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第1阶段练习题

合集下载

中国工艺美术史第1阶段练习题

中国工艺美术史第1阶段练习题

第一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中国工艺美术史》第一章至第四章(总分100分)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用火是人类征服自然的重要一步,据现有材料证明,()已会人工取火。

A. 蓝田人B. 河套人C. 北京猿人D. 山顶洞人2、玉圭是由()演变而来的。

A.石斧 B.石锛 C.石镰 D.石矛3、下列彩陶类型当中,时间最晚的是()。

A. 马厂B. 半坡C. 庙底沟D. 马家窑4、商代后期的铸铜地点,以()为中心。

A. 安阳殷墟B. 广汉三星堆C. 湖南宁乡D. 郑州紫荆山5、“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说的是()制造的几个条件。

A. 陶器B. 漆器C. 青铜器D. 瓷器6、诗经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描写,反映的是()工艺的制作过程。

A. 铸铜B. 制陶C. 雕刻D. 染织7、原始瓷器大约在()中后期开始出现。

A. 原始社会B. 夏朝C. 商代D. 战国8、形似圆璧而有一缺口的玉器是()。

A. 璋B. 圭C. 琮D. 玦9、()开创了春秋时期青铜器的新时代风格,使人感到清新瑰丽。

A. 四羊方尊B. 司母戊鼎C. 莲鹤方壶D. 毛公鼎10、《考工记》是()时期的一本工艺美术专著。

A. 商朝B. 战国C. 汉代D. 唐代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2至4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特点有()。

A. 满B. 内彩C. 点D. 螺旋纹2、原始彩陶图案中常见的形式法则有()。

A. 对比法B. 分割法C. 开光法D. 双关法3、下列器形中属于烹饪器的有()。

A. 簋B. 鼎C. 甗D. 鬲4、商代陶瓷品种主要有()。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答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 (题数:10,共 20.0 分)
1
(2.0 分)
2.0 分
A、
几何人纹盆
B、
人面鱼纹盆
C、
鱼人花纹盆
此器物的名称为?
D、
鱼图腾纹盆
我的答案:B
2
(2.0 分)
2.0 分
A、
夔龙纹
B、
饕餮纹
C、
窃曲纹
此装饰图案称为?
D、
卷云纹
我的答案:B
3
漆器的实用优点有? (2.0 分)
(2.0 分)
2.0 分
我的答案: ×
4
锦:是丝织物的一种,主要指轻薄类的丝织品。
(2.0 分)
0.0 分
我的答案: √
5
漆器中的“剔红”工艺,是属于雕漆工艺的一种。
(2.0 分)
2.0 分
我的答案: √
6
唐三彩的基本功能是作为陪葬用的。
(2.0 分)
2.0 分
我的答案: √
7
明朝时期的宜兴窑,盛产紫砂壶。 (2.0 分)
1. 造型特点 它具有浓厚的楚文化特色,两只昂首卷尾、四肢屈服、背向而距的卧虎为底座, 虎背上各立一只昂首引吭高歌的鸣凤,背向而立的鸣凤中间,一面大鼓用红绳带悬于凤冠之 上。通体黑漆器为地,以红、黄、金、蓝绘画出虎斑纹和凤的羽毛。
2. 意义 在这凤与虎的组合形象中,凤高大轩昂,傲视苍穹,虎却矮小瑟缩趴伏于地,反映了 楚人崇拜鸣凤,向往安静的意识和征服猛兽,不畏强暴的精神。
2.0 分
A、
轻便、易洗。
B、
无异味、耐酸碱。
C、
防潮、防腐、隔热。
D、
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4

工艺美术史试题和答案 )(01)

工艺美术史试题和答案 )(01)

第一章(1)原始社会的彩陶分哪几种类型?其特点是什么?答: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等。

特点:半坡陶器早期是以红陶为主,晚期灰黑陶增多,装饰花纹以鱼纹最具代表性,在半坡型彩陶的文饰中,人面形花纹很有特色,多装饰在翻唇浅腹盆的内壁。

庙底沟彩陶是以黑彩为主,少数兼用红色,还出现了带白衣的彩陶,彩陶图案都画在陶器的外表面,以圆点、钩叶、弧线、三角和曲线等构成繁复连续的带状花纹为主,也有带状方格纹、涡纹和圆点纹构成的成组图案。

马家窑型彩陶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部分地区,器形与文饰接近于庙底沟类型,器形以壶罐为主,也有盆钵碗和平底瓶等,盆钵碗中盛行内彩。

彩陶底色以橙黄为主,表面打磨的相当精细,常用黑色彩绘,一般多用线条的平行、弯曲、交叉、同心圆、涡形的花纹变化,构成规正雅致的图案,绚丽对称,优美流畅。

田自秉先生总结出马家窑彩陶的艺术特点:满、内彩、点和螺旋纹。

半山型的彩陶文饰富丽堂皇,光彩夺目,常以黑红两色相间的线条带锯齿形的变化,勾画出葫芦网格纹、流水旋涡纹、水波纹、格花菱纹、起伏山川纹、圆圈网格纹、连弧纹等,多饰于高颈贯耳壶、大口圆腹瓮、小口鼓腹瓮和内彩的盆碗上,这种带有锯齿形图案的彩陶器,是半山类型的盛行风格。

这类彩陶图案以繁密为特色,丰富的图案与饱满的造型浑然一体,使彩陶显得更加的绚丽华彩。

马厂型彩陶以黑红两色,也有用单黑色的,先涂红色或施红、白色陶衣的彩陶,是马厂型彩陶的彩绘方法,他主要是一直线构成的,因此具有刚健庄重的特点。

第二章:(2)青铜器的制作过程:炼矿、制范、熔铸、装饰等几个过程。

(3)商代的青铜器有六大类: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兵器、乐器。

第三章(4)周代为什么说是古代玉器艺术的高峰?答:周代可以说是古代玉器艺术的高峰时期。

佩玉的风气大为盛行,一切服饰之物,也都有玉石所取代。

所谓“君子比德于玉”、“言念君子,温如其玉,故君子贵之”所以君子常佩玉,除了服饰玉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朝聘所用的礼器和符节器的发展,符节器是传达王命的信号,无论用途和名称如何,其基本的形制都是玉刀和玉斧的化身。

自秉著《中国工艺美术史》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二)【圣才出品】

自秉著《中国工艺美术史》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二)【圣才出品】

第3部分模拟试题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彩陶答: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艺术形式,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窖烧制,在橙红色的陶胚上呈现出用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绘制的几何图形、花卉、动物纹样等美丽图案,形成的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

以仰韶文化(如“人面鱼纹彩陶盆”)与马家窑文化(如“舞蹈纹彩陶盆”)的彩陶艺术最为杰出。

2.司母戊鼎答:司母戊鼎是商后期铸品,此鼎形制雄伟,是迄今为止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

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

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

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

耳侧以鱼纹为饰。

四只鼎足的纹饰页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

据考证,司母戊鼎是商王室重器,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3.《考工记》答:《考工记》是中国已知最早的古代手工业技术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时的齐国。

西汉时补入《周礼》。

今存7100余字。

它系统总结了当时的手工业技术,富含科技史意义,也提出了重要的工艺美术思想,提出的手工业制作原则是“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4.金银错答:金银错是战国装饰方法中最华美、最华贵的一种。

它的工艺是在铜器表面刻出或预铸成图案浅槽,然后将金银丝作点和线,压入槽内,再错平。

一般构成斜线和涡线结合的几何纹,产生金与银的金属光泽的对比,曲线与直线的对比,虚实交替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线与面的对比,具有韵律的美。

5.瓦当答:瓦当是中国古代绘画形式之一,一般特指东汉和西汉时期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

《中国工艺美术史》基础知识测试

《中国工艺美术史》基础知识测试

《中国工艺美术史》基础知识测试1.中国的彩陶出现于()时代。

[单选题] *A.新石器(正确答案)B.旧石器C.父系社会D.母系社会2.艺术的起源包括:()等。

*A.模仿说(正确答案)B.劳动说(正确答案)C.图腾说(正确答案)D.娱乐说(正确答案)3.()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陶器,是原始社会制陶工艺中最出色的品种。

[单选题] *A.黑陶B.彩陶(正确答案)C.红山文化D.良渚文化4.已知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发现于()芮城的西侯度,距今180万年。

[单选题] *A.西安B.山西(正确答案)C.江西D.青海5.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陶器出土在()万年的仙人洞,距今有两万年。

[单选题] *A.西安B.青海C.江西(正确答案)D.山西6.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在氧化气氛中烧成的()较多;晚期以至商周,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灰陶较为常见。

[单选题] *A.灰陶B.黑陶C.红陶(正确答案)D.红陶7.彩陶工艺以()取胜,而黑陶以造型见长。

[单选题] *A.装饰(正确答案)B.色彩C.造型D.釉料8.()和半坡型是仰韶文化中最为典型的彩陶。

[单选题] *A.马厂型B.庙底沟型(正确答案)C.半山型D.马家窑型9.半坡类型彩陶首先发现于()半坡村,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

[单选题] *A.西安(正确答案)B.青海C.江西D.山西10.舞蹈人纹彩陶盆出土于(),是马家窑文化的代表。

[单选题] *A.西安B.山西C.江西D.青海(正确答案)11.仰韶文化彩陶,仰韶文化1921年首先发现于()渑池的仰韶村。

[单选题] *A.青海B.江西C.西安D.河南(正确答案)12.以下()不是马家窑彩陶的艺术特点。

[单选题] *A.满B.内彩C.点和螺旋纹D.光(正确答案)13.下面哪些器物及特点属于半坡型陶器的特征() [单选题] *A.人面鱼纹盆(正确答案)B.人头器口瓶C.似蛙神人纹D.舞蹈人纹彩陶盆14.舞蹈人纹彩纹盆是()陶器的代表器物。

中国工艺美术史题库以及答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题库以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彩陶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

(1)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1)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

(1)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1)其著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1) 2 新石器在打制的基础上,普遍磨光、常常钻孔的石器。

(1)是新石器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1)注重材料的选择,(1)并体现了对称、质感等重要的工艺美术法则。

(1)其材料、技术和若干器形为原始玉器继承。

(1) 3 青铜器基本为以红铜与锡的合金铸造的器物。

(1)在红铜中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提高硬度、增加美感。

(1)分容器、乐器、工具、兵器等多种。

(1)起源于商代以前,(1)商周时代繁荣,汉代开始衰落。

(1) 4 金银错青铜等金属器物的装饰方法,又称“错金银”。

(1)始于春秋战国,两汉及其以后仍在沿用。

(1)做法是,在器物上刻出图案,(1)于刻纹内镶嵌金银丝或片,再打磨平滑。

(1)使器物有精巧华丽的装饰效果。

(1) 5 铜镜以青铜铸造的鉴容用具。

(1)正面光滑明亮,背面常有装饰图案。

(1)中国早期的铜镜已见于齐家文化遗址,(1)经战国两汉、唐两个高峰后,艺术转向衰落,(1)入清,为玻璃镜取代。

(1) 6 带钩古人扣接腰带或随身佩挂小物品的器具,(1)形如微曲的长条或琵琶等。

(1)因展示性强,往往制作考究、装饰华丽,(1)材质虽以青铜居多,但也常见金银、玉石。

(1)出现于西周晚期,战国秦汉风靡。

(1)7 夹纻一种轻巧漆器胎体的制作方法,纻即麻布。

(1)做法是,以木或泥做成内胎,以涂漆灰的麻布等裱糊若干层,干实后,去掉内胎,(1)再于麻布壳上髹漆。

(1)始于战国,流行于两汉。

(1)魏晋以来,多用于制作塑像。

(1)8 玻璃中国古代,常称“琉璃”等,(1)入清,又称“料器”。

(1)曾长期属于铅钡玻璃,(1)其透明度及耐热性都不及西方的钠钙玻璃,(1)这种情况直到清代才改变。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试题三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试题三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一试题三1、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彩陶可分为三个种类:半坡型、庙底沟形、马家窑型2、宋朝漆器最讲究的装修手法是雕漆3、四神(灵)纹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4、六朝期间作为佛教的象征的:莲花纹、忍冬纹成为这一期间的主要装修5、魏晋南北朝期间的瓷器主要以六朝:青瓷为代表6、已知最早的玉龙出土在红山文化旧址,主要散布在内蒙古的东南部和辽宁省的西北部7、秦汉陶塑首推西临潼的秦始皇兵马俑8、邢窑的窑址在今河北省内邱县,盛于唐时代,常有的装修手法白底黑花9、司母戊鼎是商期间的青铜器10、我国黄河中上游地域的主要彩陶种类:半坡型、半山型、庙底沟形、马厂型11、宋朝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12、长信宫灯出土在河北省满城县,它以青铜鎏金工艺制成13、饕餮纹又称兽面纹,它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纹样14、蛋壳陶是黑陶的别称15、青铜器在西周时代开始出现长篇铭文16、汉代砖瓦最有特点的是:画像石、画像砖17、我国已知的最早漆器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旧址发现的木胎漆碗和漆筒,有6、7千年历史。

11、景泰蓝的制作工艺:1、制胎。

用红铜板制作各样器形。

2、掐丝。

是把铜丝压成扁丝,依据装修花纹,用白芨制成浆糊,将铜丝粘在铜胎上。

3、烧焊。

在胎上喷水湿润,广泛撒一层焊药,进行烧焊,使铜丝铜胎牢结。

焊结后入稀硫酸液中浸泡,洗净胎上杂质。

4、点蓝。

依据装修花纹的色彩要求,用小铁铲或玻璃管将各色秞料填在花纹轮廓里,先点地,后点化。

最后一次点蓝完后加上亮白。

5、烧蓝。

点完蓝后进行烧制,点一次烧一次,精选约点蓝和烧蓝频频三次以上。

6、磨光用粗沙石,细沙石、黄石及木炭等逐次打磨,使蓝料和铜丝平坦。

7、镀金。

为了增加光彩防止生锈,最后加以镀金。

12、描绘长信宫灯及其设计思想:是中国汉代青铜器。

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

宫灯灯体为青铜鎏金。

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情安静优雅。

左手托灯,右手提灯罩,以手袖为虹管,用以汲取油烟。

长信宫灯将灯的适用功能、很净化空气的科学原理和优美的造型有机的联合在一同。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题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题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哪个朝代?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春秋战国时期2. 下列哪种陶瓷被称为“瓷都”?A. 景德镇B. 德化C. 汝州D. 定州3. 中国四大名绣中,以针法细腻、色彩丰富著称的是?A. 苏绣B. 蜀绣C. 湘绣D. 粤绣4. 中国传统建筑中,常用来象征吉祥的图案是?A. 龙B. 凤C. 蝙蝠D. 莲花5. 下列哪位艺术家是“元四家”之首?A. 黄公望B. 王蒙C. 倪瓒D. 吴镇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我国最早的一部工艺技术专著是__________,成书于春秋时期。

2. 唐代著名的三彩陶器,以其釉色艳丽、造型生动而闻名,被称为__________。

3. 中国画的一种独特技法,通过层层叠加颜料来表现深浅和立体感,这种技法称为__________。

4. 明代家具以其简洁流畅的线条和科学的结构设计而著称,被称为__________风格。

5.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中,以红色纸张为主要材料,常用于节日装饰的剪纸形式称为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中国唐三彩的艺术特点及其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地位。

2. 阐述宋代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创新之处及其影响。

3. 描述明清时期中国园林建筑的主要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论述题(20分)选择一种你感兴趣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论述其历史演变、艺术特色以及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情况。

五、案例分析题(30分)以故宫博物院的一件藏品为例,分析其艺术价值、历史背景及文化意义,并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类工艺美术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中国工艺美术史》第一章至第四章(总分100分)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用火是人类征服自然的重要一步,据现有材料证明,()已会人工取火。

A. 蓝田人B. 河套人C. 北京猿人D. 山顶洞人2、玉圭是由()演变而来的。

A.石斧 B.石锛 C.石镰 D.石矛3、下列彩陶类型当中,时间最晚的是()。

A. 马厂B. 半坡C. 庙底沟D. 马家窑4、商代后期的铸铜地点,以()为中心。

A. 安阳殷墟B. 广汉三星堆C. 湖南宁乡D. 郑州紫荆山5、“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说的是()制造的几个条件。

A. 陶器B. 漆器C. 青铜器D. 瓷器6、诗经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描写,反映的是()工艺的制作过程。

A. 铸铜B. 制陶C. 雕刻D. 染织7、原始瓷器大约在()中后期开始出现。

A. 原始社会B. 夏朝C. 商代D. 战国8、形似圆璧而有一缺口的玉器是()。

A. 璋B. 圭C. 琮D. 玦9、()开创了春秋时期青铜器的新时代风格,使人感到清新瑰丽。

A. 四羊方尊B. 司母戊鼎C. 莲鹤方壶D. 毛公鼎10、《考工记》是()时期的一本工艺美术专著。

A. 商朝B. 战国C. 汉代D. 唐代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2至4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特点有()。

A. 满B. 内彩C. 点D. 螺旋纹2、原始彩陶图案中常见的形式法则有()。

A. 对比法B. 分割法C. 开光法D. 双关法3、下列器形中属于烹饪器的有()。

A. 簋B. 鼎C. 甗D. 鬲4、商代陶瓷品种主要有()。

A. 灰陶B. 白陶C. 彩陶D. 原始瓷器5、下列关于西周青铜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食器增多B. 器体较薄C. 装饰简单D. 铭文很少6、下列纹样中,属于“十二章纹”的有()。

A. 龙B. 华虫C. 粉米D. 玄武7、在周代,作为礼器的玉器主要包括()。

A. 琮B. 璋C. 璧D. 璇玑8、下列纹样中,常见于春秋战国青铜器中的是()。

A. 饕餮纹B. 夔龙纹C. 蟠螭纹D. 蟠虺纹9、战国七雄包括()。

A. 齐B. 鲁C. 燕D. 秦10、下列纹样中最常见于战国青铜器的有()。

A. 怪兽B. 宴乐C. 射猎D. 战争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你认为对的题后括号内打一个“√”,认为错的题后括号内打一个“×”。

)1、原始社会最先发展起来的文化类型都集中在黄河流域。

()2、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钻孔、刮削、磨光、刻纹等加工技术,使物品实用而美观。

()3、彩陶和黑陶是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代表,都以彩绘装饰见长。

()4、甗是一种烹饪器,用于蒸煮食物。

()5、商代青铜器装饰多流行想象的动物纹,而不见有现实的动物形象。

()6、商代的玉器渐从实用转向欣赏,成为奴隶主所重视的装饰品。

()7、从商、周青铜器的种类来看,都以酒器为重。

()8、十二章纹的纹样,都贯穿着儒家伦理道德的含义。

()9、钫是战国末期创造的一种新形式,壶体正方,故名钫。

()10、带钩除用以系衣服,还用以挂武器等。

()四、名词解释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1、图腾2、司母戊鼎3、十二章纹4、彩绘陶五、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原始社会黑陶的主要分布及艺术特点。

2、为何商代的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格式?3、战国时期铜镜的时代特点是什么?六、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1、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创作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附: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D2、A3、A4、A5、C6、C7、C8、D9、C 10、B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BCD2、ABCD3、BCD4、ABCD5、ABC6、ABC7、ABCD8、CD9、ACD 10、BCD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2、√3、×4、√5、×6、√7、×8、√9、√ 10、√四、名词解释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1、图腾原为印第安语,意为“他的家族”,它大约和氏族会社同时产生。

在原始社会中,每个氏族往往采用一种动物或作为氏族的标志,并认为他们的祖先是由这种图腾演变而来,因而保护他们,使之生活发展,子孙繁荣。

这是人们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把自然物人格化,并赋予一种想象的超自然的力量,以企求达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这实际也是一种原始的宗教崇拜。

2、司母戊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也是世界少见的珍品。

它是商代晚期制品,1939年在安阳武官村出土,现陈列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鼎重875公斤,高133厘米,宽78厘米。

这个鼎呈长方形,在鼎身的两侧,用边缘图案的组织形式,装饰兽面纹和夔纹,中间素朴无纹,使产生对比的艺术效果。

四足成柱状,足与器身相接处,也饰以兽面纹。

鼎的两端口沿上有立耳,铸有两虎相向张口食一人头。

鼎的转角处有高起的棱角,既增加美观,也起到坚固的作用。

这个鼎形制雄伟,具有浑厚、庄重、瑰丽的艺术风格3、十二章纹:《书经·益稷篇》:“帝曰,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彩,作服汝明。

”这就是古代帝王服饰上的十二章。

十二章实际是一种具有宗教意义的十二种图案,它从本周以来,为历代帝王所采用。

十二种纹样都贯穿着儒家伦理道德的含义,具有鲜明的社会意义。

4、彩绘陶是战国时期较为杰出的一种陶器。

它不同于原始社会的彩陶。

彩陶是在陶胎上画花后再进行烧制,而彩绘陶则是在烧成了的陶坯上画花,因而花纹易于脱落。

彩绘陶主要是用作明器。

五、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答:黑陶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因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因此黑陶文化也称为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东起山东半岛,西到河南、陕西地区,北到辽东半岛,南过杭州湾地区,分布地域很广。

黑陶的工艺制作,已经采用轮制。

制陶工艺由手工的泥条盘筑法到轮制,是一个极大的技术革新。

它使所制器形浑圆工整,器胎厚薄均匀。

黑陶工艺具有黑、薄、光、纽四个特点。

黑是指它有乌黑的色彩,薄是指器体很薄,所以有蛋皮陶之称;光是指它具有光泽的器表;纽是器物多有穿绳或手持的器耳或盖纽。

黑陶不以装饰见长,而是以造型取胜。

2、答:商代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一方面,是由于特定形式可以更好地表达内容的要求,在图案格式上,均衡的格式可以往往产生活泼感,而对称的格式则产生庄严感。

兽面的正面对称表现,可以更强烈地衬托出青铜祭器的肃穆威严的气氛。

另一方面,也与器物的制作和成型有关,青铜器用模块制作花纹,运用左右对称的办法,更能做到工整和准确。

3、战国时期的铜镜已得到很大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时代特点。

可以归纳为四点:1、薄胎。

它的胎体很薄,不如汉唐铜镜的厚重。

2、卷边。

铜镜的边缘卷起,比镜身为高。

3、川字纽,或称弦纹纽,纽座较大而纽梁较细。

以后,汉镜、唐镜的纽都系圆的乳钉形。

4、双层纹。

战国铜镜的装饰花纹多作两层,即有主花,并衬托地文。

这和周代铜器的装饰方法相似。

六、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1、答:原始社会的各种工艺创作,在工艺美术创作上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1)实用和装饰的统一。

工艺美术的装饰,是适应实用的需要而产生的。

彩绘和刻划的装饰,多数是具有表号的作用,认识的意义往往大于审美的意义。

器皿的立体装饰,最先是作为器体的部件,如盖纽、流、把手、耳等,都是为了提高器物的实用价值。

有的经过压捏、堆贴,也是为了增加其牢固度。

所以,原始工艺的装饰,不是附加,而是和实用有机地统一的。

(2)技术对艺术的影响。

石器的制,从打制进为磨制,使它更为精美实用。

陶器的制作,由手工到轮制,可以达到胎薄、规整。

所以,技术对艺术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甚而形成新的风格。

当然,技术的精进是提高艺术的条件,而并不是唯一的因素。

在工艺美术设计中,创作的源泉来自社会生活,是以本国人民和本民族发展的需要与传统为先决条件的。

但充分运用技术条件的特点,能够更好地体现其艺术效果。

(3)形式感的应用。

在原始社会石器的制作中,对称的形式,是力量的均衡的体现。

而节奏,即规律的变化,则又是产生力量的形式。

形式感的应用,丰富了工艺语言,也提高了人们对形式美的感受和认识。

(4)表号性的艺术手法。

当人们在技术条件受到限制,或者为了更有效地达到识别的作用,通常运用简约的表现方法,突出其形象的特征,从写实到表号化,从具象到抽象化,是工艺美术常用的重要艺术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