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常用操作规范
口腔牙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大全

口腔牙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大全一、操作前准备1.确保操作室的清洁和整齐,工作台面和操作区域要消毒并放置干净的操作器械。
2.确保所有器材和消耗品的完整和良好状态。
3.患者应正确大衣,戴好长发帽和口罩。
二、基础操作技术1.手术准备:包括患者基本情况了解、麻醉准备、术后护理准备等。
2.操作区域准备:包括局部麻醉、牙面清洁、患者咬合调整等。
3.牙科手术器械的选择和使用:根据具体操作需求选择适当的器械,正确使用并保持其清洁和消毒。
三、口腔牙科手术技术操作规范1.牙齿拔除:包括正确定位、使用适当的器械施行止血措施、拔牙后伤口处理等。
2.牙齿充填:包括使用合适的充填材料、正确的充填方法以及密合度的检查等。
3.牙齿矫正:包括正确的诊断和设计方案、合适的矫治器材的选择和使用、注意口腔卫生等。
4.牙齿修复:包括正确的诊断和设计方案、合适的修复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严格控制修复质量等。
5.牙齿种植:包括术前的全面检查和评估、术中的正确种植技术操作、术后的口腔护理等。
6.牙周病治疗:包括术前的全面检查和评估、牙石清除、牙周袋处理、牙周手术等。
7.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包括准确定位、正确选择和使用器械、术中止血措施等。
四、操作后处理1.完成手术后,将所有使用过的材料、器械进行正确的处置和消毒,确保无交叉感染的风险。
2.术后给予患者合理的护理指导,包括口腔卫生、饮食注意等。
3.记录手术过程和操作结果,包括患者基本情况、操作器械、使用材料等的详细记录。
五、自身素养和操作要求1.完善自身的牙科专业知识和技术,持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临床操作水平。
2.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尊重患者的权益和意见,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
3.严格遵守医疗道德和职业操守,保护患者隐私和医疗信息的保密。
4.注意个人卫生和仪容仪表,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和工作态度。
5.遵守工作纪律和操作要求,保持操作区域的清洁和整齐。
口腔科临床诊疗纲要及操作规范

口腔科临床诊疗纲要及操作规范一、前言为了规范口腔科临床诊疗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口腔医学诊疗规范,制定本纲要及操作规范。
本纲要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口腔科医生的诊疗活动。
二、诊疗前的准备1. 接诊时,医生应向患者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主诉、病史、治疗需求等,并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
2. 根据患者的病情,医生应制定合理的诊疗计划,并向患者充分解释诊疗方案、风险及预后。
3. 医生应确保诊疗设备的清洁、消毒和维护,保证医疗设备的安全性能。
三、诊疗过程中的操作规范1. 医生在进行口腔诊疗操作前,应确保自身穿着整洁,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
2. 医生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诊疗,防止交叉感染。
3. 医生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耐心、细致,动作轻柔,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4. 若发生意外情况,如出血、患者不适等,医生应立即停止操作,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四、诊疗后的跟进与保健指导1. 医生应向患者详细说明术后注意事项,如饮食、口腔清洁等。
2. 医生应定期进行术后随访,及时了解患者恢复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3. 医生应向患者提供口腔保健知识,提高患者的口腔健康意识。
五、持续质量改进与培训1.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口腔科医生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医生的诊疗技能和理论知识。
2.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口腔科诊疗质量控制体系,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改进。
3. 鼓励医生参与学术交流,了解口腔医学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六、结语遵循本口腔科临床诊疗纲要及操作规范,有助于提高口腔科医生的诊疗水平,保障患者权益,促进口腔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各级医疗机构和口腔科医生应严格遵守本纲要及操作规范,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口腔医疗服务。
口腔科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口腔科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口腔科医疗技术操作规程》一、患者接待1. 妥善接待患者,了解患者病史和主诉;2. 做好患者的个人信息登记;3. 为患者明确医疗费用;4. 安排患者进行口腔科检查和诊断。
二、口腔检查1. 患者坐姿正常,接受口腔检查;2. 使用口腔检查器械,进行患者口腔内部检查;3. 观察牙齿、牙龈、口腔粘膜等病变;4. 拍摄口腔X光片进行深度诊断。
三、口腔治疗1. 根据检查结果制定治疗方案;2. 对于轻微口腔疾病,进行口腔保健指导;3. 对于疾病较重者,进行相应的口腔治疗,如洁牙、充填、拔牙等;4. 注意医疗操作的安全和卫生,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四、口腔修复1. 针对口腔缺损、不良牙列进行口腔修复;2. 选择适当的修复材料,确保修复效果;3. 检查修复效果,保证患者口腔功能和美观。
五、术后护理1. 对于口腔手术、治疗后的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指导;2. 建议患者进行口腔保健,预防口腔疾病的复发;3. 定期复诊,确保口腔健康。
六、医疗管理1. 做好医疗器械的消毒和贮存;2. 检查医疗设备的工作情况,保证医疗操作的顺利进行;3. 做好医疗记录的记录和保密工作。
七、医患沟通1. 尊重患者权利,倾听患者意见;2. 向患者讲解治疗过程和费用;3. 做好医患关系的沟通,增进患者对口腔治疗的信任。
总之,《口腔科医疗技术操作规程》是口腔科医疗人员进行口腔治疗的指导性文件,它规范了口腔科医疗人员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步骤,确保口腔治疗的安全、有效和规范。
同时,它也提高了口腔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增进了医患关系,保障了患者的口腔健康。
口腔科操作规范完整版

口腔科操作规范完整版一、患者接待和询问1.患者接待时应微笑着,热情、礼貌地迎接患者。
2.询问患者的主诉,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包括个人疾病史、家族疾病史、过敏史等,并记录在病历里。
3.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确保其信息安全。
二、卫生措施4.在操作前,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仔细洗手并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5.患者应戴好松紧适中的口罩,保持口腔外洁净。
6.医务人员应佩戴干净整洁的白大褂,穿越性手套,带好帽子和口罩,保持个人清洁。
三、设备和工具使用7.操作前,必须检查所使用的设备和工具是否完好,无损坏或故障。
8.使用一次性材料时,必须确认包装无明显破损,并避免重复使用。
9.针对需要高温灭菌的设备和工具,应定期进行维护和验证,确保消毒效果符合国家标准。
四、无菌操作10.针对需要无菌操作的手术,医务人员必须穿戴手术室制服,全程佩戴口罩、帽子和手套。
11.在无菌操作过程中,禁止触摸非无菌物品,或使用受污染的工具。
12.无菌工具和设备应放在干净整洁的操作台上,避免污染。
五、术中控制13.术中,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14.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轻声呼唤患者,询问患者的感受,并根据需要进行交流和解释。
六、病人安全15.在患者坐在诊椅上的时候,必须确保患者稳定,避免患者滑倒或掉落。
16.在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要随时检查设备是否牢固,门窗是否关闭等,确保患者的安全。
七、废物处理17.执行规定的感染性废物处置,包括口罩、手套等一次性材料,避免不当丢弃或重新使用。
八、术后病人护理18.在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应帮助患者调整姿势,让患者适应坐起来。
19.患者离开治疗台前,医务人员应向患者作好术后护理指导,如口内注意事项、饮食要求等。
20.针对有需要的患者,补充开具相关药物和注意服药事项。
21.医中心内操作时,必须定期清洁和消毒治疗台、工作台等设备。
九、文化建设22.密切与其他医务人员合作,做好团队协作,提高办事效率。
口腔科操作规范

口腔科操作规范1. 引言口腔科作为一门医学专业,其操作规范的制定和遵守对于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总结和规范口腔科操作的基本要求,包括手术准备、操作流程、消毒措施以及事后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2. 手术准备2.1 病历记录在进行任何口腔科手术之前,医生应仔细查阅患者的病历记录。
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等。
此外,还需要记录患者的口腔情况,包括口腔洁癖、出血倾向等特殊情况。
2.2 检查设备准备医生在手术前应检查所需的各种设备是否完好,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清洁。
包括但不限于: - 手术台:要确保手术台表面平整、干净,无杂物等。
- 手术器械:手术器械应经过严格的消毒、灭菌处理,并放置在干净、整齐的工作台上。
- 洗手设备:手术前,医生和护士要进行彻底的手部洗涤,使用洗手液和消毒剂,并遵循正确的洗手流程。
2.3 术前会诊和沟通对于复杂的口腔科手术案例,医生应与相关科室进行会诊,并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
目的是确保医生对患者的病情有清楚的了解,并与患者达成共识,明确手术的内容和风险。
3. 操作流程3.1 麻醉在进行口腔科手术时,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必须使用适当的麻醉方法。
常见的麻醉方法包括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
医生在使用麻醉药物时,需遵循以下原则: - 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手术类型,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
- 精确计算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生理状态,精确计算麻醉药物的剂量,以避免过量或不足。
-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应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3.2 手术操作口腔科手术根据手术类型的不同,操作步骤也会有所不同。
在进行手术操作时,医生应遵循以下原则: - 高度注意手术操作的无菌原则:包括穿戴手术帽、口罩、手套等,并使用无菌巾覆盖工作区域。
- 注意手术器械的选择和使用:选择合适的器械,并根据手术需要进行正确使用。
- 严格控制出血和感染风险: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应注意控制出血,并在必要时进行血管结扎或止血处理。
口腔科常见技术操作规范

口腔科常见技术操作规范
导言
本文档旨在规范口腔科常见技术操作,以确保患者安全和治疗质量。
口腔科医生应严格按照以下规范进行操作,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
操作规范
1. 操作前准备
- 清洁工作区和操作器材;
- 确认操作器材完好无损;
- 检查患者的病历和诊断,了解其病情和过敏史;
- 与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解释操作流程和可能的风险。
2. 个人卫生
- 手术前洗手并戴上手套;
- 佩戴口罩和护目镜;
- 如必要,佩戴防护服和帽子;
- 避免长时间操作导致疲劳。
3. 患者安全
- 确保患者在操作过程中处于舒适和安全的姿势;
- 使用合适的麻醉和镇痛药物;
- 对患者进行观察,随时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在发现异常情况时采取适当的措施;
- 定期清理操作区,防止交叉感染。
4. 技术操作
- 确保使用器械和材料的消毒/灭菌符合标准;
- 操作过程中要细心、耐心,避免对口腔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 根据需要使用局部麻醉,确保患者不感到疼痛或不适;
- 遵循腔拍的正确步骤进行口腔检查;
- 使用正确的手法和技术进行牙齿钻石冠修复、牙齿抛光、牙石清洁等常见技术操作。
5. 操作后处理
- 清理工作区和操作器材,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
- 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口腔保健知识和术后护理指导;
- 记录操作过程、治疗结果和患者反馈。
结论
对于口腔科医生来说,操作规范的遵循尤为重要。
本文档提供了口腔科常见技术操作的规范,医生应自觉遵守,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治疗的质量。
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是指在口腔科诊疗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指南。
它涉及到口腔科医护人员在诊断、治疗、手术操作等各个环节中的操作规范和流程。
以下是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的主要内容:1. 诊断规范:1.1. 病史采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1.2. 口腔检查:全面检查口腔组织和牙齿的健康情况,包括牙齿、牙龈、颌骨、颞下关节等,并进行必要的X光检查。
1.3. 辅助检查:包括口腔拍片、口腔CT、口腔超声等,以获取更全面的口腔情况。
2. 治疗规范:2.1. 治疗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和治疗需求,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并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
2.2. 麻醉操作:根据不同治疗手术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并在操作中严格遵守麻醉操作规范。
2.3. 手术操作:在进行手术操作时,医护人员应穿戴符合卫生要求的手术服、手套等防护用品,并遵守消毒、无菌操作规范。
2.4. 医疗废物处理:对于使用过的医疗废物,如针头、棉球等,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规范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
3. 术后护理规范:3.1. 给予患者术后口腔护理指导:对于进行口腔手术的患者,医护人员应详细说明术后注意事项、饮食指导和口腔护理方法。
3.2. 定期随访:对于需要长期治疗或复诊的患者,医护人员应与患者保持联系,进行定期随访和观察治疗效果。
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的目的是确保口腔科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性。
遵守规范能够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因此,在口腔科工作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提高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口腔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口腔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1、隔湿技术【适应证】须进行牙体牙髓病治疗的患牙。
【操作程序及方法】1.棉卷隔离法用消毒棉卷置于患牙颊(唇〉側前庭沟处和(或)舌侧口底以隔离患牙。
2,橡皮障隔离法橡皮障隔离的方法有多种,常用以下方法。
〔1〕选择合适大小的橡皮障。
(2)根据患牙的位置,比照打孔标记版,用打孔器在橡皮障上打出对应牙齿大小的孔径。
(3)选择规格合适的橡皮障夹,使橡皮曄夹弓穿过圆孔。
(4)用橡皮障夹钳撑开橡皮障夹,将橡皮障囫孔对准患牙套人,直到牙颈部。
(5)安装橡皮障架,固定和支撑橡皮障。
(6) 在患者口腔内和隔离区均需用吸涎器。
【注意事项】1.简易隔离法中应尽可能将棉卷置于大唾液腺导管开口处。
2.简易隔离法有时可加用吸涎器。
3.橡皮障隔离法需要四手操作和吸涎器。
4.使用橡皮障时不能阻塞患者鼻部呼吸。
5.吸涎器管勿紧貼黏膜,以避免损伤黏膜和使管口封闭。
2、衬洞及垫底衬洞【适应证】1.近髓的窝洞。
2.洞不深但达牙本质层,使用对牙髓有刺激性的修复材料时3.洞不深但达牙本质层,患牙对外界剌激敏感,需隔绝刺激时。
【操作程序及方法】1.窝洞隔湿、干燥。
^2.取适量调拌好的洞衬剂置于窝洞底部,使成均匀薄层,其厚度一般,0.5mm3.去除窝洞側壁上的多余洞衬剂。
【注意事项】1.常用的洞衬剂有氢氧化钙及其制剂、玻璃离子粘固剂和氧化鋅丁香油酚粘固剂。
2.不同的洞衬剂性能不同,应根据情况选用。
垫底【适应证】1.近髓或达牙本质中层的窝洞。
2.洞底不平的窝洞。
3.牙髓治疗术后的窝洞。
【操作程序及方法】1.窝洞隔湿、干燥。
2.取适量调拌好的垫底材料置于窝洞底部,要求垫平。
3.去除洞侧壁上的多余垫底材料。
【注意事项】1.常用的垫底材料有氧化锌丁香油酚粘固剂、磷酸鋅粘固剂、聚羧酸鋅粘固剂及玻璃离子粘固剂。
2.不同的垫底材料性能不同,应根据情况选用。
3.^深的窝洞需垫双层,一般第一层垫氧化锌丁香油酚粘固剂或氢氧化钙糊剂,第二层垫磷酸锌粘固剂,若用聚羧酸锌粘固剂或玻璃离子粘固剂也可垫一层,但近髓时仍需氢氧化钙糊剂垫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科常用操作规范第一节根管治疗术操作规范【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各种类型的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髓牙周综合征;选择性根管治疗如需行桩冠修复的患牙,修复前有可疑牙髓病变的牙,修复错位牙及行根切术等可能导致的牙髓暴露等。
2.禁忌证:无功能或无修复价值的牙;无足够牙周支持的患牙;患牙预后不良或患者不能合作或患者有严重的全身系统性疾病不能耐受治疗。
【术前准备】根据患者主诉、病史、临床检查及X线片检查明确诊断。
诊断明确后,制定根管治疗计划,并向患者讲明治疗方案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再进行治疗。
器械准备:包括感染控制,高压消毒所有金属器械等(推荐使用橡皮障)。
【髓腔入口的制备(开髓)】l.开髓:髓腔入口是进入髓腔的通道,其形状、大小、方向取决于髓腔的解剖形态,制备髓腔入口时,首先用金刚砂钻或裂钻去除所有龋坏组织和,并穿入髓腔;然后换球钻从髓室顶到洞口上下提拉,去除全部髓顶,使髓室充分暴露;后用金刚砂钻修整洞形。
质控标准:髓室壁与根管壁连续流畅,并且不对器械产生阻力,保证器械可循直线进入根管弯曲处。
髓腔入口的制备既要使髓腔充分暴露,又要尽量少破坏健康牙体组织,并应避免发生牙颈部台阶、穿孔及髓室底的过度切削和穿孔等。
2.髓腔初步清理:开髓后,先用锋利的挖器去除髓室内容物,用尖探针探查根管口,使根管口充分暴露,再用倒钩髓针去除根髓,如果牙髓己坏死可配合冲洗进行清理;对于细小的根管,不要用拔髓针拔髓,以免发生折断:可用10#K锉做初始预备,残留根髓及根管壁上残留的感染牙本质可在根管预备过程中用根管扩大器械去除。
四、工作长度测定确定工作长度是为了根管预备尽可能地止于根尖最狭窄处(牙本质牙骨质界)。
常规应用根尖定位仪ROOT ZX测定工作长度(禁用于戴心脏起搏器患者;推荐插锉拍X线片确认)。
质控标准:将距根尖0.5~1mm处作为根管预备的工作长度。
【根管预备】常用的根管预备方法主要为不锈钢K锉、镍钛K锉联合应用G钻的逐步深入(Step-down)技术及逐步后退(Step-back)技术,以逐步深入技术最常用,其预备原则:根尖1/3预备之前一定要有准确的工作长度:根管预备时一定保持根管湿润;预备过程中每退出或换用一次器械需用根管冲洗液冲洗根管,防止碎屑阻塞;根管锉不可跳号;对弯曲根管,根管锉应预弯;为便于根管充填,根尖最小扩大为25#:根据初尖锉的不同,主尖锉一般比初尖锉大2-3号。
【逐步后退技术程序】1.确定工作长度:方法同前。
2.根尖预备:将初尖锉预弯成与根管弯曲度一致的形状,轻轻插入根管,转动器械进行根管扩大。
顺时针方向旋转30-60度,然后轻轻向下加压逆时针方向旋转30-60度,最后向外提拉退出器械,这种切削模式类似于上手表发条的方法。
预备过程中每退出或更换一次器械,应用生理盐水和3%过氧化氢液交替冲洗根管(推荐使用2.5%次氯酸钠和17%EDTA溶液)。
根尖预备的最大号器械应比初尖锉大2~3个号码。
为防止在预备过程中发生根管阻塞,在换用大号器械之前,可先用小一号器械插入根管内,去除根管内的牙本质碎屑,并用冲洗液冲洗并润滑根管壁。
以根管工作长度20mm、初尖锉15#的根管为例,根尖预备时器械进入根管内的顺序依次为:15#-20#-15#-25#-20#,每个器械的操作长度均为20mm。
3.逐步后退预备:根尖预备完成后,根管尖部和中部通过器械每增加一号、工作长度减少1mm(0.5mm)的方法敞开,即逐步后退。
在逐步后退预备时,每更换大一号器械前,应将主尖锉插入至操作长度,去除根管内的牙本质碎屑,并用冲洗液冲洗,防止根管阻塞。
以工作长度为20mm、主尖锉为25#的根管为例,逐步后退时器械进入根管内的顺序及相应操作长度依次为:25# (20mm)-30# (19mm)-25# (20mm)-35# (18mm)-25# (20mm)-40# (17mm)—25# (19mm)-45# (16mm)。
4.根管中上部的预备:根管中上部用G钻进行预备,顺序使用1#、2#、3#或4#G钻;每换用大一号G钻时,操作长度减少2mm,并将主尖锉器械插入至工作长度,去除根管内的牙本质碎屑,并用冲洗液冲洗。
5.根管壁的修整:使用主尖锉将根管壁修整成为连续的锥形,方法是将主尖锉插入根管至工作长度,使用锉法消除阶梯,并用冲洗液洁净根管。
【逐步深入技术程序】1.根管中上部的预备:参考术前X线片,用10#和15#K锉疏通根管后,再用20#和25#K锉扩大根管的冠三分之二(16mm);然后使用2#和3#G钻进一步敞开根管的中上部(14mm和12mm);G钻通过具有恒定速度的慢速手机驱动,并轻轻向下加压进行切削。
更换器械时使用3%过氧化氢液和生理盐水冲洗根管。
2.确定工作长度:方法同前。
3.根尖预备:根尖预备的方法与逐步后退技术使用的方法相同,根尖预备的最大号器械应比初尖锉大2个或3个顺序号。
4.逐步后退预备:这一阶段根管的预备方法与逐步后退法中的逐步后退预备相同,一般制备3~4个阶梯。
5.根管壁的修整:使用主尖锉进行根管壁的修整,使根管形成连续的锥形。
使用逐步深入技术扩大根管时应注意:由于工作长度的测量是在根尖预备时进行的,因此在预备根管中上部之前,应能根据术前X线片较为准确地推测根管的工作长度或用根尖定位仪测定初步工作长度。
根管预备的质控标准:根管经预备后,选择的侧压器应能自如地到距工作长度1~2mm处;主牙胶尖可以较容易地进入到根管的尖部;尽可能保持根尖狭窄区的原始位置和大小;根尖狭窄区明显,有明显的停顿;根管壁光滑无台阶;预备后的根管形态为冠方大根端小的连续锥形、无偏移。
【根管消毒】两次治疗间期,经预备的根管需进行根管封药消毒以防止残留于根管内的细菌生长繁殖。
对于活髓牙如冠折露髓及因修复要求需行根管治疗的牙可在局部麻醉下行一次根管治疗,不需根管封药。
【根管充填】根管经预备、消毒后,应进行严密的根管充填,有效消灭死腔,阻断来自根尖及冠方的各种微漏,阻止外界细菌和污染物的渗入,防止再感染,创造一个有利于根尖愈合的良好生物环境。
通常情况下,只要患牙无疼痛或其他不适,根管无臭味,无渗出液,窦道完全闭合即可进行根管充填。
常规使用侧向加压根管充填技术,材料主要选用标准牙胶尖和根管封闭剂。
侧向加压充填技术:1.选择侧向加压器:侧向加压器应能无阻力地插入至距工作长度1~2mm。
2.试尖:根管充填前需进行试尖,主尖(主牙胶尖)的大小通常与主尖锉一致。
选择相应大小的标准牙胶尖作为主尖,根据操作长度用镊子在主尖相应部位夹一压痕,将其插入根管内至正好到达作好标记的工作长度处,插至工作长度处应有摩擦感,如不能到达工作长度则应换小一号牙胶尖,如果无摩擦感则需剪除牙胶尖尖端后再试直至有摩擦感为止。
拍插有主尖的x线片确定主尖在根管内的具体位置。
如X片显示主尖位于距根尖1~2mm,可行根管充填;如果主尖位于距根尖2~3mm或超出根尖,则需重新试尖;如果距根尖3mm以上,则需重新行根尖预备和试尖。
3.涂根管封闭剂:选用与主尖锉相当的锉或小一号的锉,在尖端沾适量根管封闭剂,插入至工作长度,反时针方向旋转退出,将封闭剂均匀地涂布到根管壁上。
4.放置主尖:将选定的主牙胶尖蘸取根管封闭剂缓慢插至工作长度。
5.侧向加压:将选定的侧向加压器紧贴主尖缓慢旋转插入至距工作长度1~2mm处,放置15秒钟以上,旋转180度后退出侧向加压器;沿形成的空隙插入副牙胶尖,如此反复操作直至整个根管充填紧密,加压器只能进入根管口2~3mm为止。
6.垂直加压:用烧热的挖匙将多余的牙胶从根管口切断去除,选用合适的垂直加压器对根管口软化牙胶垂直加压,使牙胶紧密充填根管颈1/3区。
根管充填质控标准:完成根管充填后均需拍x线片检查充填效果:①适充:根充材料距根尖≤2mm,根管充填致密;②欠充:根充材料距根尖2mm以上或根管充填不致密;③超充:根充材料超出根尖。
第二节 玻璃离子材料充填术操作规范1、 前牙III 、IV 类洞。
2、 根面龋的修复3、 乳牙各类洞修复图4-1玻璃离子材料充填术操作流程【适应症】1、前牙III 、IV 类洞。
2、根面龋的修复3、乳牙各类洞修复【术前准备】1、医生准备、椅位调整、照明参考第一节窝洞预备技术;2、器械准备:口镜、镊子、探针各一支,口杯、纸巾一套、高速手机一支、小号金刚砂球钻一根、裂钻一根、无菌脱脂棉球若干、75%酒精、水门汀充填器一支、消毒玻璃板一块、塑料调拌刀一把、凡士林、玻璃离子粘固粉一套(可选择增强型玻璃离子或进口玻璃离子粘固粉)、如需护髓另需准备氢氧化钙套装。
【操作程序】1、 牙体预备:窝洞的点、线角应圆钝,不必强求固位形。
2、 清洗窝洞,隔湿:除极近牙髓的窝洞先用氢氧化钙护髓外,一般不用垫底。
3、 牙面处理:传统的自凝玻璃离子粘固剂,75%酒精处理即可。
4、涂粘结剂:调和型玻璃离子可用玻璃离子液体湿润,光固化玻璃离子要均匀涂布粘结剂。
5、充填材料:将调拌好的充填材料从窝洞的一侧送入窝洞,以排除空气,防止气泡形成,直至窝洞充填满,用充填器压实(或用75%酒精小棉球按压、塑形)。
6、修整外形及打磨、调牙合、抛光。
【注意事项及医嘱】1、玻璃离子材料包括玻璃离子体和复合体,根据固化形式分为光固化型和化学固化型。
化学固化型玻璃离子粘固剂的修复方法基本相同。
2、调和型玻璃离子需用塑料调拌刀,避免使用金属调拌刀引起变色。
3、窝洞消毒隔湿、干燥后应保持湿润性,有记录提到可用玻璃离子液体湿润,另可辅助增强玻璃离子与牙体组织的粘结性。
4、嘱患者2小时内避免用患牙咀嚼。
第三节乳牙拔除术操作规范图4-2 乳牙拔除术操作规范【适应症】一、不能保留的患牙1、牙冠破坏严重,已无法再修复的乳牙,或已成1、医生、器械等准备2、和患儿沟通交流 棉球压迫止血10分钟即可 认真核对牙位残冠、残根者。
2、生理性替换的露髓牙,牙根吸收1/3以上,根管感染不宜做根管治疗者,根尖、根分叉区骨质破坏范围广,尤其炎症已涉及后继恒牙牙胚,或后者牙根已大部分形成,乳牙根尖周感染致其牙根吸收受影响,受后继恒牙萌出力的推压,使患牙根尖露出龈外,甚至使局部粘膜发生创伤性溃疡。
3、乳牙外伤致牙根近颈部1/2区折断,或外伤牙处于骨折线上不能治愈的乳牙。
4、有病灶感染迹象而不能彻底治愈的乳牙。
二、因咬合诱导需拔除1、后继恒牙即将萌出或已萌出,乳牙松动明显或成滞留牙。
2、影响恒牙列正常形成的乳牙,如低位乳牙或为减数顺序拔牙需拔除者、三、其他:多生牙及不能保留的新生牙。
【禁忌症]】1、全身症状①白血病、血友病、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等血液病患者。
②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者。
③患心脏、肾脏等疾病的患者。
④急性感染、发热者。
2、局部因素①患牙根尖周组织和牙槽骨急性炎症明显,应先用药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