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语文18课狼子野心原文译文及注释

七年级上册语文18课狼子野心原文译文及注释

七年级上册语文18课狼子野心原文译文及注释《狼子野心》是清代小说家纪昀创作的一篇寓言故事。

以下是《狼子野心》的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译文: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饲养,也和狗相安无事。

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

主人竟然就忘了它们是狼。

有一天,主人白天在客厅里睡觉,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

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刚才一样吼叫,于是他假装睡着来等待观察情况。

原来那两只狼想等他没有防备的时候,去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

主人就杀了狼并剥了它们的皮。

这事是从侄虞敦说的。

狼子野心,这样的说法确实是可信的,而不是诬蔑。

表面上假装亲昵,而心里却心怀不轨,更不单单有这么点野心了。

野兽不足以论,这个人为什么要养它,给自己制造祸害呢?注释:1.杂畜:混在一起喂养。

2.稍:渐渐地。

3.驯:驯服。

4.为狼:是狼。

5.作:发出。

6.伺:等到。

7.未觉:没有醒。

8.啮:咬。

9.就枕:靠在枕头上。

10.寐:睡觉。

11.阳:表面上。

12.阴:暗地里。

13.不测:险恶难测的居心。

14.遁逸:逃跑。

15.贻患:留下祸患。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zhuì)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

屠乃奔(bēn)倚其下,弛(chí)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

少(shǎo)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míng),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shù)刀毙(bì)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suì)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xiá)矣,而顷(qǐng)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教案学习目标:一、掌握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文学常识。

二、背诵翻译全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三、理清情节,分析形象,理解主旨。

四、正确认识狼的品格。

第一课时一、成语积累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引狼入室)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前怕狼,后怕虎)比喻坏人当权。

(豺狼当道)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狼心狗肺)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狼烟四起)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鬼哭狼嚎)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狼子野心)二、文学常识蒲松龄,明末清初人,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

创作出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相传蒲松龄曾摆过一个茶摊,为过往路人提供休息解渴之地,但是路人需要留下一个故事,久而久之,蒲松龄搜集了如此丰富的资料,写成了此书。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共有短篇小说491篇。

蒲松龄《狼》知识点汇总(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蒲松龄《狼》知识点汇总(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狼》(蒲松龄)知识点【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只)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重点字解释】zhuì)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

缀:连接、紧跟。

惧:恐惧。

投以骨:把骨头丢给狼。

从:跟随。

七上18课狼全文翻译

七上18课狼全文翻译

七上18课狼全文翻译七上18课《狼》狼故事有一只狼,它既美丽又凶猛。

它属于狼科,是永久性的肉食动物。

他们生活在林中,吃小动物和肉类的食物,并与其他狼和野猪等动物过着共同的生活。

狼喜欢狩猎,它们组成群居生活,群大的时候有十多只狼组成一个叫做“家”的团体。

他们有智慧的班长,听从班长的指挥,联合起来狩猎。

他们身体灵活,善于捕捉猎物。

由于他们凶猛,美丽,这使得他们受到人类的驱赶,有时会与人类发生冲突。

所以很多故事中,我们看到高尚的主人公打败了乖戾的狼,还有一些关于狼,如伊辛的故事,它象征着忠诚的象征,通过拯救它的特权家庭来改变它的伤心过去。

在电影中,狼也常常被用作象征。

他们代表着勇气和智慧,以及孤独和叛乱。

总之,狼是一种有性格特征的动物,具有千古不变的意义和魅力。

There is a wolf that is both beautiful and fierce. It belongs to the Canidaefamily, and is a permanent carnivorous animal. They live in the forest and eat small animals and meat. In the meantime, they live a common life with other wolves and wild pigs.Wolves like hunting. They form a pack and there are more than ten wolves in a group called the “family” when it is la rge. They have a wise leader, who they listen to and hunt together. They are agile and good at catching prey. They are fierce and beautiful, which caused people to drive them away and sometimes even conflict with humans.Therefore, in many stories, we see the noble protagonists defeating the naughty wolves, as well as some stories about the wolves, such as the story of Eisen, which symbolizes loyalty and changes its sad past by saving its privileged family.In the movies, wolves are also often used as symbols. They represent courage, wisdom, as well as loneliness and rebellion.In conclusion, wolves are animals with characteristics, having an eternal meaning and charm.。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课件(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课件(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 课件(共 30张PPT)
第四段具体分析:齐读第四自然段后,请用原文回答
(1)两狼的计谋:
一狼径去,一狼假寐 (前后夹击屠夫)
(2)前狼假寐的姿势:
犬坐于前
(3)前狼假寐的神态:
目似瞑,意暇甚
(4)前狼假寐的目的:
诱敌
(5)后狼径去的目的: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6)此节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 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 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 课件(共 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 课件(共 30张PPT)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 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 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 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 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 /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 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 课件(共 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 课件(共 30张PPT)
学习课文第一段: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
甚远。
屠:屠户
止:仅、只。
缀:连接,紧跟 甚:很,非常。
翻译: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 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 课件(共 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 课件(共 30张PPT)
说说你心目中狼的形象

七年级上册18课狼笔记

七年级上册18课狼笔记

七年级上册18课狼笔记以下是七年级上册18课《狼》的笔记,希望对您学习这节课有所帮助:一、生字注音屠(tú) 窘(jiǒng) 苫(shàn) 藉(jiè) 隧(suì)二、重点词语解释缀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

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投以骨:把骨头投给狼。

从:跟从。

复投之:之,代词,代“骨头”。

仍:依旧。

顾:看,回头看。

奔倚:奔跑着倚靠。

奔,急走。

薪:柴草。

苫蔽:覆盖、遮蔽。

意暇甚:神情很悠闲。

意,神情、态度。

暇,空闲。

暴起:突然跳起。

暴,突然。

少时:一会儿。

转视:转身看。

麦场:麦子堆积成场。

弛:放松、松懈。

尾垂:尾巴下垂。

尻尾:这是指狼的屁股和尾巴。

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犬,名词作状语。

眈眈相向:瞪眼朝着屠户。

眈眈,注视的样子。

少时:一会儿。

意暇甚:神情很悠闲。

意,神情、态度。

暇,空闲。

前后受其敌:前面和后面都受到狼的攻击。

敌,名词作动词,表示攻击。

2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几何,多少。

变诈,作假、欺骗。

哉,啊呀。

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三、整体感知本文记叙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

屠户利用大骨投掷、恐吓狼,引诱狼入事先挖好的陷阱,机智地捕获了两只狼。

文章表现了屠户的机智勇敢和斗争精神。

全文可分三段:第一段写屠户发现两只狼后的情况;第二段写屠户与狼周旋;第三段写屠户杀死狼并悟出道理。

故事情节曲折惊险,引人入胜;刻画形象细腻生动,写作技巧熟练;用词准确恰当,语言丰富优美,是这篇文章的特点。

学习本文要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学习屠户的机智勇敢和斗争精神。

七年级上册语文18课狼的启示

七年级上册语文18课狼的启示

七年级上册语文18课《狼》的启示一、了解狼的生态和习性在《狼》这篇文章中,通过对狼的形象和行为的描绘,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狼的生态和习性。

狼是一种群居动物,具有高度的领地意识和狩猎技巧。

它们通常以群体的力量协作狩猎,展现出卓越的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狼也是非常聪明的动物,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显示出卓越的智慧。

二、理解故事情节与寓意《狼》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描绘狼与屠夫之间的互动,展示了自然界中的生存法则和人性的智慧。

故事情节紧凑,寓意深刻,让我们明白,面对困难和危险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勇敢和智慧,才能化险为夷。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识别和防范生活中的危险,保护好自己。

三、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狼》这篇文章也引发了我们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在自然界中,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态位和生存方式。

人类作为其中的一员,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与自然和谐共处。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人类的行为对于自然界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应该尽力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四、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在阅读《狼》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能力来分析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寓意。

我们应该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对于故事中的信息和观点进行审慎分析和判断。

这样有助于我们形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提升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阅读《狼》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

通过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进而形成自己的见解。

同时,通过讨论和写作练习,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六、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狼》是一篇文言文,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掌握一些基础的文言文知识。

例如:词汇、语法、句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这些知识对于我们进一步学习古代文学和历史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七、感受古代文学魅力《狼》作为一篇古代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第18课《狼》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8课《狼》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取灭亡。从屠夫的角度看,人有狼所没有的
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待恶势力,不能存在
空想,不能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 斗争。3.第一则中狼是被吊钩吊死的,课文 中狼是被屠户砍死的。4.课文中运用了设问 的修辞手法。
《狼》课文
与《狼(其三)》
▪ 相同点:1. 出处、作者相同,体裁都是短篇小 说。 2.都是写屠夫遇狼杀狼的故事。3.屠夫都 是聪明的,虽然遇到危险,但能够机智应对, 并且能够果断行动,战胜了狼。4.狼最终都死了。 5.都揭露狼的吃人本质,凶狠狡猾的特性,表现 了对豺狼不能抱有空想、不能怯懦退缩,只能 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的主题思想。6.都有生动 曲折的情节。7.都是先叙事后议论。8.记叙顺序 都是顺叙。9. 都交代清楚六个记叙要素。10.都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1.刻画屠户的形象都 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屠夫的角度:
对待恶势力,不能存在空想,不能 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开端 第一段 (遇狼)
发展 第二段 (惧狼)
记 叙
高潮 第三段 (御狼)
结局 第四段 (杀狼)
第五段 评狼
议论
揭露了狼的贪婪、凶狠、 和狡猾的本性,赞扬了屠夫 的机智勇敢。
屠户
两狼 情节
晚归
缀行
遇狼
惧 投以骨, 一止一从 复投之 前止后至
议论
高潮结局 第四段 (杀狼)
揭露了狼的贪婪凶狠、 狡猾阴险的本性,赞扬了屠 夫的机智勇敢、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
狼的角度:
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如何阴险狡猾, 终归是自取灭亡。
屠夫的角度:
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
对待恶势力,不能存在空想,不能妥 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课文出处
• 《狼》这篇课 文选自《聊斋 志异》,原文 共三则,这里 选的是第二则。
• 体裁:寓言故 事
4

蒲(pǔ)松龄
• 一屠晚归,担(dàn)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 zhuì)行甚远。
•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打洞,名作动| 从通道,从 隧道,名词作状语
16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 蒲松,龄他是 朝著清名文学家。曾以数
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

他,的“书志房”名是
, “记异述”的意思

奇异。的故事
二、字音、字形: 1、根据读音写出汉字:
shàn( 苫)蔽成丘 chí( )担弛持刀 目似míng( 瞑) 意xiá( )甚暇
D
22
C 5、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 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 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 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 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 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35
分析屠户
1、 请指出描写屠户心理的句子:
屠惧 屠大窘 恐前后受其敌
乃悟前狼假寐……
心理变化过程反映了屠户对狼由心存幻想、 妥协退让到识破本来面目、奋起反抗的过 程
36
分析屠户
2、 他的行动描写?(原文回答)
投以骨、复投之--- (害怕、退让、抱有幻想)
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丢掉幻想、选择有利 地势、机智抵抗)
42
3、那么我们从这个故事 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A、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 的恶人,不能存有幻想、 妥协退让,而必须敢于斗 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 胜利。
B、不管像狼一样的恶人 多么狡猾,终归是要失败 的。
43
除了以上启示,你还有补充的吗?
***要勇敢的斗争 ***要勇敢,更要机智 ***一味退缩,只会助长敌人气焰。 ***要冷静,利用有利地形和条件,予以反击。 ***要除恶务尽,不留后患 ***要能识破假象,不存幻想 ***……
8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
缀行甚远。
止: 通假字,通“只”。
缀:连接,这里是
紧跟的意思。
译文: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
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 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
9
以:拿、把
从:跟从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
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
几何哉,止增笑耳。
变诈:巧变诡诈。
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多少。
译文: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
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 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1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题三)
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上前,前进,名词用作动词
②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名词作状语
明确:这些成语大多是贬义词,体现了汉文 化对狼的排斥。
补充:如狼狈不堪、杯盘狼藉、狼烟四起、 豺狼当道、虎狼之势……
32
2、文中狼具有哪些特性,请在文中找出 依据。
试用“ 一句写出了狼 的特点”这 一句式说话,概括狼的性格。
例: “ 途中两狼,缀”行一甚句远写出了狼
的特点
贪婪、凶狠
33
如第四段,用原文回答:
30
分析形象
1、下面是一些与狼有关的成语,你能再列举 出几个来吗?从这些成语来看,在中国传统 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样的?你如何看待狼 的这种传统形象?(题四)
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如狼似虎 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 狼子野心 鬼哭狼嚎 引狼入室
31
分析形象
1、下面是一些与狼有关的成语,你能再列举 出几个来吗?从这些成语来看,在中国传统 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样的?你如何看待狼 的这种传统形象?(题四)
之并 驱
如故。
并:一起。 驱:追赶、追随。
故:原来。
译文: 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紧跟着。屠户 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 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10
窘:为难,处境危急。 敌:胁迫,攻击。
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 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2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学目标
1、疏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结构 2、分析狼和屠户的人物形象 3、把握文章主旨,领悟课文意味深 长的寓意 4、掌握词义,积累文言词语 5、背诵课文
24
理清情节
朗读课文,说 说屠户与狼斗 智斗勇经历了 哪几次交锋? (题一)
一屠晚归, 担中肉尽, 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 缀行甚远。
27
2、 惧 狼: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复 投之,后狼止 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 两狼之并驱如 故。
28
4、 杀 狼:
少时,一狼径去;
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
似瞑,意暇甚。屠暴起,
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
B 1、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乃悟前狼假寐(睡觉) B. 屠暴起(暴躁) C.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D. 止增笑耳(只有)
2、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刀劈狼首”
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A.蒙辞以军中多务
A
B.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固以怪之矣
20
B 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会 儿,一只狼从小路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 样蹲坐在前面)
B.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过了一会儿, 那只狼的眼睛仿佛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C.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路上遇到两只狼, 远远地跟着屠户)
D.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另 一只狼正藏在柴草洞里,想要钻过去从后面 对屠户进行攻击)
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
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
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
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
以诱敌。
29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4节) 叙事: 叙述一屠
遇狼 (故事的开端) 惧狼 (故事的发展)
户与两狼 相斗的故 事
御狼 (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杀狼 (故事的高潮与结局)
第二部分: (5节) 议论:点明主题
这是作者发表的评论,肯定人类富有智慧, 一定能够战胜狼这样狡猾凶残的动物。从 而画龙点睛地揭示了故事的主题,对狡诈、 贪婪的恶狼予以嘲讽和蔑视。
41
请同学 们思考
2、 文章结尾的议论中说的“止 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 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不只是狼,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 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 狡诈、愚蠢的恶人。
21
4、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 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 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 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 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 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两狼的计谋:(准备前后夹击屠夫)
2 前狼假寐的姿势: 犬坐于前 3 前狼假寐的神态: 目似瞑,意暇甚 4 前狼假寐的目的: 诱敌 5 后狼径去的目的: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此节表现了 狼的什么特点?
阴险狡诈
34
讨论二: 面对凶残的狼,屠户的反映又是如
何? (找出课文中描写屠户的语句,想一 想这些语句注重于人物的哪方面描 写?)
18
四、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题二)
1、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顾:回头看。苫蔽:遮盖。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犬坐:像犬一样坐着。
3、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
后也。
洞:打洞。隧:从洞中,即钻洞。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假寐:假装睡觉。
19
五、选择
寐:睡觉。 盖:原来是。
大腿。
译文: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
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 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去一半,只有屁 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 把狼杀死。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 用来诱惑敌方的。
14
黠:狡猾。 顷刻:一会儿。
理清课文结构
25
理清情节
课文中间三段写了屠户与狼的三次交锋: 先是屠夫惧怕想“投以骨”制止狼的跟
从,但不管用,狼仍紧紧跟从; 然后是屠夫找到有利的地形,背倚柴草
堆,“弛担持刀”,与两狼对峙; 最后是屠夫抓住时机,奋起搏杀,消灭
两狼。
26
朗读语段,在横线上填上一个字以概括段意
1、 遇 狼:
眈眈:注视的样子。
译文: 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
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 屠户。
12
少时:一会儿。
久之:时间长了。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
目似瞑, 意 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
首,又数刀毙之。
暇:从 暴:突然。
瞑:
意:神情、 容、悠
闭眼。 态度。
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