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渗透教案
渗透生态文明教案精选11篇

渗透生态文明教案渗透生态文明教案1活动目标认识蜘蛛并知道蜘蛛图斯结网的特性。
用不同的方法创造蜘蛛结网的情景。
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蜘蛛结网的目的。
教学幼儿热爱大自然。
活动准备《好忙好忙的蜘蛛》胶带、尼龙绳或棉绳、碎纸。
“蜘蛛结网”参考图。
活动过程一、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1、蜘蛛为什么会吐丝结网?2、蜘蛛网有什么功能?3、除了蜘蛛之外,还有什么动物会吐丝呢?二、观察挂图,阅读故事《好忙好忙的蜘蛛》三、把幼儿分成数组,邀请各组幼儿为“蜘蛛先生”结“蜘蛛网“,说说蜘蛛是如何织网的,然后每组选择一种结网方式和大家交流。
四、讲述合作过程中有趣的事情。
五、学习延伸1、区域活动美工活动:幼儿可以在美工区探索用不同的材料结蜘蛛网。
科学活动:将挂图粘贴在科学活动区,让幼儿进一步观察、讲述。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设计贴近生活,对幼儿进行了科学探索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完成了活动目标。
但有的幼儿对蜘蛛感到害怕,所以没有进行实物观察。
渗透生态文明教案2活动目标:1、了解动物与环境的生态关系,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2、进一步激发幼儿爱护动物家园的美好情感。
3、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4、大胆说出自己对的理解。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音乐《给动物留下美好的家园》;ppt。
活动过程:一、观看ppt,了解动物生活的环境。
1、我们小朋友都喜欢旅游,今天我们来到了动物村。
2、动物村庄里小动物们幸福快乐的生活着,看看他们都住在哪里?(有的住在神秘的森林里,有的住在蔚蓝的大海里。
)3、哪些动物住在森林里,哪些动物住在大海里?(句式:有……有……还有……)小结:动物们幸福快乐的生活着。
二、探讨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突然不知怎么了,动物的家变了,变得……1、动物对环境的作用。
幼儿观看ppt,教师讲解。
(1)这是谁?秃鹫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家的?(2)海鸥呢?(3)蚯蚓的家在哪里?猜猜他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家的?(4)别看乌鸦长的不漂亮,他也能保护自己的家,他能把苍蝇的蛆吃掉。
初中生物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教案

初中生物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教案
年级:初中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态文明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渗透生态文明的具体做法和方法;
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行动。
教学内容:
1. 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内涵;
2. 渗透生态文明的具体做法和方法;
3. 环保行动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现象,让学生感受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生活的环境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保护环境?生态文明对我们的生活
有何重要意义?
二、讲解
1. 介绍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内涵,强调生态文明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保障。
2. 解释渗透生态文明的具体做法和方法,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等。
3. 分析环保行动的意义和影响,着重强调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环境。
三、讨论
1.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经验和做法,交流彼此的见解和感悟。
2. 个人思考: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写出自己的感悟和计划。
四、总结
1. 强调生态文明是人类永续发展的基础,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保护环境。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业:
1. 搜集关于生态文明和环保的信息资料,写一份简短的读后感;
2. 制定一个环保实践计划,在家庭、学校或社区中实施并记录成果。
教学反思:
1.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使他们能够将环保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2. 结合实际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初中学科渗透生态文明教案(精选6篇)

初中学科渗透生态文明教案初中学科渗透生态文明教案(精选6篇)初中学科渗透生态文明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东南亚地形、气候的一般特点,及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在地形、气候方面的差异。
2.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教学重点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用具《东西半球图》、《东南亚地形图》、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
教学方法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教学提纲第一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一、范围、地理位置及国家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2.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十字路口”3.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二、自然条件1.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
2.气候: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我们在学习东亚区域地理时,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东亚的?(范围、地理位置、居民及自然条件和经济特点。
)引入新课我们今天学习东南亚的区域地理,仍然是从这几个方面分析,找出它与东亚的差异,总结出东南亚区域地理特征。
学习新教材一、范围、地理位置及国家(板书)[读图]读《东西半球图》,教师指图明确范围,在图中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教师做简单介绍。
[提问]从图上看东南亚位于哪两个大陆和哪两个大洋之间?(从海陆位置看,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正处于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从古至今一直是海上交通要道,马来半岛南面的马六甲海峡,是通过这个路口的咽喉,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2.联系两大洲、沟通二大洋的“十字路口”[读图]读“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
教师介绍马六甲海峡。
[提问]日本把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这是为什么?提示学生可参看“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回答。
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教案8篇

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教案8篇一份教案的编写,教师能够充分准备好教学示范和演示,确保教学活动的示范效果,想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认真写教案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教案篇1教学内容:p102~105。
教学目标:1.让学生围绕自身的生活与生活空间,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统计活动,通过调查、统计身边的数据,进一步熟悉统计方法与过程,进一步感受统计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及其在生活里的应用。
2.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了解自己的生存空间以及影响生存空间的一些因素,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3.让学生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获取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更加熟练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难点:搜集数据需要一段时间,搜集的数据是否准确。
教学准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如查阅图书、上网收集等)了解环境及保护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一、谈谈自己对环境问题的了解:1.谈话导人:同学们,还记得乘坐“神舟”5号进入太空的我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吗?杨利伟成功地在太空遨游了一番,并在太空拍摄了一张地球的照片,这是一个美丽的星球,在目前已知的宇宙星体中,惟有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才是一颗蔚蓝色的星球。
(电脑展现图片)这么美好的生活空间,我们人类又是怎么对待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的生存空间。
(板书课题)2.交流认识:课前,同学们去收集了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你对环境问题知道了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充分交流收集的材料(图片、文字、数据等),说说是怎么收集的。
小结:是的,这么美好的生活空间,我们人类却不懂得珍惜和爱护,大量的采伐和大量的垃圾……在人类对大自然不断索取的同时,大自然也对我们作出了无情的报复,我们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糟糕。
其中,人口和环境就是影响我们生存空间的重要因素。
生态文明渗透教案

生态文明渗透教案第一章: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涵1.1 教学目标:了解生态文明的概念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与特点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1.2 教学内容:生态文明的定义与内涵生态文明与传统文明、工业文明的区别生态文明的特点与表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内外实践与案例1.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涵案例分析: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案例小组讨论: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挑战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生态文明概念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生态文明案例分析的能力第二章: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1 教学目标: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认识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掌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路径2.2 教学内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原则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的实践案例2.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案例分析:分析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的实践案例小组讨论: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路径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案例分析的能力第三章:生态文明与生态环境保护3.1 教学目标: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生态文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掌握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3.2 教学内容: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与意义生态文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联系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生态文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案例3.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与意义案例分析:分析生态文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案例小组讨论: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概念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生态文明与生态环境保护案例分析的能力第四章:生态文明与资源利用与节约4.1 教学目标:理解资源利用与节约的重要性认识生态文明与资源利用与节约的关系掌握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源利用与节约措施4.2 教学内容:资源利用与节约的概念与意义生态文明与资源利用与节约的内在联系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源利用与节约措施生态文明与资源利用与节约的实践案例4.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资源利用与节约的概念与意义案例分析:分析生态文明与资源利用与节约的实践案例小组讨论: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源利用与节约措施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资源利用与节约概念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生态文明与资源利用与节约案例分析的能力第五章: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5.1 教学目标:了解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重要性认识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关系掌握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5.2 教学内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概念与意义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内在联系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实践案例5.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概念与意义案例分析:分析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实践案例小组讨论: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概念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案例分析的能力第六章:生态文明与绿色生活方式6.1 教学目标:理解绿色生活方式的意义认识生态文明与绿色生活方式的关系掌握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生活方式实践6.2 教学内容:绿色生活方式的概念与内涵生态文明与绿色生活方式的内在联系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生活方式实践绿色生活方式的国内外案例分享6.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绿色生活方式的概念与内涵案例分析:分析生态文明与绿色生活方式的实践案例小组讨论: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生活方式实践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绿色生活方式概念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生态文明与绿色生活方式案例分析的能力第七章:生态文明与社区建设7.1 教学目标:理解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认识生态文明与社区建设的关系掌握生态文明建设的社区实践7.2 教学内容:社区建设的概念与意义生态文明与社区建设的内在联系生态文明建设的社区实践案例生态文明与社区建设的挑战与机遇7.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社区建设的概念与意义案例分析:分析生态文明与社区建设的实践案例小组讨论: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社区实践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社区建设概念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生态文明与社区建设案例分析的能力第八章:生态文明与教育普及8.1 教学目标:理解教育普及的重要性认识生态文明与教育普及的关系掌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教育普及方法8.2 教学内容:教育普及的概念与意义生态文明与教育普及的内在联系生态文明建设的教育普及方法与实践生态文明教育的案例分享8.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教育普及的概念与意义案例分析:分析生态文明与教育普及的实践案例小组讨论: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教育普及方法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教育普及概念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生态文明与教育普及案例分析的能力第九章:生态文明与国际合作9.1 教学目标:理解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认识生态文明与国际合作的关系掌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合作实践9.2 教学内容:国际合作的概念与意义生态文明与国际合作的内在联系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合作案例生态文明与国际合作的挑战与机遇9.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国际合作的概念与意义案例分析:分析生态文明与国际合作小组讨论: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合作实践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国际合作概念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生态文明与国际合作案例分析的能力第十章:生态文明的未来展望10.1 教学目标:理解生态文明的未来发展趋势认识生态文明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掌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挑战与机遇10.2 教学内容:生态文明未来发展趋势生态文明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挑战与机遇生态文明未来的国际合作前景10.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生态文明未来发展趋势小组讨论:探讨生态文明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案例分析: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挑战与机遇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生态文明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生态文明对可持续发展影响案例分析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涵:理解生态文明的定义及其内涵是理解整个教案的基础。
生态文明渗透教案

一、教案名称:生态文明渗透教案第一章——自然生态教育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文明的含义和重要性;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3. 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循环、低碳的生活理念;4. 提高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1. 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涵2. 生态环境的现状与问题3.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4. 绿色生活方式的实践与推广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引发学生对生态文明的思考;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生态文明的概念、内涵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意义;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绿色生活方式,并分享各自的观点;5. 总结: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文,阐述自己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和实践;2. 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实施绿色生活方式,如节约用水、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等;3. 建议学生参加植树造林、环保志愿者等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写的短文,评估学生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和实践程度;2.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评估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的实践情况;3. 结合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对学生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行综合评价。
七、教学资源:1. 生态文明相关书籍、文章、视频等资料;2. 生态环境现状的图片、数据等;3. 绿色生活方式的实践案例;4. 教学PPT、黑板等展示工具。
八、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生态文明的重要性;2. 教师要以身作则,带头实践绿色生活方式,为学生树立榜样;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九、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内涵;2.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的习惯。
渗透生态文明教案(通用11篇)

渗透生态文明教案渗透生态文明教案(通用11篇)渗透生态文明教案篇1活动背景:晨间活动时,小朋友正开心地玩着游戏,帆帆一走进教室便大声地说:“我今天坐公交车来的。
”话音刚落,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我下乡也是乘公交车的,还给一位老奶奶让座呢!”、“那天我在车上看到一位小妹妹把糖纸扔到了窗外”、“我跑得快,每次都能抢到座位”……听着孩子们的交谈,我思索着:乘车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事儿,多数孩子都有乘坐公交车的经验,那怎样让他们学会文明乘车、做个文明乘客呢?于是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情境中,学习文明乘车礼仪,感受文明乘车的乐趣。
活动目标:1.回忆经验,了解乘车中的文明守序行为。
2.尝试根据图片编唱歌曲,强化文明乘车的意识。
3.乐意做文明小乘客,并愿意积极维护文明乘车秩序。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乘车图片四幅‘道具:领带、红领巾、书包、拐杖、手提包、公文包、方向盘;磁带、录音机活动过程:一、通过谈话,了解文明乘车行为1.共同回忆乘车经历。
师:小朋友,你乘过公交车吗?你乘公交车去过什么地方?幼:我乘公交车去乡下外婆家;我去步行街是坐公交车的……师:平时,我们在什么地方乘公交车?幼:汽车站、路边的站台。
2.运用图片再现场景。
师:你是怎样乘公交车的?上了车需要做什么?幼:要投币;要刷卡;找个位置坐下来。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1,并小结:小朋友要记牢,上汽车队排好,主动投币和买票。
师:在公交车上,你们都碰到过哪些事情?幼:有乘客主动给老人让座;有小朋友在车上大声喊叫;有人抢座位……师:那怎样的行为才是文明的呢?幼儿回答时教师出示图2、3,并小结:上了车不乱跑,有座位不争抢,老人孕妇照顾好。
车厢里不大叫,讲卫生懂礼貌,安安静静秩序好。
师:车到站了,你是怎么做的?幼:下车的时候不要挤;先让别人下车再走。
出示图4,小结:下车时不拥挤,先下后上不忘掉,做个文明的好宝宝。
生态文明渗透教案

一、教案名称:生态文明渗透教案第一章: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涵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内涵;2. 使学生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生态文明的定义;2. 生态文明的内涵;3. 生态文明与传统文明、工业文明的区别。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生态环境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2. 新课导入:介绍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内涵;3. 案例分析:分析生态文明与传统文明、工业文明的区别,让学生深刻理解生态文明的重要性;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生态文明,提出具体的建议;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实践。
二、教案名称:生态文明渗透教案第二章: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影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影响;2. 使学生认识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紧迫性;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内容:1. 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2. 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3. 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环境问题的紧迫性;2. 新课导入:介绍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影响;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生态环境问题,让学生深刻理解问题的严重性;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提出具体的建议;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三、教案名称:生态文明渗透教案第三章: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2. 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参与生态文明建设;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生态文明建设的定义;2.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3. 每个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2. 新课导入:介绍生态文明建设的定义和重要性;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生态文明建设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建设生态文明的成果;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个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提出具体的建议;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每个人都有责任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品德与生活班级:一年级任课教师:张忠杰课题:春天在哪里(1)教学目标1、让学生充分感受春天得美,体验春天到来得愉快。
2、学习观察春天得特点,探究春天自然界得变化、3、让学生了解春天常见得动植物与人类得活动。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到春天得美,体验春天带来得愉快。
教学难点学习观察春天得特点,探究春天自然界得变化、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赞美春天得诗篇。
2、设计“找春天”记录表格。
3、制作“话春天"课件。
教学过程一、明确活动任务1、谈话引出春天。
小朋友,您们知道现在就是什么季节不?2、鼓励学生向春姐姐打招呼。
对呀,现在正就是五彩缤纷得春天,您们瞧,谁来了(一学生戴头饰走出来)?快跟春姐姐打招呼吧!3、提示课题,齐读。
大家愿不愿意一起去大自然寻找一下春姐姐,瞧瞧春姐姐究竟藏在哪里呢?好,我们一起去瞧瞧吧、(出示:纸条——春天在哪里)我们一起大声读一读课题。
二、展开想象得翅膀——写春天1、春天,这么美,曾有无数得诗人赞美春天,平时您读过哪些赞美春天得诗歌?2、读一读。
过渡:今天,教师也给您们带来了一首赞美春天得诗,那就就是艾青爷爷写得《春姑娘》,想听不?好,让我们美美地来欣赏吧!(1)师朗读《春姑娘》。
(2)生齐读。
小组交流:读了艾青爷爷得《春姑娘》这首诗,您感悟到了什么?(春天来了)三、创设情境,感受春天——找春天过渡:这三位同学读完诗歌,我们仿佛来到了仙境,瞧到了如花似锦得春天,您们瞧……老师给您们带来了一段春天得录像、(出示课件)刚才瞧了录像之后,您发现了哪些春天得小秘密?您们知道哪些花也就是在春天开得不?您们得知识真丰富,平时肯定喜欢瞧书,就是不?小朋友还发现了哪些春天得秘密?实物出示柳枝,您们瞧,这就就是刚发芽得柳枝,绿绿得,正如诗句中所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还有小朋友有新得发现不?一场春雨过后,把一些小动物都惊醒了,您们知道哪些动物醒来了?(出示图片春天得动物:松鼠、蝴蝶、青蛙。
)您们发现了春天那么多得秘密,您能用哪些词来夸夸春姐姐呢?(春暖花开、百花齐放、柳绿花红)……本课总结:小朋友们这节课都了解那些关于春天得知识啊?学生回答。
嗯春天太美丽了,所以我们要保护生态环境多植树爱护花草树木,让春天更加美丽!这片土地就是神圣得执教老师:何伟学习目标1ﻫ、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回荡、滋润、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盘点”中列出得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得部分。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得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课前准备ﻫ第一课时联系生活,导入“神圣”1、说说在周围生活中,神圣一般多用来形容什么?在印第安人得眼里,她们生活得那方瞧起来似乎不起眼得土地也就是神圣得。
她们会自豪地告诉每一个光临那片土地得人──2ﻫ、齐读课题。
ﻫ初读课文,感受“神圣”1、土地可以用肥沃、贫瘠来形容,还可以用宽广来形容,却很少有人用神圣来赞美、那么印第安人为什么这样称呼它呢?让我们走进这片神圣得土地。
2、介绍文章背景知识、(印第安人首领西雅图写给白人领袖得一封信)3、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得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ﻫ梳理内容,定位“神圣"1、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
2、文章哪些自然段体现了这片土地就是神圣得?ﻫ研读语句,理解“神圣”1ﻫ、自由读文章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片神圣得土地上呈现怎样得画面?ﻫ(1)抓住“圣洁”,理解内容。
(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任何东西,不会破坏、伤害它们)(2)感情朗读,读出自己得想象。
(3)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第1、2自然段。
ﻫ2、如此神圣得一片土地,对于我们来说,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来说,为什么就显得如此珍贵,如此重要?自由读第3自然段,从字里行间去感受。
重点理解以下句子:(1)我们就是大地得一部分,大地也就是我们得一部分。
①交流自己得理解与体会。
②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大地与我们得关系。
(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等) 2(ﻫ)我们与大地上得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①共同属于哪一个家园?ﻫ②交流朗读得感受。
ﻫ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这片神圣得土地对于我们就是如此重要,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得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得身份去保护这片家园得家园。
投入感情,诵读“神圣" 1ﻫ、引读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我们与大地上得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提示语:共同属于哪一个家园?学生不必回答,随即引导全班齐读课文前三自然段。
2、各自有感情得朗读课文前三自然段,学有余力得同学背诵下来。
ﻫ第二课时读“神圣",回想画面引读第1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第2、3自然段。
悟“神圣",探究段落这片土地就是神圣得,对我们来说就是如此得珍贵与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留住这片圣洁呢? ﻫ自由读文章第3~7自然段,从文章里找一找相关得语句。
多读读这些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感受与体会。
ﻫ重点引导理解以下句子: ﻫ(1)河水就是我们得兄弟,也就是您们得兄弟。
您们应该像善待自己得兄弟那样,善待我们得河水。
①交流感受。
(河水对我们很重要)②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地善待河水?读第4自然段,找到相关得句子谈谈自己得感受。
ﻫ③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
ﻫ(2)您们要照管好它,使您们也能够品尝风经过草地后得甜美味道。
①交流说说自己得感受。
(空气对生命很重要) ﻫ②说说那就是一种怎样得味道?文章里哪些句子可以体味到这种独特得味道?(读第5自然段)③为什么说要照管好它?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得生命就是一体得,清风给了我们得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得最后一声叹息、”(因为没有了空气,或者空气受到污染,将直接影响到人类得呼吸、生物得生长,影响到生命得存在)④有感情地朗读第6、7自然段。
ﻫ(3)您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得动物、ﻫ①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得理解。
(因为麋鹿、骏马、雄鹰就是我们得兄弟) ﻫ②重点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得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因为我们与大地上得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同属于一个家园)③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4)您们要像我们一样热爱它,照管它、为了子孙后代,您们要献出全部得力量与情感来保护大地。
①交流自己得理解与感受。
(我们非常热爱自己得土地)②说说我们就是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得土地得?③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土地? ﻫ重点理解“任何降临在大地上得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得孩子身上。
”(如果家园受到破坏,我们不能及时补救,那么对地球得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得伤害。
如果家园遭到毁灭,人类又怎能独自生存) ﻫ④有感情地朗读第9、10自然段。
明“神圣”,凝聚情感因为我们深爱着这片土地,因此为了子孙后代,您们需要献出──全部得力量与情感来保护大地。
ﻫ因为我们深深地知道──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就是属于大地得。
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就是属于大地得、”(1)文章第3自然段不就是强调大地就是我们得一部分不,为什么说“大地不属于人类”?(因为谁也没有拥有大地得权利,也不可能拥有对大地得控制权;谁也不能凭借自己得喜好、善恶来对待神圣得大地,来破坏、损伤大地得完整与庄严) ﻫ(2)为什么说“人类就是属于大地得”,前面不就是强调“我们就是大地得一部分”不?(因为大地拥有着各种有利于生命成长得物质,人类得生命才能得以繁衍、成长、延续)(3)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ﻫ读全文,背诵语段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得部分。
读课后“选做题”,根据课前了解得情况,写一写自己得发现与感受、浅水洼里得小鱼执教老师:王怀龙ﻫ1。
复习生字词,指导书写,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对小鱼得怜惜与对小男孩得敬佩之情、3 ﻫ意识。
教学重难点就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鱼得可怜,对小男孩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ﻫ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识字沙滩、水洼、叨念、蒸干、甚至、继续、吸干成百上千、忍不住、弯腰、不久、在乎请大家瞧屏幕谁来告诉大家,您瞧到了什么呢?在一望无际得沙滩上有许许多多得浅水洼,浅水洼里有鱼呢、课文就是怎么介绍这浅水洼里得小鱼得呢?让我们自己来读读课文得第一自然段、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ﻫ请问浅水洼里得小鱼怎么了?ﻫ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此时,它们会想起谁呢?想不想瞧瞧鱼儿以前在大海里快活地生活得情景呀?(播放鱼儿在大海快乐生活得录像片)大海里快乐得生活已经慢慢离它们远去了。
它们现在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呀?ﻫ出示: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
(生齐读这一句,体会鱼儿难受得心情)ﻫ出示句子“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得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
这些小鱼都会干死、" 我们刚才瞧到这浅水洼里不就是有水得不?小鱼怎么会干死呢?ﻫ出示“蒸"字:谁认识?太阳确实就是很热很热得。
太阳光火辣辣地照在水洼里,温度越来越高,越来越高,小朋友们,您觉得这时得小鱼会感受到什么呢?水越来越少,越来越少、小鱼儿,您们怎么了,在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说)这就是小鱼此时得心声呀!它多么希望有人来救它呀!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吧!谁来读?(出示句子: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得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
)ﻫ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得第一自然段吧。
ﻫ2、学习二至六自然段,感受“男孩在乎"。
浅水洼里得小鱼,谁在乎呢?请大家把书本翻到132页,自己读读课文得第二到第六自然段。
小男孩扔鱼得这一动作可以瞧出小男孩就是在乎这浅水洼里得小鱼得,那么课文得哪些地方写了小男孩在扔鱼呢?找出句子划一划、出示句子:她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捡起里面得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通过多种形式得朗读让学生读懂两句话。
)ﻫ就是呀,小男孩不停地捡鱼、扔鱼,瞧得出小男孩就是很在乎这些小鱼得。
我们来瞧瞧小男孩捡得鱼多不?ﻫ(教师巡回指导。
多种形式得练读。
教师用手势帮助她们朗读,指导学生读出鱼“多”得味道、)引出问题大家想想瞧,有那么多那么多得鱼儿被困在浅水洼里,小男孩能捡完不?ﻫ她知道不?可就是她——多么用心得、多么可敬得小男孩呀!她明明知道浅水洼里得鱼儿就是捡不完得,但她还在捡!说明小男孩就是真得非常非常在乎这浅水洼里得小鱼!(板书:小男孩)那么有什么好得办法能捡得完呢?(生讨论)现在老师再来问大家,浅水洼里得小鱼,谁在乎?小结:所有爱小鱼得人都在乎。
(板书:……在乎)ﻫ(三)拓展升华。
ﻫ生命只有一次。
当我们瞧到小鸟在天空自由飞翔得时候,当我们瞧到藤儿在奋力往上爬得时候,当我们瞧到笋芽儿不知不觉地拱出了地面,当我们瞧到花儿不知不觉地开放了,我们会充分感受到无论就是人,还就是大自然中得植物、动物、都就是有生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