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NFC、ETC、UWB技术的原理与功能分析

RFID、NFC、ETC、UWB技术的原理与功能分析
RFID、NFC、ETC、UWB技术的原理与功能分析

RFID、NFC、ETC、UWB技术的原理与功能分析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人类将基本的日常管理统统交给人工智能去处理,从而从繁琐的低层次管理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新技术的研发中。今天我们所谈及的几项技术就是基于这个目的应运而生。

【RFID】

射频识别,RFID(R adi o Frequency Iden TI fica TI 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射频的话,一般是微波,1-100GHz,适用于短距离识别通信。RFID读写器也分移动式的和固定式的,目前RFID技术应用很广,如:图书馆,门禁系统,食品安全溯源等。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相信很多人都对他相当了解,简单来说它就是电子标签,是一种利用无线电射频信号耦合传输的特性,在读写器和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传输以达到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目的的技术。它的诞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莫得便利,正被广泛用于采购分配、商业贸易、生产制造、物流、防盗以及军事用途上。

【RFID的组成】

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方便快捷,它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器件,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系统由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RFID 按应用频率的不同分为低频、高频、超高频、微波;相对应的代表性频率分别为:低频135KHZ以下、高频13.56MHZ、超高频860~960MHZ、微波2.4G,5.8G;RFID按照能源的供给方式分为无源RFID、有源RFID以及半有源RFID。

射频识别系统至少应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一是读写器,二是电子标签(或称射频卡、应答器等,本文统称为电子标签)。另外还应包括天线,主机等。RFID系统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和应用环境,

系统的组成会有所不同,但从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来看,系统一般都由信号发射机、信号接收机、发射接收天线几部分组成。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①信号发射机

在RFID 系统中,信号发射机为了不同的应用目的,会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典型的形式是标签(TAG)。标签相当于条码技术中的条码符号,用来存储需要识别传输的信息,另外,与条码不同的是,标签必须能够自动或在外力的作用下,把存储的信息主动发射出去。

②信号接收机

在RFID系统中,信号接收机一般叫做阅读器。根据支持的标签类型不同与完成的功能不同,阅读器的复杂程度是显著不同的。阅读器基本的功能就是提供与标签进行数据传输的途径。另外,阅读器还提供相当复杂的信号状态控制、奇偶错误校验与更正功能等。标签中除了存储需要传输的信息外,还必须含有一定的附加信息,如错误校验信息等。识别数据信息和附加信息按照一定的结构编制在一起,并按照特定的顺序向外发送。阅读器通过接收到的附加信息来控制数据流的发送。一旦到达阅读器的信息被正确的接收和译解后,阅读器通过特定的算法决定是否需要发射机对发送的信号重发一次,或者知道发射器停止发信号,这就是“命令响应协议”。使用这种协议,即便在很短的时间、很小的空间阅读多个标签,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欺骗问题”的产生。

③编程器

只有可读可写标签系统才需要编程器。编程器是向标签写入数据的装置。编程器写入数据一般来说是离线(OFF-LINE)完成的,也就是预先在标签中写入数据,等到开始应用时直接把标签黏附在被标识项目上。也有一些RFID应用系统,写数据是在线(ON-LINE)完成的,尤其是在生产环境中作为交互式便携数据文件来处理时。

④天线

天线是标签与阅读器之间传输数据的发射、接收装置。在实际应用中,除了系统功率,天线的形状和相对位置也会影响数据的发射和接收,需要专业人员对系统的天线进行设计、安装。

【RFID工作原理】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在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发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是由阅读器与电子标签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其工作原理是阅读器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应答器,用以驱动应答器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阅读器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

以RFID 卡片阅读器及电子标签之间的通讯及能量感应方式来看大致上可以分成,感应偶合(Induc TI ve Coupling)及后向散射偶合(Backscat te r Coupling)两种,一般低频的RFID大都采用第一种式,而较高频大多采用第二种方式。

RFID的工作原理是:标签进入磁场后,如果接收到阅读器发出的特殊射频信号,就能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即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即Ac TI 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NFC】

NFC技术即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是由飞利浦和索尼共同研制出来的,并与诺基亚等共同发起了NFC论坛,推广NFC技术的商业应用。NFC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简单来说,NFC就是把RFID读卡器与智能卡的功能整合在一起,可以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PC和只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NFC提供的是一种简单、触控式的解决方案,操作简单、快捷。

NFC近场通信技术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联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在单一芯片上结合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的功能,能在短距离内与兼容设备进行识别和数据交换。工作频率为13.56MHz,但是使用这种手机支付方案的用户必须更换特制的手机。目前这项技术在

日韩被广泛应用,他们的手机可以用作机场登机验证、大厦的门禁钥匙、交通一卡通、信用卡、支付卡等[1]

【NFC技术特点】

1.在13.65MHZ频率运行距离在20公分内;

2.传输速度可分为106K BITS\SEC、212K BITE/SEC、424K BITS/SEC;

3.运行可分主动与被动模式;主动模式需要使用电池,还需要独立发射模组;被动模式不需要使用电池,但是无法独立发射讯号;

4.成为ISO/IEC IS 118092国家标准、ETSI TS 102 190标准、EMCA-340标准。

NFC磁片是可以支持某种特定的设备在主动或被动的情况下相互转换数据,nfc磁片在目前来说涉及面很广

,它是怎么实现这些效果的呢,首先要先了解nfc磁片的技术特点:

与RFID一样,nfc磁片信息也是通过频谱中无线频率部分的电磁感应耦合方式传递,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

很大的区别。首先,nfc是一种提供轻松、安全、迅速的通信的无线连接技术,其传输范围比RFID小。其次

,nfc磁片与现有非接触智能卡技术兼容,已经成为得到越来越多主要厂商支持的正式标准。再次,nfc磁片

还是一种近距离连接协议,提供各种设备间轻松、安全、迅速而自动的通信。与无线世界中的其他连接方式

相比,nfc磁片是一种近距离的私密通信方式。

nfc、红外线、蓝牙同为非接触传输方式,它们具有各自不同的技术特征,可以用于各种不同的目的,其

技术本身没有优劣差别。

添加隔磁片能够使识别距离,准确度,成功率得到大大提高!

【NFC应用类型】

NFC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缩写,说白了就是近距离通讯技术。它和我们熟悉的蓝牙、WiFi还不完全相同,重点在一个“近”字。

NFC线圈通常被安装在手机的背壳甚至电池里,所以使用的时候通常要把手机背面对准感应区。

那么有了它之后基本出门就不用带卡了,一个手机全搞定。

首先,最实用的就是移动支付功能,如超市、商场、饭店、地铁、公交等。

第二,门禁通过功能,如小区门禁、开车锁车、车票门票等。这就需要我们的手机存有相应的验证码,想要进门的时候刷一下,即可完成验证。

第三,数据传输功能,如下载音乐、传输图片、交换通讯录等。

第四,浏览信息功能,如将NFC手机靠近街头有NFC功能的公共设施,就能浏览交通、演出、天气等各种信息。

第五,智能标签功能,有点像智能按钮的意思。

以上这五项功能都是比较贴近生活的NFC用途,当然还并未完全普及。我国已经在大力发展这项技术,相信不久的将来,NFC会真正走进我们,为生活提供方便。

【NFC手机支付】

NFC发展极为迅速,已经由最初知识RFID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简单合并,到现在已经演变成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把NFC芯片装在手机上,手机就可以实现小额电子支付和读取其他NFC设备或标签的信息。NFC的短距离交互大大简化了整个认证识别过程,使电子设备间相互访问更直接、更安全和更清楚。

支持NFC的设备可以在主动或被动模式下交换数据。

在主动模式下,每台设备要向另一台涉笔发送数据时,都必须产生自己的射频场。如图,发起设备和目标设备都要产生自己的射频场,以便进行通信。

如图,移动设备主要以被动模式操作,可以大幅降低功耗,并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在一个应用会话过程中,NFC设备可以在发起设备和目标设备之间切换自己的角色。利用这项功能,电池电量较低的设备可以要求以被动模式充当目标设备,而不是发起设备

【ETC】

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是一种用于公路、桥梁和隧道的新型电子自动收费技术。它通过车载电子标签和微波天线之间的专用短程通讯,在不需要司机停车和其他收费人员采取任何操作对的情况下,自动完成收费处理全过程。

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不停车收费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路桥收费方式。通过安装在车辆挡风玻璃上的车载电子标签与在收费站ETC 车道上的微波天线之间的微波专用短程通讯,利用计算机联网技术与银行进行后台结算处理,从而达到车辆通过路桥收费站不需停车而能交纳路桥费的目的。

【关键技术】

1.车辆自动识别技术:主要由车载设备和路边设备组成,两者通过短程通信DSRC完成路边设备对车载设备信息的一次读写,即完成收付费交易所必须的信息交换手续。

2.自动车型分类技术:在ETC车道安装车型传感器测定和判断车辆的车型,以便按照车型实施收费。

3.违章车辆抓拍技术:主要由数码照相机、图像传输设备、车辆牌照自动识别系统等组成。对不安装车载设备OUB的车辆用数码相机实施抓拍措施,并传输到收费中心,通过车辆自动识别系统识别违章车辆的车主,并实施通信费的补收手续。

【ETC系统构成】

1.车载单元

2.路测单元

3.DSRC协议

【ETC与RFID】

ETC是RFID中的一个分支。现在一般用有源2.45G HZ,这个频段的特点是识别距离远,缺点是标签带有电池,成本较高,,需要定期更换电池。

【UWB技术】

超宽带技术UWB是一种无线载波通信技术,它不采用正弦载波,而是利用纳秒至微微秒级窄脉冲传输数据,所以它也被成为无线电领域的一次革命性进展。

【技术原理】

UWB技术最基本的工作原理是发送和接受脉冲间隔严格受控的高斯单周期超短时脉冲,超短时单周期脉冲决定了信号的带宽很宽,接受机直接用一级前端交叉相关器就把脉冲序列转换成基带信号,省去了传统通信设备中的中频级,极大地降低了设备的复杂性。

USB系统采用相关接受技术,关键部位称为相关器。相关器用准备好的模板波形乘以接受到的射频信号,再积分就得到一个直流输出电压。相乘器实质上是改进了延迟探测器,模板波形匹配时,相关器的输出结果量度了接收到的单周期脉冲和模板波形的相对时间位置差,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UWB信号几乎不对工作于同一频率的无线设备造成干扰。但是所有带内的无线电信号都是对UWB信号的干扰,UWB可以综合运用伪随机编码和随机脉冲位置调制以及相关解调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

【UWB的技术特点】

1.系统结构的实现比较简单:当前的无线通信技术所使用的通信载波是连续的电波,载波的频率和功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从而利用载波的状态变化来传输信息。而UWB则不使用载波,它通过发送纳秒级脉冲来传输数据信号。

2.高速的数据传输:UWB 以非常宽的频率带宽来换取高速的数据传输,并且不单独占用现在已经拥挤不堪的频率资源,而是共享其他无线技术使用的频带。

3.功耗低:WB 系统使用间歇的脉冲来发送数据,脉冲持续时间很短,一般在0. 20ns~1. 5ns 之间,有很低的占空因数,系统耗电可以做到很低,在高速通信时系统的耗电量仅为几百μW~几十mW。民用的UWB 设备功率一般是传统移动电话所需功率的1/ 100 左右,是蓝牙设备所需功率的1/ 20 左右。军用的UWB 电台耗电也很低。

4.安全性高:作为通信系统的物理层技术具有天然的安全性能。

5.多径分辨能力强:由于常规无线通信的射频信号大多为连续信号或其持续时间远大于多径传播时间,多径传播效应限制了通信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

6.定位精确:冲激脉冲具有很高的定位精度,采用超宽带无线电通信,很容易将定位与通信合一,而常规无线电难以做到这一点。

7.工程简单造价便宜:在工程实现上,UWB比其它无线技术要简单的多,可全数字化实现。

NFC技术原理

NFC技术原理、优势及发展前景 本世纪初,当人们还在把目光聚焦在介于通讯层面的五花八门的手机附加功能上时,移动支付这个全新的支付概念已经进入中国,这不但改变了人们赋予手机的 传统“身份”,更加颠覆了人们传统观念中的支付手段与支付方式。一种方便、快捷的支付生活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关注。NFC技术在手机上的应用,使得移动支付成为可能,这种技术尤其受到了年轻一族的热捧。 目前NFC最广泛的应用是手机地铁票,在包括我国广州在内的多个地区试用该技术后,都得到了广泛赞誉。方便的操作过程,将使NFC技术很有可能最终取代地铁RFID/xinpin/zhinenka/' target='_blank'>IC卡车票方案。尽管目前基于NFC技术的移动支付大多还处于试用阶段,但是业界对其未来充满信心。 一、NFC概念简介 NFC英文全称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即近距离通讯技术。NFC 是脱胎于无线设备间的一种“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联技术,为所有消费性电子产品提供了一个极为便利的通讯方式。 NFC在单一芯片上结合了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的功能。在数厘米(通常是15厘米以内)距离之间于13.56MHz频率范围内运作,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任意两个设备 (如移动电话)接近而不需要线缆接插,就可以实现相互间的通信,满足任何两个无线设备间的信息交换、内容访问、服务交换。 二、NFC技术背景 NFC是由飞利浦公司发起,由诺基亚、索尼等著名厂商联合主推的一项无线技术。由多家公司、大学和用户共同成立了泛欧联盟,旨在开发NFC的开放式架构,并推动其在手机中的应用。NFC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联互通

RFID原理和应用课程复习提纲

RFID原理和应用课程复习提纲 第一章 1、什么是RFID? 无线射频识别作为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常用的有低频(125k~134.2K)、高频(13.56Mhz)、超高频,微波等技术。 2、RFID技术特点 1快速扫描2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3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4可重复使用5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6数据的记忆容量大7安全性 3、RFID系统的组成:RFID系统主要由阅读器、电子标签、RFID 中间件和应用系统软件4部分构成。 4、阅读器的构成以及各部分的功能组成:射频接口、逻辑控制单元和天线 天线:天线是一种能将接受到的电磁波转换为电流信号,或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磁波发射出去的装置。 射频接口模块:1产生高频发射能量,激活电子标签并为其提供能量2对发射信号进行调制,将数据传输给电子标签 3接受并调制来自电子标签的射频信号 逻辑控制模块:1与应用系统软件进行通信,并执行从应用系统软件发送来的指令2控制阅读器与电子标签的通信过程3信号的编码

与解码4对阅读器和标签之间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5执行防碰撞算法6对阅读器和标签的身份进行验证 5、电子标签分类、组成及各组成部分功能 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电子标签分为利用物理效应进行工作的数据载体和以电子电路为理论基础的数据载体 6、RFID中间件的主要功能 1阅读器协调控制2数据过滤与处理3数据路由与集成4进程管理 7、RFID系统能量耦合方式和数据传输原理 根据射频识别系统作用距离的远近情况,标签天线与读写器天线之间的耦合可以分为密耦合系统、遥耦合系统和远距离系统三类。数据传输原理P10 8、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阅读器通过天线向周围空间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标签一旦进入阅读器天线的作用区域将产生感应电流,获得能量被激活;激活标签将自身信息编码后经天线发送出去;阅读器接收该信息,经过解码后必要时送至后台网络;后台网络中主机鉴定标签身份的合法性,只对合法标签进行相关处理,通过向前端发送指令信号控制阅读器对标签的读写操作; 9、RFID系统的性能指标

RFID基本原理

RFID基本原理 什么是RFID? [摘要]什么是RFID技术,基本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是什么,是什么让零售商如此推崇RFID,什么是RFID的典型应用,RFID中国论坛,提供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应用解决方案及电子标签原理的相关信息 什么是RFID?自2004年以来,与RFID技术相关的文章在各个媒体上不断涌现,相关的报道让这个历史其实并不短的技术在短时间内成为国际追逐的焦点。从全球巨型商业帝国沃尔玛,到国际IT巨头IBM、HP、微软等等,从美国国防部到中国国家标准委,全都在RFID魔棒的指挥下舞蹈起来。 RFID是什么?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 什么是RFID技术?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埃森哲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弗格森认为RFID是一种突破性的技术:"第一,可以识别单个的非常具体的物体,而不是像条形码那样只能识别一类物体;第二,其采用无线电射频,可以透过外部材料读取数据,而条形码必须靠激光来读取信息;第三,可以同时对多个物体进行识读,而条形码只能一个一个地读。此外,储存的信息量也非常大。" 什么是RFID的基本组成部分? 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 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 ? 阅读器(Reader):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 ? 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是什么让零售商如此推崇RFID?

RFID、NFC、ETC、UWB技术的原理与功能分析

RFID、NFC、ETC、UWB技术的原理与功能分析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人类将基本的日常管理统统交给人工智能去处理,从而从繁琐的低层次管理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新技术的研发中。今天我们所谈及的几项技术就是基于这个目的应运而生。 【RFID】 射频识别,RFID(R adi o Frequency Iden TI fica TI 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射频的话,一般是微波,1-100GHz,适用于短距离识别通信。RFID读写器也分移动式的和固定式的,目前RFID技术应用很广,如:图书馆,门禁系统,食品安全溯源等。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相信很多人都对他相当了解,简单来说它就是电子标签,是一种利用无线电射频信号耦合传输的特性,在读写器和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传输以达到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目的的技术。它的诞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莫得便利,正被广泛用于采购分配、商业贸易、生产制造、物流、防盗以及军事用途上。

【RFID的组成】 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方便快捷,它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器件,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系统由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RFID 按应用频率的不同分为低频、高频、超高频、微波;相对应的代表性频率分别为:低频135KHZ以下、高频13.56MHZ、超高频860~960MHZ、微波2.4G,5.8G;RFID按照能源的供给方式分为无源RFID、有源RFID以及半有源RFID。 射频识别系统至少应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一是读写器,二是电子标签(或称射频卡、应答器等,本文统称为电子标签)。另外还应包括天线,主机等。RFID系统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和应用环境,

RFID系统工作原理及其结构

RFID 系统工作原理及其结构 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是由阅读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AG)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Transponder) 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Reader 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Transponder,用以驱动Transponder 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Reader 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 图系统的基本组成 以RFID 卡片阅读器及电子标签之间的通讯及能量感应方式来看大致上可以分成, 感 应偶合(Inductive Coupling) 及后向散射偶合(Backscatter Coupling) 两种,一般低频的RFID 大都采用第一种式,而较高频大多采用第二种方式。 图卡片阅读器及电子标签之间的通讯及能量感应方式 阅读器根据使用的结构和技术不同可以是读或读/写装置,是RFID系统信息控制和处 理中心。阅读器通常由耦合模块、收发模块、控制模块和接口单元组成。阅读器和应答器之间一般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信息交换,同时阅读器通过耦合给无源应答器提供能量和时序。在实际应用中,可进一步通过Ethernet或WLAt等实现对物体识别信息的采集、处理 及远程传送等管理功能。应答器是RFID系统的信息载体,目前应答器大多是由耦合原件 (线 圈、微带天线等)和微芯片组成无源单元。 应答器通常包含: a.天线:用来接收由阅读器送过来的信号,并把所要求的数据送回给阅读器。 /DC电路:把由卡片阅读器送过来的射频讯号转换成DC电源,并经大电容储存能量,再经 稳压电路以提供稳定的电源。 c.解调电路: 把载波去除以取出真正的调制信号。 d.逻辑控制电路:译码阅读器所送过来的信号,并依其要求回送数据给阅读器。 e.内存: 做为系统运作及存放识别数据的位置。 f.调制电路: 逻辑控制电路所送出的数据经调制电路后加载到天线送给阅读器。 图3. 标签结构 阅读器通常包含: a.天线:用来发送无线信号给Tag,并把由Tag响应回来的数据接收回来. b.系统频率产生器: 产生系统的工作频率. c.相位锁位回路(PLL): 产生射频所需的载波信号 d.调制电路:把要送给Tag的信号加载到载波并送给射频电路送出? e.微处理器:产生要送给Tag信号给调制电路,同时译码Tag回送的信号,并把所得的数据回传给应用程序,若是加密的系统还必需做加解密操作. f.存储器: 存储用户程序和数据 g.解调电路: 解调tag 送过来的微弱信号,再送给微处理器处理. h.外设接口: 用来和计算机联机

RFID原理及应用复习(附答案)

RFID原理及应用复习 一、判断 1.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的缩写,即无线射频识别。(yes) 2.物联网的感知层主要包括:二维码标签、读写器、 RFD标签、摄像头、GPS传感器、 M-M终端。(no) 3.,125kHz,433MHz都是RFID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yes)4.在物联网节点之间做通信的时候,通信频率越高,意味着传输距离越远。( no ) 5.物联网标准体系可以根据物联网技术体系的框架进行划分,即分为感知延伸层标准、网络层标准、应用层标准和共性支撑标准。(yes) 6.在物联网中,系统可以自动的、实时的对物体进行识别、追踪和监控,但不可以触发相应的事件。( no ) 7.物联网共性支撑技术是不属于网络某个特定的层面,而是与网络的每层都有关系,主要包括:网络架构、标识解析、网络管理、安全、QoS等。(yes) 8.物联网中间件平台:用于支撑泛在应用的其他平台,例如封装

和抽象网络和业务能力,向应用提供统一开放的接口等。(yes)9.RFID拥有耐环境性,穿透性,形状容易小型化和多样化等特性(yes) 10.物联网信息开放平台:将各种信息和数据进行统一汇聚、整合、分类和交换,并在安全范围内开放给各种应用服务。(yes)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物联网的基本架构不包括(CD)。 A、感知层 B、传输层 C、数据层 D、会话层 2.物联网节点之间的无线通信,一般不会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D ) A、节点能量 B、障碍物 C、天气 D、时间 3.下列哪项不是物联网的组成系统(B)。 A、 EPC编码体系 B、EPC解码体系 C、射频识别技术 D、EPC 信息网络系统 4. 利用RFID 、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指的是(B)。

NFC通信基本原理

NFC通信基本原理 1.3.1 近场通信原理 对于天线产生的电磁场,根据其特性的不同,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区域:感应近场、辐射近场和辐射远场。它们主要通过与天线的距离来区分。感应近场区指最靠近天线的区域。在此区域内,由于感应场分量占主导地位,其电场和磁场的时间相位差为90°,电磁场的能量是振荡的,不产生辐射。辐射近场区介于感应近场区与辐射远场区之间。在此区域内,与距离的一次方、平方、立方成反比的场分量都占据一定的比例,天线方向图与离开天线的距离有关,也就是说,在不同的距离上计算出的天线方向图是有差别的。辐射近场区之外就是辐射远场区,它是天线实际使用的区域。在此区域,场的幅度与离开天线的距离成反比,且天线方向图与离开天线的距离无关,天线方向图的主瓣、副瓣和零点都已形成。 由于远场和近场的划分相对复杂,具体要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测量目的来划分。一般而言,以场源为中心,在三个波长范围内的区域,可称为感应近场区;以场源为中心,半径为三个波长之外的空间范围称为辐射场。 NFC称为近场通信,其工作原理就是基于感应近场。在近场区域中,离天线或电磁辐射源越远,场强衰减越大,因此它非常适合短距离通信,特别是与安全相关的应用,如支付、门禁等。 1.3.2 NFC被动通信 发起NFC通信的一方称为发起方,通信的接收方称为目标方。被动通信是指在整个通信的过程中,由发起方提供射频场,选择106Kbps、212Kbps或424Kbps其中一种速率发送数据;目标方不必产生射频场,而从发起方的射频场中获取能量,使用负载调制的方式,以相同的速率将数据回传给发起方,如图1-11所示。这里的目标方可以是有源设备,如处于卡模拟模式或点对点通信模式的智能手机,或者是无源标签,如NFC标签、RFID标签等。本书中将通信的接收方,如有源设备和无源的标签,统一称为目标方。

RFID原理及应用6个实验

实验1实训与实践 1.5.1实训目的及要求 RFID已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管理等众多领域,如火车的交通监控系统、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物品管理、流水线生产自动化、门禁系统、金融交易、仓储管理、畜牧管理、车辆防盗等。 1.实训目的 观察日常生活中的RFID 技术,思考和了解其系统构成与类型。 2.实训要求 观察日常生活中的RFID技术应用,并记录他们的使用具体情况,撰写观察实践分析报告。 1.5.2实训任务

实验2 实训项目 2.3.1实训目的及要求 1.实训目的 通过实训,掌握RFID读写器的接口类型及主要参数,能准确的进行RFID读写器与控制器或计算机进行互连,掌握RFID天线的基础知识,在安装部署RFID天线时能使RFID标签的读取率最高。 2.实训要求 能正确进行RFID读写器与控制器或计算机连接,能正确进行RFID天线连接与配置,提交实训报告。 2.3.4实训任务表 上网查询列举同功能设备相关参数公司名称及报价,完成下表。

实验3 实训与实践 3.8.1实训目的及要求 1.实训目的:通过实训,比较日常生活中应用的RFID技术,掌握RFID的标准。 2.实训要求:比较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技术,如校园一卡通、公交卡、门禁卡、酒类仿伪卡、物流货品卡等。 3.所需仪器设备:高频RFID读写器4套,超高频RFID读写器4套,有源标签10张,无源标签10张,抗金属标签10张。 3.8.2实训任务 实训任务如表3-7所示。 填写表3-8的实训任务分析报告表。 表3-8 实训任务分析报告表

实验4 无源RFID读写实验(写标签实验) 实验目的 掌握读卡器与网关的连接,熟悉无源标签(也称无源卡片、无源卡)的写操作。 实验设备 感知教学/开发平台SensorRF107H2.0平台内的HF读卡器1 台,ISO1443A标签1个,网关主板1块,电源1个,连接线1个。 关键介绍 注意HF读卡器与网关主板连接,HF读卡器跳线设置。 实验过程 1)通过连接线把网关主板左上角RFID 接口与HF读卡器连接起来,并为网关主板接上电源。2)短接HF读卡器J3。 3)打开网关主板电源开关,进入实验菜单选择界面,选择RFID。 4)进入实验界面。 5)选择实验操作。 6)把ISO1443A标准标签放至HF 读卡器上。 7)通过网关主板键盘输入相应32 位ID,如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 8)按下键盘“OK”键,如果写入标签失败,显示如下图所示,此时注意检查,标签与读卡 器距离,读卡器设置是否正确。如果成功把ID 写入标签,则显示。 实验结论

RFID系统结构

RFID系统结构 RFID系统一般包括射频标签、读写器和计算机三部分。 (1)射频标签是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载体,是安装在被识别对象上,由芯片和内置天线组成,芯片内保存一定格式的电子数据,作为待识别物品的标示性信息。芯片随着应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控制标签的操作频率、数据传输速率、信号调制、加密解密、数据的读写机制等,芯片在得到工作所需要的能量后,会将存储区的数据以调制信号的方式发送给天线再传输给阅读器,或者将阅读器发送过来的信号解调后更新存储区内的数据。天线电路用来感应阅读器所发射出来的射频能量,完成数据的更新,还用来以射频信号的方式回传给阅读器标签内的数据信息标签天线的大小和能量是影响系统阅读距离的主要因素之一。 按照标签内电池的有无,也即能量供应方式分类可以分为无源标签和有源标签。在无源系统中,标签没有自己的电源,它所需要的工作能量主要从读写器发出的射频波束中获取,经过整流、存储后提供电子标签所需要的电流。与有源系统相比,其成本低、寿命长等特点。缺点是读写器需要发射大功率的射频电波,识别距离较近。 在有源系统中,有源标签通常都内装有电池,为电子标签的工作提供全部或者部分能量。虽然电池会带来额外的成本,并且有寿命限制,但如果能做好标签的低功耗设计,其在阅读距离和适应物体运动速度方面的优势则是无源标签不可比拟的。应用的范围也比无源系统大得多。 (2)读写器是利用射频技术从标签中读取射频识别标签信息、或将信息写入标签的电子设备。读写器读出的标签信息通过计算机及网络系统进行管理和信息传输,对对象标识信息进行解码,并将标识信息以及一些相关的信息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读写器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并且可以通过通信网络将采集到的标签ID和数据报给计算机通信网络,并可以接收计算机的命令对标签进行操作。典型的阅读器包含有高频模块(发送器和接收器)、控制单元以及阅读器天线。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部件的控制系统主要是执行以下三种任务:与计算机通信网络进行通信,上报给应用系统标签数据,并执行从应用系统发来的动作指令;控制与射频电子标签的通信过程,执行按防冲突算法对标签进行识别,在标签识别以后和标签进行数据交换;对信号进行编码和解码。 通过阅读器实现对标签数据的无线接触或从阅读器向标签写入信息都要送回到计算机通信系统,这就形成了射频标签阅读器与计算机通信系统之间的接口API(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对此,要求阅读器能接受来自计算机系统的指令,并按照约定的协议做出相应的响应。另外,高频接口由接收器和发射器来组成,其主要任务是:在无源系统中,产生高频发射能量,激活射频电子标签并为其提供能量,和接收并解调来自射频电子标签的射频信号。射频识别系统中,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中的信息交换需要通过一种可靠的方式来实现,在这里数据编码和信号调制被作为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信号传输的方式。 (3)计算机通信网络在射频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对阅读器上报的标签数据进行管理,针对应用需要,发送指令给阅读器以实现对标签的操作。在通信过程中,必须保证整体射频系统的通畅,正确和迅速地采集数据,确保数据读取内容的可靠性,以及有效地将数据传送到后端系统。传统的数据采集系统中数据采集与后端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分发是通过中间件架构解决,并发展出各种应用服务器软件。

nfc工作原理

在一些电影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在过门禁、乘车、消费或者是交换名片时仅仅是刷一下手机,十分方便。这并不是一项只有在未来才会出现的技术,其实它已经出现在我们身边,那就是NFC。 近来,NFC又成为各大媒体报道的一个关键词,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也频频出现,这都要归功于北京移动在近期推出的一项新业务。从今年7月22日开始,北京移动用户可以到指定的营业厅办理更换支持NFC功能的SIM卡,并且使用制定的NFC手机就可以实现刷手机来乘坐公交地铁,众多用户期盼已久的功能终于变成现实。 在我国首个手机NFC实际使用开始于2006年6月,当时由诺基亚和中国移动、飞利浦、易通卡公司在厦门试点NFC手机支付。用户使用内嵌NFC模块的诺基亚3220手机,可在厦门市任何一个易通卡覆盖的营业网点(公交汽车、轮渡、电影院、快餐店)进行手机支付。如今在北京使用指定的NFC 手机就可以实现刷手机来乘坐公交地铁,还支持在超市餐饮的小额消费等各项功能。 而NFC的用途远远不止这些,在未来用户仅仅通过手机就可以实现非常非常多的功能,例如,在车站实时刷新公交车的到站时间;在街边海报上和杂志上下载演唱会时间地点和节目表;在办公室发送短信控制家政服务员进出住宅的时间;在遍布市区的智能公用电话亭查询地图、公交线路、餐饮购物等信息;在学校全面代替现有学生证和学生卡以及公司员工的门禁卡;在银行任何有POS机的地方支付款项并用手机收取电子发票,可以说NFC技术能覆盖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NFC技术如此强大那么它究竟是怎么工作的呢? NFC技术的工作原理 NFC即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该技术由飞利浦公司和索尼公司共同开发,可以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PC 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NFC提供了一种简单、触控式的解决方案,可以让消费者简单直观地交换信息、访问内容与服务。 NFC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在十厘米内)交换数据。这个技术由免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演变而来,并向下兼容RFID,主要用于手机等手持设备中提供M2M(Machine to Machine)的通信。由于近场通讯具有天然的安全性,因此,NFC技术被认为在手机支付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NFC终端主要有三种工作模式: 1.主动模式 在主动模式下NFC终端可以作为一个读卡器,发出射频场去识别和读/写别的NFC设备信息。2.被动模式 这个模式正好和主动模式相反,此时NFC终端则被模拟成一张卡,它只在其他设备发出的射频场中被动响应,被读/写信息。 3.双向模式 在此模式下NFC终端双方都主动发出射频场来建立点对点的通信。相当于两个NFC设备都处于主动模式。 支持NFC的设备可以在主动或被动模式下交换数据。在被动模式下,启动NFC通信的设备,也称为NFC发起设备(主设备),在整个通信过程中提供射频场。它可以选择106kbps、212kbps或424kbps其中一种传输速度,将数据发送到另一台设备。另一台设备称为NFC目标设备(从设备),不必产生射频场,而使用负载调制技术,即可以相同的速度将数据传回发起设备。

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

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是由阅读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AG)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Transponder)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其工作原理是Reader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Transponder,用以驱动Transponder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Reader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 以RFID 卡片阅读器及电子标签之间的通讯及能量感应方式来看大致上可以分成:感应耦合(Inductive Coupling) 及后向散射耦合(Backscatter Coupling)两种。一般低频的RFID大都采用第一种式,而较高频大多采用第二种方式。 阅读器根据使用的结构和技术不同可以是读或读/写装置,是RFID系统信息控制和处理中心。阅读器通常由耦合模块、收发模块、控制模块和接口单元组成。阅读器和应答器之间一般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信息交换,同时阅读器通过耦合给无源应答器提供能量和时序。在实际应用中,可进一步通过Ethernet或WLAN等实现对物体识别信息的采集、处理及远程传送等管理功能。应答器是RFID系统的信息载体,目前应答器大多是由耦合原件(线圈、微带天线等)和微芯片组成无源单元。 零售商推崇RFID的原因 据Sanford C. Bernstein公司的零售业分析师估计,通过采用RFID,沃尔玛每年可以节省83.5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因为不需要人工查看进货的条码而节省的劳动力成本。尽管另外一些分析师认为80亿美元这个数字过于乐观,但毫无疑问,RFID有助于解决零售业两个最大的难题:商品断货和损耗(因盗窃和供应链被搅乱而损失的产品),而现在单是盗窃一项,沃尔玛一年的损失就差不多有20亿美元,如果一家合法企业的营业额能达到这个数字,就可以在美国1000家最大企业的排行榜中名列第694位。研究机构估计,这种RFID技术能够帮助把失窃和存货水平降低25%。 RFID技术的典型应用 物流和供应管理 生产制造和装配 航空行李处理 邮件/快运包裹处理 文档追踪/图书馆管理 动物身份标识 运动计时 门禁控制/电子门票

RFID工作原理

RFID工作原理 RFID又称为电子标签、远距离射频卡、远距离IC卡、射频标签、应答器、数据载体;RFID读写器又称为电子标签读写器、远距离读卡器、读出装臵、扫描器、通讯器、读写器(取决于电子标签RFID是否可以无线改写数据)。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通过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无接触)耦合、在耦合通道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数据的交换。基于RFID系统的特性,其在集装箱自动识别、家校通、动物跟踪和追踪领域、不停车收费、车辆出入管理、无线巡检领域中正日益得到广泛重视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发生在读写器和电子标签RFID之间的射频信号的耦合类型有两种。(1)电感耦合。变压器模型,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律。(2)电磁反向散射耦合:雷达原理模型,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回目标信息,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电感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中、低频工作的近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有:125kHz、225kHz和13.56MHz。识别作用距离小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10~20cra。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高频、微波工作的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有:433MHz,915MHz,2.45GHz,5.8GHz。识别作用距离大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3—l0m。(RFID)标签和读写器的通信在RFID系统中,RFID标签和读写器之间采用无线通信方式传递信息。其基本的通信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基于电磁

耦合或者电感耦合,第二种基于电磁波的传播。图3示意画出了这两种不同的耦合方式。RFID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耦合通过天线完成,这里的天线通常可以理解为电波传播的天线,有时也指电感耦合的天线。数据在读写器和标签之间用无线方式传递,噪声、干扰以及失真与数据本身一样传递。与其他通信系统相似,技术上必须保证数据被正确传递和恢复。数据通信领域,数据传递有同步和异步之分,在RFID系统中,码流结构也要适应信道特性的要求,码流结构化过程称为信道编码。对于RFID系统,信道编码必须对用户透明,现在有各种不同的信道编码方法,其特点也不尽相同。为了通过空间有效传递数据,要求将数据调制在载波上,这一过程称为调制。常用的调制方法有ASK、FSK 和PSK。 射频标签读写设备是射频识别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标签与读写器)之一。射频标签读写设备根据具体实现功能的特点也有一些其他较为流行的别称,如:阅读器(Reader),查询器(Interrogator),通信器(Communicator),扫描器(Scanner),读写器(Reader and Writer),编程器(Programmer),读出装臵(Reading Device),便携式读出器(Portable Readout Device),AEI设备( Automatic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 Device)等。

NFC手机识别身份证的技术实现思路

NFC手机识别身份证的技术实现思路 一、NFC终端结构 NFC终端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可以采用三种不同的工作模式:卡模拟模式、读卡器模式、点对点模式。读取身份证采用读卡器模式:NFC终端是主动设备,产生射频场;而外部的非接触卡作为被动设备。NFC终端具有符合ISO 14443、ISO15693或FeliCa标准的非接触式IC 卡阅读器功能,可以读取采用相同标准的外部非接触式IC卡。 NFC终端主要包括非接前端(CLF)、安全模块(Secure Element,SE)、天线(Antenna)三个主要部件,此外还包括NFC应用处理模块。 安全模块:主要功能是实现应用和数据的安全存储,对外提供安全运算服务。安全模块还通过非接前端与外部读写设备进行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及交易过程的安全性。 非接前端:也称为NFC控制器,其功能包括射频信号的调制解调,非接触通信的协议处理。非接前端一方面连接射频天线,实现13.56MHz信号的发送与接收,另一方面与安全模块通信。天线:集成在终端内部,与非接前端相连接,实现13.56MHz射频信号的发送与接收。 NFC 的实现方案中,一般非接前端、天线都集成在手机终端中,而安全模块可根据情况存放在不同的位置。根据安全模块存放的位置不同,NFC可分为不同的实现方案:1)将安全模块集成到手机终端上的NFC方案称为NFC全终端方案;2)将安全模块集成在SIM/UIM卡中的方案称为eNFC方案;3)安全模块存放在加载了安全芯片的MicroSD卡中的方案称为NFC-SD方案。 1、NFC全终端方案,要求安全模块符合EAL4+标准,按照《Global Platform卡片规范》进行安全管理,与传统智能芯片卡具备相同的安全级别。NFC全终端方案的标准成熟,得到众多终端厂商的认可和支持。此方案中由于安全模块与手机集成,有效避免了机卡接口和机卡兼容性问题。同时,由于通信处理芯片和射频处理芯片相互独立,可以确保移动通信和射频处理的并发处理,彼此互不干扰。典型业务:谷歌钱包 NFC全终端安全芯片无法与手机终端物理分离,业务初始化、个人化、业务更新和管理不方便,而且用户更换手机时,所有业务需重新转移到新手机,成本高,流程长。 2、eNFC方案,技术还具有诸多阻碍,例如专利、规范等,最重要的是,支持eNFC的手机终端很少,eNFC的产业链不成熟,该技术的商用还有较大障碍,目前还没有比较典型的商用案例。 3、NFC-SD方案,典型业务:NFC-SD方案被中国银联定为其移动现场支付标准。需要手机终端厂商定制手机终端,产业链还不成熟。

NFC技术原理

近距离无线通信 支持NFC的设备可以在主动或被动模式下交换数据。在被动模式下,启动NFC通信的设备,也称为NFC发起设备(主设备),在整个通信过程中提供射频场(RF-field),如图2所示。它可以选择106kbps、212kbps或424kbps其中一种传输速度,将数据发送到另一台设备。另一台设备称为NFC目标设备(从设备),不必产生射频场,而使用负载调制(load modulation)技术,即可以相同的速度将数据传回发起设备。此通信机制与基于ISO14443A、MIFARE和FeliCa的非接触式智能卡兼容,因此,NFC发起设备在被动模式下,可以用相同的连接和初始化过程检测非接触式智能卡或NFC目标设备,并与之建立联系。 图1:NFC主动通信模式 在主动模式下,每台设备要向另一台设备发送数据时,都必须产生自己的射频场。如图1 所示,发起设备和目标设备都要产生自己的射频场,以便进行通信。这是对等网络通信的标准模式,可以获得非常快速的连接设置。 图2:NFC被动通信模式。 如图2所示,移动设备主要以被动模式操作,可以大幅降低功耗,并延长电池寿命。在一个应用会话过程中,NFC设备可以在发起设备和目标设备之间切换自己的角色。利用这项功能,电池电量较低的设备可以要求以被动模式充当目标设备,而不是发起设备。 1. 标准化 NFC是符合ECMA 340与ETSI TS 102 190 V1.1.1以及ISO/IEC 18092标准的一种开放式平台技术。这些标准详细规定NFC设备的调制方案、编码、传输速度与RF接口的帧格式,以及主动与被动NFC模式初始化过程中,数据冲突控制所需的初始化方案和条件。此外,这些标准还定义了传输协议,其中包括协议启动和数据交换方法等。 NFC空中接口符合以下标准: ISO/IEC 18092 NFCIP-1 / ECMA-340 / ETSI TS 102 190 V1.1.1 (2003-03) ISO/IEC 21481 NFCIP-2 / ECMA-352 / ETSI TS 102 312 V1.1.1 (2004-02) NFC测试方法符合以下标准: ISO/IEC 22536 NFCIP-1 RF 接口测试方法 / ECMA-356 / ETSI TS 102 345 V1.1.1 (2004-08) ISO/IEC 23917 有关NFC 的协议测试方法 / ECMA-362 ISO/IEC 21481和ECMA 352中定义的NFC IP-2指定了一种灵活的网关系统,用来检测和选择三种操作模式之一——NFC数据传输速度、邻近耦合设备(PCD)和接近耦合设备(VCD)。选择既定模式以后,按照所选的模式进行后续动作。网关标准还具体规定了RF接口和协议测

射频识别技术原理分析及结构原理图

射频识别技术原理分析及结构原理图 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1. 标签(Tag,即射频卡):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标签含有内置天线,用于和射频天线间进行通信。 2. 阅读器:读取(在读写卡中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 3. 天线: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有些系统还通过阅读器的RS232或RS485接口与外部计算机(上位机主系统)连接,进行数据交换。 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是: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射频卡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射频卡获得能量被激活;射频卡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卡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从射频卡发送来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 在耦合方式(电感-电磁)、通信流程(FDX、HDX、SEQ)、从射频卡到阅读器的数据传输方法(负载调制、反向散射、高次谐波)以及频率范围等方面,不同的非接触传输方法有根本的区别,但所有的阅读器在功能原理上,以及由此决定的设计构造上都很相似,所有阅读器均可简化为高频接口和控制单元两个基本模块。高频接口包含发送器和接收器,其功能包括:产生高频发射功率以启动射频卡并提供能量;对发射信号进行调制,用于将数据传送给射频卡;接收并解调来自射频卡的高频信号。不同射频识别系统的高频接口设计具有一些差异,电感耦合系统的高频接口原理图如图1所示。

阅读器的控制单元的功能包括:与应用系统软件进行通信,并执行应用系统软件发来的 命令;控制与射频卡的通信过程(主-从原则);信号的编解码。对一些特殊的系统还有执行反碰撞算法,对射频卡与阅读器间要传送的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以及进行射频卡和阅读器间的身份验证等附加功能。 射频识别系统的读写距离是一个很关键的参数。目前,长距离射频识别系统的价格还很贵,因此寻找提高其读写距离的方法很重要。影响射频卡读写距离的因素包括天线工作频率、阅读器的RF输出功率、阅读器的接收灵敏度、射频卡的功耗、天线及谐振电路的Q值、 天线方向、阅读器和射频卡的耦合度,以及射频卡本身获得的能量及发送信息的能量等。大多数系统的读取距离和写入距离是不同的,写入距离大约是读取距离的40%~80%。 射频卡的标准及分类 目前生产RFID产品的很多公司都采用自己的标准,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 可供射频卡使用的几种标准有ISO10536、ISO14443、ISO15693和ISO18OOO。应用最 多的是ISO14443和ISO15693,这两个标准都由物理特性、射频功率和信号接口、初始化和反碰撞以及传输协议四部分组成。 按照不同得方式,射频卡有以下几种分类: 1. 按供电方式分为有源卡和无源卡。有源是指卡内有电池提供电源,其作用距离较远,但寿命有限、体积较大、成本高,且不适合在恶劣环境下工作;无源卡内无电池,它利用波束供电技术将接收到的射频能量转化为直流电源为卡内电路供电,其作用距离相对有源卡短,但寿命长且对工作环境要求不高。 2. 按载波频率分为低频射频卡、中频射频卡和高频射频卡。低频射频卡主要有125kHz 和134.2kHz两种,中频射频卡频率主要为13.56MHz,高频射频卡主要为433MHz、915MHz、2.45GHz、5.8GHz等。低频系统主要用于短距离、低成本的应用中,如多数的门禁控制、校园卡、动物监管、货物跟踪等。中频系统用于门禁控制和需传送大量数据的应用系统;高频系统应用于需要较长的读写距离和高读写速度的场合,其天线波束方向较窄且价格较高,在火车监控、高速公路收费等系统中应用。 3. 按调制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主动式射频卡用自身的射频能量主动地发送数据给读写器;被动式射频卡使用调制散射方式发射数据,它必须利用读写器的载波来调

NFC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前景

NFC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前景

————————————————————————————————作者:————————————————————————————————日期:

NFC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前景 信息学院2011级通信三班吴志鹏 201100120117 摘要:在本文中,我们主要通过对NFC技术的原理分析,进而引入NFC 技术的重要应用---手机支付,来进行各方面的分析。技术上主要从NFC技术的原理,发展,工作模式,技术特征,优缺点对比来介绍;应用上主要从手机支付,运营商合作,国内外现状来分析,最后得出结论:NFC技术虽然现在在起步阶段,但其发展应用前景是广阔的,必然会成为一种趋势。 关键词:NFC(近场通信)技术手机支付优缺点前景 一·引言: 2013年6月10日,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共同推出了移动支付联合产品——手机钱包,手机钱包将客户的各种实体卡(如银行卡、公交卡、校园/企业一卡通、会员卡等)电子化,客户通过手机钱包客户端下载电子卡应用到NFC-SIM卡后,拿着NFC手机便可实现商户消费、刷公交、刷门禁等,为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用户借助中国移动手机钱包客户端,将可进行手机“闪付”所需的多种操作,包括金融IC卡申办、账户余额查询、电子现金圈存等。通过移动手机钱包将可向银行提交办卡申请,并将审核通过的卡片信息下载至专用手机NFC-SIM卡,省去银行柜面等传统方式办卡的繁琐。配套使用具备近距离无线通讯(NFC)功能的手机终端,完成办卡后,便可在带有银联“闪付”标识的终端上快捷支付。

那么,什么是NFC技术,手机支付有什么优势所在?在中国,手机支付的前景如何?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各种资料来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分析得出NFC的发展及前景。 二·正文: 1.NFC技术原理 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又称近距离无线通信,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在十厘米内)交换数据。这个技术由免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演变而来,并向下兼容RFID,最早由Sony和Philips各自开发成功,主要用于手机等手持设备中提供M2M(Machine to Machine)的通信。由于近场通讯具有天然的安全性,因此,NFC技术被认为在手机支付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同时,NFC也因为其相比于其他无线通讯技术较好的安全性被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比作机器之间的“安全对话”。[4] NFC 芯片是具有相互通信功能,并具有计算能力,在Felica标准中还含有加密逻辑电路,MIFARE的后期标准也追加了加密/解密模块(SAM)。 NFC标准兼容了索尼公司的FeliCaTM标准, 以及ISO 14443 A,B,也就是使用飞利浦的MIFARE 标准。在业界简称为TypeA,TypeB和TypeF,其 中A,B为Mifare标准,F为Felica标准。[3] 支持NFC的设备可以在主动或被动模式下交 换数据。在被动模式下,启动NFC通信的设备,也称为NFC发起设备(主设备),在整个通信过程中提供射频场(RF-field),它可以选择106kbps、212kbps或

rfid工作原理讲解

Rfid 基本原理讲解草稿 主要内容: 1 rfid简单系统框架 2 物理原理简单介绍 3 以PHILPS公司芯片为例讲解一个简单RFID 系统 a mf1 ic s50 卡 b mf r c 500 读写器。

1 rfid简单系统框架 理解: energy:感应电动势产生门槛电压,使ic s50 芯片工作。工作过程符合国际标准 (当今世界上非接触式IC智能射频卡(内建MCU,ASIC等)中的主流主要为PHILIPS公司的MIFARE技术,已经被制定为国际标准:ISO/IEC 14443 TYPE A标准) data:调制解调的双向过程。

2物理原理简单介绍 非接触性射频卡。 电磁感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U =-k* d(磁通量)/d(t),k 比例系数。 数据的传输:(一是控制数据,即工作通讯协议数据二实际信息数据)工作频率,感应电动势正旋信号,调制解调,提供数据 调制: 工作信号1+数据信号2=合成信号―――》电磁信号发送 解调: ―――》数据信号2 卡的工作频率=发送信号的频率

3 以PHILPS 公司芯片为例讲解 一个简单RFID 系统 : mf1 ic s50 卡 如图所示为MIFARE 1 S50非接触式IC 智能射频卡的功能组成图。 的无线电调制频率接收,一方面送调制/解调模块,另一方面进行波形转换,将正弦波转换为方波,然后对其整流滤波,由电压调节模块对电压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包括稳压等,最 终输出供给卡片上的各电路。 POR 模块主要是对卡片上的各个电路进行POWER-ON-RESET (上电复位),使各电路同步启动工作。 (二)。 在数字电路部分模块中: 1. ATR 模块:Answer to Request(“请求之应答“) 2.AntiCollision 模块:防止(卡片)重叠功能 3. Select Application 模块:主要用于卡片的选择。 4. Authentication & Access Control 模块: 认证及存取控制模块 三遍认证: 如图所示为三遍认证的令牌原理框图。 (A )RB (E) (B )TOKEN AB (C) (D)TOKEN BA 5. Control & Arithmetic Unit 控制及算术运算单元: 6. RAM/ROM 单元: 非接触式卡片读写器 Mifare 1 卡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