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8:2.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练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8:2.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练习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8:2.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练习题

第2课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选择题(2015·江苏地理,4)北京时间2015年2月19日零点钟声敲响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

下图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1题。

1.春节假期期间()A.南京太阳从东北方升起B.南京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C.长城站日落时间推迟D.长城站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解析』春节假期期间的2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南京太阳从东南方升起;南京属于北半球,虽然昼短夜长,但昼在变长,夜在变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减小;长城站属于南半球,昼在变短,夜在变长,日出时间推迟,日落时间提前,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

所以选D。

『答案』 D(2014·安徽文综,29)下图为我国科考队在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

读图,完成第2题。

2.该照片拍摄日期、拍摄者或中国结影子的方位是()A.3月21日、中国结影子指向正南B.6月22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东南C.8月20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南D.9月16日、中国结影子指向东北『解析』首先明确北极点的四周都是南方。

由于中国结放置在北极点上,因此,照片中中国结的影子应指向正南,拍摄者在任何位置拍摄都位于中国结的正南,故选项B、D错误。

结合照片中中国结的影子可知,此日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正午太阳高度应大于0°,而3月21日,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故选项A错误。

『答案』 C(2014·福建文综,11~12)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

下图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日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A.泰山(36°N,117°E)旭日东升B.东京(36°N,141°E)夕阳西斜C.纽约(41°N,74°W)烈日当空D.开普敦(34°S,18°E)夜色深沉4.次日泰山站()A.日出正南B.太阳高度变大C.白昼变短D.极昼即将开始『解析』第3题,从图中发现,F位置太阳高度最大,即泰山站地方时为12时,此时我国泰山(36°N,117°E)地方时大约为15时,为下午,而不是旭日东升;东京(36°N,141°E)地方时大约为2月8日16时20分,接近夕阳西下;纽约(41°N,74°W)地方时大约为2月8日2时;开普敦(34°S,18°E)地方时是2月8日8时左右。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行星地球第四讲地球的公转(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与五带练习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行星地球第四讲地球的公转(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与五带练习

第四讲地球的公转(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与五带基础题组读某日我国四城市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若四城市为广州、武汉、北京、海口,则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城市为( )A.海口、武汉、北京、广州B.武汉、北京、广州、海口C.海口、北京、武汉、广州D.广州、武汉、北京、海口2.据图判断,此时我国最有可能处于二十四节气中的( )A.春分B.夏至C秋分 D.冬至下图为“甲、乙两地10—12月正午太阳高度折线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有关甲、乙两地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北半球温带B.乙地位于南半球温带C.甲地位于南半球热带D.乙地位于北半球热带4.图示时期( )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减小B.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先减后增C.两地昼长差值先增后减D.乙地昼长先缩短后延长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与指针垂直的晷盘组成。

其工作的原理是,将指针朝向北极星固定,通过观察指针投影在晷盘上的刻度来判断时间。

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日日晷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2018山东、湖北第一次联考改编)图示时刻,太阳的方位为( )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6.(2018山东、湖北第一次联考改编)若图示日晷晷盘与地面的夹角为59°,则该日晷最可能放置的地点是( )A.广州B.上海C.哈尔滨D.漠河下图是某摄影爱好者于北京时间16时40分拍摄的某农田景观。

据此完成下题。

7.(2017山西太原二模)拍摄者拍摄时烈日当空,太阳光几乎垂直于地面。

该地可能位于( )A.北美洲西部B.中亚里海沿岸C.阿拉伯半岛D.澳大利亚大陆提升题组8.(2017广东梅州一模)太阳天顶角是表示太阳位置的一种方式,其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一年中,当某地的天顶角越来越小时( )A.昼渐长,夜渐短B.昼渐短,夜渐长C.昼夜长短没有变化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古人造字,蕴含着某些地理知识,如“间”——“门里有日午间到”,午间即正午。

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二章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二章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一、选择题(2016·高考上海卷)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

完成1~2题。

1.()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2.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解析:第1题,依据正午太阳高度=90°-两地纬度间隔,以及北京纬度为40°N,可计算出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纬度分别为10°N、0°、10°S。

又因为是在连续三个月内的测量,可判断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结合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可知,D项正确。

第2题,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太阳直射赤道,且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故此次太阳直射赤道日期为秋分日,故C项正确。

答案:1.D 2.C(2016·太原模拟)下图为某地某时段正午物影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N点日期可能为()A.5月6日左右B.8月7日左右C.11月7日左右D.2月6日左右4.该地纬度最可能位于()A.赤道B.11°34′SC.11°34′N D.23°26′N5.若测得某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5°,则该日可能为北半球()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解析:第3题,N、M两日以6月22日为中点呈对称分布,且N位于6月22日之后。

据此推知,N的日期可能为8月7日左右。

第4题,该地5月5日有直射现象,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南。

第5题,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

答案:3.B 4.C 5.D(2017届河南名校联考)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也是杰出的天文学家,曾利用正午影长率(正午时影长与物体高度的比值)精确地推算出冬至的日期和时刻。

2024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检测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2024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检测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和四季的更替[基础练]1.北半球夏至日,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规律是( )A.北半球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B.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C.北回来线及其以北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D.北回来线及其以南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解析:选C 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来线,故北回来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南半球达最小值。

2.如图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甲、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自转线速度小于乙地B.一年中甲地比乙地昼夜长短的改变幅度大C.甲、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在同一天达到最小值D.从夏至到秋分乙地比甲地正午太阳高度改变幅度大解析:选C 甲地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甲位于赤道上,乙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说明乙位于南回来线上,故夏至日时,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都达一年中最小,C正确;赤道上自转线速度最大,甲地自转线速度大于乙地,A错误;赤道上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幅最小,甲地比乙地昼夜长短的改变幅度小,B错误;从夏至日到秋分日乙地与甲地正午太阳高度改变幅度相等,都为23.5°,D错误。

读某地(纬度为40°)二分二至日正午房屋窗户阳光入射示意图(①②③为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完成3~4题。

3.该地一年中( )A.昼夜长短的改变幅度大于极点B.正午太阳高度差值为47°C.正午影长的改变幅度为0D.日落方位都是西北方向4.当正午太阳高度角为③时,其所处的季节( )A.东南亚正处于高温少雨期B.中国北方地区冰封雪飘C.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柔多雨解析:3.B 4.C 第3题,依据纬度越高,昼夜长短改变幅度越大,推断该地(40°)的昼夜长短改变幅度小于极点的改变幅度,A错误;依据图示太阳光的方向推断,该地位于南半球,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为73.5°,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26.5°,相差47°,B 正确。

新课标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八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新课标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八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课时跟踪检测(八)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及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2024·日照联考)生活在某城市(30°N,116°E)的李先生,3月21日(周末)这天,从他所在居住楼动身,沿小区的健康步道进行休闲运动(下图)。

据此完成1~2题。

1.北京时间6:16时,李先生发觉在图示线路某一段,其影子刚好与线路平行且位于其身后,推断他此时正位于图中的位置,以及前进的方向是( )A.①向西B.②向南C.③向东D.④向南2.李先生在步道上行走时,发觉某时刻的身影长度与身高基本相等,此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A.8:00 B.9:00 C.10:30 D.10:46解析:1.C 2.D 第1题,北京时间6:16,李先生所在城市地方时为6时,正是3月21日该城市日出时刻。

该日为春分日,日出正东方,依据图中超市位于小区东南,可推断李先生位于③线路,前行方向为向东,日出时影子朝向西方,位于身后且与线路平行,故C正确。

第2题,身影长度与身高基本相等,说明此时太阳高度为45°,该地位于30°N,3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则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60°。

因该日日出为地方时6时,且日出时太阳高度为0,则从地方时6时至12时,6个小时太阳上升了60°,即每小时上升10°,则太阳上升到45°,约为当地时间10:30,因该地位于116°E,则北京时间约为10:46,故D正确。

晓华于北京时间6月14日17时从北京动身,去M地开启16天的深度游,飞行10个小时后于当地时间22时到达,发觉M地刚好日落。

据此完成3~4题。

3.M地位于( )A.加拿大B.挪威C.俄罗斯D.法国4.旅游期间,晓华发觉( )A.日出时间提前B.正午日影变长C.出现极昼现象D.昼长有时相同解析:3.C 4.D 第3题,由材料可知,晓华的起飞时间为北京时间6月14日17时(东八区),飞行10小时后,北京时间应为6月15日3时,而M地当地时间为6月14日22时,比北京时间晚5个小时,说明M地位于东三区。

最新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第四讲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训练

最新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第四讲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训练

第四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基础巩固组](2016·高考上海卷)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

完成1~2题。

1.)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2.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解析:第1题,依据正午太阳高度=90°-两地纬度间隔,以及北京纬度为40°N,可计算出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纬度分别为10°N、0°、10°S。

又因为是在连续三个月内的测量,可判断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结合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可知,D项正确。

第2题,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太阳直射赤道,且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故此次太阳直射赤道日期为秋分日,故C项正确。

答案:1.D 2.C(2017·太原模拟)下图为某地某时段正午物影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N点日期可能为( )A.5月6日左右B.8月7日左右C.11月7日左右D.2月6日左右4.该地纬度最可能位于( )A.赤道B.11°34′SC.11°34′N D.23°26′N5.若测得某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5°,则该日可能为北半球(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解析:第3题,N、M两日以6月22日为中点呈对称分布,且N位于6月22日之后。

据此推知,N的日期可能为8月7日左右。

第4题,该地5月5日有直射现象,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南。

第5题,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

答案:3.B 4.C 5.D(2017·天津南开一模)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是未来太阳能利用的方向之一。

2025年高考一轮总复习地理(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课时规范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2025年高考一轮总复习地理(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课时规范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3.球形日晷夏至日节气线与球面顶点P之间的弧所对的圆心角角度
为( A )
A.16.5° B.23.5°
C.30°
D.66.5°
14.该地理教师想改造该球形
日晷来表示北京时间,他应将( C )
A.相邻时刻线距离缩短
B.相邻时刻线距离扩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第8题,由北极星仰角为当地纬度值可知,该角不会发生改变,始终为36°,正 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由此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式子:α=180°-36°-H=144°-Η(Η 表示正午太阳高度),且α在夏至日取得最小值为66.5°,因为夏至日是前两个 月内的某日,故最小值在偏前方。由以上分析可知,夹角α这半年变化特征 是先减小,后增大,且最小值在偏前部。
C.时刻线向西移动
D.时刻线向东移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第12题,唐山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当唐山市地方时为12:00时,太阳位 于该地的正南方位,故而晷针日影应位于正北时刻线上。第13题,夏至日太 阳直射23.5°N,唐山市的纬度是40°N,则唐山市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40°+23.5°=73.5°,所以夏至日节气线与球面顶点P之间的弧所对的圆心角 应为其余角,故而是90°-73.5°=16.5°。第14题,根据题干可知,唐山市的经度 是118°E,北京时间的经度是120°E,所以北京时间比唐山地方时早8分钟,当 唐山市正午日影位于正北方位时,北京时间为12:08,所以可将时刻线向西 移动,让日影位于正北方位时日影指向12时之后。

2020年高考地理(新课改)一轮复习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2020年高考地理(新课改)一轮复习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课时跟踪检测(六)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一、选择题我国的圭表是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如图),表为直立的标杆,圭是平卧的尺。

用其测量正午日影,可定节气和一年时长。

据图文资料,回答1~2题。

1.古人利用圭表连续两次测得表影最长值的时间间隔大致为一个()A.恒星日B.太阳日C.恒星年D.回归年2.据《周礼》记载:“冬至……景(影)长一丈三尺,夏至……景(影)长五寸。

此长短之极。

”与此相关的自然现象是()A.夏至日,北半球各地太阳辐射达最强B.冬至日,北京市日出东北,日落西南C.影长最长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D.影长渐短时,我国从南到北白昼变长解析:1.D 2.D第1题,表影最长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则利用圭表连续两次测得表影最长值即为太阳连续两次直射南回归线时,其时间间隔大致为一个回归年。

故本题选D项。

第2题,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达最强,且太阳辐射强弱还与天气状况、海拔等因素有关,A错误;冬至日,北京市日出东南,日落西南,B错误;影长最长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C错误;影长渐短时,正午太阳高度渐大,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我国从南到北白昼变长,D正确。

(2019·沧州质检)沧州市某中学地理实践小组分别于二分二至日正午时刻测量了学校旗杆影子的长短(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3~4题。

3.旗杆影长的变化可以反映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下列排序符合该运动规律的是()A.甲→乙→丙→丁B.乙→丁→丙→甲C.丙→乙→丁→甲D.丁→甲→丙→乙4.一年中正午时刻,学校旗杆影子位于旗杆()A.正北B.正南C.西南D.西北解析:3.B 4.A第3题,正午太阳高度与旗杆影长呈负相关,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影长最短。

根据图中的影长判断,甲影子最长,为冬至日;丁影子最短,为夏至日;乙、丙为春、秋分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选择题1.(2015·浙江文综,11)下图为某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周年位置轨迹示意图。

若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则乙位置太阳高度为()A.47°B.43°C.23.5°D.21.5°『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根据图示地方时12时太阳周年位置轨迹可知,甲、乙分别表示当地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因其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和为90°,所以该地一定不存在太阳直射现象即不可能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故该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差值(甲、乙的差值)应为47°。

设乙位置太阳高度为H,则甲位置的太阳高度为(H+47°),列式可得H+(H+47°)=90 °,经计算H=21.5°,故D项正确。

『答案』 D(2015·重庆文综,12)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国。

2014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损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

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

下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2题。

2.中国一架满载饮用水的飞机紧急从广州飞往马累,若北京时间12:00出发,经4小时到达马累。

机长身高为1.8 m,到达时其在机场地面的身高影长接近于(tan55°≈1.43;tan65°≈2.14)()A.0.6 mB.1.2 mC.1.8 mD.2.4 m『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应用。

要求出机长的身高影长,需要估算出当时的太阳高度,这既涉及时差的计算又涉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12月4日太阳直射点大约在19°S。

从图中可知,马累的纬度约为4°N,故该日马累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67°。

由于马累地处赤道附近,昼长约12小时,从正午到日落,时间约为6小时,太阳高度由67°减小为0°,每小时大约减少11°。

飞机到达马累时,当地地方时约为13时,已经过了正午约1小时,故此时马累的太阳高度大约为56°,机长的身高为 1.8米,机长的身高影长应为 1.8米÷tan56°。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tan55°≈1.43;tan65°≈2.14),可以得出B选项最接近。

『答案』 B(2015·江苏地理,4)北京时间2015年2月19日零点钟声敲响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

下图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3题。

3.春节假期期间()A.南京太阳从东北方升起B.南京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C.长城站日落时间推迟D.长城站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解析』春节假期期间的2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南京太阳从东南方升起;南京属于北半球,虽然昼短夜长,但昼在变长,夜在变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减小;长城站属于南半球,昼在变短,夜在变长,日出时间推迟,日落时间提前,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

所以选D。

『答案』 D(2014·安徽文综,29)下图为我国科考队在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

读图,完成第4题。

4.该照片拍摄日期、拍摄者或中国结影子的方位是()A.3月21日、中国结影子指向正南B.6月22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东南C.8月20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南D.9月16日、中国结影子指向东北『解析』首先明确北极点的四周都是南方。

由于中国结放置在北极点上,因此,照片中中国结的影子应指向正南,拍摄者在任何位置拍摄都位于中国结的正南,故选项B、D错误。

结合照片中中国结的影子可知,此日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正午太阳高度应大于0,而3月21日,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故选项A错误。

『答案』 C(2014·福建文综,11~12)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

下图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

读图回答5~6题。

5.该日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A.泰山(36°N,117°E)旭日东升B.东京(36°N,141°E)夕阳西斜C.纽约(41°N,74°W)烈日当空D.开普敦(34°S,18°E)夜色深沉6.次日泰山站()A.日出正南B.太阳高度变大C.白昼变短D.极昼即将开始『解析』第5题,从图中发现,F位置太阳高度最大,即泰山站地方时为12时,此时我国泰山(36°N,117°E)地方时大约为15时,为下午,而不是旭日东升;东京(36°N,141°E)地方时大约为2月8日16时20分,接近夕阳西下;纽约(41°N,74°W)地方时大约为2月8日2时;开普敦(34°S,18°E)地方时是2月8日8时左右。

故选B。

第6题,从2月8日到2月9日(如右图),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泰山站日出东南;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小;白昼长于黑夜,但白昼变短,黑夜变长;此日大约南纬77°及以南地区处于极昼,且极昼范围缩小,在泰山站极昼已经消失。

故选C。

『答案』 5.B 6.C(2016·潍坊模拟)读某地一年内某时段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其中A对应的日期为6月22日),回答7~8题。

7.该地的纬度可能是()A.0°B.10°NC.10°SD.23°26′ N8.在AB区间内()A.该地一直昼长夜短B.地球的公转速度一直在变快C.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D.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移动『解析』第7题,该地每年有两天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则该地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且两次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曲线波谷不对称,纬度位置应位于0~23°26′。

较小波谷值出现时为太阳直射23°26′N的6月22日,故位于0~23°26′N。

第8题,在AB区间内太阳直射点从23°26′N南移至该地,北半球一直是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时,时间靠近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答案』7.B8.A3月21日,我国某地某同学于北京时间9时测得太阳高度为20°,北京时间10时测得太阳高度为30°,据此回答9~10题。

9.该地该天最大太阳高度为()A.30°B.40°C.60°D.90°10.该地所处的经纬度是()A.30°N,105°EB.50°N,105°EC.30°N,135°ED.40°N,135°E『解析』第9题,北京时间9时太阳高度为20°,10时为30°,大约1小时太阳升高10°;由于该日为春分日,上午有6小时,则正午太阳高度为60°。

第10题,由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0°,而该日太阳直射赤道,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90°,该地与赤道纬度距离为30°,则该地位于北纬30°;北京时间10时该地太阳高度为30°,最大太阳高度为60°,则北京时间13时为当地12时,可推算该地位于东经105°。

选A。

『答案』9.C10.A如下图,某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30°N)建造了两幢商品住宅楼。

读图完成11~12题。

注:tan35°≈0.7tan45°=1,tan 60°≈1.73211.某户居民买到了北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春节前住进后发现正午前后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

该房子一年中正午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的时间大约有()A.1个月B.3个月C.6个月D.9个月12.为避免采光纠纷,房地产开发商在建楼时,应该使北楼所有朝南房屋在正午时终年都能被太阳照射。

那么在两幢楼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南楼的高度最高约为()A.20米B.30米C.40米D.50米『解析』第11题,利用图示计算出正南的太阳光刚好照射在北楼底部时,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度数,经计算可知约为60°,可知太阳直射在赤道。

因此该房子一年中正午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的时间大约有6个月。

第12题,在一年中,该地正午楼影冬至日最长,只要冬至日北楼不被南楼影子遮住,则北楼正午时终年都有太阳照射,利用数学公式计算出冬至日南楼的高度即可。

『答案』11.C12.B下图为2015年国庆节期间某日张女士在(34°N,114°E)附近拍摄的日落图。

据此完成13~14题。

13.张女士拍摄此照片时面向()A.东南B.东北C.西北D.西南14.下图中能表示该日当地太阳高度日变化情况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3题,我国国庆节期间属于北半球冬半年,由所学知识可知,北半球冬半年,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故D项正确。

第14题,由于刚过秋分,该地昼长应略小于12小时,又由于拍摄点的经度(114°E)与120°E相差较小,所以最大太阳高度出现的时间接近北京时间12时;经计算,秋分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6°;则该日正午太阳高度应接近56°,故③曲线正确。

『答案』13.D14.C(2016·南京一模)读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四地由南向北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②③①④D.④①②③16.四地中()A.①地位于热带B.②地有极昼现象C.③地一年出现两次太阳直射现象D.④地自转线速度最大『解析』第15题,①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且小于90°,说明其位于南回归线以南;②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且在四地中最小,说明其位于北半球且纬度较高(位于北回归线以北);③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90°,说明其位于北回归线上;④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较大,说明其位于南半球,该地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说明其位于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综合判断四地由南到北分别是①④③②。

第16题,由上题分析可知,①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不位于热带;出现极昼现象的最低纬度是66.5°,其出现极昼时最大太阳高度值为47°,②地不会出现极昼现象;③地位于北回归线上,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④地纬度最低,所以其自转线速度最大。

『答案』15.B16.D(2016·长春模拟)下图为3月2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旗和影子示意图,其中旗面与影子的夹角为45°,据此完成17~18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