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三国演义》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信息类文本阅读《名著导读 〈三国演义〉》含答案

高考语文信息类文本阅读《名著导读 〈三国演义〉》含答案

高考语文信息类文本阅读《名著导读〈三国演义〉》含答案(2021·云南·高二统考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①在中国小说史上,历史演义是一个重要的门类,产生的作品差不多覆盖了中国古代史的各个重要阶段,而《三国演义》则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为什么三国题材的作品最受欢迎呢?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解释说:“盖当时多英雄,武勇智术,瑰伟动人,而事状无楚汉之简,又无春秋列国之繁,故尤宜于讲说。

” 确实,英雄辈出,冲突剧烈,却又不至于过于凌乱,使《三国演义》在题材上具有先天的优势。

②实际上,三国时期英雄豪杰的传奇性经历与那段动荡不安的历史,很早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关事迹既在《三国志》这样的史书中得到了完整的记载,更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不断成为民间艺人热衷表现的题材。

宋代的讲史平话中,就有了“说三分” 的类别,即——专门讲述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故事;元代出现的《三国志平话》已经初步具备了《三国演义》情节的基本轮廓;同时,宋元以来的戏曲舞台上,三国戏也长演不衰,丰富了三国故事的情节与内涵。

罗贯中正是在《三国志》等史书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有关小说、戏曲的创作经验,并运用独特的艺术感受,将一段时间漫长、人物众多、头绪复杂、情节曲折的历史,熔铸成一部雅俗共赏的小说。

③《三国演义》的情节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起,到西普武帝太康元年(280)全国统一为止,前后一百余年。

作者围绕以刘备为代表的蜀国、曹操为代表的魏国和孙权为代表的吴国,展开了三方角逐的宏大场面,表现了对建立一个仁德爱民、统一强大的政权的向往。

《三国演义》“拥刘反曹” 的倾向,既继承了晚,唐以来三国故事,直到《三国志平话》一贯的文学传统,又继承了东普习凿齿和南宋朱喜“尊刘”的史学传统。

这一思想的历史根源在于为东晋、南宋偏安的汉族王朝争正统,反对入侵的外族统治;现实依据则在于元明之际汉族人民的民族意识。

但从根本上说,还是普遍的明君仁政理想的体现。

中考名著阅读《三国演义》复习资料

中考名著阅读《三国演义》复习资料

《三国演义》复习资料(一)1、主要人物简介:人物字相关简介刘备玄德蜀汉昭烈帝,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东汉远支皇族,幼贫,贩鞋制席为业,后起兵,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

后曾投多人而不得志,自得诸葛亮后,采用联吴抗曹战略,大败曹操于赤壁。

既而夺取荆州、汉中等地。

终成三足鼎立之势。

称帝于成都。

诸葛亮孔明蜀军师,刘备三顾茅庐,请其出山。

更被水镜先生说为“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为开辟蜀国立下赫赫战功。

他决胜千里之外,其《出师表》为后人所传诵。

曹操孟德终生以“宁可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为信条,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政治家,更于其二子共称为“三曹”。

“挟天子以令诸侯”、北霸中原,三国鼎立的最强盛的霸主。

孙权仲谋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与刘备联合,打败曹操与赤壁。

后又打败刘备,称帝于武昌,曾采用设农官、屯田等进步政策,但赋役重、刑罚残酷,民怨大。

关羽云长蜀将,汉寿亭侯,刘备结拜二弟,曾过五关斩六将,在被俘时说下“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壮烈语句,西蜀五虎上将之首。

败走麦城被杀。

张飞翼德蜀国骠骑大将军,五虎上将之一,刘备结拜三弟,曾智取瓦口关,长坂桥上大叫一声吓退曹军四十万,其凶猛无比,被后世称为“猛张飞”。

赵云子龙蜀将,五虎上将之一,在长坂坡上单骑救主,曹操见之更是欲将其招服。

其智勇双全,无人能比。

黄忠汉升蜀将,五虎上将之一,八十多岁尚能拉开百斤之弓智取定军山,刘备深用之。

马超孟起蜀将,五虎上将之一,马腾之子,曾率兵夺下长安城,使曹操深为苦恼。

与张飞大战千余合而不份胜负。

吕布奉先三国时第一猛将,初从并州刺使丁原;后杀原从董卓;又因貂禅杀卓。

后任奋威将军,封温侯,割据徐州后被曹操擒杀。

周瑜公瑾三国时吴国名将,与张昭同辅孙权任前部大都督,曾率大军大破曹兵于赤壁。

精音乐,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2、著名战役火烧新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官渡之战对战方:袁绍--曹操兵力对比:袁绍十倍于曹操结果:曹操胜利!曹操赤壁之战对战方:曹操--孙权兵力对比:曹操十余倍于孙权结果:孙权胜利!周瑜夷陵之战对战方:刘备--孙权兵力对比:刘备十余倍于孙权结果:孙权胜利!陆逊新野之战: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

中考名著阅读《三国演义》复习资料全

中考名著阅读《三国演义》复习资料全

《三国演义》复习资料(一)1、主要人物简介:火烧新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官渡之战对战方:袁绍--操兵力对比:袁绍十倍于操结果:操胜利!操赤壁之战对战方:操--权兵力对比:操十余倍于权结果:权胜利!周瑜夷陵之战对战方:备--权兵力对比:备十余倍于权结果:权胜利!陆逊新野之战:火烧博望坡之后,操卷土重来,派仁和洪大军进攻新野。

诸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

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

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备军往城里射火箭。

大火迅速烧起来。

兵逃奔出城,被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官渡之战:建安四年六月,袁绍精兵10万战马万匹,南下进攻试图依靠军力优势,打破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双方各有胜负,于官渡对峙。

袁绍不听许攸分兵袭击许都的建议,让许攸弃袁绍而投奔操,投降操,操采纳许攸之计,领兵烧了袁绍在乌巢积屯的粮草,袁绍军大败,部下郃、高览投降操。

夷陵之战:权攻杀蜀将关羽于章乡(今当阳东北),占领荆州。

备为了给关于报仇,亲自挥师东进,连连告捷。

陆逊总督东吴军马,以静制动,等待破蜀良机。

由于天热难耐,备让蜀兵避暑林中,犯了兵家大忌。

陆逊见时机已到,调动各路军马一起行动,火烧蜀军边营,备损兵折将,全面溃败,幸亏云救驾,才逃到白帝城。

3、重要人物备忠:备对汉室的忠心,受汉献帝衣带诏,汉室未亡时绝不称帝。

仁:新野自身难保时坚持携民渡江。

义:两个结义兄弟遇难后坚持为他们报仇,甚至为此而毁国亡身。

厚:多次寄人篱下有机夺取而不取。

勇:三英战吕布中表达了他勇武的一面。

重视人才:“猥自枉屈”,三顾茅庐;云单骑救主后,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当然,备过于注重一些小德,忽视大德,不但有时给人以“伪”的感觉,而且过于强调兄弟情义不顾国家大义,导致蜀汉元气大伤,让恢复汉室化为泡影。

操胆略:操献刀——董卓自封为相国后,欺主弄权,朝中正直的大臣们都想除掉他。

校尉操,足智多谋并早有杀董卓之心。

—日,操藏宝刀来到相府,他走到小阁,站在一旁等待机会。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三国演义》必考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三国演义》必考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三国演义》必考知识点汇总【考点梳理】《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

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年一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 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人物形象刘备:仁政爱民,重情义,忠义,有才智谋略,礼贤下士。

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心胸坦荡,胸怀宽广,爱惜人才,知人善用,法纪严明,关心百姓疾苦。

关羽:武艺超群,神勇威猛,谋略过人,忠义,但骄傲不听劝谏。

张飞:耿直,粗犷,性格豪爽,直来直去,爱憎分明,粗中有细,有一定的计谋,但又鲁莽。

曹操:虚伪奸诈,残酷暴戾,自负多疑,足智多谋,有韬略,有过人的胆识,文学修养高。

赵云:勇敢善战,忠心侍主,光明磊落,处事谨慎,考虑周到。

吕布:武艺超群,但见利忘义,反复无常,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

周瑜:足智多谋,才智过人,嫉贤妒能,气量狭小,忠心不二,举贤妒能。

孙权:有才智谋略,注重招揽人才,知人善用,从谏如流,忍辱负重,能屈能伸,胸怀宽广。

推荐《三国演义》的理由:我个人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文学作品,它的价值和魅力在很多方面得以体现。

《三国演义》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重点梳理:含中考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三国演义》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重点梳理:含中考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三国演义》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重点梳理:含中考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它从东汉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记起,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统一为止,前后共97年,以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等为中心人物,又贯穿了群众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把蜀汉当作魏蜀吴之间矛盾的主导方面,集中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斗争,描摹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通过这些描写,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群众对政治集团的爱憎与向背以及他们反对战争割据,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主要人物事迹及其性格特点《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经典名著《三国演义》读书收获感悟5篇

经典名著《三国演义》读书收获感悟5篇

经典名著《三国演义》读书收获感悟5篇经典名著《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篇1《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三分归一统所发生的故事。

书中有不计其数的人物,主要描写了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周瑜等。

他们各有千秋,胸怀韬略。

就这样演绎了诸侯割据纷争战乱的时代。

在这部小说里,“空城计”和“官渡之战”使我受益匪浅。

在我看“空城计”时,我不禁为诸葛亮捏了一把冷汗: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包围西城。

但孔明却使用了空城计,把城池四门大开,自己在城楼上深情自若的弹琴,结果,司马懿以为有伏兵,只好下令全军撤退。

诸葛亮凭借自己聪明才智和他大智大勇胆量上演了一场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十五万大军。

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后来我又看“官渡之战”不由得为曹操担心,曹军八万精兵VS 袁绍七十五万兵马,几乎毫无胜算,但是曹操通过谋略烧了袁绍的粮草,许攸为袁绍献计,袁绍自以为是,不纳忠言。

最终导致粮草被烧,军队大败,自己死在仓亭。

袁绍输给自己自以为是,刚愎自用,不采纳别人计谋。

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虚心接受别人建议和忠告,不能目空一切,否则受伤的是自己。

“滾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又是一个浪淘英雄的很快时代,多少英雄豪杰,为了自己国家和民族奉献了一生。

所以我要努力读书,努力学习,为祖国贡献自己力量,在此我祝愿我们的祖国永远和平不有战争。

经典名著《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篇2《三国演义》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书中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

书中,作者通过讲述三国时期吴国、魏国和蜀国的明争暗斗,给世人展现出一个战火纷飞的场景、生动的展示了许多历史故事。

在书中,作者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把事情描写的淋漓尽致,让我看得耳目一新。

其中,有些人物也给我带来了一些道理。

曹操。

在书中,曹操虽然是个_诈、多疑、任性的反面人物。

看三国演义的十大好处

看三国演义的十大好处

看三国演义的十大好处《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史诗,它曾多次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首。

它为中国的中国文化史、历史史给予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读三国演义有很多好处,下面介绍其中的十大好处:第一,《三国演义》作为中国的一部文学名著,它可以帮助我们提升文学素养。

《三国演义》可以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精神、文学思想,以及文学形式。

第二,《三国演义》可以激发我们学习政治史学的兴趣,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历史。

在三国时期,有许多英雄人物,有多把谋略、学识以及智慧等,他们曾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多次带领士兵作战维护边界,从而使三国时期形成了一个雄浑国家,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分水岭。

第三,《三国演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

它描绘了三国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记录。

《三国演义》中有三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活跃场景,甚至有许多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

第四,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它们可以激发人们特别是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第五,它可以培养我们的智慧和智力,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历史,也更好地把握未来。

这可以使我们更有能力把握历史,更客观地把握时代发展,也可以提升我们思考、分析、判断的能力与智力。

第六,它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孩子们有正确的思想方式去审视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

第七,它能够增加学生的文学和历史知识,改善孩子们的文字功底,让孩子们有一个较好的开端去阅读古典文学。

第八,它可以帮助孩子们研究中国文化及其发展,让他们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从而让孩子们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九,它还可以提高学生们语言文字方面的水平,提高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加孩子们的词汇量。

最后,《三国演义》可以培养和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力,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文学精神,掌握文学思想,从而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

名著《三国演义》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精华版)

名著《三国演义》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精华版)

名著《三国演义》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精华版)一、练习题1、《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义”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

3、《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4、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关羽。

5、请结合《三国演义》。

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地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6、《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

7、下面描写的人物是谁?用两三个词概括其主要性格特点。

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人物:诸葛亮,性格特点:足智多谋、忠心耿耿8、“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称赞的是何人?所报答的”主”指谁?”义释”的是谁?(关羽、刘备、曹操)9、“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

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

这个故事是青梅煮酒10、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三顾茅庐,刘备三请诸葛亮;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等)11、写出《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司马懿父子有关的4个成语或典故。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顾茅庐;空城计;借东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2、同一事物往往有多方面的特征,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评价。

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褒和贬两个角度,各写一句话,对我国三国时期的人物——曹操进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
13
诸葛亮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 诸葛亮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 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 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 建安十二年 (207年 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 27岁时 (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 襄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 襄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 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 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 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 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 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 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 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 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 著名的《隆中对》 著名的《隆中对》。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 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 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一生主要 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 著作有: 前出师表》 后出师表》 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 对》。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 曾革新“连弩” 可同时发射10 10箭 木牛” 曾革新“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 流马” 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 “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 八阵图” “八阵图”。 14
张飞,刘备义弟, 张飞,刘备义弟,蜀国五 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 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 今河北省涿县) 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时 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 即与关羽共事刘备。 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 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 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 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 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 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 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 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 入川以后拜为本骑将军,封西 入川以后拜为本骑将军, 乡侯。 乡侯。公元二二一年为替二哥 关羽报仇, 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 临行前, 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 将范疆、张达刺杀, 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 五十五岁。 五十五岁。
5
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 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 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既有雄才大略, 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 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 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 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 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 义重如山” 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 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 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 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视贤下士、 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视贤下士、知人善任的 仁君典型。书中还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 仁君典型。书中还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 思宏伟,手法多样, 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 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 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 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 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 惊心动魄。 全书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惊心动魄。 全书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 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11
关羽
关羽,是我国的武圣, 关羽,是我国的武圣,与文圣孔 子一起,受到国人的推崇。 子一起,受到国人的推崇。关羽 在蜀国五虎大将中排名第一位, 在蜀国五虎大将中排名第一位, 为人忠直仁义,广受民间崇祀, 为人忠直仁义,广受民间崇祀, 尊其为“关公” 关夫子” 尊其为“关公”、“关夫子”。 关羽幼年时,熟读《左传》《 》《春 关羽幼年时,熟读《左传》《春 长的一副美髯,人称“ 秋》,长的一副美髯,人称“美 髯公” 髯公”。作为受到历代统治者和 百姓推崇的武圣, 百姓推崇的武圣,人格是更重要 的一方面,关云长“忠义” 的一方面,关云长“忠义”这方 面体现得尤为出色, 面体现得尤为出色,封金挂印护 嫂千里走单骑体现了他的“ 嫂千里走单骑体现了他的“忠”, 义释曹操体现了他的“ 义释曹操体现了他的“义”。在 人格上,他与其它英雄不同, 人格上,他与其它英雄不同,立 身行事,光明磊落。 身行事,光明磊落。正是由于这 忠义神武” 种“忠义神武”,才使他成为武 12 圣。
名著阅读《三国演义》 名著阅读《三国演义》
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李 奕 单 位: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 审 稿:袁 健
1
江苏省高考必 考十大名著之 一 1.作者简介 1.作者简介 2.内容辑要 2.内容辑要 3.人物鉴赏 3.人物鉴赏 4.主要情节 4.主要情节 5.艺术成就 5.艺术成就 6.模拟测试 6.模拟测试
7
曹操爱惜人才,这是出了名的。 曹操爱惜人才,这是出了名的。徐庶入曹营 不出一计,曹操没有杀他;徐晃奉命劫杀曹操, 不出一计,曹操没有杀他;徐晃奉命劫杀曹操, 但曹操让满宠说服徐晃就归降了曹操。后来徐 但曹操让满宠说服徐晃就归降了曹操。 晃在曹操手下成了一员大将, 晃在曹操手下成了一员大将,给他立了很多功 如果我们从封建正统观念来看的话,那么, 劳。如果我们从封建正统观念来看的话,那么, 曹操当然是一个乱臣贼子。但是, 曹操当然是一个乱臣贼子。但是,如果我们换 一个角度思考,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问题上, 一个角度思考,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问题上,反 映了曹操非常果断地抓住了时机的果断英明。 映了曹操非常果断地抓住了时机的果断英明。
周瑜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 三国志》 他被描写成智短才拙, 义》 ,他被描写成智短才拙, 处处不如诸葛亮的人。虽然这样, 处处不如诸葛亮的人。虽然这样, 仍能让人看到一个光彩照人的形 从十五回出场, 象,从十五回出场,到五十七回 病故, 病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风流儒 潇洒干练,却又意气用事、 雅,潇洒干练,却又意气用事、 头脑简单的周瑜形象。 头脑简单的周瑜形象。周瑜的风 流儒雅,书中描写不多, 流儒雅,书中描写不多,倒是苏 轼的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轼的那首《念奴娇 赤壁怀古》 赤壁怀古 中的羽扇纶巾的形象深入人心。 中的羽扇纶巾的形象深入人心。 说到才干,训练了一流的水军、 说到才干,训练了一流的水军、 用蒋干将计就计、用黄盖苦用计、 用蒋干将计就计、用黄盖苦用计、 最后用火计破曹, 最后用火计破曹,这些都不用说 了。
8
刘备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 省涿县) 省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 刘胜的后代。少年孤独贫困, 刘胜的后代。少年孤独贫困,与母 亲贩鞋子、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 亲贩鞋子、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 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 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剿除 黄巾军有功,任安喜县尉。 黄巾军有功,任安喜县尉。经常寄 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 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 袁绍、刘表等。建安十二年( 袁绍、刘表等。建安十二年(公元 七年) 二○七年)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 为军师,率军攻占了荆州、益州、 为军师,率军攻占了荆州、益州、 汉中。于公元二二一年正式称帝。 汉中。于公元二二一年正式称帝。 在替关羽、张飞报仇时, 在替关羽、张飞报仇时,大举进攻 吴国,被东吴陆逊用火攻打败, 吴国,被东吴陆逊用火攻打败,不 久病死于白帝城,享年六十三。 久病死于白帝城,享年六十三。世 人也称他刘先主。书中的刘备, 人也称他刘先主。书中的刘备,是 一个仁义明君,忠厚长者。 一个仁义明君,忠厚长者。 9
6
人物鉴赏
曹 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安徽亳州人,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安徽亳州人,是 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曹 操文武双全,官至臣相,封魏王,享年65 65岁 操文武双全,官至臣相,封魏王,享年65岁。 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武皇帝, 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武皇帝, 史称魏武帝。曾有名士评论曹操为: 史称魏武帝。曾有名士评论曹操为:“治世之 能臣,乱世之奸雄” 罗贯中笔下的曹操, 能臣,乱世之奸雄”。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有 奸的一面。但是,主要是,突出了他雄的一面。 奸的一面。但是,主要是,突出了他雄的一面。 他胸怀宽广,胆识非凡,善于用人,唯才是举。 他胸怀宽广,胆识非凡,善于用人,唯才是举。
3
罗贯中是我国杰出的古典小说家, 罗贯中是我国杰出的古典小说家,是 他把章回体小说这一文学式样推向成熟的 阶段。他所创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阶段。他所创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被 翻译成十多个国家的文字,风行全世界, 翻译成十多个国家的文字,风行全世界, 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国外, 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国外,他的 三国演义》被称为“ 《三国演义》被称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 人民性的杰作” 大英百科全书》 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书》则 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4
内容辑要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 三国演义》 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 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 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 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 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 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小 说中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 200个人物形象 说中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 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 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 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 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 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 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 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 他呼风唤雨、张飞重情义,武艺高, 张飞重情义,武艺高,谋略上当然不 能跟诸葛亮比,但偶尔也表现得很出色, 能跟诸葛亮比,但偶尔也表现得很出色, 而且粗中有细!遗憾的是没有战死在沙场, 而且粗中有细!遗憾的是没有战死在沙场, 而是被小人所害。 三国志》 而是被小人所害。《三国志》的作者陈寿 有这样的评价: 关羽、 有这样的评价:“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 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 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 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 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 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