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2

合集下载

日本明治维新历史教案

日本明治维新历史教案

日本明治维新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原因和经过。

2. 使学生掌握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明治维新的背景和原因1.1 幕府统治的危机1.2 国内外压力的增大1.3 思想启蒙和倒幕运动2. 明治维新的过程2.1 明治政府的成立2.2 废藩置县2.3 学习西方,进行现代化改革2.4 明治宪法的制定3. 明治维新对社会的影响3.1 政治制度的变革3.2 经济的发展3.3 文化的繁荣3.4 社会的现代化4. 明治维新对日本的影响4.1 强国之路的开启4.2 对外扩张的契机4.3 明治维新的局限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明治维新的背景、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明治维新中的具体事件,如废藩置县、学习西方等。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日本明治维新历史教案》2. 课件:明治维新的背景、原因、过程、影响等图片和文字资料3. 视频资料:关于明治维新的纪录片或片段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度、讨论表现等3. 期末考试:考查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明治维新的主要事件和过程。

2. 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 明治维新与日本现代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1. 明治维新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2. 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长远影响。

七、教学安排课时:本教案共安排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课时分配:1. 明治维新的背景和原因(2课时)2. 明治维新的过程(2课时)3. 明治维新对社会的影响(2课时)4. 明治维新对日本的影响(2课时)5. 总结与评价(2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明治维新的背景和原因1. 导入:简要介绍幕府统治的危机和国内外压力的增大。

2. 讲解:详细讲解幕府统治的危机、国内外压力的增大以及思想启蒙和倒幕运动。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教案: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6课中的“日本明治维新”一节。

具体内容包括: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如黑船压力、国内矛盾等。

2. 使学生掌握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如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及其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及其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重点: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美国黑船强迫日本开国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黑船压力、国内矛盾等方面。

3. 课堂讲解:讲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分析黑船压力对日本的冲击,阐述国内矛盾的激化。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必要性。

4.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子为例,讲解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如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措施的特点及其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现场回答,检验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对日本明治维新的看法和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日本明治维新背景:黑船压力、国内矛盾内容:1. 废藩置县2. 殖产兴业3. 文明开化特点:自上而下、全面西化、深刻影响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2. 请列举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3. 请分析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及其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答案:1. 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黑船压力、国内矛盾。

2. 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日本明治维新》精品教案2

《日本明治维新》精品教案2
比一比: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点
相同点:
(1)背景相同:改革前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2)性质相同:都是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措施雷同: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重大措施;
(4)作用相同: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不同点:戊戌变法依靠一个无实权的皇帝,以失败而告终,中国仍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资本主义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明治维新(资本主义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获得成功,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强大起来。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9世纪中期,许多和中国一样遭到欧美列强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而同处亚洲的日本脱颖而出,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避免了与其他亚非拉国家相同的命运。日本是怎样摆脱危机,走上近代化道路,实现民族富强的呢?通过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怎样发生的?中国也曾经试图通过戊戌变法改变中国命运,为什么就失败了呢?今天我们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这一课,同学们就会知道了。
通过比较,概括问题答案
通过分析问题,回答问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请同学们画出本课的知识树或者知识网络图
画出本课的知识树或者知识网络图
通过这一环节,是同学们对本课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回答一边记忆,认真听讲,记笔记,可以提问。
通过师生互动,夯实基础,解决疑难,精讲点拨。
三、明治维新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明治维新的时间、内容、意义;
2、明治维新的性质。
阅读教材,找出所列问题,标记疑问题。
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讲解: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是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细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发展和结果,使学生认识到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日本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日本的大化改新等。

但学生对明治维新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了解明治维新的各个方面。

此外,学生可能对明治维新中的某些具体事件和人物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材的学习和教师的讲解,加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如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的意义,理解改革是强国之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明治维新中的具体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如倒幕运动、明治政府的政治改革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理解明治维新的重要意义。

2.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明治维新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2.课件:制作与明治维新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等。

3.资料:收集与明治维新相关的资料,如文章、图片等,以备学生课堂探究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日本会发生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有何重要意义?2.呈现(10分钟)讲解明治维新的背景,如黑船压力、国内矛盾等。

引导学生了解明治维新的原因。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优质教案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优质教案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第四课《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其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掌握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

2. 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评价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过程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历史图片,引发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影响。

(1)背景:1853年,美国佩里舰队来航,迫使日本开放国门,日本面临民族危机。

(2)过程:18年明治天皇发动政变,推翻幕府统治,开始明治维新。

(3)主要内容: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文化教育改革、军事改革。

(4)影响: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民族危机,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为日本现代化奠定基础。

3.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采取的措施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4. 例题讲解:分析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影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明治维新的背景2. 明治维新的过程3.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文化教育改革军事改革4. 明治维新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答案要点:(1)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民族危机,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明治维新为日本现代化奠定基础。

(3)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2. 课后反思: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反思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以及我国现代化建设可以借鉴的经验。

第17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和导学案 文档 (2)

第17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和导学案 文档 (2)

第17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和导学案学习目标:1.记住首先打开日本国门的国家和倒幕派的组成力量、明治维新开始时间、代表人物及内容;概述幕府统治的危机和武装倒幕运动;解析明治维新的性质和作用。

2.通过对明治维新背景、内容、性质和作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与中国戊戌变法对比,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3.通过明治维新对日本产生巨大影响的学习,教育学生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国家要进一步对外开放。

重点: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难点:日本社会的巨大变化及改革的局限性。

导入新课康熙皇帝在位时期曾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同学们是否还记得这个条约签订的时间?(答1689年)同一年,在俄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个重要事件,就是彼得大帝开始改革。

俄国的近代历史的发展状况又是怎样?以及日本的发展情况又怎么样呢?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对此将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自主学习:1、19世纪中叶以前的日本还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实权掌握在手中。

的封建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日本关闭的国门被打开,幕府统治危机更加严重。

明治维新内容①政治:②经济:③文化教育:④生活:⑤军事:(3)影响:(4)局限性:思考:1、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着怎样的状况?四个字概括并阐述观点。

内忧外患——内忧:幕府统治出现危机,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外患:美国扣开日本大门,出现民族危机2、比较: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的社会状况有何异同。

(P84)同:生产力和商品经济都有所发展;国内阶级矛盾尖锐,面临民族危机异: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于中国;日本封建势力相对薄弱,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3、在这种背景下,日本的哪个阶层担负起挽救民族危亡的任务?他们是如何做的?倒幕派;发起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支持明治天皇改革。

4、此阶层的活动是否成功了?与中国维新变法时期的维新派相比有何不同?成功了;日本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和部分实权派支持,通过武装推翻旧政权;中国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无兵权财权学生阅读后回答问题:1、回忆大化改新内容,结合图二思考:日本两次向外学习的目标有何不同?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说明日本民族有什么样的特点?不同:大化改新学习中国隋唐制度,明治维新学习欧洲先进技术文化原因:隋唐时期中国是世界大都市,文化先进,近代中国落后,遭受外来侵略特点: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和模仿的民族2、日本“天皇制“刚开始是一种中央集权制度,那么明治维新内容中,哪一点反映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3、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迈入了近代化。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精品教案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精品教案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明治维新背景:包括黑船来航、尊王攘夷运动等。

2. 明治维新过程:明治天皇即位,推翻幕府统治,进行一系列改革。

3. 主要改革措施:包括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制度改革、农业改革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日本明治维新背景、过程和主要改革措施。

2. 使学生认识到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进程重要意义。

3.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历史事件。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改革措施及其影响。

2.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背景、过程和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黑船来航图片,引发学生对明治维新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明治维新背景、过程和主要改革措施。

(1)背景:19世纪中叶,日本面临内忧外患,被迫开放国门,面临民族危机。

(2)过程:明治天皇即位,推翻幕府统治,进行一系列改革。

(3)主要改革措施: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制度改革、农业改革等。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扮演明治维新时期不同角色,如天皇、幕府将军、武士等,进行讨论和分享。

4. 例题讲解:解答关于明治维新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后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明治维新背景2. 明治维新过程3. 主要改革措施4. 明治维新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明治维新背景。

(2)列举明治维新主要改革措施。

(3)谈谈你对明治维新认识。

2. 答案:(1)明治维新背景:19世纪中叶,日本面临内忧外患,被迫开放国门,面临民族危机。

(2)主要改革措施: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制度改革、农业改革等。

(3)认识: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重大转折点,使日本实现现代化,为日本崛起奠定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学生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日本明治维新优秀教案

日本明治维新优秀教案

日本明治维新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6课“日本明治维新”,内容包括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方面。

具体章节为:1.1明治维新的背景;1.2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1.3明治维新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在日本历史上的地位。

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明治维新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3. 引导学生从明治维新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一幅图片,引发学生思考:这个时期日本发生了哪些重大变革?2. 讲解明治维新的背景: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国内外环境,引导学生了解明治维新的历史必然性。

3. 讲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结合教材,详细讲解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4. 分析明治维新的影响: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认识到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明治维新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6.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相关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随堂练习: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左侧为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右侧为明治维新的时间线。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明治维新的背景。

(2)列举明治维新的主要改革措施。

(3)谈谈你对明治维新的认识。

2. 答案:(1)明治维新的背景: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促使日本进行改革。

(2)明治维新的主要改革措施: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近代工业;文化方面,倡导文明开化,学习西方先进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
【内容标准】
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民族文学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
用。

学习比较大方法,列出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基本历史知识:倒幕前的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能力培养:通过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

引导学生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史论结合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利用教材上的插图与照片,让学生感受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通过对比, 让学生自然产生问题:为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贫穷与落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
路?组织学生逐条讨论明治维新的内容,分析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巩固教学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治维新使日本亚洲乃至世界强国,是日本继大化改新之后又一次较为集中地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典型事件。

同时明治维新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迅速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教材分析】
本课地位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使世界资本主义阵
营力量得到扩充,属于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到内容。

教学重点
明治维新的内容与影响。

教学难点
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述法、分析比较法、探究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教师讲述日本历史上有两次十分重要的改革,提问学生古代日本历史上重要的改革是什么?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近代关乎日本命运的
重要改革是明治维新,以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1、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幕府与幕府统治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有利于学生对下文知识的理解。

2、指导学生自学课文第一段,在地图上确认的位置。

提问:哪些人构成了日本的封建
统治阶级?哪些人反对幕府统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一下幕藩制,指出幕府统治
面临的第一个危机就是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使学生认清日本国内形势。

3、指导学生自学课文第二段,提问:有哪些国家相继侵略日本?结果怎么样?学生回
答后教师指出日本面临的外部环境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使日本有被沦为半殖民地的
危险,这也是幕府统治面临的又一危机。

最终让学生认识到此时的日本内忧外患,改革势在必行。

4、向学生简要的介绍一下兰学到代表人物(绪方洪庵、新井向石等)和核心思想(实
行民主平等,仿效西方改革日本,富国强兵等)指出思想准备对维新运动有着很大的推进作用。

(二)武装倒幕
此部分内容课程标准未做要求,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理解武装倒幕,推翻幕府的统治
是明治维新的必要前提。

(三)明治维新
1、先向学生说明明治维新是1868年明治天皇领导的至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它分为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军事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2、指导学生阅读本部分内容,把全班同学分为四组,学生阅毕,分别由每组的代表回
答一个方面的改革的内容,评出最佳的组别和学生。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各项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1 )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日本国内市场的形成。

(2)经济上,教师可补充这方面的材料和图片来反映经济方面的内容:一是引进先进技术,
二是兴办资本主义工商业,三是改革土地制度。

改革有利于日本农、工、商业的发展,成为日本资本原始积
累的重要来源。

(3)社会生活上,“文明开化”指导学生观看课本上的《穿
西式军装的明治天皇》和《西式服装》等图片,指出明治天皇带头改穿西式服装反映了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迫切愿望。

同时说明明治政府也十分重视发展文化教育。

(4 )军事上,
“富国强兵”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和图片,然后探讨“日本军队有什么样的特点?”指明用“武士道”精神武装起来的日本军队很快就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在讲完明治维新内容后,指导学生讨论课文的思考与讨论的问题,并告诉学生明治
维新的内容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答时政问题的能力。

4、评价明治维新。

先由学生讨论“怎样评价明治维新?”这个问题,培养学生全面评
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一方面,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社会性质,走
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

另一方面,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逐渐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5、结合中国戊戌变法,让学生探讨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把全班学生分为四组,
教师引导他们分别从国内背景、准备、内容和国际环境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寻答案。

学生
讨论完后,教师总结:从国内背景看,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幕府的中央统治相当
薄弱。

从准备过程看,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到天皇和西南四强藩的支持。

从内容上看,明治维新编定和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最后,十九世纪中期日本又有
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同时把明治维新与俄国的农奴制改革进行比较,提高学生比较历史事
件的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上完后,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该值得注意:
1、在讲“幕府统治下的日本”这节,应该讲清楚:由于德川幕府的腐败统。

日本国内
形成了改革派,改革派要求推翻幕府的统治。

应该尽量将知识点将详细。

2、讲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语速,不要过快,有些学生反映我讲话速度过快,这个在以
后的教学中值得注意。

同时要提高自己的语言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针对某个问题,尽量多叫不同层次的学生起来回答,从而了解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课堂上老师讲的时间过多,给学生的时间较少,没有体现出课
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
自主思考,做好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角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