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贸易之星巴克的发展
星巴克品牌发展史

星巴克品牌发展史星巴克是一家来自美国的连锁咖啡公司,成立于1971年。
以下是星巴克品牌发展史的主要里程碑:1. 1971年:星巴克成立于美国西雅图的皮克街市场。
最初,星巴克以售卖新鲜炒制的咖啡豆和咖啡用品为主。
2. 1982年:星巴克的第一家咖啡店开业,成为一个咖啡豆批发和零售业务的咖啡店。
3. 1987年: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收购了星巴克,并开始将其转变为一个面向大众消费者的咖啡连锁店。
4. 1991年:星巴克在美国国内开设了100家门店。
5. 1992年:星巴克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一家公开上市公司。
6. 1993年:星巴克开始在美国以外的地区开设门店,首个国际市场是日本。
7. 1995年:星巴克开始开设位于加州的第一个咖啡餐厅,提供更多种类的食品和饮料。
8. 1996年:星巴克在新加坡开设了第一个亚洲门店。
9. 1997年:星巴克进军欧洲市场,首个欧洲门店开设在英国。
10. 2000年:星巴克进军拉丁美洲市场,在墨西哥开设首个拉美门店。
11. 2003年:星巴克进军中东市场,在科威特开设首家中东门店。
12. 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星巴克开始关闭一些不盈利的门店,并削减企业规模。
13. 2011年:星巴克进军印度市场,与塔塔集团合作,在孟买开设首家印度门店。
14. 2014年:星巴克在中国大陆市场开设了1000家门店。
15. 2018年:星巴克宣布与华为合作,在中国大陆的门店提供华为支付服务。
星巴克的品牌发展历程是一个从传统咖啡豆批发商到全球领先咖啡连锁店的转变过程。
它秉承高品质咖啡和社区文化的理念,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舒适的咖啡体验。
星巴克国际化成功之处

星巴克国际化成功之处星巴克国际化成功之处原作:龚蕾三十多年前,舒尔茨第一次到意大利出差,在意大利街头散步,满大街意式咖啡馆,米兰咖啡师娴熟的技术、热情好客、对咖啡品质的追求,给舒尔茨留下深刻印象,这趟旅行也让舒尔兹萌生想要把意大利咖啡馆带到美国的想法。
而如今,星巴克再次进入意大利市场,这一次,星巴克决定在意大利米兰开分店,舒尔茨宣布,计划于2017年初在意大利开设第一家门店,意大利佩尔卡西为合作伙伴,授权星巴克拥有并经营星巴克店。
任何一家公司的成功皆不是偶然,星巴克也是一样,巴克从西雅图一家小公司发展成为全球连锁,这个过程绝对不简单。
如今,星巴克要在意大利开分店,星巴克财报显示,截至去年,星巴克在全球68个国家有2.3万多家门店,欧洲有2千多家,此前在意大利却没有一家咖啡店。
意大利是咖啡的故乡,盛产优质咖啡豆,意大利的咖啡很便宜,一杯咖啡大约1欧元,一杯浓缩咖啡大约3欧元左右,大街小巷有许多小咖啡店,喝意大利咖啡,只需尝一口就会很快被浓郁香气折服,意大利咖啡店也是市井生活方式之一,聊天或问路,意大利咖啡店里都是住在周围的居民。
意大利人很有耐心用意大利语或英语来向你解释他们所认为的一切。
餐饮企业走向国际化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迎合消费者口味的本土化,还需要文化融合,企业国际化包涵生产国际化、融资国际化、服务国际化、人才国际化、管理国际化。
1971年星巴克只是一家在美国西雅图的小咖啡店,经营模式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舒尔茨在去过意大利后,产生了一些想法。
1992年星巴克在美国纽约纳斯达克股市上市,1995年开始寻找海外机会,首次进入日本市场,到2005年时已经在日本约550家店面。
20世纪90年代星巴克进入台湾地区、中国大陆市场、新加坡、泰国、新西兰、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
2001年进入欧洲市场,选择瑞士作为第一个登陆市场,然后是西班牙、德国、奥地利。
星巴克从一家小型企业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化大公司,并且被不同文化国家所接受,星巴克成功的竞争战略之一就是在咖啡店中通过客户进行交流,特别是咖啡生产同客户之间的沟通。
星巴克发展史、市场扩张及门店数量增长趋势分析(2021年)

内容目录星巴克发展史:咖啡饮品帝国的崛起历程1971-1992:从诞生到转型,灵魂人物舒尔茨开启现磨咖啡市场1992-2000:融资上市、树立品牌,高速扩张深耕区域市场2000-2008:灵魂人物卸任,全球性过度扩张适得其反2008-2021:金融危机后,舒尔茨回归调整战略并重塑企业文化星巴克发展史:咖啡饮品帝国的崛起历程⏹星巴克成立于1971年,发源地与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是全球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在此期间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挑战和困难,星巴克凭借其深谋远虑的策略和及时有效的调整多次化挑战为机遇,一步步坐稳了世界咖啡市场龙头的交椅。
咖啡类饮品是星巴克主要产品,其还不断创新并推出茶类饮料和三明治、糕点等点心类食品,以及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周边产品。
1971-1992:从诞生到转型,灵魂人物舒尔茨开启现磨咖啡市场⏹美国市场早期咖啡消费仅局限于速溶咖啡,星巴克的诞生推动西雅图地区的人们对优质咖啡的需求。
因为当时的制作工艺差、竞争激烈,市场内的速溶咖啡产品的品质不尽人意,荷兰咖啡商毕特在移居美国后不满当地的咖啡,于1966年在加州伯克利开店引进优质的阿拉比卡咖啡和重烘培咖啡技术。
优质咖啡培养了一批忠实的咖啡爱好者,星巴克的三位创始人也由此向毕特拜师学艺,于1971年在西雅图派克市场开设了第一家区域性的咖啡豆门店。
图表1:成立初期的星巴克咖啡豆门店图表2:星巴克的三位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主导了星巴克从咖啡豆到现磨咖啡饮品零售的业务转型。
舒尔茨本是早期星巴克咖啡研磨机供货商的副总裁,在考察了发起大笔订单的星巴克后,在1982年他决定加入星巴克的优质咖啡事业。
在一次意大利出差的过程中,当地意式咖啡馆启发他产生了在美国本土转型推广精辟咖啡馆的想法。
由于此想法不受创始人重视,于是他又辞职创立了“天天咖啡馆”,并在1987年筹资收购星巴克且将天天咖啡馆与星巴克合并,造就了如今星巴克品牌的雏型。
星巴克的经营发展分析 ppt课件

2020/12/17
摘要
星巴克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 中创造了世界上最具价值的品牌之 一,是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 商和品牌拥有者。长期以来,星巴 克一直致力于向顾客提供最优质的 咖啡和服务。与此同时,公司不断 地通过各种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活 动回馈社会,改善环境,回报合作 伙伴和咖啡区农民。星巴克独特的 企业品牌文化和理念,公司连续多 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尊敬 的企业”。
20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年星巴克全球分店已达近12000多家。
2020/12/17
品牌分析
“星巴克”这个名字来自美国作家麦 尔维尔的小说《白鲸》中的一位处事极 其冷静,极具性格魅力的大副。 Starbucks这个名字让他们想起了海上的 冒险故事,也让他们回忆起早年咖啡商 人遨游四海寻找好咖啡豆的传统,多少 有些饮水思源的寓意。
2020/12/17
星巴克服务营销战略
1.产品 星巴克店内主要销售咖啡饮料,也提供面包,蛋糕,三明治等糕点,此外,店内还有咖啡 豆和一般商品。全世界各地的星巴克饮料和咖啡豆,部分一般商品是一致的。由于糕点是 鲜食,开发供应均在当地,所以各市场存在差异。
2价格 星巴克卖的不只是一杯高品质的咖啡,更体现的是“第三生活空间”和“星巴克体验”休 闲概念的消费价值,让忙碌的人们有个放松的场所。所以星巴克每杯咖啡价格贵过其他咖 啡店。由于价格也决定了消费人群,因而较贵的价格隔绝了一部分闲杂人,提高了店内的 环境层次。
星巴克的市场竞争战略
1. 差异化策略
星巴克的目标市场策略为差异化策略,这也是星巴克致胜的一大法宝。 1.客户基础上的差别性市场策略 (1)地区的差异化 每个星巴克门店的设计都经过了详细考察,将周边的元素和 文化考虑进它的设计中。星巴克西安的门店壁画上兵马俑和星巴克绚烂色彩奇妙结合 。 (2)顾客偏好及顾客维系的差异化 顾客可以自由调配自己钟爱的个性化咖啡和 饮料。星巴克门店还为中国客户提供豆奶。星巴克让每个顾客感到自己是特别的,唯 一的。
星巴克的跨国化发展

• 4、星巴克公司产品
• 经典咖啡/热饮系列 卡布奇诺 焦糖玛奇朵 • 冷饮系列 冰焦糖玛奇朵 冰美式咖啡 • 咖啡和茶 星巴克伯爵红茶 星巴克印度红茶 • 星冰乐 咖啡星冰乐 可可碎片星冰乐 • 星巴克美食 马苏里拉风味烤番茄帕尼尼 抹茶提拉米苏 • 星巴克中式茶 • 星巴克异国风情茶
• 5、企业使命和核心价值观 • 提供世界最高品质的咖啡,并在事业成长的过程 中永远秉持对品质的坚持 • 热情、诚实的做每一件事 • 要有创业家的精神和动力 • 争取胜利、成功的荣耀 • 尊重伙伴 • 提供一种精神昂扬、道德向上的精神
4、星巴克的服务策略
“以顾客为本”“认真对待每一位顾客,一次只烹调顾客那一杯咖啡” 这句话贯穿了星巴克快速崛起的秘诀。正是这种新型的一对一的服务, 给中国消费者带来了在其他咖啡店里没有经历过的体验,才使得中国的 消费者慢慢适应和依赖这种服务方式。
5、星巴克的推广策略
无论是国际知名品牌还是中国知名品牌,消费品的品牌创建往往通 过大规模的市场投放和传统广告来实现,宝洁就是靠这种方式做大做 强的。而与其他消费品不同,星巴克在中国推广的模式没有采取广告 宣传的方法,采取的是口碑相传的促销推广策略,尽管看起来是种很 狭窄的途径,但这种一对一的宣传模式,一旦消费者接受了就是很深 刻的接受,易形成消费忠诚。
3、 回收股权向直营店转换
随着市场格局的转变,出了进攻二级市场,回收股权将 授权制全部转变为直营,这是星巴克实施其雄霸中国市场 的重点策略。
三、星巴克跨国营销策略
1、 星巴克的渠道策略——按照世界各地分歧的市 场环境采纳灵活的投资与合作模式。
星巴克的渠道策略是灵活多样的,根据世界各地不同的市场情况 采取灵活的投资合作模式,这种方式可以使其在全球扩张。 星巴克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跨国公司经营探索,确立了三种商业组织结 构:合资公司、许可协议、独资经营。并根据各国各地的实际情况选 择相应的合作模式,星巴克与世界各地的合作模式主要有四种: (1)星巴克占100%的股权,如在英国、泰国等。 (2)星巴克占50%的股权,如在日本、韩国等。 (3)星巴克占5%左右的股权,如在台湾、香港、夏威夷等。 (4)星巴克不占股权,纯粹授权经营,如在菲律宾、北京等地。
星巴克公司的发展历程

星巴克公司的发展历程
星巴克公司的发展历程星巴克是全球著名的咖啡连锁店,1971 年成立,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
星巴克旗
下零售产品包括30 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
此外,公司通过与
合资伙伴生产和销售瓶装星冰乐咖啡饮料、冰摇双份浓缩
咖啡和冰淇淋,通过营销和分销协议在零售店以外的便利
场所生产和销售星巴克咖啡和奶油利口酒,并不断拓展泰
舒茶、星巴克音乐光盘等新的产品和品牌。
1987 年,现任董事长霍华德?舒尔茨先生收购星巴克,从此带领公司跨越了数座业务发展的里程碑。
1992 年 6 月,星巴克作为第一家专业咖啡公司成功上市,迅速推动了公司业务增长和
品牌发展。
目前公司已在北美,拉丁美洲,欧洲,中东和
太平洋沿岸39 个国家拥有超过13,000 多家咖啡店,拥有员工超过145,000 人。
长期以来,公司一直致力于向顾客提供最优质的咖啡和服务,营造独特的“星巴克体验”,让全球各地的星巴克店成为人们除了工作场所和生活居所之外温馨舒适的“第三生活空间”。
与此同时,公司不断地通过各
种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活动回馈社会,改善环境,回报合
作伙伴和咖啡产区农民。
鉴于星巴克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理念,公司连续多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尊敬的企业”。
星巴克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致力于在不久的将。
星巴克中国历程

星巴克中国历程1998.3进入中国台湾,开出第一家店1999.1进入中国大陆,在北京国贸开出中国大陆和华北地区第一家门店2000.5进入华东,在上海淮海路力保大楼开出第一家店2000.5进入中国香港,开出第一家店2001.8进入中国杭州,开出大陆第三家店,位于武林广场国大星巴克店2002.8进入中国澳门,开出第一家店2002.10进入华南,在深圳中信银行开出华南第一家店2003年9月26日,星巴克正式进驻宁波天一广场VB区,号称亚洲最大的星巴克旗舰店,也有个说法是全亚洲最大的水上星巴克。
2003年9月26日,星巴克进驻南京,第一家店位于南京东方商城。
2004年8月23日,星巴克在广州好世界广场开出第一家店。
2004年11月28日,星巴克在常州开设了第一家门店“泰富百货店”2005.4进入青岛,开设中国第一家独资店2005.9进入东北,在大连开设东北第一家店2005.9进入西南,在成都开设西南第一家店,并设立星巴克西区总部2005.9设立星巴克中国教育项目,帮助改善中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的教育状况2005年底,在上海成立大中华区支持中心,负责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的经营管理2006年1月12日,开设重庆第一家店,坐落于沙坪坝王府井百货。
2006.10收购北京美大有限公司多数股权,获得北京和天津地区营运权2006.11进入西北,在西安开设西北第一家店2008年2月5日进入华中,在武汉开设华中地区第一家门店——群光广场店2010年9月16日,星巴克正式登陆湖南长沙,位于五一广场王府井和东塘平和堂的第一和第二家店同时开业。
2010年9月28日,星巴克落户美丽的榕城福州,选址在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的三坊七巷。
随后陆续开设了金融街万达店和仓山万达店。
2010年11月17日,星巴克落户济南,在贵和商厦开设济南首家分店,并在随后陆续开设了万达店,恒隆店,和谐广场店。
2010年12月31日,星巴克在厦门的首家店开始试营业。
星巴克发展历程

星巴克创业简史走进星巴克,你总能买到世界上最出色的咖啡。
而1971年时,要想喝到星巴克咖啡,你只有去西雅图才行,因为我们当时只在位于西雅图的派克市场建有一家店铺。
20世纪70年代首家星巴克咖啡店开张。
店名来源于赫尔曼.麦尔维尔所创作的小说《大白鲸》,该部作品描述19世纪的捕鲸故事。
对于一家引进世界上最优质咖啡,供给那些饱受寒冷海风侵袭、渴不可耐的西雅图人的店铺来说,“星巴克”这一带有海洋渔业特征的名称真是非常的贴切。
20世纪80年代霍华德.舒尔茨于1982年加入星巴克。
有一次,他去意大利出差,期间,他参观了米兰一些著名的意式咖啡馆,这些咖啡馆的生意之兴隆、文化意蕴之丰富给舒尔茨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也从中看出了在西雅图开办这种形式咖啡馆的潜在商机。
事实证明他对了——当品尝了拿铁和摩卡之后,西雅图人很快就迷恋上了咖啡。
20世纪90年年代星巴克没有将自己的领地范围局限在西雅图一市。
它先是在美国的其它地区开花,接着又走向了整个世界。
其后,星巴克又率先向自己的兼职员工提供本公司股票的买卖权,成为公开上市交易的企业。
21世纪星巴克的奇迹还在继续,到书写这则信息的时候,星巴克公司已经在30多个国家开设了9000多家连锁店。
除了出色的咖啡以及浓缩咖啡饮料之外,人们还可以在星巴克享受到泰舒茶和星冰乐饮料。
星巴克成长的历程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会议,这是我第六次访问中国,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是81年,第二次是83年,当时中国就已经具备了成为全世界最大经济体的潜力。
我在1994年的时候开始研究星巴克,星巴克在当时也有潜力崛起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它也是众多创业型公司走向成熟的案例。
我今天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下,星巴克成功的主要原因。
我从1994年开始,到1997年一直在研究星巴克这个案例,给他们提供咨询研究。
怎么样将星巴克打造成为一个成功的公司,成为一个几十亿美金的大公司,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个过程。
首先我们看一下星巴克成长的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服务贸易xxxx级国际经济与贸易(x)班xxxxxxx星巴克的发展一,星巴克发展及现状1971年吉罗宝威,戈登鲍克,和杰夫西格三人在西雅图的Pike Place市场开办了一家精品咖啡店。
为了开办这家店,他们三人筹集了1万美元,在那里开办了第一家咖啡豆和香料的专卖店,星巴克公司。
1982年,霍华德·舒尔茨加入星巴克。
有一次,他去意大利出差期间,参观了米兰一些著名的意式咖啡馆,这些咖啡馆不仅买卖兴隆,而且还带给消费者以深厚的文化底蕴,由此他也意识到在西雅图开办这种形式的咖啡馆具有潜在商机。
1986年霍华德·舒尔茨斥资400万美元重组星巴克,推动了星巴克向意式咖啡馆的转型,并完全以自己的理念来经营星巴克。
1987年,霍华德∙舒尔茨先生收购星巴克,从此带领公司跨越了数座业务发展的里程碑。
1992年6月,星巴克作为第一家专业咖啡公司成功上市,迅速推动了公司业务增长和品牌发展。
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星巴克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1.6万家分店,遍布北美、南美洲、欧洲、中东及太平洋地区。
自实施销售酒类饮品计划以来,星巴克销售额大幅度提升,2011年总收入达117亿美元。
众所周知,星巴克是咖啡行业中的佼佼者,就以中国市场为例,在我国咖啡行业中比较知名的咖啡连锁系统有星巴克、上岛、米萝、迪欧、两岸、名典、老树、新岛,真锅等,其中以意式咖啡美式风格为经营模式的星巴克规模最大。
但是,近几年随着规模的急剧扩张,星巴克接连采取降低成本等措施,点面选址设计,员工培训等方面也大不如前,越来越多的客户发现星巴克的服务质量在下降,原先的体验文化逐渐淡化,规模快速扩张并没有给星巴克带来业绩和品牌的同步提升,反而危机其健康发展。
迫于生存压力,星巴克在2008年不得不关闭全球600家门店,裁员12000人;2009年关闭300家门店,裁员近7000人,并将精力投入到旨在重新提高客户体验风气的“复兴星巴克”计划中去。
二,星巴克跨国经营模式同麦当劳的全球扩张一样,星巴克很早就开始了跨国经营,在全球普遍推行三种商业组织结构:合资公司、许可协议、独资自营。
星巴克的策略比较灵活,它会根据各国各地的市场情况而采取相应的合作模式。
以美国星巴克总部在世界各地星巴克公司中所持股份的比例为依据,星巴克与世界各地的合作模式主要有四种情况:1.星巴克占100%股权,比如在英国、泰国和澳大利亚等地;2.星巴克占50%股权,比如在日本、韩国等地;3.星巴克占股权较少,一般在5%左右,比如在中国的台湾、香港,夏威夷和增资之前的上海等地;4.星巴克不占股份、只是纯粹授权经营,比如在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北京等地。
星巴克向各地拓展的做法是先攻下该地区的大城市,塑造良好的口碑后,再以此为中心,向周围较小的市镇进军。
在拓展过程中,星巴克会先参考各地的人口结构资料,仔细进行分析,确定有合适的客户群之后,才会进入该地区。
星巴克在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不同,但是经营的品牌都是一样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它可以借别人的力量来帮它做很多事情,而且是同一个时间一起做。
”星巴克制定了严格的选择合作者的标准:如合作者的声誉、质量控制能力和是否以星巴克的标准来培训员工。
以下将从各方面介绍星巴克的跨国经营模式1,直营。
30多年来,星巴克对外宣称其整个政策都是:坚持走公司直营店,在全世界都不要加盟店。
星巴克合资或授权的公司在当地发展星巴克咖啡店的时候,“顽固”地拒绝个人加盟,当地的所有星巴克咖啡店一定是星巴克合资或授权的当地公司的直营店。
星巴克为自己的直营路子给出的理由是:品牌背后是人在经营,星巴克严格要求自己的经营者认同公司的理念,认同品牌,强调动作、纪律、品质的一致性;而加盟者都是投资客,他们只把加盟品牌看作赚钱的途径,可以说,他们惟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而非经营品牌。
直营与加盟店的不同之处还在于:直营店的所有权力均由母公司所掌握;而加盟店的老板有部分的权利,母公司只是提供技术或相关资源。
星巴克之所以不开放加盟,是因为星巴克要在品质上做最好的控制。
比如,星巴克决不会吝啬报废物料,而只为了提供顾客最好的咖啡。
但是如果开放加盟权,很难说每个加盟店的老板都会舍得一直增加成本报废,只为了提供客人一杯好咖啡。
同时,推行加盟连锁的企业必须具备很强的法律事务处理能力,以应对与加盟商产生的各种法律问题。
因此,为了让品牌不受到不必要的干扰,星巴克决定不开放加盟权。
星巴克连锁式的扩张,得益于星巴克给自己的品牌注入了价值观,并把企业文化变成消费者能够感受到的内容和形式。
星巴克品牌扩张,一直坚持直营路线,由星巴克总部进行直接管理,统一领导,目的是控制品质标准。
这样每家店都由总部统筹管理和训练员工,保证每家海外商店都是百分之百的美国星巴克血统。
虽然初期投入的资本较大,但是职员的专业素质高,便于咖啡教育的推广,并建立了同业中的最专业的形象,星巴克品牌的扩张也更加坚定有力。
但不同的是,星巴克在华的经营模式最初是以许可授权区域合作伙伴的方式进行的。
星巴克总部收取特许经营商的专利金后,将星巴克的商标使用权授予特许经营商使用,总部只能在特许经营商的营业收入中提取少量固定比例的提成。
之前,星巴克全球董事长霍华德·舒尔茨访华时,像媒体披露:星巴克将改变过去在中国的经营模式,叫停特许经营,回收股权,星巴克将在华变身为独资直营。
终于在历时3年后,星巴克咖啡公司终于于近日完成了对上海统一星巴克、广东美心星巴克和北京美大星巴克的股权回收,增持的股权分别达到了50%、51%和90% 。
这意味着星巴克已经完全夺回了其在中国地区的市场控制权和话语权。
2,广告星巴克给品牌市场营销的传统理念带来的冲击同星巴克的高速扩张一样引人注目。
在各种产品与服务风起云涌的时代,星巴克公司却把一种世界上最古老的商品发展成为与众不同、持久的、高附加值的品牌。
然而,星巴克并没有使用其他品牌市场战略中的传统手段,如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和巨额的促销预算。
“我们的店就是最好的广告”,星巴克的经营者们这样对记者说。
据了解,星巴克从未在大众媒体上花过一分钱的广告费。
但是,他们仍然非常善于营销。
星巴克认为,在服务业,最重要的行销渠道是分店本身,而不是广告。
如果店里的产品与服务不够好,做再多的广告吸引客人来,也只是让他们看到负面的形象。
徐光宇表示,星巴克不愿花费庞大的资金做广告与促销,但坚持每一位员工都拥有最专业的知识与服务热忱。
“我们的员工犹如咖啡迷一般,可以对顾客详细解说每一种咖啡产品的特性。
透过一对一的方式,赢得信任与口碑。
这是既经济又实惠的做法,也是星巴克的独到之处!”另外,星巴克的创始人霍华·舒尔茨意识到员工在品牌传播中的重要性,他另辟蹊径开创了自己的品牌管理方法,将本来用于广告的支出用于员工的福利和培训,使员工的流动性很小。
这对星巴克“口口相传”的品牌经营起到了重要作用。
3,风格以顾客为本:认真对待每一位顾客,一次只烹调顾客那一杯咖啡。
星巴克认为他们的产品不单是咖啡,而且是咖啡店的体验。
研究表明:三分之二成功企业的首要目标就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和保持长久的客户关系。
相比之下,那些业绩较差的公司,这方面做得就很不够,他们更多的精力是放在降低成本和剥离不良资产上。
星巴克一个主要的竞争战略就是在咖啡店中同客户进行交流,特别重视同客户之间的沟通。
每一个服务员都要接受一系列培训,如基本销售技巧、咖啡基本知识、咖啡的制作技巧等。
要求每一位服务员都能够预感客户的需求。
另外,星巴克更擅长咖啡之外的“体验”:如气氛管理、个性化的店内设计、暖色灯光、柔和音乐等。
就像麦当劳一直倡导售卖欢乐一样,星巴克把美式文化逐步分解成可以体验的东西。
“以顾客为本:认真对待每一位顾客,一次只烹调顾客那一杯咖啡。
”这句取材自意大利老咖啡馆工艺精神的企业理念,贯穿了星巴克快速崛起的秘诀。
注重当下体验的观念,强调在每天工作、生活及休闲娱乐中,用心经营“当下”这一次的生活体验。
星巴克还极力强调美国式的消费文化,顾客可以随意谈笑,甚至挪动桌椅,随意组合。
这样的体验也是星巴克营销风格的一部分。
跨国企业在海外立足的根本是入乡随俗,实行本土化经营。
咖啡是西方的,星巴克是美国的,而星巴克的咖啡文化却是全世界的——这正是星巴克在全球化过程中巧妙运用本土化策略的结果。
在中国和日本,星巴克让本来对咖啡并不熟悉的东方人品味出了“东西合壁”的美妙感觉,从而醉心于星巴克;在欧洲,星巴克让对音频“保守且挑剔”的英国人从咖啡中喝出了下午茶的韵味。
这便是文化融合的力量,是本土化的高明之处。
星巴克是带着其独特的咖啡文化进入一片陌生市场的,但正是在陌生的市场中,星巴克丰富了自身,让顾客置身于星巴克有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新鲜感觉,这就保证了星巴克在世界范围内的市场开拓无往而不胜。
三,星巴克的优势与劣势1,星巴克的竞争优势(1)经营模式的灵活选择:星巴克善于根据世界各地不同的市场情况采取灵活的投资与合作模式。
在中国的经营模式从最初进入中国市场采取合资和特许加盟的授权经营方式规避市场风险到如今随着国内市场走势一路良好,消费群体的逐渐稳定,为了更好的控制星巴克的服务品质,获得更大的利润,而叫停特许经营,回收股权,变身直营经营。
(2)充分运用“第三生活空间”式的体验:在消费者需求的中心由产品转向服务,在由服务转向体验的时代,星巴克成功地创立了一种以创造“星巴克体验”为特点的“咖啡宗教”,星巴克与一般咖啡店不同的地方在于赋予了一杯咖啡更丰富的体验和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店内颇有情趣的灯光设计,咖啡色的桌椅,个性化的装饰,优美的音乐旋律,营造出温馨的意境,闻着空气中弥漫着的咖啡浓郁香味,再品尝着同样考究而且种类繁多的咖啡和糕点,在星巴克消费,总能获得一种独特的感受。
(3)产品品质和口味的保证:星巴克始终追求品质上的卓越,坚持提供给顾客高品质的产品。
为了让所有热爱星巴克的人都能品尝到最纯正的咖啡,星巴克对原材料十分挑剔与苛求,无论是咖啡豆的运输、烘焙、配制还是最后把咖啡端给顾客的那一刻,一切都必须符合最严格的标准。
此外,星巴克拥有30多款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咖啡种类多样,既有原味的,也有速溶的;既有意大利口味的,也有拉美口味的,能迎合不同口味的消费者。
(4)新产品的研发与创新:星巴克在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咖啡连锁店的前面,从卡布其诺、星冰乐、咖啡味啤酒等新创意的巨大成功,到投入巨资对浓缩咖啡萃取技术的研发成功,无不表明了星巴克在创新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
星巴克还在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寻求一个自然的融合,2010年3月,星巴克将独一无二的“星巴克体验”进一步延伸到了中国消费者所喜爱的茶饮品领域,推出了包含中式茶和异域茶两大类共9款茶品,沉淀了星巴克在全球茶饮上的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