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黄颗粒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分析_沈玲

合集下载

苦黄注射液对黄疸型病毒性肝炎退黄降酶效果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苦黄注射液对黄疸型病毒性肝炎退黄降酶效果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ABSTRACT OBJECTIVE: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jaundice-abating and enzyme-lowering effect and safety of kuhuang injection for icteric viral hepatitis. METHODS: Retrieved from Cochrane library,PubMed,CBM,VIP,CNKI,CMCC and Wanfang database,includ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s (RCT) and qusi-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s (qRCT) were evaluated and analyzed using RevMan 5.0 software. RESULTS:7 studies were included,involving 726 patients. It showed that kuhuang injection provided similar efficacy to S-Adenosyl-L-Methionine (SAMe) in decreasing TBIL and AL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cteric viral hepatitis [WMD=16.69,95% CI (-4.11,37.48) ] and [WMD=14.87,95% CI (-90.49,120.22) ];but inferior to SAM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WMD=41.87,95% CI (31.12, 52.63) ] and [WMD=79.64, 95% CI (50.06, 109.22) ]. Subgroup analysis showed that Kuhuang injection over 30 mL was similar to SAMe for ALT reduction [WMD=58.49, 95% CI (-34.45, 151.43) ]. No seri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 was reported. CONCLUSIONS: Kuhuang injection may abate jaundice and lower enzyme in patients with icteric viral hepatitis. The increase of dose may be better for decreasing ALT level. While more high-qualified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validat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afety. KEY WORDS Kuhuang injection;Viral hepatitis;Icterus;Systematic review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为主 要 病 变 的 一 组 传 染 病 [1]。 当 肝 功 能 受 损 , 血清总胆红素 (TBIL) >17.1 μmol ㊃ L-1, 或尿胆红素阳性,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 的黄疸, 可诊断为黄疸型病毒性肝炎[2]。苦黄注射液是由我国 地道中药材苦参、 大黄等经提炼而制备的复方中药注射液, 其 药方源于 《伤寒论》 中治疗湿热黄疸的名方 “ 茵陈蒿汤 ” , 具有 清热利湿、 疏肝退黄的功效[3]。该药应用于临床近 20 年, 相关 研究报道不少, 较其他退黄降酶药物, 其疗效褒贬不一。本文 将选择阳性对照药 , 对苦黄注射液在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中的 退黄降酶效果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 , 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 更充分的依据 。 阳性对照选择腺苷蛋氨酸 , 因其临床疗效较

5.苦黄颗粒与苦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各46例的比较_李定坤

5.苦黄颗粒与苦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各46例的比较_李定坤
项目
直接胆红素/ Lmol#L- 1 间接胆红素/ Lmol#L- 1 清蛋白/ g#L- 1 丙氨酶转氨酶/ U#L- 1 天冬氨酶转氨酶/ U#L- 1 C 谷氨酰转移酶/ U#L- 1 碱性磷酸酶/ U#L- 1 尿素氮/ mmol#L- 1 肌酐/ Lmol#L- 1 血糖/ mmol#L- 1
表 2 2 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 比较
Tab 2 The com-
parison of liver and kidney f un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 ter treatment
项目
对照组( n = 46)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
直接胆红素/ Lmol#L- 1 间接胆红素/ Lmol#L- 1 清蛋白/ g#L- 1 丙氨酶转氨酶/ U#L- 1 天冬氨酶转氨酶/ U#L- 1 C 谷氨酰转移酶/ U#L- 1 碱性磷酸酶/ U#L- 1 尿素氮/ mmol#L- 1 肌酐/ Lmol#L- 1 血糖/ mmol#L- 1
[ 文章编号] 1007- 7669( 2004) 11- 0760- 03
苦黄颗粒与苦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各 46 例的比较
李定坤, 顾小军, 孙薇薇
( 南京市第二医院 肝内科, 江苏 南京 210003)
[ 关键词] 肝炎, 病毒性, 人; 黄疸; 植物制剂; 苦黄 颗粒
[ 摘要] 目的: 比较苦黄颗粒与注射液治疗急、慢性 肝炎的疗效。方法: 92 例病毒性肝炎病人, 分为 2 组, 每组 46 例。颗粒组男性 31 例, 女性 15 例, 年龄 ( 35 ? s 13) a, 予苦黄颗粒 6 g, 口服, 每日 3 次; 对照 组男性 37 例, 女性 9 例, 年龄( 34 ? 10) a, 予苦黄注 射液 30 mL 加入 5 % 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 静脉滴 注, 每日 1 次。疗程均为 4~ 6 w k。每隔 14 d 检查 肝、肾功能。结果: 退黄时间颗粒组为( 26 ? 9) d, 有 效率 89 % ( 41/ 46) ; 对照组退黄时间( 23 ? 11) d, 有效率 91 % ( 42/ 46) , 2 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 0. 05) 。肝、肾功能均有明显改善, 与治疗前差异有 显著意义( P < 0. 05) , 2 组间无差异( P > 0. 05) 。不 良反应轻微。结论: 苦黄颗粒有良好的退黄、降酶作 用, 不良反应少, 与苦黄注射液类似, 可作为治疗病 毒性肝炎的一线用药。

苦黄治疗急性肝炎临床效果观察

苦黄治疗急性肝炎临床效果观察

苦黄治疗急性肝炎临床效果观察丛长有【期刊名称】《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年(卷),期】2008(017)005【摘要】目的苦黄注射液治疗急性肝炎临床效果观察。

方法治疗组第一天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加苦黄注射液10毫升混合静点。

(苦黄注射液为常熟雷允上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第二天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加苦黄注射液20毫升混合静点。

第三天以后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加苦黄注射液30—40毫升混合目一次静点。

对照组用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加力甘清注射液40毫升混合日一次静点。

(力甘清注射液为河北天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

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加维生素C注射液2—3克及10%氯化钾注射液5—10毫升混合日一次静点。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苦黄注射液经过临床观察对比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利胆降酶祛黄快的特点,是治疗急性肝炎效果很好的药物。

【总页数】2页(P53-54)【作者】丛长有【作者单位】吉林省四平市传染病医院,13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3【相关文献】1.清肝利胆退黄方联合西医保肝治疗急性肝炎黄疸临床研究2.苦黄联合思美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高胆红素血症效果观察3.茵栀黄苦黄激素治疗重度黄疸型肝炎临床观察4.炉甘石洗剂联合苦黄散外洗治疗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研究5.苦黄颗粒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苦参素对病毒性肝炎退黄作用的临床观察

苦参素对病毒性肝炎退黄作用的临床观察
Gr u He a An an 5 4, i a o p, n n, y g 45 00 Ch n
【 bt c】 O j t e T ’ vsgt t ud eri i fc o O y ai nptn i i l eat. A s at r be i oi e i e h j ni — lv gee f xm t ei aes t v a hpt s cv n ta e a c ee n f t r n i w h r i i
i et n3 m V d p T i n BLw r dtc dbfr ada e ete tR sl T ee a s nf at ieec n ci 0 l r . BLadD i ee e t e e n f rra n. eut j o I i ee o t t m s h r w s i icn df rnei a g i f 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液 20 l静 脉滴 注 , 5m , 每天 1 , 次 不加 其他 退黄药物 , 治疗前 后 比较 总胆红 素( BL 和直接胆红 素 ( BL 值 。结果 T i) D i)
应 。结论
组治疗后 T i D i BL和 BL的变化有显著统计学 意义( 0 0 ) 且治疗组较对 照组 下降更 明显 , 1 重症化 和不 良反 P< .5 , 无 例
T ec ncl bev t no x mar eo u dc —rlvn f c ain t v a e a t W IZ a - n h l i srai fO y ti nj n ie e eige et np t swi r h p t s i ao o n a i i e hi l i i E h oy g. o
苦参素不但在治疗重度黄疸型肝炎 中退黄作用 疗效显著 , 还可 以作 为早 期预 防急性黄疸 型肝炎 向慢 性化 发展的抗病毒药物。

中药汤剂联合苦黄治疗黄疸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分析

中药汤剂联合苦黄治疗黄疸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分析

论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中药汤剂联合苦黄治疗黄疸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分析张岩,马红霞江苏省仪征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江苏仪征 211400[摘要] 目的 分析评价中药汤剂茵陈五苓散联合苦黄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肝功能影响。

方法 方便选择2019年1月—2022年7月来仪征市人民医院就诊的92例黄疸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

对照组予以苦黄注射液退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茵陈五苓散加减退黄治疗。

比较两组的肝功能水平、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严重程度。

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肝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BA 、PT 、TBIL 、DBIL 、AST 、ALT 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9,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针对黄疸型肝,采取中药汤剂与苦黄联合治疗后可显著降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改善肝功能指标,具有确切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 中药汤剂;茵陈五苓散;黄疸型肝炎;肝功能;苦黄;临床症状[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3)06(b)-0035-05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of Chinese Herbal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Kuhuang in the Treatment of Jaundice Type Hepatitis and Its Effect on Liver FunctionZHANG Yan, MA Hongxia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Yizheng People's Hospital, Yizheng, Jiangsu Province, 2114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Chinese herbal decoction Yinchen Wulingsan combined with Kuhuang in the treatment of jaundice type hepatitis and the effect on liver function.Methods 92 patients with jaundice type hepatitis who came to Yizheng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July 2022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nd the study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46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46)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Kuhuang injection to re⁃duce jaundic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herbal decoction Yinchen Wul⁃ingsan plus redu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o reduce jaundice. The liver function level, clinical efficacy, and severity of clinical symptom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iver function levels of the two groups (P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TBA, PT, TBIL, DBIL, AST, and ALT index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95.65%)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82.61%),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039, P <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linical symptom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DOI :10.16662/ki.1674-0742.2023.17.035[基金项目] 仪征市人民医院2022年院内课题(仪医202202)。

中医治疗黄疸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中医治疗黄疸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中医治疗黄疸型肝炎的疗效分析作者:漆兵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8年第05期【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中医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于我中心就诊的黄疸型肝炎患者40例,将其随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甘利欣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对于两组患者已发生的腹水等其它伴随症状西医进行对症治疗,中医则在基础方的基础上加减。

结果:对照组痊愈5人,显效6人,有效5他,无效4人,总有效率80.0%;实验组痊愈9人,显效5例,显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0%。

结论:中医治疗黄疸型肝炎疗效确切,明显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关键词】中医;黄疸型肝炎;疗效【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5-03--01黄疸型肝炎是由于肝炎引发黄疸的一种疾病,肝细胞因感染肝炎病毒而遭到破坏,使得胆小管阻塞,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增高进而引起皮肤、黏膜、巩膜等部位发黄[1]。

我国是肝炎大国,人群中肝炎患者及肝炎病毒携带者达我国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寻找治疗肝炎的方法至关重要[2]。

肝炎引发黄疸,胆红素积聚人体体表往往使人体剧烈发痒,另人难以忍受,严重影响生活,因此寻找治疗黄疸型肝炎的方法更为重要。

我中心通过学习与实践创造一方对于黄疸型肝炎的治疗颇有奇效,加以中医辨证,疗效更佳,现经临床研究向大家进行阐述。

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于我中心治疗的黄疸型肝炎患者40例,其中男性28人,女性12人,患者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52.69±3.47)岁。

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男性14人,女性6人,患者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53.45±3.76)岁,实验组男性14人,女性6人,患者年龄40-67岁,平均年龄(51.41±3.8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优思弗与苦黄颗粒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疗效比较_黄小华

优思弗与苦黄颗粒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疗效比较_黄小华

治疗后 4 周 治疗后 8 周
治疗后 4 周 治疗后 8 周
治疗组
30
31. 5 ± 16. 21) 10. 3 ± 6. 52)
46. 1 ± 14. 91) 21. 1 ± 8. 62) 43. 9 ± 12. 41) 25. 6 ± 12. 82)
对照组 30 46. 5 ± 17. 3 40. 6 ± 9. 9
力学发现,收缩末血流可持续到心室—肺动脉负压阶差时期,该期称作伸出间期,其形成可用流出道内的血液冲力来解释。
心脏动力学
①最大弹性反映右心室的收缩性 左心室收缩末的压力—容量关系大致呈线性,其斜率认为是心室的弹性,独立于负荷,因此
心室弹性是最可靠的收缩性指标。有趣的是,尽管右心室的几何学和血流动力学明显不同于左心室,但同样遵从时间—变化的弹
现代医院 2012 年 4 月第 12 卷增刊 专业技术篇 Modern Hospital APr 2012 Vol 12 Suppl
59
起肝损伤,而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或肝内胆汁淤积同时存
适,是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理想药物。
在。临床主要表现为类似急性黄疸型和胆汁淤积型肝病的 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异常。
相互依赖机制损伤整体心室功能。
充盈时间同样是心室前负荷和心室功能的重要决定因素。右心室遵循力—时间关系,在较长的充盈期后搏出量增加超过基线
值。根据肌节长度—压力曲线关系,右心室的顺应性比左心室大,同样,心包对壁较薄、更具顺应性、低压的右心室有更大的束缚。
■ MRI 用于右心评估
近年来由于各学科的共同努力已取得不少的进展,以磁共振检查为基础可验证一些简便易行的超声心动图指标。磁共振成像
55. 7 ± 12. 5 44. 2 ± 10. 9

苦黄注射液佐治急性黄疸型肝炎77例临床观察

苦黄注射液佐治急性黄疸型肝炎77例临床观察

化 更 明显 : 组治 疗 后 血清 中 h— R 两 sC P均 下 降 , 察 组 下 降 程 序 明显 优 于 对 照 组 。 结 论 苦 黄 注 射 液 佐 治 急 性 观
黄 疸 型 肝 炎 疗 效 明 显 , 能 有 效 下 调 血 清 中 h— R 且 sC P的 表 达 。
【 关键词 】 急性黄疸型肝炎
【 摘要 】目的 观察苦黄注射液佐 治急性 黄疸型肝炎 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 患者 分为两组 , 观察组在西 医常规
治 疗 基 础 上 加 用 苦 黄 注 射 液 进 行 治疗 ,对 照 组 应 用 西 医 常 规 治 疗 。 比较 两 组肝 功 能 及 血 清 中 h— R s C P的变 化 。 果 治 疗 4周 后 观 察 组 总 有 效 率 明 显 高 于 对 照 组 ; 组 治 疗 后 T I 、 I 和 A T均 明显 变 化 , 察 组 变 结 两 BL A S 观
症 ,0 8 1 ( ) 36 3 7 2 0 ,7 3 :0 — 0 .
( 稿 日期 2 1 一 6 1 ) 收 0 l 0 — 5
苦黄注射液佐治急性黄疸型肝炎 7 7例临床观察
颜 胜

( 江省 建德 市 中 医院 , 江 建德 3 10 ) 浙 浙 160
中 图分 类 号 : 5 26 文 献 标 志 码 : 文 章 编 号 :0 4 7 5 2 1 ) 10 3 — 2 R 1. B 10 — 4 X(0 2 0 — 13 0
甘肽等 进行治疗 , 观察组在 对照组 治疗基 础上加用 苦黄 注射液3 mL 0 兑人 5 %葡 萄 糖 注 射 液 50 L静滴 , 日 1次 。共 治 疗 4周 。 0m 每 1 h— R . 3 sC P检 测 患 者 均 于 确诊 后 ( 疗 前 ) 治疗 4周 后 的 治 及 次 日清 晨 抽 取 空 腹 静 脉 血 5 L.应 用 免 疫 比 浊 法 测 定 血 清 中 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5 统计学处理
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5) , 提示苦黄颗粒与苦黄注
应用统计软 件 SAS 8. 0, 对两组计 量资料行 t 检 射液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而两组间在治疗前后的比
验, 等级资料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
较, 均无显著性差异( P > 0. 05) , 说明两者改善肝功能
炎 80 例, 戊型肝炎 3 例, 合并感染 5 例。两组病例中 乙型肝炎均占绝大多数。两组治疗前肝功能生化指标
文献[ 1] ) 。( 2) 年龄 18~ 65 岁。( 3) 排除妊娠或哺乳 比较见表 1( TBIL: 总胆红素; DBIL: 直接胆 红素; ALT:
期妇女。( 4) 排除合并有心、脑、血管、肺、肾、内分泌和 丙氨酸转氨酶; AST : 天冬氨酸转氨酶; GLB: 血清球蛋
745. 44 ? 714. 71
492. 34? 714. 71
38. 75 ? 5. 34
t
1. 15
1. 98
0. 874
0. 188
1. 42
P
> 0. 05
> 0. 05
> 0. 05
> 0. 05
> 0. 05
[ 作者简介] 沈玲( 1958- ) , 女, 江苏靖江人, 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癌的临床研究。E-mail: Dr. shenling@ tom. com
6. 5? 7. 5 4. 7? 1. 81
21. 23 < 0. 001 24. 68 < 0. 001
t
1. 87
1. 81
p
> 0. 05
> 0. 05
沈玲, 等. 苦黄颗粒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 239 #
2. 4 不良反应 试验组 1 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上腹不适, 但随后
症状消失, 不良反应率为 2. 6% 。对照组未见明显的 药物不良反应。
45. 82 ? 5. 29 38. 75 ? 5. 34
39. 92? 4. 49 40. 82? 5. 29
0. 144 2. 75
> 0. 05 < 0. 01
Q( GLB)Pg#L- 1
试验组 91 对照组 94
32. 39 ? 5. 66 32. 09 ? 7. 55
30. 85? 4. 49 30. 47? 8. 17
功能正常, 血清 TBIL 降至 17. 1 Lmol#L 以下。显效: 目 79. 79% , 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见表 2。
黄、身黄、尿黄等主要症状消失, 证候计分减少 70% ~ 94% 。血清 TBIL 降至 17. 1~ 25. 5 Lmol#L- 1。有效: 临 床症状、体征减轻, 血清 TBIL 降至 25. 6~ 34. 0 Lmol# L- 1, 证候计分减少 30% ~ 69% 。无效: 临床症 状、体
[ 摘要] 目的: 观察苦 黄颗粒剂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及 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 机对照方法, 试验 组用苦黄 颗粒 6 g, 每 天 3 次; 对照组用苦黄注射液 30 ml, 加入 5% 葡萄糖 500 ml, 静滴, 每天 1 次。疗程 3 周。结果: 两组血清总胆红 素治疗前后均 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5) , 而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5) 。两组总胆红素复常率分别为 74. 72% 和 79. 79% ( P > 0. 05) 。试 验组临床痊愈率 32. 97% , 显效率 41. 75% , 有效率 19. 78% 。对照组临床痊愈率 40. 43% , 显效率 39. 36% , 有效率 10. 64% 。两 组间痊愈和显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苦黄颗粒 和苦黄注射液在黄疸型病毒 性肝炎的退 黄降酶方 面疗效相似, 无显 著 性差异。 [ 关键词] 肝炎, 病毒性, 人P中药疗法; 黄疸P并发症; 大黄P治疗应用; 苦参P治疗应用; 投药, 口服 [ 中图分类号] R282. 71; R512. 605; R944. 2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1O6264( 2005) 04O0237O03
征、血清 TBIL 无改善, 证候计分减少不足 30% 。
表 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n
痊愈
显效
有效
试验组 91 30( 32. 97) 38( 41. 75) 18( 19. 78)
对照组 94 38( 40. 43) 37( 39. 36) 10( 10. 64)

无效 5( 5. 49) 9( 9. 57)
# 238 #
东南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05 年 7 月, 24( 4)
黄与降酶作用的药物。 1. 4 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标准
2结 果
1. 4. 1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痊愈: 目黄、身黄、尿黄、 2. 1 两组疗效比较
纳差、腹胀等症状消失, 证候计分减少 94% 以上。肝
试验 组总 痊 愈 和 显 效率 为 74. 72% , 对照 组 为
东南大学学报( 医 学版)
J Southeast Univ ( Med Sci Edi)
2005, Jul; 24( 4) : 237O239
# 237 #
苦黄颗粒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沈玲, 赵伟, 舒伟平, 杨毅军, 李定坤, 杜建霞, 文睿, 钟备, 白浩, 田玉岭
( 东南大学医学院 附属南京第二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03)
< 0. 01 < 0. 01
COGT 水平PU#L- 1
试验组 91 对照组 94
179. 62 ? 190. 27 184. 45 ? 223. 49
159. 36? 91. 43 119. 17? 100. 70
0. 96 2. 76
> 0. 05 < 0. 01
ALBP%
试验组 91 对照组 94
试验组给予 苦黄颗粒 口服, 每次 6 g, 每天 3 次。 对照组给予苦黄注射液 30 ml 加入 5% 葡萄糖水静脉 滴注, 每 日1次 。疗程 均 为3 周。治 疗中 不 用 其它 退
表 1 两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 x? s )
组别 n
c(T BIL)PLmol#L- 1
c( DBIL) Lmol#L- 1
3讨 论
病毒性肝炎产生黄疸的原因较复杂, 病毒直接损 伤因素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是病毒诱导的免疫反应间 接损害肝脏。由于病毒入侵, 体内的细胞免疫、细胞因 子、内毒素、氧自由基之间产生互为因果的病理反应, 当肝细胞广泛损害引起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泌等功 能发生障碍, 就会出现黄疸。
苦黄注射液是由苦参、大黄、茵陈、柴胡、大青叶五 味中药提取成的复方制剂, 源于张仲景5伤寒论6中治 疗湿热黄疸的药方茵陈篙汤, 以原方去栀子, 加苦参、 大青叶、柴胡化裁而得[ 2] 。苦黄注射液自 1996 年由卫 生部批准正式生产, 已应用于 临床多年, 其退黄疸迅 速, 降酶效果好, 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显著[3] 。但 其为静脉制剂, 门诊应用受限。为了更方便患者服用, 常熟雷允上制药有限公司将原注射剂 改为口服颗粒 剂, 属中药四类新药。临床前药理研究表明, 苦黄颗粒 5、10 和 20 g#kg- 1( 相当于生药量) 可显著降低四氯化 碳毒化小鼠血清 ALT 和 AST 值, 并显著降低 D- 半乳糖 胺盐酸盐毒化小鼠血清 ALT 值, 也可明显改善四氯化
1. 4. 2 安全性评价标 准 1 级: 安全, 无任何毒副作
注: 括号内为所占百分数
用。2 级: 比较安全, 如有不良反应, 不需作任何处理,
可继续给药。3 级: 有安全性问题, 有中等程度的不良 2. 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生化比较
反应, 作处理后可继续给药。4 级: 不具有安全性。
结果见表 3。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肝功能指标比
ALT 水 平PU#L- 1
AST 水平PU#L- 1
Q( GLB)Pg#L- 1
试验组 91
94. 86? 65. 56
48. 33 ? 33. 27
660. 36 ? 660. 85
475. 51? 540. 24
45. 82 ? 5. 29
对照组 94
106. 07? 72. 51
61. 26 ? 56. 29
表 3 两组治疗前后血肝功能及生化指标比较( x? s )
指标 c( TBIL)PLmol#L- 1
组别
n
试验组 91
对照组 94
治疗前 94. 86 ? 65. 56 106. 10 ? 72. 51
治疗后 21. 81? 33. 30 21. 85? 27. 49
t 9. 03 10. 86
P < 0. 01 < 0. 01
作者自 1999 年 3 月~ 2000 年 3 月以及 2002 年 9 月~ 0. 054, P> 0. 05, 无显 著性差异。18~ 34 岁者试验组
2002 年 12 月先后两次进行了苦黄颗粒治疗急性黄疸 45 例, 对照组 42 例; 35~ 44 岁者试验组 17 例, 对照组
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试验, 现总结如下。
3. 52 1. 46
< 0. 01 > 0. 05
疗效相似。两 组 CO谷 氨 酰转 肽 酶 ( COGT ) 、白 蛋白 ( ALB) 、GLB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明显( P < 0. 05) , 而两 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 > 0. 05) 。两组治疗结束后 黄疸指标的复常率亦无显著性差异。 2. 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计分及症状比较
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 肝性脑病, 精神病患者。 ( 5) 排除过敏体质, 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6) 血清胆 血素> 35 Lmol#L- 1。( 7) 中医症状计分> 18 分( 参照 5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1] ) 。( 8) 签署知情同意 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