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私人藏书家对图书馆事业的贡献

合集下载

我国古代藏书家的优良特质及其卓越贡献

我国古代藏书家的优良特质及其卓越贡献
书 抄 书 ,孜 孜 不 倦 、 乐此 不 疲 地 著 书 刻 书 ,慷 慨 大 方 、 豁 达 大 度 地 借 书 赠 书 ,清 心 寡 欲 、淡 泊 名 利 地 守 书读 书 的 特 质 。为 中国 和世 界 文 明发 展 做 出 了卓越 贡献 。
关 键 词 :古代 ,藏 书 家 ,特 质 ,贡 献
l i u l . h y k p n e db o sn v r ru n a n at b ig p r f a n a i g fw e i s Al t e e f n mo sy T e e ta d r a o k e e u s i gF mea d we l , e n u eo e  ̄ a d h v n e d s e . l h s a p h h r
第2 0卷 第 1 2期
20 0 8年 1 2月
农 业 图 书情 报学 刊 Junl f irr n fr t nS i csnAgiutr o ra o ba adI oma o ce e T l e L y n i n i c u
Vo .O. 12 NO.2 t De . 0 8 c 2 0
s e il h r c e s r p l h i i z t n o u o nr n l o e ewo l . p c a a a t r o e ecv l a i f rc u t a d al v r rd c p t i o o y h t Ke r s a ce t o kc l c r ; p c a h r c e s c n r u in ywo d : n in o o l t s s e i l aa t r; o t b t b eo c i o
b o sb e s r g e e ywo d T e r lo d l e t n e o i n . h y d n t da dln o k e e o sya dma — o k ym a u n v r r . h y aea s i g n d d v idwr g T e o a e n t o s n r u l n g i i a i t e b g

梁鼎芬藏书活动及其对晚清图书事业的贡献

梁鼎芬藏书活动及其对晚清图书事业的贡献
新 世 纪 图 书 馆 2 8 第5 o年 期 o

一 … 古今书话
梁鼎芬藏书活动 及其对 晚清图书事业的贡献
刘 晓娥 ( 湖南理工学院图 书馆)
【 要】 梁鼎芬是晚清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论文着重介绍他的主要藏书活动以及他对晚清图书馆事业的贡献。 摘
【 关键词 】 梁鼎芬; 书; 藏 图书馆 史 【 bt c】 i g i e a aer eti en lc a e a i yayTippr r etL n i n A s at L n n Fn s p s av ot tl t li t t Q g ns . h epe n ag n F ’ r a D g w r e n te f iee u snh L e n D t h sa s si D g eS
们可以想见梁鼎芬的品性和志趣 。 11 年 , 9 1 梁鼎芬将 “ 葵霜 阁” 书命名为 “ 藏 梁祠 图书馆” 并对公众开放 ,在广州大东门榨粉街 9 3号住宅 内创立广东 第一问私人图书馆 , 为广 州各学堂 的学生提供 了可借阅的图
梁鼎芬 ( 8 9- 9 0 , 星海 , 1 5- 12 ) 字 号节庵 , 广东番 禺人。中
馆”0 60多箱藏书及 “ 敝牛斋 ” 藏书十余箱全部捐人图书馆 ,
这是广东省 图书馆收到 的第一批私人捐赠 的图书 , 现在广东 省立 中山图书馆藏书 中, 凡有 “ 禺梁祠葵霜 阁捐藏广东 图 番 书馆 ” 朱文长方印的古籍 , 便是 九十年前梁氏后人捐赠之物 。
在武 昌也 ; 精 卫斋 ”,以喻 纠劾权要之决心也 ; 岁寒馆 ”, “ “
国近代 著名藏书家 、 教育家 、 诗人 、 书法家。 早年 以科举入仕 ,
授翰林 院编修 , 因劾李鸿章罢职 。中法战争期 间入张之洞幕 , 历任丰湖 、 端溪 、 广雅 、 两湖 、 钟山书院 。后又任湖北按察使 、

古代私家藏书的文化意蕴

古代私家藏书的文化意蕴

古代私家藏书的文化意蕴作者:逄丽东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年第03期关键词:古代;私家藏书;文化;意蕴摘要:文章从古代三个发展时期的文化学角度对私家藏书的文化意蕴做了重点考察。

古代许多学者、藏书家基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信仰和对保存传统文化的强烈责任感而收书、藏书、校书、刻书,将古代的藏书事业不断推向高潮。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3)03-0129-021私家藏书的兴盛期雕版印刷业的出现使古代私家藏书兴盛。

两宋的雕版印刷,在唐代开创的基础上有了提高,使宋代私家藏书在观念上也发生了变化,收藏功能向多样化发展,精致的印本书,吸引着一些藏书家的价值观向着鉴赏的方向转化。

雕版印刷术对于私家藏书的巨大影响是多方面的,最直观的反映是在藏书家人数和个体藏书数量的大幅度增加。

书的形式也由卷轴改为册页,为收藏提供了方便。

有文献记载,宋朝以前的私人藏书家不超过百人,而到了宋朝开始兴盛。

宋代藏书家人数众多,据目前对宋代藏书家考证的情况来看,两宋藏书家的人数应不少于340人。

其中有80余人藏书万卷以上,如北宋王洙父子藏书4万卷,南宋叶梦得藏书10万卷,这样的私人藏书数量是宋朝以前从未有过的。

在五代入宋时期藏书名家以江正为首,与江正同时期的重要藏书家还有李昉、杨徽之、毕士安等人。

到了北宋承平时期,藏书家首推宋绶、宋敏求父子。

宋绶藏书不仅广博,而且勤于校勘,他总结校勘的名言是:“校书如扫尘,一面扫,一面生。

故有一书每三四校,犹脱缪。

”宋敏求继承父业,家中藏书数万卷,并且熟读朝廷典故,著书很多。

他的藏书在父辈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增加到3万卷。

两宋之际,赵明诚和李清照是北宋末年著名的藏书家和鉴赏家。

宋代私家藏书与前代相比,具有人数多、藏量高、分布广、图书的整理和利用效果好等显著的特点。

到了元代,雕版印刷术在宋代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所以在战乱后,元代私家藏书不但保存旧籍,还丰富了自己的收藏,从而涌现出一批藏书家。

【谈谈中国古代“图书馆”藏书楼】 从藏书楼到图书馆

【谈谈中国古代“图书馆”藏书楼】 从藏书楼到图书馆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国古代藏书楼的发展历史,并对中国历代著名藏书楼的建立、藏书情况及建筑结构和现状进行了论述。

同时论述了古代藏书楼和现代图书馆的继承关系。

关键词中国古代藏书楼藏书体制藏书楼发展史如果把中国古代的藏书楼作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始端,那我国的图书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

研究中国藏书楼的发展史,对研究我国的文化史、教育史、图书馆史都有非常大的意义。

现谈一下中国藏书楼的发展历史与现代图书馆文化的传承。

从周朝到汉朝是个很重视文献收集和整理的时期,周朝的王室文库到秦汉时期的石室、金匮、石渠阁、天禄阁、兰台、东观等等,都可以称作是国家级的藏书楼。

史书有记载的最早的藏书楼是建于西汉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的石渠阁,其位于未央宫殿北(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长安故城内)。

据《史记》中记载“高帝元年冬十月,萧何尽收秦丞相府图籍文书”以充汉代宫廷藏书。

石渠阁底下以石砌成渠沟,用以盛水导水,有利于防火与保卫,故而得名。

《太平御览》也有相关的记载“未央宫有石渠阁,萧何所造,其下砻石为渠,若今御沟,因为阁名,藏入关所得秦之图籍”。

除秦代档案、图书之外,汉成帝时石渠阁也贮藏汉代形成的档案,阁藏档案和图书十分丰富。

阁库毁于西汉末,遗址现仍可见。

另外还有天禄阁。

《太平御览》中还有这样的一句话“天禄阁,藏典籍之所,萧何所造”。

《后汉书》也记载“天禄、兽名。

汉有天禄阁,亦因兽以立名”。

天禄阁位于未央宫内,汉代多以石雕其形以为饰。

成帝、哀帝及王莽时,著名文献学家刘向、刘歆父子曾在阁中校雠和整理所藏图籍,写成记载皇家藏书的总目录《别录》、《七略》。

这项工作的完成是对古代文献做的一次历史性总结,同时创立了世界最早的图书分类体系“六分法”,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此外还有麒麟阁。

《三辅黄图?阁》中记载“麒麟阁,萧何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

”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其也应是珍藏皇家重要典籍之所。

秦始皇时期曾经有过“焚书坑儒”,但“焚书”的另一面必然是“藏书”繁荣。

藏书家沈周的生平与成就(图书馆学)

藏书家沈周的生平与成就(图书馆学)

藏书家沈周的生平与成就当我们听到沈周的名字的时候,想必第一个映入脑海的会是他是个书画家,但是他其实也是明代赫赫有名的收藏家。

虽然他的书画家身份很是让我称道,但是他作为一个收藏家的一生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沈周作为一个收藏家的一生。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他的基本资料,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在收藏史上的伟大贡献。

他的字为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

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生于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卒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享年八十三岁。

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

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摘自“百度百科”)可能正因为他兼顾着书画家的身份,所以他所收藏的作品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体现了他很高的文艺修养。

他很好地运用了这些素养,帮助他识别精品和次品,为他的收藏事业提供便利。

他的很多收藏都是艺术史上的精品中的精品,这些精品也是我们后人感叹于古人高超的艺术水平的标杆。

当然这些文艺方面的修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这是需要很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才能培养出来的。

而教会他的正是他的家庭。

他们家可谓是艺术大家。

沈家世代隐居吴门,居苏州相城, 故里和墓在今相城区阳澄湖镇。

沈周的曾祖父是王蒙的好友,父亲沈恒吉,又是杜琼的学生,书画乃家学渊源。

父亲、伯父都以诗文书画闻名乡里。

(摘自“百科全书”)可以说他对收藏的喜爱和他的家庭教育与成长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为生长在这种家庭里,他所受到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比起一般家庭,他更有机会去接触诗画,也更加可以培养收藏的兴趣。

这显然为他的收藏家道路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收藏迷。

凡是觉有收藏价值的书,他都会不惜抛重金买下来,可能在别人看来不是很起眼的书画作品,他却能认出它的价值,如果真的是价值很大,他就会买下来。

个人藏书事迹

个人藏书事迹

三一文库()〔个人藏书事迹〕宋春舫,浙江吴兴人,我国著名的剧作家、戏剧理论家、翻译家和国际著名的戏剧藏书家,中国海洋科学研究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宋春舫出身富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13岁时,他考中了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秀才。

科举制度废除后,他进入上海一所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学习,开始接受欧美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

1910年,他进入美国人办的教会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

1912年春,他去瑞士留学深造,进日内瓦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三年后获硕士学位。

而后,他游历法、德、意、美等国,专修政治、法律,但兴趣所在却是戏剧。

他通晓英、法、德、意、西班牙等五国语言,能读希腊语和拉丁语,这使他能在欧美戏剧天地中自由地翱翔。

1916年,宋春舫从欧洲学成归国,带来了西方现代戏剧理念。

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回国后,宋春舫先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和清华大学任法文教授,五四时期任教于北京大学,讲授欧美戏剧史及戏剧理论,成为我国在高校开设戏剧课程的第一人。

1924年,宋春舫任上海东吴大学法国文学教授,并仍兼任清华、北大教授。

1929年,任国立青岛大学图书馆馆长。

他当过大学教授、外交官员、律师、图书馆长、银行高级职员等。

1938年,年仅46岁病逝于青岛。

1929年10月,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在青岛开始办公,因筹办图书馆事关急要,乃聘宋春舫为主任(即馆长),专司其事。

创办伊始,诸事待理。

当时所藏图书,仅有私立青岛大学图书,及济南运来前省立xx大学所馆藏书二十八箱,为数极少且多不适用。

宋春舫到职后,积极备置,注重丰富馆藏,并陆续制定了国立青岛大学图书馆暂行组织条例、图书馆贷出规则、阅报室规则及校外人借书暂行规则、借阅指定参考书规则等,为xx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30年,宋春舫还兼任过青岛观象台观象图书馆的主任。

据青岛市档案馆馆藏的《青岛观象台十周年纪念册》记载,青岛观象台图书馆成立于1930年2月,宋春舫任主任。

当时的观象台购买了大量天文、气象书籍,但由于没有专人负责管理,对图书、资料的编排极不规范,既无分大类也无细目,查阅和借、还都不方便。

专家谈私家藏书:孔子是中国第一代私人藏书家(2)

专家谈私家藏书:孔子是中国第一代私人藏书家(2)

专家谈私家藏书:孔子是中国第一代私人藏书家(2)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措理之术古代私家藏书积累了丰富的藏书经验,宋代郑樵的《通志·校雠略》、明代祁承火業的《庚申整书小记》和《澹生堂藏书约》等总结藏书方法的专著比较著名。

收聚方法:古代人藏书尤重鉴别真伪和版本郑樵的“求书八法”讲的是收集古书的便利之法。

除了要善于收集典籍,鉴别书籍的真伪优劣也是收书的关键,历代藏书家无不慎之又慎。

明代祁承火業在《澹生堂藏书约》中列有“鉴书之训”,清代孙从添的《藏书纪要》则专有“鉴别”一项,对如何鉴别宋刻、元刻、明刻、清刻、抄本的技术有详细说明。

清代私家藏书积累了大量鉴别版本的经验,在许多书目和藏书题跋中都有反映。

以黄丕烈的《士礼居藏书题跋记》为例,谈宋刻本鉴别,就有利用避讳、版式、书口、纸质、字体、木记诸法;谈元刻、铜活字本、手抄本的鉴别,也都有其独到之处。

保存储藏:高楼藏书定时晒书防水火虫害古来藏书,既有政治禁毁、兵火焚毁等人为因素的破坏,又有因水、火、虫等自然因素的损害,历来藏书家十分注意对水祸、火灾和虫害的预防。

关于如何防水防潮,叶德辉的经验是:藏书宜在高楼,筑高墙、远宅居,要有排水措施,“引湿就下”,并经常开窗通风。

至于防火,史载汉代曹曾就有“石仓藏书”的故事;明代金华藏书家虞守愚在湖中小岛筑楼藏书,宁波天一阁则以“约不携烟火”的禁令来杜绝火源。

至于防虫,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了藏书防虫防霉的办法,即把有驱虫效力的植物汁液或矿物质染在纸上,以防止虫害蛀蚀,称之为“染潢”。

也可以直接将能驱逐虫鼠的药物放于藏书之处,孙从添说可用石灰、炭屑铺地防白蚁,叶德辉则提出在书橱内放肉桂、麝香或西洋药粉驱虫。

书籍破损常常要用糨糊修补,但是糨糊容易招惹虫蚁鼠害或霉变,古人便想到在治糊物料中加入驱虫药物的方法。

另外,曝书也有去虫防霉的效果。

唐宋时期,公家每年在适当的节气曝书,形成制度,有“曝书会”之称。

私人曝书也很讲究,北宋司马光的读书堂藏书万余卷,每年曝书,虽时长日久,“终不损动”。

千年海曙-海曙名人-范钦与天一阁

千年海曙-海曙名人-范钦与天一阁

千年海曙-海曙名人-范钦与天一阁“风雨天一阁,藏尽天下书”。

天一阁,这座创建于1566年,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今天已成为宁波城市的象征与骄傲。

历经400余年的风雨侵袭,这座普通的砖木结构江南民居为何能始终屹立不倒?天一阁的主人是谁?他又为何要建天一阁呢?国家二级教授戴光中将为大家讲述天一阁主人范钦和他创建的天一阁的传奇故事。

天一阁的主人范钦(1506~1585),字尧卿,号东明,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

明代著名藏书家,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的主人。

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

历任随州知州、工部员外郎、袁州知州、广西参政、福建按察使、云南右布政使、陕西左布政使、副都御史等职。

后晋兵部右侍郎,未赴任而去职还乡。

一生喜爱藏书。

归里后,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年)间,在宁波月湖西岸的居宅东侧建造了藏书楼,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义,名“天一阁”。

其藏书以明版地方志及登科录为世人所重,在明时已有浙东藏书第一家之誉。

历经400余年后的今天,已成为国内最古老的藏书楼。

著述有《四明范氏书目》、《烟霞小说》、《抚掌录》、《奏议》、《草朝遗忠录》、《明文臣爵谥》、《古今谚》。

建天一阁范钦最著名的事迹就是主持建筑天一阁。

在宁波市月湖之西,有一座闻名中外的古建筑,那就是明代嘉靖年间兵部右侍郎范钦所建的天一阁。

天一阁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

收藏群书范钦性喜藏书,游宦期间,每到一地,都特别留心搜访当地的文献。

与其他偏重於版本的藏书家不同的是,范钦重视当代人的著作,故其藏书以明刻本为主,尤其是明代地方志、明代政书、明代实录、明代诗文集特别多,颇有些'厚今薄古'之意。

如《军令》、《营规》、《大阅览》、《国子监监规》、《武定侯郭勋招供》等官书,属当时的'内部资料',一般藏书家即便有意收藏,也决非轻易可以觅得。

范钦平生还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存书达到了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李希泌,张椒华编.中国古代藏书与现代图书 馆史料.北京:中华书局,1982 2.罗孟桢编著.古典文献学.重庆:重庆出版社,
1989
3.胡继森,钟昌嗣.中国书史简说.成都:四川 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1984
4.魏隐儒,王金雨编著.古籍版本鉴定丛谈.北 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84
5.郑如斯,肖东发编著.中国书史.北京:书目 文献出版社,1987
私人藏繁家逶过校辩踅书,减少了劣本、溪零翡流 传,这是他们对图书馆辫业所做出的贡献之二。
三、编制私家且录 叁舨刻兴,私人藏蕊乃篮。搜求龙力,复增恋椽者 蠢之;乡邦征献,博古茑学乃至集太成者,有之;好学 敏求之士,跋涉千里或爨门借读、或辗转借钞逐泶副本 餐,有之;辍为丛书,化秘籍公为天下,或毕生以钞诵 秘籍为事者,霄之。妥之,由私久编纂、著录对象基本 上是私人藏书的私家目泶,便是私人藏书发展列一定 阶段的产物。私家目录始于南朝宋童俭的《七志》和梁 隧孝缍黪《七录》,宅嬲发曩了《七略》所氆豹毫分法, 熙目录学史上的重要文献;隋唐继续霄所发展,德这时 期的私家目泶大多亡佚;从宋朝一赢到清代,私祭目录 鸯了较显著豹发展,私人缡曩之风颇盛,私家目聚传世 翡数量也最多。 私家目淤以宋朝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和陈振孙 妁《直斋书聚鳃题》最为鹰世所推熏。《郡斋读书志》所 萋录之书,今瑟亡筏酶露五吾多释,敬秀后煎熬理吉 籍、考辨存侠的重要依据。《直斋书泶解题》创立了书 目使用解题和记载版本资料的体例,为解题目泶的典 毽,童到涛代《疆瘁全书总嚣提要》鹣编成,荬阅六百 年,无一部留修匿录的餍与量能及此书的;宋耒,马端 临作《文献邋考·经籍考》,以晁、陈二书为蓝本.足 以说明它们的学术价值。 舀、为露府藏书蚕簸书籍或提供校书蓝本 官府藏稍比较集中,一遇战乱就很容易损失殆尽。 西汉来年,“瞥王莽更始之际,天下散乱,礼乐分崩,典
敝刊身处西部,常对西部振兴耿耿于怀,遂有“征文启事”刊发于去岁年末。恐周知 不及,本期再而刊来,我们期冀着更多的应征佳作。
最后要奉告给读者的是,在牛年年尾,本刊主编高树榆荣获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 会授予的‘‘银牛奖”,这不仅是对他本人近20年编辑-1-作的褒奖,也是对敝刊的鼓励和肯 定。喜讯传来,编辑部同仁一如既往,发挥“牛”的精神默默耕耘。
到了汉代,私人藏书较为普遍。西汉末年出现了 “书肆”,即卖书市场。史书记载,王充到洛阳书肆,阅 所卖书,辄能谲忆。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专门建造藏书 楼的现象,北魏平恒。别构精庐,并置经籍于其中” (《魏书·平恒传》),即是一例。隋唐以后,版刻兴,私 人藏书乃盛。一般士大夫恁籍稍厚收藏蓄书,或搜访求 书尤力,复增充栋,少则数千卷(册),多则数十万卷 (册),越接越胜,富夸琳琅,部次标签。或秘册借钞、 奇书互赏,丹黄精勘、导原溯源,对保存旧籍、是正舛 伪,有功于社会。或藏书之有力者,辑刻刊行,公为天 下、嘉惠后学,渐而商版购藏典籍,翻旧刊新,与私家 事业并行不悖。凡此种种,对其保存、传播之功,对古 代、近代乃至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 的贡献。本文仅对此浅识如下。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历史研究
浅谂古代私人藏书家对图鹊镑事业的贡献
●焦一玲
我国古代文献能够得以保存并流传至今, 其中民间私人藏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作 者引经据典,对于古代私人藏书家在保存文献 典籍、校勘图书、编制目录等方面的贡献进行了 阐述。
中国的古籍文献浩翰灿烂。古籍文献得以保存并 流传至今,除了官府采缀收藏甚富,私人藏书的发展也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私人藏书就已出现。《墨子》曾 称:“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又记载:“子 墨子南游使卫、关中,载书甚多。弦唐子见而怪之…… 子墨子日:‘昔者周公旦,朝读书百篇,夕见七十士。故 周公旦佐相天子,其修至于今。翟上无君子之事、下无 耕农之难,吾安敢废此。翟闻之,同归之物,信有误者。 然而民听不钧,是以书多也。今若过之心者,数逆于精 微。同归之物,既知其要矣。是以不教以书也,而子何 怪焉?”(《墨子·贵义》)《史记》亦记载:“秦既得意, 烧天下诗书,诸候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讽也。《诗》 《书》之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
很多私人藏书家为了使其著述得以流传,简将其 书奉瓤子富藏,专豹列奁按提供藏{零与富藏校对。夤羹麓 向《别录》中提到的“大中大夫臣麦书”、“臣富参书”、 “射声校尉立粥”、“臣向凇”等。都熙私人藏书掇供蓝 零,供富府校书时掰露的。
五、私剡 私刻亦称家刻,是指私人出资校刻图书。由予刻书 人城自己的名望为重,旌往对于书本进行精细的校订 竣选择优秀豹善本终底本进行翻熬,耩竣私刻零豹质 凝一般是比较高的。自宋代以后,著名私刻家多烂收藏 家,所刻精晶多不甚举。其中如:宋代廖莹中世采堂所 刻懿《要黎先生集》疆t-卷鞠《i鼋东先生集》遥÷淫卷, 两书版式相同,藏书家推为宋刻上晶。明代著名的私人 藏书家毛晋,本身也是一位著名的私人刻书家,囱明万 历至清颞治的蹬十余年墨裁书达六疆余种,书舨多达 十万丸于多笄,其中壤《十三经注疏》、《+七史》、《六 十种曲》、《津逮秘书》簿最为著名。 私人藏书家用自己的收藏为底本,对书籍进行刻 馨,尤其楚瓣子那些没卷蹬叛瑟霹繇敬筏懿“绞典”、 “秘文”之类。不管其最初的目的是什么,在客观上对 图籍的流传、收藏和传播有着重大贡献,这一点魑一直 为后入瑟鸯定豹。 六、吉代藏书楼、所对保存文献功不可浚 最后,需妥谈及一点的是,古代私人藏书家为了贮 藏豳书,往绞都有藏书之所,风格各异,用料考究,地 努优越,蓉粱虢栋酶不麓为稀。霞为这~场掰,不仅是 藏书重地,是他们毕生心m的结晶。而且也是他们读书 校雠、丹黄殆遍的神圣之地。(下转封三)
一、保存文献典籍 中国自战国时,各国君主出于维护封建法令之统 一.就曾采取过不准民间藏书、只准官府藏依然存在,且愈演愈烈,历
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等。
清代乾隆时,出现了显示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智慧和
毅力的《四库全书》编纂,其功绩不可磨灭,但实际上 统治者借此对蕴藏民族思想的文化典籍,展开了一场
作者单位: 宁夏医学院图书馆(银川)

编: 750004
收稿日期: 1997.9.11

编: 张京生
万方数据
浅论古代私人藏书家对图书馆事业的贡献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焦玲 宁夏医学院图书馆,银川,750004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LIBRARY THEORY AND PRACTICE 1998,""(1) 2次
签,新若手未触。”就是赞美唐代私人藏书家李泌藏书
的诗句。再如,司马光在每年以上伏及重阳间,天气晴
明日设几曝书,所以他的藏书“皆新若手未尝触者”,尤
袤藏书亦是。新若手未尝触者”,说明保管之善。所以,
私人藏书家对图书馆事业的贡献,首先就是保存了文
献典籍。
’:
二、校勘图书
书籍一经移写、传刻,就难免发生夺(脱、漏字)、
万方数据
文残落”(《怨汉书》);蕊辩安史之魏,寝得唐郝长安 以及洛阳几次遭到破坏,当时的官藏“乾元旧籍,亡散 殆尽”、“尺简不藏”。而私人之藏书多则上万卷,少则 数卡卷,收藏珏:较分散,不易同时一齐毁灭。因此一旦 富府藏书受嬲严重破坏以后,统治鬻便大肆在民闯鸩 篇图集,私蒙藏书便成了补充官府藏书的一个敷要源 泉。《汉书·艺文志·序》载:“汉兴,改秦之制,大收 篱籍,广齐欺警之爨。迄孝武之{鐾,赘嫒篱麓,上疆然 简称日:‘朕甚闵焉。’予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 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隋初,私书监牛弘向隋文帝 上《谤-E-麸书之爨表》,德说;“今私藏冤书,亦足投览。 缎~时载籍,须令大备,不可王府骈咒,私家乃蠢。”隋 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下令广泛征集图书,“献书~卷, 赉绢一匹,校写既定,本郄归主。”爨此,民阅藏书不 鼗上藏,致府藏书禳侠媲充实蒸来,“三年阊篇籍稍 备”。
空前规模的清剿,从而完成了清代统治者推行文化专
制政策的重要活动,许多珍贵著作失去了本来面目或
绝迹于人间,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失。就是历代官藏,包
括保存了许多失传古籍的《永乐大典》;也只不过是统
治者炫耀文治、御而不用的装饰品,或贪官污吏监守自
盗,或管理不善兵 自戕、徒饱虫鼠、水火吞噬等,也
使不少传世古籍毁于一旦。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私人藏
参考文献(5条) 1.李希泌.张椒华 中国古代藏书与现代图书馆史料 1982 2.罗孟祯 古典文献学 1989 3.胡继森.钟昌嗣 中国书史简说 1984 4.魏隐儒.王金雨 古籍版本鉴定丛谈 1984 5.郑如斯.肖东发 中国书史 1987
·S3·
编后
虎年的第一期,我们奉献给读者一批虎虎有生气的文章。黄宗忠教授赐来行业前瞻的 大作,田文清先生执着于“上下求索”,北方后生王波则以“书目情报”为题向南方前辈 讨教;张琪玉教授著文素以精炼严谨享誉,研究生屈卫群仍承“技术分析派”衣钵,刘家 真教授、赵达雄先生、邓婉芬女士共引他山之石以攻玉;西北宿将回眸边区旧事玄黄,朔 图学人各执一端“说头”;还有“基层国书馆”那方热土的习习春风……
误(错字)、衍(羡文,多余的字)、倒(颠倒之文),甚
至有意的窜改等情况。传抄、翻刻的愈多,产生的讹误
就愈甚。有些坊肆书商为了牟取高利,对某些古籍在版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历史研究
1998(1)
本上截过手脚,金鎏淡缎蔬粪。魏:骥万嚣褒本《云闻 杂识》八卷。强残存卷一、卷二、卷三,书贾为了射利, 把卷一、卷二、卷三挖改为卷上、卷中、卷下,以残本 疆充全书。寒甥洪迈的《夷矧丙志》t二云:“绍兴十 六年,淮南转运司稳《太平圣惠方》敝……州募疑数十 辈……嗜酒懒惰,急于求成,将字稍点画多及翁味分 两,随意更改。”药方关系入命,丽刻工竞任情更改,何 况其链。私人藏书家聚书万卷懿较多,藏书鹣较订工俸 就显得很重要,尤其是霹本书。因此,大多数的藏书家 精雠密勘,瓣意丹黄;版本既多,校雠之学因盛,或补 残歪缺、逶器典籍,或铰勘异文、疑吉求真。特剐如寒 敏求、晁公武、黄丕烈等入都以校仇精慎而著名。壬钦 版,每得一书都用废纸蕈传之,又求别本参校,校正之 艨才正式誉淤。甥来汲古阉主人毛嚣鄹书,好镊求寒 本。有入说,入不过是为了读书,儡必一定要薅之宋本。 他回答说:不读宋本,不知唐诗的‘种松皆老做抛鳞” 之误为“种松皆做老龙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