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坏死性筋膜炎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合集下载

1例坏死性筋膜炎合并糖尿病酮症患者个案护理专题报告

1例坏死性筋膜炎合并糖尿病酮症患者个案护理专题报告

1例坏死性筋膜炎合并糖尿病酮症患者个案护理专题报告摘要:目的:通过对1例坏死性筋膜炎合并糖尿病酮症患者的个案护理,总结护理经验,指导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

方法:根据患者的个案特征:坏死性筋膜炎、糖尿病酮症、肛周脓肿,在整体护理的指导下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对症做好专科护理。

护理重点:血糖的监测与控制,遵医嘱合理运用胰岛素、术后预防感染。

结果:通过医护的共同协作,患者痊愈出院,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坏死性筋膜炎,糖尿病酮症,肛周脓肿,护理措施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c fascilitis)是一种广泛而迅速的皮下组织和筋膜坏死为特征的软组织感染,常伴有全身中毒性休克【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指糖尿病患者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胰岛素明显不足,生糖激素不适当升高,造成的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病理改变的征候群,系内科常见急症之一【2】,若不及时治疗会危机患者生命。

1.病史介绍患者邓某,男性,46岁,已婚。

患者因“肛周肿痛4天,加重1天”于2019年6月25日急诊收入我科。

入院前4天,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肛周肿痛,初为隐痛,可忍受,压痛明显,伴口渴。

无解便困难及畏寒、发热,患者自行于院外用“痔疮栓”等治疗,症状无缓解。

一天前,患者肛周肿痛加重,影响正常行走及坐立,遂于“华阳二医院”就诊,“血常规”示WBC19.34*10-9/L,NEUT89.60%;“尿常规”:葡萄糖2+,尿酮体2+。

建议到我院肛肠科进一步诊治。

入院见:患者神清,精神欠佳,肛周疼痛,口渴。

患者既往患有“糖尿病”3年,长期口服降糖药(具体不详)。

未正规监测血糖;患有“高血脂”3年,未治疗。

护理查体:T36.7℃ P87次/分 20次/分 BP104/75mmHg 身高165cm体重64Kg 表情:痛苦,疼痛评分:6分,营养:中等。

随机血糖:“Hi。

初步诊断;1、肛周脓肿2、混合痔3、糖尿病4、糖尿病酮症。

青少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坏死性肠炎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青少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坏死性肠炎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青少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坏死性肠炎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青少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坏死性肠炎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青少年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本文报道了一例罕见的青少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坏死性肠炎的病例,并对该病例进行了综合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关键词:青少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坏死性肠炎;复习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5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增至6.39亿。

青少年糖尿病是指发病年龄在15岁以下的糖尿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酮症酸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极少见于青少年糖尿病患者。

急性坏死性肠炎是一种少见但较为严重的肠道疾病,合并糖尿病更为罕见。

本文报道了一例罕见的青少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坏死性肠炎的病例。

病例报告:患者为一名15岁男性,病前体重正常,运动减肥无明显效果。

突然出现剧烈腹痛、呕吐和意识模糊。

家属立即将其送至急诊科。

入院时患者呼吸急促,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并伴有中度腹部压痛。

实验室检查显示血糖水平为28.6 mmol/L,酮体为4+,pH为7.1。

腹部CT检查显示肠壁增厚,提示可能存在肠道炎症。

经胃肠镜发现肠道出现明显的坏死和溃疡,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急性坏死性肠炎。

综合分析:本例患者为一名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合并发生酮症酸中毒和急性坏死性肠炎。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导致脂肪酸代谢紊乱产生大量酮体,进而导致酸中毒的病理生理过程。

急性坏死性肠炎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肠道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一些研究表明糖尿病可能与其发生相关。

此外,酮症酸中毒和急性坏死性肠炎都可能与糖尿病的长期高血糖状态有关。

文献复习:相关文献表明,糖尿病患者因为胰岛素不足,在感染或应激等情况下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的早期症状包括呕吐、腹痛和脱水,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

急性坏死性肠炎通常表现为剧烈腹痛、呕吐及肠道出血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导致肠坏死和穿孔等并发症。

拔毒生肌散治疗头颈部坏死性筋膜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案例分析

拔毒生肌散治疗头颈部坏死性筋膜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案例分析

178·综述及个案报道·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7月第21卷第20期作者简介:尹慧(1992.05-),女,硕士研究生,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为临床药学△通讯作者:陈剑钊(1982.06-),男,本科,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为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邮箱******************拔毒生肌散治疗头颈部坏死性筋膜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案例分析尹慧.冯立霞.牟丽莉.陈剑钊△(日照市中心医院药学部,山东 日照 276800)【摘要】通过拔毒生肌散治疗1例头颈部坏死性筋膜炎(NF )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评价拔毒生肌散在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时所发挥的药理作用、治疗效果,并总结经验,以更全面的视角认识和了解该药,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的应用提供有力依据。

.【关键词】坏死性筋膜炎;拔毒生肌散;糖尿病;慢性难愈性创面【中图分类号】R686.3.R587.1.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3)20-0178-05坏死性筋膜炎(NF )是由细菌入侵皮下组织和筋膜引起的急性坏死性软组织感染,可见皮肤破损、红斑、皮温升高、发硬、肿胀、剧痛、血泡、皮肤呈蓝紫色、按之有捻发音、或感觉减退等表现[1],好发于下肢、会阴、生殖器、腹部、腹股沟、面部、头颈部等部位,若不及时处理易发展成脓毒血症、脓毒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2-3];其中糖尿病不仅是导致NF 最常见的高危因素之一,亦是影响溃疡创面难以愈合的高危因素之一[4-5]。

而拔毒生肌散具有拔毒排脓、收敛疮口、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以及抑菌、杀菌和抗炎等优点;它既能为疮面愈合、上皮修复提供良好的微环境,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消除炎症,以促进溃疡愈合和愈后局部疤痕的挛缩减轻;又能使大量的坏死腐朽组织脱落与排除,促进新生肉芽的生长,以及组织的新陈代谢、修复与再生,从而达到治愈目的[6]。

本文旨在通过1例头颈部筋膜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拔毒生肌散后的诊疗效果,分析评价其在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时所发挥的药理作用以及达到的临床疗效,以更全面的视角认识和了解该药,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的应用提供有力依据。

头颈部坏死性筋膜炎诊断和治疗(附9例报告)

头颈部坏死性筋膜炎诊断和治疗(附9例报告)

头颈部坏死性筋膜炎诊断和治疗(附9例报告)黄益灯;麻琼钒;黄子喜;胡献惠;郑英松;张速勤;郑宏良【摘要】@@ 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NF)是一种少见的暴发性、致死性软组织感染,1952年由、Wilson正式命名,以浅深筋膜坏死为主要特征.NF多见于腹部、会阴、四肢等部位,发生于头颈部者少见[1].【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杂志》【年(卷),期】2010(035)005【总页数】2页(P602-602,604)【关键词】坏死性筋膜炎;颈部,外科手术【作者】黄益灯;麻琼钒;黄子喜;胡献惠;郑英松;张速勤;郑宏良【作者单位】325000,浙江温州,解放军第118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325000,浙江温州,解放军第118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325000,浙江温州,解放军第118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325000,浙江温州,解放军第118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325000,浙江温州,解放军第118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6.3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NF)是一种少见的暴发性、致死性软组织感染,1952年由Wilson正式命名,以浅深筋膜坏死为主要特征。

NF多见于腹部、会阴、四肢等部位,发生于头颈部者少见[1]。

由于本病发展迅速、病情凶险,诊断及治疗不当常导致患者死亡。

为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并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愈率,现就解放军第118医院近20年来收治的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例中,男7例,女2例,年龄34~79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3~7d。

病因包括:牙源性感染3例、扁桃体周围脓肿3例、急性会厌炎1例、胃镜检查术后1例、原因不明1例。

坏死性筋膜炎伴糖尿病的护理体会

坏死性筋膜炎伴糖尿病的护理体会

坏死性筋膜炎伴糖尿病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坏死性筋膜炎伴糖尿病的护理体会。

方法:本院接受治疗的坏死性筋膜炎伴糖尿病患者3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给予患者手术以及药物治疗,并给予其全面护理干预,观察3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效果。

结果:3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P<0.05),护理效果良好(P<0.05)。

结论:经本院手术及药物治疗并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后,3例患者的恢复状况良好,该种治疗及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坏死性筋膜炎;糖尿病;护理;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7-0262-02坏死性筋膜炎(NF)为一类由多细菌混合感染诱发的阳性反应,皮肤、皮下组织与筋膜是本病症的好发部位,但病变位置不累及肌肉组织。

本病症具有起病急促、细菌感染顺沿筋膜组织快速大面积潜行拓展,以致被感染组织发生炎症充血、水肿,皮肤坏死通常是最后结局,此时细菌繁殖及组织坏死液化产生气体,气体充盈皮下间隙,有捻发音。

组织坏死液化,液体可随皮下间隙扩散,从而使病变迅速扩散,若诊治缺乏时效性,将会造成大量毒素被吸收,进而诱发毒血症、败血症、呼吸衰竭等多种危重症。

肛周NF为临床上极为罕见的一类坏死性软组织感染,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但中年人发病率较高,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

我科从2017年伊始至今接收了8例会阴部NF患者,合并DM者5例,其中有两例因感染性休克、伴发其他疾病行转院外,另3例患者接受外科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并辅以有效护理干预,取得的效果相对理想,本文对护理干预的实施方法与效果做出如下总结。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参与本次研究的的5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4:1;年龄45~74岁,均有DM或血糖增高病史,病程1~11年,都没有接受系统化治疗,血糖控制效果较差。

4例男患初因肛周出现肿胀疼痛症状而在本地医院接受抗生素治疗,直至病情恶化,会阴、阴囊处出现感染坏死时前来我院就诊。

坏死性筋膜炎护理查房

坏死性筋膜炎护理查房

创面存在及糖尿病存在相关 • P5自理缺点/与疾病限制相关
休克、皮瓣坏死、DIC、多脏器 功效衰
坏死性筋膜炎护理查房
第25页
P1 PC出血/与手术损伤、止血不彻底可能存在相关
• 1.观察创面有没有渗血,严密监测血压,并 予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改变。
• 2.按医嘱补液,合理安排补液次序。 • 3.观察并统计引流液量、色改变。 • 4.监测血电解质、血红蛋白、红细胞改变。
护理查房
.04
坏死性筋膜炎护理查房
第1页
患者基本信息
• 床号
姓名:冯**
• 性别:女 年纪:60岁 住院号 ******
• 诊疗:2型糖尿病,急性坏死性筋膜炎,低 蛋白血症,胆囊息肉,双侧甲状腺结节, 颈动脉硬斑,贫血
坏死性筋膜炎护理查房
第2页
简明病史
坏死性筋膜炎护理查房
第3页
现病史和心理社会史
• 评价:术前未停:患者面颈部、双下肢仍有浮肿存在,血 白蛋白25.2g/L.
坏死性筋膜炎护理查房
第24页
• 年10月26日
• 术后:
• P1 PC出血/与手术损伤、止血 不彻底可能存在相关
• P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危险/与术 后VSD引流限制活动,长久卧 床相关
• P2 疼痛/与创面存在及引流管 牵拉相关
创面长久受压; • 4.遵医嘱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塞兰欣针、左氧
氟沙星针; • 5.主动治疗原发病糖尿病。
• 评价:术前未停:皮肤未愈合
坏死性筋膜炎护理查房
第22页
P6舒适改变/与患者全身瘙痒存在相关
• 1.保持皮肤干燥清爽; • 2.防止搔抓、热水烫洗,忌食刺激性饮食; • 3.主动控制血糖; • 4.必要时遵医嘱用药。

3例颈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病人的护理

3例颈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病人的护理

3例颈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病人的护理周琪琳;夏琬寓;杨杨【摘要】[目的]探讨颈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我科2012年8月-2016年6月3例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动态干预病人心理、制定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后给予疗效评估;加强对本病的认识以及在护理中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辅助临床及时作出正确诊断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结果]本组3例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病人病情观察及时、护理措施得当、病人配合治疗的依从性良好,均治愈康复出院.[结论]对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病人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有利于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并促进病人康复.【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8(016)034【总页数】3页(P4301-4303)【关键词】急性坏死性筋膜炎;颈部;脱疽;穴位注射;疼痛;护理;护理【作者】周琪琳;夏琬寓;杨杨【作者单位】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6坏死性筋膜炎是以深浅层筋膜及其所涉及的肌肉和皮下脂肪广泛而快速坏死为主要病变特点的软组织感染性疾病。

本病多发生于腹部、会阴和四肢,在头颈部发生率占3.2%[1-3],病死率高达50%~80%,颈部坏死性筋膜炎(cervical necrotizing fasciitis, CNF)是以颈部筋膜和皮下组织广泛坏死为主的严重化脓性感染,常起源于咽部或口腔的厌氧菌或腐败坏死细菌感染,沿颈部筋膜间隙扩散,并可能蔓延到纵隔,发展迅速,全身中毒反应重,由于疾病早期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常因忽视病情发展而延误治疗,而导致病人死亡。

因此,CNF是耳鼻喉科危及病人生命的最严重的急症之一[2]。

为了加强对本病的认识以及在护理中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辅助临床及时作出正确诊断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降低病死率。

现将我科成功救治的3例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坏死性肌筋膜炎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坏死性肌筋膜炎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坏死性肌筋膜炎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较少见的严重软组织感染,它与链球菌坏死不同,常是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

致病菌包括革兰氏阳性的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

根据病情,坏死性筋膜炎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致病菌通过创伤或原发病灶扩散,使病情突然恶化软组织迅速坏死。

另一种病情发展较慢,以蜂窝织炎为主,皮肤有多发性溃疡,脓液稀薄奇臭,呈洗碗水样,溃疡周围皮肤有广泛潜行,且有捻发音,局部感觉麻木疼痛,这些特点非一般蜂窝织炎所有,病人常有明显毒血症,出现寒战、高热和低血压。

皮下组织广泛坏死可出现低钙血症。

我科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入院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检查护理效果等有效的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为医生的治疗提供诊疗依据,住院病人无并发症的发生,痊愈出院。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5例,年龄49~71岁,平均5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9天,平均4天;病变部位位于臀部及大腿7例,会阴及下腹部6例;病因:有明显外伤史3例,肛周脓肿9例,原因不明3例。

合并糖尿病酮症3例。

1.2 临床表现坏死性筋膜炎发病急骤,均有持续性高热,体温达39~41.2℃,早期局部症状和体征不明显,但数小时后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边界不清,漫延迅速,很快皮肤出现散在的暗红色斑片状改变,继而出现紫黑色坏死和张力性血疱,8例伴有皮下捻发音。

全组均经证实为皮下组织,筋膜广泛性坏死,皮下有坑道状改变和栓塞的小血管,未发现肌肉受累。

2 治疗方法完善相关检查后给予手术清创。

采用多条小纵形切口,彻底清除一切坏死或濒于坏死的组织和脓液,分离皮下潜行坑道至正常组织,并用3%双氧水冲洗创面后松松填入高锰酸钾溶液纱条。

 应用抗菌药物,处理原发病灶,对病原菌尚未确定的病人,可根据临床判断最可能的致病菌种应用抗菌药,或选用广谱抗菌药,已知致病菌种时,则应选用敏感而较窄谱的抗菌药。

同时积极预防并发症和合并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部坏死性筋膜炎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顾怀宇;刘凤安;苏永进【摘要】目的探讨颈部坏死性筋膜炎(Cervical necrotizing fasciitis,CNF)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临床诊断CNF一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CNF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及时诊断及抢救,成功.结论 CNF起病急、发展快,延误诊断和治疗不当常导致患者死亡.【期刊名称】《罕少疾病杂志》【年(卷),期】2012(019)003【总页数】4页(P35-37,60)【关键词】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作者】顾怀宇;刘凤安;苏永进【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广东深圳518036;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合肥230032;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广东深圳518036;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广东深圳518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6.3颈部坏死性筋膜炎(Cervical necrotizing fasciitis,CNF)在临床上较少见[1],目前并未见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文献报道,本文就报道一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进行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旨在增加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提高抢救成功率。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6岁。

因右侧颈部疼痛肿胀4天,于2011年7月12日入院。

患者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牙龈疼痛,未作特殊处理,疼痛加剧为右侧颈部疼痛,自服消炎药未见明显好转,右侧颈部肿胀及疼痛加重,难以张口,吞咽时咽部疼痛难以下咽,偶觉轻度呼吸困难,外院颈部CT(2011.07.12)示右咽旁脓肿。

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右咽旁脓肿,扁周脓肿”收入院,患者自起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差,大小便如常,近半年体重下降15公斤。

否认糖尿病。

体检:T36.5℃,P112次/min,R18次/min,BP109/80 mmHg,患者张口受限,上下门齿间约1横指,右侧软腭肿胀,悬雍垂偏向左侧,未见破溃流脓,未见明显脓点,扁桃体上未见异常分泌物,右侧颈部,上至下颌缘,下至锁骨上窝,前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后至颈阔肌前缘明显肿胀,疼痛拒按,触之质韧,皮温稍高,颜色稍红,未见明显波动感,胸锁乳突肌下端锁骨上窝处可触及捻发音;下咽检查不能配合。

初步诊断:右侧咽旁脓肿,右扁周脓肿,右颈部肿物待查。

完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颈部B超,颈部CT。

血常规:白细胞16.99*109;尿常规:尿糖(GLU)2+(28mmol/L),酮体(KET)3+(>8.0),PH 5.0;CT示:右侧咽旁间隙、颌下及右颈部软组织病变,多考虑感染性病变,蜂窝织炎可能。

目前诊断: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糖尿病并酮症酸中毒。

图1 术中切口;图2 术中缝合;图3 术后康复。

2 结果入院予泰能+抗厌氧菌治疗,联合使用皮质激素等治疗。

当日咽局部穿刺抽出2ml黄色脓性分泌物送细菌培养,床边备气管切开包。

13日晨患者诉咽痛明显,困意明显,测空腹血糖 33 mmol/L,血压126/ 74 mmHg,急请内分泌科会诊,急查尿常规:尿糖(GLU)2+(28mmol/L);酮体(KET)3+(>8.0);血气分析(含电解质):PCO2 19.2mmHg;PH:7.248:K+ 6.03mmol/L,予大量补液3000ml以上/日,胰岛素静点,监测血糖/半小时,复查血糖 13.1 mmol /L,尿糖(GLU)2+(28mmol/L);酮体(KET)2+(4.0);血钾 5.07mmol/L,患者精神状态明显缓解。

14日血糖明显恢复,尿中仍有酮体,血常规明显感染血象,电解质尚可,急诊行气管切开+右侧颈部切开引流并清创术,气管切开后静脉全麻,沿舌骨平面、环状软骨下缘平面及锁骨下缘平面分别行水平平行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后即进入前方脓腔,分离胸锁乳突肌,切断后暴露下方脓腔,分离坏死组织,向上方显露二腹肌,于二腹肌浅面和深面进入上方脓腔,于下颌支浅面向上亦探入脓腔,与深面相通。

沿胸锁乳突肌深面向下方分离至锁骨下方平面,见到新鲜组织为止,将脓液及坏死组织清理,术中见颈部右侧肌肉及筋膜大部分坏死,脓腔上至颅底,下至锁骨下缘平面,颈鞘未见明显破坏,尚完整,0.1%碘伏、替硝唑反复冲洗术腔,术腔放置庆大霉素,放置引流管三根,切开部分缝合包扎,出血约100ml。

细菌培养为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敏感。

术后密切监测血糖、尿糖、酮体及电解质,予大量补液3000ml以上/日,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血糖,鼻饲糖尿病饮食,计24小时出入量,双氧水、生理盐水、0.1%碘伏、环丙沙星反复冲洗术腔换药,7月20日复查尿糖、酮体均为阴性,7月28日细菌培养为阴性,8月5日复查CT:右侧咽旁间隙、颌下、及右颈部、咬肌软组织病变,多考虑感染性病变,蜂窝织炎较前明显好转;B超:腮腺区炎性改变,未见脓肿。

8月6日予缝合伤口,更换金属套管出院,出院后继续控制血糖,换药治疗,拔除患牙。

8月15日回院拔除气管套管。

3 讨论3.1 CNF的概念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早在1871年首先由Jones描述,1952年Wilson正式命名,是以深浅筋膜坏死为主要病变特点的感染性疾病,多发生于腹部、会阴和四肢,头颈部发病率<3.2%[2,3,4]。

颈部坏死性筋膜炎(Cervical necrotizing fasciitis)是以颈部筋膜和皮下组织广泛坏死为主的严重化脓性感染,病理上以皮下小血管栓塞为特征,继发大片组织缺血、坏死,起病急,发展快,容易并发中毒性休克,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易导致死亡[2]。

3.2 CNF的病因颈部坏死性筋膜炎多伴随全身基础疾病,机体抵抗力下降,其中糖尿病为易患因素及预示致死性后果的最危险因素[5],多继发于咽喉感染,咽喉、颈部外伤及手术,牙源性感染等,亦有原因不明者,多发生于成人[6,7]。

常见为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厌氧菌混合感染,致病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破坏组织,溶血,产酸、产气,致局部产生腐臭、脓血性分泌物,同时需氧菌与某些厌氧茵的协同作用可增强毒力,而迅速顽固地造成筋膜炎,使大片软组织坏死,邻近的肌肉也可累及[8]。

3.3 CNF的临床表现早期主要有发热及局灶炎症,如牙痛、咽喉痛等,继之感染累及颈部皮肤,颈部肿痛明显,出现不规则红斑,而后色泽变淡,重者可出现水疱、血疱,破溃后糜烂,有渗血性水样物,皮肤坏死等,50%的患者可触及捻发音,提示有产气厌氧菌感染。

并可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心动过速等,随即感染沿颈动脉鞘及咽后间隙扩散进入纵隔引起纵隔炎,破溃入胸腔引起脓胸,并可全身败血症、心包炎、DIC、中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X线颈部侧位相、CT、MRI 有助于早期诊断及确定病变范围。

3.4 CNF的诊断根据起病急,发展快,颈部肿痛,皮肤色泽由红变暗,或出现水疱、血泡、坏死等,皮下有捻发音,CT检查或颈部摄片示软组织内气体征应高度怀疑本病,切开探查发现筋膜、皮下组织广泛坏死为最确切的诊断依据。

3.5 CNF的治疗本病治疗措施:①测血糖,早期联合使用针对含厌氧菌混合感染的足剂量抗生素,待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同时早期应用足量的皮质激素,遇糖尿病患者应慎用激素;②尽早进行手术,如遇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待血糖控制稳定后,手术治疗,常采用多个平行横行切口,相互贯通,清除坏死组织至红润出血的正常组织,给予原密封的腔隙提供氧气,有利于抑制厌氧菌的生长,术中、术后以3%双氧水冲洗和甲硝唑反复冲洗,待细菌培养结果可更换冲洗方案,处理原发感染灶,尽早拔除患牙。

若遇呼吸困难或估计将不可避免引起呼吸困难,及时行气管切开术,以解除随时引起的突发窒息,术后予鼻饲饮食;③在积极抗感染的同时,治疗控制原有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纠正贫血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全身营养支持积极的全身支持疗,以保证患者的足够营养需要;④高压氧治疗,高压氧可提高组织含氧量,直接抑制厌氧菌生长,并可增进吞噬细胞功能[8,9]。

本病在救治过程中有以下经验教训:1、病人否认糖尿病病史,入院即使用激素及含糖液体,致入院第二天患者出现昏迷,意识障碍,测空腹血糖33mmol /L,尿糖(GLU)2+(28mmol/L),酮体(KET)3+(>8.0),经及时抢救,至血糖13.1mmol/L,患者精神状态缓解,抢救成功,在病人否认糖尿病病史后未能及时查出患者患有糖尿病,并使用激素治疗,致患者血糖过高,危及生命。

因此,入院应及时完善血糖监测;2、早期联合使用针对含厌氧菌混合感染的足剂量抗生素,待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3、血糖控制稳定后,尽早实行手术清创,手术范围要广,彻底清除病变组织致正常组织,术中应反复冲洗;4、术后密切监测血糖、尿糖、酮体及电解质,予大量补液3000ml以上/日,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血糖,鼻饲糖尿病饮食,计24小时出入量,双氧水、生理盐水、0.1 %碘伏、环丙沙星反复冲洗术腔换药;5、出院后继续控制血糖,拔除患牙。

【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Waheeb S,Salim M,Yosef M,et a1.Streptococcal necrotizing fasciitis with toxic shock syndrome followiIrg cervical adenitis[J].Int J of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2004,68:1209-1213.2.Reed JM,Anand VK.Odontogenic cervical necrotizing fasciitis with intrathoracic extension[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92,107:596.3.Skitm'elic N,M1adirta R,Morovic M,et al Cervical Necm.tlzim3 Faseiflis:sources and outcoraes[J].infection,2003,31:39-44.4.J Wong CH,Wang YS The diagnosis of necrotizing fasciitis [J].Curr Opfin InfectDis,2005,18:lO1-106.5.Hohlweg MB,Weyer N,Metzger MC,et al,Cervicofacial necrotizing fasciitis:management with neck dissection and topical negative pressure[J]. Diabetes Res ClinPract,2006,72(2):206-208.6.Djiupesland PG.Necrotizing fascitis of the head and neck——report of three case and reviewof the literature [J].Actr otolaryngol suppl,2000,543:186-189.7.薛刚,尚小领,林彦涛.头颈部坏死性筋膜炎7例临床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3,9:28-30.8.郑世信,姚利.头颈部坏死性筋膜炎[M].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6,9:625-627ngford FPJ,Moon RE,Stolp BW,et al.Treatment of cervical necrotizing fasciitis with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95,112:274.10.Riseman JA,Zamboni WA,Curtis A,et al.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for necrotizing fasciitis reduces mortality and the need for debridements[J].Surgery,1990,108:8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