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基础名词解释

汉语基础名词解释
汉语基础名词解释

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音节:语音里最自然、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单位叫音节。

音素:语音的最小单位叫音素。

声母:声母一般是指汉字字音中开头的辅音音素。

韵母:韵母指汉字字音中声母后面的音素。

声调:声调指读一个汉字时声音的高低升降变化。

调值:调值是指某一种声调高低升降变化的具体读法。

调类:调类是指在一种语言或方言里,把调值相同的字归在一起所建立的声调类别。

四呼:四呼是韵母按韵头情况分出的类型,包括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二、填空

1.语音具有物理性质、生理性质和社会性质三个属性,其物理性质、生理性质是语音的自然属性,社会性质是本质属性。

2.从物理性质看,语音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也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个要素,如 yē和yě的不同是音高的不同。

3.人体发音器官可分肺和气管、声带、口腔和鼻腔三大部分。

4.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分为元音、辅音两大类。如b、p是辅音,a 、o 是元音。

5.汉语音韵学把音节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6.普通话中辅音共22个,其中n既能作声母又能作韵尾,ng则只能作韵尾不能作声母。

7.声母的发音特点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的。

8.从发音部位看,b 是双唇音,k是舌根音,zh 是舌尖后音;从发音方法看,s是擦音,j 是塞擦音,l是边音;从送气与否看, p 、t、k、z只有z不是送气音。

9.韵母由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构成,每个韵母都必须有韵腹。

10.从结构成分分类,an、iong是鼻韵母,iao、uei是复韵母,a、i是单韵母。

11.从韵头情况看,iong是撮口呼韵母,音节 zhi中的i是开口呼韵母,yuan中的韵母是撮口呼韵母,wang中的韵母是合口呼。

12.普通话声调由音高变化形成,可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

13.ü行韵母同j、q、x相拼时,省略ǖ上两点;同零声母相拼时,写成yu。

14.舌根音声母只能同四呼中的开口呼韵母、合口呼韵母相拼。

三、判断(如有错误,请予以改正)

1.凡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都是语音。(×)

改正: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才是语音。

2.音高就是音强,音越高就越强。(×)

改正:音高与音强是不同的语音要素。

3.口腔中最为灵活的发音器官是硬腭。(×)

改正:口腔中最为灵活的发音器官是舌。

4.汉语拼音方案所用的全部字母,采用了英文二十六个字母的排列顺序和写法。(×)

改正:汉语拼音字母采用的是英文二十六个字母的排列顺序和写法。

5.发元音时,声带一定要振动;发辅音时,声带则不能振动。(×)

改正:发部分辅音时,声带也振动,如m、n、l、r、ng。。

6.普通话中,单元音不全是韵母,而辅音则全是声母。(×)

改正:个别辅音不作声母。

7.擦音也是一种送气音。(×)

改正:擦音不分送气与否,只有塞音与塞擦音才分送气与否。

8.从结构看,“秋千qiuqian”的韵母都是复韵母。(×)

改正::“千qian”的韵母为鼻韵母。

9.Shi和si的韵母为齐齿呼,xu 和 guan的韵母为合口呼。(×)

改正:shi和si的韵为开口呼,xu的韵母为撮口呼。

10.汉语拼音方案中,zh、ch、sh、ng各代表两个音素。(×)

改正:zh、ch、sh、ng各自为一个音素。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双字母音素除了上述四个外,还有er。

11.an、ei、ong、o都是零声母音节,而 yuan、wang、yi都不是零声母音节。(×)

改正:ong不能自成音节;其余全是零声母音节。

12.轻声是四声之外的第五个声调。(×)

改正:轻声不是独立的调类。

13.在一种语言中,调值和调类成反比,调值越多,调类越少,调值越少,调类越多。(×)

改正:调值和调类成正比。

14.“侍、恃、诗、痔、峙”的声母都是舌尖后音,而“寺”却是舌尖前音。(√)

四、单项选择题

1.声母t是B。

A、双唇浊鼻音

B、舌尖中送气清塞音

C、舌根清擦音

D、舌根送气清塞音

2.元音ê是A。

A、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

B、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C、舌面后低不圆唇元音

D、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

3.辅音ng是A。

A、舌根浊鼻音

B、舌尖中浊鼻音

C、双唇浊鼻音

D、舌尖中浊边音

4.下列声母发音方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C。

A、b----p

B、zh----sh

C、q----c

D、g----k

5.元音u 和o的区别是A不同。

A、舌位高低

B、舌位前后

C、圆唇与否

D、声带振动与否

6.下列音节中的韵母B是开口呼。

A、zìjǐ

B、zhīshí

C、píjiǔ

D、lǐxiǎng

7.声母z、c、s不能同A韵母相拼。

A、ian

B、uo

C、ao

D、ou

8.下列音节只有A组的韵母相同。

A、wei zhui gui

B、bi ti zi

C、qi shi ji

D、quan zhuan yuan

9.下列音节只有B组韵腹相同。

A、gun yun lun

B、xiu chou luo

C、xi zi ri

D、yue gei dui

10.i 在下列音节D中要换成y。

A、in

B、I

C、ing

D、iong

11.ü行韵母同C相拼时不能省略两点。

A、j

B、x

C、n

D、q

12.下列汉字的注音只有B正确。

A、啮chǐ

B、龋qǔ

C、踽y ù

D、谥 yì

13.下列音节的注音只有C不正确。

A、篑kuì

B、忾 kài

C、阄guī

D、玷diàn

五、问答题

1.能说声母就是辅音、韵母就是元音吗?

要点:不能。ng不作声母;韵母中也有辅音。

2.ê在什么条件下写成e?

要点:除拼写叹词时写成ê外,其他时均写成e。如ie、ǖe。

3.为什么说普通话的声调很重要?

要点: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六、分析下列音节的结构

七、给下面的句子注上汉语拼音地(不拟答案)

1.中国人民的富裕,只能靠我们自己用双手去创造。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八、下列音节拼写有错误,请加以纠正

yuānwuang (冤枉)wang yùnyòng(运用)

qiōushuǐ(秋水) qiū wěiqǖ(委屈)qūyánzhuī(圆锥)yuán yuǎnwàng(远望)

zhuīwuěi(追尾) wěi yiǒngshì(勇士)yǒng

wàihuèi(外汇)huì chuēnqiū(春秋)chūn

作业二

一、名词解释

基本词:基本词是全民广泛使用,日常交际必不可少,意义最为明确的那部分词。

语素: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语言的最小单位。

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语汇中的主要成员。

单纯词: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合成词:合成词是由几个语素构成的词。

熟语:熟语是由词或语素构成的现成用语,它是语言中长期习用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是语汇中的特殊成员,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

成语:成语是汉民族长期习用的定型化的短语,数量繁多,历史悠久,运用广泛,是熟语中最主要的成员。

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中较为通行的固定短语。

同义词: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

古语词:古语词是产生、通行于古代而只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使用的词语。

外来词:外来词是从其它民族语言中吸收进来的词。

二、填空

1.基本词具有稳定性、能产性和普遍性三个特点。

2.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是单音节,汉语词的基本形式是双音节。

3.语素可以从音节、功能、位置三个角度来分类,例如“沙发”是多音节、成词、不定位语素,“伟”是单音节、不成词、不定位语素。

4.用替换法分析,“凤凰”有一个语素。

5.从语音形式看,词可分单音词、多音词两类;从内部构成成分看,词可分单纯词、合成词两类。“花儿、草儿、猫儿、狗儿”从音节角度看是单音词,从内部构成成分看是合成词。“吉普、沙发、奥林匹克、英特纳雄耐尔”从音节角度看是多音词,从内部构成成分看是单纯词。

6.合成词的构造方式可分组合式、粘附式两大类,如“打手”是粘附式,“被面”是组合式。两大类内部还可分出具体的小类,如“卷烟”是限定式合成词,“伤心”是支配式合成词,“雪白”是限定式合成词,“月亮”是陈述式合成词,“歌手”是后附式合成词,“巧手”是限定式合成词。

7.同义词按意义的差异程度可分两类,如“玉米----棒子”是等义词,“保护----保卫”是近义词。

8.汉语中表示亲属关系的称呼很多,如称呼母亲的姐妹为阿姨,兄弟为舅舅;称呼父亲的姐妹为姑姑,兄弟为伯伯或叔叔。

9.外来词的构造方式有音译、音译兼意译、音译加汉语语素、借形等几种。“马达、扑克”是音译,“芭蕾舞、沙丁鱼”是音译加汉语语素,“幽默、引擎”是音译兼意译,“景气、取缔”是借形。

三、判断(如有错误,请予以改正)

1.语汇中变化最快的是基本词。(×)

改正:变化最快的是一般词。

2.“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含有七个语素。(× )

改正:含有四个语素。

3.“迪斯科”是一个成词语素。(√)

4.“老张、老鼠、老乡、老练、老人”中的“老”都是定位语素。(× )

改正:“老练”、“老人”中的“老”为不定位语素。

5.一般说来,单纯词就是单音词,例如“白”;合成词就是多音词,例如“拂晓。(×)

改正:有些单纯词是多音节的,如“沙发”,而少数合成词是单音节的,如“花儿”。

6.“客来了”的“客”是词,“来客人了”的“客”是语素。(√)

7.词和词的组合就是组合式合成词。(×)

改:不定位语素的组合为组合式合成词。

8.粘附式合成词中有一个是定位语素。(√)

9.成语在交际中的作用相当于词。(√)

10.成语“叶公好龙”来源于历史事件和故事。(× )

改正:来源于古代神话和寓言。

11.概念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词才是同义词。(×)

改正:概念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为同义词。

12.文言词属于古语词。(√)

13.“足球”、“蜜月”是外来词。(×)

改正:意译不属于外来词。

四、多项选择题

1.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B。

A、语素

B、词

C、熟语

D、短语

2.“小孩儿喜欢吐鲁番的葡萄”包括D。

A、12个音节9个语素6个词

B、11个音节8个语素6个词

C、11个音节10个语素6个词

D、10个音节8个语素5个词

3.“树”是一个BCD。

A、定位语素

B、不定位语素

C、成词语素

D、单音节语素

4.合成词BD。

A、是单音节词

B、大多数是多音节词

C、是三音节词

D、个别不是多音节词

5.“树枝儿”是BD。

A、多音节语素

B、两个音节的合成词

C、三个音节的合成词

D、三个语素的合成词

6.“手”是一个BCD。

A、一般词

B、基本词

C、单纯词

D、单音节语素

7.“马路”是BC。

A、两个音节构成的语素

B、两个语素构成的词

C、两个音节构成的词

D、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8.成语“无所事事”的结构类型是B。

A、主谓关系

B、述宾关系

C、偏正关系

D、述补关系

9.“怙恶不悛”的正确读音是B。

A、gǔ è bù quān

B、hù è bù quān

C、hù è bù jūn

D、hù wù bù suō

10.成语“屡试不爽”的“爽”意思是C。

A、凉爽

B、爽快

C、差错

D、直爽

11.“母亲”和“妈妈”是同义词,是因为A。

A、概念意义相同

B、附加意义相同

C、概念意义和附加意义都相同

D、感情色彩不同

12.下面几组词语中,只有D全是惯用语。

A、土特产自由港定心丸

B、芭蕾舞乌托邦耳边风

C、大锅饭磨洋工现代化

D、开小差避风港传声筒

五、问答题

1.什么是基本词?有哪些特点?

要点:基本词是应用广泛的词,特点是普遍性、稳定性、能产性。

2.举例说明成语的特点。

要点:言简意赅;生动形象;音律和谐。

3.方言词同普通话词的主要差别有哪些?

要点:同词异义;同义异词。

4.单音词是否就是单纯词?多音词是否就是合成词?谈谈它们之间的关系。

要点:不一样。一般说,单音词都是单纯词,但单纯词不等于单音词;合成词一般是多音词,但多音词也并不等于合成词。

六、分析题

1.指出下列合成词的构成方式

国家(并列)作家(后附)沐浴(并列)

冰冷(限定)司机(支配)人口(补充)

画儿(后附)自豪(陈述)造谣(支配)

突破(补充)依靠(并列)老虎(前附)

修饰(并列)垫肩(支配)自立(陈述)

微笑(限定)殷实(并列)空袭(限定)

就义(支配)画卷(补充)

2.分析下列成语的结构关系

梁上君子(偏正)药到病除(连动)

力争上游(述宾)火中取栗(偏正)

化险为夷(兼语)忍辱负重(联合)

3.辨析下列各组同义词的异同点

吓唬----恐吓:语体色彩不同

局面----场面:范围大小不同

本领----伎俩:感情色彩不同

生日----寿辰:语体色彩不同

轻视----鄙视:词义轻重不同

拂晓----凌晨:范围大小不同

湖----湖泊:具体与概括不同

4.改正下列各句中用得不当的词

①他是个很拘泥的人,不喜欢随便与人交谈。

“拘泥”改为“拘谨”。

②病人的衣服要消毒,不然它可能传染病菌。

“传染”改为“传播”。

③在实施一项正确的方针政策时,不同的态度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后果。

“后果”改为“结果”。

④今年春节他回到故乡,拜会了九十高龄的父亲。

“拜会”改为“看望”。

作业三

一、名词解释

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

虚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其主要作用是“连接”和“附着”。

短语:短语是词和词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起来的语言单位。

直接成分:直接构成上一级语言单位的成分。

句子:句子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基本语言单位。

句类:句类是句子的语气类别。

句型:句型是句子的结构类型。

主谓句:以主谓短语为基础构成的句子。

非主谓句:句子中无主语、谓语之分的句子,都是由词或主谓短语之外的其他短语构成。

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句子。

多重复句:复句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时,有两个以上层次的是多重复句。

二、填空

1.现代汉语有四级语言单位,即语素、词、短语、句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层层组合。

2.汉语常用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不全对”与“全不对”的语义差别是由于语序不同形成的。

3.从能否充当句法成分和组合功能看,“人民、英雄”是实词,“关于、但是”是虚词;“雄伟”是形容词,“方向、方面”是名词。

4.代词分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三类,“几时、几、怎么、怎么样”是疑问代词;“每、各、这么、这么样”是指示代词;“自己、人家、别人”是人称代词。疑问代词除了表示疑问,还有虚指(活用)用法,比如“有什么了不起”中的“什么”。

5.动词中有三种特殊的词,例如“进来、敢、是”分别是趋向动词、助动词、判断动词。

6.量词包括物量词和动量词,如“人次、斤、个、根”是物量词,“遍、趟、次”是动量词。

10.“没有”兼属动词和副词,在“没有鲜花、没有开门的钥匙”中,“没有”是动词,在“花儿没有红、钥匙没丢掉”中,“没有”是副词。“和”也是一个兼类词,在“我和李明是同学”中是连词,在“我愿意和李明一块儿去看刘老师”中是介词。“是”同样是兼类词,在“门前是两棵树”中是动词,在“这两棵树是高”中是副词。

8.介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附着在其他词或短语的前面,组成介词短语,充当动词、形容词的状语。

9.“出生于、走向、善于、敢于”的功能相当于动词,常与后面的成分组合成述宾短语。

10.结构助词包括的、地、得;时态助词包括了、着、过。助词“的”可附着在实词或短语上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的结构,叫的字短语,如“穿红衣服的”。

11.短语前后两个组成部分有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的是主谓短语,有支配与被支配关系的是述宾短语,有补充与被补充关系的是述补短语,有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的是定中短语和状中短语,有并列、递进、选择等关系的是联合短语。

12.短语可以从结构和功能两个角度分类,据此请指出下列短语的类别:

去苏州疗养连述、动词性

催他上路连述、动词性

乐得合不拢嘴述补、形容词性

站不起来述补、动词性

来自农村述宾、动词性

卖大碗茶的的字、名词性

关于知识化介词、副词性

厂长李光同位、名词性

屋子北面定中、名词性

木头房子定中、名词性

13.“这个人没心眼”的谓语是由述宾短语充当的;“这个人心眼真多”的谓语是由主谓短语充当的。“去公园划船人人都有兴趣”这个句子的主语是由连述短语充当的。“昨天来的那个人我认识”的主语由定中短语充当,谓语由主谓短语充当。“去年在前线连长介绍我入了党”的主语是连长。

14.短语“十八岁的我们对什么都感兴趣”的直接成分是主语和谓语。

15.句类是句子的语气分类,句型是句子的结构分类。根据语气,可以把句子分为四类,例如“他是不是不高兴”是疑问句,“天安门广场真宽阔呀”是感叹句,“请给我一本书”是祈使句,“什么事都瞒不了他”是陈述句。

16.句子中的特殊成分指句首修饰语和独立语。

17.主谓句的下位句型包括名词性谓语句、动词性谓语句、形容词性谓语句三类,例如“一只螃蟹八只脚”是句词性谓语句,“这部电影的故事十分曲折生动”是形容词谓语句,“小坡参加了铁道游击队”是动词性谓语句。

18.就句型而言,“我一个人也不认识”是动词性述宾(宾语前置)谓语句;“我们心情愉快”是形容词性主谓谓语句;“连长让我通知你去开会”是动词性连述谓语句;“万里长城十分雄伟壮观”是形容词谓语句。

19.复句的基本类型有八种,例如“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做好”是假设条件复句,“他急匆匆跑回家,拿了件衣服就走了”是连贯复句。

三、判断(如有错误,请予以改正)

1.语序和虚词是汉语的两个主要语法手段。(√)

2.副词绝大部分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所以副词是虚词。(×)

理由:副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是实词。

3.在现代汉语中,数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如“一草一木”。(×)

理由:数词一般不直接修饰名词,而是与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修饰名词。

4.“之前、以东、前面、东边”都是方位词。(×)

理由:“前面”、“东边”为普通名词。

5.“繁荣市场”“市场繁荣”中的“繁荣”,“白色”“白说”中的“白”,“花钱买花”中的“花”,都是兼

类词。(×)

理由:“白色”、“白说”中的“白”,“花钱买花”中的“花”是同音词。

6.含有连述短语的句子都是连述谓语句。(×)

理由:谓语部分是连述短语的句子才是连述谓语句。

7.从结构看,“生于1975年”是述补短语。(×)

理由:是述宾短语。

8.“我和他一起说”中的“和”是连词,“这件事我和他说”中的“和”是介词。(√)

9.“喜欢骑马”、“进来谈谈”、“讨论通过”都是两个动词前后相连,所以是连述短语。(×)

理由:“喜欢骑马”是述宾短语,“讨论通过”是联合短语。

10.倍数只能用来表示增加,不能表示减少。(√)

11.“热情帮助新同学”这个短语第一层切分应是状中,而不是述宾。(√)

12.一个语言单位是不是句子,关键在于它是不是具有主语和谓语。(×)

理由:关键看是否有表述功能。

13.“把字句”、“被字句”的动词一般不用光杆动词。(√)

14.“我们把饭吃”不能成立,因为“吃”不是及物动词。(×)

理由:“吃”是光杆动词。

15.“喜欢安静的孩子”的多义类型属述宾与定中的交叉。(√)

16.“依我看,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中的“依我看”是句首修饰语。(×)

理由:“依我看”是独立语。

17.“我来了”、“我明天来”是同一句型;“我们认真研究”、“我们讨论研究”也属于同一句型。(√)18.关联词“不但……而且”用于转折句。(×)

理由:用于递进复句。

19.“无论谁,都要遵纪守法”是条件复句。(×)

理由:此为单句。

20.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分句的句子是多重复句。(×)

理由:须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

四、选择题

1.下列词只有C组是实词。

A、关于、对于、按照、沿着

B、立刻、但是、一样、咚咚

C、上下、之东、以西、内外

D、似的、一般、可以、哎呀

2.下列四组词只有C词性相同。

A、友谊、友爱、友人、友好

B、进行、战争、战斗、开展

C、可以、能够、应该、愿意

D、十分、未必、更加、偶然

3.“纵然、忽然、突然”的词性依次是D。

A、副词、形容词、连词

B、形容词、连词、副词

C、副词、连词、形容词

D、连词、副词、形容词

4.下列几组词只有A兼类词。

A、导演、教授、巩固、卫生

B、讨论、聪明、组织、计划

C、总结、文章、标准、标榜

D、保险、保卫、卫兵、充实

5.A组句子中的代词是虚指用法。

A、什么人他都认识。

B、谁在教室外吹口哨?

C、我看不如你去帮忙。

D、她脸一红,把头低下去。

6.“在广东省北面的”是B。

A、介词短语

B、的字短语

C、述宾短语

D、定中短语

7.下列短语只有C是述宾短语。

A、说不清楚

B、打得他哭

C、来自东方

D、放大一些

8.下列短语只有C不是多义短语。

A、出租汽车

B、新教师宿舍

C、认真学习

D、对小王的意见

9.下列短语只有D的分析正确。

A、从/上海来

B、伟大/的祖国

C、一斤黄/瓜

D、高举/红旗

10.下列短语只有C的分析正确。

A、我们学外语

B、非常爱你

┕┚┖──┚┕┚┖┚

述宾述宾

C、周恩来总理

D、十分勇敢的人

┕─┙┕┚┕┛┖───┚

同位状中

11.下列句子只有C是疑问句。

A、谁也不知道他上哪儿去了

B、凡事总要问一个为什么

C、他什么时候离开北京

D、什么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

12.“窗台上”在A句中作主语。

A、窗台上摆满了鲜花

B、在窗台上放了一盆鲜花

C、放了一盆鲜花在窗台上

D、我在窗台上放了一盆花

13.“大白菜一斤五角钱”是B。

A、形容词谓语句

B、主谓谓语句

C、动词谓语句

D、名词谓语句

14.下列句子只有B是复句。

A、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B、蓝天,远树,金黄色的麦浪

C、在铁的事实面前,他不得不交待罪行

D、经过多年的努力,她终于成功了

15.C句中的“只有”是关联词。

A、只有知识,才是最为宝贵的财富

B、只有这样,我才放心

C、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克服困难

D、只有理论而不懂实践,是不行的

16.“这不是我个人的意见,而是大家的意见。”这句是C复句。

A、转折

B、递进

C、并列

D、选择

五、综合分析题

1.指出下列句中划线的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

①中华民族勤劳勇敢。

联合,形容词性

②校园里有许多果树。

方位,名词性

③那个戴眼镜的是新来的老师。

的字,名词性;状中,动词性

④这些是鲁迅先生生前从日本带来的稿件。

同位,名词性;状中,动词性

⑤等到吃完饭再去看吧!

连述,动词性

⑥这个展览让我们增长知识。

连述,动词性

⑦这孩子吃饭犹如风卷残云一般。

述宾,动词性

2.分析下列短语的结构层次,如果是多义结构,要作不同的分析

①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第一层:定中

第二层:联合

②《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第一层:主谓

第二层:同位;述宾

第三层:定中

第四层:联合

③爸爸让我在七点起床

第一层:主谓

第二层:连述

第三层:状中

④端上一盘菜来

第一层:述补

第二层:述宾

第三层:定中

⑤喜欢看打乒乓球的小学生

A、第一层:定中

第二层:述宾

第三层:述宾

B、第一层:述宾

第二层:定中

第三层:述宾

⑥我送你一盘流行歌曲磁带

第一层:主谓

第二层:述宾

第三层:述宾;定中

第四层:定中

⑦坚决禁止进口不带技术资料的产品

第一层:状中

第二层:述宾

第三层:述宾

第四层:定中

⑧村外走来一群蝴喋般美丽的小姑娘

第一层:主谓

第二层:述宾

第三层:定中

第四层:定中

第五层:状中;定中

⑨把被老王错拿的杂志带回来

第一层:状中

第二层:介词;述补

第三层:定中

第四层:状中

⑩向从奥运会凯旋的运动员致敬

第一层:状中

第二层:介词

第三层:定中

第四层:状中

⑾我觉得我们的战士太伟大了

第一层:主谓

第二层:述宾

第三层:主谓

第四层:定中;状中

⑿对工厂领导的意见

A、第一层:介词

第二层:定中

B、第一层:定中

第二层:介词

3.分析下列句子的句型

①看样子,小明同学可能生病了。(动词谓语句)

②大伙儿有权力要求你这样做。(动词性连述谓语句)

③这种题目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动词性述宾谓语句)

④毫无疑问,哥哥比弟弟高半头。(形容词性述补谓语句)

⑤陈毅同志决定在黄桥狠狠地教训国民党反动派。(动词性述宾谓语句)

⑥这个道理,不瞒你说,我一时还弄不清楚。(动词性主谓谓语句)

⑦前天,在海边的树林里,我又看到了一派更令人喜爱的秋色。(动词性述宾谓语句)

⑧教育局派给我们两位教师。(动词性述宾谓语句)

⑨他有个妹妹在北京工作。(动词性连述谓语句)

⑩我们都来自游击区。(动词性述宾谓语句)

⑾对这种言行,谁都会提出批评。(动词性述宾谓语句)

⑿杨二嫂认识的那个人我也认识。(动词性主谓谓语句)

⒀这几天,我一本书都没有看。(动词性述宾谓语句)

⒁他躲在一个能看见敌人,而敌人看不见他的地方。(动词性述宾谓语句)

⒂据说,有好些人投了赞成票。(动词性非主谓句)

4.分析下列复句

①如果我们写得多,Ⅲ(并列)读得少,Ⅱ(选择)或者只读有关的小册子,Ⅲ(并列)不读原著,Ⅰ(假设条件)都不能提高写作水平。

②有一些人憧憬他们的过去,Ⅱ(转折)但是过去的东西是永远不会再来了,Ⅰ(因果)因此他们感到将来的渺茫,Ⅱ(连贯)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

③靠天吃饭的思想要不得,Ⅱ(转折)但有时候又必须靠天吃饭,Ⅰ(因果)因为我们这儿没有河塘,Ⅱ(因果)如果天不下雨,Ⅲ(假设条件)就只能眼看庄稼晒死。

④这篇小说不仅人物有特色,Ⅱ(条件)而且情节也很动人,Ⅰ(转折)然而,由于结尾处理过于草率,Ⅱ(因果)所以没能获奖。

⑤高尔基在自学过程中,既没有名师指点,Ⅲ(递进)更没有资料可供查阅,Ⅱ(因果)碰到的疑难问题,当然就要比寻常人多得多,Ⅰ(转折)但是他从来没有被这些疑难问题所吓倒。

⑥现在一切都变得那么美好,Ⅱ(因果)他心里乐滋滋的,Ⅰ(转折)虽然不久前还刚刚受到过挫折,Ⅱ(递进)甚至差点儿得了一场大病。

5.改正下列句子并说明理由

①这个工厂采取了先进生产工艺,材料比过去少消耗一倍,产品数量反而增加了。

将“一倍”改为50%。降低不能用倍数。

②我的新居粉刷得特别雪白。

去掉“特别”。带有程度意味的形容词前不能再用程度副词。

③我们今天把这个问题讨论。

“讨论”后加“一下”。把字句不能用光杆动词。

④大风把小树苗肯定刮跑了。

“肯定”移到“把”字前。“把”字句中的其他状语应放在“把”前。

⑤金色的阳光,拨开云层,露出笑脸。

“阳光”改为“太阳”。主谓搭配不当。

⑥中国队在比赛中发扬了自己的风格和水平,取得了冠军。

句子的后半部分改为“发扬了自己的风格,发挥了自己的水平,取得了冠军”。

⑦在这些来信中,说明读者是信赖我们的。

去掉“在”“中”。缺少主语。

⑧你不按照大家的决定,把事情弄糟了。

“决定”后加“去做”。缺少中心语。

⑨本店营业时间从今天起改为每天上午八点钟开始营业。

句子的后半部分改为“改为上午八点至下午八点”。句式杂糅。

⑩尽管你说什么,我都不相信。

“尽管”改为“不管”。关联词错用。

⑾只要肯用功,你才能取得成就。

“才”改为“就”。关联词搭配不当。

⑿小张不但会下围棋,而且小刘也会下。

“不但”移至句子前。关联词位置不当。

作业四

一、名词解释

语境:语境即使用语言的环境。

比喻:比喻是用与表达对象本质不同又有相似性的其他事物述说表达对象,使表达易于理解的一种修辞格,俗称打比方。

比拟:比拟是用述说其他事物的词语述说表达对象,使表达带有感情的一种修辞格。

借代:借代是借用与表达对象相关的其他事物代称表达对象,使话语具体鲜明地突出表达对象的特点的一种修辞格。

夸张:夸张是用夸大失实而又合乎情理的言辞使表达更加鲜明生动、深刻有力的一种修辞格。

对偶:对偶是连用一对长度相等、结构相同、语义相类、相反、相连的语句,使表达均匀对称的一种修辞格。

排比:排比是连用几个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语义相关的语句,使表达条理分明、语势增强的一种修辞格。

语体:语体是言语交际功能的体式。

文字:文字是用一定线条构成的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

笔画: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各种点和线,是构成汉字的最小的、最基本的结构单位。

偏旁:绝大部分的汉字,可以分析出两个以上的基本单位,这种构字的基本单位叫做偏旁。

部首:字典编纂者根据汉字结构特点,把一群字共有的偏旁提出来作标目,以便排列和查检汉字,这就叫部首。

独体字:独体字是以笔画为单位组成的字,是一个囫囵的整体,切分不开。

合体字:合体字是以偏旁为直接单位构成的汉字。

形声字:由声旁和形旁构成的汉字叫形声字。

简体字:是在繁体字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笔画简单的字。

繁体字:简化之前的结构复杂、笔画多的字。

多音字:一个汉字,有两种以上的不同读音,代表不同的音节,这样汉字叫做多音字。

形旁:形声字中与字义发生联系的偏旁叫形旁。

声旁:形声字中与字音发生联系的偏旁叫声旁。

二、填空

1.比喻的要素有四个,在“那白杨树就是一个哨兵”中,相似点没有出现。

2.明喻的格式是甲像乙,暗喻的格式是甲是乙,借喻的格式是乙(喻甲)。“天下乌鸦一般黑”是借喻;“人民是大海,而我只是海中的一滴水”属暗喻。

3.夸张可分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三类,例如“望着眼前滚滚的麦浪,我仿佛嗅到了面包的香味”是超前夸张,“芝麻大一点事情值得你吵半天吗?”是缩小夸张。

4.比拟可分拟人、拟物两类,例如“巨浪把河堤撕开了一个口子”是拟人。

5.辞格配合的方式可分连用、套用、兼用三种,如“田野上的花朵,象眼睛,象星星,还眨呀眨的”是连用,涉及到比喻、比拟辞格。

6.汉字符号的能记是汉字的形体,所记是汉语。

7.汉字在语音上代表音节,在语义上代表语素。

8.多音字节“参”在“参观”中念cān,在“参差”中念cēn,在“人参”中念shēn;“差”在“差别”中念chā,在“差劲”中念chà,在“差遣”中念chāi,在“参差”中念cī;“和”在“唱和”中念hè,在“和面”中念huó;“漂”在“漂洗”中念piǎo,在“漂泊”中念piāo;“帖”在“字帖”中念tiè,在“妥帖”中念tiē 。

9.“朵”与“躲”读音相同,叫同音字。

10.汉字在发展过程中陆续出现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其中小篆是第一次汉字规范化的产物,隶书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11.草书按其特点可分章草、今草、狂草三种。

12.汉字的结构单位可分笔画、偏旁两种。

13.古代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从结构看,象形、指事字属于独体字,会意、形声属于合体字。

14.合体字的偏旁组合方式包括左右式、上下式、包围式三类,如“固”是包围式,“打”是左右式,“音”是上下式。

15.有些合体字的结构比较复杂,如“裤”是左右结构,右边偏旁又可分成包围结构;“模”包括左右结构和上

下结构。

16.形声字由形旁、声旁两部分构成。

17.形旁和声旁的配置方式主要有六种,即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外形内声、内形外声。如“草”是上形下声,“问”是内形外声,“秒”是左形右声,“想”是下形上声,“郊”是右形左声。

三、判断(如有错误,请予以改正)

1.“中午好像有雨”这句话用了比喻。(×)

理由:推测不是比喻。

2.夸张就是把事物特征往大、高、强等方面说的辞格,目的是突出事物特征,加深印象。(×)

理由:除扩大外,夸张还有缩小、超前的。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串对。(√)

4.“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对偶兼对比。(√)

5.对偶的句式一定构成整句。(√)

6.“听到这消息,没有一个不兴高采烈”,这是否定句。(√)

7.“这些新树种,具有木质坚硬、花纹细密、切面油润、生长期短、易于栽种、能适应多种气候等优点”这句话中停顿多,是短句。(×)

理由:此句为修饰成分多的长句。

8.汉字在语音上不代表音素。(√)

9.“盖儿”是一个双音节词。(×)

理由:是一个单音节词,其中“儿”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

10.隶书是现代汉字的开端。(√)

11.汉字的笔画是从楷书开始形成的。(×)

理由:笔画由隶书形成。

12.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是由繁趋简。(√)

13.繁体字与简体字字义完全相等。(×)

理由:不完全相等,因为有几个繁体字被一个简体字代替等情况。

14.简体字就是独体字。(×)

理由:不一定。

15.“丁、儿”只有两画,是简体字。(×)

理由:“丁”没有过繁体的形态,就不能称为简体字。

16.偏旁就是部首。(×)

理由:不一字,偏旁的数量比部首多得多。

17.做形旁和声旁的偏旁有明确的分工。(×)

理由:没有分工,如“木”既可作形旁,又可作声旁。

18.“神、视”二字的形旁都是示字旁。(×)

理由:“视”的形旁为“见”。

19.形旁不能表示字的确切意义。(√)

20.只要认识了声旁,就能把字音读出来,如“谥、圳”等。(×)

理由:现代汉字声旁的表音功能不强。

21.由于字形变化,有些形声字已认不出形旁或声旁了,如“颖”的形旁是“禾”。(√)

四、不定项选择题

1.“以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和战胜顽敌的必胜信念,在烽火硝烟中度过了峥嵘岁月”,这是一个C。

A、短句

B、整句

C、长句

D、散句

2.下列句子只有D是整句。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月黑风高三更夜,白匪闯进我的家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3.下列各句只有B没有使用比喻。

A、红红的柿子就象一个小小灯笼

B、我要像雷锋那样为人民服务一辈子

C、文山会海害死人

D、解放军赶走了那些欺压百姓的野兽

4.“山水是花,天地是更大的花,我们遂挺然成花蕊。”此句用了C。

A、一个比喻

B、两个比喻

C、三个比喻

D、没有比喻

5.“这是血和泪的控诉,这是火和钢的自白”,这副对偶从结构和内容上看,属于B。

A、严对、正对

B、宽对、正对

C、宽对、反对

D、严对、串对

6.“穿时装是一种挑战,是一次经济实力的亮相,是交友或谈生意时递给对方的一张无声的烫金名片。”AC。

A、比喻

B、比拟

C、排比

D、夸张

7.“六月一日模拟考试,花朵们将‘烤’一天。”BD。

A、借代

B、双关

C、夸张

D、借喻

8.“历史一言不发地沉默着,如同一位超脱尘世纷纭的永恒老人。”BC。

A、双关

B、比喻

C、比拟

D、夸张

9.下列说法只有B正确。

A、汉字结构越复杂,读音越复杂

B、汉字笔画结构和读音没有直接关系

C、音节结构简单,汉字结构也简单

D、同一读音的汉字,结构也比较接近

10.下列说法只有无正确。

A、凡是笔画在十画以上的都是繁体字

B、凡是笔画在二十画以上都是繁体字

C、合体字都是繁体字

D、独体字都不是繁体字

11.下列说法BC不正确。

A、偏旁不一定就是部首

B、偏旁都是部首

C、部首一般都不是偏旁

D、部首一般都是偏旁

12.BCD组汉字全是形声字。

A、赵难集驻

B、急视腾群

C、颖旗物峙

D、摹草婪贫

13.下列说法只有B正确。

A、左右结构的汉字必然是左形右声

B、左声右形的汉字肯定是左右结构

C、上下结构的汉字不是上形下声,就是上声下形

D、内外结构的汉字一定是内声外形

14.ABC汉字的形旁与字义有一定的联系。

A、江涛河海

B、柜桃根柑

C、婆姨姐姑

D、顿颁领题

五、修辞分析题

1.按要求变换句式

①所有的事物都包含着矛盾。(改为否定句)

没有什么事物不包含着矛盾。

②你不能否认这是活生生的现实。(改为肯定句)

你得承认这是活生生的事实。

③事实证明,干部下基层是实行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把领导的经验和群众的智慧结合起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干部增长知识才干,因而使领导工作严格地做到实事求是和从实际出发的最好的方法和制度。(改为短句)

事实证明,干部下基层是最好的制度,它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最好办法,它可把领导的经验和……起来,既能调动……,又能使干部……,还可以使领导工作……。

2.指出句中所用的修辞格

赵树理长期把根扎在太行山的土壤里,汲取乡土里的营养,开出浓郁的鲜花,结出香甜的硕果。

比拟

华师大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声调:指的是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 2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构词的备用单位。 3兼类:指在词义上有联系,并在不同的场合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的的词类的语 法功能的词。 4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的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调构成的。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划分,复句可分为联合复句、偏正复句两大类。 5零声母:有一些音节的开头不是辅音而是元音,这就是说,它们的声母是“零”,所以把不用辅音充当声母的字称为“零声母字”。 6离合词:现代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拆开来使用,如“洗澡”、“理发”合起来算一个词,分开用时“我洗了个澡”,“我这个月理了两次发”,算两个词。这类词称之为离合词。 7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结构规律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三方面。 8紧缩句:是由复句紧缩而成,紧是紧凑,指语气上紧,隔开分句的语音停顿没有了,缩是缩减,指结构上有些词语被压缩掉了。是分句间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 9辅音的发音部位:指发辅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分,例如发辅音【p】时,上下唇形成对气流的阻碍,因此,双唇就是【p】的发音部位。 10成词语素: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叫成词语素,能够单独成词,也能够跟其他语素组合成词。 11活用:在特定的条件下为适应某种修辞上的需要,将甲类词偶尔或临时用在乙类词 上,这就是词的活用。 12句型:是句子的结构类,即根据句法成分的配置格局分出来的类。共分成两个大类:单句和复句。 13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14语义场:若干具有共同核心义素的词语(以义项为单位)构成的聚合体,就是语义场,又叫词汇场,有时简称义场或词场。 15语法功能:词与词相结合的能力和词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16语义指向:是句子中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主要指非连续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 绪论 1、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2、现代汉语:广义的包括各种方言,狭义的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 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3、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 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4、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 5、共同语:人类社会统一体所通用的语言。 6、能记:是能为人们以某种方式(如视觉、听觉)感知得到的外在形式; 7、所记:是符号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或内容; 8、语系:依据共同历史来源划分出来的类别,同一语系的语言还可以依据亲疏关系划分出若干语族和语支; 语音 1、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就是语音。 2、音高: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颤动次数的多少。 3、音强:声音的强弱,也叫音势或音量,决定于一定时间内音波振动幅度的大小。 4、音长: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音波持续时间的长短。 5、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个性、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黄本) 6、音节: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7、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断,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的。 8、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9、塞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从肺部出来的气流积聚在受阻碍部分,阻塞部分突然打开,气流迸裂而出,造成爆发色彩的音。 10、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靠近,形成缝隙,气流从缝隙挤出,造成摩擦音。 11、塞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阻住气流,然后逐步放开,形成一条窄缝,让气流从窄缝挤出,造成塞擦音。 12、鼻音:发音时软腭下垂,鼻腔通路打开,口腔里形成阻碍的两部分完全闭合,气流不能从口腔通过,转道鼻腔流出,发出鼻音。 13、边音:发音时舌尖和上腭的某一点接触,形成阻碍,舌的两边松弛、自然,气流沿舌的两边(或一边)流出,造成边音。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重点黄廖版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重点黄 廖版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重点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 第二章?语?音 1.语音表达时声音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取决于发音体声带的质地。第二,取决于对喉部肌肉的控制。第三,取决于呼出的气流的强弱。 2.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音强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动幅度。 3.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 4.音色又称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5.语音的三大属性: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根本属性)。 6.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这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7.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 8.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9.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10.声母:指音节中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11.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12.声调: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13.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14.汉语拼音方案用途:给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帮助外国人学汉语;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编制索引和代号。 15.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 的字。 16.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17.音节结构有如下特点: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拼写;音节可以没有辅音;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 18.音变是指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人们说话、朗读时,连续发出一连串的音节,被称之为“语流”。在语流中,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往往会互相影响,从而产生一些变化,这种语音的变化现象就叫做音变。 19.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做变调。 20.轻声:在一定的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具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题第一章: 绪论 1.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2.语言: 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3.文学语言: 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化的语 言。 4.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 代xx著作为语法规范。 5.方言: 方言俗称地方话,它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区的 人民使用的语言。 6.基础方言: 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 第二章: 语音

从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一定意义的声音叫语音。 2.音高: 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颤动的快慢。 3.音强: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颤动的幅度的大小有关。 4.音长: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的颤动的时间的久暂。 5.音色: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颤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6.音素: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7.辅音: 辅音是气流在口腔或喉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8.元音: 元音是气流颤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9.音节: 音节由音素构成,是交谈时自然感觉到的最小语音单位。 10.声母: 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

韵母,位于音节的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 12.声调: 声调,指的是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13.音位: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14.发音部位: 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叫做发音部位。 15.声母的发音方法: 指的是,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 16.调值: 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读法。 17.相对音高: 相对音高就是用比较的方法确定的同一基调的音高变化形式和幅度。 18.调类: 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19.儿化: “儿化”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20.辅音音位: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总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同的属性。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说,它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2.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和 语法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 3.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4.-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 汉民族共同语。 5.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 艺作品语言,也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的语言。文学语言主要在书面上,也在口头上为民族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各方面服务,它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6.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是语言的地域分支。 7.次方言:由于在同一方言内部仍存有语言分歧现象,常常把一种大方言再分列若干方言片,又称次方 言。 8.地点方言:次方言下再分成一些小的方言点称作“土语”,即地点方言。 9.共同语:人类社会统一体所通用的语言。 6 能记:是能为人们以某种方式(如视觉、听觉)感知得到的外在形式 7 所记:是符号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或内容; 的交际职能能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这个物质载体才能表达出来。一切语音都具有三方面的性质,即物理性质、生理性质和社会性质。 2. 出的声音就高;反之,声音就低。汉语的音调有高低升降的变化,主要是音高的变化。 3. 的幅度大,声音就强;反之,声音就弱。普通话语音的轻声和非轻声音节的主要区别就是音强的不同。 4. 反之,声音就短。在普通话中,轻声音节的音长要比非轻声音节短一些。 5.,指的是声音的个性、本质、特色,是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声音的本质特征, 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音色是由发音体振动的不同形式(包括发音体的不同、发音方法的不同、发音时共鸣器形状的不同)决定的,只要其中有一项因素改变,就可以形成不同的音。 6. 出的就是音素。音素可以分为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两大类,普通话语音共有32个音素。 7.塞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从肺部出来的气流积聚在受阻碍部分,阻塞部分突然 打开,气流迸裂而出,造成爆发色彩的音。 8.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靠近,形成缝隙,气流从缝隙挤出,造成摩擦音。 9.07/05塞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阻住气流,然后逐步放开,形成一条窄缝, 让气流从窄缝挤出,造成塞擦音。汉语里的塞擦音有j q zh ch z c 10.鼻音:发音时软腭下垂,鼻腔通路打开,口腔里形成阻碍的两部分完全闭合,气流不能从口腔通过,

现代汉语2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语法: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大小音译结合体的聚合组合规律(高更生) 2.语法单位:构成语法体系的大小不同的音译结合体 3.语法体系:一是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二是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它是研究和解释语法事实时所用 的分析方法、分类术语的系统性。 4.句法结构:由词构成的组合体 5.句法成分: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 6.词类: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7.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实在的词。 8.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 9.短语:意义上和语法上能搭配而又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介于词和句子之间的语言单位。 10.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动语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宾语是 动作所支配、所关涉的对象;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11.中心语:偏正短语、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 12.独立语:句子里的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前后别的词语或句法成分没有结构关系即不互为 句法成分,但又是表达上有作用的成分,这种没有配对的特殊成分叫独立语。 13.单句:由短语或词充当的,有特定的语调,能独立表达一定意思的语言单位。 14.句型:按句子结构类型划分出来的类;句类是根据全句语气分出来的类。 15.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做句法成分得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法 成分 填空题 1.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层级性。 2.词类划分的三个依据:意义、形态、功能。 3.虚词的三个特点:一是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二是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 独做句法成分;三是不能重叠 4.短语的五种基本类型: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中补短语、联合短语 5.短语的两大功能:做句法成分,独立成句 6.句法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动语、中心语 7.句型: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主谓句又分为: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又分 为: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叹词句、拟声词句。 8.句式:主谓谓语句、主谓作宾句、把字句、被字句、连谓句、兼语句、双宾句。 9.句子的变换方法:移位、增添、删减、替换。 10.语法研究的三个层面:句法分析、语义分析、语用分析 11.复句类型:联合复句、偏正复句 12.联合复句:并列复句、顺承复句、解说复句、选择复句、递进复句 13.偏正复句:条件复句、假设复句、因果复句、目的复句、转折复句。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归纳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归纳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六书: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六书”理论进行了阐述。“六书”指的是: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这是六种不同的造字方法。 3.假借: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这种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来表示另外意义的字叫假借字。 4.转注:部首相同,声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可以互相训释的字。 5.隶书:隶书是秦汉时期所用的字体,分为秦隶和汉隶,秦隶是古今文字的转折点。 6.部首: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部件,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 7.部件:部件又称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8.浊声母:声带颤动而产生的声母。 9.零声母:有的声母不以辅音开头,元音前头那部分是零,习惯上叫零声母。 10.鼻化元音:发音时,软腭下降,口腔和鼻腔同时打开,元音就会带上鼻音色彩,这种元音叫做鼻化元音。 11.鼻韵母:由一个或两个元音音素后面带上一个鼻辅音作韵尾的韵母叫鼻韵母。 12.四呼:四呼是我国传统音韵学上按有无韵头及韵头的不同对韵母所作的分类,即把韵母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简称“四呼”。 13.押韵:把两个以上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 14.声调:贯穿整个音节的语音的高低升降变化,是整个汉语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其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高,又叫字调。 15.调值:是声音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16.调类: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17.儿化:儿化指的是后缀“儿”与它前一个音节的韵母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音节带上卷舌的音色的一种特殊的音变规律。 18.轻声:轻声是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一定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句子。 19.离合词:某些合成词在使用中往往可以扩展,变成了词组。这种结合在一起时是词,扩展后是词组的合成词,叫离合词。 20.派生词: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合成的词,称为派生词。 21.复合词:由词根语素和词根语素合成的词,叫复合词。 22.真词缀:位置完全固定,意义基本虚化,读音大都弱化的词缀。 23.类词缀:类词缀指位置基本固定,意义正在类化、读音保持不变的词缀。类词缀是由词根向词缀转化的过渡形式。 24.区别词:不能直接做谓语的形容词是非谓形容词,又叫区别词。 25.偏义复词:凡是由一个表义语素和一个别义语素构成的联合型复合词,就是偏义复词。 26.文言词:文言词是现代汉语词取代了的古语词,它所表示的事物、现象或概念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但已为新产生的词所取代。 27.历史词:历史词是表示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而如今已经消亡了的事物的词。 28.方言词:方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方言词指各种方言里的词,狭义的方言词指从方言里吸收进普通话的词。 29.外来词:外来词是从外族的语言词汇中吸收进普通话词汇中的词,也叫借词。 30.新造词:利用原有的语言材料,按照原有的构词方式构成的,采用新的形式,表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重点名词解释和部 第一章:绪论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 第二章语音 1.语音表达时声音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取决于发音体声带的质地。第二,取决于对喉部肌肉的控制。第三,取决于呼出的气流的强弱。 2.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音强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动幅度。 3.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 4.音色又称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5.语音的三大属性: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根本属性)。 6.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这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7.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 8.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9.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10.声母:指音节中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11.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12.声调: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13.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14.汉语拼音方案用途:给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帮助外国人学汉语;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编制索引和代号。 15.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的字。 16.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17.音节结构有如下特点: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拼写;音节可以没有辅音;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 18.音变是指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人们说话、朗读时,连续发出一连串的音节,被称之为“语流”。在语流中,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往往会互相影响,从而产生一些变化,这种语音的变化现象就叫做音变。 19.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做变调。 20.轻声:在一定的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具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 21.儿化:是指后缀“儿”与它前一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可以区别词义,区分词性,表示细小、亲切或喜爱的感情色彩。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很全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1. 文字: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性符号系统,是汉族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3.六国古文: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变化较小,我们把秦以外的诸侯国的文字称之为六国古文。 4.隶变:用横、竖、撇、点、捺等笔画转写隶书所发生的变化。 5.表音文字:用数目不过的文字及字母表示一种文字里有限的音位和音节, 从而标识语言中词语的声音。一定的音又一定的字母来表示,一定的字母又表示一定的音。 6.假借: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胡)/ 一种借字表音的方法,即借一个已有的字来表示语言中与其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语素。这种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来表示另外意义的字叫假借字。 7.转注:部首相同,声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可以互相训释的字。 8.笔画:字形的最小结构单位,是独体字的结构单位,书写时从落笔到提笔称之为一笔或一画,它由点和线构成。这些点和线的具体形状叫做笔形。 9.部件:汉字合体字中由一个以上的笔画构成的可以独立书写的组字单位。 10.偏旁:合体字进行第一次切分而产生的两个部分。 11.笔顺:书写现代汉字时,笔画有先有后,书写时的这种笔画先后叫做笔顺。 部首:字典为了给汉字分类而确定的字类标目,是从分析字型的结构产生的。 /具有字型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 12.通用汉字:在当代使用的汉字,除去专用汉字(人名、地名及科技专用字)以外的字。 13.六书:古人把汉字的结构方式和使用方式归结为六种类型,称为“六书”。“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汉字的结构形体,转注、假借指的是汉字的使用方式。 14.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15.方言:全民语言即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或地域分支,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是为全民范围内某一地区的人民服务的,并不是与普通话并立的独立形式。 16.汉语规范化:根据汉语发展的规律来确定和推广语音、语法、词汇各方面的标准,以便更进一步的发挥汉语的社会交际作用,促使其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17.乐音: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 18.噪音:不是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 19.语言的社会属性:作为社会交际作用的语言其语音总是附载着一定的语音内容—词义,表示特定的社会概念,而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示什么样的语音内容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由使用该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成俗的,即词语所表示的意义是由社会赋予的,这就是语言的社会属性。 20.反切:是我国传统的注音方式,是用两个汉字相拼来标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是由上字取声,下字去韵和调想拼和而得出的。 21.音节: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言单位,也是最自然的语言单位,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由一个或几个音素构成。 22.音素: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3.音位:一个语言系统中能够区分词义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是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绪论 1、现代汉语:广义的包括各种方言,狭义的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 通话。 2、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3、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共同语:人类社会统一体所通用的语言。 8、语系:依据共同历史来源划分出来的类别,同一语系的语言还可以依据亲疏关系划分出若干语族和语支; 语音 1、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就是语音。 2、音高: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颤动次数的多少。 3、音强:声音的强弱,也叫音势或音量,决定于一定时间内音波振动幅度的大小。 4、音长: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音波持续时间的长短。 5、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个性、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黄本) 6、音节: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7、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断,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的。 8、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15、声母:传统的分析法把音节里开头的辅音字母叫声母。16、韵母:传统的分析法把音节里声母后面的部分叫做韵母。 17、押韵:把两个以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这种情况就叫做押韵(或压韵)。 18、声调:贯穿整个字音的高低升降,这就是声调,汉语的一个音节基本上是一个汉字,所以声调也叫字调。 19、调值:是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20、调类:声调的分类,是按照声调的实际读法归纳出来的。 21、儿化韵:“儿”这个音可以同韵母结合起来,变更原来韵母的音色,成为一种卷舌韵母,叫做“儿化韵”,原来的非儿化韵韵母可以叫做平舌韵。 22、语调:句子里用来表达意思和感情的抑扬顿挫的调子,叫做语调,也叫做句调。 28、元音:气流震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又叫母音。 29、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又叫子音。(黄本) 30、口音:说话时,有时软腭、小舌上升,鼻腔通路关闭,气流在口腔发生共鸣,成为口音。 31、鼻化音:如果口腔无阻碍,气流同时从鼻腔和口腔呼出,发出的音在口腔和鼻腔共鸣,就叫做鼻化音,也叫半鼻音或口鼻音。 32、清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是清音。 33、浊音:发音时声带颤动的是浊音。 34、送气音:塞音、塞擦音发音时,阻碍气流的两个部分要完全闭塞,使口腔中的气流不能流出,当发音器官突然打开时有一股很强的气流呼出,这样的音叫送气音。 35、韵腹:是韵母的主干,比起韵头、韵尾来,声音最清晰响亮,所以也叫“主要元音”。 36、四呼:是我国传统语言学上的术语。音韵学家分韵母为开口、合口两类,每类又分洪音、细音两种。开口洪音称开口呼,细音称齐齿呼;合口洪音称合口呼,细音称撮口呼。以四呼为标准,普通话韵母分为下面四类:1)开口呼韵母,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 U U的韵母;2)齐齿呼韵母,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3)合口呼韵母,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4)撮口呼韵母,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 37、音位变体: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叫做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38、条件变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体就叫作条件变体。 39、自由变体:没有环境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叫自由变体。 46、音变:在语流中音节与音节、音素与音素、声调与声调之间会相互影响,发生声音的变化,这种变化叫“音变” 文字: 1、象形:比照事物的形体,描画事物的形状。 2、指事:用抽象的符号组成,或者在象形符号上加指示性符号。 3、会意:用两个或几个偏旁合成一个字,把这些偏旁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4、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的偏旁和表示字音的偏旁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形声。 5、假借:是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来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 23、表音文字:记录音素、音节的叫音素文字、音节文字,可合称为表音文字。 24、表意文字:记录语素、词的叫语素文字、表词文字,可合称为表意文字。 25、甲骨文:是指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26、金文:指古代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27、篆书:分大篆和小篆,广义的大篆是指先秦时期的所有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镏文、春秋战国时代通行于六国的其他文字。狭义的大篆专指春秋战国时秦国 的文字。大篆一般以镏文和石鼓文为典型代表,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的标准字体。 28、异体字:是社会上并存并用的音同、义同而形体不同的字。 29、楷书:又叫真书,是现代通行的字体。楷书是由隶书演变来的,萌芽于西汉,成熟于东汉末,魏晋以后就大大流行,直到现在仍然是汉字的标准字体。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1. 文字: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性符号系统,是汉族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3.六国古文: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变化较小,我们把秦以外的诸侯国的文字称之为六国古文。 4.隶变:用横、竖、撇、点、捺等笔画转写隶书所发生的变化。 5.表音文字:用数目不过的文字及字母表示一种文字里有限的音位和音节,从而标识语言中词语的声音。一定的音又一定的字母来表示,一定的字母又表示一定的音。 6.假借: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胡)/ 一种借字表音的方法,即借一个已有的字来表示语言中与其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语素。这种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来表示另外意义的字叫假借字。 7.转注:部首相同,声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可以互相训释的字。 8.笔画:字形的最小结构单位,是独体字的结构单位,书写时从落笔到提笔称之为一笔或一画,它由点和线构成。这些点和线的具体形状叫做笔形。 9.部件:汉字合体字中由一个以上的笔画构成的可以独立书写的组字单位。 10.偏旁:合体字进行第一次切分而产生的两个部分。 11.笔顺:书写现代汉字时,笔画有先有后,书写时的这种笔画先后叫做笔顺。 12.部首:字典为了给汉字分类而确定的字类标目,是从分析字型的结构产生的。/ 具有字型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 13.通用汉字:在当代使用的汉字,除去专用汉字(人名、地名及科技专用字)以外的字。 14.六书:古人把汉字的结构方式和使用方式归结为六种类型,称为“六书”。“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汉字的结构形体,转注、假借指的是汉字的使用方式。 15.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16.方言:全民语言即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或地域分支,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是为全民范围内某一地区的人民服务的,并不是与普通话并立的独立形式。 17.汉语规范化:根据汉语发展的规律来确定和推广语音、语法、词汇各方面的标准,以便更进一步的发挥汉语的社会交际作用,促使其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18.乐音: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 19.噪音:不是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 19.语言的社会属性:作为社会交际作用的语言其语音总是附载着一定的语音内容—词义,表示特定的社会概念,而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示什么样的语音内容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由使用该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成俗的,即词语所表示的意义是由社会赋予的,这就是语言的社会属性。 20.反切:是我国传统的注音方式,是用两个汉字相拼来标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是由上字取声,下字去韵和调想拼和而得出的。 21.音节: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言单位,也是最自然的语言单位,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由一个或几个音素构成。 22.音素: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3.音位:一个语言系统中能够区分词义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是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 24.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做元音,又叫母音。(黄)/ 发音时气流不受阻碍,声带一定振动,响亮清晰的音素。(张)/ 气流从肺里出来振动声带,形成音波,通过口腔时又没有受到任何阻碍而形成的音。(北) 25.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做辅音,又叫子音。(黄)/ 发音时气流受到发音器官的各种阻碍,声带不一定振动,不够清晰响亮的音素叫辅音。(张)/ 气流从肺里出来不一定振动声带,通过口腔时受到一定的阻碍,这种主要依靠阻碍发出的音叫辅音。 26.鼻化元音:发音时,软腭下降,口腔和鼻腔同时打开,元音就会带上鼻音色彩,这种元音叫做鼻化元音。国

现代汉语重要名词解释及概念要点

现代汉语重要名词解释及概念要点 绪论 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语的特点: 语音:1.没有复辅音2.元音占优势3.音节整齐简洁4.有声调 词汇:1.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2.构词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3.同音语素多语法:1.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不大用形态,主要用语序和虚词。 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3.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 4.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 语音 语音的物理属性: 音高: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音强: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音长: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音色: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音素: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辅音:辅音是气流经过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元音: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音节(字音?):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语音片段,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声母: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 韵母:韵母位于音节的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 声调:声调指的是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形式。 声调是指依附在音节上的超音段成分,主要由音高构成。 声调是整个音节的音高格式。 音位: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调类: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调值:调值指依附在音节里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的固定格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读法。变调:变调是指有些音节的声调在语流中连着念会起一定的变化,与单念时调值不同。 轻声:轻声是指因语流音变而形成的又轻又短的调子。 作用:1.区别词义2.区分词性 语调:语调是指说话或朗读时,句子有停顿,声音有轻重快慢和高低长短的变化的总称。儿化:“儿化”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作用:1.区别词义2.区分词性3.表示感情色彩

现代汉语(上)名词解释

词素、词的结构、词义的性质、义项、义素、语义场、同义词的作用、反义义场的不平衡现象、词义的分类、词义的语变、规范,词义与语境的关系,基本词汇的特点,离合词,短语词 区域性语言,现代汉语的特点、地位, 辅音、声母、元音、韵母、音节结构、调值、调型、调类、音变、音位、声韵、拼合规则、注音方式、国际音标 语言: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 华语:新加坡人说的普通话 国语:台湾人说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三项标准的含义:以北京语音体系为标准音,以北方华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语=普通话 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方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数的百分之七十三 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1)没有复辅音(2)元音占优势(3)音节整齐简洁(4)有声调词汇方面(1)单音节与速度多,双音节词占优势(2)构词广泛运用 词根复合法(3)同音语素多语法方面(1)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不大 用形态,主要用语序和虚词(2)词、短语、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3) 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4)量词和语气词丰富 语音: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语义的表达形式哦,或者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音的性质: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本质属性) 物理属性包括:1. 音高(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2. 音强(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声体震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3. 音长(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4. 音色(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语决定于物体 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造成不同音色的条件有:(1)发 音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发音时共鸣其形状不同 音素:因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辅音:辅音是气流经过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元音:元音是气流震动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音节: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语音片段,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 韵母:位于音节的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 声调:指的是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型式 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叫做发音部位 辅音的发音方法:指的是,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可以从阻碍的方式、声带是否振动、气流的强弱等三方面来观察) 浊音/带音:发音时声带振动的是带音 不带音/清音:声带不振动的是不带音 四呼:所谓四呼就是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口形分的类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之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1.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广义) 是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普通话 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3.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化的语言。4.共同语就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5.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 第二章??语?音 1.语音是人类通过发音器官来传递信息发的声音。 2.语音表达时声音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取决于发音体声带的质地。第二,取决于对喉部肌肉的控制。第三,取决于呼出的气流的强弱。 3.乐音是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噪音) 4.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音强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动幅度。 5.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 6.音色又称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7.语音的三大属性: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根本属性)。 8.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这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9.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 10.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11.音节:由音素构成,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语音单位。 12.声母:指音节中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13.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14.声调: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15.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音位变体: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位,这些音就叫做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16.汉语拼音方案用途:给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帮助外国人学汉语;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编制索引和代号。 17.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 的字。 18.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19.音节结构有如下特点: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拼写;音节可以没有辅音;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 20.音变是指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人们说话、朗读时,连续发出一连串的音节,被称之为“语流”。在语流中,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往往会互相影响,从而产生一些变化,这种语音的变化现象就叫做音变。 21.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做变调。 22.轻声:在一定的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具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 23.儿化:是指后缀“儿”与它前一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可以区别词义,区分词性,表示细小、亲切或喜爱的感情色彩。 22.儿化的规律:①无韵尾或u韵尾,只加卷舌动作。如小车儿? 小鸟儿;②有-i, -n韵尾的,卷舌时使韵尾丢失,有的要改变韵腹。如:一块儿,一点儿;③有高元音i、ü 韵腹的,加央元音2 ,如: 小鸡儿,有趣儿;④有舌尖元音[?? ],[?? ]变成2 。如:瓜子儿,树枝儿;⑤有-ng韵尾的,卷舌时使韵尾丢失,元音鼻化,有 i 韵腹的要加 2 ,如:帮忙儿,花瓶儿。 23.语气词“啊”的音变:1.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 a, o(不包括 ao, iao)e, ê, i, ü 时,读 ya,写作“啊”或“呀”2.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 u (包括 ao, iao )时,读作wa, 写作“啊”或“哇” 3.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n时,读作na,写作“啊”或“哪” 4.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 ng 时,读作nga,写作“啊” 5.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er, -i[? ]时,读作ra,写作“啊”6.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i[?? ]时,读作[ZA],写作“啊” 24.“一”、“不”的变调:①“一”、“不”在去声前读阳平,②“一”在非去声前读去声,③“一”、“不”夹在词语中间读轻声。 25.塞音 26.擦音 27.塞擦音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3.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4.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第二节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1.语言规范化就是明确某一语言的共同语及其内部一致的标准。 2.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及其内部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他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形、音、义各个方面也要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第二章语音 第一节语音概说 1.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的外部形式,或者说,是语言的 物质外壳。 2.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颤动的快慢。 3.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颤动的时间的久暂。 4.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他与发音体颤动幅度大小有关。 5.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颤动所形成的音波 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6.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他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7.辅音:是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子音。 8.元音:是气流颤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收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9.音节:由音素构成,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语音单位。 10.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 11.韵母:位于音节的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 12.声调:指的是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 13.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 纳出的音类。 14.《汉语拼音方案》的作用 a.汉字的注音工具 B.普通话的拼写工具 C.作为我国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用来 帮助外国人学汉语,用来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 以及用来编制索引和代号等等 第二节声母 1.发音部位:发音是,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叫做发音部位。 2.发音方法:声母的发音方法指的是,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第三节韵母 第四节声调 1.声调是依附在音节上的超音段部分,主要由音高构成。 2.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取之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读法。 3.相对音高就是用比较的方法确定的统一基调的音高变化形式和幅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