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考点梳理一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记叙文、散文阅读苏教版.docx

2019-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记叙文、散文阅读苏教版.docx

2019-2020 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记叙文、散文阅读苏教版一、考点解读按《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文学作品的学习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考点分析年份题型分值比率考查知识点备注2005散文18 分12%对文章人物和感情的把握,对句子的理解,材料年题2006散文18 分12%仿写,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对比阅读年2007散文18 分12%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对线索的把握,对名人的年故事、名言的积累三、复习策略完成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可采用四步快速阅读法:第一步,略读文章,即略读、浏览一遍文章,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路、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态度情感、观点;第二步,细看题目,再读原文,即认真阅读文章后面的题目并精读原文;第三步,查找原文,在每个题目答案的关键语句处做好标志;第四步,完成题目,在对要查找的信息认真核对、仔细分析后,着手完成题目。

文学作品的阅读,一定要先读文章、后看题,细读文章、再做题。

切忌走马观花读文章,未读文章即答题的错误方法。

文学作品中记叙文里的散文是这些年来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必考文体,所选篇幅短小精悍、语言规范、文质兼美,能给人以美的感受、情感熏陶和价值引领。

一、记叙文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表达中心思想的一种文体。

初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通讯、传记、回忆录、散文、小说等都归属于记叙文。

阅读记叙文,必须注意把握文章的基本要素,理清记叙的顺序以及线索,准确理解记叙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

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全面把握记叙文的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所反映的中心思想。

下面仅从四个方面介绍阅读记叙文的常用方法的粗浅看法。

(一)要把握记叙的要素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一般都要包含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这六个基本要素。

中考语文记叙文知识点考点归纳

中考语文记叙文知识点考点归纳

中考语文记叙文知识点考点归纳中考语文记叙文知识点归纳考点之一:叙事线索考查类型:直截了当让考生回答"本文的线索是啥?"线索: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觉或者事迹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别意义的物品。

A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要紧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XXX线索:中心事件⑤时刻线索作用:是贯通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清楚考点之二:表达方式的考查[类型1]、直截了当考查某个具体句子或文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

对策:了解表达方式的几种类型:记叙、议论、讲明、抒情、描写[类型 2]、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讲明这些描写的作用?对策:1、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别同的感受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截了当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办法(5)环境描写2、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作用: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记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事情。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作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进展。

③心理描写作用: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社会环境描写——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身边(室内)的布局、陈设作用:自然环境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情况节的进展;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2019-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全览

2019-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全览

2019-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全览中考记叙文阅读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在阅读试题中,记叙文阅读的试题是最普遍、最广泛的,题型的设计角度也比较开阔、丰富,相对来说所占分值也较多。

所以对记叙文的阅读我们不可掉以轻心。

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

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在本章指导大家阅读分析的是包括文学作品在内的广义的记叙文。

怎样阅读分析记叙文呢?第一、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些记叙文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分析。

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第二、分析掌握贯穿全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

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第三、弄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常见记叙顺序有三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

分析记叙的顺序,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第四、了解记叙的人称。

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记叙文常见的人称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少数如书信、为了表达的特殊需要等情况下才使用第二人称。

第五、掌握记叙的中心和记叙的详略。

与文章中心关系密切的内容是要详写的,相反,与文章中心有关系但关系不密切的是要略写的。

第六、分析描写的作用。

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中考《语文》记叙文的复习要点

中考《语文》记叙文的复习要点

中考《语文》记叙文的复习要点
2019年中考《语文》记叙文的复习要点
2019年中考《语文》记叙文的复习要点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各种文章,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着重掌握的一种文章体裁。

为了指导学生在中考时系统复习记叙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语文版课本,应从如下几个要点进行复习:
一、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记叙人,一般是六个要素都具备。

读记叙文弄清记叙要素有助于掌握全篇,深入理解和分章的中心意思,写记叙文,要根据表达中心意思的需要,交代必要的时间和地点,记叙人物的言行,叙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课《风筝》第四节“我”粗暴干涉弟弟做风筝之事的记叙要素是:人物――“我”和弟弟;时间――有一天;地点――堆积杂物的小屋;起因――似乎多
日不很看见他了……我恍然大悟……;经过――“我”发现弟弟在专心致志地制作风筝,粗暴地折毁了弟弟精心制作的风筝;结果――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

我们可以以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山中避雨》再次巩固记叙的要素的相关知识。

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三课《故乡》中的代言人身份,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以第三者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的是第三人称,它可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多方面的自由叙述。

有的文章也运用了第二人称,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是仍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角度写的,一篇文章使用什么人称,是根据文章内容来确定的。

2019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之记叙文_0

2019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之记叙文_0

2019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之记叙文记叙文一、常见叙事线索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5、时间线索6、地点变换线索找线索: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记叙顺序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三、人物的描写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四、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019年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知识点

2019年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知识点

分析人物形象技巧1、抓住外貌描写,五官、体态、穿戴,揭示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经历。

2、品味语言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情感、性格。

3、留意神态描写,揭示人物的心灵轨迹。

4、紧扣动作描写,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5、揣摩心理活动描写,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幻觉式(画面)“联想回忆”自言自语“紧迫、紧张时刻”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常见题型】①标题的含义是什么;(上海高频考点)②标题的作用是什么;(上海高频考点)③标题的好处、妙处是什么;(上海高频考点);④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⑤为什么以此为标题。

【答题思路】1.分析标题的含义。

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

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如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爸爸的去世。

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2.分析标题的作用。

要了解标题的作用有哪些,教材的几篇课文:《羚羊木雕》——贯穿全文线索;《顶碗少年》——表明写作对象;《在埃及数骆驼》——关联主要情节;《生命的舞蹈》——象征或比喻;《秋天的怀念》——透露情感主旨。

归纳起来,作用有以下几类:(1)作为全文的线索;(2)突出主题,点明主旨;(3)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关注;(4)反映作者情感;(5)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情节;(6)一语双关。

3.分析标题的好处与妙处。

这种题型实际上是上面两种题型的综合式。

从两个方面答题:1、标题的含义;(一般答深层含义)2、标题的作用。

4.如何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

要给文章取一个合适的标题,不妨从标题的作用入手:(1)用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的词语作题目:《为人发服务》《走向生活》;(2)用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个短语作题目:《草船借箭》《鲁滨漂流记》;(3)用贯穿全文的线索作题目:《灯光》;(4)用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特定时间、地点作题目:《在仙台》《景阳冈》;(5)用文章所写的主要人物、事情、物品、地方的名字作题目:《詹天佑》《卖火柴的小女孩》《桂林山水》;此外,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要言简意赅。

2019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中考栏目为考生们整理了“2019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希望能帮到大家,想了解考试资讯,请关注的及时更新哦。

2019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一、记叙文考查的知识点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 (2)抒情散文4.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5.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6.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7.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6.线索有:⑴核心人物;⑵核心事物; ⑶核心事件;⑷时间;⑸地点;⑹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串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二、常考题型及其答题方法1.请分析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

答题模板: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

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夏之绝句》)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⑴朴实无华⑵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⑶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⑷语言简洁,气势纵横⑸文字洗练,意境深邃⑹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⑺文辞畅达,沉静雅洁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⑴文笔凝练,刻画传神⑵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⑶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⑷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⑸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⑹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⑺大笔泼墨,尽情挥洒⑻说理深刻,内容厚重⑼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⑽深婉隐约,耐人寻味⑾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⑿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2.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答题模板: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2019-2020年语文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

2019-2020年语文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

部编版2019-2020年语文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考点一:把握行文思路知识梳理第一步:读问题,确定是哪一类线索第二步:读文章,圈定作答段落第三步:在作答段落中找关键词,组织答案考点二,信息筛选与概括方法指导:第一步:读问题第二步:读文章,圈定作答段落第三步:在作答段落中找关键词,给重点词语做标记第四步:提炼信息,组织答案。

考点三、内容理解题第一步:读问题第二步:读文章,说出文章主旨,圈定作答段落(摘录法、要素归纳法、段意合并法、自拟法)第三步:结合文章主旨、作者情感,整理答案第四步:根据题干给分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全面考点四、次要人物作用角度1、从主要人物角度:写次要人物、从侧面衬托出主要人物................的性格/形象2、从情节角度:①引出主要人物,推动情节发展、②围绕次要人物写了...........,推动情节发展,③次要人物如果是“我”能增强故事情节的真实感。

3、从主旨角度:写次要人物的...........,暗示/揭示小说.........的主旨。

考点五:人物形象分析第一步:审题概括:写出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结合内容分析: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形象”以性格为中心,还要结合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职业等等因素第二步:总体把握,画句分析:①依据作者的情感倾向分析:褒/贬;赞扬/讽刺②画出与人物相关的内容分析:社会背景(身份,地位,经历)/人物描写(外语动神心)/他人对其评价③分析故事情节:分析故事发展、变化的句子,把握人物性格变化和主次关系④分析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第三步:归类合并,整理答案 XXX是一个..........的人+表现怎么样。

考点六:补写心理活动第一步:①读文章,②说出文章大意,③了解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第二步:紧扣文本①把握作者写作意图②揣摩人物思想情感③将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描写出来第三步:巧用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考点7,词语含义第一步:读题目,分析词语的基本含义第二步:读文章,分析词语在句中的词性/修饰成分/感情色彩第三步:在语境中把握语境义,(指代义、修辞义、临时义、概括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通过分析文中关键词句,找出词语隐含的内容①语境推断法:把词语放到具体的句、段、篇中,分析上下文的相关内容,可用原文关键字进行概括②联系主题释义法:从文章主旨和作者情感的的角度进行分析概括③心理揣摩法: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对词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活动进行揣摩,从而概括其含义④近义词换词比较法:选用与该词本义相近的词语,进行替换,将两个词语进行比较,从而体会词语的含义和作用答题:xx一词原指......(本义),文中指......(语境义)考点八:词语作用方法指导答词语的妙处/含义/作用:①分析词语的含义②词语的作用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和主旨第一步:读问题答词语的作用:①根据词语在词性、修辞、人物描写、感情色彩等方面具体作答②联系作者情感及主旨第二步:根据本义,联系上下文,解释语境义(与考点同)第三步:①分析词语的作用: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见表一②从修辞角度见表二③从人物描写角度见表三④从感情色彩(褒义/贬义)角度分析考点九:词语指代第一步:注意加点词所在的位置第二步:代词往往出现在代指的人、事、物之后(所指代的对象一般是上句或上文),由远及近顺藤摸瓜,找对应的词语和句子,进行分析和归纳概括第三步:找到概括的内容与指代的内容替换,如果符合文意即为答案非指示代词要理解词语本义、分析语境义、把握指代内容考点十:句子赏析修辞角度第一步:读问题看题干要求从哪个角度赏析,就必须从这个角度赏析若无要求,就从修辞/用词/表达方式等角度判断角度判断,角度:1、从修辞角度:运用了.......修辞手法+写出来什么(字面含义)+表达了什么(作者的情感和包含的哲理)2、从关键词角度:xx一词准确/生动写出了.....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3、从表达方式角度:运用了......的表达方式,......地表现了.....,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考点一:(一)线索: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5、地点变换.怎样找线索: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线索的作用:使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记叙顺序: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设置悬念,激发阅读的兴趣。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作用:补充说明,交代来龙去脉,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三).概括文章内容:2019-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考点梳理一(一)歌,一条无尽的路这次重返高原,我心力太重,都因为一首歌。

生命有各种那歌是一条无尽的路,一半含着寂寞和思念,一半含着血与泪。

今天的酸楚在这歌的音符中,明天的黎明在这歌的余音里。

在高原的军营里不管谁唱起这首歌,都是以泪洗面,情动昆仑。

那是足以使我支撑一生的歌声,让我甩掉了许多虚幻的梦想。

我在高原所有的感觉都是从这支歌开始的,又从这支歌结束。

我坚信数年乃至数十年以后,风吹长空,闪电驰过,我耳畔仍会有这歌声——儿当兵到多高多高的地方/儿的手能摸到娘看见的月亮/娘知道这里不是杀敌的战场/儿却说这里是献身报国的好地方儿当兵当到多远多远的地方/儿的眼望不见娘炕头的灯光/儿知道娘在三月花里把儿望/娘可知儿在六月雪里把娘想/寄上一张西部的雕像/让娘记住儿现在的模样……我的眼前交替出现着两幅画面:在冰山雪岭间守卫国门的士兵和手扶家门思念儿子的母亲。

高原军人同样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骨肉,他们有本该属于自己的温暖的家,有妻室儿女。

但是,他们最思念的是母亲。

母亲——娘,这是一个脸上刻满皱纹饱经沧桑但却使人青春焕发的形象;这是一支百唱不厌永远都不过时的歌;这是一个走到天涯海角都牵动着儿心的情结。

我终于明白了这首题为《西部好儿郎》的歌为什么在高原军营里流传这么广。

战士们被暴风雪围困在山上吃冰咽雪的时候,围着篝火唱;在国境线上单独执勤时,咀嚼着单调枯燥的日子唱;在被可恶的高山病折磨得死去活来时,望着天边遥远的星辰唱。

爱在荒原入土,情在雪山闪烁。

他们投入地唱了一遍又一遍:儿当兵到多高多高的地方……唱歌的是黑脸大汉郭和奎营长,三十岁刚挂零,可看上去皮肉粗糙,胡子拉茬,要比实际年龄大多了。

此刻这位营长不在军营里呆着,却孤身一人出来顶着燥热的日头跪在唐古拉山中的一个山坡上,三叩首,两作揖,泪流满面。

他在敬哪路山神?不,他在祭父。

他的面前放着三碗特地做的高原风味饭菜:手抓羊肉、凉拌野葱、酥油茶。

他举起酒杯,遥对家乡四川的方向,泪水涟涟地说:“爸,不孝之子和奎向您请罪。

在您病重时,儿没有给您送一口水,端一碗饭,喂一片药。

今天是您走后的第三天,儿在遥远的西北高原上为您送行,愿您在天之灵,尝尝儿亲手做的这些饭菜——”温酒洒在了雪山上,郭和奎放声号哭。

父亲于三天前因患胃癌病逝,家里曾连发三封电报催他回家,奄奄一息的父亲不见儿面咽不下最后一口气。

尽管郭和奎已经三年未回家了,也难以满足父亲这情理之中的要求。

世界屋脊上这个军营的天地由他撑着,执勤任务压在肩,他追日赶月地忙还觉得时间少,哪能匀出探望父亲的空儿?父亲等不来儿子终于去了,他是睁着眼睛走的。

后来,和奎得知,老人那双眼睛一直闭不了,入殓前母亲给他揉了又揉就是不合……郭和奎是个负债者,他欠父亲的情太多了,脚下的冻土地因而显得沉重。

现在,这三种风味饭菜就能抵还得清吗?雪山上,郭和奎的哭声撞击着冰冷的雪峰,撞击着过路人的心!一、感知全文,完成填空。

(1)本文以为线索,记叙了的感人事迹,抒发了的情感。

(2)从记叙顺序看,本文采用了(二)陪母亲过大年母亲在哪,哪就是家。

一个好友告诉我说,能和母亲一起过年很幸福。

于是,我第一次异地过年,就把母亲接到我工作的城市。

我带母亲去超市办年货,其实就是想带她出去转转,顺便给她买套新衣服。

小时候,是母亲给我买新衣服穿,现在,我大了,工作了,该回报她老人家了。

如果让她出去买,她会觉得什么都贵,最后什么都不买。

一路上,我小心翼翼地牵着母亲的手,如小时候她牵着我一般,边走边聊些无关紧要的事儿。

母亲很开心,脸上洋溢的淡淡幸福,漫过丝丝皱纹。

自从父亲走后,我们很少见母亲笑,笑得这样幸福还是第一次。

我带着母亲去了一家老年服装店。

母亲在一件暗红色冬衣前站着看,又用手摸摸布料,在店主的鼓动下,她才同意试穿衣服。

衣服很合身,母亲很喜欢,脸上泛着些许羞涩。

但是,一问价格要两百多元,母亲想都没想,就把衣服脱下来又放回去。

店主忙告诉她,现在正打折,只需要一百元就可以买到。

母亲还嫌贵,但我已经将钱给了店主,让她开单子。

我告诉母亲,现在单子都开出来了,没办法退的。

母亲一边责备我,一边又将衣服换上,然后说了一句:“其实,穿着还是挺舒服的,就是贵了点。

”我仔细看了母亲一眼,衣服真的很合身,母亲显得年轻了10岁。

我说:“妈,你穿这件衣服看起来年轻许多呢。

”她瞪了我一眼,又欣慰地笑了。

回到家时,已是傍晚。

我从屋子里拿出一双灰布鞋给母亲,说:“我知道你不喜欢穿皮鞋,专门托人在老家给你带来一双布鞋,尺寸都是合适的。

待会儿你先洗脚,然后换上新鞋,咱们去看烟花。

”我去厨房打了热水,试好水温后,端给母亲。

母亲洗脚时,眼睛一直看着我,我发现,母亲的眼中有泪光闪动。

母亲洗了很久,直到水有些凉了,才轻轻地把脚拿出来。

我帮母亲把脚擦干,给她穿上那双灰布鞋。

此刻,母亲的脸上竟挂满泪水。

晚上,我和母亲一起看春节晚会。

其实,我并不喜欢看春晚,但母亲喜欢,我就陪她。

快凌晨的时候,我先跑到楼顶把凳子放好,然后牵着母亲到楼顶。

不一会儿,烟花在天空中散开,紧接着就是阵阵欢呼声和爆竹声——又一个新年到了。

看到母亲脸上写满的幸福,我就知道朋友没有骗我,和母亲一起过年真幸福。

1.本文作者按照顺序来叙事,2.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文章所记叙的三件事。

(每件事不超过10个字)(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母亲肖复兴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8岁,弟弟才3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

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

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

“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拧着脖子闪开,说就是不让她摸。

望着这个陌生的娘俩儿,我首先想起了那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用忐忑不安的眼光偷偷看她和她的女儿。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学校开家长会,我硬愣是把她堵在门口,对同学说:“这不是我妈”。

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

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地向她大声喊着,“你别碰我的妈妈”。

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

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孩子没有一盏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

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

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我重重地摔在了水泥地上,立刻晕了过去。

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可得好好孝顺呀……”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脸。

我不知怎么搞的,我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不疼就好,没事就好!”回家的时候,天早已经全黑了。

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

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以后的许多天里,她不管见爸爸还是见邻居,总是一个劲埋怨自己“都赖我,没看好孩子!千万别落下病根呀……”,好像一切过错不在那硬梆梆的水泥地,不在我那样调皮,而全在于她。

一直到我活蹦乱跳一点儿没事了,她才舒了一口气。

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

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那年小姐姐才18岁。

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

她看见了,一把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

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是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她向女儿挥了挥手。

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

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寻个人家好啊,好。

”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往上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呜”地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

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曲,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这一年,爸爸有病去世了。

妈妈她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妈妈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养我和弟弟上学。

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

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桔黄色的火里是妈妈跳跃的心脏,只要妈在,那小屋便充满温暖,充满了爱。

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跃着,却从来没想到,我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

妈妈,请您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原谅我们儿时的不懂事,而我却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

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