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化学试讲教案完整版

合集下载

教资高中化学面试教案模板

教资高中化学面试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初步掌握如何调控化学反应的快慢。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设计半定量实验方案的能力,以及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 教学难点:如何调控化学反应的快慢。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及调控方法。

2. 演示教学法:通过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反应速率的变化。

3. 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分析实验数据。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提出问题: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2. 学生回答: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3. 出示图片:展示不同反应速率的现象,如焰火的反应、铜的腐蚀等。

(二)新课教学1. 讲解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实验演示,展示不同浓度下反应速率的变化。

2. 讲解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实验演示,展示不同温度下反应速率的变化。

3. 讲解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实验演示,展示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加速作用。

(三)实验探究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变化。

2. 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 拓展思考:如何在实际生产生活中调控化学反应速率?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影响因素及调控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化学面试试讲教学教案万能模板

化学面试试讲教学教案万能模板

---化学面试试讲教案万能模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

2. 能够运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 增强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知识要点)的理解和掌握。

2. (实验/操作)的熟练运用。

三、教学难点1. (复杂概念/原理)的深入理解。

2. (应用性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开场白: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今天面试的化学教师,我的试讲题目是《(课题)》。

2. 导入方式:- 实验导入:展示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 直观导入:展示实物、图片或模型,引发学生思考。

(二)新课讲授1. 知识讲解:- 讲解(知识要点),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 通过板书或多媒体展示关键概念和公式。

2. 实验演示(如有实验):- 演示实验步骤,讲解实验原理。

-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3. 讨论与交流:-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三)巩固练习1. 课堂练习:- 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2. 反思:-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建议。

五、板书设计(根据具体内容设计板书,清晰展示知识要点)六、教学反思(课后反思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请根据您的具体教学需求和课程内容,对上述模板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教资面试试讲高中化学教案模板

教资面试试讲高中化学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内容。

2. 通过学习元素周期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类比推理能力。

3. 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比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规律。

【难点】理解元素周期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那么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都呈现什么样的变化呢?2. 学生回答:他们都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3. 引导: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与电子层排布密切相关,那么它们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变化呢?我们今天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课讲授1. 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规律(1)通过实验演示,观察镁与冷水、沸水的反应现象,引导学生分析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2)通过实验演示,观察铝与盐酸的反应现象,引导学生分析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2. 元素周期律(1)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第三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规律,得出元素周期律。

(2)结合实例,讲解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三、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第三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规律。

2. 强调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元素周期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使学生掌握了第三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规律。

2. 在讲解元素周期律时,注重结合实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化学面试教案万能模板

高中化学面试教案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

2. 教学难点: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实验技能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结合生活实例,引入化学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回顾初中化学知识,为高中化学学习奠定基础。

2. 讲解新课(1)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如原子、分子、离子等。

(2)讲解化学基本原理,如化学反应、化学平衡、电解质等。

(3)讲解实验技能,如滴定、过滤、蒸馏等。

3. 实验演示(1)演示化学实验,如酸碱滴定、电解质溶液的制备等。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4. 课堂练习(1)布置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 课后及时批改作业,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以下为具体教案示例:课题:酸碱滴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酸碱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酸碱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滴定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及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结合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物质,引入酸碱滴定的概念。

(2)简要回顾初中化学中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

2. 讲解新课(1)讲解酸碱滴定的原理,如滴定曲线、滴定终点等。

(2)讲解酸碱滴定的方法,如酸碱指示剂的选择、滴定操作等。

教师面试试讲教案高中化学

教师面试试讲教案高中化学

教师面试试讲教案高中化学
教学内容:高中化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别方法;
3. 了解电化学基础知识,能够解释电池的工作原理;
4. 掌握电解质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行为。

教学重点难点:
1.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别方法;
2. 电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电化学的相关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氧化还原反应(20分钟)
1. 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概念;
2. 解释氧化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别方法,包括使用氧化数、氧化物名称、电子捐赠等方法。

三、探究电化学基础知识(20分钟)
1. 讲解电化学基础概念,包括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电池等;
2. 解释电池的工作原理,包括原电池、电解质电池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四、实验(30分钟)
进行电解质溶液在电解池中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化学的实验现象,并观察电化学反应过程。

五、总结与评价(15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回答问题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教学资源准备:
1. 实验器材:电解槽、电极、电解质溶液等;
2. 教材、幻灯片等教学资料。

教学展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判别方法,掌握电化学基础知识,能够解释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电解质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行为。

同时,通过实验的进行,学生将会更深入的理解电化学的相关知识,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电化学现象。

教资面试化学试讲教案高中

教资面试化学试讲教案高中

教资面试化学试讲教案高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学习氧化数的计算方法,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和推理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数的计算方法。

2.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际应用及相关练习题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锌粉、盐酸、铜片、硫酸、铁片等。

2.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等。

3. PPT课件:用于呈现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实验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激发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

2. 知识讲解(15分钟):详细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性质和氧化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3. 实验操作(20分钟):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反应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分析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并探讨氧化数的计算方法。

5. 巩固练习(10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

六、教学反馈:1. 综合评价: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程度。

2. 课堂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及时解答学生疑惑,帮助学生消化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1.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能够通过实验操作和练习题的多维度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高中化学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面试试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面试试讲的特点和要求。

2. 掌握如何在短时间内清晰、简明地讲解化学知识。

3.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1. 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2. 用生动的例子和图片辅助讲解。

3. 确保语速适中,表达清晰。

三、教学内容:
1. 硫酸的性质和用途。

四、教学过程:
1. 介绍学生面试试讲的背景和重要性。

2. 介绍硫酸的基本性质和化学式H2SO4,提出问题:“硫酸被称为化学之王,你知道它为
什么有这样的称号吗?”
3. 用举例说明硫酸的强酸性和腐蚀性,同时介绍硫酸的用途,如制造肥料、炸药等。

4. 用图片展示硫酸的化学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硫酸的分子结构。

5. 给学生展示一个简短的试讲视频,让他们体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清晰地讲解化学知识。

6. 分组让学生进行模拟试讲,互相点评、改进。

7. 最后,进行总结和答疑。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有条不紊地讲解硫酸的性质和用途。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生动的例子和图片进行辅助讲解。

3. 学生能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六、拓展延伸:
1. 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试讲练习,帮助他们更加熟练地掌握讲解技巧。

2. 鼓励学生参加化学竞赛或科技创新大赛,锻炼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教师面试高中化学讲解教案

教师面试高中化学讲解教案

教师面试高中化学讲解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和方程式
3. 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内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然后提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目标。

二、讲解:
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3.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4.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三、示范:
教师通过实验或示例讲解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和方程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四、练习:
1.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题和小组讨论,巩固学习内容。

2. 学生可以分组设计化学实验,并进行实验操作。

五、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难点,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

教学评价: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和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化
学试讲教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目的:
1、在复习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以及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种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2、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理解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的类型
(讲述)对初中学习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回顾一下,具体的类型以及表达式。

(板书)基本类型反应
(讲述)主要有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四种,这种分类的依据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板书)反应类型表达式
化合反应 A + B = AB
分解反应 AB = A + B
置换反应 A + BC = AC + B
复分解反应 AB + CD = AD + CB
(讨论)Fe
2O
3
+ 3CO = 2Fe + 3CO
2
属于哪种反应类型?
CuSO
4 + Fe =Cu + FeSO
4
从初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判断是氧化还原反
应吗?
(分析)Fe
2O
3
+ 3CO = 2Fe + 3CO
2,
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
合物的反应,它不属于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中的任何一种。

可见,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方法只能从形式上划分,不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也不能包括所有化学反应。

通过CuSO
4 + Fe =Cu + FeSO
4
的反应说明初中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比较片
面,不能真实地反映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板书)二、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1、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在初中化学,我们曾经学习过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
高温
CuO + C == Cu + CO2
通过上述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C夺取CuO中的氧变成二氧化碳,而发生氧化反应;CuO失去氧,变成铜单质而发生还原反应。

所以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就叫氧化还原反应。

(说明)“氧化”与“还原”尽管表现不同,彼此对立,但它们相伴而生,同时进行,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2、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设问)请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和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
(分析)
书写步骤:1、标出变化了的元素的化合价。

2、箭头总是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

3、箭头指向同种元素。

4、升价在上,降价在下。

从上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CuO中Cu的化合价由+2价变成Cu单质中的0价,Cu的化合价降低了,我们说Cu被还原了;同时H元素化合价升高了,我们说H被氧化了。

因此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反应前后物质化合价发生变化(也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为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为还原反应。

(学生活动)同理请分析: H
2O + C 高温
==
H
2
+ CO
Fe + CuSO
4 = FeSO
4
+ Cu
(结论)通过Fe和CuSO
4
的反应可知,并非只有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巩固练习1)分析下列各反应中判断下列反应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哪些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哪个元素被氧化,哪个元素被还原
1、CaCO
3 + 2HCl = CaCl
2
+ H
2
O + CO
2

2、2H
2O 通电
==
2H
2
↑ + O
2

3、NaOH + HCl == NaCl + H
2
O
(巩固练习2)在3Cu
2S + 22HNO
3
= 6Cu(NO
3
)
2
+ 10NO↑+ 3H
2
SO
4
+ 8H
2
O反应中,被
氧化的元素是(C) A、Cu B、N C、Cu和S D、O和S
总结:通过化合价变化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关键:
1、正确判断各反应和生成物各元素的化合价及其变化。

2、凡是有化合价升价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用双线桥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各种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