵,打开母液罐排水阀门,排出母液。
打开放空阀门使蒸发器处于常压状态。
打开放料阀门将浓缩液抽入球形真空蒸发器浓缩或冷冻沉淀罐。
2.2 通知车间质量监控员检验,检查合格并取得后,按“上、下岗位交接管理管理规程”(SMP.SC-SG-14)与下工序办理交接手续或开具请验单,检验合格后入冷库。
2.3 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应随时按批生产指令要求,将工艺参数、操作时间等及时填入批生产记录中。
3. 操作结束
3.1取下“生产运行中”状态及“设备运行中”状态标志,换上“待清洁”标志。
3.2清洁
3.2.1按“外循环式真空蒸发器清洁规程”(SOP.SC-SZ-22)对所用设备进行清洁。
3.2.2 按“一般生产区厂房清洁规程”(SOP.JS-CF-04)清洁操作间。
3.2.3 将所用清洁工具送回清洁工具间按“一般生产区清洁工具清洁规程”(SOP.JS-GX-04)清洁后按规定存放。
3.2.4 清洁完毕,检查合格后摘下厂房、设备“待清洁”标志,加挂“已清洁”状态标志,注明清洁人、清洁日期、清洁有效期等。
3.2.5 及时认真填写清洁记录。
3.3 清场
3.3.1按“清场管理规程”(SMP.SC-SG-04)进行本岗位清场工作。
3.3.2清场结束后,及时填写清场记录;由质量管理部监控员检查并签
发“清场合格证”(正、副本),并在“清场记录”上签字,注明日期。
清场记录、“清场合格证”(正本)及上批次“清场合格证”(副本)纳入本批次生产记录中,本批次“清场合格证”(副本)留在生产现场为下一批次生产前检查凭证。
3.4 将本批生产操作的有关记录(包括批生产记录、运行状态标志、原辅材料合格证、清场合格证等)汇总整理,检查无误后交提取班长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