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心理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外语教学心理学

外语教学心理学

外语教学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外语教学、外语心理学----心理学(英文名称Psychology)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研究动物心理主要是为了深层次地了解、预测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因此总而言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历史上各种流派的教学法,从来都是以当时心理学研究成果为基础,总是受到一定心理学流派的影响.教学法----从传统上说,教学法只指教学的艺术和实践而言;但因为对儿童和成人的学习程序不断地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对教育目的和学校课程不断地进行分析探讨,它现在还包括「教学的科学」这个概念。

课程一般可概括地分为语言、人文学科、自然科学、数学与美术5类。

各类课程在学生的学习程序与方法上具有相同的要求,但每个领域各有其独具的发展方式。

外语----第一节心理学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的影响及其演变一,早期的机械主义和联想主义17,18 世纪机械主义----机械唯物主义时空观就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它承认物质第一性,这是唯物主义的.但认为事物都是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这又是机械的或形而上学的.机械主义认为一切语言起源于一种语言,各种语言的语法是共同的,词汇所表达的概念也一样,差别只在于发音和书写形式不同。

翻译法是以心理学上的机械主义为理论基础.经验主义----经验主义(Empiricism)一种认识论学说,认为人类知识起源于感觉,并以感觉的领会为基础。

经验主义诞生于古希腊。

距今已有2400余年的历史。

联想主义;1690年,约翰?洛克(John Locke,公元1632-1704年)在《人类理智论》(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中驳斥了笛卡儿的天赋观念。

洛克认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人的心灵在出生时就如同一块白板(“clean slate”),心灵从经验中获得有关推理和知识的所有原料。

《外语教学心理学》教学大纲[精品文档]

《外语教学心理学》教学大纲[精品文档]

《外语教学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语教学心理学试用专业:英语专业本科英文课程名称: Psychology in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课程编号总学时数:32 学分数:2理论教学时数:32 实践教学时数:0执笔者:编写(修订)日期:一、课程的性质《外语教学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学校情景下外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既要探讨学生如何学习外语,又要研究外语教师如何传授外语。

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一方面,它有自己的核心概念和范畴群;另一方面,它也要综合应用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心理学科的研究成果,分析和研究外语教育领域的心理学现象,总结心理规律。

二、教学的对象作为一门专业课,外语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英语教育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

这些学生已经完成了英语精读、泛读、听力、口语等课程的学习,对普通心理学专业有了初步的认识,一般具备了接受外语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三、教学的目的外语教育心理学的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有关外语教育与学习的本质、过程、影响因素的基本理论,对不同类型的学习有较深入的理解;形成运用教育心理学方法指导研究学校外语教育,指导学生外语学习的能力。

四、课程体系与教学安排本课程围绕心理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展开,可大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二、三章是第一部分,这是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和学习理论的基础部分,包括心理学与外语教学、学习理论的发展和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第四到八章是第二部分。

主要内容是外语教学中涉及到的心理语言学理论,`包括掌握外语的心理分析、外语的感知、外语的理解、外语的表达和语言材料的记忆。

第三部分包括第九到十三章,主要内容是外语教学过程中不同课型具体涉及到的心理分析,如:外语词汇教学的心理分析、外语语音、语法教学的心理分析、外语口语教学的心理分析、外语阅读教学的心理分析和外语写的教学的心理分析等。

外语教学心理学朱纯

外语教学心理学朱纯

第一章心理学与外语教学第一节心理学在外语教学领域的影响及其演变:一、早期的机械主义与联想主义(1)机械主义 & 翻译法a.机械主义的主要观点:一切语言源自一种语言,各种语言的语法,词汇所表达的概念是相同的,只存在发音和书写形式上的不同。

→b.外语教学的翻译法:以机械对比和对译为主的教学法–例子:哑巴英语(2)联想主义 & 直接法a.联想主义有关观点:ⅰ.一切知识始于感觉,较高水平的复杂概念,则由感觉并通过联想过程获得。

ⅱ.语言心理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思维而是感觉,⋯⋯最强有力的感觉又是由音响表象所引起的—冯特。

→b.外语教学的直接法:ⅰ. 仿照幼儿学习母语的过程设计外语教学过程:以模仿为主,无需先有理论,直接联系,口语为基础;强调培养语感,强调直觉。

--例子:少儿英语学习节目,课堂话剧表演,图片展示,外国文化物品展示等。

ⅱ.直接法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帕默:1.意识到教学理论中心理学规律的重要性,很重视学习者年龄、个性、动机、知识背景和过去学习语言的经验等诸多方面;2.坚信学习语言最适宜的是导致形成―自动化‖习惯和不自觉地使用语言的学习过程。

斯威特:1.学习语言的心理学基础就是联想规律。

2. 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形成联想的过程。

当我们学习自己的语言时,我们建立词、句和思想、行动、事件的联想。

3.语法的功能是⋯⋯总结我们用以理解和说我们自己的语言及所学外语的联想。

4.强调重复和记忆的必要性。

二、巴甫洛夫学说( 1)巴甫洛夫学说 & 自觉对比法a.巴甫洛夫学说主要理论:形成条件反射建立暂时联系,两个信号系统,强化,动力定型,兴奋与抑制过程相互诱导理论等→b.自觉对比法(依靠本族语原则):认为新的第二信号系统(外语)只有在旧的第二系统(母语)基础上才能同第一信号系统相联系。

因此,主张进行语言对比以充分利用―正迁移‖,预防―负迁移‖。

(2)*自觉实践法理论基础:别里亚耶夫的理论—主张从自觉学外语到直觉掌握外语。

(完整版)心理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心理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心理学教学大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是关于心理学的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心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深入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理论流派和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和研究心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分支。

2. 掌握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理论流派。

3. 熟悉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

4. 培养学生的心理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和应用领域2. 行为主义心理学- 定义和基本原理- 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作用- 强化和惩罚的原理3. 认知心理学- 定义和基本原理- 认知发展和思维过程- 研究和记忆的认知过程4. 发展心理学- 定义和研究方法- 婴儿、儿童和青少年发展- 成年人发展和衰老5. 人格心理学- 定义和主要理论- 个体差异和人格特质- 人格心理学的应用6. 社会心理学- 定义和研究方法- 社会认知和人际关系- 社会行为和群体心理7. 心理评估- 评估方法和工具- 个体和群体心理评估- 应用和限制8. 心理治疗- 主要治疗方法和理论- 心理治疗的应用范围- 心理治疗的效果评估四、教学方法1. 授课:通过系统讲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框架。

2. 讨论:安排案例分析和主题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3. 实践:开展实验、观察和调研,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小组项目:分组完成心理学课题研究或实践项目,体验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

五、课程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的表现。

2. 作业和报告:根据课程要求完成课后作业和实践报告。

3. 期中考试: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期末论文:根据学生选择的课题撰写一篇心理学研究报告。

外语教学心理学

外语教学心理学

外语教学心理学第一篇:外语教学心理学名词解释1.动机:是促进达到目的的动因,通常产生于某种需要。

2.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也是人类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是记忆的基本过程。

3.复用:在心理学上复用指的是在记忆中再现某种材料,也就是在没有言语信息输入的情况下主动地再现材料。

4.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等人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采纳行为主义的塑造原理,更主张人类进行的大量学习是通过观察别人的熟练反应,然后再努力模仿示范者的反应才完成的。

5.前摄抑制: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保持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6.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保持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7.随意注意:是具有自觉地目的,而且要求作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8.词汇检索:是人脑中存在着类似词典的内部词汇,从记忆中寻找提取这些词汇的信息。

9.智商:心理年龄(MA)与实际年龄(CA)之比。

10.图式:是皮亚杰用于人们为对付环境中各种特殊情境而发展的思维结构,构成可能有组织或有结构的行为型的认知能力。

11.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包括心智活动方式。

12.知识:是以经验或理论的形式存在于人脑中的对客观现实认识的结果,反映客观事物的属性与关系。

13.语法教学的归纳法:归纳的过程即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采用归纳法进行语法教学,在学习者就特定结构的使用进行练习之前,先让他们接触一定数量的实例,使从中概括出该结构的有关规则。

通常进行大量练习应用所学语法规则。

14.感觉记忆:指感知停止后瞬间即逝的记忆,是将进入的感觉信息保持到某类型被认知的系统。

15.语感:在心理学上应属于被称为理智感的情感范畴。

应理解为对语言的感性反映。

语言联系和关系的所有这些感性反映形式构成巨大而复杂的感性复合体,这便是语感。

16.气质:是个性心理的重要特征之一,表现于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心理过程的强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外倾或内倾)。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育心理学》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3231002(二)课程英文名称:Educational Psychology(三)开课对象:师范心理专业(四)课程性质: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属于专业教育课。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进一步研究学校教育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

它的前导课程是教育学、心理学。

(五)教学目的通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解决教育实践中出现问题的能力,为其学好学习心理学和从事教育实践活动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德育心理、学习心理、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教学设计、学生的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教学交往与课堂互动、教师心理等几个部分。

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

习题课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必须予以重视。

(七)教学时数教学时数:54学时学分数:3学分(八)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德育心理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外主要的德育心理理论,掌握品德、品德态度等概念,形成纠正学生过错行为的能力。

1、掌握外国主要德育心理的研究成果。

2、掌握品德、品德态度的概念。

3、理解品德与品德态度之间的关系。

4、掌握学生过错行为的原因和纠正。

教学时数:6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德育心理概述一、国传统的德育心理思想二、国外德育心理研究三、国内的研究第二节品德及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一、品德与品德态度的概念二、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三、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转化和纠正考核要求:1、德育心理概述1.1 皮亚洲杰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论(识记)1.2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识记)2、品德及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2.1 品德与品德态度的概念(识记)2.2 品德与品德态度的关系(领会)2.3 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领会)2.4 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转化和纠正(应用)第二章学习心理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的有关学习思想,掌握学习动机、知识掌握、技能的形成的基本理论,形成运用这些基本理论解决学习中问题的能力。

外语教学心理学

外语教学心理学
2.《外语教育心理学》,张庆宗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 3.《外语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张庆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年; 4.《外语教学心理学》,朱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 5.《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秦晓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2009年; 6.《教育心理学》,莫雷,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学,掌握学习两种形式 程序教学 斯金纳 掌握学习 布鲁姆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程序教学
斯金纳(B.F.Skinner)基于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建 立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程序教学。其操 作程序是把有待于学习的材料组织成简单的提纲 式的框架,让学习者对框架中的每个问题作出反 应。如果学习者作出了正确的反应,那么他们就 获得了积极的强化,然后进入到下一个框架的学 习;如果学习者作出了错误的反应,那么他们应 该对框架问题重新作出回答,或者他们会被提供 一些有利于找出正确答案的信息。有效的程序教 学取决于一些基本的教学原则。
1994年,布朗( Brown,H.D.)对外语学习理论提出了以下不同看法, 把外语学习理论分为三大类:克拉申--“输入假设”
麦克劳克林--“注意处理模式” 比亚里斯托克--“分析自动模式”。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四种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 认知理论 创造性构造理论 第二语言相互作用论
Ⅱ 外语学习的理论模式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莱特博恩(英)——四种理论
1993年,莱特博恩(Lightbown,P.M )和斯彼德(Spada,N )进过 多
年的深入实际,观察了解,精心研究,把外语学习理论分为四大类:
行为主义论、认知论、创造性构造论和第二语言相互作用论。

《专业英语(三)》心理学 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英语(三)》心理学 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英语(三)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通过阅读以英文为母语的学者撰写的学术论文和书籍,让学生克服英文恐惧症,能阅读英文材料,理解其主旨并用简单的英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了解学术界的行文习惯和思维习惯,熟悉学术出版物的写作规范和出版流程,为将来的学术生涯做好准备。

了解英文学术文章的基本结构,表达形式和撰写禁忌。

能独立撰写合格的英文摘要,为将来的本科毕业论文环节做好准备。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APA Manual for Publication: Content and Organization of a Manuscript课时:6周,共12课时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1 Introduction1.1 Introduction of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The history of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it’s organization and function1.2 Introduction of APA Publication ManualContent and function of APA Publication Manual1.3 The first chapter of APA Manual: Content and Organization of a ManuscriptWhy do we choose APA Manual as learning material?How to read APA Manual2 Quality of Content2.1 Designing and Reporting ResearchMajor defects in designing and reporting of research2.2 Evaluating content of a manuscriptOriginal and important,Reliability and validityOutcomes are clearly measuredGood research designRepresentation of sampleEthical standardGood academic presentation3 Characteristic of Articles3.1 AuthorshipWho are the authorship reserved forConsiderations of the authorship3.2 Types of ArticlesReport of empirical studiesReview articlesTheoretical articlesMethodological articlesCase studiesOther, less frequently published types of articles3.3 Length, headings, and tone4 Parts of a Manuscript4.1 Title pageTitleAuthor’s name(byline) and institutional affiliationRunning head for publication4.2 AbstractA good abstract is accurate, self-contained, concise and specific Ways to improve concisenessContent of an abstract for an empirical studyContent of an abstract for review or theoretical article Content of an abstract for methodological paperContent of an abstract for case studyNote to authors of book chapters4.3 IntroductionIntroduce the problemDevelop the backgroundState the purpose and rationale4.4 MethodIdentify subsectionsParticipants or subjectsApparatusProcedure4.5 ResultsTables and figuresStatistical presentationInformationally adequate statisticsStatistical powerStatistical significanceEffect size and strength of relationship4.6 Discussion4.7 Multiple experiments4.8 References4.9 Appendix4.10 Author note5. Quality of Presentation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the major type of academic article2、the basic organization of an article3、how to write a good abstract第二章Would You Be Happier if You Were Richer? A Focusing Illusion课时:3周,共6课时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1 About the author: Daniel KahnemanPsychologist and economistWinner of Noble Prize, 2002His model of attention2 About the journal: Science3. People would not be happier if they were richerTwo measurement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globe measurement, experienced measurement4. What is focusing illusion?When people consider the impact of any single factor on their well-being, they are prone to exaggerate its importance. We refer to this tendency as the focusing illusion.5. Evidence of focusing illusionThe study of Strack and his colleaguesThe study of working women6. The focusing illusion helps explain why the results of well-being research are often counter-intuitivePeople do not continuously think about their circumstances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come and judgement of life satisfaction overstates the effect of income on subjective well-beingAn analysis of EMA data also points to a weak and sometimes perverse relation betweenexperienced affect and income.7. Explanations of focusing illusionRelative incomeAdaptationTime allocation8. Possible role of focusing illusion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Prof. Kahneman2、the definition of focusing illusion3、the implication of this paper第三章Why peer discussion improves student performance on in-class concept questions课时:3周,共6课时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1. Personal response systems/click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PI(peer instruction)2. Tow explanations of the positive effect of PIDiscussion-understanding hypothesisInfluence by knowledgeable students hypothesis3. Participants and environmental settingsUndergraduatesIntroduction of genetics course for biology majorsProcedures: Q1, Q1ad, Q24. Two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st students learned from the discussion of Q15. Discussion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what is PI, and what is personal response system2、analysis the statistical traits of this paper3、the implication of this study in instuction第四章The impact of social behavioral learning strategy training on the social interaction skills of four students with Asperger syndrome课时:3周,共6课时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1 About Asperger syndromeAutistic psychopath2. One of the primary features of Asperger syndrome is social interaction deficits that occur across the life span3. SODA is a social-behavior learning strategy developed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S.4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5. MethodParticipantsSettings and interventionistResearch designDependent measures and data collectionProcedures6. Results7. Discussion8. Limit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What is the major syndrome of AS2、The process of SODA3、How do the author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SODA therapy?四、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Science [J]【2】Nature [J]【3】Experiment psychology: General [J]【4】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J]【5】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J]【6】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J]【7】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J]【8】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J]【9】Roger R. Hock, Forty Studies that Change Psychology: Exploration into the History of Psychology Research [M], Pearson Education,2002【10】Keith E. Stanovich, 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 [M], Pearson Education, 2010五、授课形式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小组汇报六、考核方式及分数构成平时成绩:20%期中考试:20%(开卷或作业)期末考试:60%(开卷)七、教师建议学习本课程前,至少具备3000以上的词汇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语教学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语教学心理学试用专业:英语专业本科英文课程名称: Psychology in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课程编号总学时数:32 学分数:2理论教学时数:32 实践教学时数:0执笔者:编写(修订)日期:一、课程的性质《外语教学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学校情景下外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既要探讨学生如何学习外语,又要研究外语教师如何传授外语。

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一方面,它有自己的核心概念和范畴群;另一方面,它也要综合应用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心理学科的研究成果,分析和研究外语教育领域的心理学现象,总结心理规律。

二、教学的对象作为一门专业课,外语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英语教育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

这些学生已经完成了英语精读、泛读、听力、口语等课程的学习,对普通心理学专业有了初步的认识,一般具备了接受外语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三、教学的目的外语教育心理学的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有关外语教育与学习的本质、过程、影响因素的基本理论,对不同类型的学习有较深入的理解;形成运用教育心理学方法指导研究学校外语教育,指导学生外语学习的能力。

四、课程体系与教学安排本课程围绕心理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展开,可大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二、三章是第一部分,这是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和学习理论的基础部分,包括心理学与外语教学、学习理论的发展和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第四到八章是第二部分。

主要内容是外语教学中涉及到的心理语言学理论,`包括掌握外语的心理分析、外语的感知、外语的理解、外语的表达和语言材料的记忆。

第三部分包括第九到十三章,主要内容是外语教学过程中不同课型具体涉及到的心理分析,如:外语词汇教学的心理分析、外语语音、语法教学的心理分析、外语口语教学的心理分析、外语阅读教学的心理分析和外语写的教学的心理分析等。

第四部分包括教与学的主体:第十四章关注学习者,主要涉及学习者的心理状态和个别差异。

第十五章关注教学者,讨论如何提高外语教师的教学能力。

五、教材与参考读物本课程采用朱纯编的《外语教学心理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为正式教材。

教学参考书:Wilga M.Rivers. 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六、内容选择及教学的指导思想(一)突出外语教育心理学的现代特色,注重学术性和操作性的结合。

本课程以学习和指导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贯穿始终,确保学生学习有较高的学术性和交流性。

(二)注重内容全面而有重点本课程强调围绕心理语言学、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核心理论去分析和研究问题。

教学内容强调逻辑性和清晰的线索,以此更加明确地反映全面。

(三)联系中国学校外语教育实际七、教学要求1、准确理解外语教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以理解为主、记忆为辅。

2、努力作到将心理语言学、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与其他相关知识融会贯通。

3、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4、注重学生外语教学心理学知识的建构过程。

提高学生自我心理教育的能力。

5、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八、各章主要内容第一章心理学与外语教学第一节心理学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的影响及其演变第二节外语教学心理学的地位及其发展前景本章讨论:为什么要学习外语教学心理学?本章复习思考题1.外语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是什么2.名词解释:心理学、习得第二章学习理论的发展第一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桑代克的联结主义2.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3.格思里的接近条件作用4.赫尔的系统行为理论5.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第二节认知学习理论1.格式塔理论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3.行为的信息加工理论4.认知理论的新发展第三节社会学习理论及其他1.观察学习2.加涅的学习条件理论3.学习的神经生理学本章讨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有意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本章复习思考题1.解释下列概念(学习(广义)学习(狭义)强化正强化负强化)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同化图式认知2.学生学习的特点是什么?3.(试分析日常对学习的片面理解。

)4.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基本学习规律是什么?5.试分析经典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6.简述社会学习的理论。

7.简述操作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和主要规律8.简述强化的类型和技巧。

9. 简述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的要点。

10. 试分析发现学习的优点和条件。

第三章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第一节心理语言学的发展1.心理语言学的诞生2.心理语言学的重大进展2.1 转换生成语法引起的震动2.2各种学科的新汇合第二节体现心理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几个方面1. 语言(Language)和言语(Speech)2. 语言的结构(Structure of Language)3. 语言的功能(Function of Language)4. 语言和思维(Language and Thought)5. 语言的运用6. 第一语言的习得7. 第二语言的学习本章讨论1.你如何理解“思想不是在词中体现,而是在词中完成”2.你是如何理解“内部言语说”中“内部言语”的?3.索绪尔是如何区分“语言”和“言语”的?本章复习思考题一.判断题1.乔姆斯基《句法结构》一书的问世,标志着心理语言学的诞生。

2.心理语言学家感兴趣的首先是人的言语活动,亦即个人运用语言如何在心理上成为可能的问题。

.3.语言是个人心理现象,而言语则是社会现象。

4.沃夫假说强调语言反映现实的结构,是极端的语言决定思维论。

5.沃夫假说强调语言与思维是等同的。

.6.维戈茨基认为,内部言语就是自言自语,它等同于思想。

7.维戈茨基认为,内部言语不是自言自语,也不是只有语法形式的无声言语。

8.皮亚杰认为,语言随智慧运算阶段的发展而发展;语言发展是智慧发展的结果。

. 9.言语理解是一个将言语表层结构转换为深层结构,然后再转换成初始的言语思维最深层的语义表象的译码过程。

10.由于整个话语的意义等于各单句意义的总和,故理解单句的意义便显得尤为重要。

二名词解释语言、言语、内部言语同化调节第四章掌握外语的心理分析第一节对外语知识和技能的分析1.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的关系2.各种言语技能之间的关系第二节掌握外语言语技能的三个层级1.领会式掌握外语言语技能2.复用式掌握外语言语技能3.活用式掌握外语言语技能第三节掌握外语言语技能的类型特点1.感性直觉类型2.理性逻辑类型第四节掌握外语过程的神经生理基础第五节外语能力分析1.掌握一定语言规范的能力2.语感3.外语思维本章讨论:1.知识与技能有什么区别?2.试论语感的心理特征以及有助语感形成的若干因素。

3.简要评述有关语言和思维关系的几种不同观点。

4.感性直觉类型和理性逻辑类型各有什么特点5.外语思维是学好外语的条件吗本章复习思考题一.判断题1.学习外语,归根结底就是培养外语熟练。

2.活用式掌握外语言语技能表现为创造性地再现语言材料。

3.利用背熟的语言材料讲话或写话,是领会式掌握外语言语技能。

4.从掌握外语言语技能的类型来看,自觉推理地使用语言知识是理性逻辑类型的特征。

5.当一个人还不理解某词时,这个词还只是第一信号刺激物。

6.词本身作为外在刺激物,与其他物理性刺激物有着本质的差别,因为词仅属于第二信号系统。

7.通过翻译来掌握外语,不能说已掌握外语,因为外语词并未成为第二信号刺激物。

8.就思维形式而言,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在操不同的语言时是完全不同的。

9.能够运用外语思维不是掌握外语的条件,而是掌握外语的结果。

10.知识是由技能转化而来的,知识实际上等同于技能。

二.名词解释知识、技能、语感、领会式掌握、复用式掌握、活用式掌握、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第五章外语的感知第一节感知外语过程中各种感觉的作用1.言语听觉2.言语视觉3.言语动觉4.言语知觉中各种感官的相互作用5.语感的形成第二节言语知觉1.知觉的特点2.言语知觉的过程3.言语知觉中感觉与思维的统一4.言语中感知和理解的关系本章讨论:1.知觉的特点是什么。

2.讨论言语中感知和理解的关系。

本章复习思考题一.判断题1.就语言和言语而言,心理语言学家主要对后者感兴趣。

2.在生理上,感知必须以大脑的第二信号系统为前提。

3.语理解在生理上乃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在心理上则以领悟所感知到的对象为特征。

4.语的感知可归结为第一信号活动的过程。

5.言语听觉、言语视觉和言语动觉,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感知觉。

二.名词解释感觉知觉知觉选择性知觉整体性知觉恒常性知觉的意义性.第六章外语的理解第一节内部词汇的检索1.影响内部词汇检索的因素2.内部词汇的语义结构第二节句子的理解1.句子理解中的结构、功能和加工2.句子的处理第三节话语的理解1.话语的连贯性2.话语微观结构的模式3.图式与话语处理本章讨论:1.哪些因素影响内部词汇检索?2.如何理解格赖斯会话原则3.图式与话语处理有什么关系?本章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图式词汇检索言外内容命题主题结构内部词汇的层级网络模式、扩展激活模式语义特征模式第七章外语的表达第一节计划表达内容1.话语计划2.句子计划3.成分计划第二节言语计划的执行1.计划与执行2.发音程序本章讨论:1.话到嘴边现象说明了什么2.说话者在计划表达内容时,有必要考虑哪几个方面?3.塞尔就允诺行为提出的四条规则是什么?:本章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发音程序预置型口误反复型口误混合型口误简化型口误误派生第八章语言材料的记忆第一节记忆的一般原理1.输入和编码2.储存3.输出和恢复第二节不同层级语言单位的记忆1.词汇的记忆2.句子的记忆3.语段的记忆第三节遗忘与改善记忆1.关于遗忘产生的两种解释:消退说、干扰说2.影响遗忘进程的几种因素与改善记忆的途径本章讨论:1.记忆的一般过程是什么?2.什么是词的认识深度?如何提高词的认知深度?3.在以再认为主的的教学活动中,应如何帮助学生进行词汇记忆4.在以重现为主的教学活动中,应如何帮助学生进行词汇记忆5.哪些因素影响遗忘进程?本章复习思考题一、判断题1.一般说来,人们在短时记忆阶段主要依靠听觉编码。

2.在以再认为主的的教学活动中,首先应帮助学生理解生词意义。

3.外语学习者对句子的记忆,应努力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表层形式。

4.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认知和重现是信息的提取过程,或称恢复或输出。

5.在外语学习中,学生是通过无意识记来获得系统的语言知识的。

二名词解释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意理识记机械识记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即时记忆广度、重现再认遗忘的干扰说消退说第九章外语词汇教学的心理分析第一节词的结构1.词的感性基础2.词义与概念第二节词义的揭示1.不同语言的词之间的相互关系2.揭示外语词义的方法第三节词汇的习得1.内部词汇的积累2.关于词汇习得的教学法考虑本章讨论:1.为什么说词汇学习在形、音、义全面掌握的要求下应特别重视语音?2.外语词的被习得有何表现?3.何谓类概念?何谓种概念?请举例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