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情简介
村情简介

XXX村简介
XXX镇XXX村位于XXX的西北部,南与XXX镇XXX村接壤,北与XXX镇XXX村接相邻,东与XXX镇XXX村相连,西与XXX镇XXX村接界。
(重要交通情况)。
村域面积XXX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XX亩,其中水田XXX亩。
现有X个村民小组XXX户XXX人。
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于XXXX年建设(改扩建),占地面积XXX平方米,建筑面积XXX平方米。
村党总支(支部)下设的X个党支部,党员XXX人。
全村以XXX、XXX、XXX为主导产业,被誉为XXX。
近年来,以建设XXX为目标,着力XXX,村级实力逐步增强。
2010年,全村粮食产量XXX吨,油料产量XXX吨,XXX产量XXX吨(头、尾、羽),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XXX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XXX 元。
先后被评为XXX(近几年重要表彰)。
XXX村是XXX(特色农业、工业项目、社会事业和特色党建介绍)
(例:界岭村是优质“堂垭大米”的主产地,年产水稻100万斤。
界岭村拥有丰富的生长食用菌资源,是分乡镇主要的香菇生产村,2011年全村香菇种植户已达到50户,种植袋料香菇数量达到10万袋,全部收益后,预计可增收50万元以上。
)(今后三年的发展目标)
(例:至2014年,界岭村的发展目标是:粮食产量达到1900吨、油料产量220吨、生猪出栏8000头,家禽出笼5万只、袋料香菌100吨、工农业总产值突破2200万元,农民人
均收入达到6500元。
)。
村情简介范文500字

村情简介范文【村名】位于中国某省的XX村,地处山区,四季分明,风景优美。
【历史沿革】XX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至今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
村中的古老建筑和石板路铺设的小巷道,都是历史的见证。
在解放战争年代,村民曾英勇抵抗外敌入侵,留下了许多英雄故事。
【村貌特色】XX村依山傍水,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其赋予了独特的村貌。
村中的古老建筑多采用木瓦结构,保留了古代建筑的特色,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狭窄的街道两旁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每逢春季,鲜花绽放,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村民生活】村民主要以农业为生,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和蔬菜等作物。
村中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为村民提供了宝贵的灌溉水源。
此外,村中还有不少养殖户,养鸡、养鱼成为一部分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文化传承】村庄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XX村也不例外。
村中有一个古老的祠堂,是村民祭祖和举办传统活动的场所。
每年的重大节日,村民们会举行传统的祭祀仪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此外,村中还有民间传统艺术团队,传承着歌舞、戏曲等民俗表演,将村庄的文化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教育与发展】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XX村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村庄修建了现代化的小学,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条件。
同时,一些农民开始尝试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产业,为村庄注入了新的活力。
【面临挑战与展望】然而,XX村也面临一些挑战。
年轻人的外出打工,导致村庄人口减少,传统文化传承面临困难。
环境保护也是一个问题,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不良的环境影响逐渐显现。
未来,XX村需要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双丰收。
XX村作为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乡村,展现出丰富的村情特色。
通过保护传统文化、发展新兴产业,相信它能够在现代化的征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村情简介

***村村情简介一、基本情况(一)自然条件***镇***村位于***东北部,南面与**村、***村毗邻,海拔**m,无霜期***天,干旱多风沙,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6.90C,年平均降雨量***mm,年平均蒸发量***mm,最大沙尘暴日数**天,属典型沙漠气候,耕地严重沙化,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二)社会经济条件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户,***人,耕地***亩,人均***亩,平均亩产***公斤,2011年粮食总产量***吨,人均有粮***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有贫困户***户,**人。
现有小学*所,在校学生**人,教职工***人,入学率100%,有农家书屋1个,图书**8册。
二、近年来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效及采取的措施2010年,***村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以葵花、养殖、制种玉米、特色经济林为主导产业,以种植洋芋为辅的农业生产体系。
并计划在2012年发展养殖暖棚***座,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按照“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2011年栽植枸杞***亩,计划2012年栽种皇冠梨***亩,粮经草比例为40:56:4,夏秋比例为3:7,种植结构更趋合理。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该村以交通、教育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修村级公路**公里,计划2012年新修小学一所,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虽然扶贫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灌区水井损坏程度严重,村组道路网络布局不完善,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二农民文化程度低,科技素质不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不强,应用新技术、新品种的范围不广。
三是村集体经济薄弱,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
村上没有集体经济积累,村内公用事业发展基本靠上级部门的支持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是公共服务设施缺乏,村内没有文化娱乐设施,没有专门的科技培训阵地。
五是村容村貌不够整洁,农户庭院环境卫生较差,垃圾没有没有固定的倾倒点和处理设施。
村情简介优秀范文全文

村情简介优秀范文全文
这个村庄位于山区,环境清幽,四季如春,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它坐落在山脚下,周围被青山环绕,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流经村庄,增添了村庄的生机和活力。
村庄的街道整洁有序,房屋建筑风格各异,独具特色。
村民们对于环境卫生的重视程度很高,每天都会自发地清扫街道,保持村庄的整洁与美丽。
而他们的房屋则是由当地的传统建筑材料搭建而成,色彩斑斓,给人一种亲切和温暖的感觉。
村庄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有许多农田和果园,在农忙的季节,整个村庄都充满了忙碌的气息。
村民们种植了各种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并且还养殖了一些家禽和家畜。
他们以务实的态度投入到农业生产中,积极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
此外,村庄还大力发展旅游业,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
他们利用村庄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打造了一些特色景点和文化展示区,给游客提供一个更好的观光体验。
游客们可以欣赏到村庄秀美的风景,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了解到淳朴热情的民风民俗,感受到村庄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这个村庄是一个优美宜居的地方,不仅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着勤劳勇敢的村民和丰富多样的文化底蕴。
它展示了农村发展的成功经验,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
希望这个村庄能够持续发展,为更多的人提供美好的生活环境。
村基本情况简介范文

村基本情况简介范文一、村庄概况该村庄位于中国南方,属于一个小县城的下辖乡镇。
村庄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2000人。
村庄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村庄内有一条小河流经,为村民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
二、村庄历史该村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当时是一个由几户人家组成的小村庄。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庄逐渐发展壮大,人口也逐渐增加。
在20世纪初,村庄开始兴建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市场等,为村民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三、村庄经济该村庄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同时也种植一些蔬菜和水果。
村庄内还有一些养殖场,主要养殖猪、鸡、鸭等家禽。
村庄的农产品主要销售给周边的城市和乡镇,也有一部分出口到其他地区。
除了农业,村庄还有一些小型工厂和企业,主要生产一些小型机械、建材等产品。
这些企业为村庄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四、村庄文化该村庄的文化底蕴深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村庄内有一些传统的手工艺人,如编织、木雕等,他们的作品在当地有着很高的知名度。
此外,村庄还有一些传统的节日和活动,如春节、中秋节等,这些活动为村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文化的平台。
五、村庄教育该村庄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村庄内有一所小学和一所初中,为村民的子女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此外,村庄还有一些培训机构和教育机构,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六、村庄医疗该村庄的医疗事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村庄内有一所卫生院,为村民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同时,村庄还有一些私人诊所和药店,为村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
七、村庄环境该村庄的环境非常优美,空气清新,水质清澈。
村庄内有一些公园和绿化带,为村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同时,村庄还注重环境保护,加强了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工作,为村民提供了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八、村庄未来发展该村庄的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村庄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村情介绍5则范文

村情介绍5则范文第一篇:村情介绍文章标题:村情介绍×行政村位于辛店镇西2公里处,有7个自然村,13个村民组。
全村689户,2860口人,3200亩耕地,人均收入4380元,剩余劳动力300余人。
党员89名,其中,50岁以上40人,35岁以下10人,该村连年被评为××市、××市“五好”村党支部。
支部书记×××也分别被郑州市、新郑市授于“双强”党支部书记荣誉称号。
村两委班子由7人组成:村两委班子成员7人,支部榧恰痢痢粒校?2岁,大专文化程度;村主任×××,男,48岁,高中文化程度;支部委员×××,男,42岁,×××,男,46岁;村委委员×××,男,42岁,×××,男,52岁,×××,女,36岁。
该村产业以林果业为支柱产业,现有1500亩桃树种植基地,优质桃年产量3000万公斤,形成以种植、运输、销售全方面服务体系。
加工业及养殖业发展迅速。
高金亭、孙彦民发起成立了郑州市嫘祖园畜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整个企业由36个肉鸡养殖场、5万套种鸡场、500万只鸡苗孵化场、6000吨饲料厂、200万只肉鸡加工厂和5000吨绿色有机肥厂等配套场(厂)组成,设计总投资1000万元。
公司的长足进展极大地带动了村民发展养殖的积极性,目前已有60户村民加盟公司,为农民致富奔小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现有津宝乐食品饮料厂、鸿翔制衣厂、龙梦祥服装厂和二和钢丝网厂等企业5家。
2001年3月村民代表会议作出“迁村并点兴建新村”决议,同年5月20日,新郑市人民政府批准整体规划。
新村整体设计按照“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生活便利”的原则,制定了包括六个居住区、一个行政服务区、一个广场商业区、两个花园、园林休闲区等生活区和供排水、用电、道路、停车场、学校、卫生所、活动中心、垃圾回收处理站、广播电视通讯等一流的基础设施。
村情简介范本-村情简介优秀范文

村情简介范本|村情简介优秀范文
化处镇张家寨村村情简介一、基本慨况张家寨村位于化处镇东面,距镇政府驻地2.3公里。
辖区面积为3.2平方公里,含白坟、张家寨、院塘、米聋4个自然村寨,3个村民组,总户数469户,人口1830人,居住有汉、布依族等。
张家村特困14户,46人。
耕地面积1010亩,其中田494亩,地516亩,用材林300亩。
人均耕地面积约0.6亩。
人均吃粮为230公斤,人均纯收入为900元。
劳动力为557个,其中,男劳动力285个,女劳动力272个。
外出务工人员300人。
森林覆盖率7%。
二、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交通便利,光照充足,土壤肥沃,适宜于大棚蔬菜种植,人畜饮水、通讯都较为方便,广播电视覆盖面广。
劣势:农村实用技术推广面较窄,科技兴农步伐缓慢。
三、基层组织建设张家寨村村级建制撤并建后,张家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组成人员逐步配全配强,为进一步做好农业及农村工作奠定了扎实的组织基础。
张家寨村村党支部由4人组成,张华刚同志任支部书记,孙凤娇同志任副支书,黄本荣、刘明龙二同志任支部委员,全村共有18名中共党员,占全村总人口的0.98%。
/
感谢您的阅读!。
农村村情优秀范文

农村村情优秀范文引言农村村情是指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情况。
随着农村发展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村村情范文涌现出来,展示了农村地区的发展成果和特色。
本文将介绍一个典型的农村村情优秀范文,以展示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情况。
文章正文村庄概述该村庄位于一个山区,地势相对较低,四周环绕着连绵起伏的山峦。
该村庄是一个典型的农村社区,由大约100户农户组成,人口数量约为500人。
村民们以农业生产为主,兼营养殖业,生活方式简单但充实。
农业发展近年来,该村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引进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施,推动生产效率的提升。
农民们积极参与农业技术培训,不断学习新知识,并逐渐将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通过科学的耕作管理和精准的农药使用,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村民们也积极参与农产品的销售和加工,通过建立合作社等形式,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收入。
村容村貌的变化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该村庄进行了大规模的村容村貌提升工程。
村内道路得到了铺设和改善,变得更加宽敞和便捷。
公共建筑和住宅区也进行了整修和修缮,注重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特色,同时融入了现代化的元素,使村庄更加美观和具有吸引力。
村内还建设了公园和休闲广场,提供了方便的娱乐和休闲场所,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教育与文化事业该村庄注重教育与文化事业的发展,为了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村里设立了图书馆和文化活动中心,提供了各类图书和文化交流场所。
同时,村级学校也进行了改扩建,增加了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提高了教育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通过这些努力,村里的教育和文化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有更多的村民能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和文化熏陶。
社会事业发展该村庄注重社会事业的发展,为居民提供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
村里设立了综合服务中心,提供医疗服务、社会救助、就业指导等服务。
同时,村里也积极引进外资,发展农村旅游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家沟村村情简介
呼家岔为清涧县宽州镇贫困村,位于清涧县城西南部11公里处,毗邻延安市子长县和延川县,原属宽州镇行政村,2016年并入四合队行政村。
全村总土地面积为794亩,其中农耕地600亩、林果地63亩,草地40亩。
户籍总人口73户226人,村内常住人口21户31人,常住人口占全村人口比例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67人,其中2017年在册贫困户8户20人,其中,低保户2户6人,五保户1户1人,贫困户占全村户籍人数比例为30%。
本村位置偏僻,经济发展较为单一,农民收入较低。
本村地处两市三县交界处,位置相对偏僻,交通不便,以小农经济为主,收入来源主要有土豆、玉米等杂粮种植业和牛羊猪等养殖业。
全村现有养羊专业合作社1个,养羊大户3户,共有羊子450只;有养牛户7户,牛40头。
目前,全村有80亩集体土地(坝地)对外承包经营,年收入万元。
同时正在建设20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今年9月份建成投运后,本村年收入可增加12万元以上。
据统计,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3521元。
本村组织机构相对完善,村情较好,贫困帮扶力量大。
村子三委会班子健全,其中村委会干部5人,党支部党员12人(60岁以上5人),村民监督委员会委员3人。
2017年,市政府办选派4名干部驻村开展扶贫工作,其中副县级领导一名,兼任本村党组第一书记,科级干部3名。
经过驻村工作队牵线搭桥,确定了榆林市政府16名副县级以上干部与本村16户贫困户“一对一”联户结对帮扶,所有干部都与帮扶贫困户建立了良好的联系并逐户制定了扶贫计划。
本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大,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改善。
经过四年帮扶,驻村工作队共积极争取各类资金万元,完成了本村若干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一是投资45万元建成5公里通村道路,投资23万元新建成一条环山生产道路,投资41万完成村内入户道路硬化工程建设;二是投资18万元修建淤地坝一个,扩大了优质基本农田,增加了本村粮食产量;三是42万元建成120平方米标准化的村级阵地,争取专项资金15万元新建村级卫生室,加强和改善了工作和医疗卫生条件;四是投资23万元建成125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安装了篮球架、乒乓球案等相关体育健身配套器材;五是花费万元购买红白理事等用品, 充实了农村文化生活;六是投资万修建人饮工程,新打五口井,解决了村民喝水难问题;七是投资35万元解决了村内道路照明情况,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政府采购程序,近期将全面启动实施;八是通过积极争取,总投资140万元的呼家岔光伏项目建设成功列入
全市151个光伏电站项目规划,近期已启动建设,9月份将正式并网发电,让本村长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