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博的影响力研究——以“南京发布”为例
政务微博研究报告

政务微博研究报告
政务微博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微博平台上开设的官方账号,旨在通过微博平台与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传递政府政策、发布政府活动信息、回应公众疑问等。
针对政务微博的运营和效果,进行了以下研究报告。
本次研究报告共收集了100个政府部门的微博账号,以及他们在最近一个月的微博发布情况和与公众互动情况进行了分析。
首先,我们对政务微博的发布情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这100个政府部门的微博平均每天发布3条微博,其中以宣传政
府政策和活动为主,占比超过50%。
此外,政府部门还以回
应公众疑问和提供服务信息为主要内容,占比约30%,最后
是发布政府部门的工作动态,占比约20%。
其次,我们对政府微博的互动情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政务微博的粉丝数量呈现较大差异,部分政府部门的粉丝数量超过10万,但也有部分政府微博的粉丝数量较少。
与此同时,
政务微博的互动情况也较为活跃,每条微博的转发和评论数量均在10次以上,其中转发数量明显高于评论数量。
最后,我们对政务微博的效果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政务微博对政府政策的宣传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快速传递政府政策和活动信息给公众。
此外,政务微博还起到了一定的公众参与作用,公众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表达意见和建议。
综上所述,政务微博在与公众沟通和传递政府政策方面发挥了
重要作用。
然而,在提高政务微博的影响力和效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粉丝数量较少、互动活动有待提升等。
因此,政府要进一步加强政务微博的运营和管理,提高粉丝数量和互动活动的质量,以实现更好的宣传效果和公众参与效果。
探究微博对中国公共领域的影响

探究微博对中国公共领域的影响
微博是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在中国公共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以下将从两个方面探究微博对中国公共领域的影响: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
微博的影响力还表现在倡导社会公正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
通过微博,普通公众有了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的机会。
他们可以通过微博反映社会不公和不公正的现象,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讨论。
这样的声音往往能够引起媒体和政府的重视,进而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微博也帮助了一些弱势群体获得关注和帮助,比如慈善机构可以通过微博传达自己的信息,募集善款,解决社会问题。
微博的影响也带来一些问题。
因为信息传播的速度很快,有时候会存在谣言传播和不负责任的信息发布。
有些用户为了吸引关注和转发,故意发布虚假信息或者夸大事实,给公众带来了困惑和误导。
微博的舆论引导作用也可以被一些人利用来扩大影响力,推动个人或集体的私利。
有些网络意见领袖可能会通过制造舆论压力来达到某种目的,而这种舆论往往并非是公众真实的声音。
微博在中国公共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它方便了信息的传播,推动了舆论的形成,同时也推动了社会公正和进步。
但是微博的影响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公众和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浅析政务微博微信对电子政务的影响【论文】

浅析政务微博微信对电子政务的影响摘要:近年来, 各地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的纷纷开通给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政府部门借助这些新媒体的力量, 在加强政务信息公开、政府权力监督、舆情引导、紧急救援和民生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本文将通过论述微博微信的特征及作为电子政务发展方面的政务"双微"在社会各方面发挥的作用, 来探讨在当前背景下政务"双微"应如何实现更好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微博微信; 电子政务; 影响;2013年10月15日,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 《意见》要求着力建设基于新媒体的政务信息发布与公众互动交流新渠道。
各地区各部门应积极探索利用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 及时发布各类权威政务信息, 尤其是涉及公众重大关切的公共事件和政策法规方面的信息, 并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互动功能, 以及时、便捷的方式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
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是我国发展电子政务的新措, 中央政府的示范效应和具体的指导意见, 又为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的运行注入新动力, 对政务“双微”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与带动作用, 这也预示着政务新媒体应用将进入全新的“双微时代”。
一、我国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的发展概况1. 政务微博“政务微博, 即政府部门及其官员开设的主要用于倾听人民心声、诉求, 排解与政府管理有关的实际问题, 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公布相关数据和事件, 从而进行网上知晓、网下解决问题的相关微博。
”[1]微博以其强大的功能优势, 正在成为政务创新工作的“新宠”, 大量的政务微博开通既是顺应了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 也是政务工作在新时代开展的一种新形式。
政务微博具备了微博的基本传播特点:传播的实时性、文本的碎片化、海量信息的多元化、内容的多媒体性、交流的互动性, 而作为政务微博, 其还强调自身官方性质的权威性等。
做有温度的政务微博

发性新 闻的转发 量。张建军总结说 :经 “ 过我们的转发和价值观 引导 ,这条微博
触动了人们的心灵 。”
大 家往前看 ,而不是纠结于要 不要炸桥
南京 拍摄 电影 , 她
在 中 华 门 上 发 了
一
的争论上 。 这部微 电影的名字叫《 让梦重 启程》 这条视频微博在当天的所有微博 , 中是转发最高的 ,所有转发者都共同使 用 了“ 让梦重启程 ” 5 字。 这 个
条 微 博 ,恰 好
福” 推广到了全 国。
媒体舆 论场之间存在 ‘ 割裂 ’ 现象 , 这是
l 天前 的 s 2 5 月 1日,人民网舆情
量” 这是 “ , 南京发布 ” 团队负责人 、 南京 市委宣传部新闻处处长张建军接受 《 决 策》 采访 时总结的一句话。 但官方 “ 围脖” 没有太 多经验 , 织 还
监测室发布政府新闻办微博影响力推荐
随后 ,在 2 1 年 7月 ,五 品 夫 人 ” 01 “
个核心要素之后 ,南京发布”立即发出 “
之 间忠贞的爱情 。—个忠诚 、 一个 忠贞 , 恰恰这 两种元素是现代社会 日益稀缺的 东西 ,在 微博 上一 发 布 ,转发 量 超过
10 7 0次 , 本上相 当于 南京发 生重大突 基
第一条微博 。 由于是第一时间处理 , 原先
那条“ 地铁 出轨 ” 的微博就被压 下去了 , 博友还 自动删除了信息 , 同时声 明以“ 南 京发布 ”的权威信息为准 ,张建军介绍
说 :这件 事让我们体 会到主动发 布 、 “ 及
政务微博在我国城市形象构建与传播中的作用刍议

政务微博在我国城市形象构建与传播中的作用刍议摘要本文结合政务微博的传播特征,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新浪微博“@南京发布”作为个案,探究南京政府部门利用微博传播城市形象的做法,为南京城市形象传播起到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此外,针对政府部门如何利用微博构建与传播城市形象,从注重运营技巧和原创性内容,以及设置话题等方面进一步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城市形象;微博;南京发布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5)14-0035-04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浪潮中,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竞争,突出地表现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不再局限于政治、经济等“硬指标”,而是更多地融合了城市形象等“软实力”指标体系。
国外对于城市形象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凯文?林奇首次提出并强调人们对城市形象的认知,主要从城市的环境形体观察实现。
[1]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形象识别系统CTIS (City Image System)初步形成,标志着我国城市形象研究进入新阶段,但仍偏重于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的视角。
而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从传播学视角认识城市形象显得更为迫切,它要求作为城市形象构建与传播主体的政府,在城市形象传播中须掌握信息传播“制高点,利用各种媒介进行城市形象的有效构建与传播,特别是网络社交媒体广泛使用的今天,媒介环境和城市形象传播的媒介生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双微型政务媒体等为城市形象构建与传播提供了新的传播载体和传播方式,并以迅速的普及速度和强大的渗透力影响着城市形象的构建及传播。
本文从政府管理的视角出发,将政务微博作为城市形象传播主体进行研究,并以对南京知名政务微博@南京发布的实证调查为依据,分析政务微博在城市形象传播中实际功能与作用,为我国城市形象构建与传播的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
1 政务微博在城市形象构建与传播中的角色定位美国城市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认为,城市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的主观印象,是通过大众传媒、个人经历、人际传播、记忆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政务微博发展及运营方式探究——以“南京发布”为例

1 周)“ 南京 发布 ”的微博 ( 共1 5 5 也 成 为各个 政府 部 门 网络发 声 的主要 平 府 部 门凭借 在微 博上 的发展 ,而在 全 国 日( 台。正 如 I n e s Me r g e l 将 社交 媒 体 战略 定 范 围 内都产 生 了影 响力 。如南 京市 公安 条 )进 行 分析 ,通 过 前期 观察 和后 期 分 南 京发 布 ” 目前 在微 博 上 位视作 电子政府 2 . 0时代 的重要部 分 ,提 局 江宁 分局 新浪 微博 社 区委 员会专 家成 析 ,总结 了 “ 作 为南京 宣传 部门的微博 , 江 宁公安 在 线” ,虽然 只是 的运营现状 。 升 公众 参 与程度 成 为公 共部 门社 交媒 体 员 的微 博 “ “ 南京发布”与粉 丝展开了 良好的沟通 , 个小 部 门 ,但 是 “ 卖萌 ”让 网友 们看 的重要 战 略。为 了防止政 府 在这 重要 媒
大的 “ 上海发布” “ 成都发布 ”等 “ 大v ” 府 的信 息发 布 和受 众是 点一 面 的关 系 , 外 ,还 有一 批影 响力一 般 、粉丝 却也 不 政府无法及 时 、 广泛 的收到 大众 的反馈 ,
0分 的政 少的 “ 中v ”存在 ,这些 “ 中V ”影响力 政 府无 法及 时 了解 舆情 ,民众 也无 法及 定义为 在综合排 名 中分数 高于 7
政 务微 博 的必 要性 、微博 发展 现 状 比较 新 展示 部 门职 能和形 象 的平 台。在 微博
6名。显然 ,近年来 在 上 与大 众交 流 ,不仅拉 近 了与 民众 之 间 客综合 排名 为第 2
南京发布 ” 的距 离 ,也 能起 到促使 政府 改 变施 政理 政务微博排名中有落后趋势的 “ 念 和施 政方 式 ,促进 政务 公 开 ,保 障 民 目前已然走入 了发展 的瓶颈期 ,代表了不
南京:突发事件,政务徽博发布

南京:突发事件,政务徽博发布
佚名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11(000)013
【摘要】近日,南京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微博建设的意见》,其中明确
规定,要注重时效性,对各类政务信息和涉及市民生活的公共信息,特别是灾害性、突发性事件,要在事件发生后傲到尽快或是第一时间进行微博发布;如果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水、电、气、自然灾害等事件,要尽量做到一小时之内发布。
【总页数】1页(P52-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
【相关文献】
1.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务微博群信息发布策略研究*--以“8·12”天津港特大火灾爆
炸事故为例 [J], 陈世英;黄宸;陈强;杨兰蓉;徐晓林
2.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的网络舆论危机应对研究*--以上海踩踏事件中的@上海发
布为例 [J], 王国华;魏程瑞;杨腾飞;钟声扬;王戈
3.基于地震突发事件的政务微博信息发布研究 [J], 闫晓美
4.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场域构建初探r——以"雅安地震"中的"四川发布"为例 [J], 杨光辉
5.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发布内容实证研究r——以九寨沟7.0级地震为例 [J], 李
亚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

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社交媒体的兴起,政务微博作为中国政府与公众交流的新平台逐渐受到重视。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中国政务微博的研究,分析其特点、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和发展的建议。
一、引言政务微博是指政府机构或政府官员利用微博平台与公众进行互动、传播政策信息的行为。
政务微博的出现,使得政府与公众间的沟通更加方便与高效,政策信息可以更快速地传达给广大民众。
然而,政务微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境,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
二、政务微博的背景政务微博的兴起,与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以及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密不可分。
政府机构意识到传统的宣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纷纷利用政务微博打破时空限制,更好地与公众进行互动和沟通。
三、政务微博的特点1. 及时性:政务微博可以在第一时间传播政策信息,让公众了解最新的政府动态。
2. 互动性:政务微博可以实现政府与公众的双向沟通,让民众能够更好地参与决策和反馈意见。
3. 公开性:政务微博的信息公开透明,能够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四、政务微博的效果1. 政策传播:政务微博可以迅速传播政府的政策,提高政策的知晓率和理解度。
2. 问题解决:公众可以通过政务微博反映问题,政府可以快速回应和解决问题。
3. 舆情监测:政府可以通过政务微博了解公众的意见和舆情动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五、政务微博面临的问题1. 信息真实性的难题:政务微博上的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容易产生谣言和误导。
2. 互动质量的不均衡:政府与公众的互动质量不均衡,有些政府机构没有及时回应公众的问题和关切。
3. 舆情引导的风险:政务微博容易被利用引导舆论,造成不良后果。
六、政务微博的改进与发展建议1. 完善信息核实机制:政府机构应建立信息核实的制度,确保政务微博上的信息真实可信。
2. 提高互动质量:政府机构应加强对政务微博的管理与培训,提高与公众的互动质量。
3. 拓宽渠道多样性:政务微博可以与其他媒体平台相结合,拓宽信息传递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