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生平

合集下载

陆游简介

陆游简介

陆游简介2019-5-19 CHINA郑州陆游简介一、生平简介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著名诗人,曾在川陕一带从军九年。

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并称南宋四大家,著有《剑南诗稿》等。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二、正史介绍※头角峥嵘:遭权臣压,顺其自然※陆游自幼聪慧过人,12岁即能为诗文。

身处乱世,剑法精通。

不谦虚地说,颜值极高,却偏偏文武全才。

更要命的是,文能独尊诗坛,武可勇冠三军。

晚年回忆录中,记得很清楚:《太息》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

——————————————————《观大散关图有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醉歌》读书三万卷,仕宦皆束阁。

学剑四十年,虏血未染锷。

这是扎扎实实的童子功。

1153年,陆游赴临安赶考。

主考官陈子茂阅卷后取为第一。

谁知,居然得罪了权倾朝野的宰相秦桧。

秦桧之孙秦埙,也是本届考生。

第一名的位置,原本是要留给他的。

秦桧大怒,怪罪主考官。

恨屋及乌,顺带记了陆游一笔。

次年,礼部考试在秦桧指使下,陆游自然落榜。

因秦桧大人总惦记着,陆游仕途不畅。

他不惶恐,不着急,不屈身。

一切顺其自然。

所幸,没多久,秦桧死了。

※初入官场:与体制斗,挫而愈强※1158年,34岁的陆游初入仕途。

先任主簿,再调京师,负责公文校对(八品)。

官位虽小,但陆游做得很当回事。

朝廷鼓励大家提意见,陆游当真了。

先是怼臣僚。

非宗室外戚,即使有功,也不应随意封王爵。

再是怼皇上。

高宗酷爱玩物,此事“亏损圣德”,请彻底杜绝。

宋朝爱国诗人陆游简介

宋朝爱国诗人陆游简介

宋朝爱国诗人陆游简介宋朝爱国诗人陆游简介导语:爱国诗人陆游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是不言而喻的,除了这方面,在史学和书法方面他也有惊人天赋,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宋朝爱国诗人陆游简介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陆游(北宋宣和七年十月十七-南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廿九,公元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诗人、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后人每以陆游为南宋诗人之冠。

陆游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

陆游曾经请求废除凌迟,《请除凌迟刑》云:“肌肉已尽,而气息未绝,肝心联络,而视明尤存。

感伤致和,亏损仁政,实非圣世所宜遵”,但未被朝廷接受。

生平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

陆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时太傅陆轸,祖父陆佃,父亲陆宰。

当时正值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女真族)侵略的年代。

出生次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他于襁褓中即随家人颠沛流离,因受社会及家庭环境影响,自幼即立志杀胡(金兵)救国。

家庭虽带给陆游良好的文化熏陶,尤其是爱国教育,但也带来婚姻上的不幸。

他20岁时与唐婉结婚,夫妻感情甚笃,可是其母却不喜欢唐氏,硬逼他们夫妻离散,唐氏改嫁赵士程,陆游亦另娶王氏为妻。

离婚后陆游非常伤痛,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31岁游经沈园时,偶见唐婉夫妇,陆游在沈园墙上写了《钗头凤》词以寄深情,此后屡次赋诗怀念,直至75岁时还写了有名的爱情诗《沈园》。

唐氏读了陆游的钗头凤后悲痛欲绝,和了一首钗头凤,不久便去世了。

陆游“年十二能诗文”,学剑,并钻研兵书。

29岁赴临安省试,名列第一。

次年参加礼部考试,因名次居于主和派权臣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不忘国耻“喜论恢复”,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为秦桧所黜。

桧死,绍兴二十八年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绍兴三十年,召入敕令所,为删定官。

孝宗即帝位,赐进士出身。

后因力劝张浚北伐,发生部下将领不合的.情况,再加上主和派阻饶,朝廷立即动摇,而陆游亦被冠上“交结台谏,鼓唱是非,例说张浚用兵”之罪名而遭免职。

陆游生平介绍

陆游生平介绍

陆游生平介绍陆游生平介绍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

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陆游生平介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陆游平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幼年时受到父辈的熏陶,怀报国之志。

29岁时考中进土,因主张恢复中原,被秦桧罢黜。

南宋孝宗时被起用。

先后在王炎、范成大的幕中担任军职。

他亲至前沿视察,提出北伐之策等,均未被采纳。

又因故土没有收复,遗民于水火之中,内心非常痛苦,经常“脱巾漉酒,柱笏看山”,又不谙官场的礼法,遂遭“不拘礼法,待酒颓放”的讥讽。

因此,自号“放翁”。

1210年1月26日(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十九日),他怀着悲愤离开了人世,享年86岁。

陆游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陆游生于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

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

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

在宁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陆游塑像。

曾任镇江隆兴通判。

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

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

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

陆游简介

陆游简介

陆游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生平大事记:1125年陆游出生于越州山阴。

1126年靖康之难爆发,父亲陆宰被罢去京西转运副使职务,全家开始逃亡(“儿时万死避胡兵”)。

1127年秦桧为宰相。

1134年逃亡结束,回到山阴。

1138年秦桧又任宰相。

1141年南宋与金议和,岳飞被害。

陆游悲吟。

1142年(绍兴一十二年)与金议和跟金人划淮水为界。

1144年他在一首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

并在这年娶了唐琬(字蕙仙),同年于沈园中作《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145年唐琬被逐出家门,原因依古人的说法是“不当母夫人意”“二亲恐其惰於学,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

意思是说,唐琬在夫家,与婆婆不合;或说因为夫妻两人太恩爱,公婆认为会妨碍陆游的上进之心,所以常常责骂唐琬,而造成二人的分手.根据陆游自己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岁)则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1146年陆游与唐婉难舍难分,不忍就此一去,相聚无缘,于是悄悄另筑别院安置唐婉,陆游一有机会就前去与唐婉鸳梦重续,燕好如初。

1147年陆母察觉两人私会之事。

严令二人断绝来往,并为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彻底切断了陆、唐之间的悠悠情丝。

1148年王氏生了孩子。

唐家愤愤不平,觉得不把女儿嫁出去,面子会失尽。

于是将女儿嫁于一位当时也很有名气的文人赵士程。

赵家是皇室后裔,门庭显赫。

而赵士程是个宽厚重情的读书人,他对曾经遭受情感挫折的唐婉,表现出诚挚的同情与谅解。

陆游南宋的爱国诗人

陆游南宋的爱国诗人

陆游南宋的爱国诗人陆游是南宋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他以其深厚的爱国情怀和激昂的诗歌创作而闻名于世。

他的诗作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为主题,批判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并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责任感。

陆游的爱国情怀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从他的生平、诗作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陆游生平陆游,字务观,号观堂。

他出生于北宋,后迁居南方,因此被称为南宋的爱国诗人。

他生于一家学者世家,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早年曾在乡中任教,后参加了政府的科举考试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然而,由于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他多次辞官,并选择以诗文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陆游一生坎坷,饱经沧桑,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二、陆游的诗作陆游的诗作以爱国题材为主,涵盖了政治、社会、历史、自然等多个层面。

他通过对时局的观察和对社会的批判,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兴衰的忧虑和对民众疾苦的同情。

他的诗作深沉、激烈而富有力量,对于当时社会的动乱和政治腐败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陆游的诗作中,最著名的要数《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抒发了陆游对祖国的忧虑和自己奉献祖国的决心。

其中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渴望和自己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坚定信念。

此外,陆游还有许多关于故国的诗作,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十韵》、《剑门道中遇微雨有感二首》等。

这些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黑暗,对于后世的爱国精神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三、陆游的影响陆游以其深厚的爱国情怀和激昂的诗歌创作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作激发了无数人的爱国热情,并对后世文人的作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陆游的爱国主义观念也被后世的爱国志士所推崇,他被视为忠诚、正直、独立的楷模。

如今,陆游的诗作仍然广为流传,并被中国人民所传诵。

他的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激励人们热爱祖国,奋发向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诗人陆游生平简介

诗人陆游生平简介

诗人陆游生平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樊南生,汉族,南宋江西九江府浔阳县(今九江市)人,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理学家和政治家。

他是南宋时期的杰出人物之一,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陆游自幼聪明好学,学诗、书、史、经、法等多种知识,擅长诗文创作和书法艺术。

他曾多次担任官职,但因不愿妥协而多次遭贬。

在南宋末年,他积极参与反金复国运动,写下了许多抗金的诗篇和政论文章,被誉为“大宋的良心”。

陆游的诗歌风格独特,以“清新别致、含蓄典雅”为主要特点,有着高度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他的书法风格简练流畅,具有独特的韵律美和书法审美价值。

他的理学思想也深受当时士人的推崇和传颂,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文化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

陆游晚年居于江西九江,终日读书作诗,不断地思考中国的国家和民族命运。

1210年,他因病去世,享年86岁。

他的诗词、书法、政论、哲学思想等遗产被后世广泛传颂和推崇,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陆游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与词人

陆游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与词人

陆游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与词人陆游(1125年-1210年),字岳阳,号放翁,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与词人。

他以辞章犀利,并具有独特的写实风格而闻名于世。

今天,我们将从陆游的生平、文学作品和对词坛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他作为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与词人的重要性。

一、陆游的生平陆游出生于南宋初年,他的父亲是山西太原人,母亲是河南郑州人。

幼年丧父后,陆游随母亲迁居到金陵(今南京),并开始接受正式的教育。

由于得到了良好的基础教育,陆游早期的诗作就显示出了卓越的才华。

然而,他并未像其他的贵族子弟那样,在官场上谋得一席之地,而是选择了独立的文学创作道路。

二、陆游的文学作品陆游的文学作品广泛而丰富,包括诗、词、赋等各类文体。

他的作品主题多样,既有对时事政治的批评,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在他的笔下,人生的苦难和社会的黑暗得到了真实的揭示,他常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背景,真切地表达出对社会不公和个人命运的悲愤之情。

陆游的词作以其独特的感情表达和精妙的词牌构思而闻名。

他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将情感融入到自然景物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他的词作流露出他作为一个文人的孤寂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家国和社会命运的深刻关切。

三、陆游的影响陆游作为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与词人,对于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创新性,对其他文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写实风格和犀利的辞章,使得他的作品在以后的文学史上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此外,陆游还对后世文人的情感表达方式产生了影响。

他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创造了深沉内敛的词作风格,对后世文人的情感表达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南宋时期,陆游作为文学家和词人,对于文学的发展和人们的社会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更是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陆游的才华和对时事的敏锐观察,使得他的作品在当代文学中仍然具有高度的艺术和人文价值,对我们今天的文化传承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陆游 (生平)

陆游 (生平)
《示儿》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 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爱国诗词的代表作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 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 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 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 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 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陆游人生的第二个时期
二十九岁至四十六岁(1153~1170)应试与为官初期: 二十九岁(1153),陆游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列进士第一),
而秦桧孙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次年,陆游参加礼部考 试,力主抗金,结果被秦桧除名。 三十四岁(1158),秦桧已死,陆游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 1162年,宋孝宗赵昚即位,起用主战派老将张浚,准备北伐。孝宗召见 陆游,陆游提出了许多政治军事主张,孝宗称他“力学有闻、言论剀 切”,赐其进士出身,任镇江府通判。但是张俊北伐失利,宋朝再度向 金求和,张浚被罢官,陆游也被免职还乡。
后人对陆游爱国诗词的评价
朱自清《爱国诗》一文认为陆游“虽做过官,他的爱国热诚却不仅为了 赵家一姓。他曾在西北从军,加强了他的敌忾。为了民族,为了社稷, 他永怀着恢复中原的壮志……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 诗人”。
梁启超《读陆放翁诗》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诗中什 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陆游的爱情诗词(与唐婉)
陆游年轻时经历过一段不幸的 爱情生活。他的前妻唐氏不得 翁姑的喜欢,两人被迫分开, 不久唐氏抑郁而死。在以后的 50年间,陆游一直把悲痛深藏 心底,偶尔也形诸篇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游生平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诗人。

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

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人物简介[1]陆游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

在宁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陆游塑像。

浙江绍兴的鉴湖村内也有陆游塑像。

曾任镇江隆兴通判。

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

1172年(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

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

《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

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有清新之作。

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

他初婚唐氏,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

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编辑本段生平事迹生平经历陆游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

他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20岁时与唐琬成亲,后被其母强行拆散。

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

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的孙子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

二十四年(公元1154)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竟被秦桧除名。

二十八年(公元1158),秦桧已死,陆游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

公元1163年孝宗即位后,以陆游善词章,熟悉典故,赐其进士出身。

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

淳熙二年(公元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

淳熙五年(公元1178),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

六年(公元1179)秋,陆游从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改任朝请郎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十二月到抚州任所。

他一方面用大量精力处理因茶盐官卖后,茶盐户破产,被迫采取私贩和闹事进行反抗而引发的各种纠纷和诉讼;另一方面上书朝廷,主张严惩不法官吏向茶盐户收纳高额茶盐税,趁机大量搜括民脂民膏的行为。

淳熙七年(公元1180)春,抚州大旱。

五月大雨,山洪暴发,淹没大片田地和村庄,洪水冲到抚州城门口,百姓饥困潦倒。

陆游密切注视灾情发展,写下“嘉禾如焚稗草青,沉忧耿耿欲忘生。

钧天九奏箫韶乐,未抵虚檐泻雨声”诗句,同时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

在未征得南宋政府同意前,他先拨义仓粮至灾区赈济,使灾民免于饥饿之苦,然后奏请拨粮和给江西地方官下令发粮,并到崇仁、丰城、高安等地视察灾情。

这一举措有损朝廷利益,十一月,被召返京待命。

行前,从宦游四方所搜集到的100多个药方中,精选成《陆氏续集验方》,刻印成书,留给江西人民,表达他的为民之心。

途中又遭给事中赵汝遇所劾,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

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春,以朝请大夫知严州(今浙江建德县梅城镇)。

官至宝谟阁待制、晋封渭南伯,后被劾去封号。

又以“擅权”之罪罢其官职还乡。

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

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

次年(公元1189),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

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

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

陆游有七子一女。

《陆游年谱》记述:长子陆子虞,次子陆子龙,三子陆子修,四子陆子坦,五子陆子约,六子陆子布,七子是陆子聿。

(《冬夜读书示子聿》)孙子为陆元廷,(闻宋军兵败崖山忧愤而死)曾孙是陆传义,(崖山兵败后绝食而亡)玄孙有陆天骐,(在崖山战斗中不屈于元,投海自尽)。

陆游最终没有看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那一幕。

史籍记载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

年十二便能诗文,荫补登仕郎。

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适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

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

桧死,始赴福州宁德簿,以荐者除敕令所删定官。

时杨存中久掌禁旅,游力陈非便,上嘉其言,遂罢存中。

中贵人有市北方珍玩以进者,游奏:“陛下以‘损’名斋,自经籍翰墨外,屏而不御。

小臣不体圣意,辄私买珍玩,亏损圣德,乞严行禁绝。

”应诏言:“非宗室外家,虽实有勋劳,毋得辄加王爵。

顷者有以师傅而领殿前都指挥使,复有以太尉而领阁门事,渎乱名器,乞加订正。

”迁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

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

史浩、黄祖舜荐游善词章,谙典故,召见,上曰:“游力学有闻,言论剀切。

”遂赐进士出身。

入对,言:“陛下初即位,乃信诏令以示人之时,而官吏将帅一切玩习,宜取其尤沮格者,与众弃之。

”和议将成,游又以书白二府曰:“江左自吴以来,未有舍建康他都者。

驻跸临安出于权宜,形势不固,馈饷不便,海道逼近,凛然意外之忧。

一和之后,盟誓已立,动有拘碍。

今当与之约,建康、临安皆系驻跸之地,北使朝聘,或就建康,或就临安,如此则我得以暇时建都立国,彼不我疑。

”时龙大渊、曾觌用事,游为枢臣张焘言:“觌、大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听,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

”焘遽以闻,上诘语所自来,焘以游对。

上怒,出通判建康府,寻易隆兴府。

言者论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

久之,通判夔州。

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

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

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

吴璘子挺代掌兵,颇骄恣,倾财结士,屡以过误杀人,炎莫谁何。

游请以玠子拱代挺。

炎曰:“拱怯而寡谋,遇敌必败。

”游曰:“使挺遇敌,安保其不败。

就令有功,愈不可驾驭。

”及挺子曦僭叛,游言始验。

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

后累迁江西常平提举。

江西水灾。

奏:“拨义仓振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

”召还,给事中赵汝愚驳之,遂与祠。

起知严州,过阙,陛辞,上谕曰:“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

”再召入见,上曰:“卿笔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

”除军器少监。

绍熙元年,迁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

嘉泰二年,以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及三朝史未就,诏游权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免奉朝请,寻兼秘书监。

三年,书成,遂升宝章阁待制,致仕。

(《宋史?陆游传》)编辑本段大事年表陆游诗篇集(20张)(0岁)1125年陆游出生,后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人。

(1岁)1126年靖康之难,父亲陆宰被罢去京西转运副使,全家开始逃亡(“儿时万死避胡兵”)。

(2岁)1127年秦桧为宰相。

(9岁)1134年逃亡结束,回到山阴。

(14岁)1138年秦桧重新为宰相。

(17岁)1141年议和,岳飞死。

(18岁)1142年绍兴一十二年与金议和跟金人划淮水为界。

(20岁)1144年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

并在这年娶了他的表妹唐琬(字蕙仙岁),同年于沈园中作《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1岁)1145年唐琬被逐出家门,原因依古人的说法是“不当母夫人意”“二亲恐其惰於学,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

意思是说,唐琬在夫家,与婆婆不合;或说因为夫妻两人太恩爱,公婆认为会妨碍陆游的上进之心,所以常常责骂唐琬,而造成二人的分手.根据陆游自己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岁)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22岁)1146年陆游与唐婉难舍难分,不忍就此一去,相聚无缘,于是悄悄另筑别院安置唐婉,陆游一有机会就前去与唐婉鸳梦重续、燕好如初。

(23岁)1147年陆母察觉两人私会之事。

严令二人断绝来往,并为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彻底切断了陆、唐之间的悠悠情丝。

(24岁)1148年王氏生了孩子。

唐家愤愤不平,觉得不把女儿嫁出去,面子会失尽。

于是将女儿嫁于当时也很有点名气的另外的一个文人赵士程。

赵家系皇家后裔、门庭显赫,赵士程是个宽厚重情的读书人,他对曾经遭受情感挫折的唐婉,表现出诚挚的同情与谅解。

使唐婉饱受到创伤的心灵已渐渐平复,并且开始萌生新的感情苗芽。

这赵士程对唐婉很好,他是唐家的世交朋友,是完全知道陆游的文友,对陆游比较钦佩,也很同情唐婉,想尽力令她幸福。

这年开始陆游在母亲的督教下,重理科举课业。

(27岁)1151年陆游只身离开了故乡山阴以他扎实的学识功底和才气横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陆阜的赏识,被荐为魁首。

春季游春时在绍兴城外的沈氏园中,唐琬和丈夫赵士程也来此游春.两人重逢,又无法当面相诉离情,随后,唐琬派人送来一些酒菜,默默以示关怀,而就与丈夫离去,陆游在伤心之余,就是园子的壁上题下了一首哀怨的《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28岁)1152年唐婉再次来到沈园瞥见陆游的题词,不由感慨万千,于是和了一阙《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同年秋,唐婉死。

(29岁)1153年参加进士考试,名列第一,因为他平常“喜论恢复”,又名在奸臣秦桧之孙秦埙的前头,所以在复试的时候,被秦桧除名。

(31岁)1155年秦桧病死,陆游的仕途开始明朗。

(34岁)1158年陆游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有善政,百姓爱戴。

(39岁)1163年赐进士出身.张浚主张北伐,但北伐失败后,一贯主张求和的大臣在宋孝宗面前对张浚大肆攻击,还说张浚用兵,原是陆游怂恿出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