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与气道管理2018
ICU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的进展

音又使 护患交流发生 障碍 , 某些需 求得不 到满足 , 因此难 以耐 受气管插管而 自行拔管 。④缺乏有效的固定 。常规双胶布固定
法会 因出汗及 口腔分泌物和呕吐物浸渍而使胶布失去黏性 , 护
理人员未及时清理 口鼻分泌物或清除后未更换 固定带 , 法起 无 到固定作用 。 ⑤护理不当。 如给患者翻身时 , 粗暴翻动患者使呼 吸机管道受到牵拉及 吸痰 、 口腔 护理等操作 不规范 , 护士 责任 心不强 , 工作繁忙时观察不仔 细等 意外都会导致插管脱管。
成下呼吸道失水 、 排痰不 畅发生气道堵 塞 , 肺不张和继发 感染 等并发症[ 气道湿化满意的标 准为分泌物稀薄 、 5 1 。 能顺利通过吸 引管 , 导管 内没有结痂 , 湿化不足则为气道分泌物黏稠 , 吸引困
难, 湿化 过度则可见分泌 物过分稀薄 而咳嗽频繁 , 需要不 断吸 引『 句 。气道湿化 的方 法 : ①蒸汽加温加湿 : 用多功能呼吸机上的 电热恒温蒸汽发生器进行湿化 ,一般温度控制在 3 ~ 5℃, 23 不 能低 于 2 O℃, 也不能高 于 4 0℃, 如果低 于 2 c 0。可引起支气管 纤毛运动减弱 ,气道过敏者还会引起应激性反应诱发哮 喘, 高 于4 0℃可造成 支气 管黏膜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 ,而且可能会 烧伤局部黏膜 。李文涛等 f f 究湿化器设置温度 以低于体表温 度 2℃为标准 , 使气体进入 呼吸道后渐 升至体温水平 , 可使 相 对湿度达 到维持纤 毛运 动的生理要求 。②气管 内直 接注药 : 于
用, 减少其并发症 。现对近年来 M V患者气 道管理的进展综述
如下。
胶布两端分别贴一约 4e m x c 4 m大小 的手术保 护膜可加强胶
布对导管 的固定 作用 。气 管导管 固定绳 带应松 紧适 宜并打死
机械通气及人工气道的管理

基本参数设臵
呼吸频率的设定:
频率选择根据分钟通气量及目标动脉氧分压 (PaO2)水平, 成人通常设定为12~20次/min。 急、慢性限制性肺疾病时也可根据分钟通气量 和目标PaO2水平超过20次/min, 准确调整呼吸 频率应依据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综合调整 VT 与支持频率(f)。
动脉血氧分压PaO2:80-100mmHg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35-45mmHg
机械通气的定义
无创通气与有创通气
两者核心区别:呼吸机与患者的连接方式不 同
无创通气:以口/鼻面罩和患者相连 有创通气:需建立有创人工气道(气管插管 / 气管切开)
呼吸机的基本培训要求
1、正确的连接 2、开关机流程 3、基本参数设臵 4、重点报警识别与紧急处理:高压、 低压、潮气量报警 要求:简易呼吸器随时备用
缺点:受影响因素多,呼吸机管路必须要有 积水杯收集冷凝水。
人工气道的温化、湿化
2、带湿化罐及加热装臵的一次性呼吸机管路: 无需积水杯,一般不会产生冷凝水,吸入的 气体温化效果好。
缺点:一次性使用,价格贵,成本高。 3 、超声雾化:发挥湿化作用,但对吸入气体 的温化效果差。
4、间断滴入湿化液:每30-60分钟向气道內滴 入湿化液。 不建议常规使用气道内滴注湿化液。临床 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
机械通气及人工气道的管理
目
录
机械通气 1、定义 2、培训要求 3、各种通气模式 4、参数设臵 5、日常维护 人工气道 1、人工气道的分类 2、人工气道的湿化、温化 3、人工气道的吸引 4、气管插管气囊的管理
机械通气的定义
机械通气期间的呼吸道管理

机械通气期间的呼吸道管理引言呼吸机通气是重症患者治疗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机械通气期间的呼吸道管理是确保患者安全、有效通气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机械通气期间的呼吸道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巧。
呼吸道管理的目标机械通气期间的呼吸道管理的目标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呼吸道感染、降低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通畅是机械通气的前提,只有通畅的呼吸道才能保证患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通畅的呼吸道还能减少气道阻力和工作负荷,提高机械通气的效果。
2.防止呼吸道感染:机械通气期间,呼吸道容易受到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感染。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包括定期清洁呼吸机和管道、减少呼吸机调整次数、降低气道内压力等,来避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3.预防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机械通气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气压伤、气胸和声带损伤等。
通过合理的呼吸道管理,可以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保护患者的呼吸系统。
呼吸道管理的基本原则在机械通气期间,呼吸道管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定期评估呼吸道状态:呼吸道状态是实施呼吸道管理的基础。
每天都需要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评估,包括气道湿度、分泌物的数量和性质等。
2.维持适当湿度: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呼吸机通入的气体会干燥呼吸道,增加分泌物黏稠度,影响气道通畅。
因此,应保持适当湿度,通常是使用热湿化器或加湿器。
3.定期清洁呼吸机和管道:呼吸机和管道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来源。
应定期清洁呼吸机和管道,避免细菌和病原体滋生。
4.避免呼吸机过度调整:频繁调整呼吸机参数会增加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在机械通气期间,应尽量避免过度调整呼吸机参数,只有当患者需要时才进行相应调整。
5.降低气道内压力:机械通气期间,气道内压力过高也会增加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应该尽量降低气道内压力,避免压力损伤。
呼吸道管理的具体操作技巧1.清洁呼吸机和管道:每天都应清洁呼吸机和管道,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和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清洁。
机械通气与气道管理ppt课件

5. 机械通气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预后
机械通气是一种通过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治疗方法,通过维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氧合,能够改善 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预后。机械通气可以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缓解呼吸肌疲劳,改善呼吸功 能。同时,机械通气还可以减少呼吸做功,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肺功能。此外,机械通气还可以 促进肺泡氧合,改善组织供氧,减轻肺损伤和改善氧弥散功能。
2. 气道管理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湿化、吸痰等
气道管理是机械通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保持呼吸道通 畅、给氧、湿化、吸痰等。其中,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最基 本的需求,包括使用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等措施;给氧是提 高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关键步骤,一般采用高流量氧气吸入 或高压氧舱等方法;湿化则是防止呼吸道干燥、维持呼吸 道通畅的重要手段;吸痰是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的必要措施, 防止分泌物阻塞呼吸道,保证机械通气效果的发挥。
5. 气道管理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管理知识
气道管理是机械通气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医护人员 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管理知识。气道管理的基本概念包 括保持气道通畅、维持适当的气道内压力、防止气体 陷闭和防止误吸。保持气道通畅需要掌握吸痰技术、 使用气道湿化装置等技能;维持适当的气道内压力需 要掌握机械通气参数的调整技能;防止气体陷闭需要 掌握正确的呼吸机管道连接方法;防止误吸需要掌握 正确的进食和排痰方法。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具备专 业的技能和管理知识才能做好气道管理工作。
气道管理是机械通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预防 呼吸道的感染和并发症。首先,正确的气道管理 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痰液堵塞,减少细菌 在呼吸道内的定植,从而预防呼吸道感染。其次, 气道管理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通 过保持呼吸机的清洁和消毒,避免细菌传播到下 呼吸道。此外,合理的气道管理还可以及时发现 并处理潜在的呼吸道问题,如喉头水肿、支气管 痉挛等,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气道管理对 于机械通气患者至关重要,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 度和治疗效果。
机械通气和人工气道管理

脊髓高 位损伤
呼吸肌 无力
脊髓前角 细胞受损 运动神经受损
肺泡毛细血管膜结构:
肺泡
血液
O2 CO2
表面活性物质 上皮细胞 间质 内皮细胞
应用人工呼吸机的生理指标
人工呼吸机对机体的影响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自主呼吸时,胸腔内压通常处于负压状态,吸 气时,胸腔内负压增大,末梢静脉压与中心静 脉压差增大,促进静脉血回流至心脏。 人工呼吸时,吸气与呼气时相比较,胸腔内压 上升,末梢静脉与中心静脉压差减小,静脉血 回流相对受阻。结果,由于静脉血回流减少, 心输出量降低,使胸腔压力进一步升高。
pause)
报警
窒息报警
Apnea
病人自主呼吸过弱 病人出现呼吸暂停 气道漏气
窒息报警的处理
提高触发灵敏度 增加通气频率 改A/C或SIMV模式; 检查气道漏气情况
呼吸机工作异常
呼吸机硬件故障 各种传感器 机内管路 阀 电气元件故障 软件故障
Inoperation
6 8
Fast rise
10 12s
INSP
. V
L min
EXP
机械通气模式选择
不随病人阻力和顺应性变化而变化 方便操作
PLOT SETUP UNFREEZE
FAP
PCIRC
cmH2O
40 3 0 2 0 1 0 0 10 20 0 8 6 0 4 0 2 0 00 20 40 60 -80
气道高压
high airway pressure
潮气量过高
气道高压
high airway pressure
人机对抗(压控吸气时间过长)
pressure
机械通气与气道管理ppt课件

2. 常见机械通气模式
1
1. 常见机械通气模式有
正压通气、双水平正压通气、双水平压力
控制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持续气道正压
通气、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等。
2
3
3. 机械通气模式的主要参数包括
潮气量、呼吸频率、吸氧浓度等,需要根
据患者病情和生理需求进行调节。
4
5
5. 机械通气模式的监测指标包括
呼吸力学指标、气体交换指标和血流动力
auchbidden?)克服意大利 内prove referencing吸附年代和质量 s等 之 后 (3)气道粘液高分泌 及杯状细胞化生等。
2. 机械通气对呼吸道分泌物清除的影响
1. 分泌物清除效果增强
机械通气可以增加呼吸道内的压 力,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从而降低呼吸道阻塞的风险。
2. 分泌物排出通道扩张
2. 气道管理新技术的应用
01 1. 新技术可以帮助改善气道管 理,如可视喉镜的使用,可提 高气道异物取出的成功率。
03 3. 体外膜氧合技术可以改善患 者的呼吸功能,使气道管理更 加安全有效。
02
2. 支气管镜在气道管理中的应 用,可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改善呼吸功能。
04 4. 吸入性麻醉药可以减轻气道 水肿,改善气道通气,提高气 道管理效果。
05
5. 机器人辅助技术可以精确控 制气道管理过程,提高气道管 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个性化气道管理方案
个性化气道管理方案是未来机 械通气与气道管理发展的重要 趋势。这种方案基于患者的具 体病情和生理特征,结合先进 的诊断和监测技术,制定个性 化的通气方案和气道管理策略。 例如,针对不同患者的呼吸道 结构和功能特点,调整呼吸机 参数和通气模式;针对不同病 因引起的呼吸障碍,采用不同 的气道管理措施。这种方案有 助于提高机械通气效果,减少 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 活质量。
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

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引言:机械通气是一种通过机器设备辅助或代替患者自主呼吸的治疗方法。
在机械通气中,气道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气道管理可以确保气道通畅,减少并发症,提高机械通气的效果。
本文将从气道保护、气道通畅和气道分泌物清除三个方面探讨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
一、气道保护在机械通气中,气道保护是最基本的目标之一。
通过有效的气道保护措施,可以减少气道损伤和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常见的气道保护措施包括正确的气道插管和气囊充盈压力控制。
1. 气道插管气道插管是机械通气的关键步骤之一。
插管时应采用无菌操作,确保插管的安全和有效。
在选择气管插管尺寸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和体格特征进行合理选择。
插管后,要及时进行固定和验证插管的位置,以确保插管的稳固和正确。
2. 气囊充盈压力控制气囊充盈压力的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气道损伤。
因此,对于患者的气囊充盈压力需要进行合理控制。
一般情况下,成人患者的气囊充盈压力应控制在20-30 cmH2O之间,儿童和新生儿患者的气囊充盈压力则需要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调整。
二、气道通畅保持气道通畅是机械通气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通过合理的气道管理措施,可以防止气道梗阻和阻塞,确保机械通气的顺利进行。
1. 气道吸痰气道分泌物的积聚可能导致气道梗阻和感染。
因此,定期进行气道吸痰是非常必要的。
气道吸痰可以通过开放式吸痰和闭式吸痰两种方式进行。
在进行气道吸痰时,应注意吸痰的频率和力度,避免对气道产生过大的刺激。
2. 气道湿化机械通气期间,患者的气道易受干燥的影响。
干燥的气道会导致黏液的增加和气道黏膜的受损。
因此,进行气道湿化是必要的。
气道湿化可以通过加湿器和湿化器来实现。
在选择湿化器时,应根据患者的需要和机械通气的模式进行合理选择。
三、气道分泌物清除机械通气患者常常存在大量的气道分泌物,如果不及时清除,可能导致气道梗阻和感染。
因此,有效的气道分泌物清除是机械通气的重要环节。
1.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常用的气道分泌物清除方法之一。
机械通气与气道管理ppt课件

2. 机械通气与气道管理的临床应用可以改善患者 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机械通气与气道管理的临床应用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机械通气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通气模 式和参数来维持患者呼吸功能,以纠正呼吸衰竭和低氧血 症。气道管理可以通过吸痰、气囊管理、支气管镜等技术 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肺部疾病,提高生存率。
2. 机械通气可以分为控制通气和辅助通气两种模式。
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中,根据通气模式的不同,机械通气可以分为控制通气和辅助通气两种模式。控制通气是指呼吸 机完全控制呼吸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而辅助通气则是在患者自主呼吸的基础上,呼吸机提供额外的辅助力量来帮 助呼吸。这两种通气模式在临床应用中各有其适应症和优缺点,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
04
机械通气与气道管理的临床应用
1. 机械通气与气道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 急诊室等场所得到广泛应用。
机械通气和气道管理在医疗 领域的应用广泛。在重症监 护病房中,机械通气可以帮 助危重病人呼吸,同时预防 和治疗并发症。手术室中, 机械通气可以为麻醉患者提 供呼吸支持,确保手术顺利 进行。急诊室里,机械通气 可以救治遭遇意外或急症的 病人。机械通气与气道管理 在不同场景下的正确应用, 能够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是 医疗领域中重要的治疗方法 之一。
吸状态和血氧饱和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也是良好气道管理的关键。
03
气道管理的方法与技巧
1. 气道管理的方法包括吸痰、使用喉镜暴露气管等。
气道管理是机械通气中非常重要的 一环,可以保证呼吸道的通畅,预 防和治疗呼吸道并发症。气道管理 的方法包括吸痰、使用喉镜暴露气 管等。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 要措施,可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预防肺部感染。使用喉镜暴露气管 可以协助插管,确保呼吸道的通畅。 此外,还可以使用气道湿化、气道 内滴注药物等方法来治疗呼吸道疾 病。总之,正确的气道管理对于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RDS 创伤、感染、栓塞、哮喘 心源性因素
表现
呼吸困难
处理
氧疗 机械通气 病因治疗
人工气道的建立
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
改善通气、纠正缺氧 解除呼吸道梗阻,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
物、异物,保证气道通畅 有创机械通气的连接通路
手法开放气道
CE手法
仰头举颏法
口咽通气道
二、通气道
机械通气与气道管理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 急诊重症医学科 苏美仙
病例
患者男,40岁,发热、咽痛就诊,诊断 “上呼吸道感染”,予抗感染等治疗观 察,输液过程中发现全身皮肤紫绀、昏 迷
患者女,65岁,因突发意识不清2h就诊, 查:浅昏迷,鼾声明显,口唇轻度发绀, SpO283%
病例
患者女,26岁,诊断“SLE并肺部感染” 转入EICU,明显呼吸困难,RR40bpm, SSppOO227805%%, ,立呼即吸予困无难无创呼缓吸解机辅助,
患者男,23岁,“车祸致四肢活动不能1h” 入院,因呼吸困难转入EICU,面罩给氧 SpO292%,但呼吸困难无缓解,查双上肢 活动好,平面T4,双肺呼吸音粗,右肺呼 吸音低
气道管理的重要性
保持气道通畅是重症患者抢救的首要目 标,排在抢救过程的第一位
气道管理充分l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MV)
呼吸机按预置好的Rf 和VT对病人进行间歇正 压通气。与病人自主呼吸无关。
昏迷、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极弱的病人使用 较好。
辅助或同步通气(Assist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MV Assist)
只是一种支持疗法,不能消除呼吸衰竭的病因, 只为采取针对呼吸衰竭病因的各种治疗争取时 间和创造条件。
呼吸机系统简图
通气模式
控制机械通气(CMV) 辅助-控制通气(A/C)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压力支持通气(PSV) 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
及 全身温度的作用。
下呼吸道功能
气体通道 完成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
上呼吸道解 剖示意图
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树
下呼吸道——呼吸区
呼吸过程
气体交换过程
气道问题及处理
上呼吸道梗阻 通气与换气异常
上呼吸道梗阻——原因
分泌物:疾病、感染、过敏、药物、 刺激性气体
出血:创伤、手术 异物:义齿、其他异物
A/C+SR
A
-2
触发窗
触发窗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SIMV--VC
A
C
t
-2
SIMV--PC
P
t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不干扰病人SR,病人可调整自主呼吸,保 证有效通气。
不易产生呼吸机依赖,为撤离呼吸机前较 好的通气手段。
自主呼吸时呼吸机供气延迟,呼吸机管道 增加了吸气阻力,使呼吸做功增加。
无鼾声、三凹征而无胸廓扩张,无呼吸音 SpO2进行性下降
上呼吸道梗阻——处理
清除异物、分泌物、血 手法开放气道——头后仰、托下颌 放置口咽、鼻咽通气道 面罩加压给氧 环甲膜穿刺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海姆力克”(Heimlich)急救法
通气异常——神经肌肉系统异常
原因
创伤、药物、疾病
上呼吸道梗阻——原因
舌后坠 肥胖、颈短、舌体大、扁桃体肥大 各种原因所致意识障碍:药物中毒、中风、 创伤
上呼吸道梗阻——原因
喉头水肿、喉痉挛
过敏、感染、反流误吸 局部刺激:异物、插管… 缺氧或CO2蓄积
上呼吸道梗阻——表现
吸气性呼吸困难
不完全阻塞
鼾声 三凹征、喉鸣、鸡鸣
完全阻塞
鼻咽通气道
面罩
面罩是指不侵入呼吸道,经病人口、鼻腔通气的简 单人工气道,适用于现场急救的通气管理。
环甲膜穿刺
环甲膜穿刺
喉罩
硅胶制成
隔栅状设计 充气套囊 30度夹角设计
喉罩
喉 罩 的 使 用 方 法
气管插管
适应症
上呼吸道梗阻 气道保护机制受损 气道分泌物潴留 急性呼吸衰竭需有创机械通气
方法上包括自主气道的保持和人工气道 的建立。
气道管理
呼吸系统解剖与生理 临床气道问题与解决方法
呼吸系统
呼吸道可分为:
上呼吸道 下呼吸道
呼吸系统
上/下呼吸道的解剖
口腔和鼻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树 细支气管 肺
呼吸系统
上呼吸道功能
气体进入肺的通道 鼻腔起过滤,湿化及加热吸入气体,从而维持呼吸道
表现
通气不足——低氧血症、CO2蓄积
处理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通气异常——支气管痉挛
原因
疾病、感染、过敏、反流误吸、分泌物、药物 操作:插管、吸痰
表现
呼气性呼吸困难,伴随缺氧,CO2蓄积
处理
去除诱因 氧疗、控制呼吸(无创-有创) 药物治疗:氨茶碱、激素、β2受体激动剂等
换气异常——肺部异常
在呼吸机内设置触发装置,呼吸机的通气靠病 人自主吸气时产生的负压或流量触发(即灵敏 度),呼吸机一被触发即按预置好的条件(VT FiO2等)给病人通气一次。
-3
辅助/控制通气(A/C)
安全、舒适,无需病人呼吸做功。 容易产生呼吸机依赖,呼吸肌萎缩。
容控
压控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设置同步装置,保证机械通气在行IMV时与 病人SR相同步。
方式
经口 经鼻
back
面罩给氧 经口插管的头位 喉镜置入 导管插入气管
经口明视插管法
急诊盲插管
——食管气管联合导管
气管造口(切开)术
解决气道梗阻的 方法之一
实施长期机械通 气
保持气道通畅的 方法
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的适应证
低通气量 低氧血症 呼吸疲劳 气道保护
机械通气目的
提供适当的肺泡通气 改善或维持氧合,纠正低氧血症 减少呼吸做功,降低呼吸肌氧耗 维持或增加肺容积(肺复张)
自主呼吸与正压呼吸的比较
I
E
I
E
I
E
I
E
Volume Spontaneous Positive Pressure
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正压呼吸)
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
当呼吸器官不能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即发生 呼吸衰竭时,以机械装置代替或辅助呼吸肌的 工作,称为机械通气支持(Mechanically ventilatory sup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