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文化的发展及其影响
山寨文化的利与弊51

山寨文化的利与弊09轻化2班尤芳贵091058051摘要当下时代,山寨文化如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在我国盛行。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山寨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山寨的含义是什么呢?根据现有的通说,山寨是指对知名的产品、节目、作品、明星等的外观、形式或功能等的模仿和复制。
山寨文化就是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和功能,并加以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这个产品的一种现象。
现阶段,人们把山寨现象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手机为代表的山寨产品,一种是以山寨春晚为代表的山寨文化。
面对这样一种新的现象,本人进行了一些调查。
Ї人们对山寨文化的几种观点肯定论:山寨现象的兴起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今天偶然而又必然的结果。
它是一种本土文化、民间文化、模仿文化。
认为模仿各种知名节目的山寨文化其实是产生于作者的原创精神,只是借用了某个知名名称的外衣,但就其内容来说仍然是自我创造的作品,并没有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而山寨产品如山寨手机是一种低成本仿制、低价格供销的廉价同质产品,如果形成山寨产品的产业链,技术路线上属于“集成模仿”,在其过程中很可能发生技术创新包括集成创新,只要期间不擅自使用他人享有各类知识产权的技术内容,“集成模仿”生产和销售山寨产品的行为完全合法合情,豪无侵权之嫌。
采访中大学生较城市居民更愿意购买此种山寨产品。
否定论:认为山寨文化是一种盗版文化、侵权文化、强盗文化。
山寨产品中使用模仿性设计或近似商标的行为,如市面上许多山寨手机在外观设计上模范各种品牌手机,造成混淆,误导公众,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和《反补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构成侵权。
对于城市居民,在经济条件稳定的情况下,他们更愿意花钱购买正品。
折中论:山寨文化是对知识产权的一种丰富和延伸,为知识产权提供了新的课题。
山寨文化是否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需具体分析和依法定位。
对此,我实地采访了105名大学生和105名当地的居民以下是我的调查表格人们对山寨现象的态度由于时间以及地理的限制,我就近采访的这个表格虽不具权威性,但也让我们看见了一些现象,由此表格可知不具备消费实力的大学生更偏向于山寨产品。
论山寨文化的利与弊及其发展规范版

山寨文化不知从何时起,山寨悄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中,山寨也成为网络中和生活中的潮语风靡大江南北。
山寨一词来源于香港,是从平民聚集的木屋区传出来的俚语,由于香港经济发展,这里涌现了一批制造轻工产品的家庭作坊,在香港小规模经营的工厂或家庭小作坊被称为“山寨厂”,所出产的产品也被人们讥嘲“山寨货”,俚语中“寨”是指具有贬义色彩的经营场所,当时的山寨一词含有不正统不正规的意思。
七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有很多港式粤语词汇传到内地,而“山寨厂”、“山寨货”也是在这个时候传入的,由于“山寨厂”生产的“山寨货”多为假冒或者仿制产品,因此“山寨”又被灌上了“模仿”、“翻版”、“冒牌”的意思。
从山寨手机到山寨版电视剧,山寨一词成为时下最流行的网络语言之一。
各式各样的山寨产品,衍生出山寨一族和山寨文化,俨然成为年轻人对社会体制和主流文化的一种反叛和挑战。
它们或由生产者自己取个品牌名字,或模仿品牌手机的功能和样式;由于逃避政府管理,他们不缴纳增值税、销售税,不用花钱研发产品,又没有广告、促销等费用,所以其价格仅是品牌手机的1/3。
这种低成本的生产模式在手机上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此时,山寨开始向其他领域进军。
最先受到影响的是数码行业,各种数码山寨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了。
紧接着,网络上开始出现了山寨网站,最出名的莫过于山寨网络搜索引擎了。
从一开始整合了百度,谷歌域名的“baigle”,到后来发展出来的“baigoogledu”,山寨搜索引擎让不少网民看直了眼。
通过网络的传播,山寨文化迅速向娱乐界蔓延。
电视里出现了山寨电视剧《丑女无敌》,小剧场里开始演出山寨话剧《罗密欧与祝英台》、《幸福的像草儿一样》、《拿什么整死你我的爱人》;一个个外形相似的山寨明星也纷纷出演各类广告,更有网民提议举办山寨春节晚会,叫板央视。
一时间,似乎只要有正宗原版的地方,必然会出现山寨版,于是有人惊呼,现在“无人不山寨”。
山寨文化从某些方面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山寨文化”的发展及前景解析

一
关键字 :“ 山寨文化 ” 发展 合 理性 前景
匾
、
从字面上解释 ,山寨 ” “ 为逃避 政府 管理之意 。该词源于 起 的, 因为精英们似乎更具建构文化的能力 ,草根 ” 自然也 “ 们 广 东话 , 意思 是那些 占山为王的地盘 不被 官方管辖 , 已演 就被排斥在外。如今 , 现 纵观“ 山寨文化 ”它似乎又创造 了~种 , 变 为盗 版 、 隆 、 制等 意 , 一 种 由 民间 I 量 发 起 的产 业 平等的话语发布平台 ,草根” 克 仿 是 T力 “ 也有了“ 发声” 的权利 。他们在解 现象 。其 主要特点主要表 现为仿 造性 、 快速 化、 平民化 ; 主要 构 传 统 意 义上 的文 化 时也 在 建 构着 新 的文 化 。③ 表现形式 为通过小作坊起步 , 快速模仿成名 品牌 , 涉及手机 、 二 、 山寨文化” “ 存在的合理性 游戏机等 不同领域。这种文化 的另一 方面则是善打 擦边球 , 在 了解 “ 山寨 文化 ” 存在 的合理 性之前 , 必须将其 与“ 山 经常行走在行业政策 的边缘 , 引起争 议。④ 寨产 品” 这个概念 区分开 来 , 山寨产 品” “ 还是物质层面 上 的,
‘ ‘ 山寨文化 ’ ’ 的发展及前景解析
汤双 平 ,邓 杰
中国社会中的“山寨”现象思考

中国社会中的“山寨”现象思考——山寨现象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的影响一、山寨现象要说起今年最火的几个词语,那“山寨”无疑成为其中最火的词语。
何为“山寨”,原意是筑有栅栏等防护工事的山庄;也引申为穷人住的地方和旧时对绿林好汉占据的山中营寨,主要代表那些占山为王的地盘,有着不被官方管辖的意味。
而现在山寨除却它原本的意思,也新增加了其他的意义:“山寨”是依靠抄袭、模仿、恶搞等手段发展壮大起来,反权威、反主流且带有狂欢性、解构性、反智性以及后现代表征的亚文化的大众文化现象。
“山寨”大概可以从三个层面上来理解:首先是山寨产品,那什么叫山寨产品呢?我自己的解释是山寨产品就是那些模仿品牌产品、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的产品。
而山寨产品之所以能满足不同人们的不同需求,则在于它的快速模仿性和随意创新性。
在产品众多的当今社会,我们不难看到很多“长相”很个性的东西,而个性,正好迎合了许多人的不同需求;而对于产品更新换代快的现象,山寨也显现出了其不可匹敌的优越性——迅速更新,不断创新。
要知道一个品牌厂家难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推出很多个性的东西,这需要很高的技术成本和资金成本,而山寨产品它则不需要面对过高的技术成本和资金成本,它需要做的不是批量生产,它需要保障的也不是经久耐用的品质,它需要做的仅仅是赋予追求个性的人群以追求的权利并且不需要他们为之付出高额的代价。
因而山寨产品就能以其特殊的优势和品牌产品抗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品牌产品的销售量甚至降低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忠诚度。
同时,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山寨产品也给品牌产品以一些创新的灵感,甚至会让品牌产品尾随其后进行个性化产品的生产。
其次是山寨文化,这是从精神层面来进行归类的。
那么何所谓山寨文化呢?在我看来,山寨文化应当归类于亚文化,它是众多的亚文化之中在现在备受关注的一类。
而它之所以会备受关注,这与它的特殊性有一定的联系。
在当今年代,不断复杂化的社会生活使人们对很多事物的的见解都有太多不同的东西在里面,对人和事的看法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很多以前神圣不可触碰的人和事,现在都会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因而会形成一个具备相似的人生理念,因而在对事物行为的分析上适应了一个比较大的潮流(在亚文化圈里),符合了当前大众的社会心理、审美取向以及社会思潮的涌现、人生价值体系等的看法,所以也就形成了不同种类的亚文化现象,而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山寨文化就出现了。
《2024年“山寨现象”反思——从知识产权法的角度》范文

《“山寨现象”反思——从知识产权法的角度》篇一山寨现象反思——从知识产权法的角度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山寨现象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山寨产品、山寨文化等在市场上屡见不鲜,其背后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知识产权法的角度,对山寨现象进行深入反思,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二、山寨现象概述山寨现象,指的是在市场经济中,一些企业或个人模仿知名品牌、产品或服务,以低廉的价格在市场上销售,从而获取利润。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原创者的知识产权,还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三、山寨现象产生的原因1. 法律制度不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不够健全,执法力度不够严格,为山寨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2. 成本考虑:山寨产品通常采用低成本的生产方式,以低价策略在市场上获取竞争优势。
3. 消费者需求:部分消费者对价格敏感,追求性价比高的产品,为山寨产品提供了市场空间。
四、山寨现象对知识产权的影响1. 侵犯知识产权:山寨行为直接侵犯了原创者的知识产权,破坏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秩序。
2. 损害创新积极性:山寨现象削弱了原创者的创新积极性,阻碍了科技进步和文化创新。
3. 影响市场秩序:山寨产品扰乱了市场秩序,导致市场竞争不公平,损害了其他企业的合法权益。
五、应对山寨现象的措施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提高执法力度,加大对山寨行为的处罚力度。
2. 提高消费者意识: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对山寨产品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
3. 鼓励原创: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4. 行业自律: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建立行业规范和标准,推动企业自觉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
5.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境山寨行为,维护全球知识产权保护秩序。
六、结论山寨现象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其背后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不容忽视。
要有效应对山寨现象,需要从完善法律法规、提高消费者意识、鼓励原创、行业自律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入手。
论山寨文化兴盛的原因及社会影响

论山寨文化兴盛的原因及社会影响指导老师:沈国芳学员:王红摘要:山寨文化的兴盛有其合理性与必然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民众的话语权意识不断地被唤醒,而网络的发达为普通民众的话语表达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从而使得山寨文化的兴盛成为一种可能。
山寨文化的兴盛也离不开它自身的特点以及行业垄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不足。
山寨文化的兴盛是多元文化的表现,会促进主流文化的提升,但是另一方面,山寨文化的兴盛容易造成知识产权问题。
如何引导山寨文化发展需要社会大众、政府、以及山寨文化制造者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山寨文化兴盛原因社会影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山寨”一词是指在山林中设有防守栅栏的地方,或指有寨子的村庄,通常也指那些占山为王的地方,有着不被管辖的意味。
前人经常把“山寨”同武侠小说里的江湖好汉联系在一起;然而今天,“山寨”的含义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网友考证,“山寨”一词是由2008年左右开始在网上使用的“山寨机”简化而来;被媒体用在报纸上后,由天涯、猫扑等论坛传播开来。
那时,“山寨”被看作是盗版、仿制的代名词,是一种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只在小范围里流行,传播速度也不快。
自2008年以来,“山寨”开始攻城略地,狂风般席卷神州大地。
目前,各种各样的“山寨”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山寨”也由最初的产品仿制现象转变为一种文化现象,内涵无限扩大。
当今,对“山寨文化”的理解可谓见仁见智,各不相同。
本文所说的“山寨文化”,是指社会上不掌握话语权的人们以模仿为主要手段,解构和反叛精英文化的大众文化。
它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物质层面,就是最容易理解的“山寨产品”。
包括山寨手机、山寨数码相机、山寨MP3等。
第二个层面是精神层面,即所理解的狭义“山寨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文化,比如山寨版《百家讲坛》、山寨版《红楼梦》、“山寨”电影等。
一、“山寨文化”兴盛的原因“山寨文化”的兴盛,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外部环境的作用,也有自身特点的作用。
《2024年“山寨现象”反思——从知识产权法的角度》范文

《“山寨现象”反思——从知识产权法的角度》篇一山寨现象的反思——从知识产权法的角度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山寨现象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山寨产品、山寨文化等不仅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创新、版权、法律等多方面的思考。
本文将从知识产权法的角度,对山寨现象进行深入反思。
二、山寨现象概述山寨现象指的是模仿、复制知名品牌、产品或文化现象,并以此获取商业利益的行为。
这些山寨产品或服务往往在外观、功能或名称上与原产品或服务相似,但却以较低的价格吸引消费者。
在知识产权法的框架下,山寨行为往往涉及到对原作品的知识产权侵犯,包括商标侵权、著作权侵权等。
三、知识产权法对山寨现象的规范知识产权法是保护创新和创意的重要法律工具。
在知识产权法的框架下,山寨行为被视为对原作品知识产权的侵犯。
这包括对商标、著作权、专利等权利的侵犯。
然而,由于山寨行为的隐蔽性和复杂性,知识产权法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四、山寨现象的危害及影响1. 损害原创权益:山寨行为侵犯了原创作品的知识产权,损害了原创者的利益。
2. 破坏市场秩序:山寨产品的泛滥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了正常市场竞争。
3. 损害消费者权益:山寨产品质量往往无法得到保障,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4. 阻碍创新发展:山寨现象的存在阻碍了创新和创意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的科技进步。
五、对山寨现象的法律反思1. 加强法律监管:政府应加强对山寨行为的法律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
2. 强化执法力度:执法部门应加大对山寨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知识产权法的有效实施。
3. 促进创新文化: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知识产权知识,提高公众对创新和创意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4. 完善法律制度:知识产权法应与时俱进,适应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为创新和创意提供更加完善的法律保障。
六、结论山寨现象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侵犯了原创作品的知识产权,也损害了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浅析山寨文化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影响

浅析山寨文化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影响一、“山寨文化”产生的背景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
山寨文化在中国大地的产生并红极一时,有着其历史的必然性,是中国社会市场经济在急速赶超世界信息革命大潮中所必然产生的“畸形儿”,其主要原因在于:要分析“山寨文化”产生的原因,我们必须要明确一点:山寨文化产生的根源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垄断,这种垄断包括国有及大型企业对资源、市场、国家对传媒以及话语权的垄断性。
因此,简单归纳,山寨文化产生具有以下几个大的原因:第一,山寨文化的产生植根于我国目前的社会大环境。
这种大环境的特征就是社会创新力的下降和缺乏;以及创新意识的淡薄,社会中模仿及模仿思维蔓延。
由于教育及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当今社会实体商品研发中创新力缺乏,如以手机为代表的电子产品;另一方面虚拟产品如文化产品同样缺乏创新能力。
这种创新能力的缺失以及创新意识的淡薄;模仿心理的盛行,从主观上催生了“山寨文化”的产生以及发展。
第二,社会中思潮中尙利风气的蔓延。
这种尙利风气同样覆盖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由于模仿具有便利性,暴利性,因此部分生产者为追逐暴利,放弃了生产过程中最核心的部分,产品创意设计和研发,节省大量资金,转而模仿(甚至抄袭)知名品牌的核心设计、产品外观,进而获得高额的利润回报。
这种现象的典型实在电子产品行业的“山寨”。
第三,社会中对“山寨”产品的需求。
从物质层面来看,山寨产品有着大量的需求,这种大量的需求一方面来源于“山寨”产品低廉的价格,以Iphone为例,一台正品的价格在4000远以上,而“山寨”机的价格则在千元以内,这种巨大的就价格差异满足了部分追求新潮但同时经济条件又无法满足其消费的人的双重要求。
从产品更新的角度来看,当今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十分快,这种低廉的价格恰好能够满足消费者求新的需求。
另一方面山寨产品还有一个特点:功能齐全,以手机行业为例,在非智能机时代,山寨机往往能讲其他手机中大量的功能加以吸收,融合,在功能上相当完备,这也是其需求量极大的原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寨文化的发展及其影响最近一段时间,山寨大流行。
这里的山寨可不是指山区设有围墙或栅栏的村庄,而是依靠抄袭、模仿、恶搞等手段发展壮大起来,反权威、反主流且带有狂欢性、解构性、反智性以及后现代表征的亚文化的大众文化现象。
一、“山寨”一词的由来“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
在广东话中,其本来含有“不正规”或“不正统”的意思。
“山寨”的提法不是源于广东,而是来自香港。
香港和广东的省会城市广州一样,讲的都是粤语。
在香港,小规模经营的工厂或家庭小作坊被称为“山寨厂”,其出产的产品也被港人讥之为“山寨货”。
二、从山寨到山寨文化七十年代未期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开放,一大批港式的粤语词汇如:“大排档”、“新潮”、“抄更”等流入广东,逐渐成为内地的日常用语。
“山寨厂”、“山寨货”的说法也是那个时候传入的。
粤语素来喜欢省略、干练,通常一个词既可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故“山寨厂”和“山寨货”也可简称为“山寨”。
由于“山寨厂”生产的“山寨货”多为仿制和假冒产品,故“山寨”又引申为“模仿”、“翻版”、“冒牌”的意思。
“山寨现象”的产生是与改革开放大背景相关联的。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许多高科技、民营科技企业以及一些乡镇企业都有“山寨”发展的痕迹。
“山寨”原含义是代表那些占山为王的势力范围,有着不被官方察觉或者不愿管辖的意味。
当“山寨产品”出现后,因为概念的因素人们往往会与“黑工厂”、“地下工厂”生产的“三无”产品相联系。
实际非也。
“山寨”作为产品的代名词而被社会认可和炒作,并成为一种现代社会的文化现象是与广东民间IT业发展相关联的,即是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
其主要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
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手机、数码产品、游戏机等不同领域。
其另一方面则是善打擦边球,经常行走在行业政策的边缘,引起争议。
2001年、2002年那段时间,如果内地人到深圳、广州去出差,就会发现一个很匪夷所思的现象:很多当地人拿的都是诸如“NOKLA”、“Samsan g”这样的牌子手机,无论是正规商店还是街头小摊,摆得最多卖得最好的都是一些奇奇怪怪至少在内地闻所未闻的品牌手机。
与山寨手机同时出现的还有山寨MP3。
华南地区一度涌现出300多个让国人看得眼花缭乱的MP3牌子,与山寨手机相比,这些山寨MP3更早走向全国,出现在大小电脑卖场的柜台上,与“创新”、“三星”这些名牌MP3摆在一起,形成一道颇有意思的风景线。
实际“山寨产品”的起源和发展地并非仅仅广东。
这种现象在目前我国发达地区的20多年前已经很流行。
只是那个时候还没有把它作为一种“山寨”名词给以界定,也没有形成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文化现象被讨论。
三、山寨文化的发展及其壮大因为满足了普通消费者的需求,这种低成本、仿造化的生产模式在手机上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此时,有心人开始将山寨移植到其他的领域。
最先受到影响的是数码行业,山寨数码相机、山寨鼠标、山寨键盘乃至山寨平板液晶彩电纷纷出炉;紧接着,网络上开始出现山寨网站,其中最出名的恐怕要算山寨网络搜索引擎了。
从一开始整合了百度(baidu)、谷歌(google)域名的“baigle”,到后来发展出来的“baigoogledu”“goobaidugle”,山寨搜索引擎让不少网民看直了眼。
但这些都不如“百谷虎山寨搜索引擎”(baigoohoo)来得“雷人”。
从域名就能看出,这个被不少网民称为“终极版”的搜索引擎,集百度、谷歌和雅虎这三大主流搜索引擎于一身。
当键入一个关键词搜索后,屏幕上会同时显示三大引擎的搜索结果,这多少让屏幕显得有些拥挤,看得人眼晕。
难怪这个山寨引擎的作者会在首页友情提醒:“本搜索适用于19英寸及以上宽屏显示器浏览”。
通过网络的传播,山寨文化迅速向娱乐界蔓延。
电视里出现了山寨电视剧《丑女无敌》;小剧场里开始演出山寨话剧《罗密欧与祝英台》《幸福像草儿一样》《拿什么整死你我的爱人》;一个个外形相似的山寨明星也纷纷出演各类广告;更有网民在网上提议举办山寨春节晚会,要在除夕夜网络直播,叫板央视春晚。
山寨一条街正是在这个时候红起来的。
南京的一个网民无意中发现了一排临街的店铺全是山寨版的,便把这条遍布“李明”“必胜糊”“巴克星”“曲同氏”“T-11”等“雷人”招牌的街道照片放到网上,引来无数网民转帖。
虽然事后证明,这是当地某开发商的炒作行为,但如此山寨的做法还是让人感叹山寨文化的猛烈。
一时间,似乎只要有正宗原版的地方,必然会出现山寨版,于是有人惊呼,现在“无人不山寨”。
四、山寨文化的利弊山寨文化,即一种快速,模仿,低价,侵权的文化。
它一直与法律打察边球。
他靠低价的模仿起家,以广大老百性的产与致富。
山寨已经无处不在,从手机到MP3,MP4再到其它产品,其它行业。
有人说:山寨产品扰乱了市场,挤压了正规厂商的市场,打击了创新。
也有人说:山寨降低了垄断行业的利润空间,使老百姓得到了实惠,这也使得大企业为了获得利润,而不得不创新,以拉开和山寨产品的技术距离。
事物的发展是不可预知的,山寨文化会成为技术创新的动力还是主力,这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的观察。
下面就说一下山寨的好处。
第一,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
这实惠是显而易见的,它不像有的东西看得见,摸不着,这是很实在的。
大街小巷,老百姓很多都在用山寨产品,手机,mp3,mp4等,便宜,省钱;第二,加快了数码产品的普及。
以前的大哥大是有钱人烧的,有几个人用?太贵了,买不起。
现在呢?手机用户到处都是,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都比小日本国民都多。
太便宜,说实话,小偷偷手机,都要先看看你手机啥牌子,山寨的不偷!第三,促进了就业。
大部分山寨产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机械化,自动化都不靠,山寨厂商要是能用那玩意,他还做山寨干嘛,直接伏做品牌得了!第四,从社会角度来说山寨满足了老百姓的需求,增强了人民的幸福感。
同时,也对日益扩大的两级分化起到了调和作用,让老百姓花少量的钱用上了精英阶层用品的功能;第五,压缩了一些垄断行业的利润空间,促使他们不断地改进技术,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再看看弊端,不少反对者认为:第一,山寨文化就是抄袭文化。
他们没有自己的东西,一味的模仿是没有前途的,最终会变成奴仆,要不走向灭亡;第二,山寨文化打击了真正的创新。
有人说一些高技术行业的垄断利润太高了,但是他们同样要承担开发的费用,而山寨产品挤压了他们的利润空间,降低了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让这些厂商无法投入更多的资金开发新产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山寨文化打击了创新。
总的来说,山寨文化有侵权嫌疑,与法律打察边球,但其存在也是合理的,有人们的需要在里面五、人们对山寨的看法人们对山寨文化的看法褒贬不一,面对来势汹汹的山寨文化,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
一家网站就山寨文化做过一份调查,结果显示,38.7%的人认为复制是山寨文化的核心内容或代名词,此外冒牌(33.7%)、剽窃(30.0%)、劣质(24.9%)等词也成为公众对山寨文化核心内容的理解。
然而,与此同时,40.8%的人认为山寨文化是一种创新。
显然,这些人对山寨文化持一种褒扬的态度。
不可否认,山寨产品中很多都有侵权的嫌疑,有些根本就是仿冒名牌。
但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李宗桂撰文称,山寨文化是对相关行业特别是垄断行业暴利行为的反抗。
“其实,山寨文化、山寨产品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文化空间,它迫使庙堂文化、庙堂产品更加注意自己产品的平民化。
”李宗桂说,“总的说来,山寨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
尽管它也有明显的不足和问题。
”但也有人反对这个观点,认为山寨文化违反知识产权,缺乏独创,应予否定。
否则,中国制造业将长期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
六、山寨文化的前景“山寨”,无疑是今年一个流行词汇,套用宋丹丹的话说,“那是相当滴风行”。
从起初山寨产品到现今山寨文化,可谓势不可挡、大势所趋。
山寨似乎成为平民化、大众化的代名词。
于是,山寨版明星、春晚、电影、诗歌、百家讲坛等等潮起、遍地开花。
尤其在网络世界,山寨文化更是有大把大把的追随者。
不可否认,山寨文化的确有其生存的必然性和可能性,而且它的确在解构或者建构某种文化。
山寨文化,从其本质来看,应属于没有掌握文化话语主导权的人的一种民间文化、大众文化、草根文化。
它似乎是对传统、主流、精英话语主导权的一种挑战与颠覆。
山寨文化之所以如此盛行,首先得归功于网络这个强大推手。
由于网络无可比拟的“兼容并包”,进入门槛较低,再加上其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互动性强等特性,直接导致传统意义上那种高、深、精文化向普通、大众、草根文化过渡。
传统上,文化和权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精英们似乎更具建构文化的能力,草根们自热也就被排斥在外。
如今,纵观山寨文化,它似乎又创造了一种平等的话语发布平台,草根也有“发声”的权利。
他们在解构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时,也在建构着新的文化。
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历史、时代上的一种进步体现。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山寨文化似乎越来越与传统意义上的主流相背离,甚至呈泛滥之势。
因此,我们不乏看到一些庸俗、低俗的山寨文化现象。
我们在为其匪夷所思的创意而拍掌叫好,甚至目瞪口呆时,也不得不令人为其命运、前景而担忧。
而一旦山寨文化为一些热衷名利、急功近利的人所利用、炒作,山寨文化的前景也就堪忧。
尤其是在这个娱乐至死、山寨风行的年代,山寨文化本身恐怕也难以自拔。
看看曾经红得不能再红的选秀节目,如今在荧屏上还有多少舞台?而其热心、狂欢、兴奋的观众,如今又有多少人去买它们的帐?在人们不尽的视觉、听觉、审美疲劳后,在不尽的乏味、枯燥、平庸,甚至是无聊、反感、厌倦后,山寨文化是否也会重蹈覆辙、步人后尘、打回原形,成为下一个牺牲品吗?这只是时间的长短问题。
所以国家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确保山寨文化不只是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