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简介
陆游简介

陆游简介2019-5-19 CHINA郑州陆游简介一、生平简介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著名诗人,曾在川陕一带从军九年。
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并称南宋四大家,著有《剑南诗稿》等。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二、正史介绍※头角峥嵘:遭权臣压,顺其自然※陆游自幼聪慧过人,12岁即能为诗文。
身处乱世,剑法精通。
不谦虚地说,颜值极高,却偏偏文武全才。
更要命的是,文能独尊诗坛,武可勇冠三军。
晚年回忆录中,记得很清楚:《太息》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
——————————————————《观大散关图有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醉歌》读书三万卷,仕宦皆束阁。
学剑四十年,虏血未染锷。
这是扎扎实实的童子功。
1153年,陆游赴临安赶考。
主考官陈子茂阅卷后取为第一。
谁知,居然得罪了权倾朝野的宰相秦桧。
秦桧之孙秦埙,也是本届考生。
第一名的位置,原本是要留给他的。
秦桧大怒,怪罪主考官。
恨屋及乌,顺带记了陆游一笔。
次年,礼部考试在秦桧指使下,陆游自然落榜。
因秦桧大人总惦记着,陆游仕途不畅。
他不惶恐,不着急,不屈身。
一切顺其自然。
所幸,没多久,秦桧死了。
※初入官场:与体制斗,挫而愈强※1158年,34岁的陆游初入仕途。
先任主簿,再调京师,负责公文校对(八品)。
官位虽小,但陆游做得很当回事。
朝廷鼓励大家提意见,陆游当真了。
先是怼臣僚。
非宗室外戚,即使有功,也不应随意封王爵。
再是怼皇上。
高宗酷爱玩物,此事“亏损圣德”,请彻底杜绝。
诗人陆游的简介

诗人陆游的简介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诗人、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作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存诗93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陆游生活的时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不断向南迁移,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
少年时代的陆游就不得不随着家人逃难,饱尝流离失所的痛苦。
陆游从小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渴望国家重建的品格。
为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理想,他特别注意学习兵书。
20岁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
然而直到四十多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
不到一年的军中生活,在陆游的生活和创作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他身着戎装,来往于前线各地,抗敌将士的艰苦生活和爱国热情,极大地开拓了他的诗歌境界,豪迈而悲壮也成为他一生诗歌创作的基调。
陆游的诗歌不仅始终贯注着炽烈的爱国热情,而且同情当时人民的疾苦。
忧国和忧民的思想在他的作品里交织在一起。
他在《太息》、《秋获歌》等诗篇里,揭露了官僚和豪强对下层人民的剥削,同时又真切地写出了下层人民勤劳、善良的优秀品质。
除了诗歌作品,陆游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
这些作品有的记生活琐事,有的议论国计民生,有的叙述友人事迹,但都贯穿以爱国情感,有很强的感染力。
陆游一生饱经忧患,对普通人民所处的环境有充分的了解。
他的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同代诗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
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
然而,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她离婚。
陆游的简介

陆游的简介陆游的简介简介,即简明扼要的介绍。
是当事人全面而简洁地介绍情况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它是应用写作学研究的一种日常应用文体。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陆游的简介,欢迎阅读与收藏。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人物生平家世背景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
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要典籍。
[1]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亦出身名门。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
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
宋朝爱国诗人陆游简介

宋朝爱国诗人陆游简介宋朝爱国诗人陆游简介导语:爱国诗人陆游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是不言而喻的,除了这方面,在史学和书法方面他也有惊人天赋,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宋朝爱国诗人陆游简介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陆游(北宋宣和七年十月十七-南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廿九,公元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诗人、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后人每以陆游为南宋诗人之冠。
陆游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
陆游曾经请求废除凌迟,《请除凌迟刑》云:“肌肉已尽,而气息未绝,肝心联络,而视明尤存。
感伤致和,亏损仁政,实非圣世所宜遵”,但未被朝廷接受。
生平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
陆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时太傅陆轸,祖父陆佃,父亲陆宰。
当时正值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女真族)侵略的年代。
出生次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他于襁褓中即随家人颠沛流离,因受社会及家庭环境影响,自幼即立志杀胡(金兵)救国。
家庭虽带给陆游良好的文化熏陶,尤其是爱国教育,但也带来婚姻上的不幸。
他20岁时与唐婉结婚,夫妻感情甚笃,可是其母却不喜欢唐氏,硬逼他们夫妻离散,唐氏改嫁赵士程,陆游亦另娶王氏为妻。
离婚后陆游非常伤痛,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31岁游经沈园时,偶见唐婉夫妇,陆游在沈园墙上写了《钗头凤》词以寄深情,此后屡次赋诗怀念,直至75岁时还写了有名的爱情诗《沈园》。
唐氏读了陆游的钗头凤后悲痛欲绝,和了一首钗头凤,不久便去世了。
陆游“年十二能诗文”,学剑,并钻研兵书。
29岁赴临安省试,名列第一。
次年参加礼部考试,因名次居于主和派权臣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不忘国耻“喜论恢复”,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为秦桧所黜。
桧死,绍兴二十八年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绍兴三十年,召入敕令所,为删定官。
孝宗即帝位,赐进士出身。
后因力劝张浚北伐,发生部下将领不合的.情况,再加上主和派阻饶,朝廷立即动摇,而陆游亦被冠上“交结台谏,鼓唱是非,例说张浚用兵”之罪名而遭免职。
陆游简介

陆游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
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
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诗人陆游的相关资料介绍

诗人陆游的相关资料介绍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是南宋出名的文学家,爱国诗人。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诗人陆游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陆游资料简介陆游出生在名门世家,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关于他是什么朝代,一直存在争议不过是因为宋朝当时的分类,他刚出生的时候北宋还没有完全灭亡,正在垂死挣扎中,所以对于他到底是南宋还是北宋有些人抱有疑虑。
不过,陆游确实是正宗的南宋人,他主要的活动朝代也是南宋,所写的诗句,很多也是描述南宋的情况。
陆游从小就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人,这一点和家庭有关,因为陆游出生名门,家庭受北宋灭亡的动荡影响比较大,家族里的人都是爱国人士,对于朝代的更替有着不同于别人的想法。
陆游学成之后,本来在南宋为官,但是却被秦侩罢黜,仕途不顺,所以他的诗词作品大多是感怀类较多,有多国家政治形势的感叹,也有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
当金国来犯的时候,陆游的主张一直是积极抗战,虽然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制,但依旧暗中联合爱国人士,主张反抗金国,但是当时整个南宋都处于一片祥和之中,上至君主,下至百姓都没有看到战争的残酷,所以对于国家的存亡也丝毫没有感觉,所以南宋到底还是举国投降,这让陆游非常郁郁,写下的一篇篇诗句都是感慨国家灭亡,君主不勤的。
陆游可谓是生不逢时,他本是名门出生,一辈子仕途顺利,但是国家的动荡最后还是波及到他个人身上,让他的诗词从花前月下渐渐的变成感怀诗词。
陆游写的爱国诗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陆游一生都在主张抗金,虽然多次遭受打击,但是这些丝毫不减陆游的爱国热忱,更因此留下了许多爱国诗作,流传千古的《示儿》一诗,便是陆游死时所做,“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临终示儿,即使是临死前依旧不忘统一祖国的心愿,可见他的一片赤诚之心,忠肝义胆!陆游在朝中也是主张抗金一派,却受到排挤,甚至是贬职流配,在多次免职和调配后,陆游看遍了百姓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人民因为战乱而苦不堪言的场面,自己也常常受到牵连,甚至不能让自己的家人过上稳定的生活,这一切的一切都让陆游觉得悲愤,所以在陆游的大多数爱国诗里,不仅有对国家统一的渴望,还有对百姓悲惨遭遇的同情,甚至也有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驰骋沙场的渴望,其中以《书愤》为最!《书愤》最后两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的简介

陆游的简介陆游中文名称: 陆游又名: 陆放翁性别: 男生卒年: 1125~1210国别: 中国正式发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钗头凤生平简介陆游,南宋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祖父陆佃,徽宗时官至尚书右丞,后被罢知亳州。
父陆宰,官朝请大夫,直秘阁。
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
他诞生和成长的年代,正当宋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女真族)进犯的时候。
陆游诞生的第二年,金兵即攻陷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他随父陆宰向南逃亡,在“经旬不炊”和夜闻金兵马嘶中,历尽艰辛,逃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后又逃归故乡山阴。
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群情激昂的抗敌气氛,给童年时代的陆游留下难忘的印象,并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他后来曾这样回忆道:“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
”(《跋傅给事帖》)陆游自幼好学不倦,自称“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
青年时代曾从江西派诗人曾几学诗,得到不少启发,但他并未受其束缚,又从前代大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等人的诗作中汲取滋养。
封建家庭虽然给陆游以良好的文化熏陶,特别是爱国教育,但也给他带来婚姻上的不幸。
他20岁时与唐氏结婚,夫妻感情甚笃,可是母亲却不喜欢唐氏,硬逼著他们夫妻离散。
离婚后,陆游非常伤痛,曾在10年后的一次偶然相遇中写了[钗头凤]词以寄深情,此后多次赋诗怀念,直至老年还写了有名的爱情诗《沈园》。
陆游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列第一,但因居于投降派权臣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于是受到秦桧忌恨,竟在复试时将他除名。
秦桧死后,孝宗即位,起初颇有抗金之志,主战派受到重视,陆游方被起用。
他积极向朝廷提出许多抗敌复国的军事策略和政治措施。
但由于张浚举兵北伐,部下将领不和,再加投降派掣肘,抗战终于受挫。
宋朝廷立即动摇,又走上屈服求和的老路;陆游也被加上“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黜还乡。
诗人陆游生平简介

诗人陆游生平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樊南生,汉族,南宋江西九江府浔阳县(今九江市)人,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理学家和政治家。
他是南宋时期的杰出人物之一,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陆游自幼聪明好学,学诗、书、史、经、法等多种知识,擅长诗文创作和书法艺术。
他曾多次担任官职,但因不愿妥协而多次遭贬。
在南宋末年,他积极参与反金复国运动,写下了许多抗金的诗篇和政论文章,被誉为“大宋的良心”。
陆游的诗歌风格独特,以“清新别致、含蓄典雅”为主要特点,有着高度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他的书法风格简练流畅,具有独特的韵律美和书法审美价值。
他的理学思想也深受当时士人的推崇和传颂,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文化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
陆游晚年居于江西九江,终日读书作诗,不断地思考中国的国家和民族命运。
1210年,他因病去世,享年86岁。
他的诗词、书法、政论、哲学思想等遗产被后世广泛传颂和推崇,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游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感情生活作者:佚名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琬结为伴侣。
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
不过,唐琬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她离婚。
陆游和唐琬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
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
真相:根据陆游自己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琬忍痛分离。
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琬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
这个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31岁的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
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琬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
两人互相寒暄了几句。
唐婉和丈夫便走了。
即使这时他已与唐琬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琬的感情并没有完全摆脱。
他想到,过去唐琬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去,这时唐婉命下人送来一壶酒和她亲自做的陆游爱吃的四碟小菜,陆游看到唐琬这个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不过下,一扬头喝下了唐琬送来的这杯苦酒。
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钗头凤陆游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琬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
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琬一眼,便怅不过去。
陆游走后,唐琬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词从头至尾反复看了几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声痛哭起来。
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于是也和了一首《钗头凤》词:钗头凤唐琬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唐琬不久便郁闷愁怨而死。
此后,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他六十三岁,“偶复来菊缝枕囊,凄然有感”,又写了两首情词哀怨的诗: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
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少日曾题菊枕诗,囊编残稿锁蛛丝。
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又写诗感怀:枫叶初丹桷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
诗人七十五岁时,住在沈园的附近,这年唐琬逝去四十年,“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重游故园,挥笔和泪作《沈园》诗:(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烟雨沈园中,恍恍惚惚间,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诗人,正缓步踱过伤心桥,踯躅在满地落叶中。
已无蝉声,也无画角,只有一个默然凝望断墙柳絮的老人。
诗人八十一岁,又作梦游沈氏园亭诗,写下了两首诗:其一是: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是: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这两首诗以梅花作为主要意象关联到一起,既表达自己的情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老而弥坚,至死不变,也寓示唐琬高洁的品行,坚韧的节操,更表现出两人的爱情,即使经历了尘世风霜,天荒地老,但不变依旧。
诗人八十四岁,离逝世只一年,再次重游沈园,怀念唐琬,此情至死难忘。
《春游》诗云: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自知不久于人世,仍然念念不忘当日眷侣,这个梦长达五十年——半个世纪,虽然仍自感匆匆,却赢得了天长地久,这正是诗人高尚的情操与崇高的精神境界。
从那首脍炙人口的《钗头凤》词、传说中唐琬的唱和开始,加上他几十年后陆续以沈园为题悼念唐琬的几首诗,陆游用自己的一生写下了一段流芳百世、凄婉感人的爱情悲剧。
陆游以梅花自喻,不过城南小陌的那株梅花,难道不是他情系一生的唐婉吗?她心如日月,情比金坚,似一朵高洁清雅的白梅,为情而落。
这朵白梅,就落在陆游的心里,从此,不再寂寞无主,不再黄昏独自愁。
就这样,为了一段承诺,他活到白发苍苍,只为守护那株清冷、冰洁的梅花。
文学成就作者:佚名他的诗集中现存诗9300余首。
大致能够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
这个时期存诗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
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诗2400余首。
这个时期是他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
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现存诗约近6500首。
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
“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
另外,在这个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
在陆游三个时期的诗中,始终贯穿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显,不但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学也是罕见的。
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
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作,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商隐完成七律创作上的“三变”(舒位《瓶水斋诗活》),又称他的七律当时无与伦比。
在陆游的七律中,确是名章俊句层见叠出,每为人所传诵,如“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黄州》);“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枕上作》)等。
这些佳作佳句,或壮阔雄浑,或清新如画,不但对仗工稳,而且流走生动,不落纤巧。
除七律外,陆游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当推绝句。
陆游的诗虽然表现着多彩多姿的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向看,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
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
陆游的很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但成为南宋一代诗坛,而且在中国文学享有崇高地位。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陆游的著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
《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存词130余首。
他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广为传诵。
陆游的名篇《书愤》、《示儿》、《游山西村》等选入中小学生语文课本,并在高考中出题频率较高(例如2010年全国课标卷)词陆游不但工诗,还兼长词。
因为他对这种诗体不甚注重,所以词作不多,现存词共有130首。
他的词也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的特色。
有很多词写得清丽缠绵,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如有名的“钗头凤”即属此类。
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如“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双头莲”“华鬓星星”等,或苍远,或寓意深刻,这类词又和苏轼比较接近。
但是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还是他的那些写得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如“汉宫春”“箭箭雕弓”、“谢池春“”“壮岁从戎”、“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等,都是着一片报国热忱的雄健之作。
这类词与辛弃疾比较接近。
文陆游在散文上也著述甚丰,而且颇有造诣。
其中记铭序跋之类,或叙述生活经历,或抒发思想感情,或论文说诗,最能体现陆游散文的成就。
同时也如在诗中一样,不时地表现着爱国主义的情怀,比如《静镇堂记》《铜壶阁记》《书渭桥事》等。
大事件作者:佚名1125年陆游出生于越州山阴。
1126年靖康之难爆发,父亲陆宰被罢去京西转运副使职务,全家开始逃亡(“儿时万死避胡兵”)。
1127年秦桧为宰相。
1134年逃亡结束,回到山阴。
1138年秦桧又任宰相。
1141年南宋与金议和,岳飞被害。
陆游悲吟。
1142年(绍兴一十二年)与金议和跟金人划淮水为界。
1144年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
并在这年娶了唐琬(字蕙仙)【唐婉并非;陆游表妹,千百年来,前哲时贤多认为陆游和他的原配夫人唐氏是姑表关系,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最早记述《钗头凤》词这件事的是南宋陈鹄的《耆旧续闻》,之后,有刘克庄的《后村诗话》,但陈、刘二氏在其著录中均未言及陆、唐是姑表关系。
直到宋元之际的周密才在其《齐东野语》中说:“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为姑侄。
”从这以后“姑表说”遂被视为“ 恒言”。
其实综考相关历史文献和资料,陆游的外家乃江陵唐氏,其曾外祖父是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的北宋名臣唐介,唐介诸孙男皆以下半从“心”之字命名,即懋、愿、恕、意、愚、谰,并没有以“门”之字命名的唐闳其人,也就是说,在陆游的舅父辈中并无唐闳其人(据陆游《渭南文集·跋唐修撰手简》、《宋史·唐介传》、王珪《华阳集·唐质肃公介墓志铭》考定);而陆游原配夫人的母家乃阴唐氏,其父唐闳是宣和年间有政绩政声的鸿胪少卿唐翊之子,唐闳之昆仲亦皆以“门”字框字命名,即闶、阅(据《嘉泰会稽志》、《宝庆续会稽志》、阮元《两浙金石录·宋绍兴府进士题名碑》考定)。
由此可知,陆游和他的原配夫人唐氏根本不存有什么姑表关系。
这样,周密的“姑表说”就毫无来由了,那么这完全就是出于他的杜撰了吗?并不是这样的。
刘克庄在其《后村诗话》中虽然未曾言及陆、唐是姑表关系,但却说过这样的话:“某氏改适某官,与陆氏有中外。
”某氏,即指唐氏;某官,即指“同郡宗子”赵士程。
刘克庄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唐氏改嫁给赵士程,赵士程与陆氏有婚姻关系。
事实正是如此,陆游的姨母瀛国夫人唐氏乃吴越王钱俶的后人钱忱的嫡妻、宋仁宗第十女秦鲁国大长公主的儿媳,而陆游原配夫人唐氏的后夫赵士程乃秦鲁国大长公主的侄孙,亦即陆游的姨父钱忱的表侄行,恰与陆游为同一辈人(据陆游《渭南文集·跋唐昭宗赐钱武肃王铁券文》,王明清《挥后录》及《宋史·宗室世系、宗室列传、公主列传》等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