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

交流二:关键句可以帮助了解主要内容,如总起句等。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该有这样几个条件:《宇宙生命之谜》
交流三: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把握主要内容。

有时通过题目很难看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时应该怎么办呢?
交流四: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主要内容。

《只有-一个地球》美丽但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三、词句段运用
(一)给文章拟题目
1.学习拟题目,读一读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发现:
级别发现了什么
第一组文章中的主要人物
第二组文章中主要事件
第三组文章中的主要事物
第四组吸引读者
3.小结:拟定题目可以根据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可以根据文章中主要事件,可以根据文章中的主要事物,还可以根据吸引读者等方法等列题目……
4.回忆自己写作文都拟个什么题目呢?
示例:《“小书虫”李子安》《我的小闹钟》《奶奶家的桂花树》《有趣的拔根儿大赛》《沙漠探险之旅》《纸条背后的大秘密》
5.假如刚参加完学校的合唱比赛,你会拟个什么的题目呢?
示例:《难忘的合唱比赛》《丁香树下的歌唱》《在歌声里绽放》。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翰皓学校陈阵语[教学目标]1.掌握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语文要素】2.通过分析课文拟题的方法,能合理地修改自己的习作题目。

3.能通过一个词语进行联想,并写一段话。

4.了解柳公权的书法特点,进一步提高鉴赏书法艺术的水平。

5.积累鲁迅文学作品中的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1.掌握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通过分析课文拟题的方法,能合理地修改自己的习作题目。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重点)2.通过分析课文拟题的方法,能合理地修改自己的习作题目。

(重点)3.能通过一个词语进行联想,并写一段话。

(重点)一、交流平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1.引导:同学们,平时你都用哪些方法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默读“交流平台”,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四种方法。

3.回顾本单元课文,思考可以分别用什么方法进行概括。

《少年闰土》:串联法。

(结合课后题第二题,将记忆中的闰土、初次相识时的闰土、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离别时的闰土几个部分串起来。

)《好的故事》:抓关键句。

(结合课文中的关键句——“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段意归并法。

(将文中所写六件事的段意归并起来。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关注题目。

(题目即是诗歌的主要内容,赞颂鲁迅先生是心怀人民的人,赞颂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这是一首纪念他的诗歌。

)4.小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很多,需要灵活运用。

二、词句段运用:题目和理解词意,想象成文1.师:读课件出示的各组题目,回顾课文内容,说说你的发现。

明确:第一行是用文中的主要人物作题目;第二行是用文中的主要事件作题目;第三行是用文中的线索作题目;第四行是运用修辞手法拟题。

(1)借助“泡泡”中的提示,说说这样拟题的好处。

明确:题目简洁、明了、形象,吸引读者去阅读。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第八单元语文园地 教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第八单元语文园地 教案

教学要求1.能总结和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学习给文章拟题的方法;能从词语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重点)3.欣赏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玄秘塔碑》,了解其楷书的特点。

4.积累鲁迅的名言,感受其精神品质。

(难点)教学课时一课时。

1.能总结和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学习给文章拟题的方法;能从词语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3.欣赏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玄秘塔碑》,了解其楷书的特点。

4.积累鲁迅的名言,感受其精神品质。

课件。

一交流平台1.回顾所学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想要把文章写得具体且有条理,需要列出提纲。

详细的提纲就是一篇文章的整体骨架。

列提纲的关键是在确定中心并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之后,进一步处理我们所选择的材料。

教师指导:列提纲首先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为了更明确地表现文章结构的各个部分,我们还可以把重点材料看作一个整体,依据上述方法把材料再分成几个部分,列出各部分的子标题并排序,从而更加清晰具体地表现出整篇文章的脉络。

(2)回想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中分别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地球的美丽、壮观与渺小;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暂时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我们应该保护地球)教师:把各部分连起来想一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地球虽然美丽壮观,但是很渺小,自然资源有限,如果地球被破坏,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所以我们要保护地球)设计意图: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例,教会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为学生学习如何列提纲打下基础。

2.讨论:怎样才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1)先了解文章每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主要内容。

(2)关注文章的题目,抓关键语句,对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有帮助。

(3)针对不同的文章,灵活运用不同方法把握主要内容。

二词句段运用1.分析题目妙处,拟出合适的题目。

(出示课件2)少年闰土狼牙山五壮士军神开国大典“诺曼底号”遇难记草船借箭竹节人桥芦花鞋在牛肚子里旅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1)分行对比,学生讨论:这四组题目各有什么特点?(2)学生反馈,其他同学可以纠正或补充。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第八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老屋”是指老屋经历了很长的历史岁月。

“饱经风霜的大树”是指大树经历了大自然的很多风吹雨打。

第二组:“深处”的意思是很深的地方。

“树林的深处”是指树林的最里面。

“秋天的深处”指的是深秋季节。

“心灵的深处”指的是一个人的内心。

仿写 :饱经风霜的脸
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沧桑,额头上清晰地镌刻着岁月留下的沟壑,两鬓斑白,深陷的眼眸已经干涸,由于失去了神采而显得浑浊不堪。

四、书写提示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

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

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之“柳骨”,即形容其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遒劲。

《玄秘塔碑》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柳公权(778—865年) 唐代书法家。

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人。

官至太子少师。

工书,正楷尤知名。

初学王羲之,遍阅近代笔法,而得力于颜真卿、欧阳询。

楷书骨力遒健,结构劲。

语文园地八-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小学)教案

语文园地八-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小学)教案

语文园地八-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小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中的《关雎》和《桃夭》两篇诗歌;2.理解《诗经》中的诗歌并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3.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4.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朗读和解析1.《关雎》:指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爱情、婚姻、丧葬等社会习俗和文化内涵;2.《桃夭》:指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思乡、怀旧、人生哲理等主题和意境。

2. 诗歌赏析和讨论1.针对《关雎》和《桃夭》这两首诗歌,进行师生共同朗读,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2.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探究诗歌的内涵和写作技巧。

3. 古文阅读和练习1.阅读入门:选取部分简单的古文阅读,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文化,如《二十四孝》之“羊毛出在羊身上”、《史记》之“黄帝内经”等等;2.阅读提高: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古文篇目,进行深入阅读和理解,如《左传》之“晋楚之会”、《庄子》之“齐物论”等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和演示法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文化和上古诗歌的内容、形式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2. 朗读法和讨论法通过朗读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古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提高诗歌阅读和赏析的能力。

3. 阅读法和写作法通过适当的阅读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同时培养其古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讨论和阅读写作练习,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2.通过学生表现和质询回答,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3.通过作业和小测验,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介绍古代诗歌和文化,偏重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也适当地配合了一些阅读写作练习,使得学生的古文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同时,在课程安排上,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阅读难度和篇幅逐步加大,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八》课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八》课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八》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语文园地八这一课文的文本结构,语言风格和表达意图。

2.掌握文中重要词汇、词组和句式的含义和使用方式。

3.能够正确理解、阐述和表达文章意思,加深对语文阅读和写作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文本结构,语言风格和表达意图。

2.掌握文中重要词汇、词组和句式的正确使用方式。

教学难点1.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言细节的敏感度。

2.让学生成为语言的掌握者,具有更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课文信息《语文园地八》是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的教材,主要围绕夏令营的经历展开,是一篇记叙文。

课堂教学1. 词汇梳理在阅读课文前,先注重对文中生僻字、重要的词语进行梳理,如下:•徜徉、细腻、绰号、阔别、遥远、牵动、瞬间、极目、胡同、击掌2. 阅读课文在读完课文后,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本文的主要故事发生在哪里?主人公是谁?•通过哪些细节来探究主人公内心活动?•文章中有哪些句子使用得比较妙?3. 深度剖析读完以上部分后,进一步分析以下问题:•文章中的主人公在写作中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文章的文本结构是什么?与主旨有何关联?•如何进一步体现文章中人物的刻画和描写的力度?4. 词语运用选择以下句子,分析其运用方式:•烘托出金秋季节的诗情画意。

•我命由我不由天,要怎样的人生由自己书写。

•阔别多年,彼此之间的细节不仅没有淡忘,反而越发清晰。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法这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着重于教师对课文内容和重点知识点的解释和诠释。

2. 互动问答法通过提问来培养学生思维和认知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建立课堂互动,同时突出学生表达与认知的重要性。

3.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相互交流并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班级成绩单、个人测验、学术测试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以检验学生对文中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提高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最新)24年秋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及反思】

(最新)24年秋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及反思】

语文园地八【教学目标】1.能总结、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学习给文章拟题的方法。

3.能从词语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4.欣赏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玄秘塔碑》,了解其楷书特点。

5.积累鲁迅的名言,感受其精神品质。

【教学重难点】1.能总结、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学习给文章拟题的方法;能从词语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查找柳公权的故事;查找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总结、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学习给文章拟题的方法;能从词语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板块一明确方法,把握内容语文要素1.问题导入。

同学们,当你阅读文章时,你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吗?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到底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呢?今天,我们一同走进语文园地,来了解这些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了解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

(1)引导:阅读文章时,我们常用哪些方法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交流)(2)阅读“交流平台”:请同学们自主阅读“交流平台”,结合自己的理解,勾画关键词句,看看文中告诉了我们哪些常用的把握文章内容的方法。

(3)明确方法:题目扩展法;抓住关键句;要素归纳法;段意串联法。

3.运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1)回顾运用:同学们,我们一起回顾《只有一个地球》,看看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小组交流:先了解文章每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主要内容。

(3)总结方法:不同类型的课文,我们又如何运用不同的方法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①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想一想,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只有一个地球》一文。

②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可以得到文章的主要内容,如《夏天里的成长》一文。

③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

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八 优秀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八  优秀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2.了解题目的妙处和作用,学习拟出合适的题目。

3.学会正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及方法。

4.了解柳公权楷书的特点。

5.理解积累鲁迅的名言。

【教学重难点】1.理解题目的妙处和作用。

2.学习把握主要内容,积累鲁迅名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读一读,找规律。

读了这些话,你收获了什么?读课本“交流平台”的内容,明白本次交流的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课本介绍了通过列提纲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我们还可以根据文章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练一练,学运用。

用“列提纲法”概括《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主要内容。

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分六部分。

课文第一部分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接着第二到第六部分转入对伯父生前的点滴回忆,分别叙述了五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 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除夕爸爸和伯父给“我们”放爆竹、花筒体现慈爱;伯父热情地救助受伤的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

最后总结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点明主题,总结全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由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人们的爱戴写起,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五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3.我拓展,我积累。

除了“交流平台”提到的通过列提纲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外,你还知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哪些?(1)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要素。

找出文中的相关要素,并把它们合理组织起来就是主要内容。

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文的几个要素:时间是1948 年5 月25 日,地点是隆化中学附近,人物是董存瑞,事件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积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本单元的课文学习,在课内外阅读时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

2.能在积累中借助课题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发现不同类型的文章题目的独特之处,进而适当修改自己的习作题目。

3.通过对比想象,体会“饱经风霜”“深处”用在不同地方的别样画面,并将画面用文字表达出来。

4.利用多媒体课件欣赏柳公权的“柳骨”,积累楷书书写要点,并多加练习,产生对书法的兴趣。

5.借助资料理解名人名言,在名句积累中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在学习课文后,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类型的文章题目的独特之处,进而适当修改自己的习作题目。

3.通过对比想象,体会“饱经风霜”“深处”用在不同地方的别样画面,并将画面用文字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趣味多,此曲只应天上有1.分类游戏。

师:我们学过非常多的课文,但同学们还记得这些课文讲的主要内容吗?今天,我们做一个关于课文的游戏,请同学们将课文进行分类。

课件出示分类游戏:课件出示:人物动物有趣历史白鹅陶罐与铁罐少年闰土猫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草虫的村落开国大典母鸡草船借箭去年的树【设计意图】成功的课堂应是一幅慢慢展开的画卷,师生共同执笔,添光加彩。

游戏导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师生置于一个平等的学习氛围中,更有利于学生大胆交流。

2.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能够如此正确的将课文分类,是因为我们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了课文写的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的。

二、方法积累活运用,为有源头活水来1.如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预设:生1:先了解每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主要内容,如《小英雄雨来》。

生2:关注文章的题目,就能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就像《观潮》一课一样。

生3:还可以抓关键语句,比如《乡下人家》一文写了“乡下人家,不论什么季节,不论什么时候,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从这里,我知道了这篇文章就是写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的。

生4:还可以结合写作背景,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鲁迅先生的文章,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就能读出鲁迅先生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2.小结。

(1)师:的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非常多,同学们非常善于积累,这些方法的积累可以更好地服务于阅读和习作。

在今后的课内外阅读中,我们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作者表达的情感。

(2)过渡:有些同学谈到,只要看到课题就可以知道作者的写作方向,这就是文章的眼睛。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些眼睛中,体会它们的独特之处。

【设计意图】裴斯泰洛齐很重视“知识与知识的运用”。

教师教授的方法最终是要让学生自己掌握,并在日常实践中灵活运用。

多种方法的掌握能让学生在阅读的海洋中遨游,在习作中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

三、课文多样题目新,绝知此事要躬行1.男生读第一组题目,女生读第一组题目上小气泡里的内容。

课件出示第一组内容:课件出示:少年闰土狼牙山五壮士军神(1)师:第一组题目分别写的是一篇怎样的文章,大家还记得吗?预设:生:《少年闰土》写了鲁迅先生与闰土儿时的几件趣事;《狼牙山五壮士》写了五位革命战士为了革命事业在狼牙山英勇牺牲的故事。

(2)师:所以,这些文章都是用——(生齐说)主要人物作题目。

(3)师:这是第一组课题的特点,同时这也是我们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个小技巧,此类文章,只要看到题目,就可以知道文章有哪些主要人物。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文章的课题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呢?预设: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晏子使楚》《扁鹊治病》……2.课件出示第四组课题。

过渡:文章除了用主要人物作题目,还有更有趣的题目。

课件出示:在牛肚子里旅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1)全班齐读此组课题。

(2)你认为这组课题有趣吗?为什么?《在牛肚子里旅行》用旅行的地点作题目,《“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用父母对作者写的诗的观点为题;《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用文中人物的性格作题目。

3.学法迁移。

过渡:我们掌握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题目,那你能说说下面这两组课题的特点吗?课件出示:1.竹节人桥芦花鞋2.开国大典“诺曼底”号遇难记草船借箭(1)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归纳两组课题的特点。

(2)交流。

预设:生:第一组是用文章的重要事物作题目;第二组课题非常大气,都是历史上的大事。

4.师总结。

看看这些题目,再回想我们曾经写过的作文题目,是不是太粗糙了呢?希望同学们将今天学习到的课题类型运用在自己的作文题目中,让自己的作文更加生动。

【设计意图】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不同的眼睛具有不同的特点,如何写好这个眼睛,就要学生自己体会。

因此,在此部分教学中,采取“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握不同题目的特点。

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题目,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又从实际上寻得真知。

四、词语意境展画面,千树万树梨花开1.过渡:不同的题目也有不一样的风景,同一个词语用在不同的地方也会构成不同的画面,请同学们读读下面的词语,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课件出示:饱经风霜的脸饱经风霜的老屋饱经风霜的大树2.生交流。

预设:生1:读到“饱经风霜的脸”时,我仿佛看到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里车夫的脸,那张脸因风吹日晒,因食不果腹,因遭受社会压迫,变得黑漆漆的,满是皱纹沟壑,刻画着岁月的年轮,反映着当时社会的黑暗。

生2:当“饱经风霜的老屋”出现在眼前时,我想到了《总也不会倒的老屋》。

课文中的老屋因为时间的磨砺,如今摇摇欲坠,那是年龄的展现,是岁月的沉淀。

生3:“饱经风霜的大树”让我联想到了《去年的树》的另一种结局,那棵树坚守着与鸟儿的约定,面对伐木工,顽强抵抗;面对风吹雨打,勇敢生长;面对电闪雷鸣,拼搏向上。

这是一棵饱经风霜的树,也是一棵勇敢、坚强的树。

3.师小结。

(1)在“饱经风霜”一词中,老师带领同学们看了三张不同的图片。

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是不是也可以斟酌词句呢?将最合适的词语,最想表达的画面用文字记录下来。

(2)布置作业。

师:老师这还有一组词语,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你最有感觉的词语,将它带给你的画面用一段话写下来,记录下这美丽动人的场景。

课件出示:树林的深处秋天的深处心灵的深处【设计意图】学生是一部正在撰写的书,一幅正待着色的画,一首正在谱写的曲。

面对同一个问题,学生的回答会千差万别。

在词语给予不同画面的教学上,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让学生自己想、自己说,最后再通过“写”来提高写作水平。

第2课时课时目标1.欣赏柳公权的“柳骨”,并产生对书法的兴趣。

2.积累名人名言,在名句积累中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新课,诗非易作须勤读1.检查作业。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写作的多种方法,还在运用中“看”了几张美丽的图片。

大家将剩下的图片变成文字了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指名学生,将其作业放在实物展示台中展示。

预设:生1:“树林的深处”——在一片静谧的树林中,葱葱茏茏的枝叶遮住了刺眼的阳光,只有斑斑驳驳的日影照耀在地面的黄叶上。

“吱——”一声虫鸣打破了这片寂静,显得这片树林更加幽静了。

生2:“秋天的深处”——“一场秋雨一场寒”,几场秋雨过后,校园里的绿色越来越少了,树叶几乎都投入了大地妈妈的怀抱,偶尔还有几片叶子不忍离开大树的关怀,在枝头随风摇摆。

同学们早已穿上棉衣,打招呼时空中多了几团白雾,操场上嬉戏的同学少了,教室里,依然一片欢声笑语。

生3:“心灵的深处”——昨晚,我睡得很晚,早上强行被妈妈从被窝中拽起,带着朦胧的双眼坐上公交车。

隐约中,我看见一位老奶奶站在我的身旁,但我实在太困了,不愿忍受站立的颠簸。

于是,没有给老奶奶让座。

突然,司机一个急刹车,老奶奶站得不稳跌倒了,我赶紧扶起老奶奶坐在我的位子上。

同时,我感到很惭愧,如果我早一点让座,老奶奶一定不会摔跤。

这是我心灵深处发出的谴责。

2.导入新课。

同学们写得可真好,一个简单的词语,却给了我们一幅幅别样的画面。

但是老师发现,许多同学本子上的画面可不怎么美。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大书法家柳公权的作品,看看他是怎样让自己的“本子”变得美不胜收的。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虽没有音乐之动听,也没有图片的精美,但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巩固。

利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业,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不会写作的学生借鉴他人写作手法,又为下一环节的“书写提示”做了铺垫。

二、楷体书法养心性,偷得浮生半日闲1.欣赏书法:课件出示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

2.书法家介绍: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

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

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之“柳骨”,即形容其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遒劲。

《玄秘塔碑》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课件出示:柳公权(778—865),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

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融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传世。

柳公权亦工诗,《全唐诗》存其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

3.书写总结。

(1)同学们根据刚刚欣赏的名家作品,结合柳公权的介绍,说一说我们在写楷体字时要注意什么?预设:生:要方圆并施,棱角分明。

也就是一笔一画写清楚。

(2)这是写字时的笔画技巧,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吗?可以结合我们平时的写字经验说一说。

预设:生:要注意坐姿,头正、身平、肩开、足安。

还要注意写字的距离,身体距桌子一拳,手距离笔尖一寸,眼睛距纸面一尺远。

(3)总结得非常到位,但光说不练假把式,请拿出你的笔和纸,展示你的书法吧。

【设计意图】从教学实际出发,将课件作为学生与知识交流的工具,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写字注意事项,规范学生书写习惯。

“三个一”的提醒及时必要,它培养的是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体现的是最基本的人文关怀。

三、日积月累育真知,梅花香自苦寒来1.积累名人名言。

(1)请同学们将“日积月累”中鲁迅先生的名人名言用正楷字一笔一画的抄写在摘抄本上。

课件出示: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答客诮》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学界的三魂》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