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部分规定及标准

合集下载

户内楼梯国家规定标准

户内楼梯国家规定标准

户内楼梯国家规定标准国家户内楼梯设计标准及规范8.室内台阶宜150×300;室外台阶宽宜350左右,高宽比不宜大于1:2.59.住宅公用楼梯踏步宽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10.住宅梯段宽度不应小于1.1M(6层及以下一边设栏杆的可为1.0M),净空高度2.2M小高楼梯的设计方案及楼梯踏步标准参考台阶的高宽应按台阶的坡度和人脚的大小设计尺寸.1>楼梯坡度范围在20~45度之间(不宜超过38度),也就是1:2.75~1:1之间.2>踏面的宽度应以人的脚可以全部落在踏步面上为宜,高度值也应合适,以保证楼梯有合适的坡度.3>楼梯踏步的高度不宜大于210mm,并不宜小于140mm,各级踏步高度均应相同,其计算数值可按附录三表选用。

(图2.0.4)4>楼梯踏步的宽度,应采用220、240、260、280、300、320mm。

注:必要时可采用250mm。

************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

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m。

注:楼梯梯段净宽系指墙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

4.1.3 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

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

楼梯水平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

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

4.1.4 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且不得小于1.20m。

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通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m。

入口处地坪与室外地面应有高差,并不应小于0.10m。

4.1.5 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11.梯扶手高度0.9M,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M时应为1.05M12.住宅套内楼梯梯段的最小净宽两边墙的0.9M,一边临空的0.75M.住宅室内楼梯踏步宽不应小于0.22M,踏步高度不应小大0.20M居民住宅楼梯台阶为什么没有最小值?其实并非是没有,而是你没有发现,国家对住宅楼层高度有规定,现在一般不低于2.7米,一般2.8-3.0的层高居多,而楼梯台阶高度是由楼层高度决定的,所以没有不要规定最低值,而最高值不是规定,而是限定,为了防止偷工减料不顾居民使用的方便合理与否,由此才有最高值的限定。

楼梯净高规范

楼梯净高规范

楼梯净高规范楼梯净高规范是指楼梯的踏步间的垂直高度,也是楼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楼梯净高规范是为了确保楼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避免使用者在上下楼梯时出现不适或者易发生事故。

按照国家标准,楼梯净高规范的要求如下:1. 楼梯踏步(步行面)的高度应当相等,一般情况下,楼梯踏步的高度不得大于190mm,也不得小于120mm。

这个范围是为了保证人们上下楼梯时的步伐舒适,不会出现踩空或踩不稳的现象。

2. 在同一楼梯中,楼梯踏步的高度应该保持一致,允许的偏差范围为±5mm。

这是为了保证楼梯的平稳性和使用者的稳定性,避免上下楼梯时的踩空或脚踝扭伤等情况。

3. 当楼梯踏步的高度超过170mm时,为了增加用户的舒适感,需要在楼梯的踏步前部设置合适的踢脚板,一般高度为150mm。

踢脚板的设置有助于减小上下楼梯时的步幅差异,提供更好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4. 楼梯踏步的宽度一般为250mm,也应保持一致,允许的偏差范围为±5mm。

确保楼梯踏步的宽度一致可以防止上下楼梯时的踩空或踩斜,降低发生意外的风险。

5. 楼梯踏步之间的间距,即楼梯短径,一般情况下不得小于280mm。

这是为了确保用户在上下楼梯时有足够的空间,不受限制和拥挤的感觉。

6. 楼梯踏步之间的垂直高度差,即楼梯间高度,一般情况下不得大于200mm。

这是为了避免上下楼梯时出现跨越过高的情况,增加使用者的安全风险。

总之,楼梯净高规范是为了确保楼梯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

遵循这些规范,可以有效地提高楼梯的使用效果和用户体验,并减少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当然,在具体的楼梯设计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户内楼梯国家规定标准

户内楼梯国家规定标准

国家户内楼梯设计标准及规范8.室内台阶宜150×300;室外台阶宽宜350左右,高宽比不宜大于1:2.59.住宅公用楼梯踏步宽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10.住宅梯段宽度不应小于1.1M(6层及以下一边设栏杆的可为1.0M),净空高度2.2M小高楼梯的设计方案及楼梯踏步标准参考台阶的高宽应按台阶的坡度和人脚的大小设计尺寸.1>楼梯坡度范围在20~45度之间(不宜超过38度),也就是1:2.75~1:1之间.2>踏面的宽度应以人的脚可以全部落在踏步面上为宜,高度值也应合适,以保证楼梯有合适的坡度.3>楼梯踏步的高度不宜大于210mm,并不宜小于140mm,各级踏步高度均应相同,其计算数值可按附录三表选用。

(图2.0.4)4>楼梯踏步的宽度,应采用220、240、260、280、300、320mm。

注:必要时可采用250mm。

************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

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m。

注:楼梯梯段净宽系指墙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

4.1.3 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

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

楼梯水平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

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

4.1.4 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且不得小于1.20m。

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通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m。

入口处地坪与室外地面应有高差,并不应小于0.10m。

4.1.5 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11.梯扶手高度0.9M,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M时应为1.05M12.住宅套内楼梯梯段的最小净宽两边墙的0.9M,一边临空的0.75M.住宅室内楼梯踏步宽不应小于0.22M,踏步高度不应小大0.20M居民住宅楼梯台阶为什么没有最小值?其实并非是没有,而是你没有发现,国家对住宅楼层高度有规定,现在一般不低于2.7米,一般2.8-3.0的层高居多,而楼梯台阶高度是由楼层高度决定的,所以没有不要规定最低值,而最高值不是规定,而是限定,为了防止偷工减料不顾居民使用的方便合理与否,由此才有最高值的限定。

楼梯踏步高度的相关规范

楼梯踏步高度的相关规范

3 疏散楼梯不得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 当踏步上下两级形成的平面角度不超过10 , 且每级离扶手0.25m处踏步宽度超过0.22m 时,可不受此限制。
4 室外疏散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m;下行 人流不应妨碍地面人流。
▪ 4.2.7 观众厅内走道和座位排列应符合下 列规定: 1 观众厅内走道的布局应与观众座位片区 容量相适应,与疏散门联系顺畅,且其宽 度应符合本规范第6.2.7条的规定;
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 设计规范》JGJ50中的有关规定。
▪ 4.2.8 当观众厅内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座位 前沿或侧边应设置栏杆,栏杆应坚固,其 水平荷载不应小于lkN/m,并不应遮挡视 线: 1 紧临横走道的座位地坪高于横走道0.15m 时;
2 座位侧向紧邻有高差走道或台阶时; 3 边走道超过地平面,并临空时。
第二、《住宅设计规范》 GB 50096-2011
2 两条横走道之间的座位不宜超过20排,靠 后墙设置座位时,横走道与后墙之间的座 位不宜超过10排;
3 小厅座位可按直线排列,大、中厅座位可 按直线与弧线两种方法单独或混合排列;
4 观众厅内座位楼地面宜采用台阶式地 面,前后两排地坪相差不宜大于0.45m; 观众厅走道最大坡度不宜大于1.8。当 坡度为1:10~1:8时,应做防滑处理; 当坡度大于1:8时,应采用台阶式踏步; 走道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6m且不应大 于0.20m;供轮椅使用的坡道应符合现
第一、《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 JGJ 58-2008
▪ 6.2.5 1 对有候场需要的门厅,门厅内供入场使用
的主楼梯不应作为疏楼梯。
2 疏散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踏步高 度不应大于0.16m,楼梯最小宽度不得小于 1.20m,转折楼梯平台深度不应小于楼梯宽 度,直跑楼梯的中间平台深度不应小于 1.20m。

公共建筑楼梯标准及要求

公共建筑楼梯标准及要求

公共建筑楼梯标准及要求一、室内楼梯的每梯段净宽不应小于 1.40m ,踏步高度不应大于 0.16m ,踏步宽度不应小0.28m ;二、室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30m ;站房内旅客用楼梯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3m 。

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0m ,踏步高度不宜大于 0.15m ,并不宜小于 0.10m ,楼梯踏步高宽比是根据楼梯坡度要求和不同类型人体自然跨步( 步距 ) 要求确定的,符合安全和方便舒适的要求。

坡度一般控制在 30°左右,对仅供少数人使用服务楼梯则放宽要求,但不宜超过 45°。

步距是按 2r + g :水平跨步距离公式,式中 r 为踏步高度, g 为踏步宽度,成人和儿童、男性和女性、青壮年和老年人均有所不同,一般在 560 ~ 630mm 范围内,少年儿童在 560mm左右,成人平均在 600mm 左右。

旅客地道、天桥的阶梯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4m ,踏步宽度不宜小于 0.32m ,每段阶梯不宜大于 18 步,直跑阶梯平台宽度不宜小于 1.5m 。

主要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1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28m ,踏步高度不应大于 0.16m ,连续踏步不超过 18 级,超过 18 级时,应加设中间休息平台,楼梯平台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 1.10m ;营业部分的公用楼梯,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室内楼梯的每梯段净宽不应小于 1.40m ,踏步高度不应大于 0.16m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28m ;二、室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30m其它1.家装楼梯一个要讲究安全,另一方面又要讲究经济。

其中经济包括经费上的经济和空间的经济,家装楼梯的踏步高度一般设计在 180mm-200mm 之间,只有公共场所的楼梯踏步高度才会设计在 130mm-160mm 之间。

公共建筑楼梯标准及要求修订稿

公共建筑楼梯标准及要求修订稿

公共建筑楼梯标准及要求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公共建筑楼梯标准及要求一、室内楼梯的每梯段净宽不应小于,踏步高度不应大于,踏步宽度不应小于;二、室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踏步宽度不应小于;站房内旅客用楼梯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踏步高度不宜大于,并不宜小于,三、楼梯踏步高宽比是根据楼梯坡度要求和不同类型人体自然跨步( 步距 ) 要求确定的,符合安全和方便舒适的要求。

坡度一般控制在 30°左右,对仅供少数人使用服务楼梯则放宽要求,但不宜超过 45°。

步距是按 2r + g :水平跨步距离公式,式中 r 为踏步高度, g 为踏步宽度,成人和儿童、男性和女性、青壮年和老年人均有所不同,一般在 560 ~ 630mm 范围内,少年儿童在560mm 左右,成人平均在 600mm 左右。

四、旅客地道、天桥的阶梯踏步高度不宜大于,踏步宽度不宜小于,每段阶梯不宜大于 18 步,直跑阶梯平台宽度不宜小于。

五、主要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踏步宽度不应小于,踏步高度不应大于,连续踏步不超过 18 级,超过18级时,应加设中间休息平台,楼梯平台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六、营业部分的公用楼梯,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1、室内楼梯的每梯段净宽不应小于,踏步高度不应大于,踏步宽度不应小于;2、室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踏步宽度不应小于七、其它1、家装楼梯一个要讲究安全,另一方面又要讲究经济。

其中经济包括经费上的经济和空间的经济,家装楼梯的踏步高度一般设计在 180mm-200mm 之间,只有公共场所的楼梯踏步高度才会设计在 130mm-160mm 之间。

其次是踏步中心距,即所为的进深,一般设计在 230mm-250mm 之间,最小不要小于 220mm ,踏步进深设计到 300mm 一步迈不到,两步还不够走起来很累。

住宅楼梯踏步尺寸规范

住宅楼梯踏步尺寸规范

住宅楼梯踏步尺寸规范住宅楼梯踏步尺寸规范通常是根据当地的建筑法规和建筑标准制定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住宅楼梯踏步尺寸规范:1. 踏步深度:踏步深度是指从楼梯前缘到楼梯后缘的水平距离。

通常,踏步深度应该在250mm到350mm之间,以提供足够的踏步空间。

踏步深度不应小于220mm,以避免踏步太短而不易行走。

2. 踏步高度:踏步高度是指从一个踏步的顶部到下一个踏步的顶部的垂直距离。

通常,踏步高度应该在150mm到200mm之间。

踏步高度的一致性非常重要,以确保使用者可以方便地爬上或下楼梯。

踏步高度不应超过220mm,以避免高度过大而导致使用者的不便。

3. 跑道宽度:跑道宽度是指楼梯的水平空间,也就是踏步与踏步之间的距离。

通常,跑道宽度至少应为900mm,以便使用者能够舒适地通过。

对于较宽的楼梯,跑道宽度可能需要更大。

4. 手把高度:对于用于上下楼梯的住宅楼梯,手把高度是非常重要的。

手把高度通常应为900mm到1000mm之间,以适应大多数人的身高。

手把的位置应该易于抓握,并且平滑且结实。

5. 立柱间距:立柱是支撑楼梯的竖直杆或柱子。

立柱间距应视楼梯的设计和结构而定,但通常不应超过1500mm。

立柱间距过宽可能会影响楼梯的结构稳定性。

6. 台阶和踏步材料:台阶和踏步的材料应具有一定的防滑性,以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常见的材料包括实木、复合木、石材、金属和塑料等。

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到使用方式、美观和耐久性等因素。

除了上述规范外,住宅楼梯还应满足当地的消防和安全规定,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提供足够的逃生通道。

此外,楼梯的设计也应考虑到使用者的特殊需求,例如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等。

总之,住宅楼梯踏步尺寸规范应根据当地的建筑法规和建筑标准制定,以确保楼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楼梯的设计应考虑到使用者的特殊需求,并提供防滑材料和合适的手把高度。

公共建筑楼梯标准及要求

公共建筑楼梯标准及要求

公共建筑楼梯标准及要求一、室内楼梯的每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40m ,踏步高度不应大于 0.16m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28m ;二、室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30m ;站房内旅客用楼梯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3m 。

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0m ,踏步高度不宜大于 0.15m ,并不宜小于 0.10m ,三、楼梯踏步高宽比是根据楼梯坡度要求和不同类型人体自然跨步( 步距 ) 要求确定的,符合安全和方便舒适的要求。

坡度一般控制在 30°左右,对仅供少数人使用服务楼梯则放宽要求,但不宜超过 45°。

步距是按 2r + g :水平跨步距离公式,式中 r 为踏步高度, g 为踏步宽度,成人和儿童、男性和女性、青壮年和老年人均有所不同,一般在 560 ~ 630mm 范围内,少年儿童在 560mm 左右,成人平均在 600mm 左右。

四、旅客地道、天桥的阶梯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4m ,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2m ,每段阶梯不宜大于 18 步,直跑阶梯平台宽度不宜小于 1.5m 。

五、主要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28m ,踏步高度不应大于 0.16m ,连续踏步不超过 18 级,超过18级时,应加设中间休息平台,楼梯平台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10m ;六、营业部分的公用楼梯,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1、室内楼梯的每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40m ,踏步高度不应大于 0.16m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28m ;2、室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30m七、其它1、家装楼梯一个要讲究安全,另一方面又要讲究经济。

其中经济包括经费上的经济和空间的经济,家装楼梯的踏步高度一般设计在 180mm-200mm 之间,只有公共场所的楼梯踏步高度才会设计在 130mm-160mm 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楼梯部分规定及标准楼梯一、楼梯的数量、位置和楼梯间形式应满足使用方便和安全疏散的要求。

二、梯段净宽除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净宽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一般按每股人流宽为0.55+(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

注:0~0.15m为人流在行进中人体的摆幅,公共建筑人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限值。

三、梯段改变方向时,平台扶手处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

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再适量加宽。

四、每个梯段的踏步一般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五、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

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0m。

注:梯段净高为自踏步前缘线(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前缘线以外0.30m 范围内)量至直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铅垂高度。

六、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应加设中间扶手。

七、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至栏杆的顶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90m。

实质上按使用即保证了900+150=1050mm高,同多层临空栏杆高度规定一致!栏杆水平段长度大于0.5米时高度不应小于1.05米。

楼梯最上面的休息平台的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1米。

(新规范是从踏步前缘线量起,旧规范是从踏步中间量的)八、踏步前缘部分宜有防滑措施。

九、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楼梯,儿童经常使用的楼梯,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栏杆应采用不易攀登的构造,垂直杆件间的净距不应大于0.11m。

栏杆凡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栏杆应以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并能承受荷载规范规定的水平荷载;二、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05m,高层建筑的栏杆高度应再适当提高,但不宜超过1.20m;三、栏杆离地面或屋面0.10m高度内不应留空;四、有儿童活动的场所,栏杆应采用不易攀登的构造;垂直杆件间的净距不应大于0.11m。

附录一名词解释1 楼梯(Stair)由一个或若干连续的梯段和平台的组合,用以连通不同标高的平面。

2 楼梯间(Stari enclosure)用以容纳楼梯,并由墙面或竖向定位平面限制的空间。

3 楼梯间开间(Stair opening)楼梯间定位轴线之间宽度的水平距离。

4 楼梯梯段(Flight)两个平台之间若干连续踏步的组合。

5 梯段宽度(Width of stair flight)梯段边缘或墙面之间垂直于行走方向的水平距离。

6 坡度线(pitch line)楼梯梯段中各级踏步前缘的假定联线。

7 坡度(Pitch)坡度线与水平面的夹角Q,或以夹角的正切表示踏步的高宽比。

8 平台(Landing)连接楼地面与梯段端部的水平部分。

9 中间平台(Intermediate Landing)位于两层楼面之间的平台。

10 平台净高(Headroom of landing)平台或中间平台最低点与楼地面的垂直距离。

11 楼段净高(Headroom offlight)梯段之间垂直于水平面踏步前缘线处的净距。

12 踏步(Step)踏步面和踏步踢板(或不带踢板)组成的梯级。

13 踏步面(Tread)踏步的水平上表面。

14 踏步踢板(Riser)与踏步面相连的垂直(或倾斜)部分。

15 踏步宽度(Going)相邻两踏步前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16 踏步高度(Rise)相邻两踏步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7 踏步前缘(Nosing)踏步前面的边缘。

18 矩形踏步(Rectangular step)踏步面的宽度相同其长度也相同并成矩形的踏步。

19 扶手(Handrail)附在墙上或栏杆上的长条配件,也可以在梯段中单独设置。

20 栏杆(Balustrade)布置在楼梯梯段和平台边缘有一定刚度和安全度的栏隔设施。

21 楼梯井(Stair well)四周为梯段和平台内侧面围绕的空间。

22 楼梯走线(Walking line楼梯一、楼梯1.楼梯:角度在20。

~45。

之间,舒适坡度为26。

34′,即高宽比为1/2;二、楼梯数量的确定1.公共楼梯和走廊式住宅一般应取二部楼梯,单元式住宅可例外;2.2~3层的建筑(医院、疗养院、托儿所、幼儿园除外)符合下列要求,可设一个疏散楼梯:耐火等级层数每层最大建筑面积(m2)人数一、二级二、三层500 第二层与第三层人数之和不超过100人三级二、三层200 第二层与第三层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四级二层200 第二层人数之不超过30人3.九层和九层以下,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300 m2,且人数不超过30人的单元式住宅可设一个楼梯;4.九层和九层以下建筑面积不超过500 m2的塔式住宅,可设一个楼梯。

三、楼梯位置的确定1.楼梯应放在明显和易于找到的部位;2.楼梯不宜放在建筑物的角部和边部,以便于荷载的传递;3.楼梯应有直接的采光和自然通风;4.五层及以上建筑物的楼梯间,底层应设出入口;在四层及以下的建筑物,楼梯间可以放在距出入口不大于15m处。

四、楼梯细部尺寸1.踏步宽(b)、高(h)应符合以下关系之一:b+h=450mm b+2h=600~620mm2.梯井宽度以不小于150mm为宜;3.楼梯段最少踏步数为3步,最多为18步;梯段宽度取决于通行人数和消防要求;⑴每股人流宽度=平均肩宽(550mm)+少许提物尺寸(0~150mm)⑵消防要求每个楼梯必须保证二人同时上下,梯段最小宽度1100~1400mm;⑶室外疏散楼梯梯段最小宽度800~900mm。

4.楼梯栏杆和扶手⑴扶手表面的高度与楼梯坡度有关(15。

~30。

取900, 30。

~45。

取850, 45。

~60。

取800, 60。

~75。

取750);⑵水平的护身栏杆应不小于1050mm;⑶楼梯段的宽度大于1650mm(三股人流)时,应增设靠墙扶手;楼梯段的宽度超过2200mm(四股人流)时,还应增设中间扶手。

5.楼梯休息平台梁与下部通道处的净高尺寸不应小于2000mm,楼梯之间的净高不应小于2200mm。

住宅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商店疗养院综合医院公路汽车客运站电影院剧场共用楼梯户内楼梯办公楼梯室外楼梯室内楼梯室外楼梯主要疏散楼梯舞台上金属梯等最小宽度b 250 220 260 梯段坡度不应大于30o 280 300 280 280 梯段坡度不应大于60o最大高度h 180 200 150 160 150 160 160梯段净宽(mm)≥1100≥1000 ≥750≥900 ≥1400 ≥1650 ≥1650 二楼侯车厅疏散楼梯通向地面候车厅二楼侯车厅疏散楼梯直接通向室外≥1400 ≥1100 ≥1100 ≥600≥1400 ≥3000栏杆高度与要求(mm) 不宜小于900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110 幼儿扶手不应高于600, 栏杆垂直线饰间净距≤110 室内栏杆≥900室外栏杆≥1100 ≥1座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高度不应小于900应设坚固连续的扶手其他梯井宽大于200时必须采取防儿童攀滑措施除设成人扶手在0.65高设幼儿扶手每梯段踏步≤18且≥3 商场在五层以上时楼梯宜直同屋顶且不少于2座不少于2座,应自然采光病房均为封闭楼梯候厅厅内供入场需要的主楼梯不作疏散楼梯连续踏步≤18超过时每增加一步踏步放宽10高度相应降。

现代户型中,跃层、错层、复式结构的房间越来越多,家中的楼梯就成了一道风景线。

从建筑艺术和美学的角度来看,楼梯是视觉的焦点,也是彰显主人个性的一大亮点。

选择一部理想的楼梯,是家庭装潢中的重头戏。

空间大小决定楼梯形式楼梯的款式很多,但都围绕三种基本形式进行变化:直形梯直线行进的楼梯。

这是最为常见也最为简单的传统楼梯形式,几何线条给人挺括和“硬”的感觉。

直形梯的优点是便于老人、儿童走动。

缺点是比螺旋梯需要的空间更大,只有在屋内空间较大时,才可选择直形梯。

直形梯的变换形式是折梯,以直形梯加上平台来实现拐角,从而节省了空间。

弧形梯以曲线来实现上下楼的连接。

优点是美感足,韵味佳,很能活跃空间气氛。

由于是弧形,造型方面可以更大胆、更张扬、更前卫,让楼梯作为“精美雕塑”在室内跳跃而出。

缺点是如果设计不当,就会浪费空间。

而且这类楼梯不适合成批生产,因此价钱较昂贵。

螺旋梯是折梯的变形。

这种楼梯优点是对空间的占用最小,且具有强烈的动态美,由于不靠墙,围栏不能借助墙体,需加上透空栏杆,这就更好地表现了楼梯的艺术之魅。

缺点在于有局促感,由于每一段跨度较多,因此安全性较差。

在空间尺度与层高尺寸充裕的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楼梯并不成问题,但如果这两个条件受到限制,就不得不谨慎考虑,以利于空间的节约。

材质“混搭”更富情趣如果将楼梯以材质来区分,大致可分为四类:木楼梯这是目前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一种楼梯。

木质楼梯保暖效果好,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但木楼梯的耐磨性较差,不易保养和维护。

玻璃楼梯玻璃楼梯符合透明的潮流,更受前卫人群的欢迎。

玻璃楼梯的优点是轻盈,线条感性,耐用,不需任何维护,缺点是会给人一种冰冷的感觉。

用于踏板的玻璃一般是钢化玻璃,承重量大,以透光不透明的玻璃为最佳。

大理石楼梯大理石楼梯更适合室内已经铺设大理石地面的居室,以保护室内色彩和材料的统一性。

大理石踏板虽然触感生硬且较滑(一般要加防滑条),但装饰效果豪华,易于保养,防潮耐磨,广泛运用于空间较大的别墅之中。

铁楼梯年轻人非常喜欢选择铁艺楼梯,其形式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铁艺楼梯来源于工厂化设计和制造,其造型新颖多变,不占用空间,安装拆卸也方便。

除上述四类材质外,还有钢制拉伸楼梯、麻绳加木板式楼梯等,但不属主流产品,在商店内也不多见。

在楼梯的材质上,更多人喜欢“混搭”使用,比如木铁组合、不锈钢与玻璃组合等,比起单一纯粹的材料来,多一种元素的加入就会多一份情趣。

既要安全又要时尚别看楼梯是一样简单的家具,但选购时却不能忽略它的细节:安全性楼梯在室内起到路径的功能,因此其安全与否是头等大事。

楼梯的安全性首先体现在其承重能力上,特别是玻璃楼梯,能否承受家人之“重”尤为重要;其实,楼梯装好后还要采取一定的防滑措施。

木质踏板可选择专用的防滑垫(胶背垫),或粘金属颗粒。

如果是玻璃踏板,要贴防滑条,或者做磨砂处理;再次,楼梯的所有部件应光滑、圆润,没有突出的、尖锐的部分,以免对家人造成伤害。

舒适性如果采用金属作为楼梯的栏杆扶手,那么最好在金属的表面做一下处理,以防止金属在冬季时的冰冷不适之感。

同时楼梯的扶手直径以5.5厘米为宜,因为人的虎口一般为5.5厘米,扶起来会非常舒服。

美观性楼梯的风格要与整个家居的装饰相吻合,如果满室金碧辉煌,唯有楼梯简陋不堪,那就成了败笔。

时尚性平淡的楼梯一旦有了时尚的元素,也就不平凡起来。

目前的时尚就是人性回归,在楼梯设计中,它已经在尝试脱离设计大师和艺术家为其制定的经典标准,开始试图同主人自身的个性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