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节能与减排技术研究
汽车节能减排技术论文

汽车节能减排技术论文:汽车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环境和能源问题,因此汽车节能减排问题近来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汽车节能减排技术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汽车节能减排技术论文篇一我国汽车节能减排发展趋势摘要:汽车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环境和能源问题,因此汽车节能减排问题近来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汽车节能减排的状况,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未来几年我国汽车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汽车节能减排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209-02一、研究背景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我国能源总体供应短缺,并且呈现多煤、少气和缺油的特点。
汽车作为国家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石油产品――汽油和柴油。
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进口国。
2010年我国石油进口量达29450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52.6%,预计2020年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将达到70%,能源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大。
近年来我国汽车消耗的燃料以两位数比例逐年增长,汽车交通成为我国成品油的主要消耗领域。
据预测2015年,汽车交通领域的石油消耗将达到2.5亿吨,届时我国石油短缺的局面将更加严峻。
在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机动车污染排放对我国大气质量,特别是城市大气质量形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全世界积极行动,我国政府也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的CO₂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
这将对我国汽车工业提出严峻的挑战。
要解决能源的巨大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持续恶化的问题,我国汽车必须在节能减排上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
二、2011年~2015年我国汽车主要工业指标预测2000年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即以进入了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根据我国汽协统计,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1826.47万辆,是2000年207万辆的8.8倍,完全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
汽车节能减排的方向与对策研究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3 7 9 1 ( 2 0 1 3 ) 0 5 ( c ) -0 1 3 8 -0 1 然而 , 我 国 的 汽 车 市场 确 实 迅 猛 发 展 , 回收
现 阶段 , 汽 车 已经 逐 步 成 为 人 们 日常 研 制 及 下线 投 入 使 用 混 合 动 力 汽 车 。
2普 及小排 量轿 车 生 活 尤 为 重 要 的组 成 部 分 , 并 且 也 成 为 人 2.
们生活 、 生产、 工作 以 及 社 会 运 行 必 不可 少 的 基本工具 。 汽 车 虽 然 是 现 代 主 要 的 一 种
熟练 的 驾 驶 技 术 以 及 科 学 的 操 作 方 法 , 也
是汽 车 节 油 的 关 键 。
在 汽 车 运 行 中 燃 料 的 消 的 车 辆 群 体 对 能 源 环 境 成 本 加 以 率 先 成 技 术 的 高 低 差 异 ,
发展 , 而 城 市 污 染 以 及 石 油 消 耗 也 随 之 不 断 激 增 当前 , 我 国机 动 车 的 消耗 燃 料 效 率
车生产 和交通部 门等 , 应 当携 手 共 创 汽 车 回收 站 , 统 一 回收 处 理 废 旧 汽 车 , 将 可再 生 利 用废 旧汽 车 加 强 , 以此将乱扔乱 丢废 旧
交通运输工具 , 但 是其 也 是 城 市 大 气 的 主 境 的污 染 。 由分 析 和 统 计 可 知 , 经济 型 轿 车 再 生 利 用 资 源造 成严 重 浪 费 。 因此 , 我 国 汽 要 污 染 源 与社 会 的 油 耗 大 户 , 节 能 减 排 便 行驶 l k m所排 放 的 二 氧化 碳 平均 为 1 3 4 g , 6 l g 和l 4 8 g , 成 为 国家 的一 项 基 本 国策 , 因 而 汽 车 新 能 而 高档 车 与中档 车 则 分 别是 1 源 以 及 汽 车 节 能技 术 的 开 发 便 受 到 了各 个 高 档豪 华车 的排 放 量 则 更大 , 大 约为 l 9 8 g 。 国 家 的 瞩 目与重 视 。 由此 可 见 , 研 究 汽 车节 会 意 义 及现 实 意 义 。
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节能减排技术

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节能减排技术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能源供需问题的突出,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相比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具有更低的能耗和更少的尾气排放,成为了一种可靠的解决方案。
然而,如何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节能减排能力,依然面临挑战。
本文将深入探讨新能源汽车的节能减排技术,为读者带来更多专业且实用的知识。
1.轻量化材料的应用新能源汽车的节能减排离不开轻量化材料的应用。
通过使用高强度、低密度的材料,可以减轻车身质量,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例如,以碳纤维复合材料替代传统钢铁材料,可以使车辆重量减少约30%,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还可以使用铝合金、镁合金等轻质材料来减轻车身重量,进一步提高车辆的节能性能。
2.高效电池技术的突破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能量存储装置,其性能的提升对于节能减排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新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逐渐成熟。
这种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储存能力和更长的续航里程,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出行的需求。
磷酸铁锂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也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极大地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3.智能节能系统的应用新能源汽车的智能节能系统能够根据车辆实际使用情况,合理调节能量消耗,从而进一步提升节能减排效果。
例如,通过车辆能量回收系统,将制动时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用于驱动车辆和供电给其他设备使用。
智能节能系统还可以根据路况和驾驶习惯,智能调整动力输出,实现更加高效的能源利用。
4.微网和车联网技术的应用微网和车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节能减排能力。
微网技术将新能源汽车与电网无缝连接,实现能量互补和共享,最大程度地提高能源效率。
车联网技术能够实现车辆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同,减少车辆之间的冲突和能量浪费,实现更加智能化和高效的行驶。
新能源汽车的节能减排技术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我们打造更加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提供了解决方案。
车辆管理中的节能与减排措施

车辆管理中的节能与减排措施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增加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节能减排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而在车辆管理中,采取一系列的节能与减排措施,不仅可以降低汽车运行成本,还能有效减轻环境负担。
本文将探讨车辆管理中的节能与减排措施,包括改进车辆设计、提倡节约驾驶、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推广共享交通等方面。
一、改进车辆设计1.1 引入轻量化材料车辆重量是影响能源消耗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使用轻量化材料,如高强度钢、铝合金等,可以减轻车辆的整体重量,进而降低能源消耗。
同时,减轻车辆重量还能提升车辆的操控性和安全性能。
1.2 优化发动机设计发动机是汽车能源消耗的主要部分,通过优化发动机的设计,提高燃烧效率,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例如,采用直喷、涡轮增压等技术,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功率输出,降低燃油消耗。
1.3 推广混合动力技术混合动力车辆将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相结合,利用两者的优势相辅相成。
这种车辆在城市道路上行驶时,可以充分利用电动机的低速高效特点,从而减少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
二、提倡节约驾驶2.1 合理行车计划合理规划出行路线和时间,避免拥堵路段和高峰时段,减少车辆的闲置燃料消耗和排放。
合理行车计划还可以减少长时间怠速带来的能源浪费。
2.2 减少急加急刹急加速和急刹车不仅容易造成能源浪费,还对车辆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提倡平稳驾驶,保持匀速行驶,可以有效降低燃油消耗和碳排放。
三、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3.1 政策扶持政府可以通过减免购置税、提供补贴等方式,积极扶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这不仅能够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还可以加速传统燃油车辆的淘汰。
3.2 建设充电桩基础设施充电桩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题,提高车主使用新能源汽车的便利性。
政府可以加大充电桩建设力度,扩大充电网络覆盖范围。
四、推广共享交通4.1 减少车辆拥有量共享交通模式能够减少车辆拥有量,避免私人车辆的大量闲置,从而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研究

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研究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然而,汽车的使用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汽车节能技术汽车节能技术是指通过改进发动机、车身结构、轮胎和传动系统等方面,减少汽车的能源消耗,降低汽车的排放量,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1. 发动机技术发动机是汽车最主要的能源消耗部件。
因此,改进发动机技术是实现汽车节能的关键。
目前,常见的发动机技术有以下几种:(1)缸内直喷技术缸内直喷技术是一种将燃油直接喷入汽缸内部进行燃烧的技术。
相比传统的喷油器喷油方式,缸内直喷技术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燃油的喷射量和喷射时间,从而提高燃油利用率,减少排放量。
(2)缸内混合式技术缸内混合式技术是一种将空气和燃油混合后再注入汽缸进行燃烧的技术。
相比传统的汽油发动机,缸内混合式技术可以降低燃油消耗量和排放量。
(3)电动化技术电动化技术是指将电动机和电池等电力设备应用于汽车中。
相比传统的内燃机发动机,电动汽车可以实现零排放,从而大大降低环境污染。
2. 车身结构技术车身结构技术是指通过改进汽车的外形设计和材料选择等方面,减少汽车的空气阻力和重量,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1)轻量化材料轻量化材料是指具有较高强度、较低密度的材料。
应用轻量化材料可以减轻汽车的重量,降低空气阻力,从而实现节能减排。
(2)空气动力学设计空气动力学设计是指通过改进汽车外形设计、减小空气阻力系数等方面,降低汽车的空气阻力,从而减少能源消耗。
3. 轮胎技术轮胎是汽车最主要的摩擦部件之一。
因此,改进轮胎技术也是实现汽车节能的关键。
目前,常见的轮胎技术有以下几种:(1)低滚动阻力轮胎低滚动阻力轮胎是指具有较低滚动阻力系数的轮胎。
应用低滚动阻力轮胎可以降低摩擦阻力,从而实现节能减排。
(2)宽胎设计宽胎设计是指采用较宽的轮胎。
相比较窄的轮胎,宽胎可以提高汽车的稳定性和操控性,从而降低燃油消耗量。
汽车动力系统中的节能与排放监测技术研究

汽车动力系统中的节能与排放监测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汽车节能与减排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控制车辆的排放和提高燃油效率,汽车动力系统中的节能与排放监测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汽车动力系统中的节能与排放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节能技术一直都是汽车工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在汽车动力系统中,发动机是最主要的能量消耗部分。
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和传动系统的能量利用率是节能的关键。
近年来,一些新技术被引入到汽车发动机中,以提高其热效率。
例如,采用可变气门正时、直喷技术和涡轮增压等技术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和压缩比,从而减少燃料消耗和排放。
同时,通过优化传动系统的设计和控制策略,如采用多速自动换挡器、停启系统和电动辅助动力等技术,可以提高传动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进一步降低燃料消耗。
除了提高动力系统的能源利用率,监测汽车排放也是降低汽车对环境污染的关键。
尽管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已经得到了广泛实施,但是监测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目前,汽车尾气排放监测技术主要包括传统的动态空载法和稀释尾气法,以及新兴的便携式排放监测技术。
传统的动态空载法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它通过测量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尾气排放来评估其污染物排放。
稀释尾气法则是使用掺气法将尾气稀释后进行实验室分析。
这两种方法具有准确性高、可信度强的优势,但是复杂和昂贵,不适合实际道路监测。
便携式排放监测技术则是一种快速、简便和经济的监测方法,它适用于实时监测和移动监测。
这些技术包括激光光谱分析、红外吸收分析和电化学分析等,它们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污染物的浓度和排放水平。
未来,汽车动力系统中的节能与排放监测技术还将继续发展。
首先,将继续提高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的热效率和能量利用率。
新型发动机设计、材料创新和燃料改进等技术将进一步降低燃料消耗和排放。
其次,便携式排放监测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改进和普及。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便携式排放监测设备将更加便捷和经济,为环保部门、检测机构和车主提供更便利的排放监测工具。
汽车发动机的节能减排技术研究

汽车发动机的节能减排技术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就外出出行方式来看,现在人民出行基本都是乘坐小轿车,家家户户都已经实现了有房住、有车开的生活,但是,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带给我们一些其他方面的严重问题,这些年来,随着相关汽车数量不断增加,世界上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日渐严重,就比如现在酸雨和全球逐渐变暖,带来了一些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现在各个国家都对于环境污染格外重视,面对能源快速消耗,环境污染以及气候变化等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就汽车排放尾气各方面的污染来说,全面实施汽车发动机的节能减排技术,本文就大致分析现状以及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在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忍受了科技所带来的一些不必要的问题,随着汽车的不断普及,汽车尾气排放越来越多,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严重受到汽车尾气的影响,尾气中含有的一些化学成分严重污染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以及威胁他们的人身健康,国家和政府也看到了汽车带给人们的污染问题,加大环境保护这方面的重视,对于其发动机采取节能减排技术研究,运用快速发展的科技改变汽车发动机的类型,进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以及降低对环境和人们的污染,深入贯彻保护环境理念。
1 汽车发电机节能减排技术现在状况这些年来,我国和世界各地都深受环境污染问题的困扰,现在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人们可以从这几年频发的自然灾害,以及较为详细的天气预报可以看出,根据我国中国气象局所发布的数据来看,近一段时间我国部分地区深受雾霾的影响,雾霾天气总体是呈现一个逐步上升的趋势,不难发现,汽车使用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尾气排放逐渐增多等造成了这种环境污染日渐严重的情况,因此对于我们这个人口大国来说,必须要及时处理好汽车尾气的问题,解决由于汽车尾气而引起的环境污染,不能够影响后期汽车的继续使用,在能源,环保和安全等三者之间建立一个较为良好的关系,让科技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因此当下加大汽车发动机节能减排技术的普及,深入研究并且应用节能减排对于现在保护环境是十分具有必要性的。
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技术研究进展(3)——传感器系统

时传感器的主要应用包括:
( )曲轴反 向旋转探测 1
Technol ogY Revi ew
在 轻 型 H V 发 动 机 重 复 再 启 动 期 间 , 空 车发 动 机 控 制 E
n o y Re i w olg ve
述
摘要 :描述了电动力汽车 ( V 、混合动力汽车 ( E E ) H V)和燃料 电池汽车 ( CV F )节 能减排 技术的研究
进展 , 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论述 : 动机 系统 、 发 能量管理系统 、 传感器系统 , 并指出了存在问题和发 展方向。 本 文介绍 了传感器系统 ,包括新型汽车传感器 、新的零部件和新的系统应用 。
感器组态 。 集 成 磁 聚 能器 (MC)旋 转 位 置 Ha 效 应 传 感 器 : 因为 I l l
在轻 型 HE V发动机 空转 停止 再启动期间 , 能产 生发动 可
机转速 的错误 信号。发动机停止时 的振动可 引起传感 器与弹 性轮子之 间转速/ 计时传感器空气 隙的周 期性振动 ,因此引起 的磁场变化会 使传 感器偶然产生基于振动 的输 出信号 ,这 种 信号 是与轮子转动无关的 。由于振动 引起磁场 的变化 ,传 感 器信 号处 理器 可产生过大的增益 。在这种情况下 ,跨越 电压 阈值变得太 高,引起 传感器计时信号 的误差 。传 感器 信号处 理器 中的逻辑 设定电路探测传感器信号 的不适 当高增 益的建 立 ,然后发送 一修 正信 号使跨越 电压阈值回到其正确值【。 钔 ( )车轮转速传感器 的新特 点 3 ①服 务能力:轮子转速传感器装在轮毂 罩内,运 转道路 环境恶劣 ,因此传 感器更加安全可靠 ,并安装在 易于更换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节能与减排技术研究
章节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汽车的频繁使用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汽车尾气的排放,不仅污染了空气,还使气候变得更加恶劣,从而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尤其是近几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突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因此,研究汽车节能和减排技术,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章节二:汽车节能技术
1. 轻量化技术
轻量化是汽车节能的一个主要方向,因为汽车的重量越轻,所需的能量就越小。
轻量化技术一般包括:采用轻量的材料,如高强度钢、铝合金、碳纤维等;减少部件数量和重量,如采用一体化组件;优化车身结构,如车轮、减震器等。
在轻量化方案中,应注意保证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2. 发动机技术
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分,其效率直接影响汽车的燃油消耗和排放量。
目前,研究发动机的技术主要包括:提高发动机的热效
率,如采用缸壁涂层降低热损失;优化进气和排气系统,如采用
涡轮增压器;采用混合动力系统,如采用电动机辅助发动机。
3. 节能驾驶技术
节能驾驶是指通过改变驾驶习惯,使汽车的燃油消耗降低。
具
体包括:合理选择车型,如权衡车辆性能与燃油消耗;适时换挡,如使发动机转速处于更佳工作范围;减少急加速和急刹车,如在
车流中保持平稳的加速减速。
章节三:汽车减排技术
1. 排放控制技术
排放控制技术是减少汽车尾气的一种措施。
主要包括三元催化器、颗粒捕集器和选氧催化器等。
三元催化器可将氮氧化物、一
氧化碳和挥发性有机物转化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颗粒捕集器
可以捕捉机动车产生的颗粒物,如二氧化硫和有机碳;选氧催化
器可以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氮和氧气。
2. 舒适性控制技术
舒适性控制技术是指通过提高车内乘客的舒适度,降低舒适度
对排放的影响。
具体包括:降低车内噪音,如采用隔音材料;提
高车内空气质量,如采用高效过滤器;控制车内湿度,如采用除
湿材料。
3. 新能源技术
新能源技术是减少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碳排放的一种
措施。
目前比较成熟的新能源技术主要包括:电动汽车、氢能汽
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
电动汽车是指使用电能储存和驱动的汽车,其排放量为零。
氢能汽车是指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的汽车,其排放
物为水蒸气。
混合动力汽车是指同时拥有内燃机和电动机的汽车,其综合排放量相对较低。
章节四:结论
为了应对全球的环境挑战,汽车节能和减排已经成为当下面临
的重要课题。
从轻量化、发动机技术、节能驾驶、排放控制、舒
适性控制到新能源技术,汽车制造企业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以
满足人们对于环境友好的需求。
未来,汽车制造企业需要进一步
加强创新,探索更加环保的节能减排技术,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
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