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防静电

合集下载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防雷与防静电措施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防雷与防静电措施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防雷与防静电措施施工现场是一个高风险的地方,特别是在临时用电的情况下,防雷与防静电措施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防雷与防静电措施,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设备的正常运行。

一、防雷措施在施工现场,雷击可能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有效预防雷击事故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防雷措施:1. 合理选择设备安装位置:应避免将设备安装在露天、高处或者接近高大金属构筑物的地方,特别是容易成为雷电击中的目标的地方。

设备应尽量安装在靠近建筑物的位置,使用避雷针进行保护。

2. 安装接地保护设施:为了将雷击电流迅速导入地下,设备需要进行良好的接地。

合理布置接地系统,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规范要求。

3. 使用避雷器:根据施工现场所在地区的雷电活动情况,可以配置适当的避雷器。

避雷器可以将雷电冲击导入地下,保护设备免受损坏和人员免受伤害。

二、防静电措施静电是施工现场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在临时用电的情况下。

静电的积累可能导致火灾、爆炸或者设备损坏。

为了预防静电事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防静电措施的建议:1. 确保设备接地良好:设备的接地是预防静电的基本手段之一。

设备应正常接地,接地电阻要符合要求。

同时,设备的接地线应与施工场地的统一接地系统连接,确保统一地势。

2. 使用防静电地垫:静电地垫能有效降低人员身上静电电荷的积累,让静电电荷通过地垫迅速导入地下。

在施工现场合适的位置布置静电地垫,使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能够有效地释放静电。

3. 注意防止引起火源:在施工现场,需注意不要使用易燃和易爆物品。

特别是在临近设备的位置,不要使用塑料袋等可能引起静电火花的物品。

同时,禁止吸烟和使用明火等可能引起火灾的行为。

综上所述,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防雷与防静电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选择设备安装位置、安装接地保护设施以及使用避雷器,可以有效预防雷击事故的发生。

通过确保设备接地良好、使用防静电地垫以及注意防止引起火源,可以预防静电事故的发生。

九、防雷与防静电

九、防雷与防静电
当基础采用硅酸盐水泥和周围土壤的含水量不低于4% 及基础的外表面无防腐层或有沥青质的防腐层时,宜利用 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
避雷装置的作用就是当接闪器接受电流后,经过引下线将 电流导人接地装置进而安全地进人大地,保证建筑物内设 备和人身的安全。至于选择何种防雷措施,则应根据所保 护对象的重要性、当地雷电活动情况进行比较确定。
➢引下线
引下线应满足机械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的要求,一般采 用圆钢或扁钢,其尺寸和腐蚀要求与避雷带相同。钢绞线其截面 不应小于25MM²,铜导线其截面不小于16MM²。
应沿建筑物外面敷设,经最短途径接地:建筑物有特殊要求 时,可以暗敷,截面应加大一级。
➢接地装置
接地装置:传统的方法是:互距5m采用长2.5m的规格 为40×40×4mm三根镀锌角钢打入地中并联,并与引下线 连接。
第九章 防雷与防静电
概述
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 的放电现象,它会破坏建 (构)筑物和各种工农业 设施,同时还会引起火灾 和爆炸事故。雷电放电时 会产生极高的过电压和巨 大的雷电流,不仅能击毙 人畜、还会劈裂树木、电 杆等。
一、雷电的种类
根据雷电的不同形状,雷电大致可分为片状、 线状和球状三种形式。
城镇的建筑物区域,常可以见到一些顶部大面积金属体的建筑物,例如半球形铜 壳装饰成的圆顶楼,用铜材或铁皮包装屋顶的建筑物。当这种建筑物上空有雷云 生成并向下发展下行先导时,由于雷云和先导通道中电荷的感应作用,在建筑物 顶部的金属体上将出现反极性的感应电荷
金属屋面静电感应
架空线静电感应
电磁感应
• 雷电具有很高的电压和很大的电流,同时又是 在极短暂的时间内发生的。因此在它周围的空间 里,将产生强大的磁场。不仅会使处在这一电磁 场中导体感应出较大的电压,并且还会在构成闭 合回路的金属物上(如露天堆垛物捆扎用的铁皮、 铁丝等)产生感应电流。如果这时回路上有的地 方接触电阻较大,就会局部发热或发生火花放电。 这对于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建筑物以及易燃、 可燃材料的露天堆场也是非常危险的。

防雷防静电知识

防雷防静电知识
防静电措施
在电子设备周围采取防静电措施,如铺设防静电地板、佩戴防静电手环等,以降低静电 对设备的影响。
提高员工防雷防静电意识
培训员工
01
通过培训课程或宣传资料,提高员工对雷电和静电的认知,了
解其危害和防范措施。
制定应急预案
02
制定针对雷电和静电的应急预案,指导员工在紧急情况下采取
正确的应对措施。
定期演练
电子设备防雷
使用防雷设备(如防雷插排、防雷模块等)对电子设备进行 保护。
雷电和静电对人体的危害及应对
人体防雷
不在雷雨天气下站在高处、空旷处,不使用金属材质的雨伞,尽量降低自身高度避免成为雷电目标。
防静电措施
保持室内湿度适中、穿防静电服、使用防静电工具、接地等措施减少静电产生和积累。
04
防雷防静电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02
防雷防静电的措施
建筑物防雷措施
1 2
安装避雷针、避雷带等避雷装置
避雷装置能够将雷电引入地下,避免建筑物遭受 雷击。
接地措施
确保建筑物有良好的接地措施,使电流能够安全 地导入地下。
3
防雷设备维护
定期检查和维护避雷装置,确保其正常工作。
电子设备防雷措施
01
02
03
使用防雷设备
在电子设备前端安装防雷 设备,如电源防雷器、信 号防雷器等。
03
定期进行演练,模拟雷电和静电事件发生,提高员工应对突发
事件的能力。
05
雷电和静电的应急处理
雷电和静电引发火灾的应急处理
火灾报警
一旦发现雷电或静电引发火灾, 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报警,并迅
速报告相关部门。
灭火措施
在火灾初起阶段,应使用灭火器或 灭火器材进行扑救,控制火势蔓延 。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4篇)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4篇)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本《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以下简称《制度》)。

二、任务和原则(一)任务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是企业的重要任务。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应当针对不同的设备、工作环境、工作任务,科学合理地设置防雷、防静电措施,确保工作的平稳进行。

(二)原则1.安全第一:防雷、防静电工作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充分认识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以人的生命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安全为首要目标,坚决消除安全隐患。

2.科学合理:防雷、防静电工作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设置,确保有效防范雷电和静电危害。

3.全员参与:防雷、防静电工作要实行全员参与的原则,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维护防雷、防静电安全。

4.持续改进:防雷、防静电工作要持续改进的原则,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组织(一)设立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

(二)指定专人负责防雷、防静电安全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

四、安全管理措施(一)工作地点周边的防雷、防静电工作1.设立合适的避雷装置,包括避雷针、避雷网等,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2.建立完善的接地系统,加强对设备和建筑物的接地保护,防止雷电危害。

3.定期进行避雷装置和接地系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二)设备的防雷、防静电工作1.设备安装应满足防雷、防静电要求,合理设计设备布局,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2.设备应采取绝缘材料进行包装和保护,减少静电产生的可能性。

3.设备周围应保持干燥,避免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4.设备操作人员应穿防静电服装,避免静电的传递和积聚。

(三)人员的防雷、防静电工作1.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确保工作安全。

2.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身体健康,减少经静电产生的可能性。

3.不在雷暴天气下进行室外活动,必要时进行疏散,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防雷防静电培训资料

防雷防静电培训资料

防雷防静电培训资料防雷防静电培训资料是一份重要的文件,旨在向工作人员提供有关防雷和防静电的知识和技能。

本资料将介绍防雷防静电的基本原理、常见的防雷防静电措施以及应急处理方法。

通过培训,员工将能够有效地预防雷击和静电危害的发生,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一、防雷基本原理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的产生和传导都需要一定的条件。

雷电主要通过空气中的带电离子进行传导,当离子的浓度足够高时,会形成导电通道从而导致雷击。

因此,防雷的关键是通过合理的措施降低空气中带电离子的浓度。

该资料将详细介绍如何合理利用避雷针、避雷带和接地装置等设备来达到防雷的效果。

二、防静电基本原理静电问题在许多工作场所都会存在,特别是在涉及粉尘、化学药品和易燃材料的环境中。

静电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物体表面电荷的积累,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引发静电火花,从而产生火灾、爆炸等危险。

因此,防静电的关键在于控制电荷的积累和释放。

本资料将介绍如何通过接地、抑制静电积聚和使用防静电材料等措施来有效地防止静电危害。

三、防雷防静电措施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工作场所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防雷防静电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 安装和维护避雷装置,确保其正常工作;2. 在易发生静电的区域设置接地装置,及时排除静电积聚;3. 使用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地板等防静电设备;4. 定期对防雷和防静电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5. 加强员工的防雷防静电培训,提高其灾害意识和应对能力。

四、防雷防静电应急处理方法尽管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但防雷防静电意外事件仍然有可能发生。

因此,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应急处理方法,以迅速应对并减少可能的伤害。

在资料中,我们将重点介绍防雷和防静电事故的应急处理步骤,如何迅速疏散人员、使用灭火器材和拨打紧急电话等。

结语通过防雷防静电培训,员工将能够全面了解防雷防静电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措施,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预防能力。

同时,他们还将学会如何应对防雷和防静电意外事件,保障自身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防雷防静电.ppt

防雷防静电.ppt
▪ 与架空线相连的电气设备的保护
• 3~10kV柱上断路器和负荷开关用阀型避雷器或空气间隙保护。 • 在多雷区或易遭受雷击的地段,直接与架空线相连的电度表一
般用空气间隙保护。
14
防雷
❖ 其他设备的防雷
▪ 变压器-电弧炉组 ▪ 高压并联电容器 ▪ 直配直流电气设备及直流牵引网络 ▪ 架空线路中连接的电缆线路
件之间等都可产生摩擦。此外,当人体靠近带电物体时,也会感应出
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电荷以及带电颗粒的吸附,所有这些都是人体
产生静电电荷的诱因,进而通过传导和静电感应, 最终使人体呈带电
状态。
22
防止静电危害
❖ 静电的特点
▪ 静电的电量小,静电电压高。一般电量只有微库或毫 库级,但由于带电体的电容量很小,则电压很高。如 橡胶行业的静电电压高达几万伏,甚至十几万伏。
15
防止静电危害
❖ 静电的产生
▪ 摩擦产生静电
• 根据两种物质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将各种物质依次排成序列。 这个序列,就是静电序列。序列前后两种物质接触时,前者带 正电,后者带负电。带电极性等情况还与温度、杂质等因素有 关。
▪ 破断起电
• 不论材料破断前其内部电荷分布是否均匀,破断后均可能在宏 观范围内导致正负电荷分离,产生静电。这种起电称破断起电。 固体粉碎、液体分裂过程的起电都属于破断起电。
防雷
❖ 雷电的形成及种类
▪ 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在雷雨天气将风筝放 入云层,第一次揭示了雷电只不过是大气中的空气间 隙放电现象。
▪ 根据大量科学测试可知,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电容器。 通常大地稳定地带负电荷50万C左右,而地球上空存在 一个带正电的电离层,这两者之间便形成一个已充电 的电容器,它们之间的电压为300KV左右,并且场强为 上正下负。

《防雷及防静电》课件

《防雷及防静电》课件

公共设施防雷及防静电的成功案例
设施名称
某大型体育场馆
案例描述
该体育场馆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防雷和防静电的需求。通过安装避雷针、避雷网等设施,以及采取设备 接地、使用防静电材料等措施,成功避免了雷电和静电对场馆设施和观众安全的威胁。
经验总结
公共设施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重视防雷防静电设计,确保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防雷及防静电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防雷及防静电技术起源于古代的避雷针和接地技术,随着科 技的发展,现代的防雷及防静电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
发展
现代的防雷及防静电技术已经从简单的避雷针和接地技术发 展为综合性的雷电防护系统,包括接闪、引流、接地、等电 位连接、电磁屏蔽等多方面的措施。
02
CHAPTER
雷电的形成与防护
个人防雷及防静电的成功案例
个人姓名:张先生
案例描述:张先生在雷雨天气中,通过正确使用防雷产品,如避雷针、防雷带等,避免了雷 电对自己及周围人的伤害。同时,他采取了接地线、不使用电子产品等防静电措施,避免了 静电带来的潜在危险。
经验总结: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关注防雷防静电知识,采取正确措施保护自己及家人安全 。
THANKS
谢谢
防雷及防静电在家庭领域的应用
总结词
随着人们对家庭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家庭领域也逐渐成为防雷及防静电技术应用 的重要领域之一。
详细描述
在家庭生活中,许多电器设备和设施也需要采取防雷及防静电措施。例如,电视、电脑 、空调等电器设备应定期进行接地检查和维护,避免因雷电和静电导致设备损坏或人员 伤亡。此外,家庭中的电线、插座等也需要注意防雷及防静电措施,以确保家庭安全。
在建筑物或其他设施的顶部安装避雷针, 通过避雷针将雷电流引入地下,从而保护 建筑物或设施不受雷电的直接打击。

防雷、防静电管理规定

防雷、防静电管理规定

防雷、防静电管理规定
是一系列针对防止雷电和静电危害的管理规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雷、防静电管理规定:
1. 防雷规定:
- 安装避雷装置。

对于各种建筑、设备和设施,根据其种类和用途,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合理的避雷装置的安装和维护。

- 定期检测和维护避雷装置。

定期对避雷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 建立雷电监测系统。

对于一些特殊的建筑、设备和设施,建立雷电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雷电活动,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 开展防雷培训。

组织员工参加相关的防雷培训,增强员工的防雷意识和应急能力。

2. 防静电规定:
- 建立防静电工作制度。

制定相关的防静电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防静电工作的有效进行。

- 使用合适的防静电设备。

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和需求,使用合适的防静电设备,如防静电衣、防静电鞋、防静电地板等。

- 确保设备的接地良好。

对于接地要求严格的设备和工作场所,确保设备的接地良好,防止静电的积聚和放电。

- 进行静电测试和监测。

定期对工作场所和设备进行静电测试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防雷、防静电管理规定,具体的规定还需根据不同行业和工作环境的要求进行制定和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雷防静电一、防雷1、闪电、雷鸣、雷击的定义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

天空中的云受到气流吹袭时,云中的水滴分解成带正电荷的大水滴和带负电的小水滴,随着雷云聚集的电荷越来越多,电位越来越高,当带有不同电荷的雷云相互接近时,就会击穿空气发和强烈的放电现象,伴随着巨大的闪光与声响,这就是闪电和雷鸣现象。

当雷云较低时,与地面凸出物产生静电感应,感应电荷与雷云电荷相反而发生放电形成雷击。

雷电的冲击电压很高,一般为几十到几千KV;雷电电流幅值很大,一般为几十KA,最大可达几百KA;雷电放电时间很短,一般为十几微秒,最大为500毫秒。

2、雷电的分类根据雷电产生的危害特点的不同,分为直击雷、雷电感应、球形雷、雷电侵入波等几种。

3、雷电的危害雷击有很强的破坏作用,建筑物、构筑物受雷击后将现遭到毁灭性破坏,发生倒塌、崩裂。

雷电的高电压使电气设备或线路的绝缘击穿,造成停电、短路和爆炸。

雷电流产生的高温会产生火灾与爆炸,特别是对易燃易爆物品。

当雷电流通过人体时,人将因雷击而死亡。

其破坏作用是综合性的,包括电性质、热性质、机械等性质的破坏作用。

⑴、电性质的破坏作用表现为数十乃至数百万伏的冲击电压可能毁坏发电机、电力变压器、断路器、绝缘子等电气设备的绝缘,烧断电线或劈裂电杆,造成大规模停电,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

二次放电(反击)的火花也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绝缘的损坏,为高压窜入低压,为设备漏电准备了危险的条件,可能造成严重的触电事故,雷云直接对人体放电以及对人体的二次放电都可能使人致命,巨大的雷电流流入地下,会在雷击点及其连接的金属部分产生极高的对地电压,可能直接导致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的触电事故等。

(对地电压---指电气装置的接地部分与零电位“地”之间的电位差。

)⑵、热性质的破坏作用表现为巨大的雷电流通过导体,在极短时间内转换出大量的热能,造成易燃品的燃烧或造成金属熔化飞溅而引起火灾或爆炸,如果雷击在易燃物上,更容易引起火灾。

⑶、机械性质的破坏作用表现为被击物遭到破坏,甚至爆裂成碎片。

这是由于巨大的雷电流通过被击物时,在被击物缝隙中的气体剧烈膨胀、缝隙中的水分也急剧蒸发为大量气体,致使被击物破坏或爆炸。

此外,同性电荷之间的静电斥力,同方向电流或电流拐弯处的电磁推力也有很强的破坏作用,雷击时的气浪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4、易受雷击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凡容易使电场分布不均匀的、或导电性较好容易感应出电荷的、或雷云容易接近处的建筑物,均容易遭受雷击。

⑴、旷野孤立的或高于20m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⑵、金属屋面、砖木结构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⑶、河边、湖边、土山顶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⑷、地下水露头处、特别潮湿处、地下有导电矿藏处或土壤电阻率较小处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⑸、山谷风口处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⑹、建筑物群中高于25m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5、防雷装置一套完整的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

⑴、接闪器接闪器的作用:是将雷电引至本身,沿引下线经接地装置流入大地,使被保护物免遭雷击的破坏,常用的防雷装置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避雷器和保护间隙,建筑物的金属屋面可作为第一类工业建筑物以外的建筑物的接闪器。

原理:利用其高出被保护物的突出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然后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把雷电流泄入大地,以此保护被保护物免遭雷击,免受雷害。

接闪器所用材料的尺寸应能满足机械强度和耐腐蚀的要求,还要有足够的热稳定性,以能承受雷电流的热破坏作用。

a、避雷针:主要用来保护高耸弧立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及其周围的设施,也常用来保护室外的变配电装置。

避雷针一般用镀锌圆钢或钢管制成。

b、避雷线:避雷线常与架空线路同杆架设,用来保护架空线路。

避雷线一般采用截面积不小于35mm2的镀锌钢绞线。

c、避雷网:避雷网主要用来保护不顶县城面积较大的建筑物。

d、避雷带:避雷带常用来保护高层建筑的侧面。

e、避雷器:是专用防雷设备,常与设备线路连接,主要用来保护线路、电气设备及其他电气设施,也用作防止高电压侵入室内时损坏设备的安全措施。

避雷器有阀型避雷器、管型避雷器和保护间隙之分。

保护间隙是一种简易的防雷装置,主要用来保护线路和电气设备。

避雷器很象一个阀门,对雷电流,阀门打开,使泄入地下;而对工频电流,阀门关闭,迅速切断。

(高压冲击波袭来时,避雷器的火花间隙被击穿,巨大的雷电流通过电阻阀片时只遇到小的电阻,进入被保护物的只是不大的残压,而尾随雷电流而来的工频电流在电阻阀片上遇到很高的电阻,有限的工频电流很快被火花间隙阻断,即火花间隙的电弧很快地被熄灭。

)例:FS-0.22型和FS-0.38型是用于220V和380V低压系统的阀型避雷器。

其瓷套内只有一个火花间隙和一个电阻阀片。

⑵、引下线应满足机械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的要求。

常采用圆钢或扁钢制成。

注意:不得采用铝线作防雷引下线。

⑶、接地装置除独立避雷针(保护范围由避雷针高度确定)外,在接地电阻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防雷接地装置可以和其它接地装置共用。

接地装置应远离通道3m以上,并尽可能避开行人来往之处,以防雷电流入地时产生的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的伤害。

6、防雷装置检查对于阀型避雷器,每年雨季前应测定绝缘电阻,测量时最好用2500V及以上的摇表。

运行中的FS型避雷器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2000兆欧。

7、防雷措施(一)防直击雷⑴、装设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是防护直击雷的主要措施。

⑵、独立避雷针其接地装置应当单设,接地电阻一般不超过10欧。

⑶、防雷装置必须按规定正确选用与安装。

为防止雷电反击,严禁在装有避雷针、避雷线的构筑物上架设通讯线、广播线或低压线等。

(二)防雷电感应应将建筑物内的金属设备、金属管道、结构钢筋等予以接地。

接地装置可以和其它接地装置共用。

(三)防雷电侵入波在低压系统,这种事故约占总雷害事故的70%以上。

如装阀型避雷器。

8、人身防雷措施雷暴时,由于雷云直接对人体放电,或由于雷电流入地产生对地电压以及二次放电都可能对人造成电击。

⑴、雷暴时,非工作必要,应尽量少在户外或野外逗留。

⑵、野外遇雷暴时,应寻找有宽大金属构架或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躲避,尽量离开小山、小丘或隆起的小道,尽量离开海滨、湖滨、河边、池旁、铁丝网、金属晒衣绳以及旗杆、烟囱、宝塔、孤独的树木附近,尽量离开没有防雷保护的小建筑物和其他设施。

将手上、身上的金属物放弃。

⑶、雷暴时,在户内应注意雷电侵入波的危险,应离开照明线、动力线、电话线、广播线、收音机电源线、收音机和电视机天线,以及与其相连的各种设备,以防止这些线路或设备对人体二次放电。

在雷暴时,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伟来雷电侵入波的线路和设备1.5米以上。

室内禁止使用室外天线。

应当注意,仅仅拉开开关对防止雷击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

⑷、雷暴时,应注意关闭门窗,防止球形雷进入室内造成危害。

二、静电防护1、静电的定义静电是相对静止的电荷。

静电现象是一种常见的带电现象,在固体物质的摩擦、粉碎、研磨过程,高电阻液体在管中流动,液体注入容器发生冲击、冲刷或飞溅时,都极易发生电子的转移而产生静电,尤其是在石油化工、塑料、化纤、橡胶、纺织等行业经常发生。

2、静电的特点静电电压很高,可达数万伏,而静电电压能量很小,只不过数毫焦。

绝缘体因对其上面的电荷束缚力很强使静电消散很慢;静电带电体周围发生静电感应现象及尖端放电,产生放电火花与电弧。

3、静电的危害静电的危害有三类。

静电最严重的危害是引起火灾和爆炸。

在有可燃液体(如油品)、爆炸性粉尘(如煤粉、铝粉、棉麻尘)、爆炸性气体场所都有可能因静电火花引起火灾和爆炸。

其次当人体接触或接近带静电物体时,发生瞬间电击,通常生产工艺过程中静电引起的电击不致直接使人致命,但可能使工作人员从高处坠落或摔倒,造成二次事故。

对于电容器、长距离线路及电缆等电量较大,发生电击时的危险较大,因此在进行检修或试验工作中应先进行放电。

在生产过程中,静电还会防碍生产和降低产品质量。

4、防范措施对于可能引起事故的静电带电体,最有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接地将静电荷及时泄漏,从而消除静电的危害,防静电接地电阻不超过100欧即可。

有些场合采用导电性地面,导走设备和人体的静电,其道理与防静电接地相同。

在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为避免静电火花造成事故,接地要求如下:凡用来加工、储存、运输各种易燃性气体、液体和粉尘性材料的设备都必须接地。

运输汽油的汽车,应带金属链条或导电橡皮拖在地上,装卸油之前,应先将油槽车与储油罐相连并接地。

容积大于50m3的储油罐接地点应设2处以上。

输送原油、天然气的管道在转弯、变径、分岔、进户处、直管段每隔100-200米处都应接地。

接地主要是消除导电体上的静电,而不宜消除绝缘体上的静电,将绝缘体接地反而易产生火花放电,此时绝缘体与地之间应保持106-109欧姆的高电阻。

消除绝缘体静电危害还普遍采用增湿和加抗静电剂。

增湿就是提高空气的湿度,一般可装空调设备并设喷雾器或挂湿布片,增湿主要是增加静电沿绝缘体表面的泄露漏,为消除静电危害,保持空气相对湿度为70%以上为宜。

加抗静电剂是在易产生静电的绝缘材料,如化纤、橡胶、石油中加入少量的抗静电剂,能降低材料的电阻值,加速静电泄漏。

工艺控制也是常用限制静电的产生与积累的措施,如材料及设备尽量选用导电性的工具及材料;限制油品在管道中的流速;往箱或油罐内注油时尽量从底部压入,若从顶部注油应将注管插到底部减小飞溅;消除油罐及管道内杂质与积水,都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另外,因为人在行走、穿衣服时也会产生静电,为预防人身静电的危害,在轻油泵房或液化气站等具有较大浓度烃蒸气场所,工作人员应严格穿特制的防静电服和导电橡胶做的防静电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