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既渐趋融
提醒: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源远
从2011年元旦至2月17日(正月十五),山东东营市在全市范 围内集中举行以“弘扬好客文化、推进文旅融合、引导大众消 费、满足消费需求、提升生活品质”为主题的2011年“好客山 东贺年会”系列活动。“好客文化”是齐文化、鲁文化共有的
文化基因,已经沉淀为鲜明的“山东性格”。
文化内敛性强,且热情奔放并含有特定的民族个性。 (2)我们家乡文化与这些文化相比较,其特点是:历史悠 久,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特点相对稳定,不仅有明显的 区域特征,而且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4.教材P70
提示:(1)新疆舞蹈活泼优美,步伐轻快灵活;流传于楚雄
彝族自治州南部山区的花鼓舞,风格矫健有力、开朗豪放、节 奏鲜明;壮族“板鞋舞”,表现力丰富,它借助道具敲打和音 乐伴奏,跳出协调一致的优美舞姿。 (2)蒙古族音乐的最典型代表就是马头琴,代表曲目《马头
当时高水平的建造工艺,整个设计集美观与实用于一身。
(1)想一想:《月下独酌》形象地说明了文学艺术有何作
用?
(2)和同学交流一下,赵州桥的设计和修建,对于我们今天 挖掘古代发明创造有何价值? 提示:(1)说明了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 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赵州桥的设计和修建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情景导入] (教师用书独有) 中国文化素有“博大精深”之称,从远古的陶器到汉代的
瓷器、从河姆渡的漆器到夏商周的青铜器,从富丽绚烂的丝绸
衣饰到充满东方哲学精神的书画艺术,从老庄哲学到唐诗宋词 明清小说等等,无不令世界激动和惊喜。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教材探究解读] (教师用书独有)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教案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教案

人教新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框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

从前后知识的联系上,第三单元是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逻辑延伸,又是第四单元的逻辑起点。

从本框内容来看,主要是为引导学生感受具有丰富而绚丽内涵的文学艺术、凝聚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精神和丰富创造力的科学技术,感受不同区域的不同文化特色,特别是共同装扮中华文化百花园的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感受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精深的无穷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体会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的中华文化的巨大力量。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理解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②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③感受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2)能力目标①综合分析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整合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历史、地理知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与创造力之中,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

②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坚定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难点: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四、学情分析高二学生拥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初步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他们关注文化生活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为,但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不少学生盲目崇尚外表文化,忽视传统文化的价值。

通过本框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原远流长,初步树立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共17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共17张PPT)

(2)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 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 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小结
博 大 精 深 的 中 华 文 化
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独特性)
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区域性)
(1)文学艺术 (2)科学技术
成因 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材料三 中国园林发展源远流长,其中,中国古典园林史 通常被划分为5个时期,即生成期(220年之前)、转折 期(220年-589年)、全盛期(589年-960年)、成熟 期(960年-1736年)和成熟后期(1736年-1911年)。
1.文学艺术
1
地位 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2
作用 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
2、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各民族文化间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 文化。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1)原因: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又兼收并蓄
包容性
求同存异: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 化中的积极成分。
中国园林艺术
中国古代园林
材料一 东方园林与西亚、欧洲园林并称为世界三大造园 系统。其中属于皇家园林的承德避暑山庄和颐和园,以及 属于私家园林的多个苏州古典园林,更被列入《世界遗产 名录》,可见其地位之重要。
材料二 中国园林艺术集建筑、书画、雕刻、文学、园艺等 艺术于一身,是中国美学的楷模,反映出中国人深邃的哲 理思辨及对生活的追求。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独特性
(1)科学技术的地位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共45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共45张PPT)

•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科学家李约瑟博 士说:在中世纪时代,中国几乎所有 的科学技术领域都遥遥领先于西方, 中国的科技常常为欧洲人望尘莫及。 • 英国思想家培根曾高度称赞中国的四 大发明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 据说日本企业成功靠的是《论语》加 算盘。新加坡的繁荣得益于重视儒学
中华文化以其博大精深为世界文明 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吴越文化
滇黔文化
(3)具体表现:
吴越文化与滇黔文化的差异: 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流 动性和开放性强,“水性使人通”。 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 征,内敛性强,“山性使人塞”。
、 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 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D
• ①古代中国的蚕丝织物为当时的欧洲 人所钟爱,带来了“丝绸之路”的长 期繁荣 • ②中国的瓷器名扬四海,在中世纪的 西方比黄金还贵 • ③中国的农学著作发表之早、数量之 多为世界之最 • ④中国医学自成一家,为世界瞩目 A.① B.①②
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之一
博大精深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独特性 ——区域性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民族性
独 特 性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文学艺术丰富绚丽
歌德:当中国人已拥有小说的时候, 我们的祖先还正在树林里生活呢!
(1)文学艺术的作用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 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历史悠久 特点 内涵丰富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 文化
中华文化的魅力
• 中华民族文化,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紧紧 地将世界的目光吸住.她那灿烂的成就, 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十分杰 出的贡献. •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盛赞中国文化,尤其 崇拜孔子,他大声疾呼,欧洲人对中国“ 应该赞美,应该惭愧,尤其应该效仿”. • 美国汉学家德克· 卜德说:中国文化西传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3.6.2《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3.6.2《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ppt课件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湖湘文化的精髓: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收并蓄
湖湘文化是中华文明中独具特色的文化奇葩。湖湘文化以原道发端,远迹屈 子,中经贾谊、柳宗元形成湖湘文化原道的源头,到周敦颐重构儒道的《太极图 说》、王船山“六经责我开生面”,魏源“技可进乎道”、“师夷长技以制夷”, 谭嗣同锻造维新变法的思想利器《仁学》,直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流风所被, 化及千年”,终于积千年之功,卓然独立于世,为中国近现代革命作出了巨大贡 献。
文学艺术丰富绚丽
古代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前列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 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 三者高度协调统一。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 的“天府之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共28张PPT)
②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 民族的骄傲。
材料一:佛教源于印度,于两汉时期传入中国,至隋唐时期,与儒家道家思想 完成三教合一的奇特景观。 材料二:赵武灵王是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他为了抵御北方胡人的侵略实行 “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改革的中心内容是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 箭的作战方法,决心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相互反驳诘难, 又最终相互借鉴吸收,终于完成儒家的至尊地位。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
李约瑟《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时间 公元前6-公元 公元1- 公元401- 公元1001-
前1世纪 400年 1000年
1500年
时代 比例
春秋到西汉 东汉到 南北朝到 北宋到明中
东晋 北宋初

50%
62%
71%
58%
以上表格,反映了什么问题?
3.科学技术
地位: 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 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南敞北实(建筑)
园林建筑南方多敞口,北方多封闭严实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区域性)1.区域 Nhomakorabea化形成的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 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具有明显的的区 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各 自保持着特色。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 中; ②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 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 ③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美课件 (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美课件 (共25张PPT)

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三、中华文化的力量:
1. 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 特点,文化也有自身的特性。人们常说,法国 人浪漫,德国人严谨。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 A.各民族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 B.各民族不同的遗传因素决定的 C.各民族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D.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 定的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 文化
自学导引:
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从内容上看;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从地域上看;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从民族上看; 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三、中华文化的作用:
闻名中外的石窟艺术
维 吾 自由舒展,轻快灵活 尔 彝 族 族 的 的 舞 铜 姿 鼓 舞 藏 族 柔 的 和 而 舞 细 姿
腻 宗教色彩浓郁, 长袖善舞
朝鲜族跳舞
轻快,典雅,动中有静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民族性
(1)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
D
A • A. 我国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和归属感 • B. 我国各民族人民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 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 C.我国的汉族文化取代了少数民族文化 • D.中华文化比少数民族文化优越
4. “56 个星座 56 枝花, 56 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 家, 56 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从文 化上看,“ 56 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体现了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 A、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 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展现 作用

高中政治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5-2016高中政治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文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原因流长的重要见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2、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懂得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特点思考我们如何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2、能够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特点分析“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丰富的素材展示,让学生深入领会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2、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坚信在党的领导下一定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2学情分析我校学生生源素质很低,理解和分析能力比较差。

因此,我将教材主干知识进行了梳理,设计了符合学生阅读的探究材料,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状况,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3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2、教学难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意义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复习旧课,导入新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同学们,我们的文化生活已经完成了两个单元的学习。

请简要回忆所学过的知识:第一单元从社会与人两个角度阐述了文化的作用;第二单元从多样性、继承性、创新性三个方面介绍了文化的一般特征;我们今天开始的第三单元将向大家介绍我们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活动2【活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及汉字的作用【展示《汉字的演变》视频及课内探究材料】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

目前,考古学者共发掘甲骨16万余片。

据统计,所有这些甲骨上的各种文字总计为四千多个,其中经过学者们考证研究的约有三千个,在三千余字里面,学者们释读一致的仅有一千多字。

尽管如此,通过这一千多字,人们已经可以大致了解有关商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了。

甲骨文是一种成熟而系统的文字,为后世的汉字发展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
“爱我中华”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4.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 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 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 的民族凝聚力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0 张PPT )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0 张PPT )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0 张PPT )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奔放豪情 爽朗流畅
自由舒展 绚丽精彩
宗教色彩浓郁 轻快典雅
长袖善舞
动中有静
1.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0 张PPT )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0 张PPT )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四)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如何理解?
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 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2)包容性内容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0 张PPT )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 文化的基本特征。其原因是在 于它具有的包容性。谈谈你对 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理解?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0 张PPT )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
1.文学艺术 ---- 独树一帜
作用: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 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特点:历史悠久辉煌、内涵丰富绚丽、风格鲜 明独特
地位: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
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0 张PPT )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0 张PPT )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0 张PPT )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独树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学艺术 独领风骚 科学技术
小阶 结段
(独特性) 区域文化的成因 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区域性)
区域文化间的关系
华 中华之瑰宝 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
文 化
民族之骄傲
(民族性)
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0 张PPT )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0 张PPT )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三)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爱我中华》
2、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 的民族特性,都是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
1.成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 程度不同。各地区受到不同的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2.不同的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 又保持各自的特色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0 张PPT )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2、文学艺术特点、地位、作用?科学技术 特点、地位、意义? 3、如何理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4、如何理解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如何理解?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 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充满智慧的哲学思想; 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 富有魅力的古典戏曲; 不可思议的中华气功; 手到病除的中医药、蒙医药、藏医药; 意蕴丰富的书法艺术……
(三)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
1.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2.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3.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4意义 :认同感和归属感、民族凝聚力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0 张PPT )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博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0 张PPT )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大 精 深 的 中
3、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形成 并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0 张PPT )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0 张PPT )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一)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
2.科学技术 ----- 独领风骚
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 前列
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 意义: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 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 动体现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李约瑟《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时间 公元前6-公元 公元1-400年 公元401-1000 公元1001-
前1世纪
1500
比例
50%
62%
71%
58%
注:表中所展示的中国历史四个阶段大致是春秋 到西汉,东汉到东晋,南北朝到北宋初年,北宋 到明中期。思考:表格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思考并谈一下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感受?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关键能力:阅读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核心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 感和归属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思考问题 P66~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