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湘龙路崩塌与滑坡治理工程项目可行研究报告
湖南省长沙市湘龙路崩塌与滑坡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湖南省长沙市湘龙路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湖南XXXX学院环境地质工程技术 XXX班湖南省长沙市湘龙路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负责:主编:参加人员:审核:指导老师:提交报告单位:湖南XXX学院环境地质工程技术 XXX班报告提交时间:XXXXXX月1 前言1.1 任务由来湘龙路附近存在不稳定斜坡,对于未来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故对其进行勘察,并提出治理措施。
1.2 目的初步查明不稳定斜坡的发育特征及成因机理,评估不稳定斜坡的稳定性及其发展趋势,提出治理工程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为政府部门立项审批提供依据,为下步实施治理提供指导性意见。
1.3 任务(1)初步查明不稳定斜坡的发育特征,造成的危害,分析不稳定斜坡的成因机理,评估不稳定斜坡稳定性,预测其发展趋势和潜在危害,充分论证不稳定斜坡的危害性和实施防治工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2)计算滑坡设计推力;(3)提出二个滑坡治理方案,并分别进行可行性论证;(4)对每一个治理方案进行具体设计计算和治理工程经费预算;(5)进行治理工程效益评估。
(6)进行方案比选,并推选出最佳防治方案。
1.4 前人工作概况1976年,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地质局编制了《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浏阳幅)》,该报告为本次工作提供了气象水文参数和水文地质概况,1990年,湖南省地质矿产局水文一队绘制了《长株潭地区水文地质图(1:50000)》,本区位于该图的北西角,初步查明了区内的地形地貌,2011年,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编制了《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区环境地质及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工作区位于该图南西角,该报告为本次工作提供了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概况。
1.5 本次工作概况及质量评述工作方法:首先进行野外调查,查明不稳定斜坡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分析成因机理,然后计算滑坡推力,设计两套治理方案,最后编写可研报告,预计工作时间为两周,总人数为六人。
完成工作量:(1)收集前人资料:3份(2)地质环境条件勘查:0.28 km2(3)崩塌调查:16个(4)滑坡调查:3个(5)断层调查:1处(6)典型现象拍照:14张(7)工作区地质环境条件图(附治理工程平面布置)(1:5000):2张(8)滑坡地质剖面图(附治理工程平面布置)(1:200):2张(9)治理方案大样图:2份(10)设计治理工程的工程量计算书:2份(11)工程预算表(包括勘察工程、治理工程和监测预警工程):2份预期成果:湖南省长沙市湘龙路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质量评述:工作区内不稳定斜坡数目较多,进行设计时,由于缺乏部分参数,故采取反演法计算岩土体参数,由于使用计算机精确计算滑块面积,所以精度较高,反演结果贴近实际情况,同时,该滑坡为楔形滑坡,采用赤平投影图分析其滑带,结果可靠,另外,治理工程的设计严格遵守规范依据,因此,本此工作可以满足实际要求。
滑坡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滑坡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一、研究背景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其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我国地处地质灾害多发区,滑坡灾害频发,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对滑坡进行治理是十分必要的。
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将对滑坡治理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以减少滑坡灾害对社会带来的危害,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滑坡治理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滑坡发生的原因和规律,为制定滑坡治理方案和措施提供依据,提高滑坡治理的效果和效率,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文献资料搜集和分析等方法,通过对滑坡灾害的分析研究,找出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为滑坡治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四、滑坡治理的可行性分析1. 滑坡治理的必要性滑坡是地质灾害中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自然灾害,其发生频率高,给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对滑坡进行治理是必要的,可以减少滑坡灾害对社会的危害,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 滑坡治理的可行性滑坡治理的可行性包括治理技术的成熟度、治理成本的可控性、治理效果的可预见性等方面。
当前,我国在滑坡治理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治理成本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和管理方法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滑坡治理的效果也可以通过科学设计和实施得以预见。
3. 滑坡治理的困难和挑战然而,滑坡治理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如自然环境的复杂性、治理技术的不成熟、治理成本的高昂等。
这些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够有效地解决。
五、滑坡治理措施1. 加强滑坡监测和预警对于已经发生的滑坡,要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掌握滑坡发展的动态过程,以便采取相应的救援和防范措施。
2. 强化滑坡治理技术在滑坡治理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地质工程、植被恢复等,确保滑坡得到有效的治理。
3. 加大投入力度滑坡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治理的效果和效率。
六、结论滑坡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
灾后重建滑坡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灾后重建滑坡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0、概述 (1)0.1任务由来 (1)0.2主要的目的与任务 (1)0.3编制依据及编制情况 (1)0.4工程特征表 (2)1、项目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4)1.1自然条件地质灾害体灾情评价 (4)1.2项目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4)2地理地质环境 (6)2.1地理环境 (6)2.2地质环境 (8)3、地质灾害体基本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11)3.1地质灾害体基本特征、类型及主要影响因素 (11)3.2滑坡体稳定性分析及评价 (14)3.3主要结论 (18)4、地质灾害体防治工程技术方案及方案比选 (20)4.1等级划分、设计荷载组合、参数与设计标准 (20)4.2防治技术方案设计、分项工程设计 (21)4.3方案比选 (22)4.4治理方案设计 (23)5工程监测方案设计 (29)5.1监测工作的任务和目的 (29)5.2监测设计方案主要技术依据及原则 (29)5.3监测工作现状 (30)5.4监测工作方案 (30)6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32)6.1施工条件 (32)6.2天然建筑材料 (32)6.3施工交通及施工总布置 (33)6.4施工方法及施工机械基本要求 (33)6.5施工顺序及进度计划 (35)7工程管理 (36)7.1管理机构 (36)7.2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36)7.3工程设施维护与管理 (36)8环境影响评价 (37)8.1环境现状及滑坡对环境的影响 (37)8.2影响环境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37)9工程估算 (41)9.1编制依据 (41)9.2人工工资标准 (41)9.3材料预算价格 (41)9.4费用标准 (41)9.5经费估算 (41)10经济、社会效益评价 (42)10.1经济效益评价 (42)10.2社会效益评价 (42)10.3环境效益 (42)11存在问题和建议 (43)11.1结论 (43)11.2建议 (43)附件1、估算书2、图纸0、概述0.1任务由来5.12某特大地震后,某县城区发生了大量的地质灾害,考虑到某城区震后重建计划,为尽快查明该区域地质灾害的规模、稳定性、危害性等并为地质灾害防治设计提供科学的地质依据,为此,受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委托,四川省地质工程集团公司承担开展某县城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应急勘查项目某滑坡勘查及可行性研究任务。
滑坡治理项目总结汇报

滑坡治理项目总结汇报滑坡治理项目总结汇报滑坡是一种地质灾害,常常会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预防和治理滑坡,我们开展了一项滑坡治理项目。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滑坡的风险,并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以下是我们的项目总结汇报。
一、项目背景和目标滑坡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地质条件、土壤类型、降雨等。
我们的项目旨在通过改善地质环境、加固土壤和进行防洪措施来减少滑坡灾害的频率和程度。
我们的目标是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区域的抗灾能力。
二、项目内容和实施1. 地质调查和评估:我们首先进行了地质调查和评估,确定了滑坡的潜在风险和危害程度。
通过评估,我们了解到滑坡的主要原因是重力和水分的作用。
2. 治理方案设计:根据地质调查和评估结果,我们制定了滑坡治理方案。
方案中包括了改善地下排水系统、增加土壤抗滑性、植被恢复等措施。
3. 施工和实施:我们组织了一支专业施工队伍,进行了滑坡治理的实施工作。
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4. 监测和评估:为了及时掌握治理效果,我们进行了滑坡治理项目的监测和评估。
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我们评估了治理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了后续工作的调整和改进。
三、项目效果和影响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成功地减少了滑坡的风险,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感。
我们的滑坡治理项目为该地区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当地居民的安居乐业提供了保障。
四、项目的优缺点和经验教训1. 项目的优点:- 科学的地质调查和评估,确保了项目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 制定了全面的治理方案,包括了不同层次和范围的措施; - 严格的施工和实施过程,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安全;2. 项目的缺点:- 治理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项目周期较长,需要长时间的监测和评估。
3. 经验教训:- 在项目前期,要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评估,确保方案的科学和可行;-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专家的合作,提高治理效果和成果的预测准确度;-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滑坡 治理 可行性报告

滑坡治理可行性报告1. 背景滑坡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在我国,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气候多变,滑坡灾害频发。
因此,对滑坡进行有效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将就滑坡治理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探讨。
2. 滑坡治理的必要性滑坡不仅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还会导致房屋倒塌、道路中断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滑坡进行治理,能够有效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3. 滑坡治理的挑战滑坡治理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经济成本。
首先,滑坡治理需要对地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
其次,滑坡治理涉及到大量的工程施工和设备投入,需要高昂的资金支持。
因此,在制定滑坡治理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技术和经济的可行性。
4. 滑坡治理的可行性探讨4.1 技术可行性滑坡治理涉及到地质工程、土木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勘探、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技术手段。
在滑坡治理过程中,可以采取加固地基、排水降渗、植被恢复等多种技术手段,以减轻滑坡的危害程度,保障周边居民的安全。
4.2 经济可行性滑坡治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工程施工、设备采购等方面。
然而,通过有效的治理措施,不仅可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还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因此,从长远来看,滑坡治理具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
5. 滑坡治理的建议5.1 加强地质调查在制定滑坡治理方案前,需要对滑坡发生的地质背景、成因等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5.2 综合利用技术手段在滑坡治理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地质工程、土木工程等多个学科的技术手段,选择合适的治理措施,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3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滑坡治理的资金支持,为滑坡治理工作提供可靠的经济保障。
6. 结论综上所述,滑坡治理具有一定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对于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滑坡治理工作中,应加强地质调查、综合利用技术手段、加大资金投入,以实现滑坡治理工作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可研报告

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可研报告一、项目背景滑坡是由于地质条件不稳定或人为活动等原因导致地表土层发生断裂、滑动或溃塌等现象的自然灾害。
滑坡在山区、丘陵地区以及斜坡陡峭的地区尤为常见,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为了应对滑坡灾害,有必要进行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可研。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减少滑坡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提高灾害防范能力。
三、项目内容1.调查和评估:对滑坡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评估,了解滑坡发生的原因和规模,为治理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2.风险分析:通过分析滑坡区域的地质特征、水文条件、人口分布等,评估滑坡灾害的潜在风险和可能造成的影响,确定治理方案。
3.工程设计:根据调查、评估和风险分析的结果,设计相应的应急治理工程。
包括但不限于增强地质体稳定性的工程、加固滑坡体的工程、导流工程等。
4.施工实施:根据工程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实施,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5.监测与维护:完成应急治理工程后,进行定期的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工程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四、项目预算根据滑坡区域的规模和需要进行的工程治理措施,初步估计本项目的成本为X万元。
具体的成本分配将在工程设计阶段进一步确定。
五、项目时间计划根据项目的工作内容和工期,初步估计本项目的总工期为X个月。
具体的时间安排将在工程设计阶段进一步确定。
六、项目效益预期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预计可以减少滑坡对周边地区的威胁,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灾害防范能力。
七、项目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已经在许多地区得到成功应用,技术方案可行。
2.经济可行性:通过减少滑坡造成的灾害损失,本项目具备一定的经济可行性。
3.社会可行性:本项目可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一定的社会可行性。
八、风险分析1.工程风险:由于滑坡治理工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工程风险较高,需要在工程设计和施工实施阶段加强监督和管理。
2.自然风险:滑坡治理工程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包括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需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对可能的自然风险。
滑坡治理项目情况汇报

滑坡治理项目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
我在此向您汇报我们所负责的滑坡治理项目情况。
自从项目启动以来,我们团队一直致力于解决滑坡治理问题,以确保当地居民
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已经完成了项目的初步调研和评估工作。
我们发现,该地区存在多处滑坡隐患点,给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治理这些滑坡隐患点,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治理方案。
首先,我们进
行了地质勘察和工程测量,对滑坡隐患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估。
其次,我们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包括植被覆盖、加固支护、排水排涝等措施,以确保治理效果的可持续性和长期稳定性。
最后,我们还对当地居民进行了滑坡防灾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自救能力和防范意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例如,由于地形复杂、气
候恶劣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
但是,我们团队始终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克服了各种困难,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经过我们团队的不懈努力,目前滑坡治理项目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们已
经成功治理了多处滑坡隐患点,有效减轻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压力,保障了他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我们相信,随着项目的继续推进,我们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的福祉。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努力
做好滑坡治理项目的后续工作,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谢谢领导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关心。
此致。
敬礼。
边坡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边坡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背景与意义边坡是指山体或山脚下的斜坡地带,是一个易发生滑坡、崩塌等灾害的区域。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加,对边坡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频繁,但同时也带来了边坡灾害的风险。
因此,对边坡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理,减少灾害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某一边坡进行治理可行性研究,通过对边坡的地质特征、工程环境、治理方案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为边坡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二、边坡现状分析1. 边坡地质特征:该边坡位于山区,地势陡峭,地质材料主要为砾石和黏土,地下水位较高,易发生地质灾害。
2. 灾害情况:近年来,该边坡曾发生过多次滑坡和崩塌,给周边居民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3. 周边环境:该边坡附近有居民区、道路等基础设施,治理边坡需要考虑到周边环境的影响。
三、边坡治理方案设计1. 预防措施:考虑到地质特征和灾害情况,可以采取加固边坡、排水、降坡等措施,减少灾害风险。
2. 技术手段:可以利用爆破、钻孔灌浆、植被覆盖等技术手段,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3. 环境保护:在治理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周边环境,避免对基础设施和居民造成影响。
四、边坡治理效果评估1. 监测评估:治理后应进行定期监测,了解边坡稳定性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2. 风险评估:通过对边坡的风险评估,可以评估治理效果,并提出进一步改进意见。
3. 社会效益:治理后能有效减少灾害发生风险,提高周边居民的安全感,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五、边坡治理可行性分析1. 技术可行性:根据边坡地质特征和灾害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是技术可行的。
2. 经济可行性:治理边坡需要一定的投入,但考虑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和提高周边环境的效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
3. 社会可行性:通过改善边坡的稳定性,提高周边居民的安全感,具有良好的社会可行性。
六、总结与建议综上所述,对边坡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通过对某一边坡的治理可行性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案,并分析了其效果和可行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长沙市湘龙路崩塌与滑坡治理工程项目可行研究报告湖南省长沙市湘龙路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湖南XXXX学院环境地质工程技术 XXX班湖南省长沙市湘龙路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负责:主编:参加人员:审核:指导老师:提交报告单位:湖南XXX学院环境地质工程技术 XXX班报告提交时间:XXXXXX月1 前言1.1 任务由来湘龙路附近存在不稳定斜坡,对于未来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故对其进行勘察,并提出治理措施。
1.2 目的初步查明不稳定斜坡的发育特征及成因机理,评估不稳定斜坡的稳定性及其发展趋势,提出治理工程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为政府部门立项审批提供依据,为下步实施治理提供指导性意见。
1.3 任务(1)初步查明不稳定斜坡的发育特征,造成的危害,分析不稳定斜坡的成因机理,评估不稳定斜坡稳定性,预测其发展趋势和潜在危害,充分论证不稳定斜坡的危害性和实施防治工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2)计算滑坡设计推力;(3)提出二个滑坡治理方案,并分别进行可行性论证;(4)对每一个治理方案进行具体设计计算和治理工程经费预算;(5)进行治理工程效益评估。
(6)进行方案比选,并推选出最佳防治方案。
1.4 前人工作概况1976年,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地质局编制了《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浏阳幅)》,该报告为本次工作提供了气象水文参数和水文地质概况,1990年,湖南省地质矿产局水文一队绘制了《长株潭地区水文地质图(1:50000)》,本区位于该图的北西角,初步查明了区内的地形地貌,2011年,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编制了《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区环境地质及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工作区位于该图南西角,该报告为本次工作提供了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概况。
1.5 本次工作概况及质量评述工作方法:首先进行野外调查,查明不稳定斜坡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分析成因机理,然后计算滑坡推力,设计两套治理方案,最后编写可研报告,预计工作时间为两周,总人数为六人。
完成工作量:(1)收集前人资料:3份(2)地质环境条件勘查:0.28 km2(3)崩塌调查:16个(4)滑坡调查:3个(5)断层调查:1处(6)典型现象拍照:14张(7)工作区地质环境条件图(附治理工程平面布置)(1:5000):2张(8)滑坡地质剖面图(附治理工程平面布置)(1:200):2张(9)治理方案大样图:2份(10)设计治理工程的工程量计算书:2份(11)工程预算表(包括勘察工程、治理工程和监测预警工程):2份预期成果:湖南省长沙市湘龙路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质量评述:工作区内不稳定斜坡数目较多,进行设计时,由于缺乏部分参数,故采取反演法计算岩土体参数,由于使用计算机精确计算滑块面积,所以精度较高,反演结果贴近实际情况,同时,该滑坡为楔形滑坡,采用赤平投影图分析其滑带,结果可靠,另外,治理工程的设计严格遵守规范依据,因此,本此工作可以满足实际要求。
2 自然环境概况2.1 工作区地理位置、交通及区域社会经济状况2.1.1 工作区位置工作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距北东的湖南安全职业技术学院约1300m,距南东向的山水湾约1200m。
东面临近万家丽北路,南面靠近湘龙路,万家丽北路与湘龙路交汇于山水湾处,故交通较便利(见插图1-1)。
插图1-1:治理区交通位置图2.1.2 区域社会经济状况该治理区位于长沙县北西部,区内居民为农民和城镇居民,附近有山水湾住宅区,交通便捷,城市化程度较大,附近农民主要种植水稻,同时还种植玉米、黄瓜等经济作物。
2.2 气象水文2.2.1 气象该治理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夏天酷暑,冬少严寒,四季分明。
春末夏初多雨,夏末秋季多旱;春湿多变,夏秋多睛,严冬期短,暑热期长,年平均气温16.8~17.2℃,极端最高气温为40.6℃,极端最低气温为-12℃。
年平均总降水量1422.4毫米,最大日降雨量265mm(1997.7.6~7),年降雨日142~164天,雨量多集中于3~7月。
年均日照时数1610~1700小时,无霜期280~300天。
夏季多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
2.2.2 水文该治理区属于捞刀河流域,捞刀河东距该滑坡约1200 m,据螺岭桥水文站和罗汉庄水文站的观测资料,捞刀河多年平均水位23.45m,年最高水位28.11m(1959.6.3),最低水位22.96m(1959.6.3),捞刀河河床宽100-150m,平均坡降0.78%。
捞刀河离工作区较远,因此对工作区影响不大。
2.3 地形地貌工作区为基座阶地,微向河流倾斜,后期侵蚀作用强烈,冲沟发育,深度一般为12-16 m,多呈U形,残丘标高一般为40-85 m,坡度一般为15-30°,后经过人工开挖,坡度达76°,坡体植被较为发育,上覆更新统的砾卵石土或粉质粘土,厚度一般为4-5米,下伏冷家溪群的板岩。
2.4 地质概况2.4.1 地层岩性区内出露的地层由新到老,自上而下依次为不崩滑体堆积层(Qgl)、上更新统层(Q3)、元古界冷家溪群板岩(Ptl)。
各地层特征分述如下:(1)崩滑体堆积层(Qgl):主要分布于不稳定斜坡体内,厚度为5—22m,主要为强-中风化板岩,多呈松散块状,平均块径25-27cm。
(2)上更新统(Q3):广泛分布于斜坡坡顶,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上部为砖红色粉砂质粘土,厚度为1-3.5 m,下部为砾卵石土,厚度为0.8-4.1 m,砾石含量约75%,磨圆度较好,多为土红色,局部风化,无定向排列,分选性一般,砾径大小均一,平均0.7厘米,成分主要为石英质。
(3)元古界冷家溪群(Ptl):区内基底多为中风化板岩,多呈黄绿色,板状构造,变余砂泥质结构,部分板岩中含有铁锰质,断层以西产状为240°<54°,断层以东产状为195°<48°。
2.4.2 地质构造工作区主要为单斜构造,总体走向为285 °,断层以西产状为240°<54°,断层以东产状为195°<48°,在一号滑坡以东19.2m处发育有一条断层,走向为183°,由于该露头出露情况较差,所以未进一步了解其性质。
2.4.3水文地质区内最上部为第四系上更新统粉质粘土,多分布在残丘的顶部,厚度为1-3.5 m,构成隔水层.第四系上更新统粉质粘土之下为第四系上更新统砾卵石土,透水而不含水,属于透水层。
第四系上更新统砾卵石土之下为中风化板岩,板岩节理裂隙发育,构成含水层,该含水层为承压水,埋深约4-5m,平均水头高度约15m。
中风化板岩之下为完整板岩,构成隔水层。
板岩风化裂隙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次为灌溉水及鱼塘水的入渗补给,补给量随季节变化明显,,6-7月份常出现暴雨,水量易流失不易渗透,对地下水补给不利,而在低强度降雨的3-5月份,阴雨绵绵及梅雨季节雨量集中,易补给地下水,径流方向为由坡顶向坡脚流,其主要排泄方式为井泉,地下水动态明显,雨季时地下水位较高,旱季时地下水位较低,其水位差可达2 m。
根据井泉观测资料,工作区平均单井水量为1-2吨/天,所以地下水富水程度极贫乏。
板岩风化裂隙水水化学类型简单,ph为6-7,以重碳酸-钠镁型水为主,矿化度0.01-0.2克/升(据《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浏阳幅》1976年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地质局)。
2.4.4 工程地质(1)岩土体特征土体:区内主要土体为上更新统砾卵石土,双层结构,上部为砖红色粉砂质粘土,厚度为1-3.5 m,下部为砾卵石土,厚度为0.8-4.1m,砾石含量约75%,磨圆度较好,多为土红色,局部风化,无定向排列,分选性一般,砾径大小均一,平均0.7厘米,成分主要为石英质,由它们形成的边坡很稳定,地质灾害很少。
较软的砂质板岩岩性综合体:中风化,岩体呈较完整—较破碎,部分板岩含有铁锰质,节理裂隙较发育,结构面破碎,构成边坡主体,工作区内多处形成中小型崩塌、滑坡,且多数不稳定。
(2)结构面特征工作区内一、二级结构面不发育,主要发育三、四级结构面,现分述如下三级结构面——层面:该结构面在板岩中较为发育,层面光滑平直,平均厚度约0.7m,厚层,部分层面有铁锰质充填,断层以西产状为240°<54°,断层以东产状为195°<48°。
四级结构面——节理面,该结构面在板岩中较为发育,主要为三组:①283°<55°,节理面光滑平直且通常闭合,延长较远,多成群出现,构成平行排列,部分节理面有铁锰质充填。
②175°<45°,节理面光滑平直且通常闭合,延长较远,多成群出现,构成平行排列或雁行排列,局部与第三组节理形成共轭的“x”型节理,部分节理面有铁锰质充填。
③230°<78°,节理面光滑平直且通常闭合,延长较远,多成群出现,构成平行排列或雁行排列,局部与第三组节理形成共轭的“x”型节理,部分节理面有铁锰质充填。
2.5 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区。
3 不稳定斜坡的发育特征、成因及稳定性分析3.1 不稳定斜坡的发育特征区内边坡总长390m,其中,西壁长50m, 平均高度14m,平均坡度85°,北壁长440m,平均高度17m,平均坡度75-85°发育有19个不稳定斜坡(可见照片1),主要为崩塌和滑坡(可见表2-1),滑坡主要发育在断层以西19.2m、16.2m和断层以东42m,其余的地段为崩塌高发地段,现分述如下:3.1.1 崩塌区内崩塌现象发育,主崩方向190°-205°,平均高13.5m, 平均宽19.3m, 平均厚10.9m, 平均体积为2114.97m3,主要为三组节理所控制①283°<55°,节理面光滑平直且通常闭合,延长较远,多成群出现,构成平行排列,部分节理面有铁锰质充填。
②175°<45°,节理面光滑平直且通常闭合,延长较远,多成群出现,构成平行排列或雁行排列,局部与第三组节理形成共轭的“x”型节理,部分节理面有铁锰质充填。
③230°<78°,节理面光滑平直且通常闭合,延长较远,多成群出现,构成平行排列或雁行排列,局部与第二组节理形成共轭的“x”型节理,部分节理面有铁锰质充填。
区内崩塌的危岩体多为中风化板岩,平均标高13.8 m,堆积体呈倒锥形,坡度一般为45-50°,个别35-40°,堆积体主要为中风化-强风化板岩, 结构松散而杂乱、整体无层理、多孔隙,个别形成架空现象,大小混杂,大的约20cm,个别可达35 cm以上,小的不超过7cm.3.1.2 崩塌区内主要发育三个滑坡,且相隔不远,分述如下:(1)滑坡1该滑坡呈圈椅状(见照片2),表面呈波状起伏,总体坡度约45°,滑坡宽约37m,斜长约22.7m,滑体厚约26m,体积5910.66m3, 为小型岩质滑坡,主滑方向200°,后壁高约4.15m,近直立,为强风化板岩,不时有块石崩落,滑坡后缘发育有四组拉张裂隙,沿后壁呈环状分布,两盘有错落,错落高度平均为1 m,分述如后:①宽33cm,长3 m,深1.35 m ,未填充②宽140cm,长3.6 m,深50cm ,未填充③宽29cm,长6m,深1.25 m ,未填充④宽6cm,长2.4m,深1.1m ,未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