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的政治制度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必考知识点秦汉时期的制度

高一历史必考知识点秦汉时期的制度

高一历史必考知识点秦汉时期的制度秦汉时期的制度是高一历史必考的知识点之一,本文将从政治制度、农业制度、经济制度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政治制度在秦汉时期,中国实行了高度集权的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通过实行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等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

不仅如此,国家还建立了官吏选拔制度,以遴选优秀人才为治国基础。

这种中央集权制度在汉代得以继承和发展。

二、农业制度秦汉时期,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和支柱。

为了加强农业生产,秦始皇规定实行均田制,将土地进行平均分配给农民,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而在汉代,还出台了裁农法和均输法,对土地征用和农产品的调剂进行规定,以保证粮食的供给。

三、经济制度秦汉时期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但也逐渐出现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在农业方面,秦始皇推行的均田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而且通过修筑灌溉工程来改善农田条件。

在手工业方面,秦汉时期的铸币业、冶铁业、陶瓷业等都有长足发展。

而商业也得到了提升,出现了盐铁专卖制度,促进了国家财政收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四、社会制度秦汉时期的社会制度相对稳定且有序。

行政区划上,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汉代同样延续并发扬了它。

社会阶层方面,秦代主要有士、农、工、商四大阶层,汉代还加入了一个士分等级制度,形成了世族贵族的格局。

同时,汉代还创立了官学,使教育得到了较好的普及。

综上所述,秦汉时期的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政治制度为中央集权,农业制度实行均田制,经济制度以农业为基础并逐渐发展工商业,社会制度相对稳定且有序。

了解和熟悉这些制度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明的演变有着重要意义。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其政治制度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在这一时期,中国历经了秦朝和汉朝两个王朝的治理,实现了统一和稳定的局面。

下面我们将详细地探讨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一、秦政治制度秦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治制度,它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秦朝时期,主要实行的是儒家制度,并持续推行吏治政策。

1. 中央集权制度秦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中央集权制度,所有权力和管理机构都由中央政府掌控。

秦朝时期,中央政府设有三公九卿等重要官职,专门负责全国的政治管理和行政事务。

秦政治制度采用行省制度,将全国分为三十六个行省,由巡行和守令管理。

此外,秦政府还设立了监察机构,以确保国家法纪的贯彻执行。

2. 吏治政策秦政府推行吏治政策,实行士大夫掌控的选官制度。

在选官方面,秦政府采取考试、举荐等多种方式,选拔出政治才能和品德高尚的人才来担任官职。

此外,秦政府还实行轮班制度,以保证官员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二、汉政治制度汉政治制度是在秦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秉承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在汉朝时期,政治制度大体上稳步发展,并逐渐形成了统一、和谐和稳定的局面。

1. 尚礼讲德在汉朝的政治制度中,尚礼讲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

汉政府鼓励士大夫阶层传统理念的传承和发展,并实行“崇尚礼教、尊重德行”的治国思想,在民间形成儒家思想鼓励的文化传统。

2. 开放包容在统治上,汉朝政府实行开放包容的政策,推行招贤纳士,以及劝课放贤、反对压制百姓的政策。

汉政府还创立了国家官学,为士大夫提供更广泛的教育和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3. 分权制衡与秦政治制度不同,汉政治制度更加注重权力的“分权制衡”原则。

在汉政府中,中央政府设有诸侯国、郡县和乡 villages 等不同的行政单位,从而实现了对行政、经济和地方自治的有效管理。

总之,秦汉时期都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中的关键时期。

秦政治制度以中央集权为主要特点,以吏治政策为制度基础;汉政治制度则体现了开放包容的价值观和分权制衡的制度原则。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与官僚队伍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与官僚队伍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与官僚队伍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政治制度和官僚队伍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很大的改革和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官僚队伍。

一、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它不仅统一了六国,而且建立了起点以后的中央集权制度。

在秦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秦始皇将天下分为36个郡,每个郡下辖若干县。

每个郡和县都设立一个守令和一个县令,由专门的官员管理。

这种行政制度可以有效地统一天下,简化行政程序,确保皇帝的权威。

汉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刘邦设置三省六部制度,将朝廷机构分为三省和六部。

三省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六部则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管理政务、人口、礼节、军队、刑法和工役。

此外,汉朝还设置了诸侯王国制度,将郡县一级的行政管理下放到诸侯王。

这些王国有自己的政治制度和军队,但需要向中央朝廷纳贡和服侍。

该制度有效地平衡了各地的权力,确保了朝廷的统治。

二、秦汉时期的官僚队伍官僚队伍是指在政府、党派等官方机构中,供职的一群人。

在秦汉时期,官僚队伍非常庞大,由一些优秀的人才组成。

这些官员都经过非常严格的考试和选拔,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知识和管理经验。

在秦朝时期,官员基本上由三个途径选拔:一是贵族,二是继承家族职业,三是通过考试晋升。

但是这些选拔方式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贵族容易产生腐败,继承家族职业不利于选拔优秀人才,仅依靠考试也容易出现题目族。

汉朝时期,人才选拔更规范化。

刘邦设立了博士官,专门负责选拔人才,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选择人才上的政治斗争和贿赂等问题。

此外,在汉朝还推行制场直解制度,每个官员需要在自己的任期内直接对上级报告工作,避免了中间环节的干扰和泄露。

同时,汉朝还鼓励文化事业的发展,以便选拔更优秀的人才。

刘向和司马迁都是汉朝时期的文化明星。

他们所写的史书有着极高的价值,对于了解当时的历史和政治制度有极大的帮助。

秦汉的管理制度

秦汉的管理制度

秦汉的管理制度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时期,它不仅是两个朝代的名称,更是一个管理制度的时代。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后,建立了严密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

汉代则继承了秦朝的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成为一种具有长久影响的管理制度。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政治制度、行政管理、军事管理、财政管理等方面探讨秦汉管理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一、政治制度1. 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通过推行郡县制、郡县官制、官吏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他废除了分封制和国君制,建立了严密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使得国家的统一和统治更加稳固。

汉代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形成了更为成熟和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

2. 官僚制度秦汉时期建立了严格的官僚制度,实现了统治者对官员的任免权,并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官员,使得官员的选拔更加公平和公正。

此外,通过设立中央机构和地方行政机构,实现了对各地区的统一管理,保证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3. 地方制度秦汉时期建立了严格的地方制度,对各地区的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

在政治体制方面,秦朝建立了郡县制,汉代进一步完善了郡县制,并实行了州县制,使得各地区的管理更加严密和规范。

二、行政管理1. 中央政府秦汉时期的中央政府分为三省六部,分别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六部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这种中央政府的设置方式,使得政府对各方面的管理更加科学和系统化。

2. 地方行政在地方行政方面,秦汉时期建立了严格的地方行政机构,实现了对各地区的统一管理。

秦朝实行郡县官制,汉代进一步完善了郡县官制,并实行了州县制,使得地方行政更加严密和规范。

三、军事管理1. 兵役制度秦汉时期建立了严格的兵役制度,实现了对军队的有效管理。

秦朝实行兵役制度,采取轮番制度和军屯制度,解决了兵源问题。

汉代进一步完善了兵役制度,建立了更加科学和规范的兵役制度。

2. 军事机构在军事机构方面,秦汉时期建立了严格的军事组织,实现了对军队的有效管理。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是秦朝和汉朝这两个时期的政治制度的总称,这两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秦朝的政治制度是以秦国为基础形成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他推行了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郡县,派官员管理。

此外,还实行了县官制、井田制等制度。

由于秦始皇对于封建贵族集团的削弱和统一进行的力度较大,因此在政治制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的政治权力高度集中。

汉朝的政治制度在秦朝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发展和改革。

汉初,刘邦建立汉朝后,推行了“赦天下”和“分封侯”的政策,恢复了封建制度。

为了稳定政权,汉朝通过“九锡之宴”和“封户侯”的方式,使得世家豪族保持了一定的特权地位,形成了一种儒家与封建贵族的结合。

同时,还实行了让贤制度,选拔和任用有才能的人才,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水平。

此外,汉朝还采用了官僚制度,设立了各级官职,清晰地划分了官员的职责和权力。

同时,还设置了监察官制度和御史台,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提高了政府的廉政建设水平。

为了增强地方政权的控制能力,汉朝还设立了郡国制度,在各地设立郡国,派遣郡守管理。

此外,汉朝还实行了军功爵位制和诛盗制等制度,以奖励军功和治安。

总体来说,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在秦朝和汉朝两个时期都强调
了政府的集中和中央的权威,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和制度建设,加强了政府的管理和控制,使得国家的政治权力得到了高度集中。

同时,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还加强了贵族地主阶级的特权地位。

这种政治制度对后来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的封建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汉政治制度管理制度

秦汉政治制度管理制度

秦汉政治制度管理制度一、秦汉的政治制度1、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了皇权集权制度和行政区划制度两个方面。

皇权集权制度是秦朝的核心政治制度,它建立了一个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掌握了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和司法大权,实行“三公九卿”制,将政治权力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

而且,秦朝还通过将地方官员置于中央政府直接任命,削弱了地方豪强的势力,巩固了中央的权威。

此外,秦朝还实行了行政区划制度,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由郡守和县官直接管理。

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全国,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2、汉朝的政治制度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建立了一套具有文明特色的政治制度。

首先,汉朝建立了以太守、郡守为主干的地方行政制度,巩固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并保障了地方的自治。

其次,汉朝建立了太常、太仆、大理等官署,使官员职能更加专业化和分工明确。

再者,汉朝还建立了农田制度和户口制度,使国家的生产力进一步得到发展。

总的来看,秦朝和汉朝的政治制度都是以集权为核心,强调中央集权和官僚体系的构建,同时也保留了地方的一定自治权,保障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二、秦汉的管理制度1、秦朝的管理制度秦朝的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律令制度和军事制度两个方面。

律令制度是秦朝建立的一套完备的法律体系,它包括了《秦律》和《秦令》两部法律,对全国的法律作出了统一的规定和制定,加强了国家的法制建设。

此外,秦朝还实行了统一的度量衡和货币制度,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军事制度是秦朝的另一个重要管理制度。

秦始皇通过“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设立了兵站,实行了戍边制度,加强了边防力量和国防力量。

2、汉朝的管理制度汉朝在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首先,刘邦建立汉朝后,废除了秦朝的无道法令,实行了“律令”的政策,并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

当时还出现了“州郡县”的行政管理体制,使地方政权更加稳定和成熟。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总的来说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也有差异。

一.秦政治制度
1.建立皇帝制度:皇权至上、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权力高度集中.
2.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相互配合、互相牵制,最终使军政大权在皇帝身上。

3.地方实行郡县制:秦统一后,废分封,设郡县,郡守、县令由皇帝任免。

4.有一套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
二.汉政治制度
1.汉武帝时期的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

2、中央: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设中朝,原来的三公九卿成为执行机构外朝。

3、地方: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设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

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与行政机构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与行政机构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与行政机构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政治制度和行政机构发展的关键阶段。

这段时期的政治制度和行政机构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在秦汉时期,采取的是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封建制度,设立郡县来管理地方。

他还废除了封建制度,实行了郡县制度,建立了集权专制的中央政权。

汉武帝时期,尽管取消了郡县制,但依然保持了集中的政治制度,将权力集中在中央。

在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下,重要的官职都由皇帝直接任命,权力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

皇帝不仅是国家的元首,还是政府机构的最高领导者。

这种政治制度下,皇帝享有无上的权力,能够制定和修改法律,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掌握军队和经济等资源。

二、行政机构的发展与变革在秦汉时期,行政机构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与变革,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

1.秦朝的行政机构秦朝建立了一套高效的行政机构,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秦朝设置了三公九卿制,由丞相、御史大夫和大司马组成的三公为最高行政机构,主要负责国家大事和重要决策。

九卿则负责具体的行政管理,如司马、司徒、司空、宗正等。

2.汉朝的行政机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行政制度,并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

由于汉武帝时期进行郡县制的改革,行政机构更加完善,行政分工更加明确。

汉朝设立了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等,这些官职都有特定的职责和权限,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协调运作的行政管理体系。

3.行政机构的权力与监督在秦汉时期的行政机构中,权力与监督是相辅相成的。

行政机构拥有权力,负责管理和运作国家事务,保障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

同时,御史台的设置,对行政机构进行监督,防止官员滥用职权和腐败。

三、政治制度与行政机构的影响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行政机构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政治制度的影响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特点:
1.皇权至高无上。 2.人治色彩浓厚,以文化专制来巩固政治专制。 3.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贯穿中央集权制度的始终。 4.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 无条件服从皇帝。)
四、秦朝政治制度的影响 —见资料
补充: 4、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东汉· 班固《汉书》卷五八《公孙弘传》
汉武帝
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尚书台)
东汉建立后,光武帝 在“内外朝”的基础上正 式建立“尚书台”为国家 最高决策机构。 光武帝刘秀鉴于西汉 末年大权旁落于贵戚大臣 ,所以竭力把权力集中于 君主,建武二十七年(42 年),改大司马为太尉, 改大司徒、大司空为司徒 、司空,削弱三公权力; 提高尚书台地位,凡机密 之事全部交给尚书,让尚 书协助皇帝决策,以此制 约三公。因而加重了尚书 的职权。因尚书的官署在 宫禁内而称为台阁,故有 尚书台之称。
汉高祖
刘邦
刺史: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 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一条,强 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眾暴寡。二条, 二千石不奉昭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昭守利, 侵渔百姓,聚敛為姦。三条,二千石不卹(恤) 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 剥截黎元,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祅祥讹言。 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 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 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 令也。
特征: (1)皇权至上
材料三: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後世。其 —地位不可僭越 议帝号。”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 (2)皇位世袭 廷尉(李)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 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权力不可转移 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 (3)皇权独尊 士议曰: ‘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 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 —权威不可世俗 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 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 “可。”
秦帝国为配合施政制定了一系列辅助系统,涉及 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选拔与考察官吏的制 度;细密、严苛的法律体系;统一文字、钱币和度 量衡;统一车轨、修建驰道、灌溉设施(如灵渠) 和长城等等。
(一)皇帝制度
材料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材料二:制曰:“……朕为始皇帝。後世以计 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汉武帝执政早期,“丞相(田蚡: 武帝之舅)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荐 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乃曰:‘君 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 ” ——《史记· 武安侯田蚡列传》
通过上述材料,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相权过大尚 书
拓展:
中朝官
在宫内办公、值班,给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特别 是重大政务,充当参谋、顾问。包括大司马、 侍中等职。
秦朝的政治
一、秦统一六国《 3年高考2年模拟》P5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资料)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地方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中央的权力高度集中于 皇帝)
1.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决策系统(皇帝制度) 2.以“三公九卿”为轴心的中央政务系统(三公 九卿制度) 3.以“郡县”为基础的地方施政系统(郡县制度) 4.为施政配套的辅助系统
(三)郡县制(地方行政制度)
1.秦始皇废除分封 制的原因 分封制是建立在血 缘关系基础之上的, 随着血缘关系的疏 远和诸侯国实力的 增强,诸侯国往往 不受中央政府的管 治,容易造成割据 混战。
(三)郡县制(地方行政制度)
2.概况(见资料) 3. 郡县制的评价(资料补充完整)
1)形成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加强了
(二)三公九卿制(中央官制)——见资料
(三)郡县制(地方行政制度)
1.秦始皇废除分封制的原因
(始皇二十六年BC221),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 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 (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於群臣, 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 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 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 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 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 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 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汉书》颜师古注引《汉官仪》
刺史以“六条问 事”
“州”的发展演变 1.三皇五帝时代(BC2607-BC2110年)就有九州的概念,即将天 下分为九个“州”。根据《尚书· 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 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但这时“州”的划分,更多地体现为地理意义,政治意义相对 较弱。 2.秦朝建立以后实行郡县制,无州之设置。 3.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于元封五年(前106)创部刺史制, 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监察区名为州,州设刺史。西汉的州 只是监察区,还不是真正的行政区域。真正的行政区域还只是 郡、县两级。
楚汉之争(BC206—BC202) 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 两大集团为争夺天下而进 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秦始皇 嬴政
汉高祖 刘邦
光武帝 刘秀
【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的时 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 领先地位。
一、政治上:完成国家统一,秦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奠定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二、经济上:①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②经济 发展主要在黄河流域;③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 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三、思想文化上: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秦始皇“焚书 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思想成为 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奠定中国传统文化基础。汉赋是主要 文学形式;许多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中央集权, ‚ 有利于巩固了国家统一, 体现了政治制度的进步。 秦四十八郡
上郡、巴郡、汉中、蜀郡、河 东、陇西、北地、南郡、南阳、 上党、三川、太原、东郡、云 中、雁门、颍川、邯郸、巨鹿、 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 砀郡、泗水、薛郡、九江、辽 东、代郡、会稽、长沙、齐郡、 琅玡、黔中、广阳、陈郡、闽 中、南海、桂林、象郡、九原、 东海、常山、济北、胶东、河 内、衡山、鄣郡、庐江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早期政治制度
(奴隶制社会)
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
(封建制社会)
夏、商、周

清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
秦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的确立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的发展完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的强化及衰落
从汉到元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概念: 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 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其主 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立法、 行政、司法、军政、财政等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 事和文化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 央政府。 (二)基本内容:1.皇帝制度2. 中央行政制度3. 地方行政制度4.法律制 度等 (三)特点: 1.皇权至高无上,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2.人治色彩浓厚,以文化专制来巩固政治专制。 3.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贯穿中央集权制度的始终。 4.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无条件服从皇帝。) (三)基本矛盾 在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两大基本矛盾: 1、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2、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相权逐渐被削弱,到明朝时丞相被废除,皇权不断加强,到明清达到高峰;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受到削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基 本趋势。
贵族政治 实行时期 权力来源 夏商西周 世袭
官僚政治 秦——清 皇帝授予
权力运作
收入来源 官吏选拔
有很大自主权
领地收入 世卿世禄制
受制于皇帝
俸禄收入 通过察举制、征辟制、九 品中正制、科举制等选拔 ,由皇帝任免调迁。
第一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
秦朝创造之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人类社会在步入粗犷古朴的铁器农耕时代之后, 在大体上同时代的东方和西方,都各自出现了一个强 大的国家:东方的秦帝国和西方的罗马帝国,它们后 来都各自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建立了统一的大 政权,成为高悬于人类历史天空的两颗最耀眼的明星。 然而,两者的命运却迥然不同:罗马帝国拥有统 一大政权的历史虽然长达数百年之久,但它在历史的 更替中却变成了无数破裂的碎片,始终未能建立起一 脉相承的统 一文明,犹如莽莽大河化成了淙淙小溪; 秦帝国拥有统一大政权的时间虽然极短,但它创造的 一整套国家体制却绵延不断地流传下来,仿佛滔滔大 河千古不息,奠定 了中国文明的根基。
2)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
标志。 3)为后世所延续,对巩固国家统一
和维护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影
响深远。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项目 分封制 不 (见资 同 料P7史 点 论归纳) 共同点 郡县制
1.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2.都 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3.都在 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专题二: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秦汉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
东周
春秋
前221 前206
25年
265
魏 西 蜀晋 吴
前475 战国
秦 西汉 新 东 汉
8年
前770
前256 前206
220 3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