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源性胰腺炎治疗原则

合集下载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急诊治疗原则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急诊治疗原则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急诊治疗原则
周玉淑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生》
【年(卷),期】2004(032)009
【摘要】急性胰腺炎是急诊临床较为常见的胰腺疾病,也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急性胰腺炎在急腹症病人中约占22.4%,然而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又是常见的急症,其中胆石症是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发病的重要原因。

由于胆道和胰腺的解剖关系密切,若胆石嵌顿可致总胆管下端或胆胰管共同通道梗阻,或结石通过【总页数】1页(P4)
【作者】周玉淑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北
京,1007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7.5
【相关文献】
1.急诊内镜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治疗及临床应用观察 [J], 黄传亮;曹洪贤;曾宪忠;宗跃彩;石庆红
2.急性腹痛的急诊治疗原则 [J], 周玉淑
3.脑出血的治疗进展及急诊分诊原则 [J], 丁杰
4.食管穿孔急诊处理原则及治疗方式的探讨 [J], 何泽锋;王建军;段红兵;高惠川;蔡
英杰;傅成国;康健乐
5.《眩晕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眩晕处理原则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完整版)胆源性胰腺炎完整病历

(完整版)胆源性胰腺炎完整病历

胆源性胰腺炎完整病历姓名:王某性别:男年龄:58 民族:汉婚况:已婚职业:工人主诉:腹痛伴恶心,呕吐1 天,加重12 小时。

现病史:骤发剧烈上腹痛,伴腹胀、恶心、呕吐一天。

患者于发病当天无明显诱因突然发作剧烈腹痛,初起时觉剑突下偏右呈发作性胀痛,腹痛迅速波及全腹部转成持续性,刀割样剧烈疼痛,并向后背放射,伴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

发病以来未曾排便及排气,并且不敢翻身也不敢深呼吸,更不敢使腹部受压。

12 小时前腹痛加重并出现烦躁不安,憋气,伴体温升高遂来急诊。

现证见:腹痛,恶心,呕吐,发热伴憋气,烦躁,无排气及排便。

既往史:胆石症病史3 年,未予治疗。

未诉其他病史。

过敏史:无药物过敏史。

其他情况:无特殊情况。

体格检查:T:38.9℃,BP:110/80mmHg,P:110 次/分,R:32 次/分。

急性病容,右侧卧位。

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全身皮肤及巩膜可疑黄染。

头颈心肺(-),全腹膨隆,伴明显肌紧张及广泛压痛,反跳痛。

肝脾触诊不满意,肝浊音界在右第六肋间,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

脊柱四肢无畸形,四肢无水肿。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Hb96.1g/L,WBC 18.9×10<sup>9</sup>/L,AST 211m/L,BUN 9.9mmol/L,TBIL 30mmol/L,DBIL:12mmoL/L,血钙1.75mmol/L。

卧位腹平片示肠管充气扩张,肠间隙增宽。

B 超:肝回声均匀,未发现异常病灶,胆囊7×3×2cm 大小,壁厚0.4cm,内有多发强光团,回声后有声影,胆总管直径0.9cm,胰腺形态失常,明显肿大,尤其以胰头、胰体明显,胰周多量液性暗区,胰管增粗。

辨病辨证依据:中医辨病依据:根据患者腹剧烈绞痛,拒按,伴腹胀、恶心、呕吐,发热,中医诊断为腹痛。

中医辨证依据:根据患者满腹剧烈绞痛,痛而拒按,发热,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等,辨为肠胃热结证。

胰腺炎的症状和治疗原则

胰腺炎的症状和治疗原则

胰腺炎的症状和治疗原则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症状和治疗原则各不相同。

了解这些信息对于患者和医生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胰腺炎的症状及其治疗原则。

一、胰腺炎的症状1. 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急性胰腺炎常表现为剧烈而持续性的上腹或中上腹部持续性胀闷、压迫感,并向左肩胛区放射。

该区域可出现明显的压及反跳触痛。

此外,患者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消化道及全身中毒表现。

2. 慢性胰腺炎的典型三联征慢性胰腺炎典型三联征包括:阵发性上腹部剧作样绞痛、由餐后突然发作且平卧位时较剧,乏汗提神活动即能消失;进行眼底检查可见到多数为微血管新生导致真小动脉瘤形成的视网膜出血;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者反复发生肺栓塞。

二、胰腺炎的治疗原则1. 保持胰腺功能静息,减轻胰腺负担首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需要完全禁食以减轻对胰酶的刺激,同时给予静滴液体营养支持。

而对于慢性胰腺炎患者,则需要适量进食低脂、低纤维的饮食,并使用酶制剂辅助消化。

2. 积极控制疼痛和恶心呕吐对于急性和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疼痛控制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镇痛剂进行缓解。

另外,在急性发作期间,抗恶心药物和止吐药物也可以帮助减轻不适感。

3. 预防并治疗并发症胰腺炎容易导致严重并发症如感染、脓肿、胆总管狭窄等,因此预防并治疗并发症非常重要。

通过抗生素治疗和积极的支持性护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4. 引流和手术干预在一些严重的胰腺炎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引流和手术干预。

胰腺引流术可避免炎性渗出物积聚,减少感染机会。

而手术干预则对于出现胆源性疾患或严重胰腺坏死的患者可能是必须的选择。

5. 个体化治疗计划最后需要指出,每位患者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非常重要。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和治疗方案,并注意监测治疗效果。

总结起来,了解胰腺炎的症状及其治疗原则对于确诊和有效管理这一消化系统障碍至关重要。

通过保持静息、控制疼痛和恶心呕吐、预防并治疗并发症、进行引流和手术干预以及个体化治疗计划,医生可以为胰腺炎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效果和生活质量。

急性胰腺炎怎样治疗

急性胰腺炎怎样治疗

急性胰腺炎怎样治疗先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

来自马边县的李先生今年35岁,他发现自己1天前和朋友大量饮酒后出现上腹部持续性胀痛,李先生本以为是胃病,口服胃药后没有在意,直到后来疼痛越来越剧烈并开始呕吐、气促,才去医院,发现自己患了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发于胰腺的疾病,是指由于胰酶的异常激活,导致胰腺组织开始进行自我消化所致胰腺水肿、出血及坏死,更严重者会导致身体其他器官产生功能上的障碍。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很常见的一种,大部分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发病早期会出现中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并且呕吐之后腹部疼痛仍然无法缓解,同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发热的情况。

除此之外,对于更严重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还会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循环衰竭、肾衰竭、呼吸衰竭等,表现为血压降低、紫绀、心率增快、气促、尿少、呼吸困难等。

急性胰腺炎主要的方法包括:寻找并去除病因、控制炎症,防止重症,避免复发。

病因治疗病因治疗是指针对由于各种引起急性胰腺炎原因的治疗方法。

引起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基础疾病包括胆道疾病、高血脂等等。

1.胆源性胰腺炎治疗胆源性胰腺炎是指由于胆道的基础疾病引起了急性胰腺炎。

针对于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比如胆总管结石、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源性败血症等,应尽早行治疗性ERCP,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取石术、放置鼻胆管等既有助于降低胰管内高压,又可迅速控制感染。

这种微创对因治疗疗效肯定,创伤小,可迅速缓解症状,改善预后,缩短病程,节省治疗费用。

1.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是指由于血脂过高引起了急性胰腺炎。

针对于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治疗方法应当以降低血脂为重点,包括:常规降脂药物,低分子肝素,胰岛素,血液净化(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血液置换),有利于患者肺、肾、脑等重要器官功能改善和恢复,避免病情恶化。

二、器官支持1.液体复苏旨在迅速纠正组织缺氧,也是维持血容量及水、电解质平衡的重要措施。

此外还应病情补充白蛋白、血浆、血浆代用品,组织中乳酸堆积,代谢性酸中毒较常见,应积极补充碳酸氢钠。

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与处理原则

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与处理原则

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与处理原则【摘要】目的:探讨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对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进行探讨分析。

结果:凡有胆道梗阻者,应急诊行手术干预。

对胆道无梗阻者应采用保守治疗。

【关键词】胰腺炎;胆源性【中图分类号】r6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97—02急性胰腺炎中最常见的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jlcrealitis,abp)是一种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严重疾病。

其基本点就是胰胆管末端汇合成共同通道,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结石通过oddi 括约肌时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狭窄和胰、胆管梗阻,胆、胰液逆流,引起胰腺导管内压力增高和胰腺组织的自身消化,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反复发作。

胆囊内小结石或微小胆石(直径≤3mm)的外排是引起胆源性胰腺炎的最常见原因。

因此,取出结石,解除胰、胆管的梗阻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重要手段。

1 胆源性胰腺炎的实验室诊断标准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方法很多,b超是一项简便、无创伤性检查,缺点是微小结石很难发现。

实验室检查可以提供简单、快捷、敏感的方法,其中肝功能异常时诊断胆源性胰腺炎的可靠指标,有资料显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升高时诊断胆源性胰腺炎较敏感的生化指标。

有学者提出血清alt水平是临床最有用的指标。

血清alt水平越高,诊断胆源性胰腺炎的阳性率越高。

当alt≥150u/l,95%为胆源性胰腺炎。

因此,应高度重视肝功能的检查,结合b超和ct扫描,尽早做出正确诊断。

folsh等对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为:腹部b超和ct扫描发现结石或实验室检查有下列中的两项不正常者:(1)alp≥125u/l;(2)alt≥75u/l;(3)tbil≥2.3mg/dl.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表现:1.1 腹痛最主要的症状,多为突发性上腹或左上腹持续性剧痛或刀割样疼痛,上腹腰部呈束带感,常在饱餐或饮酒后发生,伴有阵发加剧,可因进食而增强,可波及脐周或全腹。

重症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1)

重症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1)

医学ppt
41
7. 胰腺腹水和胰性胸膜瘘的处理 当胰液通过破裂的假性囊肿或者破裂的胰管进
入到腹腔时,就可产生胰性腹水,腹水里淀粉酶升 高一般即可诊断,大约50-60%的病人通过禁食、胃 肠减压、抑制胰腺分泌等非手术治疗可在2-3周内治 愈,持续或复发性的腹水可通过内镜治疗。
医学ppt
42
8. 胃肠道瘘的治疗 小肠、十二指肠、胃、胆道、结肠脾曲胃肠道
靠的方法。
医学ppt
32
后期(发病14日后)并发症的治疗
1. 急性液体积聚的治疗 1). 无菌性的液体积聚一般会自行吸收不需要特 殊治疗,经皮穿刺引流或者手术引流液体积聚都 是没有必要的,反而有可能导致感染; 2). 感染性液体积聚可行经皮创刺引流及抗生素 治疗。
2. 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 对于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应行EST
等多器官功能障碍; 早期出现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 腹腔室隔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发生率高;
后期胰腺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高; 胰腺损害CT评分高;
预后差,早期死亡率高。
医学ppt
16
临床表现
1. 腹痛:中上腹腹痛,向腰背部放射 2.恶心、呕吐 3.腹胀 4.腹膜炎体征 5.其他:全身症状、发热、休克 6.Grey Turner’s sign, Cullen’sign, DIC
医学ppt
28
急性期的治疗
原则上胰腺炎发病14日内均不行手术治 疗,但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1. 大量渗出,大量渗出时可行腹腔置管引流,或经
腹腔镜冲洗引流; 2. 伴有局部感染,病情进一步加重; 3. 腹腔室隔综合征,严重的应行腹腔减压; 4. 明确的胆源性胰腺炎早期行EST。

【疾病名】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英文名】BILIOGENICACU

【疾病名】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英文名】BILIOGENICACU

【疾病名】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英文名】biliogenic acute pancreatitis【别名】【ICD号】K83.8【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1.病因研究进展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pancreatitis,ABP)指因胆道疾病引起的急性胰腺炎,其病程发展迅速、凶险,并发症和死亡率高。

胆道疾病特别胆道结石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文献报告30%~80%为胆囊炎、胆石症所引起。

共同通路机械性或功能性梗阻导致感染胆汁返流入胰管,胆液与胰液返流使胰管内压升高,多发性、微小或泥沙样结石容易造成壶腹部堵塞或造成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水肿,痉挛成为急性胰腺炎发病的重要因素,这种由于胆道系统疾病引起的胰腺炎作为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称之为胆源性胰腺炎。

AGP占胰腺炎病人的75%左右,其中胆囊结石占63.9%,同时常伴有胆管结石和胆囊炎。

2.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大部分属ABP,另有20%~30%的AP病因不明,临床上称为特发性胰腺炎。

事实上50%~70%的特发性胰腺炎也是由微小胆结石所致,是由胆石引起壶腹部阻塞,造成高压胆汁逆流入胰管引起一系列反应所致。

一个多世纪的努力,对其发病机制认识逐渐深入,OPIE提出的“胆汁反流共同通道学说”,认为胆石从胆囊下落嵌顿胆胰共同通道,胆汁反流至胰管内激活胰酶自身消化引起急性胰腺炎。

1974年,ACOSTA等的“胆石移动学说”,认为胰腺炎系胆石移入或通过终末胆管,导致Oddi括约肌痉挛而触发,壶腹梗阻的持续时间与胆石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SCHMIDT等也证明AP的严重程度与胆汁注人胰管的压力和作用时间密切相关。

因此,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解除胆管和胰管的高压是治疗的关键。

【诊断研究进展】1.辅助诊断检查进展(1)实验室检查进展:(2)特殊检查进展:影像学检查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为确定手术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胆源性胰腺炎护理查房

胆源性胰腺炎护理查房
胆源性胰腺炎
基本情况:
• 患者,女性,56岁,因上腹隐痛不适1月余,再 发加重伴恶心呕吐6天于2013年3月1日入院。 生命体征平稳,上腹压痛,右上腹为甚, 反跳痛 Murphy's征阳性,无畏寒发热,全身皮肤、巩膜 无黄染。经治疗后,于3月5日行手术治疗。
Murphy's征(墨菲氏征):
检查者以左手平放在患者的右肋缘部,将拇指放 在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 (胆囊点)。然后嘱患 者缓慢深吸气,使肝脏下移,若患者因疼痛而突 然屏气,这就是胆囊触痛征,又称Murphy氏征 阳性。
患者出现发热,有些什么原因? 1.感染
肺部感染? 切口感染? 2.腹腔积液? 3.胆管炎?
P5.体温升高:与肺部感染有关
出院指导:
1.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劳逸结合,避免多度劳累。 2.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饮食,不暴饮暴食和酗酒。 3. 合理饮食,选择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4. 如有右上腹疼痛、畏寒发热、皮肤巩膜黄染时及时就诊。 5. 带T管出院的护理。
拔管指征:
①术后2周,病人无腹痛、发热,黄疸消退; ②血象、血清黄疸指数正常; ③胆汁引流量减少至200ml,色清亮; ④胆管造影或胆道镜检查无狭窄、结石,胆道通畅,
夹管试验无不适。
查房小结
1、鼻空肠营养管的应用 2、T管的护理及出院指导 3、结合临床,给出护理诊断,做出相应护理措施 4、健康宣教
根据病因临床分型:胆源性和非胆源性 • 胆道疾病: 胆道结石最多见 • 非胆道疾病
• 酒饮、暴饮暴食 • 医源性( ERCP检查、经乳头插管等) • 代谢性因素及其他原因如:
外伤及手术、胰腺缺血性变化 休克、药物、中毒、感染等
胆源性胰腺炎治疗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胆源性胰腺炎各期的临床表现
早期(急性期、中毒期):发病2周内
腹痛、腹胀 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 发热:<38.5℃ 胰外器官损害及衰竭的表现: 低血容量性休克、ARDS、肾功能衰竭、 胰性脑病、肝功能衰竭、肠麻痹、出血等 腹膜炎体征:上腹部或弥漫性腹膜炎体征 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 侧腰部水肿、压痛 Grey-Turner征及Cullen征
12
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原则
当坏死感染时手术治疗的原则:
手术以引流坏死组织的感染灶为主 手术可能需要多次 手术的切口可以是多个,不要大切 手术的引流管一定要放置适当 有可能时行胆道手术(胆囊切除、解除梗阻)
13
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 • 一般治疗:胃肠减压、抑制胰酶分泌、补液 • 监测:生命指征、腹部体征等 • 对症治疗:纠正内环境乱,循环、心、肺、肝、 肾、脑等并发症的对症治疗 • 静脉应用抗生素、肠道应用抗生素、硫酸镁 • 静脉营养支持、Vit K1 • 腹腔灌洗,血浆置换,血滤 • 尽早作出ARDS诊断,早用呼吸机,控制气道压力 • 蛋白剂、利尿药的使用
16
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中转手术的指征 不可控性感染
⑦影像学发现胰腺坏死区域扩大, 胰周和腹膜后间隙渗液增多, CT增强, 血钙降至1.75mmol/L以下, 血糖超过正常值
17
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中转手术的指征 坏死性包块并发症及处理
7
胆源性胰腺炎各期的影像学改变
中期(感染期)
坏死组织感染(急性蜂窝织炎)或脓肿形成
B-超:比较胆总管是否比早期增粗 胰腺坏死组织内是否有气泡 腹腔积液 CT: 胰腺坏死的病变 腹腔的病变
8
胆源性胰腺炎各期的临床表现
后期(恢复期)
坏死性包块或假性囊肿形成、吸收、消失
胆道及消化道症状好转 体温正常 胰外器官损害及衰竭逐渐好转 腹部出现的包块,压痛减轻或消失 腹部出现的包块,体积缩小
胆源性胰腺炎 治疗原则
1
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
根据病因临床分型:胆源性和非胆源性 胆道疾病: 胆道结石最多见
• 胰管结石、胰腺或壶腹部肿瘤 •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 缩窄性乳头炎 • 十二指肠憩室
非胆道疾病
• 酒饮、暴饮暴食 • 医源性( ERCP检查、经乳头插管等) • 代谢性因素及其他原因如: 外伤及手术、胰腺缺血性变化 休克、药物、中毒、感染等 • 特发性胰腺炎
5
胆源性胰腺炎各期的影像学改变
早期(急性期、中毒期):发病2周内
B-超:胆囊、肝内及胆总管内是否有结石 胆总管是否增粗 胰腺回声不均质、腹腔积液 CT: 胰腺低密度区,强化后更明显 胆囊、肝内及胆总管内的病变 腹腔的病变 发病早期可不明显,1周后明显
6
胆源性胰腺炎各期的临床表现
中期(感染期)
坏死组织感染(急性蜂窝织炎)或脓肿形成 胆道及消化道症状加重 发热:>38.5℃、 WBC升高 胰外器官损害及衰竭加重 腹部出现炎症性包块或坏死性包块或假性囊肿 继发出血、破裂、或产生压迫症状、或出现弥 漫性腹膜炎体征
14
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
早期手术指征
诊断不明或伴进行性梗阻性黄疸 (皮肤巩膜黄染明显加深,胆红素明显升高) 急性胆管炎或明确的胆总管结石嵌顿 出血非手术治疗控制不住
早期手术方法
以胆道手术为主,解除胆道梗阻,或行胆囊切除 胰腺处理从简,仅行胰周引流 处理并发症
15
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中转手术的指征 不可控性感染 ①体温超过38.5℃, 持续一周 ②腹部出现压痛性包块并不断扩大 ③腹胀及消化道症状加重 ④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加重、出现脑病 ⑤B超及CT显示胰腺坏死组织液化较快 ⑥穿刺液或血液培养有细菌
除胆道梗阻,同时切除胆囊,胰周引流;
无梗阻者先行非手术治疗,待胰腺炎
症控制后,出院前手术或内镜去除病灶,
或出院后3个月内再住院手术治疗。
11
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原则
胆源性非手术治疗的病人:
对于继发感染者,先经ICU严密观察 及强化综合治疗,若比较稳定继续非手 术治疗,若感染恶化,应及时手术治疗。 当坏死组织已发生感染和有其它并 发症时,立即手术治疗
9
胆源性胰腺炎各期的影像学改变
后期(恢复期)
坏死性包块或假性囊肿形成、吸收、消失
B-超:比较胆囊、胆总管的病变,决定手术 胰腺坏死组织的范围在收缩 腹腔积液消失 CT: 胰腺坏死的病变明显的好转(范围) 腹腔的病变消失,脓肿的压迫现象 胰腺囊肿的形成
10
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原则
有胆道梗阻时,应急症手术治疗,解
2
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
根据多因素判断临床分期、分型 早期(急性期、中毒期) • 水肿性胰腺炎 • 胰腺出血坏死 • 胰腺周积液 中期(感染期) • 坏死性感染(蜂窝织炎) • 脓肿 后期(恢复期) • 胰腺坏死性包块 • 胰腺假性囊肿
3
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
根据多因素判断临床分期、分型 轻型(急性期、中期、后期) • 全胰腺为水肿性胰腺炎, 胰腺周积液 中型(急性期、中期、后期) • 胰腺坏死的范围1/3 重型(急性期、中期、后期) • 胰腺坏死的范围= >2/3
6个月以上不减小或有压迫症状 ----若无坏死组织可作内引流 ----有坏死组织作外引流 ----囊液淀粉酶不高者作外引流 出血(多伴有胰酶活性高或有感染) ----动脉栓塞 ----缝扎止血,外引流,术后冲洗 继发感染 ----外引流 破裂(胰酶活性高、感染、出血)----外引流
19
20
21
无症状者 ----定期观察 有压迫症状(梗黄) ----坏死组织清除,T引,外引流 出血(多伴有胰酶活性高或有感染) ----动脉栓塞 ----缝扎止血,坏死组织清除,外引流,术后冲洗 破裂(胰酶活性高、感染、出血) ----坏死组织清除,外引流,术后冲洗
18
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中转手术的指征 假性囊肿的并发症及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