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生物类比推理法和假说演绎法
类比推理和假说演绎法的比较

类比推理法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
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简称类 推、类比.它是以关于两个事物某些属性相同的判 断为前提,推出两个事物的其他属性相同的结论的 推理
方法点津:.显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
①定义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进行正反交 ②自交法: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 ③假设法
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原理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基础上演绎推理并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将未知的和已知的做出比较根据惊人的一致性推理并做出结论结论具有逻辑必然性是科学结论一定正确不具有逻辑必然性仅是假说不一定正确举例孟德尔两大定律摩尔根实验萨顿假说细胞学说建立dna双螺旋结构方法点津
假说演绎法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 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 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 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 假说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 学方法,叫做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与类比推理比较: 知的和已知的做出比较,
础上演绎推理并设计实验 根据惊人的一致性推理并做
得出结论
出结论
结论
具有逻辑必然性,是科学结 不具有逻辑必然性,仅是假说,
论,一定正确
不一定正确
举例
孟德尔两大定律 摩尔根实验
萨顿假说 细胞学说建立 DNA双螺旋结构
生物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患者家系
①若要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在
中进行调
பைடு நூலகம்
查; ②若要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 人群
中进行调查。
③调查时,最好选择群体中 单基因
遗传病,进行调查
④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记数:
由于对一支试管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一般采用 抽样检测 的方法,进行计数。 问题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为什么 要将试管振荡几次? 问题2: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 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高中生物学中的科学研究方法
二轮复习
一、假说演绎法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 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 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假说-演绎法的过程
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作出假说
修正假说
演绎推理
设计实验
预期实验结果
进行实验
得到实验结果
两者不相符
两者相符
肯定假说 得出结论
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孟德尔利用该方法发现了
两大遗传规律。下列对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中,
正确的是( A
)
A.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
上提出研究问题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
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C.孟德尔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
成了正、反交实验
四、同位素标记法
同位素标记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同位素标记的 化合物,化学性质不会改变。科学家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 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这种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 也叫同位素示踪法或者同位素示踪技术。
新编高中生物高考预测题-高考热点专项练系列 8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

高考热点专项练热点8 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专项专练,突破高考热点大关,冲刺满分!1.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主要是通过( )A.性状的遗传推知的B.显微镜观察发现的C.理论分析总结的D.测交实验总结的【解析】选A。
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研究属于个体水平的研究,通过观察个体的性状表现来假设、推知内在的规律。
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
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
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B.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C.为了验证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解析】选C。
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验证假说的正确性。
3.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孟德尔运用了杂交实验法和假说—演绎法B.用闭花传粉的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C.“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主要内容D.测交实验证明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所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比为1∶1【解析】选D。
测交实验证明了杂合子所产生的两种基因组成的配子的比例是1∶1,不是雌雄配子数量比。
4.人类在探索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中,进行了如下研究:①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②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解析】选C。
生物教学中的“假说——演绎法”

演 绎 法 的 步 骤 进
( 1 ) 实验.
孟 一 孟 两
孟两 : 如果假说正确 , 那么 F 测 交 后 代 黄 色 圆粒 : 绿 色
圆柱 :绿 色皱 粒 一 l:1:1:1 .
P纯 种 高 茎 ×纯 种 矮 茎 P纯 种 黄 色 圆柱 × 纯 种绿 色皱 粒
③F 中 出现 了 1; 1的性 状 分 离 比是偶 然 的 吗 ?
法, 是一 种 解 释归 纳 推 理 , 是 形 成 和 构 造 科 学 理 论 的 一 种 重 要
思维方法. 教 师正 确 运 用 “ 假说一
析教材 , 处 理 遇 到 的实 际 问题 , 能 达 到 事 半 功 倍 的效 果 . 因此 , 本文从“ 假说—— 演绎法 ” 的含 义 、 特点 、 形 式 及 应
一
摩尔根 : F 。 全 为红 眼 , F 。 红 眼 和 白 眼之 间 数 量 之 比是 3:
1 , 白 眼性 状 表 现总 是 与性 别 相 联 系 . 这些如何解释? ( 4 ) 提 出解 释 问 题 的 假 说 . 孟一 : ① 生 物 的性 状 是 南 遗 传 因 子 决 定 的 . ② 体 细胞 中遗 传 因 子 是 成 对 存 在 的 .
( 6 ) 实验检验. 0来自 0 F 高 茎 F 。 黄 色 圆 柱
孟一 : 用杂种子一代高茎 豌豆 ( D d ) 与 隐 性 纯 合 子 矮 茎 豌
( d d ) 杂交 , 后 代 中 高 茎 与 矮 茎 比接 近 l: 1 .
⑧ F 。 高茎 矮茎 F 。 黄 色 图 柱 绿 色 圆 柱 黄 色 皱 粒 绿 色 皱 粒
F 红 眼( 雌、 雄) 自眼( 雄)
( 2 ) 观 察 和分 析 . 孟一 : 无论 正交 , 还是 反交 , F 代 总 是 高 茎 , F 代 发 生 性 状分离.
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应用论文

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中生物新课程也在不断更新。
作为一门科学的学科,生物学中的研究方法也在逐步改善和完善。
假说演绎法是一种常见的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它使用科学方法来检验与现象或问题有关的假说或猜想。
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应用,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本质和知识。
本文将探讨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什么是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是一种科学方法,旨在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改善和验证现有科学理论。
这个方法通常由以下三个步骤组成:1.制定假设:研究人员提出一个或多个解释现象的假说。
2.设计实验:研究人员设计和执行了一个实验来测试这些假说。
3.分析数据:研究人员收集并分析实验数据,以确定假说是否被支持或抵制。
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应用生物实验生物实验是高中生物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使用假说演绎法,高中生物学教育中的实验可以更加系统地设计和执行,从而加深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理解。
例如,生物老师可以使用假说演绎法来探究细胞膜对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响应,以及对生物体的生存和繁殖的影响。
另一个例子是研究人员使用假说演绎法来测试一种药物对特定疾病的疗效。
生物研究生物学不仅仅是实验室中的实验和实验,它还涉及广泛的领域,需要探索和理解自然世界的各个方面。
假说演绎法可以用于生物研究,从而促进生物学的发展。
例如,一名生物学家可以使用假说演绎法来理解和探究动物行为背后的生物学机制。
特别是在现代生物科技的活跃发展中,使用假说演绎法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信息学和生物技术的进展和发展。
假说演绎法的优势指导学生思考生物学是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一个复杂学科,它需要学生能够处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
使用假说演绎法,可以帮助学生开展系统性的思考和学习。
此外,假说演绎法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和重要性。
深化学生的理解生物学不仅仅是理论性的学科,学生还需要掌握相应的实验和研究技能。
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5个步骤

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5个步骤嘿,同学们!今天咱来唠唠高中生物里超重要的假说演绎法的 5 个步骤呀!这第一步呢,就像是给一个神秘故事开个头。
咱得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呀!比如说,看到果蝇的某种奇怪行为,或者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某个特别之处,这时候你就得在心里打个问号啦,这到底是咋回事呢?这就好比你走在路上,突然看到一只会唱歌的小鸟,你肯定会好奇,哎呀,它咋会唱歌呢?接着第二步,那就是大胆提出假说啦!这可需要点想象力和勇气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你得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想出一个可能的解释。
就像你觉得那只会唱歌的小鸟,是不是吃了什么神奇的果子才有这本事呀!这假说不一定对,但没它可不行。
第三步呢,就是演绎推理啦!根据你的假说,去推测一些还没发生的事情。
比如说,如果你的假说成立,那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应该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这就好像你说那小鸟吃了神奇果子会唱歌,那再给它吃一个,它会不会唱得更好听呢?然后第四步,那可是要动真格的啦,做实验验证!把你推测的那些事情在实际中去试试看。
这就好比你真的给那小鸟又喂了一个神奇果子,看看它到底会不会唱得更好听。
如果实验结果和你推测的一样,那恭喜你,你的假说很可能是对的哟!要是不一样,那也没关系,咱再回去好好想想,改进假说。
最后一步,得出结论!经过实验的检验,你就可以确定你的假说是不是靠谱啦。
这就像是你终于搞清楚了那小鸟唱歌的秘密,是不是特有成就感呀!同学们,假说演绎法就像是我们探索生物世界的一把钥匙呀!它能让我们从一个个小小的疑问出发,通过大胆假设、细心推理、认真实验,最后找到真相。
这多有意思呀!想象一下,要是没有假说演绎法,我们怎么能发现那么多生物的奥秘呢?我们怎么能了解基因的传递规律,怎么能知道生物的进化历程呢?所以呀,一定要好好掌握这个方法,它会让你的生物学习变得超级有趣,也会让你对这个奇妙的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呢!加油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在生物的海洋里畅游,用假说演绎法开启一扇扇神秘的大门!。
【高考生物】推理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生物科技行业)推理法在生物授课中的运用推理法在生物授课中的运用马秀燕(宁德市实验学校,福建宁德352100 )大纲:本文主要介绍了三种推理法定义,并对三种推理法进行详细阐述,简单解析三者之间的差异与联系,同时用多个例子说明三种推理法在生物授课中的实质运用,解析了三种推理法在生物授课中重要意义和地位。
要点词:类比推理法演绎推理概括推理授课应用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一个未知的结论的思想过程,其作用是从已知的知识获取未知的知识,特别是能够获取不能能经过感觉经验掌握的知识。
推理主要有类比推理、演绎推理和概括推理。
类比推理,从特别性前提推出特别性结论的一种推理,也就是从一个对象的属性推出另一对象也可能拥有这属性。
概括推理,从好多个其他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看法、原则或结论,即从特殊到一般。
演绎推理,从一般规律出发,运用逻辑证明或数学运算,得出特别事实应依照的规律,即从一般到特别。
这三种推理方法不但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获取科学知识常用的方法,也是学生认识外面世界、获取科学知识的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一般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关于逻辑推理能力有明确要求,提出了“依照凭据做出合理判断”及“听取他人的建议,利用凭据和逻辑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辩护以及作必要的反思和更正”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授课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能力培养。
在高中生物课本中阐述《遗传与进化》这部分知识,运用了类比推理、概括推理、假说 -- 演绎等科学方法。
本文拟就三种推理在生物授课中的运用谈几点领悟。
1、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是依照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同样,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同样的思想过程,简称类推、类比。
类比推理方法是以比较为基础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经过对两个或两类研究对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同样点或相似点,并以此为依照,推论出它们的其他属性或规律也可能同样或相似的结论。
这种逻辑推理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叫做类比推理方法。
用公式能够表示为:依照: A 类对象拥有 a,b ,c 属性、规律;B 类对象拥有 a’, b ’属性、规律;其中 a’, b ’分别与 a,b 同样或相似。
【高考生物】推理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生物科技行业)推理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推理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马秀燕(宁德市实验学校,福建宁德352100)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三种推理法定义,并对三种推理法进行详细阐述,简单分析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用多个例子说明三种推理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分析了三种推理法在生物教学中重要意义和地位。
关键词:类比推理法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教学应用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一个未知的结论的思维过程,其作用是从已知的知识得到未知的知识,特别是可以得到不可能通过感觉经验掌握的知识。
推理主要有类比推理、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从特殊性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一种推理,也就是从一个对象的属性推出另一对象也可能具有这属性。
归纳推理,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即从特殊到一般。
演绎推理,从一般规律出发,运用逻辑证明或数学运算,得出特殊事实应遵循的规律,即从一般到特殊。
这三种推理方法不仅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获取科学知识常用的方法,也是学生认识外部世界、获取科学知识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探究方法。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关于逻辑推理能力有明确要求,提出了“根据证据做出合理判断”及“听取他人的意见,利用证据和逻辑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辩护以及作必要的反思和修改”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能力培养。
在高中生物课本中阐述《遗传与进化》这部分知识,运用了类比推理、归纳推理、假说--演绎等科学方法。
本文拟就三种推理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体会。
1、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思维过程,简称类推、类比。
类比推理方法是以比较为基础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对两个或两类研究对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或相似点,并以此为依据,推论出它们的其他属性或规律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结论。
这种逻辑推理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叫做类比推理方法。
用公式可以表示为:根据:A类对象具有a,b,c属性、规律;B类对象具有a’,b’属性、规律;其中a’,b’分别与a,b相同或相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中的假说演绎法与类比推理法
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高中生物中,那些科学家用了假说演绎法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9世纪中期,孟德尔用豌豆做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在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记载和进行数学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杂种后代中出现一定比例的性状分离,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子二代出现不同性状自由组合现象。
他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而提出假说,并对性状分离现象和不同性状自由组合现象作出尝试性解释。
然后他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用以检验假说,测交实验不可能直接验证假说本身,而是验证由假说演绎出的推论,即:如果遗传因子决定生物性状的假说是成立的,那么,根据假说可以对测交实验结果进行理论推导和预测;然后,将实验获得的数据与理论推导值进行比较,如果二者一致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如果不一致则证明假说是错误的。
当然,对假说的实践检验过程是很复杂的,不能单靠一两个实验来说明问题。
事实上,孟德尔做的很多实验都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后来又有数位科学家做了许多与孟德尔实验相似的观察,大量的实验都验证了孟德尔假说的真实性之后,孟德尔假说最终发展为遗传学的经典理论。
我们知道,演绎推理是科学论证的一种重要推理形式,测交实验值与理论推导值的一致性为什么就能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呢?原来,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真实地反映出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根据子一代的配子型必然地可以推导其遗传组成,揭示这个奥秘为演绎推理的论证过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揭示这个奥秘学生则难以理解“假说一演绎法”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对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仍停留在知其然的状况。
2、1900年,3位科学家分别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工作,遗传学界开始认识到孟德尔遗传理论的重要意义。
如果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即基因确实存在,那么它到底在哪里呢?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发现,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即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
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之间明显的平行关系,提出假说: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也就是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曾经明确表示过不相信孟德尔的遗传理论,也怀疑萨顿的假说,后来他做了大量的果蝇杂交实验,用实验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从而证实了萨顿的假说。
由此可以看出,对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的探究历程,也是假说一演绎的过程。
3、DNA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以及整个中心法则的提出与证实,都是“假说一演绎法”的案例。
以DNA分子的复制方式的阐明为例。
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在发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那篇著名的论文的最后写道:“在提出碱基特异性配对的看法后,我们立即又提出了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的一种可能机理。
”他们紧接着发表了第2篇论文,提出了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DNA分子复制时,双螺旋解开,解开的两条单链
分别作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新链,因而每个新的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的一条链。
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为半保留复制。
1958年,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设计了巧妙的实验,实验结果与根据假说一演绎推导的预期现象一致,证实了DNA的确是以半保留方式复制的。
4、遗传密码的破译是继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后,现代遗传学发展中的又一个重大事件。
自1953年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后,科学家就围绕遗传密码的破译开展了一系列探索。
美籍苏联物理学家伽莫夫提出的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的设想。
克里克和他的同事通过大量的实验,以T4 噬菌体为材料,研究其中某个基因的碱基的增加或减少对其所编码的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只可能是遗传密码中的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
但是他们的实验无法说明由3个碱基排列成的1个密码对应的究竟是哪一个氨基酸。
两位年轻的美国生物学家尼伦伯格和马太转换设计思路,巧妙设计实验,成功地破译了第1个遗传密码。
在此后的六七年中,科学家破译了全部的遗传密码,并编制出了密码子表。
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
高中生物中,那些科学家用了类比推理法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施旺就运用了类比方法。
首先,施莱登观察到细胞是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而把这个信息告诉了施旺,施旺意识到既然植物体如此,动物体也很可能如此。
因此,他广泛地对动物各种组织进行研究,发现动物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验证了上述推理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上述事实材料进行归纳概括,建立了细胞学说。
2、DNA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沃森和克里克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认识到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呈螺旋型,于是他们推想:DNA结构或许也是螺旋型的。
根据这样的类比推理,他们对原来构建的DNA模型进行了修改,并与DNA分子的X射线照片进行对照,证实了该推理的正确性。
3、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萨顿正是运用了此种科学方法,将看不见的基因与看得见的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类比,根据其惊人的一致性,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一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